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實施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改革
實施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改革 深圳市福田區(qū)崗廈小學特級教師 陳金才 課堂教學改革在任何時候都應是我們關注的焦點。當前,在實施新課程標準背景下,課堂教學改革如何進行?筆者想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課堂教學的三個層次 對當前中小學的課堂教學從整體上進行分析,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為考試而教的課堂。特點是:題海戰(zhàn)術,支離破碎。在這樣的課堂里,教師組織教學工作的著眼點是為了考試!翱键c”決定課堂教學中的“教點”和“學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目標是要把考試可能考到的內(nèi)容教到位。因此,課堂設計沒有了整體感,顯得很零碎。有一位教師在教《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課時,當學生讀到:“哎呀!火燒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經(jīng)燒著……”這真是萬分危急的時刻!學生的朗讀也正進入狀態(tài),教師卻突然叫學生停下,提出一個問題:“著”有四種讀音,你們知道嗎?……一下子課堂教學就變得索然無味了。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樣的課堂教學弊端很多,但仍有不少教師不愿拋棄這陳舊的套路,因為在考試改革沒有太大作為的情況下,這樣的課堂,“應考”的效果確實還不錯。 第二個層次:為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而教的課堂。特點是:缺乏情趣,效率不高。當前,多數(shù)教師的課堂教學處于這個層次上。本來,加強“雙基”教學,教師在課堂上致力于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是無可厚非的?墒,我們的老師把目光僅僅只盯在知識和能力上。他們把學生當成“容器”,而不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給學生太大的壓力,太窄的空間,太少的自由。因此,在這樣的課堂里常常是缺乏情趣,缺乏生機,學生學得很累,而教學的效果卻并不高。 第三個層次:為發(fā)展而教的課堂。特點是: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在這樣的課堂里,教師重視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更重視與學生情感的溝通。他們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激勵學生。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課堂氣氛異;钴S。這樣的課堂,與新課程標準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要求是一致的。許多特級教師、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就是這個層次的典范。 仔細分析特級教師、優(yōu)秀教師成功的課堂教學范例,之所以能取得優(yōu)良的教學效果,除了他們精湛的教學技藝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他們的課堂教學目標定位與一般的課堂有著很大的差異。這給我們的啟示是:要有效地實施新課程標準,必須重新審視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 二、課堂教學目標的重新定位 新課程標準是圍繞著人的培養(yǎng)目標來設計和實施的,“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因此,課堂教學目標也應致力于學生的發(fā)展,致力于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學科素養(yǎng)又可分為四個方面的素養(yǎng):基礎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 1、 基礎素養(yǎng):指本學科所規(guī)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 2、 人文素養(yǎng);主要指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這是新課程標準所特別強調(diào)的,也是過去的課堂教學中重視不夠的。 3、 科學素養(yǎng):主要指過程和方法等方面。這是時代的新要求,要“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 4、 信息素養(yǎng);狹義的理解是指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廣義的理解是指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通過聽、讀、思、辨等過程搜集和處理課堂信息的能力。 其中“基礎素養(yǎng)”是各學科所特有的,而“人文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是各學科所共有的,且在內(nèi)涵上有一致性。學生各門學科的“學科素養(yǎng)”提高了,綜合素養(yǎng)也必然提高。 三、綜合運用多種課堂教學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綜合運用以下幾種課堂教學策略,有助于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提高。 1、 正確理解“主導”與“主體”的含義。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題”,這兩句口號,我們喊了許多年,至今越來越多的教師提出質(zhì)疑:教師和學生一個是“主導”一個是“主體”,究竟誰更重要?到底怎么處理“主導”和“主體”的關系?其實,我們長期以來一直誤解了這兩句話。這里的“主導”和“主體”是不同范疇內(nèi)的兩個不同的概念。 (1)、從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來看,教師和學生是一個矛盾的統(tǒng)一體。在這組矛盾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教師決定著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決定著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決定著班級風氣的優(yōu)劣……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是“主導”。教師必須增強責任意識,加強對自身教學工作的反思,要形成這樣的常規(guī)思維模式:當我們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時,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在教師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我們教師自身的發(fā)展。 (2)、從教學的過程來看,學生在這個運動的過程中居于“主體”地位。教師要千方百計地讓學生自始自終成為主角,而不是教師的“自我表現(xiàn)”。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同樣需要形成這樣的常規(guī)思維模式: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在學生身上打主意。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盡量地讓學生去思、去做、去發(fā)展。 2、 轉(zhuǎn)變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很多,但總體上可分為兩類:接受性學習方式;自主探究性學習方式。這兩類學習方式無所謂誰更重要,各有優(yōu)劣,不同的內(nèi)容,不同的目的,適用不同的學習方式。由于受傳統(tǒng)的影響,長期以來,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過分強調(diào)接受性學習,還伴隨有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象,這就抑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應大力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實踐中,可以抓住以下兩個重點。 (1)、鼓勵學生質(zhì)疑。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同樣一個問題,是教師提出還是學生提出,價值大不一樣。要把課堂教學的起點放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上。我們所倡導的啟發(fā)式教學,教師的“啟”不是在于向?qū)W生提問題,而是重在啟發(fā)學生自己提問題。 (2)、讓學生去嘗試。教師要常常這樣想也應該常常這樣做:我不講,先讓學生嘗試著自己去理解,去探索。學生嘗試的過程,就是一個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即使結果是失敗的,但過程也是有價值的。 3、 處理好基礎知識的教學。 這里所講的知識是一個擴大了的概念,它包括三種:一是概念;二是原理,即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三是策略,指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要展示知識的全過程,除了要搞清楚知識本身(回答:我是誰?)外,還要揭示知識的形成(回答:我從哪里來?),知識的應用(回答:我到哪里去?) 知識教學要力求深入淺出。要做到深入淺出,必須貫徹一個很重要的教學原則:聯(lián)系舊知,聯(lián)系生活。優(yōu)秀教師課堂教學的真功夫就在于能用很淺近的方式揭示較深奧的內(nèi)容。他們往往都能很巧妙的在新舊知識之間,在知識與生活之間架起一座貫通的橋梁。 4、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知識是暫時的、變化的、零碎的,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卻是持久的,影響學生終身的。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時因為學生答錯一個知識點而大發(fā)脾氣,說過激的話,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損害師生之間的情感,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學生甚至從此不再喜歡學這門功課。這是典型的因小失大。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高度重視落實“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目標要求。 在課堂教學中,要將知識作為一個載體,教師要在引導學生求知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真正將“教書”的過程變?yōu)椤坝恕钡倪^程。 5、 加強課堂教學的綜合性。 加強課堂教學的綜合性的過程,就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過程。加強課堂教學綜合性的渠道主要有兩條: 一是加強學科內(nèi)教學內(nèi)容的融合。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前后聯(lián)系,做好歸類、合并工作,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 一是加強學科間教學內(nèi)容的整合。教師要有意識地將不同學科的教學內(nèi)容“整合”到課堂教學中去,促進學生的融會貫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開闊的視野和多維的思維方式。 6、 有效地向課外擴展。 課堂的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而課外學習的空間是無限的,時間是終身的。我們要樹立“大教育”的觀念,將課堂學習作為一個示例,然后積極地向課外擴展,真正的做到讓學生的“功”形成于課外。 課堂教學如何向課外擴展? (1) 維持良好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想方設法把學生在課堂上培養(yǎng)起的學習興趣延續(xù)到課外去,并不斷地用“任務驅(qū)動”的方式,使這種興趣得以鞏固和升華。如果學生在課余時間仍很迷戀這門學科的學習,那么教師的教學一定是成功的。 (2) 訓練堅定的毅力。學習的過程并不全是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有困難,也有挫折。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堅定的意志,讓學生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3) 開展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的顯著特點是自主性、綜合性、開放性。課外學習的廣闊空間,靈活的時間更有利于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選題,自主展開學習過程,自主總結學習成果。這是自主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具體實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