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上冊《練習五》數學教案

五年級上冊《練習五》數學教案

時間:2025-03-18 08:51:52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練習五》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練習五》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練習五》數學教案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練習五》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教材P14練習三第4、6、7、8、11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熟練運用小數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過程與方法:經歷小數乘法運算定律的運用過程,熟練掌握小數乘法運算的簡便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感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

  教學重點:熟練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計算策略進行簡便運算,提高學生計算思維能力。

  教學方法:質疑引導,講解。遷移推理,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回顧問題

  1.回顧問題,加深認識。

  上節(jié)課我們共同探究了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那么在計算中你有什么感受?(指4-5名學生回答:包括學困生、中、優(yōu)生)

  學生說在小數的混合運算中運用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變得簡便,也就是說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

  出示練習

 、1.25×7.7×8=□×□×7.7

 、6.1×5.4+3.9×54=(□+□)×5.4

 、2.5×(10+4)=□×□+□×□

 、13×10.1=13×(□+□)=□×□+□×□

  讓學生在獨立填空的基礎上進行交流,讓學生說一說填空的依據,加深對乘法運算律的`認識和鞏固。(交流時找中下等學生回答)

  2.運用定律,快速判斷。

  每組題中你只需在A或B中選一題來算,看誰算得又對又快,你會選哪題呢?請你做在練習紙上。

  A、(8×5.27)×1.25 A、4.5 × 99 A、2.3×0.6+2.3×0.4

  B、(8×5.27)×1.24 B、4.5×100-4.5×1 B、2.3×0.6+0.4

  為什么選?運用什么定律?(匯報時指名中等學生回答)

  二、分層練習

  1.基本練習,鞏固新知。

 。1)出示練習。

  0.25×368×40 1.7×101 7.8×9+7.8

  5.5×9.8 12.5×2.5×0.8×4 19.7×5.3+4.7×19.7

  學生獨立練習的同時,指名板演,做后共同訂正。

  2.綜合練習,應用新知。

  ⑴出示教材第14頁練習三第6題。

  組織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分析:每箱有24瓶,每1.3元,則每箱要(24×1.3)元,圖中一共有5箱,一共需要(24×1.3×5)元,該算式用交換律計算比較方便。

  指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仆瓿山滩牡14頁練習三第7題。

  完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練習,并指出板演學生是否正確。

 、峭瓿山滩牡14頁練習三第8、11題。先理解題意,獲取題目所給的已知信息,再由學生獨立完成,小組討論,互相交流解題方法。

  三.拓展新知。

  (1)說一說:7.69×101 2.5×(3.8×0.04) 0.125×72

  觀察這三道算式,哪個數最引起你的注意?你馬上想到了幾?它的好朋友8在哪里?你能找到嗎?

  小結:我們要找出能湊整的數時,要根據它不同的“藏”法,采用不同方法把它“找”出來。

 、圃囈辉嚕1.5×0.8+1.5×0.2 1.5×0.8+15×0.02

  第一小題:能直接說出得數嗎?運用了什么定律。

  第二小題:能直接說出得數嗎?還能直接用運算定律嗎?為什么?。

  利用積不變,因數變化規(guī)律進行變形15×0.02=1.5×0.2,1.5×0.8+15×0.02=1.5×0.8+1.5×0.2出現了相同因數再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

  小結:在不同的情況下,要靈活地選用不同的技巧把數進行湊整,使計算簡便。

 、歉鶕䦟嶋H情況求近似數

  每千克白菜0.45元,媽媽買了3.7kg,一共要付多少錢?

  學生思考:

  分析解答:根據“單價×數量=總價”列出算式0.42×3.7≈1.67(元)

  教師提示:因為人民幣的最小面值是“1”在以“元”為單位的小數中,“分”所對應的是百分數。所以在計算有關錢的問題時,即使沒有要求取近似數,如果最后結果的小數位數多于兩位,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保留兩位小數。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

  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練習三

  24×1.3×5

  單價×數量=總價

  0.42×3.7≈1.67(元)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練習五》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教材P82練習十七第10、12、14、15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鞏固相遇問題的解題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稍復雜的行程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經歷列方程解決相遇問題的練習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熟練掌握相遇問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找等量關系,掌握列方程的方法。

  教學方法:練習講解。練習鞏固。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列方程解相遇問題,那誰能說一下列方程解相遇問題的關鍵是什么?(學生討論交流,然后指名回答。)

  教師小結:列方程解相遇問題的關鍵在于找準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今天我們就通過幾道習題來鞏固一下用方程解相遇問題的解題方法。

  二、練習講解

  1.易錯題分析

  出示:甲乙兩地相距660千米,一輛貨車的速度是每小時行32千米,一輛客車的速度是每小時行34千米,兩車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經過幾小時相遇?

  易錯原因:學生在解決相遇時間的問題中,能很好地利用等量關系式列方程,但在列方程時,部分學生對方程的格式書寫不夠規(guī)范。

  學生嘗試解答:解:設經過x小時兩車相遇。

  (32+34)x =660

  教師小結:列方程解求速度、相遇時間等問題時,首先要根據以前學習的相遇問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設未知數列方程,再正確地解答。

  2.教材第82頁練習十七第12題。組織學生閱讀題目,獲取題目的有用信息。

  教師:怎樣列方程解決這個問題呢?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生根據“總路程=(甲車速度+乙車速度)×相遇時間”列出算式,指名匯報。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解:設乙車每小時行x千米。3.5(68+x )=455

  三、鞏固拓展

  1.畫線段圖解決稍復雜的行程問題

  出示:甲、乙兩城相距420km,一輛汽車從甲城開往乙城,一輛摩托車同時從乙城開往甲城。汽車每小時行駛75km,3小時后兩車相距15km。摩托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學生閱讀題目,理解題目意思。

  思路導引:

  情況一:兩車行駛3小時未相遇,兩車還相距15km。用線段圖表示:

  根據上面的線段圖可知:汽車3小時行駛的路程+摩托車3小時行駛的路程+15km=甲、乙兩城之間的距離。由這個等量關系可以列出相應的方程。

  情況二:兩車相遇后,又繼續(xù)行駛,兩車相距15km。用線段圖表示:

  根據上面的`線段圖可知:汽車3小時行駛的路程+摩托車3小時行駛的路程-15km=甲、乙兩城之間的距離。由這個等量關系可以列出相應的方程。

  學生嘗試解答:

  情況一:情況二:

  解:設摩托車每小時行駛x km.解:設摩托車每小時行駛x km.

  75×3+3x+15=420 75×3+3x -15=420

  240+3x =420 210+3x =420

  3x =180 3x =210

  x =60 x =70

  教師小結:通過線段圖,找出兩車相距15km存在的兩種情況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3.教材第82頁練習十七第15*題。

  學生先自己看圖,從圖中獲取信息,找出等量關系并列方程。對學生有疑問的地方教師予以解惑。

  四、課堂小結。經過這節(jié)練習課,你是不是對列方程解決相遇問題有了更深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業(yè):教材第82頁第10、14題。

  板書設計:

  總路程=(甲車速度+乙車速度)×相遇時間

  汽車3小時行駛的路程+摩托車3小時行駛的路程+15km=甲、乙兩城之間的距離

  汽車3小時行駛的路程+摩托車3小時行駛的路程-15km=甲、乙兩城之間的距離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練習五》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教材P89~90練習十九第4~11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熟練運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能根據底、高、面積三個量中的任意兩個量,用算術方法或方程計算第三個量。

  過程與方法:通過猜測、驗證、比較發(fā)現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底和高的直接關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及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教學重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逆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方法:學練結合。

  教學準備:多媒體、一個平行四邊形、一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案:

  1.計算下面每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1)底是32cm,高是8cm。

  (2)底是8.5cm,高4.2cm 。

  2.測量出需要的數據,并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一、課前反思

  通過昨天的學習,你都學會了什么,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二、交流解惑

 。ㄒ唬┳灾鲗W習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反思

  2、以小組為單位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說一說都學會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在小組內解決,解決不了的班內匯報。

 。ǘ﹨R報、解疑,進行組內交流、組際解疑,老師進行點撥。

 。ㄈ┙M內練習

  1、你能想辦法求出下面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練習十九第4題)

  動手操作:畫出已知底的高。 指名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請其余學生作點評。

  教師在以上圖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數據,學生口答。

  2、只列式不計算:選擇合適的底和高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學生先獨立解答,再小組交流。在解答中,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找準對應的底和高。

  (四)指導練習

  1、補充題:

  一塊平行四邊形的麥地底長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l)學生先獨立列式解答,然后集體訂正。

  (2)如果問題改為“每公頃可收小麥7000千克,這塊地共可收小麥多少千克”,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學生先獨立列式,然后集體講評:

  先求這塊地的面積:250×78÷10000 =1.95(公頃),再求共收小麥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3)如果問題改為“一共可收小麥58500千克,平均每公頃可收小麥多少千克”,又該怎樣求?

  將(3)與(2)比較,從數量關系上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討論歸納后,學生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0)

  (4)小結:上述幾題,我們根據一題多變的思想進行練習,尤其是變式后的兩道題,都是要先求面積,再變換成積后才能進入下一步計算,否則就會出現問題。

  2、練習十九第6題。

  (1)組織全班學生討論這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否相等。

  (2)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是多少?

  學生觀察得出:這兩個平行四邊形的底都是2.8 cm,高都是1.5 cm。

  (3)啟發(fā)學生得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3、練習十九第7題。

  讓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正方形之間的`關系。(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等于正方形的邊長。)

  4、練習十九第8題。

  讓學生觀察、討論什么不變,什么發(fā)生了變化(四條邊的長度不變,底邊上的高發(fā)生變化),從而得到它們的周長不變,但面積變小了。

 。ㄎ澹╈柟叹毩

  1、教材第89頁練習十九第5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討論:根據哪兩個條件可以求出這塊麥田有多少公頃?

  要求平均每公頃收小麥多少噸,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3)讓學生自己列式,再全班集體訂正。

  2、教材第90頁練習十九第11題。

  (1)議一議:把兩個小三角形拼接在一起,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

  (2)拼擺的平行四邊形和小平行四邊形有什么關系?

  引導得出:拼擺的平行四邊形和小平行四邊形等底等高,因此面積都是大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48÷2-24(cm2)。

  四、課堂小結。組織學生認真回顧這節(jié)課的知識,說一說自己的收獲。

  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練習

  S=ah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練習五》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教材P22~23練習五第4~8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進一步提高用數對確定位置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引導啟發(fā),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提問:這一單元同學們學會了用數對確定位置,誰來用數對說一說自己的位置呢?

  學生先同桌互相說一說用數對怎樣表示自己的位置,然后再全班交流。

  2.引入:這節(jié)課我們將通過練習來鞏固這一單元所學知識。

  二、師生互動,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22頁“練習五”第5題。

  (l)介紹國際象棋棋盤表示棋子位置的規(guī)則:國際象棋的棋盤為正方形,由32個深色和32個淺色方格交替排列組成,每邊8個方格。8排垂直的格子稱為“直線”,8排水平的格子稱為“橫線”,同色格組成的角角相觸的各地稱為“斜線”。

  (2)引導學生觀察國際象棋棋盤與我們學的知識有哪些聯(lián)系,有哪些區(qū)別?

 。ㄒ龑W生發(fā)現:這里的“列”是由字母組成的。)

  (3)讓學生說一說各棋子現在的位置如何表示?再做一做。

  2.出示教材第23頁第7題。

  (1)根據要求做一做,然后思考:平移后頂點位置的數對什么變化了,什么沒變?

  (2)根據學生的匯報小結:圖形向右平移,改變了頂點所在的列,沒有改變頂點所在的行,數對中的第二個數沒有變;圖形向上平移,改變了頂點所在的行,沒有改變頂點所在的列,數對中的第一個數沒有變。

  (3)追問:平移后需要畫出幾個圖形?(2個)

  注意提醒學生是“分別”平移,不是連續(xù)平移。

  3.出示教材第23頁第8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題意(一個格子的長和寬各表示100米。),再讓學生根據圖上的數據,描述建筑物的實際方位及行走路線或根據建筑物的實際方位在圖中標出建筑物所在位置。

  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指名回答(1)題:郵局所在的位置可以用(1,7)表示。它在學校以北700m,再往東lOOm處。

  三、拓展延伸

  1.結合教材第23頁“生活中的數學”,講解圍棋棋盤及地球上的經緯線與數對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與數對有聯(lián)系?

 。ㄈ珉娪霸鹤、象棋等)

  2.出示字母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字母“Q”的位置在第2列,第2行,用數對表示(2,2)。請根據以上信息填空。

  (l)字母M、D、J、S的位置可以分別用( , )、( , )、( , )和( , )表示。

  (2)某字母的位置可以用數對(1,2)表示,其中數字1表示( ),數字2表示( )。

  請你在圖中圈出這個字母。

  3.下圖是一個公園的平面圖

  1.熊貓館的位置在( , ),白鶴館的'位置在( , )。

  2.老虎館的位置在(2,3),在圖上標出老虎館。

  3.從老虎館到白鶴館,要向( )走( )格,再向( )走( )格。

  【易錯點剖析】在方格上確定數對的位置時,要看清楚行和列的開始。本題中行與列都是從0開始的。學生在做題時對于0總是忽略,直接從最左邊一列為第一列。

  【歸納點評】在方格紙上,表示位置的那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和橫線的交點上。方格紙的豎線從左到右依次標注了O,1,2……6;橫線從下往上依次標注了O,1,2……6,其中的“O”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四、全課小結

  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怎樣用數對表示位置,怎樣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位置。通過本課練習你還有哪些收獲?

  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練習五

  數對(列,排) 行:橫排 列:豎排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練習五》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教材P30~31練習七第2、5~11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熟練和鞏固一個數除以小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2.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3.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過程,體驗遷移應用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體驗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感受發(fā)現知識的快樂,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鞏固和加深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算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探究在小數除法計算中,被除數、除數與商的有關規(guī)律。

  教學方法:

  指導練習法。自主練習,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教師:我們上節(jié)課已經學習了一個數除以小數的除法運算,那我們現在就來檢驗一下。

  1.誰能說一下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指名回答,其余學生補充。

  2.列豎式計算。

  57.6÷0.12= 4.85÷O—25= 0.27÷0.75= 25.6÷0.32=

  指名4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二、指導練習

  1.教材第31頁練習七第7題。

 。1)學生理解題意,獨立完成表格。

 。2)根據所填表格,小組內交流、討論,說說被除數、除數與商的有關規(guī)律。

  (3)組織學生匯報。

  (4)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歸納總結: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O除外),商不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將小數點向左或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商不變。)

  2.教材第30頁練習七第5題。

 。1)學生理解題意,獲知題目中的已知信息,分別是一個“蘋果冠軍”的質量是1.67 kg,而一個普通的蘋果的質量是0.25 kg。

 。2)提問:你能根據題目已知信息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3)提示:首先明確本單元的教學考查重點是小數除法,而這兩個課時的內容是一個數除以小數,所以提出的這個數學題目要與“一個數除以小數”這個主題相關。

  (4)學生:這個“蘋果冠軍”的質量是這個普通蘋果的多少倍?

 。5)學生對提出的問題根據一個數除以小數的知識加以解決。

  3.教材第31頁練習七第10題。

 。1)引導學生讀題,弄清題意。

  (2)教師:要怎么比較兩個家庭每月節(jié)約的費用?

  引導學生理解:要求出兩個家庭每個月平均節(jié)約的費用,就要知道一定時期內的'節(jié)水費用,再運用“單價=總價÷數量”求出兩個家庭每月的節(jié)約費用。本題要注意的信息是兩個家庭的節(jié)水時間不一樣,一個是半年,一個是一個季度。

  (3)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在小組中相互交流。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31頁練習七第8題。

 。1)指名學生讀題,審清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全班集體訂正。

  2.教材第31頁練習七第9題。

  提示:先計算出每道算式的商,再與被除數比較,最后觀察除數的物點,看看有什么規(guī)律。

 。1)組織學生獨立計算。

 。2)小組討論發(fā)現的規(guī)律,歸納出統(tǒng)一的結論。(當被除數不等于0時,若除數等于1,則商等于被除數;若除數小于1,則商大于被除數;若除數大于1,則商小于被除數。)

  3.教材第31頁練習七第11題。

  出示情境圖。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并訂正。

  四、自我檢測

  1、列豎式計算

  1.28÷0.16= 57.04÷0.023 72÷0.24 1.25÷0.8

  2、在○里填上“﹥”“﹤”或“﹦”

  1.256÷0.4○1.256 33.6÷4.2○33.6

  0.875÷2.5○0.875 5.69÷1○5.69

  3、航航用5.88米的彩紙做圓環(huán),做一個圓環(huán)需彩紙0.056米。這些彩紙可做多少個圓環(huán)?

  五、課后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對你的學習有何評價?

  作業(yè):某市出租車公司規(guī)定:3km以內8元,超過3km,每千米收1.5元(不足1km按1km計算),張紅乘做出租車從家到圖書館,支付車費15.5元。你知道她家離圖書館最多有多少千米。

  板書設計

  練習七

  第10題:34.5÷6=5.75(元)21÷3=7(元)5.75﹤7

  第8題:455÷6.5=70(m2)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練習五》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教材P75~76練習十六第2、7、8、10、11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鞏固學生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經歷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練習過程,提高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找出題中的數量關系,并根據數量關系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以及自覺檢驗的習慣。

  教學方法:引導回顧,練習講解。合作討論,練習鞏固。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教師:同學們,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誰來說一說,你有怎樣的'認識?

  指名口答,其余學生補充,教師小結。

  教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進行一些相應的練習來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

  二、指導練習

  1.請你判斷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

  (l)a+24=73

  (2)4x<36+17

  (3)72=x +16

  (4)x +85

  (5)25÷y=0.6

  (6)2x +3y=9

  生:(l)、(3)、(5)、(6)是方程,(2)、(4)不是。

  師:為什么說(1)、(3)、(5)這三個是方程,而且(6)也是方程?

  生:因為它們含有未知數而且是等式,所以是方程。(6)也是方程,只不過它含有兩個未知數。

  2.我們班學生在作業(yè)中有這樣解方程的,你認為這樣做對嗎?如果不對,就幫他改正過來。

  x +32=76 x -3.2=6.5

  解: x =76-32 解:x -3.2=6.5-3.2

  x =44 x =3.3

  x ÷8=0.4 3x =18

  解:x ÷8×8=0.4×8 解:3x -3=18-3

  x =3.2 x =15

  生:第一題正確,第二、四題兩邊沒有同時加或除以相同的數,第三題等號沒有對齊。

  3.你認為在解方程的過程中,應注意些什么?

  生1:等號對齊。

  生2:兩邊必須要根據天平平衡的原理同時加、減或乘、除以相同的數(O除外)。

  生3:要驗算或口頭驗算,保證解的正確性。

  4.出示教材第75頁練習十六第2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獨立思考。

  教師提示:要先找準題中的數量關系,黃河的長度+835=6299,再列方程解答。

  指名學生口答,集體訂正。

  5.出示教材第76頁練習十六第8題。

  (1)引導學生讀題,捕捉題目中的信息:

 、佾C豹的奔跑速度是每小時110 km。

 、讷C豹的速度比大象的2倍還多30 km。

  (2)教師:數量關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運用數量關系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根據以上兩個條件,你會想到哪些數量關系?

  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匯報。

  (3)請根據歸納的數量關系列方程,并解答。

  學生根據歸納的信息列式,可能列出:2x +30=110,從而求出大象的奔跑速度。

  三、鞏固練習

  1.解下列方程,指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4x +13=365 3x +2×7=50 4x +2.1=8.5 48.34-3.2x =4.5

  2.拓展練習。

  (1)練習十六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檢查訂正,并交流解決疑問。

  (2)教材第76頁練習十六第10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發(fā)現問題,個別輔導。同時注意觀察學生的不同做法,并通過展示作業(yè)在全班討論。

  (3)教材第76頁練習十六第11題。引導學生轉化為方程解題,獨立解答,匯報交流。

  分析:這道題其實就是解兩個方程(36-4a)÷8=0和(36-4a)÷8=1。

  解答:(36-4a)÷8=0 a=9 (36-4a)÷8=1 a=7

  四、課后小結

  通過練習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作業(yè):食堂買來大米和面粉共595千克,其中大米是面粉的2.5倍,大米、面粉各多少千克?

  板書設計

  練習十六

  第8題: 2x +30=110

  第11題:(36-4a)÷8=0 a=9 (36-4a)÷8=1 a=7

【五年級上冊《練習五》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練習課》數學教案11-20

五年級數學教案:練習04-12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01-22

五年級數學教案:《練習八一》06-01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10-22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21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經典)05-24

五年級數學教案分數練習課04-09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