- 相關推薦
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對祖國的語言文字滿腔熱情滿腔愛。不一往情深,就鉆不進去,就不能體會其中的奧妙,就不可能獲得真知。學生學語文,也是同樣的道理。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魯迅先生也說過:“無論愛什么,──飯、異性、國、民族、人生等等,──只有糾纏如毒蛇,執(zhí)著如怨鬼,二六時中,沒有已時者有望!睂W生對祖國的語言文字產生濃厚的感情,就能孜孜矻矻,深入其中,尋求知識寶藏,就能刻苦地進行訓練,正確地使用。怎樣激發(fā)他們熱愛的感情呢?
抓住漢語的特殊性和內在規(guī)律性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認識它的悠久歷史,懂得它源遠流長,激發(fā)自豪感。結合課文的講談分析、結合學生聽、讀、說、寫的訓練,傳授語言、文字、語法、修辭等漢語基礎知識,分析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生動,激發(fā)熱愛的感情。比如辨別字的形、音、義,不能只機械地、呆板地就某個字論某個字,要講出漢字的特征。讓學生理解漢字就是由橫、豎、撇、點、捺、提、鉤等七種基本筆畫組合而成,不管是筆畫少的,少到兩畫,如力、乃、又,還是筆畫多的,多到二十幾畫,如蠢、羸、攥,都飽含線的藝術,各個部件組合得緊湊、有韻味,形體勻稱,給人以圖畫美的感覺。漢字的一字多音、一字多義反映了這個工具表情達意的準確度和精細性,啟發(fā)學生饒有興味地進行辨別、探討。讓學生知道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根據史前文物資料推測,大約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漢語字詞的豐富、語言的優(yōu)美、同義詞近義詞區(qū)別的細微,在世界上是罕見的,遠非其他國家所能比擬,教學時可適當采用比較的方法與英語、日語、德語等有關詞語比較,比出漢語的豐富多彩,比出中華民族文化的深厚,激發(fā)學生對中華民族、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引導學生賞析優(yōu)秀文學作品,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祖國文學的感情。在德國,杰出的詩人、文學家歌德寫了《少年維特之煩惱》、詩劇《浮士德》,在統一德意志語言,使德國文學進入世界文學之林方面作出了顯著的貢獻,可那時已是十八世紀未,十九世紀初。而我們偉大祖國很早就出現了《詩經》、《左傳》、《楚辭》、《史記》等偉大作品,那都是公元前的事。至于公元后的文學作品,真是多如天上的燦爛群星,李白、杜甫、曹雪芹、魯迅、郭沫若、茅盾等偉大作家的作品更是在世界上閃射著奪目的光輝。帶領學生學習古往今來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寫成的佳作,猶如身入勝境,在無數瑰麗璀璨的珠寶中觀賞遨游,美不勝收。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和表現力,哪怕是一首小詩小詞,也有無窮的趣味。如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眱H僅二十七字,繪出了櫛風沐雨恬然垂釣的圖景。人物、山水、草蟲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色彩班讕,生意盎然,用詩詞表現畫的形象、畫的意境的技巧令人驚嘆!又如把杜甫的《春望》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律詩放在一起教,啟發(fā)學生從詩中的憂與喜來領會語言文字巨大的表現力。寫國破之憂愁,筆筆憂,句句愁,花鳥草木皆添愁;寫收復失地之喜,一個“狂”字,感情橫溢,思緒騰飛。“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一聯詩句,四個地名,佐之以“從”、“向”、“穿”、“下”等介詞與動詞,把歸程的路線、飛越的神思、急切回歸的心情、喜出望外的感情等等表達得淋漓盡致,發(fā)揮了很強的感染力。語言文字的奧妙無窮,有時奔騰如滔滔江水,魯迅的《“友邦驚詫”論》中“好個‘友邦人士’!日本帝國主義的兵隊強占了遼吉,炮轟機關,他們不驚詫;阻斷鐵路,追炸客車,捕禁官吏,槍斃人民,他們不驚詫;中國國民黨統治下的連年內戰(zhàn),空前水災,賣兒救窮,砍頭示眾,秘密殺戮,電刑逼供,他們也不驚詫。在學生的請愿中有一點紛擾,他們就驚詫了……”就是運用語言文字傾瀉感情的典范,語句短促,歷數罪狀,猶如短槍,猶如匕首,鋒利無比,發(fā)揮了強烈的戰(zhàn)斗作用;有時洗煉如礦出金,質美意深,如《一件小事》中“而且他對于我,漸漸的又幾乎變成一種威壓,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的“榨”字就經過洗煉之功,把車夫形象的高大、“我”內心的感動與覺醒刻畫得入木三分,字雖一個,但有千鈞之力。語言的奧妙遠不止上述說的這些,顛倒詞序,增減字數,正話反說,褒詞貶用,虛實搭配,含蓄豪放,綺麗雄渾等等均大有琢磨推敲的天地;至于音韻的和諧、語調的鏗鏘、節(jié)奏的明愉等等可訴之于學生的聽覺,引導學生在朗讀、背誦之中體會語言的優(yōu)美生動,培養(yǎng)和激發(fā)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真摯熱愛的感情。
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其意義絕不局限在語言文字的本身,而是輸送給學生多種營養(yǎng),滋潤他們健康成長。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等都可滲透于語言文字的教學之中,給學生的思想情操以熏陶感染。
(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