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消費品的需求彈性看間接稅降稅的可行性
盡管目前面對的是這樣一種嚴峻的趨勢,國內一些從事實際工作的政府官員和部分理論工作者仍然對降稅持有異議。比較典型的觀點是,減稅于擴大需求無補,會降低其刺激效應。他們認為,我國稅制結構的主體是間接稅,而西方發(fā)達國家稅制結構的主體則主要是直接稅,降稅對兩者的激勵效應有很大的區(qū)別;并認為我國若順應這股潮流,也實施降稅的政策,將只是一種簡單的模仿,而不會對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起到實質性的促進作用。我們現(xiàn)在征收的多為間接稅,有的學者就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稅率的削減只會導致企業(yè)產品成本下降,進而增大企業(yè)的利潤空間。然而,在目前我國企業(yè)的運行機制和競爭行為又都不是很規(guī)范的情況下,這樣做只會導致企業(yè)之間相互壓價競爭,不利于良性市場環(huán)境的形成,不利于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如此一來,減稅不僅不能拉動內需,反而會引起物價下滑,對經(jīng)濟增長沒有好處。我認為,這種觀點值得商榷。對于間接稅的刺激效應是否能對經(jīng)濟的運行產生積極的影響,不僅應從企業(yè)的角度加以考慮,而且也不應該忽略消費者這一環(huán)節(jié)。試想,如果間接稅降了下來,廠商向消費者轉嫁的負擔也將下降,對于我國目前有效需求不足的狀況將會是一個有效的緩解。為此,筆者將主要從間接稅對消費品的需求彈性的影響這一角度出發(fā),分析我國對間接稅降稅的可行性。
所謂需求彈性是指用于測量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對于影響需求因素的量的變動作出的反應程度或靈敏程度。它是以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與影響需求因素變動百分比的比值來表示的。從理論上說,由于影響需求量的變動可以由多種因素引起,因而,就有多種彈性。但是,由于稅收的變動只會對價格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我們在這里就只選擇需求的價格彈性進行分析。如果我們用Ep來表示價格需求彈性,即需求隨價格變化的相對幅度的大小,那么,Ep=需求變化的百分比/價格變化的百分比。
當Ep=1時,反映需求量與價格等比例變化。對于這類商品而言,價格的上升(下降)只會引起需求量等比例的減少(增加),而對最終的總收入不會形成顯著的影響。那么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會出現(xiàn)反對者所說的現(xiàn)象。因為,稅金的變化所引起的價格的變化,會被需求量等量的逆向變化所抵消,不會影響到企業(yè)最終的銷售總額,因此也就不會刺激到企業(yè)的投資熱情,如此一來減稅政策的激勵效應將流于無形,反而會使國家的稅收收入下降,這當然是不可行的。
當Ep<1時,反映了需求量的相應變化小于價格自身的變化。對于這類商品,價格的上升(下降)僅會引起需求量較小程度的減少(增加),定價時,較高水平價格往往會增加贏利。低價對需求量刺激效果不強,薄利并不能多銷,反而會降低收入水平。在這一方面,國家當然也沒有必要給以太大的稅收優(yōu)惠,否則只會使廠商獲得更高的超額利潤,別無他利。相反,對這類商品加以稅收控制,不僅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還可以加大政府的宏觀調控力度。當然這類商品只是少數(shù),不具有影響稅收總體走勢的意義,可以不用著重考慮。
當Ep>1時,反映需求量的相應變化大于價格自身的變化。對于這類商品,價格的上升(下降)會引起需求量較大幅度的減少(增加)。企業(yè)往往可以通過價格策略上的稍稍讓利,而使銷售量大幅度的增加,從而達到一個更為理想的銷售總額。這類商品正是本文討論問題的主要載體。
我國目前正處于民間需求不旺的階段,很多商品的定價狀態(tài)是,消費得起的人的配置狀態(tài)已經(jīng)到位,想消費的人,又無足夠的購買能力。最終的結果就是,我國國內的這一龐大的潛在市場,雖然誘人,卻無法真正給投資者以預期的回報。在這樣的狀況下,已投資的人就被打消了繼續(xù)投資的熱情,想投資的人也只能選擇持觀望態(tài)度。結果,諾大的一個市場,就只剩下政府在忙碌,而政府的投資行為的經(jīng)濟性和長期性還有待慎重考慮。
現(xiàn)在矛盾的焦點是,供給方和需求方經(jīng)過博弈,卻無法得到一個令雙方都滿意的均衡價格。這是明顯違背經(jīng)濟學中的價格決定原理的,其中的問題可能就在稅收的高低上。供給方的價格除了成本加一個平均利潤之外,還有一個可變動因素——稅金。而稅額的大小又是由政府所制定的稅率來決定的。由于添加了第三方因素,價格博弈的結果就偏離了最初的均衡點。如果稅負偏高,實質上就相當于促使廠商提價,那么就會使一部分消費者被淘汰出局,當然市場的需求量也會相應地縮水。在商品的需求彈性大于1的情況下,就會形成由于價格的上升而帶來的收益不足以彌補提價所引起的需求量的下降而造成的虧損的不利局面。然而,只要稅負能夠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即市場上大多數(shù)的人都能夠接受,那么就不僅不會影響市場的效率,還能使市場的作用因政府職能的彌補而更加完善。但是,當稅負一旦超出某一合理的范圍的時候,價格就可能會大大地偏離出能夠促進市場正常運行的均衡空間,即廠商所能夠提供的最低售價和消費者所能夠接受的最高售價之間沒有交易。當這種情況出現(xiàn)時,市場交易就會處于一種蕭條的狀態(tài)。一方面,供給方有大量的庫存和足夠的生產能力;另一方面,消費者還有大量的潛在需求。如果政府不能對這種狀況加以合理調節(jié),使供需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價格空間得到最大限度的重疊的話,對目前的生產潛能無疑將是一種浪費。再退一步來講,即使對這種產業(yè)結構和產品結構加以轉型,這種由稅收的超額介入而引起的矛盾,依然需要解決。否則,轉型的結果也將是只給少部分有足夠消費能力的人帶來享受新科技和新產品的機會,而大部分消費者依然處于持幣待購的狀態(tài),市場需求依然不旺。而且在這樣的假設中,還沒有考慮轉型的能力和成本,這無疑又是一個困繞政府決策者的難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稅額的變動就成為具有決定意義的一環(huán)。即使是可以轉嫁的間接稅也不例外。如果稅率降低,商家就有了兩種選擇。第一保持即定價格不變,拓展利潤空間;第二保持即定的利潤空間,降價以擴大銷售量。當這種商品的需求彈性大于1的時候,根據(jù)上述分析第二種方案將是最佳選擇,因為這樣做,一來是積極順應國家擴大內需的宏觀政策,二來也可以趁此機會擴大企業(yè)的市場占有量。而且,如果這種商品的價格需求彈性比較高的話,較小幅度的降價,還可以換來總利潤的較大幅度的增加。
我國目前的情況正對應于這一模式,F(xiàn)在市場需求不旺,是因為消費者都持幣待購。例如對商品房的需求:我國經(jīng)過住房制度改革,取消了福利分房,商品房的需求大大增加了。據(jù)估計,這一舉措將使我國國內住房的需求彈性至少增加到1.6,消費者對住房價格具有十分高的敏感度。再如汽車,國內的需求也是很大的,只是其價格也一直是高高在上,雖然也有所下降,但離消費者的期望價和購買力還是相差甚遠,使消費者只能望車興嘆。如果我們能夠把價格降下來,國內市場的啟動,將會成為我國汽車工業(yè)起飛的助推器。要達到這一目標,除了廠家需要加倍努力,開發(fā)新技術、降低成本外,政府也要真正關心這一產業(yè),降低稅率,尤其是降低可以轉嫁給消費者的間接稅。因為,為企業(yè)減負,實際上也是為消費者減負。況且,這些產業(yè)是我國目前產業(yè)結構調整的方向所在,對于我國未來的稅制結構的優(yōu)化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對于拉動內需,同樣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繁榮了這些產業(yè)之后,稅源擴大,又可以有效改善政府目前的財政困境,可謂一舉數(shù)得。
目前,在我國市場供大于求的情形下,降低間接稅,也就是降低價格,從需求彈性的角度來看,這將有利于
喚起國內大部分中間階層更新需求的熱情,這將是治愈通貨緊縮的一劑良方。
【從消費品的需求彈性看間接稅降稅的可行性】相關文章:
試析媒介的需求價格彈性08-11
需求分析報告08-20
需求調研報告07-27
消費品市場運行調研報告08-24
對英國報業(yè)史上廢除知識稅的重新解讀:從激進主義報業(yè)的興衰看知識稅的廢除08-11
客戶需求分析報告08-20
培訓需求分析報告08-20
網(wǎng)站需求分析報告08-20
項目需求分析報告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