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材料探究題例談
針對基礎教育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新課程倡導具有“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 的學習方式。探究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指的是學生在學習中自己探索問題的學習方式,是學生通過自主、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觀察、討論、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等活動,獲得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發(fā)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的一種學習方式。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內容,也可以是詞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學生感悟語文學習的過程,領悟語文學習方法的過程!疤骄俊备匾倪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本身,學生獲取探究的樂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正是在這樣的教學改革之風吹拂下,體現(xiàn)新教材乃至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理念的材料探究題也就應運而生了。這種題型實質上是一種讓學生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命題形式。通過訓練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F(xiàn)舉幾例如下: 一、伊拉克戰(zhàn)爭以美軍控制伊首都巴格達而告終。但戰(zhàn)爭初期,美軍曾遇伊軍頑強抵抗,一度在巴格達城外受阻,伊拉克總統(tǒng)薩達姆也擺出了一副要與美軍在城內決一死戰(zhàn)的架勢。對此,各國媒體紛紛認為美軍的“速勝論”遭到了挫敗,有的媒體甚至干脆把巴格達稱之為“薩達姆格勒”。(人名加上“格勒”是前蘇聯(lián)給城市命名的常用方式。)閱讀下面兩段材料,不涉及戰(zhàn)爭的性質,僅就媒體對戰(zhàn)況的預測,探究出“薩達姆格勒”的含義。 材料一:列寧格勒保衛(wèi)戰(zhàn)。蘇德戰(zhàn)爭期間,希特勒北方集團軍以優(yōu)勢兵力突破蘇軍抵抗后,侵入列寧格勒郊外和蘇芬界河拉多湖一帶。從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17日,列寧格勒被圍困872天。德軍參戰(zhàn)兵力有4個集團軍、一個裝甲集團群和部分空軍。蘇聯(lián)軍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反圍困斗爭,終于挫敗德軍封鎖,把德軍從列寧格勒擊退到220-280公里外。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這是前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中的一次決定性戰(zhàn)役。德國不甘心1942年初在莫斯科戰(zhàn)役的失敗,于1942年7月放棄全面進攻蘇聯(lián)的計劃,主攻南線,以占領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為主要目標。7 月17日,德軍集中100多萬優(yōu)勢兵力猛攻斯大林格勒,9月中旬攻入市內,蘇聯(lián)軍民與德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zhàn)。11月19日,蘇軍開始反攻。次年2月,德軍第六集團軍、第四集團軍等全軍覆滅,損失官兵近150萬人。(2003年常州市中考題) 【參考要點】:①戰(zhàn)爭將以美軍的失敗而告終;②美軍可能在巴格達城外長期受阻終被擊潰;③美軍也可能在巴格達陷入巷戰(zhàn)而遭受重大傷亡。(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 二、對歷史上的成吉思汗,有很多評價,閱讀下面摘選的幾則材料,結合本文,說說你從中有什么發(fā)現(xiàn)。 (1)電視連續(xù)劇《成吉思汗》主題曲:(男)長天飛沙,壯士血在狂號,(女)原野飛花,壯士懷抱冷傲。(男)一代天驕,千秋知我名號,(女)談笑造時勢,問誰領風騷。 (2)黑格爾在他的《歷史哲學》中評價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國:“他們,出現(xiàn)于文明化了時代的野蠻人,在幾年之內突然把羅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國世界變成了一堆廢墟! (3)普希金描述成吉思汗入侵時說:“蒙古人征服俄羅斯以后,除了肆無忌憚的攫取和破壞,既沒有給予我們代數(shù),也沒有給予我們亞里斯多德! 【參考要點】:(1)歷史上的成吉思汗野蠻、兇殘,肆意掠奪,破壞人類文明。(2)電視連續(xù)劇美化了成吉思汗的形象,把他視作“壯士”、英雄。(如從其他角度有獨特發(fā)現(xiàn),也符合要求。) 三、閱讀下面兩段資料,從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寫出你探究的結果。 ①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把一份隨意擬定的學生名單交給有關教師,說這些學生被他鑒定為是最有潛力的,但必須對學生保密。教師深信不疑,無意中對名單上的學生特別厚愛。8個月后,凡被列入名單的學生,不但成績提高很快,而且性格開朗,求知欲望強烈,與老師感情也特別深厚。這個實驗被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選自《心理學》) ②一個偏遠的小村調來一個能“預測”孩子前程的老師,他能“算出”某孩子能成為數(shù)學家,某孩子能成為作家……家長和學生都很相信他的話。多年之后,這個小村幾乎每年都有幾個人成為大學生、碩士、甚至博士。這個小村也因而成為聞名遐邇的“大學村”。(選自魯先圣《信念的力量》)(2003年常州市中考題) 【參考要點】:如果教育者能把對學生的期望和關愛,轉化為外在的行為(語言、表情、行動等)施加給學生,學生就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能從目標(期待)、方式(行為)、結果(學生發(fā)展)三方面寫出探究的結論亦可)。 四、閱讀文章有關內容和下面兩則材料,從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寫出你探究的結果。 在廣博的植物世界中,有一類能捕捉活的昆蟲的植物,這類特殊植物被稱為食蟲植物,它們用黏液、滑溜的葉面、針刺、囊袋等來捕捉動物。有的以香甜的蜜汁和鮮艷的色彩來引誘昆蟲,進而不動聲色地將其囚禁起來,再消化吸收;有的通過自身的主動運動來捉住昆蟲,再慢慢享用。 ——摘自《植物界的獵手》(《中學生知識畫報》)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子,蝦子吃污泥! 事實并非如此,研究發(fā)現(xiàn),植物在受到昆蟲蹂躪時,會送出特定的化學物質信息,這些信息既可以是促使其它同類植物構筑起化學防御工事的信息,也可以是召喚捕食者來吃掉昆蟲的信息。金合歡樹在動物舌卷它們的枝葉時,能夠產(chǎn)生一種化學物質,刺激臨近的金合歡樹分泌出一種吃起來帶惡臭的化學物質,讓嚼食者饞而遠之。 ——摘自《植物反擊動物》(《百科知識》) 【參考要點】:(1)植物形成了一套對付動物的辦法(2)看似弱小的事物,不一定是真正的弱者。(如從其他角度有獨特發(fā)現(xiàn),也符合要求)。 五、閱讀下列材料,從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寫出你探究的結果。 有一個人去應聘工作,隨手將走廊上的紙屑撿了起來,放進了垃圾桶,被路過的口試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這份工作。 一位青年在自行車店當學徒。有人送來一部壞的自行車,這位青年將車修好,還把車子擦拭得漂亮如新,其他的學徒笑他多此一舉。車主將自行車領回去的第二天,這位青年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 【參考要點】:良好的習慣,多一點追求,會有更多的收益。或(關心并做好份外事,益人又益己)也可。能有獨到的創(chuàng)新見解,并言之有理更好。 六、讀下面一則材料,從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寫出你探究的結果。 有位動物學家在對生活在非洲奧蘭沿河兩岸的動物進行考察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生活在河東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強,并且奔跑能力也不一樣,東岸的羚羊奔跑速度每分鐘要比西岸的羚羊快13米。 對這些差別,動物學家百思不得其解,因為除了東岸有狼群活動以外,其他的生活環(huán)境和食物都相同。在這位動物學家的倡議下,動物保護協(xié)會做了一個實驗,在河東西岸各捉了10只羚羊送到對岸,結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送到東岸的只剩下了3只,動物學家發(fā)現(xiàn),另外7只都被狼吃掉了。 【參考要點】:東岸的羚羊之所以強健,是因為它們附近生活著狼群,它們?yōu)榱松,天天生活在一種“競爭氣氛”中,反而越來越強健,而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是因為它們缺少天敵,沒有生存壓力。 七、讀下面一則材料,從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寫出你探究的結果。 牛頭羚個頭龐大,力量驚人,行動迅捷。如果數(shù)十萬只牛頭羚齊心協(xié)力干某一件事,那是非常危險的。但猛獸襲擊時牛頭羚們從不團結起來抵御,它們只會驚慌奔逃,將弱小者甩在隊伍的尾部。面對險境,即使母牛頭羚也不會挺身而出保護自己的親生骨肉。 猛獸也和牛頭羚達成了某種默契,有一只供食了,就不再驚擾其他牛頭羚——絕大多數(shù)猛獸都沒有過量儲備食物的習慣。 【參考要點】: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是維持生態(tài)平衡的自然規(guī)律。 八、下列有關資料,從中你能看出蘇州園林在布局上有什么特點?請用簡要的語言加以概括。 ①拙政園池水面積占1/3,池廣樹茂,景色自然,臨水布置了形體不一、高低錯落的建筑,臺館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別有情趣。 ②網(wǎng)獅園以池水為中心,水面聚而不分,池周亭閣造型秀麗,石板曲橋,低矮貼水,微微拱露。環(huán)池一周疊筑黃石假山,高下參差,曲折多變,使池面有水廣波延和源頭不盡之意。 ③環(huán)秀山莊,假山座座,池水灣灣,獨出心裁,另辟蹊徑,兩者配合,佳景層出不窮。望全園,山重水復,崢嶸雄廳;入其境,移步換景,變化萬端。 ④怡園池水居中,環(huán)以假山、花木及建筑。中部水面聚集,東西兩端狹長并建曲橋、水門,以示池水回環(huán)、涓涓不盡之意。池北假山,全用優(yōu)美湖石堆疊,山雖不高而有峰巒洞谷,與樹木山亭相映。 ⑤滄浪亭園外景色因水而起,園林北面而開,前有一道石橋,一灣池水由西向東,環(huán)園南去,清晨夕暮,煙水彌漫,園外之水與園內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極富山島水鄉(xiāng)詩意。 【參考要點】:蘇州園林在布局上大都依水造景,將小橋、樓閣、亭臺軒榭、花草樹木、假山等融為一體,相映成趣,美麗如畫,從而使佳景層出不窮,突出蘇州水鄉(xiāng)的特點。(能有獨到的創(chuàng)新見解,并言之有理有據(jù)則更好)。 九、閱讀下列材料,寫出你的發(fā)現(xiàn),用簡要的語言加以概括。 有一個40歲的人被醫(yī)生告知患了絕癥,最多再活三年時間。因此,他為了使自己最后的生命更有意義,便擬出一個“三年要做十件事”的工作計劃其中包括寫一本書、學一門外語、搞一項發(fā)明、辦一個工廠、游30座名山、看50個城市等等,計劃列出并付諸行動。過了兩年零八個月,10項目標全部完成。 三位大學的同學,同時分配到縣直機關工作。幾年后,一個不甘心總這樣打水掃地,看領導眼色,調到了企業(yè)。另外兩個沒動心。又過了幾年,又一個辭職下海。剩下的一個仍未動心。再過幾年三人相聚,到企業(yè)的那個已成了大廠的廠長,辭職的已成了富翁,留在機關的則后悔莫及。 【參考要點】:只要勇于追求,努力實踐,就會取得成功。(能有獨到的創(chuàng)新見解,并言之有理有據(jù)則更好)。 十、閱讀下面的幾段資料,從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寫出你探究的結果。 (1)烏鴉,嘴大而直,全身羽毛黑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多群居在樹木中或田野間,喜歡選擇高達二十米以上的喬木做巢、棲息,如果樹木低于二十米,烏鴉就會離去,另選高枝。主要以谷物、果實、昆蟲等為食物。喜歡閃閃發(fā)亮的東西,常常收集碎玻璃渣子等。(《現(xiàn)代漢語詞典》) (2)隨著改革開放,隨著沈陽城急劇向四周擴展,尤其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烏鴉們不知受了什么誘惑,夜幕下三三兩兩,猶如一道道黑色閃電,悄悄潛入沈陽城區(qū),或落在古老教堂鐘樓頂,或飛到老喬木上棲息,而清晨來臨天還未亮,又很自覺地飛離。那時進城烏鴉數(shù)量少,又都很羞怯,人們的正常生活未受到干擾。(《江海晚報》) (3)1999年秋天,沈陽獲得聯(lián)合國的人居獎,城市靚麗起來,烏鴉們似乎也要來分享這份榮耀了。如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一般,數(shù)以萬計的烏鴉們四面八方向沈陽城聚集,不再是三三兩兩,而是成群結隊;不再是悄悄潛入,而是鴉噪齊鳴漫天飛舞;不再是暮來晨去,而是早歸晚出;不再是僅僅棲息于鬧市公園,而是地盤擴大到五公里,占領了最繁華地段的天空。沈陽城里,一時漫天烏鴉,其壯景足以用“遮天蓋日”來形容。(《江海晚報》) 【參考要點】:①人們破壞了烏鴉的生存環(huán)境;②烏鴉的習性發(fā)生了變化;③沈陽變得越來越靚麗,烏鴉喜歡閃閃發(fā)亮的東西,所以進入了沈陽。(能聯(lián)系環(huán)境變化引起烏鴉習性改變進行分析即可)。 十一、閱讀下面的幾段資料,從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寫出你探究的結果。 一分錢在許多地方已經(jīng)失去人們的尊重,全國每年估計有70億的一分錢消失不見。1989年國會議員詹姆士提議立法,希望政府能在2000年以前停止發(fā)行一分錢。 1992年經(jīng)濟低迷到谷底時,財政部只鑄造了91億枚一分錢,1990年120億枚,1991年99億枚,1993年113億枚,1997年經(jīng)濟好轉,則有133億枚。 四年前,加州一位小學教師,想向學生表現(xiàn)“100萬個東西”的概念,發(fā)起捐一分錢的活動,四年時間終于募到100萬個“一分錢”。銀行反復數(shù)過1040遍,去年春天,這100萬個一分錢,也就是1萬元,利息達到868美元。目前校方還沒有決定到底怎么使用這筆錢,不過最大的可能是設立獎學金。 【參考要點】:可以看到小事物照樣蘊涵著巨大的價值。(如從其他角度有獨特發(fā)現(xiàn),也符合要求) 十二、讀下面一則材料,從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寫出你探究的結果。 (1)閱讀下面的材料,從中你能的出什么結論?用簡要的語言加以表達。 青島、煙臺附近海岸是山東主要糧食產(chǎn)區(qū),但是當?shù)厝鄙俟喔扔盟。有人想到抽用地下水來灌溉。一段時間內,這里成為糧食高產(chǎn)區(qū)。但是由于當時沒有考慮環(huán)境因素,沒過幾年,所屬萊州一帶的地下水位已經(jīng)抽到比海面還低十幾米,導致海水倒灌。海水以一天1米的速度向內侵蝕,所到之處一片荒蕪,原來的高產(chǎn)田變成寸草不生的荒土。現(xiàn)在要解決這個問題非常困難,要把入侵的海水弄出去,不僅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而且必須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 【參考要點】:①發(fā)展要同時考慮保護環(huán)境,環(huán)境保護要有長遠目光②環(huán)境一旦被破壞要恢復很困難③環(huán)境保護要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 十三、閱讀下面材料,從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寫出你探究的結果。 材料一:普氏野馬,又稱蒙古野馬,原產(chǎn)于我國新疆準噶爾盆地的荒漠地帶,因此又稱準噶爾野馬。普氏野馬素有“馬中活化石”之稱。 野馬在我國歷史上有過不少記載。據(jù)載,周穆王西游東歸時,西五母十分熱情,臨行惜別,奉送不少禮品其中有“野馬、野牛四十”另據(jù)文獻載,成吉思汗的軍師耶律楚材軍旅詩里也有對野馬的描繪“千群野馬雜山羊,壯士彎弓殞奇獸”。新疆、賀蘭山、陰山、甘肅,烏蘭察布等地的巖畫中,見有大量野馬的足印。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里就多處提巖畫里的馬及野馬的形象。 1974、1981、1982年,中國科學院,新疆大學等單位先后組織考察隊,深入到準噶爾荒漠、烏倫古河、克拉麥里山、北塔山等野馬產(chǎn)地考察,尋找最后的野馬,后又進行過航空調查,但無果而終。 材料二:中國野馬被偷獵至歐洲各國圈養(yǎng)的,不斷繁殖后代。但圈養(yǎng)普氏野馬比野生普氏野馬腿變粗2—3公分,體重平均增加50—70公斤,奔跑速度下降一半,性情變得溫順起來,沒有了百年前野生普氏野馬的那種警覺、躁動和野性的強健。甚至在2000年春天,新疆野馬繁殖中心引進的一匹最好的盛年母馬“準葛爾1號”因肥胖死于難產(chǎn)。 國際野馬組織提出“野馬還鄉(xiāng)保種計劃”,并積極實行。1986年我國引進第一批野馬共18匹。2001年8月28日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進行了第一次實驗性放野。由“準葛爾11號”頭馬帶領,放出27匹到卡拉麥里山自然保護區(qū)的野外荒漠。放野過程中死掉3匹,五個多月后收回剩下的24匹。這是一次積極的嘗試。相信在國內外科學界的共同努力下,普氏野馬保種、擴群和恢復原始野生種性等工作將大有希望。 ————摘自《自然與人》 【參考要點】:歷史上我國有大量的普氏野馬,由于人類沒有積極保護,造成野馬瀕臨滅絕。如今人們意識到并采取了保護措施,進行積極的嘗試,但圈養(yǎng)繁殖的比野馬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差。 十四、閱讀下面材料,從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寫出你探究的結果。 班會課上,班長鄭重其事地在黑板上寫了一個“足”字旁,又在右邊添了一個“隹”字,然后轉過身問:“誰認識這個字?”“duī—”“zhuī—”“根本沒這個字!”大家七嘴八舌地說!半y怪大家不認識,”班長說,“這是我造的字,它讀作‘tuī—’,是咱們班專用的‘推門’的‘推’字。今天的班會就請大家談談這個問題! 【參考要點】:班長的意思是有同學用腳踢門,而不用手推門,這樣不僅破壞公物而且影響大家。班長提出討論的初衷是要求大家愛護公物,舉止要文明,不要再做這種不文明的行為。  
[1] [2] 下一頁
; (江蘇省示范初中:常熟市碧溪中學;)
上一頁 [1] [2]
【語文材料探究題例談】相關文章:
例談遞進式幾何探究題求解策略08-20
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例談08-17
以“鈉”為例談科學探究中觀察能力的提升08-17
談探究語文學習方式08-23
例談應用題例題出示“十法”08-16
例談初中語文“情境”教學08-17
低年語文活動課例談08-16
語文教學“回馬槍”──復習例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