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體育課程標準》與體育教師觀念的轉變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xiàn)。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薄度罩屏x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制訂的。它制訂了體育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和評價范圍。《標準》突出強調要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性,使課程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養(yǎng)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勇敢頑強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fā)展,從而為提高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發(fā)揮重要作用。
《標準》與現(xiàn)行體育教學大綱有著七大主要不同之處:指導思想、目標體系、學習領域、學段、內容標準、教學時數(shù)規(guī)定、評價方法等。而這些不同之處,正是對當前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觀念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如何面臨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改變,并盡快地適應、接受這種改變,保持體育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保證體育教學的高質量,成為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迫切解決的首要問題。筆者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首要方法是迅速幫助廣大體育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觀念,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觀念,爭取大面積地改善他們對課程改革所帶來的困惑與焦慮,端正他們對《標準》的正確認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標準》課程改革的教學研究與實驗,向“研究”要“教學質量”。
怎樣有效地幫助廣大體育教師們轉變思想觀念,增強他們對《標準》的研究信心,使他們充滿熱情地投入實驗之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教師的職業(yè)觀,要從職業(yè)型“教書匠”轉變成事業(yè)型“教育家”。
在傳統(tǒng)觀念中,體育教師職業(yè)僅僅是各個行業(yè)當中的一份職業(yè),體育教師只要上好體育課、搞好群體活動、抓好課余訓練與競賽,就可以把這份工作完成好,這是相當一部分體育教師的固有觀念。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運用,“教書匠”式的教師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需要了。為此,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示各國教育界:“使教師們從一心傳授知識的工作中擺脫出來,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致力于他作為一個教育家所應負的使命!
承擔教育家的使命與做一個“教書匠”有本質上的不同。作為教育家,他必須具有現(xiàn)代教育觀念,了解教育與經濟、科技、社會發(fā)展的關系,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他必須深刻理解和認真實踐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具有未來意識和未來眼光,以造就全面發(fā)展的、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為己任;他善于把教育理論運用于教育工作實踐,不斷地思考、探索、創(chuàng)造,在造就一代新人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中,體現(xiàn)他的職業(yè)價值;他應該是一位塑造學生靈魂的藝術家,能從學生的眼神里看出困惑和希望,給學生以力量和啟迪,與學生的精神脈搏一起跳動,他能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和潛能都能得到開發(fā),他所培養(yǎng)的不是只會讀書應試的“書呆子”,而是一個生龍活虎般的全面發(fā)展的新人。我們不能要求每個體育教師都成為“教育家”,但每一個體育教師都應朝著教育家的方向努力。
(2)教師的成才觀和發(fā)展觀,要從當一輩子教師轉變成當一個好教師必須終身學習。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時代,任何一個人一次性從學校拿到畢業(yè)證書,還遠遠不能適應以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他必須終身學習,從為獲取某種任職資格而學習轉變?yōu)榻K身學習。教師也同樣如此。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做一輩子老師”必須“一輩子學做老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
時代要求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德才等各方面的素質。從“德”來說,教師應該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有較高的師德修養(yǎng)。特別要加強人文科學的學習,增強人文底蘊,培養(yǎng)人文精神。傳統(tǒng)文化中既有做人的道理,又有做學問的道理。要培養(yǎng)“大氣”的學生,教師首先要有“大氣”的人格素養(yǎng)。無論是文科教師還是理科教師,都應該在這方面下一番大功夫,而不能急功近利。從“才”來說,信息時代對教師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文科教師要學習理科知識,理科教師也要學習文科知識。特別是要努力學習外語和電腦。中小學的非語言課如果用英語或其他外語教學,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教師還必須學會從網上獲取資料,學會自制課件。這樣才能使教師不只有一桶水,而是有常流常新的活水。此外,教師如能寫一手好宇,做一手好文章,琴棋書畫都懂一點,才更能使學生“服”。
體育教師要十分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在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要掌握大量特殊案例,要善于用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來反思特殊案例,從而掌握教育好不同學生的策略。學生學不好,往往是教師教學方法不得當。通過對特殊案例的反思,研究改進教學方法,是體育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途徑。
為此,體育教師要積極參與體育教育科研。每個體育教師都應該是研究者。教師職業(yè)愈來愈與科研人員趨向一致。這就要求廣大體育教師從憑借經驗轉變?yōu)閼{借科學。參加科研會促使體育教師不斷學習體育教育理論,研究教學實踐,把實踐經驗提高到理論的高度,從而把握體育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效益。
(3)教師的師生關系觀,要從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轉變成新型的伙伴關系、朋友關系。
現(xiàn)代社會的本質首先是民主化。教育現(xiàn)代化必須教育民主化。沒有民主的師生關系,就不可能建立和形成現(xiàn)代教育體系和現(xiàn)代教育制度。由于幾千年的封建傳統(tǒng),形成了師道尊嚴的教師地位觀和師生關系觀。在這種觀念下,教師的尊嚴不可侵犯,而學生的尊嚴似乎可以隨意侵犯。在現(xiàn)代社會里,教師與學生應當是平等的。教師有教師的尊嚴,學生也應有學生的尊嚴。每一個學生不論他的學習成績是好是差,道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應該受到尊重!唤逃艺f:“教師與學主的臉是對立的,感情不能對立!苯處煹穆殬I(yè)決定了教師就是為每一個學生服務的。首先要尊重每一個學生,教師只有尊重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例如:有的學生描寫他們的體育老師是:“冰冷的心,冰棍的臉,古板的眼”;有些體育老師不僅吝于給學生微笑,而且經常諷刺、挖苦、斥責學生,甚至侮辱、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于是,學生的對體育的學習興趣、信心,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創(chuàng)造力,等等,往往就這樣被泯滅了,甚至造成師生公開對抗,釀成種種悲劇。教育學生最重要的秘訣是愛。體育教師要發(fā)自內心地愛學生,學生只有感受到老師的愛和尊重,才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體育教師愛學生,就要相信學生,要樹立“無差生觀”。學生的智能是多元的,體育教師眼中的一些差生往往只是某方面智力因素較差,而在其他智能方面,在意志品質、協(xié)作精神、集體榮譽感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則可能是好學生。體育教師要變看不到學生的優(yōu)點、討厭學生為努力發(fā)現(xiàn)學生多方面的優(yōu)點,欣賞學生的長處和每一點進步。要相信學生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有一位校長說得好:“每個學生都是一輪初升的太陽,有的盡管現(xiàn)在還暗淡無光,只是一時被云霧遮住了,一旦沖出云霧就會光芒四射!
在信息時代,體育教師很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可能遜于他的學生。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放下架子與學生建立既是師生關系,又是互相學習的伙伴關系、朋友關系。體育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同時也要真誠地向學生學習,包括學習學生的良好品德和知識能力,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4)教師的教育主體觀,要從以教師為本轉變成以學生為本。
課程基本理念三指出: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體育與健康課程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的成長。從課程設計到評價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fā)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發(fā)揮教學活動中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曾經有一位專家把傳統(tǒng)教育概括為“師本教育”,即以教師為本,其核心是過分突出教師的主體作用,只重視由教師單向傳授知識。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扮演的往往就是這一類角色。由于過度強調和看重教育者的主體作用,低估學生的能動性和潛能,或者只習慣于傳統(tǒng)的注入式教育方式,昧于啟發(fā)式教育操作,因而導致體育教育上普遍的非人格化專制和文化霸權態(tài)度。在專制態(tài)度和控管方式構成的體育教育環(huán)境下,學生失去判斷和選擇的自由,沒有自覺自由的權利,沒有自覺責任行為的機會。獨立思考的剝奪必然導致主體性的喪失,自覺活動的抑制必然導致能動性的消蝕,自由選擇的取消必然導致責任感的淡漠。
根據《標準》的要求,這種以教師為本的觀念應當轉變?yōu)橐詫W生為本,即“生本教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這種個人同他自己的關系的根本轉變,是今后幾十年內科學與技術革命中教育所面臨的最困難的一個問題!睆捏w育教育角度來說,最起碼是必須摒棄專制、強制的教育觀念和方法,使體育教育過程成為教師啟發(fā)誘導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和自我教育過程,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他們學會學習與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習慣。從更高的意義上來說,要樹立以建構學生主體為目標的主體教育觀,即通過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生動、活潑的體育教育環(huán)境,形成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教育機制。提供學生自我發(fā)展和表現(xiàn)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真正享有他們?yōu)槌浞职l(fā)揮自己的才能和盡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而需要的思想、判斷、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以促進他們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自覺的主體意識、主體能力和獨立思考、富于批判、敢于負責、勇于創(chuàng)造的主體精神,以及自尊自立、自信自律、自我完善、自我實現(xiàn)的主體人格。
(5)教師的教學觀,要從“為教而教”轉變成“教是為了最終達到不需要教”。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但不能為教書而教書。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那樣:“教是為了最終達到不需要教!苯處煘榱俗罱K不需要教,首先要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學習最重要的是習慣的養(yǎng)成,這種習慣包括按時作息、善于利用時間的習慣,主動學習的習慣,喜愛鉆研問題、尋根究底的習慣,以及良好的飲食、起居、健身、生活習慣,等等。良好的習慣是使人成功的無窮力量。
教師為了最終不需要教,要重在教學生掌握方法,學會學習。在當今這個“變化的旋風愈轉愈快”的時代,“學會學習”比“學到什么”重要得多!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方法習得的價值遠遠大于知識的習得。通過教育獲得的知識總是有限的,而掌握了方法,知識的獲取將是無限的。
教師為了最終不需要教,還要注重啟迪學生的智慧。傳統(tǒng)教育著眼于知識;現(xiàn)代教育則應著眼于智慧。智慧與方法應是同步的。教師要變傳統(tǒng)的聲音形態(tài)的說教,為啟迪學生智慧的領悟。疲于做題和應付考試,能得到高分,卻難以避免低能。滿堂灌的教學以及與之相應的考試制度,往往只是訓練學生成為解決考卷問題的“熟練技工”,從而戕害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教師為了最終不需要教,要敢于和善于給學生必要的、足夠的自由支配時間。學生的思維就像一張白紙,當你在這張白紙上畫上過多的東西時,這張白紙的空白處就變小了,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就被擠掉了。只有有了充分的空閑時間,才能產生遼闊無邊的奇思妙想,只有在獨立思考時,才能讓創(chuàng)新意識有萌芽的機會。
(6)教師的責任觀,要從為學生的學習負責轉變成為學生的一生負責。
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的責任僅僅是為學生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增強學生體質,比較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這兩個健康維度。體育教育活動如果只是為學生的學業(yè)和體質考慮,那就只能培養(yǎng)受到身體訓練,但在生活和交往方面低能的人,這些學生將來走上社會就有可能出現(xiàn)“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現(xiàn)象。如果學生在中小學期間沒有受到心理方面良好訓練,學到一生做人、做事的基礎知識,體育教師要負責任。所以,作為一個體育教師,承擔著比傳授知識、技術、技能更重要的責任,就是要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發(fā)展,在中小學期間為一生的做人和發(fā)展奠定基礎。體育教師除了教知識、技術、技能之外,應更多地教育學生提高道德修養(yǎng)水平,學會待人處事,學會與人合作共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一代能夠承擔改造社會重任的人。如果我們培養(yǎng)的人只有身體健康,而缺乏道德,缺乏感情,人際關系就會不斷摩擦,這同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悲道而馳的。
總之,我們必須要有充分的思想認識,不斷地轉變思想觀念,正確認識與理解《標準》提出的健康概念和內容,深入地學習《標準》的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清晰《標準》的課程目標與學習領域目標,把握好《標準》的內容標準,從思想到行動上自覺地按照《標準》的要求開展體育教學,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體育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