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尋找一個支點,撐起語言表達的天空
尋找一個支點,撐起語言表達的天空--低段閱讀教學特點和教學策略
甌海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龍霞校區(qū) 詹芬
上次聽柳老師的講座,是在育英小學,那時聽時,很有收獲,這次再一次聆聽了柳老師的報告,心底更明朗,正如一位研修班同學所說,以前聽時是整體,現(xiàn)在貫穿到局部,滲透到每個細節(jié)。
柳漣老師老師《低段閱讀教學特點和教學策略》講座,娓娓道來,開篇就直言:“語文,可以研究的話題很多,但是有一個話題始終是繞不過去的,那就是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它是教學有效性的根本前提!
說到了每個人的心坎里。語文教師可真難做,難在哪兒?別的學科,教學內(nèi)容明明白白擺著,教師重在考慮“怎么教”的問題,而語文呢,特別是低段閱讀教學,到底要教什么?是識字為重,還是閱讀為重,總是云里霧里。
柳老師在講座上提到我們的教學缺乏融合:識字與閱讀兩張皮,掃除攔路虎,圖個清爽,有時想突出讀寫結合,單純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有個句式,馬上訓練,從滿堂“問”到整篇“悟”,慢慢地,我們動車上的疑惑也豁然開朗,的確我們有時候為造句而造句,為語言實踐而語言實踐,我們有時太急功近利了,過程不充分,站在語文學習上而言,不夠語文,沒有深度。在《畫家和牧童》中的第一段教學片段我們可以得到啟發(fā)。
第一版本:
師:他畫技高超?從哪兒看出? 根據(jù)學生回答,
【出示】: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一位老師看到“一……就……”就很高興,認為有個可抓點,就簡單地讓孩子語言訓練:
生1:我一回家就寫作業(yè)。
生2:媽媽一回家就煮飯。
生3:爸爸一下班就回家。
這樣把孩子從文本帶到了生活中去,又回到文本,學生進進出出,思路沒打開,無語文內(nèi)涵,怎么利用這個語言特色,從理解到積累到運用呢?
第二版本:
師:他畫技高超?從哪兒看出?根據(jù)學生回答,
【出示】: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師:從“一……就……”這里體會出什么?
師:哪里感到是絕妙之作?
師:難怪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師:你能不能用這個“一……就……”來夸贊這個畫家的畫技高超。
生1:他的畫一掛出來,人們就點頭稱贊。
生2:他的畫一掛出來,人們就爭著買。
生3:他的畫一掛出來,圍觀的人就過來欣賞。
隨后進行課堂練習:
我會寫
戴嵩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一……就……” .
有困難的同學可請教學習伙伴。
戴嵩的畫一掛出來, .
人們一聽到牧童的話,就 .
此片段既用上了“一……就……”進行語言實踐,又促進文本的學習,一舉兩得。
從語言入手,體味人文內(nèi)涵,然后再回歸語言,是一種不斷互逆的雙向運動,讓學生在語言人文的互逆中對話,立足語言本位,學習規(guī)范語言,豐富語言積累。
低年級好比是空口袋,慢慢豐滿起來,想表達,但不知怎么表達,找不到合適的詞和句子,需要老師抓住文本進行引領。如果都能這樣持之以恒,我們學生下次就不會再出現(xiàn)那么多的“妹妹既會唱歌又會跳舞”這樣的句式了,相信學生隨著年級的升高語言的表達也會豐富多彩。
【尋找一個支點,撐起語言表達的天空】相關文章:
尋找教育創(chuàng)新的支點08-16
給傳統(tǒng)教學一個有力的支點08-17
支點優(yōu)秀作文08-19
生命的支點作文08-18
支點優(yōu)秀作文10-13
語言表達·簡明08-16
撐起文明美德蔚藍晴空08-24
人,要有多個支點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