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語文教師的語言魅力
淺談語文教師的語言魅力內(nèi)容摘要:語文是語言的寶庫,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應該以美的語言打動學生,吸引學生提高課堂效率。本文主要從語言講求精練、語言講求變化、語言講求博識三方面論述了教師運用語言魅力粘住學生,煥發(fā)課堂精彩。
關鍵詞:語言魅力 課堂教學 精練、變化 博聞多識
在學校教育中,語文教學承擔著比音樂、美術(shù)更多的美育任務。這是因為語文教材選文文質(zhì)兼美,含有豐富的美育因素;語文課既是基礎課,又是必修課,貫穿在各個年級,影響著一個人一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語文教材中的佳作感染力強,容易吸引學生,可為什么有些學生會感到語文課枯燥無味呢?其中還有一個原因在于教師的課堂語言。
教師不同于影視歌壇的明星那么富有魅力,能夠駕馭語文課的教師是憑借其特有的語言魅力來緊緊扣住每個學生的心靈,把無聲的文字化為有聲語言,引導學生學得知識,發(fā)展智力和提高能力的。高爾基曾引用過一個謎語:“不是蜜,卻能粘住一切,”很形象地說明了語言這一特征。
首先,教師的語言要講求“精”.這個課堂用語的“精”,包括語言上的精煉,講授上的精當,知識上的精要。語言上的精煉,就是在課堂上不說空話,不講套話和閑話,用經(jīng)過精心設計、反復提煉的課堂語言,變深奧為淺易,用準確簡約的話語,講述有較大容量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反復修改教案,越精煉越好,在課堂表達時要注意恰如其分,這就是講授上要精當,在設計教學語言時,要能抓住精華,突出重點,如在教學魯迅《雪》時,抓住江南雪的滋潤美艷和朔方雪的蓬勃奮飛、升騰閃爍,突出重點講解,使同學深刻領會主題,既見全篇,又明景物描寫的功用,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其次,教師的語言要有“變化”,高明的教師能從文章的具體特點出發(fā),尋求恰當?shù)慕虒W形式和采用恰當?shù)慕虒W語言,力求做到因文而異,靈活多樣。對不同教材用不同的語言表達,避開千篇一律的模式,而采用多樣化的語言風格!墩Z文》選文大多出自經(jīng)典名著或文學巨匠、語言大師之手,語言文字十分精美。組織學生學習欣賞這些語言文字,不僅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思想內(nèi)容,也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好途徑。如朱自清的《春》生動地描寫了春花:“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被,不僅生動地描寫了春花的顏色,而且把春花怒放的動人情景寫得栩栩如生;雪,給人一種晶瑩明亮、潔白無瑕的美感;霞,也給人一種絢爛多彩的感覺。精講品讀這生動的比喻佳句,欣賞這樣的美景,仿佛進入百花爭艷,春意盎然的境界,陶醉在花的世界。學生自然受到了美的熏陶,也培養(yǎng)了他們珍惜美好春光,熱愛美好生活的高尚情操。如講郭沫若的詩文可用氣勢磅礴的語言,講茅盾的小說,用細致入微的語言,講巴金的散文,則用猶如耳邊絮語的語言,而同樣是小說,有的可以突出講述“心理描寫”,有的可以重點講述“景物描寫”.總之教學語言是隨課文的變化而變的,教記敘文則運用敘述和描寫的語言為主;教抒情散文和詩歌,則以運用描寫和抒情的語言為主;教說明文,則運用說明性語言;而教議論文,則運用邏輯嚴密的論證性語言。同時再隨著語言基調(diào)的不同變化,急與緩、輕與重、長與短、快與慢等,力求使變化的語言去真實、清晰、明白、親切地表達好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
再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機地聯(lián)系課文的相關知識,得心應手地穿插背誦有關的詩詞、警句、啟發(fā)學生課后去多讀書,或有意識地聯(lián)系學生過去背誦的篇目、啟發(fā)學生去記憶鞏固知識,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學生被教師廣聞博記的學識所“粘住”就能激發(fā)起對學習的興趣,不由自主地迷戀教師講課而喜歡上這門課了。語文教材中的語言美不僅表現(xiàn)在形象、準確、鮮明、生動、深含哲理,還體現(xiàn)在它的簡潔、規(guī)范、文明等方面。因此,教學中要認真學習和賞析,并向?qū)W生進行語言美的教育和訓練,以提高學生的語言修養(yǎng)和表達藝術(shù),養(yǎng)成文明用語和規(guī)范用語的好習慣。
總之,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想方設法用語言把人們的心靈點亮,用激疑問難的啟發(fā)性問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加以引導,打開學生的思維門戶。
【淺談語文教師的語言魅力】相關文章:
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師的語言魅力08-24
淺談教師人格魅力05-05
淺談語文教師的語言特點08-17
《語言的魅力》語文教案06-03
展語言魅力還語文風采08-23
小學語文語言的魅力教學反思03-20
淺談班主任的魅力08-17
語言的魅力08-16
淺談語文教學語言藝術(shù)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