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開放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一、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操作、交流情境
教師課前已將教材(蘇教版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第一冊第9頁)《分一分》的最后一道“蔬菜、水果圖”復印給學生,并要求學生一個一個剪下,然后涂上相應的顏色。教學時,學生擺出這些圖片,教師啟發(fā):“你準備怎樣分,為什么?”先要求學生獨立擺一擺,分一分,然后在小組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生1:西紅柿、櫻桃、蘋果、蘿卜、草莓分在一起,它們都是紅色的;白菜、黃瓜、豆角、辣椒分在一起,它們是綠色的;葡萄單放,因為它是紫色的。
師:噢!你們是按顏色分的。(有很多學生急不可待要發(fā)言)
生2:櫻桃、葡萄是酸的分在一起;西紅柿、蘋果是甜的放在一起,辣椒、蘿卜是辣的分在一起;……放在一起。
生3:(不等老師同意就站起來)***說錯了!蘿卜做熟了吃,不辣!
生2:(反駁)蘿卜生吃,辣!
師:兩個小朋友說的都有道理。我們再聽聽其他小組的意見,好不好?
生4:把圓的,西紅柿、……分在一起;……不圓的放在一起。
師:你們是按照形狀分的。
生5:櫻桃、葡萄長在樹上的分在一起;其余的分在一起
生6:……水果分在一起;……蔬菜分在一起。
生7:……有種子的……;……沒有種子……。
生8:西紅柿、櫻桃、蘋果、辣椒、葡萄、蘿卜放在一起;其余的放在一起。
師:為什么這樣分?
生8:……表面光滑,……。
生9:……帶小葉片的分在一起;……。
師;理由是什么/
生9:媽媽說的,帶新鮮葉片的一定是新鮮的。
師:噢!帶葉片容易判斷它是不是新鮮的,不帶葉片就不容易了,有道理!
…………
還有的學生按個頭大小分;有的按能不能生吃來分;有的按吃時是不是脆來分;還有的按長短來分;有的按是不是容易保存來分。學生能說出道理就有13種之多的分法。
二、反思:
案例中,學生參與主動、積極、熱情高,思維活躍,原因固然很多,但開放的教學方式是其最重要的因素。
解放了學生的眼睛和手,動手實踐——創(chuàng)新的源泉
“實踐出真知”。案例中,教師將固定的刻板的教材(圖),變成能移動的,能操作的學具,并且是學生自己制作的。我們相信,在剪、涂這些圖片時,水果、蔬菜的形狀、大小、表面的光滑度,甚至酸、甜、苦、辣、香、脆等,學生又似乎重新“感知”到了。涂葡萄時,學生會不會被“酸”的溜口水也難說。
讓學生動手分一分的操作更重要,特別對一年級的小學生尤其重要,兒童很多的思維活動不能脫離具體的動作、具體的物體或具體的情境,他們往往是邊看,邊動手,邊思考,如果他們看不著物體或停止操作就可能停止思維。我們看到課堂中,很多學生進行操作分類時,并非一次完成。而是移一移、看一看、想一想,又重新移、看、想,有的調換了好多次。兒童常常用動作來代替思維,可以說沒有實踐就沒有創(chuàng)新。
解放了學生的大腦,自主探索——創(chuàng)新的過程
學生真正的創(chuàng)新活動是學生用眼和手等器官驗證、證實自己的猜想或想法的過程,而不是被動地去完成教師的指令。案例中,教師的角色扮演的恰當,“你準備怎樣分,為什么?”教師沒有引導,沒有暗示,沒有框框。而傳統(tǒng)的教學,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就會牽著學生:“根據(jù)顏色怎樣分?”“根據(jù)形狀呢/”甚至引導:“那些是水果?那些是蔬菜?”等等,如果是那樣,就不會出現(xiàn)案例中那么多的分法。談何考慮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又如何彰顯學生的個性,即使學生掌握了幾種分法,也不是他自己探索獲得,更稱不上是創(chuàng)新,學生哪還有成功的體驗?開放課堂,最關鍵是開放學生的大腦,人的一切行為是由大腦來指揮,而人的行為又會反作用于大腦,人的行為只有是自主的行為,人原有的經(jīng)驗才能被強化激活,才能與新的事物相互作用從而產(chǎn)生創(chuàng)新意識。 本新聞共2頁,當前在第1頁 1 2 【開放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相關文章: 優(yōu)化課堂教學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08-17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08-05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途徑12-19 淺談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08-08 培養(yǎng)學生作文的創(chuàng)新意識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