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不講規(guī)矩不成方圓
[作者] 山東省蒼山縣實驗中學
[內容]
——模式作文教學管見
寫作教學經過長期的眾說紛紜,新編初中語文課本和《作文·漢語》中的作文訓練部分從文體組合訓練(每篇文章重點訓練文體的一個側面的寫作技巧)的角度安排練點;說明文、記敘文、議論文、應用文的寫作訓練點交叉安排,各成體系,分頭并進。一改過去“教學無書,訓練無序”的狀態(tài)。可見,模式作文教學有著廣泛的適用性和鮮明的可行性,具有無限的生命力。此舉是正本清源的措施。然而,編者的良苦用心、序列設計的理論依據還不被人們所理解;更有甚者,仍被誤為低能兒的雕蟲小計,扣上八股文的罪名。為此,我寫了四個問題:1、“模式”是固有的;2、“方圓”出于“規(guī)矩”;3、模式作文教學非同八股文訓練;4、教學作文要模式化。為模式作文教學張本。
一、“模式”是固有的
“!,意為“規(guī)范”、“法式”,“式”可訓為“格式”、“樣式”;“模式”就是使人可以照著做的標準樣式。“什么東西差不多都有通行的格式。”(夏沔尊、葉圣陶《文心》)。如“人”這種高級動物的模式是會思維、有語言、能制造工具、會勞動,舍此,就不是“人”。像數學中的計算公式、物理學中的定律、化學中的分子式一樣,寫作也是一種“東西”,也有它自己的規(guī)格和格式。
對此古人早有發(fā)現,早有精深的闡述。六經之一的《周易》里,就有“言有序”的話,孔圣人也認為“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劉勰在文論巨著《文心雕龍》的《總術》一章中說:“才之能通,必須曉術。”這個“術”,就是寫作的法則。唐代杰出的現實主義大詩人白居易在《新樂府序》中說:“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志,詩三百之義也。”談的是作文模式中的一個具體問題。宋代的呂本中、元代的郝經、明代的王士禎、清代的沈德潛等眾多的詩人、作家、文論家也各從不同的角度論述了“規(guī)矩”的存在。
“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本身是有其自身的內在聯系,即規(guī)律性的。因此作品的結構不單是一個形式的問題,也是內容的問題。因為一篇作品既是描寫了一個事件,那事件本身就具備了一個進行的規(guī)律,一個存在的模式。作者抓住了這個規(guī)律,寫出這個規(guī)律,便是作品的基本結構!保▽O犁《談結論》拿一件事情來說吧,它總有一個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發(fā)生也就是開端了,中間無非是發(fā)展、變化,進入高潮,然后事件結束,也就是結局。這實際上就是一切記敘類文章(包括小說、劇本、散文等)情節(jié)展開的客觀依據,客觀基礎。有的文章在開端之前,可能還有一個必要的交待說明,以追溯以往,補敘前因,這即是“引子”、“序幕”了。而在結局之后,為了收束事物,展示未來,有時還可能增寫一個“尾聲”。這樣就形成了“序幕——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尾聲”幾個部分,這是一個完整的情節(jié)結構的形式。當然不少文章在實際敘述上,對這種“順序”有所調動,使其變化,如“高潮”提前,先敘結局,攔腰談起等等;但無論怎樣調動、變化,它也不能離開客觀生活的基礎。再拿論證一個問題來說吧,任何問題總有它內部的矛盾和外部的聯系、有它的成因、現狀和發(fā)展。這些都是可以分析的。毛澤東同志在《反對黨八股》中說:“提出一個什么問題,接著加以分析,然后綜合起來,指明問題的性質,給以解決的辦法!边@段話大致上反映了一切論說類文章析事達理的邏輯順序。很顯然,這種結構常式,也是以反映事物(問題)的內部規(guī)律、內在聯系為依據的。因此,“模式”是客觀存在、固有的,而不是任何人主觀臆造的。它正如其他的規(guī)律,如萬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引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距離之間的必然聯系一樣,這種必然性是自然界確定不移、反復出現的客觀過程,是不依賴于人們的意識而存在的。
那么模式的實質是什么呢?任何一個具體事物,都是“個別”與“一般”的統一。作為反映客觀事物的文章在內容和形式上也各有著自己的特征和個性。但一類文章總是具有某種共同的本質、有其共性。文章的“模式”是某一類文章的共性所決定的,概括了某一類文章的共同本質。至于同一類文章各篇文章的個性,“模式”這個一般就沒有包括進去!耙驗槿魏我话阒皇谴笾碌匕艘磺袀別事物,但任何個別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保袑幷Z)這好比人,作為一般只能存在于張三、李四具體的人中,不能想象在具體的人之外,還有什么一般的人;也不能想象在一般的人之外,存在著個別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許多特點,一般的人,只能概括許許多多的個別人的共同本質,而不能包括每一個人的所有特點。
在我們的寫作教學過程中,有人常拿“文無定法”來否定作文“模式”的存在。不錯,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沒有兩張完全相同的面孔一樣,各篇文章的表現形式也應是獨一無二、不相重復的。這是因為,客觀事物千姿百態(tài)、林林總總,要使每個特異的事物都能找到自己特異的表現形式,文章也得多姿多彩、千變萬化!拔臒o定法”是由文章的個性決定的。拿“文無定法”來否定文章“模式”的人,其錯誤是把文章的“共性”與“個性”對立起來,割裂開來,只看到個性,用“個性”來否定“共性”。
二、“方圓”出于“規(guī)矩”
作文模式教學之所以經得住實踐的考驗,主要在于它本身具有合理性。即不管作者主觀上是否意識到,它總是要反映文章習作本身的一定規(guī)律性——“方圓”(寫有所就)出于“規(guī)矩”(寫作模式的訓練)。
劉知己在《史通、模擬》一文中說:“夫迷者相效,自古而然。”這就是說按照模式習作是我國傳統的寫作訓練手段。“若不仰前賢,何以貽厥后來!”不借鑒,怎能有新的發(fā)展。葉圣陶在《中國國文學習法》中也說過:“記事記清楚了,說理說明白了,沒有語法的毛病了,這就是象樣!薄跋髽印,就是符合“規(guī)矩”。寫作教學的核心是訓練學生具有寫作的基本功,以“象樣”為標志。所有基本功都遵循一定的規(guī)格、規(guī)范。要獲得基本功,那就得循“規(guī)”蹈“矩”,嚴“格”要求,嚴“格”訓練,象前人發(fā)現“規(guī)矩”一樣經過無數次重復實踐,方能欲“方”可“方”,想“圓”即“圓”,符合規(guī)矩。
規(guī)律的東西都有普遍性,分格的模式訓練全球亦然。我們不妨以美國寫作教程《提高寫作能力》中例出的實例來說明,它把說明文的結構模式規(guī)定為:“1、中心句;2、作為證據的細節(jié)、例子以及類比、對比等等;3、結論性句子!辈⒅赋觥鞍凑者@種形式練習寫段落是一種很好的實踐形式,它促使你思維清楚,組織得好,寫得精確!保ㄕ浴墩Z文學習》八三年第二期)
其實,按照一定的模式習作,不只是奠基礎的學生需要,古今中外任何博大精深,創(chuàng)新立異的藝術大師也都曾致力于具有一定模式的基本功訓練。
孟子曰:“大匠與人以規(guī)矩,不能與人以巧!毕日艿脑捠菍Α澳J健庇柧毜姆磳φ邆円宰贰靶隆鼻蟆扒伞睘橛烧f三道四的最好的批評。超越前人,破“格”而出,那不是寫作教學所能奏效的。
這叫我想起了孟子的寓言《揠苗助長》,我們的教師喜愛祖國的花朵,如同宋人愛苗;不顧客觀規(guī)律,只憑主觀愿望,在寫作教學中,反對“模式”訓練,急于追“新”求“巧”,更有似宋人揠苗,欲速不達。
當然,基本功較好了,大體已得其“規(guī)矩”了,就可以在“巧”字上下功夫,力求能出“新”出“格”。為“規(guī)矩”所囿,很難寫出優(yōu)秀之作。
清代入薛雪說過:“范德機云,吾平生作詩,稿成讀之,覺不似古人即焚去。余則不然,作詩稿成讀之,覺似古人即焚去!保ā兑黄霸娫挕罚┛磥磉@是兩種大相徑庭的態(tài)度,其實不然。范德機追求的是符合規(guī)范,薛雪高人一籌,追求的是入格后的創(chuàng)新。內涵不同,階段各異!安凰啤啤凰啤保@如同認識過程中的“實踐——認識——實踐”,哲學發(fā)展過程中的“古代樸素的辯證法——形而上學——唯物辯證法”,肯定的東西被否定了,而否定舊事物之后新生的事物,又不是永恒不變的,同樣要被它內部所包含的否定因素所否定,為更新的事物所代替。于是就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fā)展過程。寫作中,入格是為了及格和合格,合格后方可以破格。“不似——似——不似”,由模仿到變化,在變化中學會創(chuàng)造。因此說:不是有人所說的那樣“模式作文訓練是一味的照搬”,而是勤學苦練,加以消化,廣泛師承,取法眾善,逐步掌握,推陳出新。“方圓”出于“規(guī)矩”是由否定之否定的原理所規(guī)定的。
結論是:
有法則體成,無法則論荒。——方東樹
規(guī)矩,巧之所出,舍規(guī)矩而言巧,非大匠教人之道,亦非學者從人之道也!X穆
三、模式作文教學非同八股文訓練
有人把模式作文教學與寫作八股文相提并論,那是極其錯誤的。
首先,模式作文教學與八股文訓練并非同始終。作文的程序訓練,遠在八股文出現之前就已經產生并存在。時間可以追溯到西晉時陸機的《文斌》,而后是唐代的以詩賦取士所采用的“貼經”與“應舉詩”,再后是北宋改詩賦取士為以“經義”取士!疤祉樢郧埃浟x之文,不過敷衍,轉注,或對或散,初無定式!彪m有“破題、頜比、頸比、腹比、后比,結尾”的程式,但“創(chuàng)立制藝,原與論題相仿,不過以經言命題,令天下之題出于正,且為法較嚴耳。然當時,對仗不必整、證喻不必廢、侵下文不必忌!保ㄒ姟吨扑噮苍挕肪硪蝗┛梢姰敃r提出應考作文的程式,只是改革國家考試的一種措施。八股文的產生據顧炎武的《日知錄》中說“經義之文,流俗謂之八股,蓋始于承化之后!彪S著科舉制度的覆滅,它也就與世長辭了。因此可以說,八股文是模式作文教學的支流、逆流,是短命的怪胎兒。而作文模式教學一直延續(xù)到現在,并遍及世界各國。因此八股文不但不能與模式作文教學相提并論,與經義之文也是兩碼事。
其次,交通規(guī)則、學生守則和法律條文等,是大家必須遵守的。它們是根據人們的需要或者階級的意志制定出來的。人們既然可以制定,也就可以修改、補充、廢除,當然不是客觀規(guī)律。但不是說這些規(guī)則、條例與客觀規(guī)律無關。一個正確的法則、條例總是要根據客觀規(guī)律來制定的;但他們必定與客觀規(guī)律的性質不同,屬于人的意志范疇,是第二性的東西。作文的模式教學則不然,它是作文教學訓練的規(guī)律性的反映。我們不但可以認識文章的“模式”和作文教學中的“模式訓練”;而且可以利用它提高我們的寫作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正確組織材料,開發(fā)智力,發(fā)展聯想,理清思路,迅速獲得寫作的基本功?墒,一旦你所用的寫作模式帶有主觀色彩、不能反映文章本身的一定規(guī)律時,就改變了那個寫作模式的性質,那個寫作模式與規(guī)則、法律條文等就沒有什么區(qū)別了,也就沒有生命力了。八股文的模式就是這樣的模式,八股文的死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计涑跏,八股文的提出在總結文章的結構形式上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的,沒有一點可取之處的。“起、承、傳、合”,今天也不能完全拋開。但是,規(guī)定的那樣死,限制的那樣嚴,只能寫八股文,每股只能寫一定的文字,特別是其內容只能為“四書五經”作注,代“至圣先師”立言,一切都不能越“雷池”半步,不是客觀規(guī)律的反映,而是人為的強加。把主觀的東西強加于客觀,葬送了一代文人,又怎能不曇花一現、壽終正寢呢?現在的作文模式教學是寫作教學規(guī)律的科學總結和應用,它怎會重蹈明清八股文的覆轍呢?
四、教學作文要模式化
列寧說:“當我們不知道自然規(guī)律的時代,自然規(guī)律是在我們的意識之外,獨立地存在著并起著作用,使我們成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隸,一經我們認識了這種不依賴于我們的意志而起作用的規(guī)律,我們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爆F在,我們已經認識到“模式化”是寫作教學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客觀規(guī)律,同時無數事實也證明只有“模式化”才能立竿見影,較快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教學作文的必由之路。我們就應該在指導學生作文中,尊重這個規(guī)律,運用它來為徹底改變寫作教學的現狀服務。
具體的做法應是:
1、編寫與之相適應的語文教材。古今中外的文學家、語言學家寫了許多文章,揭示了語文的內在規(guī)律。這些成果是培養(yǎng)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有力武器,是學習語文由盲目到自覺的轉換條件,是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鑰匙。葉圣陶先生告誡我們:語文教材不同其它學科,“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編寫新教材應用足夠的有關語文的科學理論作為統領教材的綱,改變以上所用教材僅作以附錄的狀況。徹底改變把優(yōu)秀的文章匯集起來,加點注釋和思考題就是課本的作法,選文僅作為例文。為了便于“聽、說、讀、寫一齊抓”,新教材應以寫作訓練的序列為序,“兼收各類各體之文”,然后挖鑿文章內在的知識因素,再理出語法、修辭、邏輯等知識系列,使寫作訓練成為主要依靠在寫作的有關理論指導下的科學的序列訓練。
2、實行分“模式”訓練。正如籃球訓練,可以先練傳球、帶球、投球,后練進攻防守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一樣,寫作教學也可以先進行分“模式”訓練。即根據某種文體的內部結構,先設計安排單項的訓練,分散難點、設立坡度;后進行綜合訓練,理出該文體習作的程式。以模式為緯,以序列程序為經,“經”“緯”交織,科學設計、循環(huán)往復,不斷加深。具體做法是:寫作課上,講清模式,讀范文指導作文,習作文效法范文,評作文對照范文。
古人告誡我們“不進規(guī)矩,不成方圓”寫作教學的根本出路是模式化,為模式化寫作教學張本。
【不講規(guī)矩不成方圓】相關文章: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08-06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08-12
沒有規(guī)矩 不成方圓08-17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作文01-04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作文01-13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作文08-06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作文11-15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作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