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情境體驗式作文教學策略探究
小學情境體驗式作文教學策略探究[摘要]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但作文教學多以命題作文為主,“老、舊、虛、拼”現(xiàn)象屢見不鮮。本文以情境體驗式作文教學為切入口,聯(lián)系精品課程建設案例,嘗試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1、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2、緊扣年段目標;3、對比學習范文;4、多元評價;5、接力日記;6、辦作文報;7、悅讀悅寫等。通過這些方式和手段豐富學生表象,指導寫作方法,讓學生在快樂中促進表達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 情境體驗;豐富表象;教學策略
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也是一線教師困惑最多的地方。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多以命題作文為主,“老、舊、虛、拼”現(xiàn)象屢見不鮮。其主要原因是教師未能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指導寫作方法,學生對生活中的事物缺乏觀察意識,對作文缺乏興趣。
寫作心理研究指出:作文必須經(jīng)歷“物-意-文”雙重轉(zhuǎn)化的過程,即將現(xiàn)實生活、客觀事物轉(zhuǎn)化為觀念或情感,再將這種觀念或情感轉(zhuǎn)化為書面言語。但在多數(shù)情況下,寫作時現(xiàn)實生活、客觀事物并不出現(xiàn)于眼前,賴以轉(zhuǎn)化的物質(zhì)基礎其實就是現(xiàn)實生活、客觀事物留在人腦中的記憶表象。沒有表象,“意”和“文”只是無源之水。不同的“物”在人腦中的表象并不處于相同的水平,同一表象在人腦中也不完全凝固不變,常常會淡漠和遺忘。因此,表象儲存的質(zhì)量如何與作文質(zhì)量直接相關,有效的情境創(chuàng)設就是為了豐富學生頭腦中的表象。
據(jù)此,我以情境體驗式作文教學為切入口,嘗試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情境體驗式作文教學是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在課堂內(nèi)科學有效地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和交流,豐富表象。在此基礎上,老師再指導學生寫作方法,把作文教學與語言表達、思維發(fā)展、性情陶冶等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寫出有個性的作文。并使學生深化對生活的認識,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豐富學生表象
一個具體生動的情境設置,可以引起學生的親切感和新鮮感,從而調(diào)動學生興趣,提供想象、聯(lián)想和猜想的空間,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情緒下進行觀察和寫作。
如我執(zhí)教的實驗作文課《莫比烏斯圈》。上課伊始,我給學生一個難題——怎么讓一張白紙從兩面變成一面?然后引入莫比烏斯圈。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fā)了,當學生處在半信半疑時,我們順其自然地進行實踐檢驗。實驗(1)自制一個莫比烏斯圈。將一個長方形紙條ABCD的一端AB固定,另一端DC扭轉(zhuǎn)半周后,把AB和CD粘合在一起,得到的曲面就是莫比烏斯圈。實驗(2)將莫比烏斯圈沿中線剪開,把這個圈一分為二。實驗前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猜想。常理應該會得到兩個圈兒,奇怪的是,剪開后竟是變成一個更大的圈。如此類推,當再將大圈再沿中線剪開,又會發(fā)生什么奇跡呢?……
又如在執(zhí)教活動作文課《趣“味”無限》時,我是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的:先播放一段汽水廣告視頻,激發(fā)孩子興趣。接著引導學生回憶平常的喝法,集思廣益,讓孩子們想出更多品嘗的方式。然后就是現(xiàn)場品嘗汽水,引導學生抓住這種瞬間的感受。創(chuàng)設這種情境的目的就是為了強化學生感知,指導學生觀察,豐富表象,促進表達。
二、緊扣年段目標,凸顯訓練重點
新課程標準要求中年段的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不拘形式地寫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梢姡谌昙壛曌鹘虒W中,學生更多的是進行片段訓練。
如我在四年級執(zhí)教的精品課程課例《賽龍舟》。(www.gymyzhishaji.com)為了豐富學生體驗,課前我就布置學生利用國慶假期觀看我鎮(zhèn)舉辦的五人龍舟公開賽。在課堂上,我重點讓學生針對比賽場面進行片段描寫。為了降低難度,我設計了這樣的提示語:
比賽場面異常激烈!只見兩岸的觀眾 聽! 看!
最精彩的還是
該環(huán)節(jié)從片段著手,緊扣整體規(guī)劃主題,先整體描寫圍看觀眾的熱鬧場面,再抓住具體人物的細節(jié),點面結合,最后巧用過渡語,突破訓練重點。
如果說中年段的習作在學生寫話與作文(寫作)之間起著過渡、承接的作用,那么高年段的習作重點就應該是提高學生細致描寫能力的同時,指導布局謀篇的方法。
在上學期精品課程建設中,我執(zhí)教了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生活中的啟示》。該單元中每篇課文都是指導學生布局謀篇的優(yōu)秀范例。上課伊始,我就讓學生上臺排列《釣魚的啟示》和《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兩篇課文的篇章結構,用五角星代表作者受到的啟示,兩個小圈分別代表簡單的開頭和結尾。通過圖形排列的方式,使學生更直觀地領悟到本次習作的布局技巧,理清自己文章的寫作思路、開頭、結尾、精彩片段等。同時,這樣的板書設計也為學生后面堂上練筆留下借鑒和模仿的樣板。
三、對比學習范文, 開拓學生思路
當前小學習作教學存在著兩種較明顯的觀點:一是不該使用范文,新課程標準提倡讓學生自由表達,使用范文會讓的學生的思維受到束縛;二是認為應該使用范文,因為小學生還小,自己的積累較少,對事物的認識也少,太寬的范圍反而讓學生不知從何下手。我覺得提供范文給學生未嘗不可,因為我們是希望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和語言表達能力,暫時的模仿是為了更切實的發(fā)展。再者,如果我們能提供一些同類的“范文”進行對比學習那就更好了,因為這樣既能防止思維受限的毛病,也能開拓學生的思路。
如我在一次習作課上指導學生為學校寫一份解說詞。我出示了六張校園照片:植物園、快樂園地、大操場、棋苑、優(yōu)秀學子以及老師自己。學生們從來沒有接觸過此類題材的訓練,如何才能寫得具體、生動呢?這時候,我出示了兩個片段,進行對比學習:
片段一:東方小學的整個操場鋪著人工草坪,四季常綠,操場邊還種了一些花草樹木,真美!我們經(jīng)常在操場上快樂的活動和玩耍。
片段二:這是東方小學的大操場。整個操場鋪著人工草坪,四季常綠,讓人心曠神怡。操場邊還種了一些花草樹木,特別是兩棵高大挺拔的羅漢松,想守衛(wèi)校園的衛(wèi)士,更像一位舞蹈家,伴著風兒,獻上最美的舞蹈。大操場是我們的樂園,我們在操場上玩老鷹捉小雞;我們在操場上舉行運動會;我們在操場上踢足球,每次足球踢上天,我們的快樂也飛上了天。
在師生的思維碰撞下,學生領悟到要把一張靜止的照片寫活需要聯(lián)系活動、展開想象。他們觸類旁通,興趣盎然地選擇其中一張照片寫了起來。
四、多元評價,增加評改樂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習作分享不僅擴大了學生作文的讀者,讓更多的人讀到他們的作品,使之擁有廣大的讀者,這無疑會大大激發(fā)他們的寫作熱情,而且有利于學生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一)學生朗讀,師生共評。
學生寫完作文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作文,查看句子是否通順,有無錯別字,標點符號是否正確,實現(xiàn)自改、自查、自糾的階段。然后,教師出示評價內(nèi)容:①觀題目、看開頭;②用事例、說具體;③善用好詞好句以及比喻、擬人、排比、反問等修辭方法;④真情實感,結尾升華。結構包括:①文章切題、中心突出;②層次清楚、詳略得當;③首尾呼應、結構明了。引導學生互相評價,教予修改方法。在這一過程,教師要將規(guī)范的修改符號演示給學生,并主要進行激勵性評價,樹立學生自信心。
。ǘ┬〗M互改,推薦佳作。
同桌或者四人小組根據(jù)修改方法,運用恰當?shù)男薷姆柦徊嫘薷淖魑,在文章后面寫上評語。這種由傳統(tǒng)的教師批改轉(zhuǎn)變?yōu)橥樵u議的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習作水平,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欣賞他人、相信自我、積極向上的品格。最后小組內(nèi)推薦優(yōu)秀佳作,可以粘貼在教師公布欄,也可以放到QQ班群上共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習作交流與體驗成功的舞臺。
五、接力日記,培養(yǎng)寫作習慣
小學生好勝心強,喜歡競爭,利用這一心理特點,我開展了小組接力寫日記比賽。具體做法是:將全班學生按座位分成8小組,每組推選一名組長,組內(nèi)成員輪流寫日記,每天交一次,老師根據(jù)日記質(zhì)量酌情給分,每周統(tǒng)計一次,評出名次。日記命題有時為全開放式,有時是話題作文或半命題作文,有時是故事接龍……內(nèi)容精彩紛呈,形式不拘一格。每天,日記本在一個同學中傳遞,智慧的火花、合作的激情也由此傳遞。講評課上,教師挑選優(yōu)秀日記在班上朗讀,收到“點上開花,面上結果”之效。
六、班級作文報,喚醒寫作沖動
寫作本質(zhì)上是一種公眾的言說。作文的生命活力在于獲得說話權,在輿論的平臺、與讀者見面的載體——報刊上獲得說話的權利。離開發(fā)表,也就離開了作文最本質(zhì)的實用功能,離開了作文最能召喚人寫作沖動的激勵功能。辦班級作文報,標題自擬,精選優(yōu)秀作品,當中穿插同學、老師和家長的精彩點評,甚至還可以添加學生對作文課堂的感受,然后用電腦排版、配上插圖和花邊,最后印刷,發(fā)到每個學生手中。
七、從閱讀到“悅讀”,充實心靈體驗
最直接、最便利的誘發(fā)體驗的方式,其實是閱讀。世事紛繁復雜,我們不可能都一一經(jīng)歷過,通過閱讀交流等方式理解社會、理解他人,是體驗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徑。教師要充分利用閱讀的平臺,以讀促寫,做到讀寫結合。閱讀的范圍是寬泛的,可以讓學生讀古今中外的名著,可以讓學生讀自己同學的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發(fā)揮語文讀本的作用。并有意識地對課文閱讀進行了有選擇的拓展與鏈接,并以交流、朗誦、評價等形使學生走進“悅讀”.這樣才更有利學生走進閱讀,使閱讀成為孩子自覺的行動,成為孩子快樂的選擇。
習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通過多種形式和手段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才能喚醒學生寫作沖動,豐富表象,指導方法,讓學生在快樂中促進表達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吉林。情境教學法[M].江蘇出版社。2010.
【小學情境體驗式作文教學策略探究】相關文章:
“問題情境一自主探究”式教學策略探析02-24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探究08-01
物理教學中的情境教學策略02-27
小學數(shù)學思考題教學策略探究02-20
對寫景課文有效教學策略的探究08-05
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探究09-05
初中漢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探究08-22
探究學習要有課堂教學策略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