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信息技術論文>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課程整合的認識

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課程整合的認識

時間:2023-02-21 19:03:22 信息技術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課程整合的認識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要求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是信息技術課程和其他學科雙贏的一種教學模式。本文就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整合的含義,信息技術在課程整合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課程整合的三種基本模式等作一些論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整合;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能力培養(yǎng)

  人類已經邁進高度信息化的21世紀,在當前這個信息化社會中,信息將是構成現實世界不可缺少的三大基本要素和資源(材料、能量、信息)之一。“信息處理能力”將是所有社會成員應具備的如同“讀、寫、算”同樣重要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F在世界各國均不同程度地加強了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程度。為此教育部已于1999年底擬訂將信息技術課納入中小學必修課程。我省從2001年秋季開學的高一年級起,把信息技術課作為必修課,并列入2002年的會考科目,這也是我省落實第三次全教會精神、面向21世紀國際競爭、提高全民素質、培養(yǎng)具有信息素質和創(chuàng)造素質的新型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同時也標志著我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為了適應這個發(fā)展趨勢,我們不僅要在中小學中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還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目前“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一定的交叉性、繼承性、綜合性,并具有相對獨立特點的教學類型。它的研究與實施為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基礎,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fā)展。
  那么,在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整合,信息技術扮演怎樣的角色?怎樣才能使信息技術的學習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弄清這些問題對于指導我們的教育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就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含義、原則和模式談幾點認識。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整合的含義
  “整合”,不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疊加。廣義上,課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學校教學系統中的各要素及其各部分形成有機聯系,成為整合的過程。狹義上,它指的是各學科之間(包括各學科內部各分支之間)的整合,即各學科互相聯系的加以學習。在這一整合過程中,課程各要素形成了有機的聯系和有機的結構。它不是將不同學科相加在一起,而是將課程看成了一個整體,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有機地掌握不同的知識,從而提高綜合素質。課程整合強調各個學科領域之間的聯系和一致性,避免過早地或過分強調各個學科領域的區(qū)別的界限,從而防止各領域之間彼此孤立、相互重復或脫節(jié)的隔離狀態(tài)。正如國外一些教育家所指出的,課程整合指的是“使學習計劃中分化出來的各個部分比較緊密的聯系起來的專門努力”。
  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正是基于課程整合的理論和方法,為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針對目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存在的一些弊端而提出來的一種新的解決方法,將其他學科和知識作為信息技術課程與一個或多個要素,把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yǎng)與各學科的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他不按照固有的順序將信息技術分為不同的章節(jié),而是讓不同學科的知識融入信息技術課程。

二、 信息技術課程整合的基本原則
  課程整合將信息技術看作是各類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課程(或其他學科)的學習活動中有機結合使用信息技術,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強調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教師要清楚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和不足,以及學科教學的需求,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對于學生來說,信息技術則是一種終生受用的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的認知工具。
  課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學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養(yǎng)。它承認事物聯系的整體性和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并具有如下的基本要求。

  1.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課程整合以各種各樣的主題任務進行驅動教學,有意識的開展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甚至多學科)相聯系的橫向綜合的教學。這些任務可以是具體學科的任務,也可以是真實性的問題情景(學科任務包含其中),使學生置身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tài)過程中進行學習。通過一個或幾個任務,把相關的各學科知識和能力要求作為一個整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學習目標的學習。

  2.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的基本認知工具。在課程整合中,強調信息技術服務于具體的任務。學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并且對這種工具的使用要像鉛筆、橡皮那樣順手、自然。

  3.能力培養(yǎng)和知識學習相結合的教學目標。課程整合要求,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和培養(yǎng)能力上,包括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充滿想象、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科學嚴謹、有計劃的動手實踐過程,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且通過這種“任務驅動式”的不斷訓練,學生可以把這種解決問題的技能逐漸遷移到其他領域。

  4.“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在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來實現。同時,在課程整合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咨詢者,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優(yōu)化,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一環(huán)。

  5.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和諧統一。信息技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實踐平臺,利用它實現相同的目標,我們可以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同時,課程整合強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學目標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務來實現,每一位學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來完成同一個任務。這種個別化教學策略對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進行因人而異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但社會化大生產的發(fā)展,要求人們具有協同工作的精神。同樣,在現代學習中,尤其是一些高級認知場合(例如復雜問題的解決、作品評價等)要求多個學生能對同一問題發(fā)表不同的觀點,并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協作完成任務。而網絡環(huán)境(尤其互聯網)正為這種協作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三、 信息技術課程整合的三種基本模式
  在信息技術課程整合中,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教學的總體能力目標是一致的,即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但對于不同學科定位,信息技術的作用是不一樣的,為此可以將信息技術課程整合分為三種基本課程模式。

1.信息技術課程,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對象。
  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專門的學科開設,主要學習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信息技術課程并不僅僅是簡單地為了學習信息技術本身,還要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因此,同樣要按照課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整合到實際任務中進行學習。這些任務可以是其他學科的知識,也可以是社會性的問題。教師在任務設計時要靈活創(chuàng)新,對于相同的知識點,在完成所要求的學科目標的前提下,要根據不同的學校環(huán)境、教師特長和社會背景等,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景任務進行教學,不能拘泥于教材或參考書所提供的材料。

2.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
  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信息技術完全為其他學科的教學服務。在這種整合模式下,教師和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分別進行教學和學習。首先,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決定用什么形式來呈現什么教學內容,并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接受了學習任務以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找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并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最后,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較大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同樣,教師通過整合的任務,發(fā)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 研究型課程,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
  學生作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獲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終以電腦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務。
  研究型課程中的整合任務,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內容,而是課后延伸,甚至是社會現
  實性課題,如環(huán)境保護、旅游類問題等。課題的設置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年齡特點,采用循序漸進的原則。一般小學低年級以生活實踐性的活動為主,小學高年級以社會綜合課題學習為主,初中以學科性綜合實踐活動為主,高中以綜合性學科的學習為主。
  研究型課程超越了傳統的單一學科學習的框架,它按照學生認知水平的不同,將社會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以主題活動的形式來完成課程目標。學生通過主體性、探索性、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過程,將多個學科的知識、學問性知識和體驗性知識、課內與課外、學校與社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統一地發(fā)展。從研究型課程的特點看,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的過程性。在整個研究的過程,從研究方案的形成、方案的實施,到最后任務的完成都由學生自主完成,而教師僅對學生選題、收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等進行一般性指導。
  總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是教學資源和教學要素的有機集合,是運用系統方法,在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技術等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協調教學系統中教師、學生、教育內容和教學媒體等教學諸元素的作用、聯系和相互之間的影響,使整個教學系統保持協調一致,維持整合的過程或結果,產生聚集效應。
四、結束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教學,對于發(fā)展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文件. 教基[2000]35號
[2]陳至立.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在中小學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中國教育報.2000-11-07
[3]章劍衛(wèi).基于課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術課程模式.浙江教學研究.2000 (2)
[4]張鐵漢.信息技術教育學科課程整合的認識 電化教育通迅. 2002 (1)

【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課程整合的認識】相關文章:

淺談信息技術教育與課程整合08-17

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探索08-17

信息技術教育論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措施的探究08-13

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課程的整合08-07

關于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課程整合的思考08-07

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教育整合的初探08-05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論文02-17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08-17

縱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