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巧記“撥”與“拔”
教學《三顧茅廬》,讀到“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這一句時,全班將近一半的學生把“撥”讀成了“拔”,看來學生對“撥”與“拔”嚴重混淆不清。我隨即轉(zhuǎn)身在黑板上寫下了“撥”與“拔”,引導學生進行了比較:
師:同學們,漢字中有許多形近字,比如“撥”與“拔”就是一對同胞兄弟,你看它們長得像不像;
生:(齊)像。
師:那你們看得出誰是哥哥嗎?
生:(先一愣,然后豁然開朗,爭先恐后地說)撥!
師:為什么?
生:因為“撥”比“拔”多一短豎。
師:(啟發(fā)學生想象)你覺得這一短豎代表哥哥的什么呢?
生:代表哥哥比弟弟多吃一碗飯。
生:代表哥哥比弟弟長得高一截。
生:代表哥哥比弟弟的力氣大一點。
師:是呀,如果弟弟要用力“拔”,那哥哥只需要輕輕用手一“撥”就行了。(生大笑)
師:讓我們再來讀讀剛才那句話,看看文中請來的是“哥哥”還是“弟弟”。(生齊讀,再沒有人讀錯。)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jié)合”。以上教學片斷巧妙地利用了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及已有的生活知識,在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主動探究的過程中辨別了“撥”與“拔”,增強了識記效果。
《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