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提高小學生對程序設計的興趣
本人是一名即將畢業(yè)的師范生 。在本學期初有上學期的實習學校找到我請我?guī)退麄內(nèi)ヅ嘤朜OIP(全國信息技術奧林匹克競賽)培訓班。小學組培訓的是 QB(Qbasic),參加學習的(3~5年級)學生,他們對QB都一無所知, 同時思維也有所差異。 學校通知我去上課時離競賽只有一個多月,我每天下午利用一個小時去輔導他們。一開始的第一節(jié)課有29名學生,以后就逐漸減少,結果一個月下來只十五名學生。最后只好這十五名學生加參競賽,結果讓我驚喜的發(fā)現(xiàn)去參加比賽的有一名獲得省三等獎,六名獲得市二、三等獎。程序設計一直都是大家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之一, QB語言本身枯燥難懂,何況面對的又是小學生呢?如何解決好這個問題,結合對本人對NOIP的培訓實踐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激發(fā)興趣,增強求知欲。
在培訓中我發(fā)現(xiàn),由于他們年齡比較小有很多程序設計所需的數(shù)學知識沒學,如果學習沒有興趣,會導致他們慢慢對程序失去興趣,最終退出學習;我還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可能對程序設計語言不關心,但當把他們大腦中的興奮激活時,往往會對所學的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主動學習程序設計語言,并親自在編程中驗證問題,還會千方百計地想辦法查尋資料,擴大知識面。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興趣。尊重他們的個性,挖掘他們的潛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使興趣發(fā)展為能力,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很容易失去對計算機學習興趣,往往是因為他們一遇到錯折,就產(chǎn)生厭學、怕學的情緒,從而失去學習的信心,連學習的打字、Qbsic語言設計等這些知識是小學生學習計算機最基本、最簡單的知識都不愿學。面對怕困難、失信心的局面,我除了耐心做好思想教育和加強個別輔導外,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使他們獲得更多的成功感,從而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如這次獲獎的小朋友們他們下次一定會主動的積極的參加QB的學習.如在QB程序設計教學FOR循環(huán)語句中,用CAI演示如下程序:
LET SUM=0
FOR I=1 TO 10 STEP 1
SUM=SUM+I
NEXT I
PRINT “SUM=”,SUM
END
學生通過觀察計算機逐步演示運動的結果,使原來的穎團得以解開,從而體會到“百聞不如一見”的感覺。
二、形象比喻,貼近生活
計算機學科中有些教學內(nèi)容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特別是程序設計中的算法,作為老師應有能力化繁為簡,將深奧的理論講得通俗易懂,這需要老師多鉆研教材和教法。在教學中巧用生活中的實例,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如:學生在剛學習兩數(shù)據(jù)交換時不易理解,老師可以提出一
這樣的問題:
有兩瓶子,一瓶子裝了油,一瓶裝了水,如何實現(xiàn)這兩瓶子里的液體互換呢?
這樣有的學生就能想到借用第三個瓶子了。那我們程序設計中就同樣可以引用第三個變量了。這樣比喻學生有易接受不易忘的
三、改進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
筆者由于培訓的時間比較緊張,只有一個月的時間(10月16日參加NOIP),面對程序一無所知的(3~5年級)學生培訓一個月就要參賽,我們只能用講授、演示、練習等方法來培訓。不可否認這種教學模式可能打擊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時間的話,我們一開始就不像課本一樣,一開始介紹諸如算法、流程圖的畫法等一系列的在程序設計中比較抽象難懂的概念,然后介紹QBASIC語言基礎、分支結構、循環(huán)結構和數(shù)組。從知識的邏輯結構體系考察,這樣安排無可非議,但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考量,我們認為把一些難懂的、晦濕的抽象的東西放在開始來學習,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并且容易傷害他們學習編程的積極性。受到一些語言知識書籍從介紹一個小實例開始來引入的啟發(fā),我們決定開始先不講基本概念,而是和我們一起做,在做中由同學們自己在直觀上先去體悟這些概念,然后在時機成熟時再和同學們一起歸納總結。所以在組織這部分課堂教學時,我們采用了自然過渡、類比等方法,和同學們首先一起探討了QB軟件的打開、程序的建立和保存、軟件界面等方面的知識,由同學們自己探索著找出QB操作和以前所學軟件的異同點。由于同學們已經(jīng)學過Word應用軟件,對這些相似的操作已非常熟悉,所以操作起來得心應手。然后,我們給出一個求長方形面積的實例,讓學生們和我們一起做。 在操作過程當中,教師不用講解每個語句的含義,同學通過完成任務很自然的就能體會出什么是語句,什么是變量等等。在此基礎上,教師適當?shù)囊龑瑢W歸納總結一下,一切都迎刃而解。由此可見,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組織教學和重視學生知識結構體系的建立并不是相互對立的,關鍵是其建立是通過外部手段強加給他們的,還是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
四 、開展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習興趣。
開辦程序設計興趣小組,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我們選擇程序設計能力較強的學生,開辦QBASIC高級編程小組,主要介 紹課本中涉及較少的函數(shù)和子程序、數(shù)組的概念和使用、屏幕控制作圖以及音樂程序及動畫程序的編寫方法,激發(fā)學生對編程語言的興趣,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
開展校內(nèi)程序設計比賽,讓學生展示自己程序設計方面的成果,既有利于學生之間設計方法、技巧等方面的交流,也有利于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比賽中求新創(chuàng)異。同時輔導部分學生參加全國、省、市的信息學競賽,進一步深化和補充程序設計教學內(nèi)容。通過競賽,檢驗課外活動開展的質(zhì)量及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也讓學生看到自身的能力,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
五、加大上機練習,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程序設計教學的關鍵是引導學生通過嘗試性操作,培養(yǎng)其程序設計能力和水平,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教師要讓學生親身體驗程序設計的“魅力”,編制一些簡單程序,掌握一些簡單程序設計技巧,然后逐漸加深難度,提高操作技能和編程技巧。為提高上機實踐的質(zhì)量,我們應努力做好理論課與實踐課的銜接關系,二者同步進行。課前教師充分做好準備,明確學生上機實踐的目的和任務。根據(jù)程序設計學習過程中實踐性強的特點,科學地分配課堂教學40分鐘的時間,做到練中有學、學中有練,盡量避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在上機調(diào)試操作中得到提高。當學生在程序高度運行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教師不要馬上指出其錯誤,而要讓學生觀察研究程序的每條語句乃至標點符號,再參照出錯信息的意思找出錯誤原因后進行修改,直到正確運行為止,這有利于學生通過人機對話、思索判斷的思維活動來培養(yǎng)自學能力。同時在課堂上大膽啟用一些小計算機能手,在他們正確完成上機練習之后,用剩余時間擔任"小輔導員",協(xié)助我們進行上機指導,這樣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和學習興趣。
總結
提高學生對程序設計的興趣因素很多,既要考慮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更應重視采用科學、合理、有效和先進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傊,我們要在貫徹新課標根本要求的基礎上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受學識水平和理論水平的限制和工作實踐甚少,謬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有經(jīng)驗的教師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