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資源開發(fā)
淺談“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資源開發(fā)
綜合性學習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嶄新內(nèi)容,綜合性學習課的設置,對新課標下的義務教育語文教學內(nèi)容來說,是一項重大改革。因此,正確認識“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十分必要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為依托,注重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語文學科與學生生活,語文學科與社會生活之間的整體聯(lián)系,以問題為中心,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綜合性的學習內(nèi)容和綜合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綜合性的發(fā)展。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利用和開發(fā)各種課程資源呢?我認為小學階段的語文綜合性學習,主要從語文學科本身的資源、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資源、社會生活資源這三方面人手,組織學生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
一、著眼學科本身的資源
利用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教會學生查找各種資料。這就要求教師有捕捉綜合性學習的主題的意識,有對教材進行“精加工”的能力——將每篇課文中值得教學的“精華”篩選出來,讓學生在課堂上重點閱讀、討論,從而擯棄那種事無巨細、從頭講到尾的做法。學生就能對教材始終處于一種新鮮好奇的感受中,以探究未知的心態(tài)對待每一節(jié)課。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確立課堂上的“小主題”的綜合性學習。
以課文《“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的學習為例,在學生初步閱讀、積極質(zhì)疑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對他們自己提出的十個問題分類、整理,然后選擇一個問題開展綜合性學習:到底應不應該放?(1)學生自由尋找學習伙伴,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學習(或朗讀、或表演、或向人請教、或與人辯論……)(2)集體交流,全班分成正方、反方兩大陣營,展開辯論。這樣的學習不是靜態(tài)的復制、被動的適應,而是動態(tài)的生成、主動地建構。教師的參與是為了喚起學生的自我需求,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對教材進行詮釋、理解、改選和重組,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整體發(fā)展。
二、關注學科之間的整合資源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跨領域?qū)W習,與其他課程相配合”。綜合性學習打破學科界限,強調(diào)語文學科與音樂、美術等其他學科相溝通。通過自主學習活動,學生綜合性地學語文,用語文,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內(nèi)容包羅萬象,和其他學科有著千萬縷的關系。我們在把握語文個性的基礎上,以課文語言為憑借,適當適時地向各科教學開放,并相互滲透,發(fā)揮整體協(xié)調(diào)提高的作用。
三年級的口語交際課《匯報學校綠化情況》,我就采用了綜合實踐活動形式,把課上得生動、豐富,其中又借鑒了色彩斑斕,能激起學生審美情趣的美術課,讓學生在學校原有綠化圖的基礎上加進自己的設想創(chuàng)造,設計新的校園綠化圖。借科技文藝課上,讓學生上網(wǎng)尋找校內(nèi)不知名植物的名稱、特性……這樣一篇比較枯燥的口語交際課因為和其他學科相互融合而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活力。同時也拓寬了學生語文學習的運用領域,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眼,提高學習效率。
三、社會生活資源的開發(fā)利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边@樣的規(guī)定,真可謂“生活的空間有多大,語文學習的空間就有多大。”一切“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nèi)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都可以成為語文課題的資源”,成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渠道。打破以語文學科為中心的局面,充分考慮學生語言和身心發(fā)展不同階段特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語文學習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教師鼓勵學生走出學校的小課堂,走向社會的大課堂,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豐富的生活中尋找綜合性學習的資源;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將語文課上學到的知識用于實地調(diào)查、訪問,從而發(fā)現(xiàn)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主動進行深入研究,動手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鍛煉。這就是綜合性學習的顯著特征:變化性和生成性。語文綜合性學習面向?qū)W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并隨著學生生活的變化而變化。隨著活動的展開,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fā)。
去年10月底,正是農(nóng)忙時節(jié),到處是一派忙碌景象,我班學生開展題目為“一顆種子是如何變成一粒米?”的綜合性學習。在全班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他們十分踴躍,提出了“要打好多次藥水,到底打了些什么藥水,分別有什么用處?”“為什么需要先撒種,等長高后,才能正式插秧到大田里?”“為什么每年就要在夏天和秋天收割?”……十幾個問題。接下來的學習,學生根據(jù)興趣、特長自由組合,小組長分配任務,為了幫助他們明確自己的調(diào)查重點,我還幫助他們設計了表格。孩子們有的寫了日記;有的畫下了一幅幅田園風光;有的收集了描寫農(nóng)民耕種的詩詞曲;有的自己當小記者,親自下地體驗調(diào)查……
到展示學習成果的日子,學生各顯神通:有照片、有素描、有謄寫的詩文、有學生自己寫的日記……特別讓我感動是有學生說:“身為一個農(nóng)村的孩子,原來連稻麥都分不清,經(jīng)過這次活動,我深深體會到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痹趯W生的建議下,制作關于農(nóng)忙的手抄報。學生分頭行動,進行新一輪的語文綜合性學習。
“生活處處有語文”,利用語文這一契機,使學生從生活中學習語文,然后將語文運用回生活中去,這也就達到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最根本目標。因此,語文綜合性學習對語文教師提出挑戰(zhàn),呼喚綜合型教師、創(chuàng)新型教師,即自覺更新知識結構,逐步形成課程開發(fā)的能力,對課程的整合能力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這樣,教師和學生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一起“享受語文,快樂語文”,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