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了解作家及背景資料;
2.了解這封書信的內(nèi)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重點)
3.整體把握文章,體味雨果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格。(重點)
4.揣摩文中關鍵語句,理解短文的深刻內(nèi)涵。(難點)
教學方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希臘有巴特農(nóng)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而我們中國能與之媲美的,只有圓明園?上覀儸F(xiàn)在看到的只是遺址。歷史記載了恥辱的'一頁,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以其強盜般的卑劣行徑掠奪并焚燒了圓明園,如今只留下些斷壁殘垣?粗鍒D,舉步其中,步履沉重;叩問歷史,回聲重濁……從遙遠的國度里傳來了正義的質(zhì)問,回眸一瞥,原來是偉大作家雨果。今天我們學習雨果的《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把特勒上尉的信》。
二、介紹作家及背景資料
1、雨果 2、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3、圓明園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示范朗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章。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畫出贊美圓明園的語句、諷刺侵略者的語句,并細細體味。
3.齊讀文中贊美圓明園的語句。
提問:
1)雨果怎樣評價圓明園?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東方藝術、亞洲文明的尊重,對中華民族的尊重和贊美,表現(xiàn)了雨果的博大胸懷和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
3.齊讀諷刺侵略者的語句。
提問:雨果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為什么用了不少反語?使用反語有什么作用?
(用反語畫出強盜的丑態(tài),諷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徑)
4.齊讀課文3-6段,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語文教案2
這是一節(jié)留下遺憾的課,成功之處已表現(xiàn)在教學設計并在說課稿中進行了分析,現(xiàn)在談留下遺憾的原因:
第一,高估學生。由于對教學對象的認識不足,缺乏對他們已經(jīng)掌握的基礎知識的'了解,所以,在教學中提出的一些問題,比如用“反語”表達諷刺,學生不能解決,讓教學發(fā)生了困難。同時,又因為要趕進度,又沒有給學生將知識分析清楚。
第二,取舍不當。這是一篇內(nèi)涵豐富的書信,文本也比較長,要想在一節(jié)課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必須進行一些大膽取舍。我想,在這節(jié)課中至少可以舍去如下幾個問題:
。、課前導語,直接開門見山,切入正課。
。、預習的檢查。
。、壓縮談圈點詞句的感悟。
。础Α半y能可貴”的認識,將之融合到第二個問題之中。
如果舍去了這樣幾個問題,就能夠留出時間進行朗讀訓練。
第三,節(jié)外生枝。有這樣兩處,導語時對學生進行的一番說教,分析“難能可貴”時教師談到的題外話。
另外,因為學生的回答不盡人意,教師代替的講解過多了一點。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紅軍不怕遠征難教案(通用5篇)08-03
高二語文《談中國詩》教案01-17
初二語文教案:《中國石拱橋》11-09
《給女兒的信》語文教案09-23
《可愛的中國》的教案04-01
初二語文《信客》教案09-22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中國石》08-17
地理教案中國的疆域12-14
《中國的地理差異》教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