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舊語法教學體系差異概述(上)
[作者] 鄧木輝
[內(nèi)容]
(貴州福泉陸坪中學 鄧木輝)
新語法教學體系指《中學教學語法系統(tǒng)提要(試用)》(簡稱《提要》),1988年秋季的中學語文課本中的語法知識,開始根據(jù)《提要》編寫。舊語法教學體系指《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tǒng)》(簡稱《暫擬》),它于1954~1988年(上半年)在中學課本中使用。值得注意:《提要》前中學語文課本中的語法系統(tǒng)并沒有完全按照《暫擬》,《提要》后中學語文課本中的語法系統(tǒng)也不完全等于《提要》,特別是九年義務教材。因此,現(xiàn)在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及教研工作的老師頭腦中的“語法系統(tǒng)”有《暫擬》的,有《提要》的,有非《暫擬》非《提要》的。這就難免給當前中學語法教學帶來困難和混亂。這不利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有感于此,筆者想把新舊教學語法體系的差異理出一個眉目,側重講清《提要》,供大家參考。
一、關于語法單位
語法單位不同!稌簲M》有詞、詞組、句子三級語法單位,《提要》有語素、詞、短語、句子、句群五級語法單位。為什么要增加語素?因為詞不是最小的音義結合體,不是最小的語法單位,而語素才是最小的音義結合體,是最小的語法單位:增加語素符合漢語實際。為什么要增加句群?因為句子不是最大的語法單位,而句群才是。人們表達一個比較完整的意思要用幾個句子。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zhì)基礎。”《提要》實施后一段時間的中學語文課本介紹了語素和句群,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不提語素和句群。這也許是出于精簡內(nèi)容降低要求的考慮,但也有不利于學生了解語法知識框架與概貌等弊端。
二、關于詞
1.詞類劃分標準不同!稌簲M》用“詞匯·語法”標準,兩樣同等重要;《提要》主要根據(jù)詞的語法功能,兼顧語匯意義!短嵋返墓δ軜藴蕛(yōu)越些。如“喜歡”與“歡喜”,語匯意義差不多,顯然不能根據(jù)語匯意義劃分詞類,但可根據(jù)功能標準劃分:“喜歡”能帶賓語是動詞,“歡喜”不能帶賓語是形容詞。
2.對擬聲詞處理不同!稌簲M》因為擬聲詞常作定語、狀語,將其歸為形容詞;《提要》將擬聲詞單獨作為虛詞的一個小類。由于對擬聲詞的處理不同,《暫擬》與《提要》對詞類劃分的結果也不同:《暫擬》分為名、動、形、數(shù)、量、代及副、介、連、助、嘆11類,《提要》分為12類,在虛詞類增加了擬聲詞!稌簲M》將擬聲看作形容詞顯然忽視了二者的區(qū)別:擬聲詞不受副詞修飾,形容詞受副詞修飾。
3.對“附類”處理不同!稌簲M》在名詞、動詞中設“附類”,如方位名詞、時間名詞、能愿動詞、趨向動詞、判斷動詞!短嵋肺丛O“附類”,直接將這些詞分別作名詞、動詞的小類,但仍保留時間名詞、方位名詞、能愿動詞、趨向動詞等名稱。
4.對“名物化”處理不同!稌簲M》有動詞、形容詞名物化的提法,認為某些動詞、形容詞作主語、賓語時失去動詞、形容詞部分特點,獲得名詞部分特點等現(xiàn)象是其“名物化”;如“分析是必要的”,“他喜歡清靜”,“他的到來使大家很高興”,“狐貍的狡猾是很出名的”等加點的詞是動詞或形容詞的“名物化”!短嵋窡o“名物化”說法,認為它們作主語、賓語或帶上定語作主語、賓語時本身詞性不變,但與所帶定語組成的短語是名詞短語。如上例中的“分析”“清靜”是動詞或形容詞作主語或賓語,它們具有這種功能,不必看作“名物化”;“他的到來”“狐貍的狡猾”是名詞短語,但加點的詞仍是動詞或形容詞,本身詞性不變。是動詞或形容詞,本身詞性不變。
5.對“的”“地”處理不同!稌簲M》主張分清“的”“地”;《提要》提倡不分,但不作硬性規(guī)定!短嵋氛J為:①“的”“地”作為助詞只有語法意義,沒有語匯意義,無區(qū)別語匯意義的作用,可以不分;②過去不分,也能表達清楚;③可解決教學難點:分“的”“地”涉及定語、狀語,初學者掌握這些知識較難。所以主張不分。不作硬性規(guī)定是考慮到現(xiàn)在的使用情況:現(xiàn)在很多文章分“的”“地”。
6.對“著、了、過”處理不同!稌簲M》把它們叫時態(tài)助詞,《提要》叫動態(tài)助詞。這些詞主要表現(xiàn)動態(tài)而不是時態(tài)。
7.對“語法特點”處理不同!稌簲M》講詞類時講語法特點,《提要》不講。不講是因為:講語法特點難度大,負擔重,不利于中學語文教學,不符合教學實際:一方面,學生一般不會出現(xiàn)“不桌子”等語法錯誤:另一方面,語法特點講多了學生難以接受。
8.關于詞的構成提法不同、分類結果不同。《暫擬》認為詞由詞素構成,《提要》認為詞由語素構成。詞素和語素不僅是叫法不同,而且有本質(zhì)區(qū)別:①詞素是構詞成分,詞素從詞中分析出來,以詞的存在為前提,有些詞與短語界限不清,難以確定它的構成成分是詞素還是詞。②語素不以詞的存在為前提,它可以單獨成詞,也可以互相組合成詞,還可以組合成成語和其他固定短語。而說成語和固定短語是由詞素構成則不合適。因此用語素比用詞素科學!稌簲M》將合成詞分為不含輔助成分的和含輔助成分的兩大類,又將不含輔助成分的分為聯(lián)合、偏正、其他三小類;《提要》將合成詞分為并列、偏正、支配、補充、陳述、附加、重疊、名量八種,與短語結構類型大體一致。
三、關于短語
1.詞組與短語的定義不同、范圍不同。《暫擬》對詞組定義為:“實詞和實詞按照一定的方式組織起來,作句子里的一個成分的,叫作詞組!备鶕(jù)這個定義,詞組只指實詞與實詞的組合(《暫擬》把實詞與虛詞的組合叫結構,如介詞結構),且必須“作句子里的一個成分”,范圍太窄而又不符合漢語實際,因為很多句子只由一個詞組構成,這時的詞組并不“作句子里的一個成分”!短嵋穼Χ陶Z定義為:“短語,也稱詞組,是由詞組成的。”根據(jù)這個定義,短語的范圍寬且符合漢語實際:既指實詞與實詞的組合,又指實詞與虛詞的組合,能作句子成分,也能作句子(帶上語調(diào))?梢,短語與詞組不僅叫法不同,而且內(nèi)涵差異很大,短語比詞組科學。而之所以說“短語也稱詞組”,主要是考慮新舊銜接的問題。
2.對短語(詞組)的地位認識不同!稌簲M》不重視詞組,認為它只作句子成分且只讓無中心詞的主謂、聯(lián)合詞組作句子成分。《提要》重視短語,認為:①短語不僅可作句子成分,而且?guī)险Z調(diào)能獨立成句;②句子的構成材料大部分是短語;③短語的內(nèi)部結構幾乎包含了漢語里所有的語法關系(主謂、動賓等)和語法手段(語序、虛詞等),學習漢語組合規(guī)律,可以以短語為核心,因為短語的內(nèi)部結構下與合成詞、上與句子的內(nèi)部結構大體一致。
3.劃分標準不同!稌簲M》對詞組劃分用結構關系標準,著眼于內(nèi)部語法關系!短嵋穼Χ陶Z劃分大類用功能標準,著眼于短語的整體功能;小類用結構成分標準!短嵋返臉藴蕛(yōu)越些。如:“認真學習語法”,用功能標準是動詞短語,用結構關系標準則可以是偏正詞組,也可以是動賓詞組;再如“實事求是”等固定短語,難以用結構關系標準劃分。
4.劃分結果不同。《暫擬》按結構關系標準,分為五種詞組:聯(lián)合詞組、偏正詞組、動賓詞組、主謂詞組、固定詞組;三種結構:介詞結構、方位結構、的字結構。《提要》用功能標準分為名詞短語、動詞短評、形容詞短語、主謂短語、介賓短語、固定短語等,再用結構成分標準分為若干小類,如名+名、動+賓……
《暫擬》的固定詞組與《提要》的固定短語內(nèi)涵范圍不一樣:固定詞組只指成語和專名;固定短語既指成語、專名,又指結構對稱的習慣語(如:你一言我一語)和四字熟語(如:七嘴八舌)!稌簲M》中“的字結構”是與主謂、動賓等并列的一個大類,《提要》中“的字短語”是名詞短語中的一個小類:其內(nèi)涵范圍也不同。
九年義務教材為了降低難度,只要求掌握并列短語、偏正短語、動賓短語、補充短語、主謂短語,其他未提。我認為有必要讓學生了解名詞短語、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因為當它們作句子成分時,可讓學生將其看作名詞、動詞、形容詞;還應該讓學生了解介賓短語,因為它常作狀語和補語,學生要經(jīng)常分析運用。使用這些稱呼顯然比用其他稱呼方便。
5.對短語(詞組)的功能認識不同。如前所述,《暫擬》認為詞組只能充當句子成分,不能獨立成句;甚至理論上承認其可充當句子成分實際分析則不能一以貫之。因為它用中心詞分析法,分析成分要到詞,不這樣其體系就站不住腳。但是,這會導致句子分析的結果語意不通。如:“于福的老婆是小芹的娘”,只保留中心詞“老婆是娘”顯然講不通。還是讓整個短語作句子成分才行。《提要》對短語的功能給予足夠重視,讓所有短語充當句子成分,這就避免了《暫擬》的以上弊端。
6.對短語(詞組)成分處理不同!稌簲M》只講句子成分,不講詞組成分,因為它認為詞組不能獨立成句,無成分可言;再說,它劃分詞組用結構關系標準而不是結構成分標準。《提要》既講句子成分,也講短語成分;并認為除附屬成分外,句子成分與短語成分是一致的,因而還主張“成分”主要在短語里講,以了解短語成分為基礎,進而了解句子成分。《提要》后的新課本(包括義務教材)既講短語成分,也講句子成分。這既照顧了教學《暫擬》的習慣,也便于學生鞏固“成分”的知識。
【新舊語法教學體系差異概述上】相關文章:
新舊語法教學體系差異概述(下)08-08
新舊基本準則重大差異的比較08-07
從習得與學得的差異看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性08-18
從習得與學得的差異看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性08-20
基礎地理教育改革步伐加快新舊體系共舞08-05
語法教學反思08-25
語法教學反思01-10
以話題串聯(lián)語法教學08-17
模擬課堂教學概述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