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四導”為抓手 推進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
以“四導”為抓手 推進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讓課程的生命存在于課堂,讓課改的魅力呈現于課堂,短短幾個月來,八士中心小學領導站在課程改革的制高點上,把課改實驗視為生命的事業(yè),帶領老師們邊實踐邊研究,以“四導”為抓手,扎實做好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
導理念──扎實做好教師的培訓工作
實施新課程,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在于教師。轉變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實施新課程的關鍵。因此,我校把培訓放到重要位置,貫穿于實驗過程的始終,實行分層全員培訓,促教師觀念的更新。一、校領導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在課改實驗中,做到三個“自覺”:自覺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種學習培訓;自覺參加校內每次課改學習;自覺學習教育報刊,廣泛吸收課改信息。二、實驗老師積極投入,唱好主角。⑴ 參加區(qū)舉辦的各種培訓活動,學習領會新課程理念。⑵ 參加上課、聽課、評課活動。通過自身實踐和討論學習成功的案例,學習新課程課堂教學的設計、組織與指導,剖析自己的教育行為,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⑶ 聆聽教育專家的指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教育代表團及省數學新教材編委會來校視察課改情況,實驗老師和專家面對面的談話,接受教育專家的思想傳播,獲取大量信息,以便在自己的實踐中更好地逐步體會、體現、完善新的理念。三、非實驗老師迎頭趕上,全員參與,以形成全校性的思想基礎。我校通過以上分層次的培訓,一步一個腳印地引導教師們樹立了新課程教育理念,掌握了實施新課程的科學方法,為新課程理念在課堂中得到落實做好了準備。
導方法──抓好課堂教學的前期工作
樹立了新課程教育理念,并不等于就能在課堂上真正落實好這些理念。老師們雖然在努力用新的理念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但仍有穿新鞋走老路,課堂毫無生氣的現象出現。為了盡快地使老師們在課改實踐中逐漸形成對新思想、新觀念的認同,并在實踐中、反思中逐漸內化為自己的理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運用新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我校充分發(fā)揮各學科組的作用,加強研討,對老師們注重方法的指導。在教研活動中,我校組織教師討論如何備課、教師的角色定位,推行一些好的做法,研究課堂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倡導教師在備課中要考慮以下因素:一是教學內容的開放,除了教科書外,還應有音像資料、圖書資料、網上信息以及來自社會生產、生活的知識和信息;二是教學形式的開放,可采用“馬蹄型”、“品字型”等形式,靈活多樣,講究實效;三是師生關系的開放,多創(chuàng)設一些讓學生參與活動的情境,以利學生鍛煉思維、開發(fā)智力、發(fā)展個性。為此,在集體備課時,由執(zhí)教老師做中心發(fā)言──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體現的新課程理念,學科組其他老師認真傾聽,并在各自事先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出謀劃策,提出改進意見,對于出現的問題大家爭相探討。我校通過集體備課發(fā)揮教研組集團軍的優(yōu)勢,加強研討,力爭在課堂上出精品。
如陶莉老師執(zhí)教的數學《有趣的拼搭》一課,課堂上改變了傳統(tǒng)的座位“秧田式”排列法,把教室的座位排成“蜂窩”狀,并給孩子們精心創(chuàng)設了“滾一滾”、“摸一摸”、“猜一猜”、“搭一搭”、“評一評”等參與活動的情境,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成為孩子們學習的主要方式。當孩子們了解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四種形體的特征后,陶老師又設計找生活中“堆的例子”以及“搭小汽車”和“任意搭其他物體”這些活動,使學生學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正因為陶莉老師在備課中考慮到了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師生關系的開放,她的課得到了專家的一致好評。
導策略──著力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搞好課程改革實驗,課程教材和課堂教學是核心部位,課堂教學質量上不去,所有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在平常的教學中,我校各學科都進行了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索。在實踐中,摸索出一些較好的策略,有分層教學策略──在尊重學生主體選擇的基礎上,實現全員全程的分類教學;互動教學策略──充分體現教與學雙邊的積極性,共同參與教學;問題教學策略──以問題為起點,深入探索問題,提升出新的問題三步邏輯循環(huán),組織教學┄┄
如羅國良老師執(zhí)教的體育課《青蛙練本領》一課就采用了分層教學策略。在用青蛙練本領故事情境導入,讓每個孩子在玩耍中不知不覺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雙腳跳”中去后,教者在訓練場上,由易到難安排四個不同高度不同形式的雙腳跳練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只要你跳過了就有獎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完不成動作的失敗感,他們始終體驗著學習的成功與樂趣。
再如諸萍老師執(zhí)教的語文《識字二》,整個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在課堂上,她走下講臺穿行在學生中間,不時地蹲下身子和孩子們輕聲交流,參與小組討論,讓孩子們做小老師!疤 鬧鐘 小鳥╱穿衣 下床 起早╱刷牙 洗臉 早餐┄┄”她還和小朋友一起和著優(yōu)美的旋律邊誦讀邊表演呢!課堂上其樂融融,沒有老師和學生之分,老師真正成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
以上策略運用后,課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時間多了,自己主動探索的機會多了,每一個學生都成了學習的主人。
導評價──著力新課程評價機制的嘗試
為讓老師們大膽地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課堂教學,有效地激勵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我校著力新課程評價機制的嘗試。評價課堂教學──看“三個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教師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是否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是否有利于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評價教師──看教師是否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評價課堂教學和教師主要采用以下三種方法全面進行評價:① 教師自評。讓教師認識到自己教學的優(yōu)點和不足。② 學生評。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他們對老師的教學最有發(fā)言權。③ 督查組評。由學校領導及學科能手定期或不定期深入課堂,聽課了解情況作出評價。評價學生──看學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fā)展,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幾方面進行,并采用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學生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學生的自評,主要是建立學生自評檔案袋,實行動態(tài)管理,檔案袋由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裝入材料,讓學生把在學習、參與活動等方面該裝的裝進檔案袋,作為教師對學生評價的參考。我們漢語拼音學習情況的評價就采用了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推行了“優(yōu)秀、良好、合格、需努力”四級等級評價制。關注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習的興趣等重要方面。
以“四導”為抓手,在教學研究和實踐中,我校涌現出了許多重視學生活潑、主動地學習,重視學生成功體驗和個性發(fā)展的好課,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只有加強教學研究才能迅速提高教師在新課程條件下的執(zhí)教能力,才能使課改的魅力呈現于課堂。
【以“四導”為抓手 推進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相關文章:
小學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08-21
以“大語文”教育文化研究為抓手08-18
以班級活動為抓手,發(fā)掘學生潛力08-23
“活動單導學模式”課堂教學改革方案08-21
推進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改革工作自查報告08-18
課堂教學改革反思08-24
課堂教學改革淺析08-23
談我的課堂教學改革08-19
有關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08-23
對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