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閱讀教學中妙用情境》教學實錄
整體感知時──入境激趣
師:在整體感知時創(chuàng)設情境,首先應根據(jù)課文內容,從具體的整體情境出發(fā),決定情境的基調;然后運用多種方式、手段,如語言描述、圖畫表現(xiàn)、音樂渲染等創(chuàng)設情境。
【課件展示:《小珊迪》一課的導入部分。
師:先請小朋友聽一首歌曲。(播放《我們的生活多么美好》)
師:說說唱了什么內容?
生:歌唱我們美好的生活……
師:是啊,在社會主義大家庭里,我們過著多么幸福的生活。】墒,在另一個社會、另一個世界的勞動人民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小珊迪》!】
【評析】這個片斷是用歌頌現(xiàn)在美好生活的歌曲和教師低沉、壓抑的暗示性語言相比較,在強烈的對比中渲染與課文相應的氣氛,使整個課堂教學成為一個整體、一個特定的心理場,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心理,使學生進入具體的課文情境,對課文中的人物或事情引起關注,激發(fā)情感,使之處于一種最佳的情緒狀態(tài),為加深其內心感受和體驗作好準備。
生:花這么長時間聽一首歌,有價值嗎?
師:這正是教者的匠心所在。在這里強調的就是一個“情”字,就是要通過鮮明、強烈的對比,完成對學生情感的渲染、情感的激發(fā)、情感的調動,為學生產(chǎn)生對小珊迪的同情、敬佩之心,對資本主義社會黑暗現(xiàn)實生活的批判揭露之情埋下伏筆。
師:在這里,我們要善于營造一個有利于閱讀主體“情緒化”的場,充分地激發(fā)學生好奇、求知的情感,使他們主動地去讀,專注地去讀,興致勃勃地去讀,學生讀的積極性越高,其收獲就越多。再看這個片斷──
【課件展示:《坐井觀天》的導入部分。
師:老師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的題目叫《坐井觀天》。(板書課題)
師:從前,有一口古老的井(屏幕上出現(xiàn)一口井),井里坐著一只青蛙(屏幕上出現(xiàn)一只呱呱叫的青蛙)。一天,一只小鳥飛到井沿上(屏幕上出現(xiàn)一只小鳥嘰嘰喳喳飛起來落在井沿上)。(戛然而止)
生:(迫不及待)老師,接著呢?
師:接著怎樣?老師也不知道,我們的書上寫著呢!
學生迅速翻開課本讀起來!
【評析】聲情并茂的故事導入,加上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很快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但故事在這時候卻“戛然而止”,這樣欲揚先抑,構建了一個引力強勁的情感磁場,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心,激發(fā)了閱讀興趣。學生的探究心理得到了激發(fā),處于一種積極求知、急于獲取信息的狀態(tài),然后扣讀導悟,以讀見悟,學生在自主的閱讀中,切己體察,披文入情,自然能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感悟自得,完成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和把握。
質疑探究處──以境解疑
師: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yōu)樽灾鞯奶骄繉W習,是我國這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在質疑──探究的過程中巧妙設置情境,通過具體情境的作用,學生容易形成熱烈的情緒,大腦的優(yōu)勢在興奮中產(chǎn)生。這樣,我們再引導學生在自己的個性感受和獨特體驗中釋疑解難,學生將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理念將得到更充分的體現(xiàn)。
師:先看詞語教學的范例。
【課件展示:斯霞老師教“飽滿”一詞。
師:哪位小朋友能用“飽滿”來造個句子?
生:菜籽結得多飽滿。
生:豆粒長得多飽滿。
斯霞老師走到教室門口,突然轉過身來,胸略微一挺,頭微微抬起,面帶微笑,兩眼有神,邊走邊問:“你們看,老師今天精神怎么樣?”
生:老師精神很飽滿。
師:現(xiàn)在,讓老師看一看,小朋友上課精神是不是很飽滿?
于是,全體學生個個昂首挺胸,坐得端端正正,認認真真地聽老師講課。】
【評析】從上例可以看出,斯霞老師正是巧妙運用體態(tài)語,用自己機智的即興表演創(chuàng)設出具體的情境,以引導學生完成對“飽滿”一詞的抽象意義的理解。
師:的確,在這樣的具體情境中,完成對詞語的理解和學習,使教學過程既實又活,富有靈性,使學生的認知結構不斷充實、完善并系統(tǒng)化,其效果自然是極好的。
師:上面是詞語教學問題的解決。那么,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又是如何在情境的運用中得以有效地突破和解決呢?《坐井觀天》這則寓言故事的主要內容由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組成。第一次對話較容易理解,學生一讀就懂,理解后兩次對話是教學的重點。
【課件展示:《坐井觀天》片斷二。
生:青蛙為什么說天不過井口那么大呢?
師:真會提問題。要想知道為什么,先來做個小實驗。
師:(指導學生把紙卷成圓筒狀,然后透過圓筒孔看天花板)說說平時看到的天花板與卷起紙筒看到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
生:平時看到的天花板很大,現(xiàn)在透過紙筒看到的天花板很小。
生:平時天花板有多大,我們就能看到多大,現(xiàn)在透過紙筒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紙筒口那么大。
生:我們的視線被擋住,所以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紙筒口那么大。
師:大家觀察很仔細,也善于動腦筋,那你們想想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天不過井口那么大。
師:所以青蛙說天不過井口那么大!
【評析】學生質疑后,便動手做實驗,通過實驗演示創(chuàng)設“青蛙在井底看天,視線被井所局限”這個情境,從而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弄清青蛙為什么說“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這一疑難問題,同時,也為后面理解寓言作了鋪墊。
師:在此處,教師并沒有進行乏味的分析和常識性的講解,學生在演示中既創(chuàng)設了情境,又理解了情境;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師:《坐井觀天》教學的難點同其他寓言故事的教學一樣,是如何讓學生通過自我感受和體驗來理解文中寓言,而不是僅僅把教師的分析理解照單全收。揭示寓意是對寓言的具體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的最高抽象和概括,這對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來說,有一個跨度,是一個飛躍。如何減緩難度,達到教學目的呢?我們同樣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寓體的生動形象,讓學生在具體而深切的感受中悟明寓意。
【課件展示:《坐井觀天》片斷三。
師:小鳥為什么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呢?我們一起看一組畫面,看誰看得最仔細?(放多媒體課件,并配樂)
師:假設你是那只自由的、會飛的小鳥,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小鳥飛過了許多地方,飛過了高山,飛過了田野,飛過了城市……
生:小鳥飛過許多地方,看見了美麗的高山,看見了廣闊的原野,看見了城市里的高樓大廈。
生:小鳥飛過的地方多,看到的多,知道得也就多。
生:青蛙成天坐在井里,看到的也就少。
師:對,小鳥見識廣,青蛙見識少。
生:我要像小鳥一樣做一個見識多的人,不能做“井底之蛙”!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讓學生假想自己是那只自由的小鳥,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憑借音樂,感知畫面形象,說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這種“有我之境”產(chǎn)生一種巨大的無形導引力量。這樣,學生由小鳥飛過的地方多,想到它看到的、知道的也多,從而理解小鳥說的:“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啊”這句話。再聯(lián)系前一片斷對比,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作出取舍,有學生就說:“我要像小鳥一樣做一個見識多的人,不能做個‘井底之蛙’!闭n文的寓意學生已基本理解。
師:的確,學生在這樣的熏陶感染、潛移默化中悟出寓意,全然不需教師的灌輸說教,在“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教育。這樣的教學過程就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過程,更是情感、人格的陶冶過程,符合語文課程教學的目標,體現(xiàn)了“大語文”的觀念。
文本空白處──拓境悟得
師:此處的“文本”指教學過程中的客體,即閱讀材料。文本留有的空白,無非是讓讀者去揣摩填補,以表現(xiàn)難以言盡的情思,或給人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體現(xiàn)出文本的“含蓄美”。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對文本的空白加以充分的發(fā)掘和利用,讓學生用自己的思想見解、學識才智、趣味情感來充實文中的人物或事物,來拓寬文本的情境,并使自己的認識升華,創(chuàng)設出更新、更完善的意境,得到新的感悟和收獲。請看片斷。
【課件展示:《坐井觀天》教學片斷四。
師:我們怎樣才能讓青蛙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1] [2] 下一頁
生:青蛙只有從井底跳出來才能認識到自己錯了。
師:我們現(xiàn)在幫這只青蛙跳出井外。(運用多媒體,青蛙跳出井外,站在井沿上,東張西望,嘴里不停地呱呱叫)
師:瞧,青蛙從井里跳出來了,嘴里不停地說話,它說些什么呢?
生:哇!天真的無邊無際,大得很!
生:啊!天真大,原來真是我錯了。小鳥,對不起!】
【評析】青蛙的看法是否改變,文中是一處空白。教師在此設計了一個看似簡單實則很有價值的問題:“青蛙從井里跳出來后,它說了些什么呢?”以此激發(fā)學生說的欲望、創(chuàng)造的激情。學生通過讀書、感悟,憑借情境,領會語言文字的含蓄之處后,認識到青蛙之錯在哪里,感受到天地是如此之大。這樣的各抒己見,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寓意的理解、領悟,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積累了語感;既豐富補充了課文內容,又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創(chuàng)造性。
師:這次我國的課程改革把改革課程管理政策作為一項重要目標。課程管理權的下放調動了地方、學校的積極性,教材的使用呈現(xiàn)了百花齊放的局面,F(xiàn)在,我國已通過審查的有人教版、蘇版及北師大版共三套教材。我這兒還有一個教例,是選自上海S版教材《鎮(zhèn)定的女主人》一課的教學片斷,非常有典型意義,先請看課文(課件展示課文內容,略),看一看賈志敏老師是如何進行教學的。
【課件展示:《鎮(zhèn)定的女主人》教學片斷。
師:請同學們根據(jù)課文內容把這個句子說完整:“忽然,女主人發(fā)現(xiàn)……
生1:忽然,女主人發(fā)現(xiàn)桌子底下有一條眼鏡蛇。
生2:忽然,女主人發(fā)現(xiàn)一條眼鏡蛇盤在自己腳上。
師:能不能把兩句話合起來說?用上“而且”這個詞。
生3:忽然,女主人發(fā)現(xiàn)桌子底下有一條眼鏡蛇,而且正盤在自己的腳上呢。
師:我們把這個句號改成逗號,加上“心想……”,再連接起來說一說。
生4:忽然,女主人發(fā)現(xiàn)桌子底下有一條眼鏡蛇,而且正盤在自己的腳上,心想:我可不能動,我一動,眼鏡蛇咬我一口,我就沒命了。
師:不錯。用上“如果……就……”這組關聯(lián)詞,就更好了。誰再來說?
生5:忽然,女主人發(fā)現(xiàn)桌子底下有一條眼鏡蛇,而且正盤在自己的腳上,心想:我可不能動,如果動一下。眼鏡蛇咬我一口,我就沒命了。
師:再加上“女主人叫來女傭,低聲吩咐了幾句:……。
生:(略)】
師:課文中對女主人發(fā)現(xiàn)眼鏡蛇盤在自己腳上以及緊隨其后的一系列反應都沒有作詳細的描述,而是在后文的對話中補述清楚的。賈志敏老師在此處發(fā)掘出能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因素,巧妙設計了一個導讀訓練點,讓學生熱烈地、有創(chuàng)見地說,再現(xiàn)當時女主人遇事不慌亂的情境。這樣既訓練了說,又教給了方式方法,還進一步地感悟了女主人的品質,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是這樣得到了發(fā)展和提高的。
體驗內化時──現(xiàn)境動情
師:整合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惟有將他們所有的感覺、情緒、智慧全部投入學習的過程中,才能獲得最好的效果。在學生已讀懂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理解的基礎上,如何引導學生進一步地鑒賞和感悟呢?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描述、繪畫展示和表演等活動,來再現(xiàn)與課文相關的情境,并利用角色效應讓學生自己去琢磨、去嘗試、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去動情。請看《古詩二首》中《游園不值》一詩的教學片斷。
【課件展示:《游園不值》教學片斷。
師:現(xiàn)在,你就是現(xiàn)代的葉紹翁,請你用現(xiàn)代的語言把這首詩的內容描述出來。
生:(略)
師:我們來采訪一下現(xiàn)代的葉紹翁:你的內心感受是怎樣的?
生:大自然真是生機勃勃……】
【評析】我們看到,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真切地感受和理解了課文,其內心的體驗也得以深化。學生體驗到:大自然真是生機勃勃……那么,作品所體現(xiàn)的對美好的、向上的新生事物的贊美之情學生的內心也必定有所體驗。
師:這種生動的形式使學生特別興奮,他們既可以聽到,又可以看到,且富有戲劇情味。學生的情緒熱烈、印象深刻是必然的。
師:(小結)以上是在閱讀教學中妙用情境的四種情況。當然,在具體的教學中,還有其他多種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情境的途徑和方法,但不管如何設計運用,都應堅持從教材出發(fā),從學生出發(fā),尊重學生的學習利益和成長利益,服務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湖南教育》2002/1上一頁 [1] [2]
【《在閱讀教學中妙用情境》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音樂教學中的情境教學08-07
地理教學中圖的妙用08-07
情境教學在小說教學中的運用08-15
物理教學中的情境教學策略08-17
語文教學中對聯(lián)的妙用08-17
音樂在語文教學中的妙用08-17
淺談數(shù)學教學中的問題情境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