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解析新世紀版《藝術》教材
綜合藝術課程作為相對獨立的教育課程形態(tài),超越了傳統(tǒng)分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組織的原則,將知識與經(jīng)驗,理論與實踐,學校與家庭、社會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統(tǒng)一發(fā)展。新世紀版《藝術》教材在貫徹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編寫原則、教材體系,形成了自身的特點: 一、《藝術》教材按單元結構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 單元主題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與興趣,并考慮各冊之間的銜接與拓展。例如小學第一冊的單元主題是:“我上學了”、“好玩的泥土”、“我們的動物朋友”、“紅綠燈”、“過生日”等。中學第一冊的單元主題是:“藝術大世界”、“秋天的節(jié)日”、“藝術與數(shù)”等。在單元內容中體現(xiàn)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科學的關聯(lián)。 二、教材的內容和課程設計中,注重充分挖掘單元主題的人文精神內涵,突出藝術學習的人文價值。 例如在小學第2冊的“小伙伴好同學”單元中,讓孩子們通過藝術形式學習如何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媽媽的愛”單元在“藝術檔案夾”里安排了學生“寫給媽媽的心里話”和“媽媽想對孩子說的話”;在“能干的雙手”單元安排了學習啞語“我們都是好朋友”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對殘障兒童的關愛等。 三、教材的各單元和課程設計中都有藝術能力的目標要求。 學科知識技能與人文主題的關系是以人文主題為顯線,知識技能為隱線。特別是小學低年級階段知識技能的學習,主要采用隨機的、跳躍的、點式的、積累的方式進行。一些必須堅持不斷體驗、感受和積累才能形成的藝術能力(如音樂、舞蹈中的節(jié)奏感、美術中的色彩、線條、基本型的認識與運用等)則采用游戲的形式貫穿在教學活動中。隨著學生年級和能力的增長,將逐漸增加技能訓練和對知識的梳理,但都注重在體驗中、游戲性活動中進行。教材對學生必不可少的知識技能有清晰明確的要求和科學合理的安排,并使它們在藝術與生活,在與情感、文化、科學的關聯(lián)中進行學習。 藝術課程注重的是學生藝術能力的整體形成和不斷增強,知識技能仍然是藝術能力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但藝術能力還包括也許更為重要的感知、表現(xiàn)、欣賞、評價、創(chuàng)造、反思、交流、合作等,它們共同構成藝術能力更為本質性的內容和體現(xiàn)。 四、《藝術》教材注重培養(yǎng)學生了解、熱愛中華優(yōu)秀藝術文化。 我國文化傳統(tǒng)中綜合性的藝術形式舉不勝舉,并形成了我國人民特有的審美心理特征。學校藝術教育應該以自己的民族藝術文化作為基石,培養(yǎng)學生繼承、發(fā)展我國藝術文化特有的品格。該版《藝術》教材就有計劃地增加了民族藝術文化的學習,例如小學教材有古詩詞、民族打擊樂、傳統(tǒng)器樂曲、秧歌和各民族舞蹈的學習,以及農(nóng)民畫、國畫的欣賞等。中學教材有風箏、剪紙、國畫、青銅藝術、陶藝、安塞腰鼓、戲曲、說唱等學習內容,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情感。此外,教材還逐漸安排了對世界其他民族藝術、創(chuàng)作、表演藝術和當代藝術的學習內容,以開闊學生眼界,培養(yǎng)學生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意識。 五、《藝術》教材無論小學或中學,都有學習制作、運用“藝術檔案夾”的教學內容。 作為教材的一個有機部分,“藝術檔案夾”記錄學生的藝術成長過程,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能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幫助學生成為對自己的藝術學習有思考和評價能力的人;還對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質量效果,進行合理的反饋和評價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 六、教師用書與學生用書同時編寫。 藝術課程的教師用書首先深入發(fā)掘教材中所設各單元主題的人文精神內涵,啟發(fā)教師理解為什么要設置這個單元主題的教學,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標,通過哪些方法達到教學目標,并提供總體課程設計的要點和思路等。
【解析新世紀版《藝術》教材】相關文章:
烹飪新課程新教材新感想08-21
《新國標標點符號用法》操作要點解析08-16
新古典婚禮藝術秀商業(yè)計劃書08-23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新藝術08-18
教材課程教案03-24
教材調研報告11-23
教材培訓心得12-29
關于小學語文教材的論文 “教材體”變身記04-29
數(shù)學教材培訓心得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