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索語感教學的有效途徑
[作者] 李素琴
[內容]
有人讀《白楊》,僅理解為是對一種高大挺拔的樹木的描寫,有人卻由此聯(lián)想到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具有堅強性格的人們;有人學《繁星》僅看到一幅海天星空圖,有人卻能融情于景,透過語言文字讀出作者淡淡的思鄉(xiāng)之情。這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讀者對語言文字感受能力的不同?梢,語感能力會直接影響閱讀效果。只有對語言文字有了敏銳的感受力,才能讀出文字所表達的深刻意義。
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力,有哪些有效途徑呢?通過自身教學的積累和他人經(jīng)驗的借鑒,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語言文字的準確把握中產生語感在語文教學中,有時會出現(xiàn)脫離語言文字、進行架空分析或生搬字典釋義去理解詞語,造成分析不到位的情況。其實,文章中的詞語應區(qū)別對待,有的只要意會,有的需要簡單說明,而有的能揭示特點,具有語感作用,則需仔細揣摩,透徹分析,準確把握。例如《繁星》中能顯示海上繁星特點的詞“半明半昧”,就需要引導學生體會當時身處大海仰望星空的情境。教學時,我在學生自身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點撥,指出這里的“半”是指星星忽明忽暗,閃爍不定。陸地上雖然也能看到星在一閃一閃的,但海的上空氣流流動大,星光有時被遮住,所以一 暗一明、一明一暗閃動得分外明顯。學生認識到這點,對語言運用的準確性也就有了感知。
對有些詞語,不僅要從個體上去分析,還要從語句、語段上整體把握,找到作者寫作的出發(fā)點。如《老水牛爺爺》中的一段外貌描寫是作者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行的,顯得分外傳神。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了解“古銅色”,更要理解到這是一種健康的膚色,是老水牛爺爺經(jīng)常參加勞動風吹日曬的結果!奥曇粝窈殓姟辈粌H告訴我們他嗓門很大,更要認中體會到他的直爽與開朗。而整段的外貌描寫旨在展示一位身材魁梧、健壯爽朗的北方老漢的形象。學生理解深刻了,讀的時候,這一形象便會浮現(xiàn)于腦海之中,自然讀出語感來。
二、以激發(fā)情感來引發(fā)語感對于一些具體、生動能引起感情共鳴的課文,就要充分發(fā)揮形象和情感的感染、熏陶作用,使學生得到認識上的升華,美學上的享受,情感上的滿足,從而引發(fā)學生的語感。如《春蠶》結尾的教學,我這樣設計:①“又添了一些銀絲”為什么不說“又添了一些白發(fā)”?②這里包含什么感情?使學生理解:銀絲是美的,把白發(fā)比作銀絲是一種贊美,飽含著敬重。一個孩子竟能發(fā)現(xiàn)母親比過去多了一些銀絲,看得這么細,表現(xiàn)出對母親的由衷的敬愛。學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就能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正是語感所包含的心理因素之一。
人的認識可以起整理、組織人的情感的作用。如教學《第一場雪》時,我將寫作背景與文尾的俗語、諺語結合起來,揭示出豐收在望,人們將能過上好日子,字里行間表達出作者關切國家、人民前途的喜悅之情。學生了解了這一點,讀起來特別起勁。所謂“知之深愛之切”就是這樣在認識的同時產生的情感,并由此而引發(fā)出語感的。
三、從美感中挖掘語感有些課文寫得特別美,怎樣把學生帶進美的意境,由美感來增進語感呢?可以運用優(yōu)美的描述性語言。如《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中,我就“貪婪地吮吸甘露”這句作了描述:細雨如絲,雨蒙蒙,樹蒙蒙,楊梅樹從沉睡中醒來,它正在興旺地生長,它需要大量的水分,綿綿的春雨來了,多甜美啊,楊梅樹貪婪地吮吸,像嬰兒嘬母親的奶汁一樣,吸得多歡呢!這真是‘春雨綿綿潤楊梅’!泵枋,把美的主體放在美的環(huán)境中襯托,使學生感受到了楊梅樹貪婪吮吸甘露的圖景,由語言文字的美,感受到物的美,情的美,并由此產生語感。
從語感中體味美感,以美感增加語感。如《火燒云》一課的教學,我抓住“變化極多”,一步步突出云的美,霞光的美,通過眾多描寫顏色變化的詞語展示萬里長空五光十色、五彩斑斕的壯麗圖景,極力使學生從語感中體味到美感,以美感增語感,保持課文美的基調。同時我還運用了幻燈,在云彩的基礎上依次出現(xiàn)馬、狗和獅子的形狀,進行配樂朗讀。通過這些輔助。強化視聽形象,加強美的感受,增進語感。
四、通過朗讀增強語感朗讀可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增進文字的鑒賞力。那些優(yōu)美的詩詞,抒情的文章,往往通過反復朗讀,體驗出文中美味,使學生充滿感情。而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本身就是對話言文字的敏銳感覺的表現(xiàn)。在教學中,我比較重視通過朗讀,使學生產生語言直覺。如《第一場雪》中的“銀條兒、雪球兒”,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跟老師反復讀,仔細玩味,要求讀出亮晶晶、蓬松松的感覺。然后,讓學生去掉“兒”讀,通過前后對比,感到前者讀得輕柔,讀出了美的意境。
想象活動是語感所包含的又一個心理因素。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朗讀、感知語言文字時,能準確而迅速地在腦子里呈現(xiàn)有關的表象,并進行必要的聯(lián)想和想象。如《再見了,親人》分別描寫了大娘、小金花、大嫂送別志愿軍戰(zhàn)士的場面。朗讀時,要啟發(fā)學生在腦子里“過電影”,想象大娘熬紅的雙眼,小金花掛在腮旁的淚花,大嫂拄著的雙拐,這一幕幕使之成為鮮活的形象,就有助于語感的形成與提高。
語感訓練不能脫離語言文字,要與情感、美感融為一體,有機組合,要在朗讀中得到增強。我堅信,只要重視語感訓練,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力,就能提高閱讀效果。
【探索語感教學的有效途徑】相關文章:
積極探索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08-17
語感教學08-16
語感教學芻議08-17
初中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08-20
英語教學的語感培養(yǎng)08-08
語感:閱讀教學的核心08-17
語感培養(yǎng)與語感遷移08-17
識字教學的新探索08-17
小學國畫教學探索08-17
探索規(guī)律教學反思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