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當今素質教育的幾點認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關于素質教育的幾點認識
關于素質教育的幾點認識李子維
在復雜、多變的競爭中,起決定性意義的是人的素質競爭。而人的素質既為遺傳的、先天的自然因素所 決定,也為非自然的即社會環(huán)境所決定,而后者對人的影響則取決于素質教育。
一、素質及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件重大的事情,它關系到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成敗,關系到中國21世紀的未來,這一問題, 已逐漸引起教育界、理論界以及有關方面人士的高度重視和認真思考。同時也要求我們在素質教育的一系列 問題上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抓緊時間、提高效率,盡快達到統(tǒng)一的認識,否則,就會給教育事業(yè) 以及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帶來不良影響。
那么,對素質教育認識的難度在哪里呢?關鍵在于怎樣理解和把握“素質”一詞 。把“素質”一詞搞清 楚了,素質教育涵義便迎刃而解。就目前的理論界來看,對素質涵義界定闡述不下十幾種,可謂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如果從“素質”一詞的本意出發(fā),它是指事物原來或原有的本質的意思。從這個角度看,素質就 是指人通過遺傳得到的全部先天身體狀況即人的一切自然條件或屬性,以此來談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就成了 對人的身體自然狀況的培養(yǎng)和教育。這樣的結論顯然不甚適宜。
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的,概念的內(nèi)涵也不可能是永恒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實踐的深入,許多概念的 內(nèi)涵都在不斷地被修正和充實,素質概念也應如此。
人的屬性除了自然屬性外,還有社會屬性,而且社會屬性又是人的本質屬性。因此,研究考察素質及素 質教育問題必須要從人的本質屬性入手。人的本質屬性是由人與自然的關系和人與人的關系兩方面表現(xiàn)出來 的,也就是說,人一方面能正確認識和改造自然;另一方面還能夠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 會的利益關系即形成一種平等或平衡的關系狀態(tài)。因此,素質的內(nèi)涵就應有人在認識和處理這兩種關系過程 中表現(xiàn)出的才智、能力和水平之義。如果一個人的知識、能力、覺悟等方面的狀態(tài)好、水平高,就意味著他 的素質高,因而就能促進表現(xiàn)人的本質的兩種關系的完善和發(fā)展,否則,就會破壞這兩種關系或使其停滯、 僵化。那么,人的知識、能力、覺悟從何而來呢,只有通過社會尤其是各級各類學校對人的培養(yǎng)和教育。所 以,素質教育從目標和模式上講就是使人的本質屬性更加完善、更加全面、更加高尚的教育。
研究“素質”及教育問題除了要從人的本質屬性這個角度考察外,很重要的一點還要從社會實踐的角度 進行分析。前面所談素質教育里的素質,言其內(nèi)涵在不斷變化,其主要原因是社會實踐要求的結果。我們知 道,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提出來的。由于社會的發(fā)展和實踐的要求,社會主義所需要的人才已不再 是只知道A、B、C、D的片面型人才,它所要求的應是賢才、通才和全才。這樣的人才在應試教育下很難產(chǎn)生 。因此,迫切要求我們樹立新的教育思想,采用新的教育模式,滿足社會對各類新型人才的需求。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素質的涵義應是: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所需勞動者必備要素的質量。而素質教 育就對勞動者必備要素質量提高的教育。
除了對素質及素質教育的涵義要準確界定外,還要從質和量兩個方面對其進行認識。素質教育質的規(guī)定 性應是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所所需勞動者必備的各方面的要素都是什么的問題。從一般情況看,這些 要素應包括:政治方面、思想方面、體質方面、道德方面、科學知識方面、心理方面和文化藝術方面。當然 這里也應包括專業(yè)技術素質。素質教育量的規(guī)定性主要是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必備要素應全面完備、沒有缺 陷。素質就一定會受到影響,即綜合素質就會降低,這樣的素質若在實踐中發(fā)揮就會受限。另一方面就是在 各要素齊全或相等的情況下水平、程度方面的問題。因為在同質的前提下量的差別不但存在而且有時差別很 大。在各必備要素相同的前提下,誰的水平程度高,誰的素質就好,誰就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誰就能在社 會實踐中如魚得水、大顯身手,為社會做出較大貢獻。
二、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系
我們現(xiàn)在提出并欲以實行的素質教育,盡管是針對應試教育提出來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二者是完全對立 和水火不相容的。素質教育并不是完全否定應試教育,而是對應試教育的“揚棄”,即辯證的否定。我們知 道,應試教育是在一定的特殊歷史階段的教育模式,是為滿足當時社會對教育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需要多 方位、多層次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這種選拔人才的方式在當時條件下是必要的、“合理”的,隨著歷史的 發(fā)展,實踐的深入,越來越需要的是各方面基礎都較為雄厚,各方面素質特別是綜合素質較高的復合型人才 。是一專多能的人才,而在應試教育下很難大量培養(yǎng)出這樣的人才。
應試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一切工作圍繞考試來進行。這樣的教育嚴重背離了社會主義教育目的。具體表 現(xiàn)為初中教學圍繞著中考的指揮棒轉,高中教學圍繞著高考的指揮棒轉。即便是小學無論家長、教師還是學 生,也都圍繞考分轉。都在為將來能升入好初中、好高中,最終能升入大學作準備。在這種教育模式下,考 試成績成為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挤稚先チ耍磺卸妓阙A,否則,全都被否定。用這種方式培養(yǎng)出的 人才,必然是重考試成績,輕廣泛的實際能力;重條條框框、循規(guī)蹈距;輕大膽改革、開拓創(chuàng)新。如此等等 ,最終培養(yǎng)出的勞動者顯然不能適應當今世界激烈競爭的需要,也擔負不了開創(chuàng)中國21世紀宏偉大業(yè)的重 任。
我們歷數(shù)“應試教育”的弊端,決不是對以前教育成果的一概否定。用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并不是對 以前教育的所有方面全部拋開從而在一片空地上建立起—種全新的教育體系和模式。這樣作不但違背規(guī)律而 且也是不可能的。任何新事物的產(chǎn)生都是在它之前的那個事物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素質教育亦應如此,它必 然是在它將要“否定”的應試教育的基礎上產(chǎn)生并發(fā)展起來,它必將在其產(chǎn)生、成長過程中廣泛吸收應試教 育中的一切有益因素。
既然素質教育是對應試教育的辯證否定,那么,考試作為素質教育對應試教育的保留因素就不是什么不 可思議的事情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根本區(qū)別并不在于有無考試的程序而關鍵是是否把考試當成了最主 要的目的,考試是否成為大家最關心的并都力爭追求的最重要因素。素質教育也需要考試,它也必須通過考 試、考查以及各種測驗的手段檢查受教育者所達到的程度,以此來衡量受教育者在相應的時間內(nèi)是否達到了 社會對他期望和要求的標準。從此可以看出,素質教育只是把考試當成一種手段,當成促使受教育者不斷提 高、完善自己的手段,也當成教育者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正確確定教學內(nèi)容和程序的—種督促手段。
我們實行素質教育的目的,最主要的就是使社會對勞動者所要求的各種必要的要素質量都能達到相應的 水平和高度,使受教育者普遍都能真正受到最佳的和最全面的教育,從而使每個勞動者個體都能得到全面健 康的發(fā)展。比如,在政治上思想應該是信仰堅定、實事求是;在體質上應是強健的、并能適應多種環(huán)境下的 各種工作的需要;在文化上和科學上應是知識廣博、基礎雄厚的;在心理上應是意志堅韌、百折不撓并有廣 泛適應性的。
說到底,素質教育就是要在充分挖掘人的最大潛能上下功夫。而挖掘人的最大潛能的出發(fā)點與最終目的 都是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對復合人才的迫切需要。
【素質教育的幾點認識】相關文章:
對當今素質教育的幾點認識08-20
對初中數(shù)學新課改優(yōu)越性的幾點認識08-19
對傳統(tǒng)成本管理與現(xiàn)代成本管理的幾點認識08-18
對上好思想品德試卷講評課的幾點認識08-19
也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法的幾點認識08-19
關于做好文明單位創(chuàng)建工作的幾點認識與思考08-18
新課改的幾點體會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