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經濟論文>投資論文>中國與印度投資情況比較

中國與印度投資情況比較

時間:2023-02-21 19:50:05 投資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國與印度投資情況比較

FDI促進了中國商品出口迅速增長,1989年到2001年中國年均出口增長率為15%。1989年外資企業(yè)占中國總出口不足9%,到2002年其份額已占到一半。在某些高科技產業(yè),2000年外資企業(yè)占電子電路產品總出口的比重高達91%,占手機總出口的比重高達96%。2000-2001年中國吸收的FDI中大約有2/3投到了制造業(yè)部門。

  

相反,在印度,FDI推動印度出口增長的作用不是很明顯(除信息產業(yè)外)。流入印度制造業(yè)的FDI主要是尋求市場型投資。90年代由FDI產生的出口只占印度總出口的3%,即使到現在,FDI占印度制造業(yè)出口的比重估計也不足10%。

  

2000-2001年,中國大部分FDI都流入了大范圍的制造業(yè)。而在印度,多數FDI流向了服務業(yè)、電子電氣設備產業(yè),以及工程和計算機行業(yè)。

  

表  中國和印度部分FDI指標比較,1990,2000-2002年

項目
  國家
  1990
  2000
  2001
  2002
  
FDI流入量(100萬美元)
  中國
  3,487
  40,772
  46,846
  52,700
  
印度
  379
  4,029
  6,131
  5,518
  
FDI儲量
  中國
  24762
  348346
  395192
  447892
  
印度
  1,961
  29,876
  36,007
  41,525
  
FDI流入增長率(年度%)
  中國
  2.8
  1.1
  14.9
  12.5
  
印度
  -6.1
  16.1
  52.2
  -10
  
FDI儲量占GDP比重(%)
  中國
  7
  32.3
  33.2
  36.2
  
印度
  0.6
  6.5
  7.4
  8.3
  
FDI流入量占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的比重(%)
  中國
  3.5
  10.3
  10.5
  ..
  
印度
  0.5
  4
  5.8
  ..
  
人均FDI流入量(美元)
  中國
  3
  32
  36.5
  40.7
  
印度
  0.4
  4
  6
  5.3
  
總出口中外資企業(yè)所占比重(%)
  中國
  12.6
  47.9
  50
  ..
  
印度
  4.5
  ..
  ..
  ..
  
GDP(10億美元)a
  中國
  388
  1,080
  1159.1
  1237.2
  
印度
  311
  463
  484
  502
  
實際GDP增長率(%)
  中國
  3.8
  8
  7.3
  8
  
印度
  6
  5.4
  4.2
  4.9
  

來源:UNCTAD,  FDI/TNC  數據庫,a當前值

  

如何解釋兩國存在的這些差異?影響FDI的因素包括:基本因素、發(fā)展戰(zhàn)略與政策,以及海外關系網。

  

基本因素

  

在影響FDI流入的經濟基本因素方面,中國比印度具備更優(yōu)越的條件。中國的GDP總值和人均GDP都高于印度,對于尋求市場型FDI來說,中國的市場更具吸引力。中國的教育程度也比印度高,勞動力技術水平更嫻熟,對于

尋求效率型投資者來說,中國也比印度更具吸引力。此外,中國蘊藏豐富的自然資源,基礎設施更具競爭力,特別是沿海地區(qū)。然而,印度在技術人才(特別是信息技術人才)方面具有更大優(yōu)勢,國民的英語水平也更高。

  

通過分析兩國吸收的FDI的組成成份,可以發(fā)現兩國具有的不同的競爭優(yōu)勢。在信息和通信技術方面,國際跨國公司的參與,如宏基、愛立信、通用電氣、日立、現代、英特爾、LG、微軟、神達、摩托羅拉、NEC、諾基亞、飛利浦、三星、索尼、臺積電、東芝和其他大型跨國公司,使得中國成為硬件設計和制造中心。而印度專攻于IT服務業(yè)、呼叫中心、企業(yè)后勤業(yè)務(back-office  operations),以及R&D。

  

由于中國經濟迅速增長,本國消費者對耐用品和非耐用品的需求正在增加,如家用電器、電子設備、汽車、住房和休閑產業(yè)。國內需求的迅速增長,以及具有競爭力的企業(yè)環(huán)境和基礎設施,吸收了大批尋求市場型的投資者,同時也促進了從事制造業(yè)輔助服務的本土公司的發(fā)展。

  

中國對待FDI的態(tài)度和政策,以及FDI審批手續(xù)也足以說明為什么中國在吸引FDI方面更出色。

  

                          中國比印度更具“商業(yè)導向性”,擁有更多的“FDI友好型”政策。

                          中國的FDI審批手續(xù)更簡便、決策更迅速。

                          中國的勞動法更靈活,企業(yè)用工環(huán)境更佳、企業(yè)進入市場與退出市場的手續(xù)更簡便。

  

最近,在對企業(yè)環(huán)境進行調查中發(fā)現,中國在宏觀經濟環(huán)境、市場機會、和FDI政策方面比印度更具吸引力。印度在政治環(huán)境、稅收和融資方面的得分高于中國。2002年對跨國公司投資計劃調查中發(fā)現,中國第一次取代美國成為FDI首選的目的地,而印度只排在第15位。印度工商聯(lián)合會(FICCI)的調查也表明,中國在FDI政策框架、市場增長、消費者購買力、投資回報率、勞動法規(guī)和稅收方面都優(yōu)于印度。

  

發(fā)展戰(zhàn)略和政策

  

中印兩國在FDI方面的不同表現也與兩國FDI自由化時機、自由化進程、自由化內容,以及發(fā)展戰(zhàn)略上的不同有關。

  

                          中國于1979年對FDI開放市場,并逐漸地實現了投資體制自由化。印度開放的時間比中國要早很多,但直到1991年才采取了全面的步驟實行投資自由化。

  

                          兩國吸引的FDI類型不同,追求的工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也不同。印度長期采取的是進口替代政策,并依賴國內資源和國內企業(yè)推動這一戰(zhàn)略,其只在高科技產業(yè)方面才鼓勵FDI流入。盡管中國改革開放后,采取的是漸進的自由化方式,并強迫外資企業(yè)采取合資形式,同時還限制FDI進入某些特定領域,但中國賦予FDI(而非國內企業(yè))許多優(yōu)惠條件,特別是對出口導向型的FDI。上述政策不僅吸引到大量的FDI,也導致迂回資金(中國國內企業(yè)把資金轉入香港,然后再投資回中國,以逃避政策限制或獲得給予外國投資者的特殊優(yōu)惠條件)的出現。在印度,迂回資金(主要是通過毛里求斯)很少,而且主要是為了避稅。

  

由于中國國內市場不完善,并且在外包、管理、本土投入品中存在問題,導致在中國運作的跨國公司的生產活動“過于內化”。所以,制造業(yè)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中,有部分FDI是對中國市場環(huán)境不健全做出的“次優(yōu)選擇”。

  

印度的情況有一些不同。企業(yè)家精神在印度國內的企業(yè)中得到了迅速發(fā)展。此外,由于必要的法律和制度環(huán)境已經具備,同時對FDI的限制政策一直沿續(xù)到90年代,在印度的跨國公司通常采取“外化”的生產模式(如授權經營和其他契約性安排)。即使在實行了廣泛的FDI自由化政策后,“內化”模式也沒能成為主導模式。在信息技術產業(yè),向印度私人企業(yè)采購零部件,這種做法的效率更高,印度國內有眾多合格的分包商。

  

2001年入世后,中國實行了對FDI更加有利的政策。隨著中國服務業(yè)進一步自由化,中國的投資環(huán)境將進一步得到改善,例如,2004年中國將允許外國獨資企業(yè)進入租賃業(yè)、倉儲業(yè)和批發(fā)零售業(yè),2005年允許進入廣告業(yè)和聯(lián)運業(yè),2006年允許進入保險代理業(yè),2007年允許進入貨物運輸業(yè)。中國已經開放了零售業(yè)市場,并吸引了幾乎所有的大型零售企業(yè)和超市的投資,如歐尚、家樂福、Diary  Farm、伊藤洋華堂、吉之島、萬客隆、麥德龍、普爾斯馬特、7-11便利店和沃爾馬。

  

印度政府正在計劃向FDI開放更多的領域,進一步放寬外資企業(yè)持股上限。為了確定吸引更多FDI流入的方式,印度計劃委員會于200

1年8月成立了FDI指導委員會,并且學習中國的模式,成立了經濟特區(qū)。在促進貿易和吸引FDI方面,中國的經濟特區(qū)比印度的出口加工區(qū)更加成功。

  

海外關系網

  

除了經濟和政策因素外,另一個足以說明中國能吸引大量FDI的因素是:對于海外華人企業(yè)和個人來說中國是其投資目的地,特別是亞洲的華人。海外華人商業(yè)網絡巨大,且能向中國大陸大量投資,而印度海外商業(yè)網和其向印度投資的規(guī)模都很小。這是為什么呢?海外華人數量眾多,更具企業(yè)家精神,重視與中國國內親屬的關系,并且有興趣和財力在中國投資,此外當其向中國投資時,他們往往受到貴賓的待遇。而海外印度人數量較少,且多為專業(yè)人士,而且與中國人不同,印度人不經常與國內親屬聯(lián)絡,也缺乏向印度投資的財力。

  

中國和印度都是跨國公司轉移其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的候選國,跨國公司是促進中國出口迅速增長的主要因素。然而,在印度,跨國公司主要集中于服務業(yè),特別是信息通信產業(yè),幾乎所有的美歐大型信息技術企業(yè)都在印度設有機構,而且多數位于班加羅爾,例如美國運通、英國航空公司、美國大型保險金融集團Conseco、戴爾計算機和GE  Capital公司都把其后勤業(yè)務放到了印度。其他公司,如亞馬遜和花旗銀行,也向印度本國企業(yè)和駐印度的外國企業(yè)外包其服務業(yè)務。外國公司控制著印度的呼叫中心業(yè)務,其占印度此行業(yè)年營業(yè)額15億美元的60%。

  

作為投資首選地,中國境內的投資者的信心正在增強,財富500強企業(yè)中有80%都在中國進行了投資,37%的財富500強企業(yè)向印度外包其業(yè)務。盡管印度相關政策環(huán)境得到了改善,但跨國公司的投資興趣依然冷淡,也有一些例外,如信息和通信產業(yè)。

  

如果中國和印度能在其發(fā)展中協(xié)調FDI所發(fā)揮的作用,兩國在吸引FDI流入方面前景十分樂觀。巨大的市場規(guī)模與市場潛力,技術型的勞動力資源及低工資成本,都仍將是其吸引FDI流入的主要動力。中國將繼續(xù)吸引大量的FDI流入,印度則是其最大的競爭對手。如果印度的政策繼續(xù)得到改善、政府承諾把吸引FDI作為其主要目標,在充滿活力的國內企業(yè)的支持下,流入印度的FDI將開始增加。


      


作者:聯(lián)合國貿發(fā)會《世界投資報告2003》2003


【中國與印度投資情況比較】相關文章:

中國股市A股、B股、H股投資價值的比較研究08-05

印度08-17

跨國并購和新設投資的比較08-07

中外機構投資者比較及啟示08-07

風險投資退出渠道的比較研究08-07

印度說課稿07-16

印度利用外國直接投資政策的特點及新發(fā)展08-07

淺議股權投資基金組織模式的比較08-05

中國股市與國際股市的差距比較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