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歷史論文>淺談遼宋金代的天地山川鬼神等崇拜

淺談遼宋金代的天地山川鬼神等崇拜

時間:2023-02-21 19:27:01 歷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遼宋金代的天地山川鬼神等崇拜

各民族幾乎無例外地經歷了原始宗教崇拜的發(fā)展階段。原始宗教包括了對天地日月、風雨雷電、山川湖海,以至動物、植物等的廣泛崇拜。遼宋金代的各民族以不同形式保留了此類崇拜。多神崇拜與宗教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多神崇拜往往并無專門的宗教團體或信徒。宋代祠廟往往有廟祝,“無非假鬼神以疑眾”。(1)但廟祝們各據祠廟,并未如僧道那樣組成宗教團體。多神崇拜流行于各民族社會的上層至下層,其儀式或耗資巨大,而勞民傷財,或簡單樸素,而虔誠盡敬。多神崇拜往往是為祈求今世的福祉,而宗教更包括了對冥福的追求。

一、宋朝的多神崇拜(一)皇室的天地祖宗崇拜:按照君權神授之說,“有天下者,莫重上神之報;為人子者,莫嚴宗廟之承”。(2)宋朝對前代的吉禮有因有革。北宋前期,“歲之大祀三十”,“中祀九”,“小祀九”。其祭祀對象包括昊天上帝(這不同于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皇地、天皇大帝(北極星,號稱“星中之尊”)、五方帝(青帝、赤帝、黃帝、白帝、黑帝)、神州地等。五方帝中的赤帝代表火德,宋人認為本朝“以火德上承正統(tǒng)”,故奉赤帝為感生帝。農業(yè)社會中代表土地和谷物,則有太社和太稷!霸、鎮(zhèn)、海、瀆之祀”則包括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恒山后避宋真宗名諱改稱常山),五鎮(zhèn)(東鎮(zhèn)沂山、西鎮(zhèn)吳山、南鎮(zhèn)會稽山、北鎮(zhèn)醫(yī)巫閭山、中鎮(zhèn)霍山),東、西、南、北四海和淮、江、河、濟四瀆。祭祀制度在宋朝各代也稍有變更。南宋初,人稱“祖宗以來,每歲大、中、小祀百有馀所,罔敢廢闕”。祭祀的神總計一千幾百個。各種祭典都有繁瑣的禮儀,被祀諸神又有各種搭配。如“冬至祀昊天上帝,以太祖配”,宋朝各代皇帝都作為在天享受祭祀的神靈。(3)

三年一次南郊祭天,即昊天上帝,是皇家最隆重的祭典,皇帝“親郊,合祭天地,祖宗并配,百神從祀”。(4)南郊又是最勞民傷財的祭典。宋太宗時,“三歲一親祀郊丘,計緡錢常五百馀萬”,宋真宗時增至700馀萬,而宋仁宗時“明堂”,增至1200馀萬。(5)

按古代的傳統(tǒng),裝神弄鬼的宋真宗親往東岳泰山封禪,又至河中府寶鼎縣祀汾陰后土,作為祭祀天地的空前盛典,為自己裝潢門面。(6)“東封八百馀萬,祀汾陰,上寶冊又增二十萬”,加之崇奉道教的巨額支出,使財政陷入困境。(7)

宋朝天子吉禮中的每一位神,都被賦予專門的庇佑功能。相傳商的祖先“高辛妃簡狄吞燕卵而生契”,于是“後王以為官”,特設名為高之祀。(8)南宋初,好色的宋高宗在逃難時喪失生育能力,他除了尋醫(yī)問藥外,也乞靈于高,為此舉辦了隆重的親祀禮,由宰相秦檜出任親祠使,本人先“齋于內殿”。(9)今存一首臣僚頌詩說,“則百斯男自可知”,“掖庭應已夢熊羆”。(10)這種迷信活動自然毫無效驗,宋高宗最后仍不得不傳位于宋太祖的後裔宋孝宗。

在多種神靈中,享有特殊地位的還有孔子和姜子牙,宋朝分別設文宣王廟和武成王廟,又以前代和本朝的名儒和名將“配享”與“從祀”。(11)(二)家廟、祠堂和家神:宋朝文武大臣也可依規(guī)定立家廟。(12)皇帝的宗廟和大臣的家廟實際上是將敬祖與信神混為一體了。北宋名臣富弼致仕後,“每早作”,“瞻禮家廟”。(13)宋神宗“皇后侄向子騫妻周氏”對“世間禳事又素所不信,但默禱家廟求?”。(14)宋高宗特準秦檜以最高規(guī)格營建家廟,又“詔令禮器局造秦檜家廟祭器”。秦檜死後,其養(yǎng)子秦對家廟所占的風水寶地戀戀不舍,而宋高宗又毫不留情地收回賜第,在其家廟舊址上營造德壽宮。(15)這件事也反映了兩人勾心斗角的一個側面。臣僚有資格設立家廟者,一般須撰文“祭告家廟”。(16)

南宋時,因儒學者創(chuàng)議,品級不夠設家廟者又另立祠堂。祠堂內“為四龕,以奉先世神主”。(17)在撫州金溪的陸九淵家族,“每晨興,家長率眾子弟致恭于祖禰祠堂”。(18)宗族的祠堂在宋以後更為流行。平民百姓也有以祖宗為“家神”。他們認為,“祖宗英靈毋有不陰相子孫”。如“信州永豐石井張稅院者,家事家神甚謹”,“家人日夕禱之,以冀陰相”。(19)(三)各州縣的山川、圣賢等神靈崇拜:國家級的吉禮由皇帝和大臣主持,各州縣和民間不得僭越。但各州按朝廷的規(guī)定,“祭岳、瀆、名山、大川在境內者,及歷代帝王、忠臣、烈士在祀典者”。各州縣“祭社稷,奠文宣王,祀風雨”。(20) 地方官遇到自然災害尤其重視對山川神的祈禱。南宋陸九淵任荊門知軍,當地“不雨彌月,龜坼已深”,他“謹以元酒茗飲,蓬萊之香,清陂之蓮,就所居青田石灣山頂,除地為壇,昭告于是鄉(xiāng)五方神祗”。後又“卜日為壇於蒙泉山頂,刑鵝薦血”而“禱雨”。(21)朝廷對各地重要山川之類,往往設立神祠,由朝廷特賜廟額。如江州大孤山圣母祠,宋高宗時賜額顯濟。涇陽縣涇水神祠,宋徽宗時賜廟額普貺。(22)

各州縣城的城隍廟,成為宋代神靈崇拜的一大熱門!捌潇魩妆樘煜,朝家或錫廟額,或頒封爵”,“至于神之姓名,則又遷就附會”。如“臺州則鎮(zhèn)安廟,順利顯應王,吉州則靈護廟,威顯英烈侯”,“彭州既有城隍廟,又有羅城廟,袁州分宜縣既有城隍廟,又有縣隍廟”!吧裰彰保新∨d府、贛州、建昌軍等八個府州軍都說是漢代灌嬰。宋孝宗時,李異任舒州知州,“有德于民,去郡而卒,邦人遂相傳為城隍神”。(23)南宋末,“趙汝瀾知澧州”,自稱“生為太守,死作城隍”,他死後,當地士民居然為之“建祠立碑”。(24)真可謂是五花八門。

宋代的土地廟崇拜十分普遍。實際上是作為一方的守護神,大至州縣,小至一家旅店,也可有“本店土地”。(25)朝廷對一些土地廟也加封號,如“莆田縣迎仙驛土地神祠”,南唐時“封平康侯”,宋朝不斷加封,最后為“?民顯濟孚澤侯,妻封協(xié)惠夫人”。南宋抗金名將吳?在和尚原大敗金軍,宋廷特令對當地的土地、山神祠加封,“山神封康衛(wèi)侯,土地封保安侯”。(26)

宋朝另一類地方祠是歷代和本朝的忠臣義士祠廟。永康軍導江縣李冰廟“爵封至八字王,置監(jiān)廟官視五岳。蜀人事之甚謹,每時節(jié)獻享及因事有祈者,無論貧富,必宰羊,一歲至烹四萬口。一羊過城,則納稅錢五百,率歲終可得二、三萬緡,為公家無窮利。當神生日,郡人醵迎盡敬,官僚有位,下逮吏民,無不瞻謁”,成為宋代有名的大祠廟。開封又為之另立二郎廟。(27)三國時吳將甘寧的昭勇廟在興國軍永興縣池口鎮(zhèn),本人封至昭毅武惠遺愛靈顯王,妻熊氏封順?夫人,“并封其二子曰紹威侯,曰昭靈侯,女柔懿夫人”,“江上神祠皆不及也”。陸游途經此地,也“以壺酒特豕”前往瞻謁。(28)“京師二相公廟在城西內城腳下,舉人入京者,必往謁祈夢,率以錢置左右童子手中,云最有神靈”,二相公相傳是孔子弟子子游與子夏。(29)

對本朝的名人,如在陜西立下戰(zhàn)功的王韶、種世衡、劉滬,北宋末名將種師道,在建康死難的楊邦,守德安有功的陳規(guī),戰(zhàn)死于海州的張,奪取金占淮寧府與海州,最后戰(zhàn)死的陳亨祖與魏勝,都在不同地點立祠。(30)蘇緘在宋神宗時抗擊交,犧牲于邕州“邕人為緘立祠”,後朝廷賜額懷忠。(31)

另有一些祠神,卻未必有其人!岸踔莩莾热珡R,其塑像鼎足而居,不知為何神,邦人事之甚謹”。(32)福建興化軍有林夫人廟,“莫知何年所立”,“凡賈客入海,必致禱祠下,求杯,祈陰護,乃敢行”。(33)廣西“橫州城外有叢祠,目為婆婆廟,不知何神也,土人頗嚴奉之”。(34)(四)民間的鬼神崇拜:宋時民間的鬼神崇拜十分廣泛。前述各州縣祠廟的香火旺盛,都離不開百姓們的出資瞻謁。除城隍廟、土地廟外,民間很廣泛的崇拜是灶神,宋人認為,“家有主神,灶為司命,念飲食膳饈之自出”,“司人家一家良賤之命,記人善惡,月晦之日,悉奏天曹”。故人們“切不可對灶吟詠及哭,穢語惡言,燒不凈柴,禁厭穢物”,“亦不可用灶火燒香,謂之伏龍屎”。(35)在開封,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市民“備酒果送神,燒合家替代紙錢,帖灶馬於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門,謂之醉司命”。臨安市民則“不以窮富,皆備蔬食餳豆祀灶”。(36)范成大《祭灶詞》則反映了蘇州一帶的民俗:“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斗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云,乞取利市歸來分!(37)看來民間迷信中的灶神已非正直之神,人們可以通過“酹酒燒錢”等手段,打通關節(jié),實現天上人間的錢權交易。

宋朝已出現若干行業(yè)神,如有田神、蠶神之類。農民“以歲十月農功畢,里社致酒食,以報田神,因相與飲樂,世謂社禮”。(38)四川一帶“皆重田神,春則刻木虔祈,冬則用牲報賽,邪巫擊鼓,以為淫祠,男女皆唱竹枝”。(39)陸游的《賽神曲》描寫了浙東一帶的民俗:“擊鼓坎坎,吹笙嗚嗚。綠袍槐簡立老巫,紅衫繡裙舞小姑。烏臼燭明蠟不如,鯉魚糝美出神廚。老巫前致詞,小姑抱酒壺。愿神來享常歡娛,使我嘉谷收連車。牛羊暮歸塞門閭,雞鶩一母生百雛。歲歲賜粟,年年蠲租。蒲鞭不施,圜土空虛,束草作官但形模,刻木為吏無文書!(40)反映了貧苦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宋代衣著以絲麻織品為主,民間祭祀蠶神,“割雞設醴,以禱婦人寓氏公主”,相傳“治堰”,“誅草”,“沃灰”,“室入外人”為蠶神的忌諱。(41)又如嚴州有招商神祠,“假懋遷之利,以粒斯民”。(42)傳說中造字的蒼頡又成為胥吏神,“京師百司胥吏每至秋,必醵錢為賽神會”。(43)另一傳說人物皋陶,宋時“州縣獄皆立皋陶廟,以時祠之”,這至少是東漢以來的遺風。(44)

宋朝還有所謂淫祠。古人認為,“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無!。(45)有宋一代,民間淫祠層出不窮。“潭州妖妄小民許應於街市求化,呼召鬼神,建五瘟神廟”。(46)新安吳十郎“創(chuàng)神祠於家,值時節(jié)及月朔日,必盛具奠祭,殺雙羊、雙豬、雙犬并毛血糞穢,悉陳列於前。以三更行禮,不設燈燭。率家人拜禱訖,不論男女長幼,皆裸身暗坐”。(47)又如一劉姓平民,“因衰老,遂供灑掃之職於洞庭之濱”,“假鬼神之說”。他死後,居然被巫祝們建劉舍人廟,“塑而祀之”,“謂其能興風云,神變化”。(48)

不少南方少數民族也是“畏鬼神,喜淫祀”。他們“初夏徙居數日,以舍祖居”,認為“否則有禍,名走鬼”,幦艘员P瓠為始祖,每年“歲首”祭祀。(49)  淫祠的出現,大抵都有人裝神弄鬼之所致。如“劉良思元充廟祝,偽作神降,破獄出囚”。他被“編置鄰州”後,又“逃歸,仍前在廟,占據神!。(50)“益都屠兒滿義”,“絕不畏鬼神,醉經叢祠,輒指畫謾罵”。清元真君廟巫祝袁彥隆設法投毒,使?jié)M義在“詈神”時七竅流血身亡,“謂義觸神之怒而致禍”。於是,人們“爭捐金錢入廟,祠宇大興”。(51)費兗也記載一個相似的故事,“江東村落間有叢祠”,“巫祝附托以興妖,里民信之,相與營葺,土木?盛。有惡少年不信,一夕被酒入廟,肆言詆辱”。於是巫祝們在祀酒中置毒,少年飲後“仆地死”。結果“祈禳者云集,廟貌繪繕極嚴,巫所得不勝計”。(52)

更有甚者,如荊南府一帶,流行“騰邪神”,須“殺人”以祭。(53)在湘陰等地,“多有殺人祭鬼之家,平時分遣徒黨,販賣生口,誘略平民,或無所得,則用奴仆,或不得已,則用親生男女充代,臠割烹炮,備極慘毒”。(54)“浙東又有殺人而祭海神者,四川又有殺人而祭鹽井者”。(55)

宋朝官府經常禁止淫祠。宋徽宗雖耽溺道教,卻“詔開封府毀神祠一千三十八區(qū)”。(56)宋理宗時,胡穎在浙西路和湖南路“毀淫祠數千區(qū)”。(57)

總的說來,宋代神祠的規(guī)模和數量超過了佛寺。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都信奉神靈,也都利用神靈愚弄他人,或被他人愚弄。神祠對人們不能說沒有道德約束力,但人們也有利用神祠為非作惡者。(五)山川神靈的擬人化傾向:除古代圣賢、當代名人外,很多山川等非人的神靈,也往往被賦予人的外形,這應與朝廷對神祠賜廟額和封號有關。按宋神宗時規(guī)定,“諸神祠無爵號者賜廟額,已賜額者加封爵”,爵分侯、公和王三等,女神封號分夫人和妃兩等,神仙封號分真人和真君兩等。(58)此類封號也會出現一些荒唐的笑料。北宋經學家張載“定龍女衣冠,以其封善濟夫人,故依夫人品”。理學家程頤反對說,“龍既不當被人衣冠”,天下“龍女有五十三廟,皆三娘子。一龍邪?五十三龍邪?一龍則不應有五十三廟,五十三龍則不應盡為三娘子也”。(59)

盡管如此,宋代也并非所有的神靈必具人形。宋朝官方的火神是大火。(60)自波斯拜火教傳入中土,後稱祆教,至唐末大衰。宋時已不成其為宗教,但開封、鎮(zhèn)江等地仍有祆廟,其實是作為民間的火神,廟內則有廟祝。(61)宋哲宗時對西夏戰(zhàn)爭,筑平夏城,“有蜥蜴三見于此,居民祠之,水旱禱即應”。宋徽宗時,“賜廟額昭順,及封其一曰順應侯,二曰順貺侯,三曰順佑侯”。(62)三個蜥蜴居然成神封侯。南宋臨安為一白猿建廟,作為“福神”。(63)又如“大江以南”有名為“五通”等神祠,“村村有之”,傳言其形“如猴猱,如龍,如蝦蟆,體相不一”,“大抵與北方狐魅相似”。(64)“宣州南陵縣舊有蜂王祠”,“巫祝因以鼓眾,謂為至靈,里俗奉事甚謹”,這又是以“蠢蠢小蟲”為神靈。(65)又有“烏龜大王廟”,(66)以烏龜作神靈。(67)

二、遼朝的多神崇拜

遼的統(tǒng)治民族雖為契丹族,而禮制方面卻以“漢儀為多”。(68)契丹人“好鬼而貴日”,實際上是以太陽為自然崇拜,“每月朔旦,東向而拜日,其大會聚,視國事,皆以東向為尊,四樓門屋皆東向”。(69)這不同于漢人皇帝上朝,房屋建筑等,以南向為尊。遼朝舉行大典禮,“祭告天地、日神,惟不拜月”。(70)

契丹人的“福神”名“君基太一神”,據說遼太祖時,“君基太一神數見,詔圖其像”。契丹人認為,“其神所臨之國,君能建極”,“民享多!。(71)

遼朝依住仿漢制,“設天地、神祗位于木葉山”,為“契丹九廟所在”。(72)木葉山大致在今內蒙古昭烏達盟一帶,在宋使眼里,其實是一座平常的山,“茲山亦沙阜,短短見叢薄”。(73)傳說有神男和神女,分別乘白馬和灰牛車“至木葉山”“為配偶,生八子”,成為契丹八部的祖先。遼帝在此舉行大典時,“殺白馬、灰牛以祭”。(74)宋使彭汝礪賦詩說:“使者東來說契丹,翠輿卻自上京還。繡旗鐵甲兵三萬,昨夜先朝木葉山!(75)契丹人崇拜“掠胡奧”,漢語譯為“赤娘子”,一說是“陰山七騎所得黃(潢)河中流下一婦人,因生其族類。其形木雕彩裝,常時于木葉山廟內安置”。(76)

遼朝的另一重要神祗是黑山,位于今內蒙古昭烏達盟境內,當時屬慶州。黑山“苦寒”,契丹人認為,他們死後,“魂皆歸此”。黑山猶如中原的“岱宗”,即泰山,每年冬至,遼的五京“進紙造人馬萬馀事,祭山而焚之。俗甚嚴畏,非祭不敢近山”。(77)長白山也是遼代的一大圣地,傳言為“白衣觀音所居,其山禽獸皆白,人不敢入,恐穢其間”。(78)

遼朝的神靈尚有火神、(79)路神、軍神等;实塾H征,“立三神主祭之,曰先帝,曰道路,曰軍旅”。(80)契丹人還有鹿神,“每出獵,必祭其神,以祈多獲”。(81) 遼朝境內也有一些祠廟。比較特殊的,是在古北口為被俘而死的宋將楊業(yè)立廟。不少宋使都為此祠留下詩句,“威信仇方名不滅”,“嘗享能令異域尊”。(82)又如“蔚州城內浮圖中有鐵塔,素著靈驗,郡人事之甚謹”。(83)看來此類祠廟與宋朝祠廟相類。

三、金朝的多神崇拜

女真人作為一個落后民族,奪據中原後,不僅接受了“宋故禮器”,連宋帝禮拜的神祗,自昊天上帝以下,也幾乎照單全收。金世宗說:“我國家絀遼、宋主,據天下之正,郊祀之禮豈可不行!(84)

金朝雖沿用宋制,對各種祭神儀式也刻意求工,但因并不占有長淮以南的土地,對若干山川的祭祀,只能采用變通的辦法。如“立夏,望祭南岳衡山、南鎮(zhèn)會稽山于河南府,南海、南瀆大江于萊州”。(85)女真人最初對孔子大不敬,到曲阜“指其像而詬曰:爾是言夷狄之有君者”。後來渤海人高慶緒對他們說,孔子是“古之大圣人”,於是女真貴族又將掘墓者“皆殺之”。(86)金熙宗開始“立孔子廟於上京”,親“詣文宣王廟奠祭,北面再拜”,稱孔子“使萬世景仰”。金朝也設武成王廟,降黜一部分歷史上的名將,而增加了本朝的功臣為“配祀”。(87)

女真人“本無宗廟”,亦無上京的地名,一般稱為“御寨”或“皇帝寨”,建一乾元殿,“四圍栽柳”。經漢人建議,方設祖廟,“筑室於內之東南隅,廟貌祀事雖具制度,極簡略”。北宋滅亡后,金人驅逼宋宮俘虜一千馀人,“肉袒于廟門外”。後金海陵王遷都大興府,方設太廟,作為完顏皇室祖宗崇拜的所在。(88)

此外,金朝也設置若干有女真族特色的山川神靈崇拜。長白山作為“興王之地”,并沿襲遼禮,認為是“白衣觀音所居”,“封興國靈應王,即其山北地建廟宇”。混同江封興國應圣公。上京護國林神被封為護國嘉應侯,大興府皇陵所在地大房山神被封為保陵公。瀘溝河經常泛濫成災,“特封安平侯”。金太祖滅遼時駐兵的旺國崖,被改名靜寧山,後“冊山神為鎮(zhèn)安公”。金世宗每年夏秋往金蓮川避暑,途經冰井,其孫完顏。檫_葛)出生,便將此山命名為麻達葛山,後改名胡土白山,“封山神為瑞圣公”。這兩座山位于撫州境內,在今張家口一帶。此外,葉魯和完顏谷神“創(chuàng)制女直文字”,也“依蒼頡立廟于例,官為立廟于上京納里渾莊”。(89)

金朝的廣闊漢人居住區(qū),仍沿襲原有的多神崇拜。如汾陰后土祠“蓋漢唐以來故址,宮闕壯麗”,女真人也“齋潔致祭”(90)金海陵王時,“泰安守不室里”“款謁東岳廟,遍禮群祠”。(91)“絳州骨堆有龍女祠,其下泉一泓,可灌民田萬畝左右”,“女真人菩察為郡守”,為龍女的三子立祠。(92)“河中府大旱”,府尹特請高僧禱雨,建造龍廟,“請額於朝”。(93)

四、西夏等的多神崇拜

黨項人崇拜鬼神和自然物,“所居正寢,常留中一間,以奉鬼神,不敢居之,謂之神明”。(94)即使在佛教發(fā)達後,仍有“山神、水神、龍神、樹神、土地諸神等”崇拜。(95)西夏景宗元昊即位後,“自詣西涼府祠神”。(96)在西夏文字典《文海》中,還有天神、地神、富神、戰(zhàn)神、守護神、飛神等。(97)

大理也存在多神崇拜。在點蒼山“中峰之下有廟焉,是為點蒼山神,亦號中岳”,民間認為此山“神龍所宅,歲旱祈禱,靈貺昭著”。(98)白族等也有祖宗崇拜,“每歲以臘月二十四日祀祖,如中州上冢之禮”。(99)

位于西部的于闐“俗事妖神”,“喜鬼神而好佛”,(100)除佛教外,也有鬼神信仰。高昌回?也“俗事天神”。(101)但侍奉的鬼神已不知其詳。(1)《名公書判清明集》卷14《約束諸廟廟祝》。(2)《宋會要》禮28之9。(3)以上敘事參見《宋史》卷98至103《禮志》。(4)《宋史》卷101《禮志》。(5)《宋史》卷179《食貨志》。(6)《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70,卷75,《宋史》卷104《禮志》(7)《宋史》卷179《食貨志》。(8)《事物紀原》卷2《高》。(9)《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56紹興十七年二月甲辰,乙巳,《宋史》卷103《禮志》。(10)《松隱文集》卷17《宮詞》。(11)《宋史》卷105《禮志》。(12)《宋史》卷109《禮志》。(13)《邵氏聞見錄》卷9。(14)《夷堅甲志》卷12《向氏家廟》。(15)《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55紹興十六年二月癸丑,《宋史》卷109《禮志》,《宋會要》禮12之3-4,《史》卷2《行都南北內》。(16)《海陵集》卷22《焚黃祭告家廟祝文》。(17)《家禮》卷1《通禮·祠堂》。(18)《鶴林玉露》丙編卷5《陸氏義門》。(19)《湖海新聞夷堅續(xù)志》後集卷2《家神送物》。(20)《宋史》卷98《禮志》。(21)《陸九淵集》卷26《石灣禱雨文》,《荊門禱雨文》。(22)《宋會要》禮20之60,114。(23)《賓退錄》卷8。(24)《湖海新聞夷堅續(xù)志》後集卷2《趙守為城隍》。(25)《湖海新聞夷堅續(xù)志》前集卷1《棄妻折!贰(26)《宋會要》禮2之19——20。(27)《事物紀原》卷7《廣濟王》,《靈惠侯》,《夷堅支丁》卷6《永康太守》,《夷堅丙志》卷9《二郎廟》。(28)《宋會要》禮2之30,《渭南文集》卷46《入蜀記》。(29)《夷堅乙志》卷19《二相公廟》,《梁溪漫志》卷10《二相公廟乞夢》。(30)《宋會要》禮2之40——44,169,21之62。(31)《宋史》卷446《蘇緘傳》。(32)《夷堅支戊》卷6《三公神》。(33)《夷堅支景》卷9《林夫人廟》。(34)《夷堅三志辛》卷8《橫州婆婆廟》。(35)《海陵集》卷22《祭灶文》,《湖海新聞夷堅續(xù)志》後集卷2《灶神現身》,《夷堅丁志》卷20《楊氏灶神》。(36)《東京夢華錄》卷10《十二月》,《夢粱錄》卷6《十二月》。(37)《石湖居士詩集》卷30。(38)《事物紀原》卷8《賽神》。(39)《太平寰宇記》卷137《開州》。(40)《劍南詩稿》卷29。(41)《蠶書·禱神》。(42)《景定嚴州續(xù)志》卷4。(43)《石林燕語》卷5。(44)《泊宅編》卷4。(45)《禮記·曲禮》。(46)《宋會要》禮20之12。(47)《夷堅支癸》卷3《獨腳五通》。(48)《名公書判清明集》卷14《不為劉舍人廟保奏加封》。(49)《宋史》卷495《撫水州》,《溪蠻從笑》,《文獻通考》卷328引《桂海虞衡志》。(50)《名公書判清明集》卷14《劉良思占充廟祝》(51)《夷堅支甲》卷9《益都滿屠》。(52)《梁溪漫志》卷10《江東叢祠》。(53)《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73大中祥符三年二月乙巳。(54)《名公書判清明集》卷14《行下本路禁約殺人祭鬼》。(55)《宋會要》禮20之14。(56)《宋會要》禮20之14。(57)《宋史》卷416《胡穎傳》。(58)《宋會要》禮20之6—7。(59)《雞肋編》卷下。(60)《事物紀原》卷2《大火》,《宋史》卷103《禮志》。(61)《墨莊漫錄》卷4,《東京夢華錄》卷3《大內西右掖門外街巷》,《至順鎮(zhèn)江志》卷8。參見陳垣《火祆教入中國考》。(62)《宋會要》禮20之144。(63)《湖海新聞夷堅續(xù)志》後集卷2《猿為廟神》。(64)《夷堅丁志》卷19《江南木客》。(65)《夷堅支乙》卷5《南陵蜂王》。(66)《名公書判清明集》卷14《巫覡以左道疑眾者當治士人惑於異者亦可責》。(67)關于宋朝的多神崇拜,參見《宋史研究論文集》1987年年會編刊程民生《神權與宋代社會》,姚瀛艇主編《宋代文化史》第十七章第二節(jié)程民生撰《多神崇拜》,《世界宗教研究》1992年2期程民生《論宋代神祠宗教》。(68)《遼史》卷49《禮志》(69)《新五代史》卷72《四夷附錄》。(70)《遼史》卷34《兵衛(wèi)志》。(71)《遼史》卷1《太祖紀》,卷116《國語解》。(72)《遼史》卷49《禮志》,《鄱陽集》卷12《再和子育韻》。(73)《欒城集》卷16《木葉山》。(74)《遼史》卷37《地理志》,《契丹國志·契丹國初興本末》,《宋會要》蕃夷2之10。(75)《鄱陽集》卷12《再和子育韻》。(76)《說郛》卷38《重編燕北錄》。(77)《遼史》卷32《營衛(wèi)志》,卷37《地理志》,卷53《禮志》,《契丹國志》卷27《冬至》,《說郛》卷3《使遼錄》。(78)《契丹國志》卷27《長白山》。(79)《遼史》卷49《禮志》。(80)《遼史》卷51《禮志》。(81)《遼史》卷116《國語解》。(82)《蘇魏公文集》卷13《和仲巽過古北口楊無敵廟》,《公是集》卷28《楊無敵廟》,《欒城集》卷16《過楊無敵廟》,《鄱陽集》卷4《古北口楊太尉廟》。(83)《夷堅甲志》卷1《鐵塔神》。(84)《金史》卷28《禮志》。(85)《金史》卷34《禮志》。(86)《雞肋編》卷中,《松漠記聞》卷下。(87)《金史》卷4《熙宗紀》,卷35《禮志》,卷105《孔傳》。(88)《會編》卷166《金虜節(jié)要》,卷244《金虜圖經》,《靖康稗史箋證》的《宣和乙巳奉使金國行程錄》和《呻吟語》,《大金國志校證》卷33《燕京制度》。(89)《金史》卷6《世宗紀》,卷9《章宗紀》,卷24《地理志》,卷35《禮志》,《松漠記聞》卷下。(90)《夷堅甲志》卷1《黑風大王》,《夷堅支甲》卷2《黑風大王》。(91)《夷堅支甲》卷1《淑明殿馬》。(92)《夷堅支甲》卷8《絳州骨泉堆》。(93)《夷堅支甲》卷1《河中西巖龍》。類似記載參見《夷堅支甲》卷2《陽武四將軍》,《續(xù)夷堅志》卷1《刀生花》,《濟源靈感》,卷2《天賜夫人》,卷3《三姑廟龍見》。(94)《夢溪筆談》卷18!(95)《甘州黑水建橋碑》,轉引自《西夏史論文集》白濱《從西夏文字典〈文!悼次飨纳鐣。(96)《宋史》卷485《夏國傳》。(97)參見《西夏史論文集》白濱《從西夏文字典〈文!悼次飨纳鐣贰(98)《大理行紀》。(99)《說郛》卷36《云南志略》。(100)《新五代史》卷74《于闐傳》,《宋史》卷490《于闐傳》。(101)《契丹國志》卷26《高昌國》。

【淺談遼宋金代的天地山川鬼神等崇拜】相關文章:

淺談遼宋金代的天地山川鬼神等崇拜08-17

河北境內的古地道遺跡與宋遼金時代的戰(zhàn)事08-11

澶淵之盟的歷史真象——宋遼關系再思考08-11

五代、遼、宋、夏、金的社會經濟 教學設計108-17

五代、遼、宋、夏、金的社會經濟 教學設計208-17

錦繡山川優(yōu)秀作文08-06

保護山川河流作文11-04

祖國山川頌的教學設計08-16

小學美術教案俯瞰山川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