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案匯總2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案1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愈合、裂開”等詞語,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
3、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fā),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聯(lián)系上文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上。這也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查找資料,了解大雁的相關知識;小黑板(生字詞)。
【教學安排】
。痴n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從更羸入手,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
。、出示小黑板:
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回答)
。病耄
一句話,我們就了解了更羸這么多的情況,時至今日,我們還談到他,是因為他與一個成語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板書“驚弓之鳥”)讀了這個故事,我們會揭開他成為有名射手的奧秘。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薄⒆杂勺x課文,把課文朗讀正確、流利。
。、指名分段讀課文,對讀不好的段落重點指導讀好。
3、認讀生字詞:
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愈合、裂開、大吃一驚、孤單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課文里讀 gēng,不要讀成 gèng。弦,讀 xián,不要讀成 xuán,筆畫是8畫!坝弊x“yù”,不要讀成“yuè”;“慘”是平舌音,不是翹舌音。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質(zhì)疑并歸納問題
。、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全班交流。
。、再默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解決簡單的問題,歸納出有價值的問題,如:
、 更羸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 更羸依據(jù)什么判斷出這是一只受傷的大雁?
第二課時
一、朗讀感悟,解決難點
1、說“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幾自然段?(1~4)
、 指名讀1~4自然段:
⑵ 更羸打獵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課文是怎樣描寫他們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 ”畫出來:一只、慢慢的,邊飛邊鳴)
、 更羸指著大雁說了什么?誰來讀一讀他的話?(更羸的話中用了“只要……就”,表達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讀時語氣要肯定。)
、 魏王為什么信不過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話嗎?
、 指導朗讀:更羸雖有把握,但態(tài)度謙和。魏王的話要用不解和疑問的語氣來讀。
、 齊讀1~4自然段。
。病煟焊降子袥]有將大雁射下來呢?哪幾自然段告訴我們?
、 齊讀5、6段。
⑵ 更羸怎樣射大雁的?大雁聽到弦聲怎樣?哪些詞寫出拉魏王吃驚的程度?
句子對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那只大雁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掉下來。
(同樣是一個“直”字卻準確地描繪出前后兩種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寫大雁一個勁兒往高處飛,飛得急;后者是寫大雁一點兒也不能飛了,掉得快。)
、 指導朗讀:突出兩個“直”,突出“啊、大吃一驚、真有、這樣”。
3、師:更羸依據(jù)什么判斷出這是一只受傷的大雁?
、 默讀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話,更羸一共說了幾句話?每一句話講什么?(哪些講的是他看到的、聽到的`,哪些講的是他的分析?)
、 同桌交流。
、 集體交流:更羸的這段話總共有四句。第一句說的是他看到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說他根據(jù)看到的和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边@兩個倒裝的因果關系句有力地強調(diào)了“飛得慢”和“叫得悲慘”的原因。而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見大雁飛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進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終得出的結論。
、 語言訓練: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說話:因為________,所以________。
、 指導朗讀,練習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二、總結課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覺得更羸是個怎樣的人?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fā)?(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病⒄f說“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ū扔魇苓^驚嚇后,遇到一點兒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案2
【教材理解】:這篇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講述的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觀察了天上飛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來。原來這是一只受過箭傷、孤單失群的雁,一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下來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因此得名,比喻受過驚嚇后,遇到一點兒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這則成語故事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全文共九個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順序展開敘述,先寫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然后寫更羸試了一下,大雁果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最后以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說理,分析推斷虛發(fā)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說服力的推理文章。
【設計理念】:選編《驚弓之鳥》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fā),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養(yǎng)學生樂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興趣和習慣。教學的重點是聯(lián)系上文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要把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上。這也是教學的難點。
【 學情分析】:學生經(jīng)過兩年多的閱讀學習訓練,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他們對成語故事接觸的比較早,也比較感興趣,讀的主動性較強!扼@弓之鳥》這個成語故事寓意淺顯易懂,在教學中教師主要加強認識因果關系復句及朗讀的訓練,從而實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先果后因”關系的句式。
3、 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驚弓之鳥”的本意,知道它的比喻意,通過有關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4、抓重點詞句,感情朗讀,分角色讀、想象等手段,體驗感悟文章內(nèi)容。
5、讓學生受到要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啟示。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知道大雁掉下來的原因,了解為什么更羸一拉弓,大雁就掉下來了?
2、更羸說的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讓大雁從天上掉下來的原因的一段話。
3、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fā),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學方法】講授、體驗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了解更羸:
1、配合課文插圖:圖中騎著白馬手拿弓箭的人叫更羸,他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2、出示第一段: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老師有疑問了?什么叫能手呢?我們先來看看“能”的意思。CAI出示,在能手這個詞語當中,“能”是什么意思呢?
能手”的“能”就是有才干的意思。
那能手就是有才干的(人)。
文中寫更羸是(射箭)能手,就是指在射箭方面有才干的人。
那我們通常把畫畫畫得很棒的人叫(畫畫能手),很會下棋的人叫(下棋能手)。
T:懂得學以致用,真了不起。我們從射箭能手這個詞知道了更羸在射箭方面非常厲害,在這個句子中,還有哪個詞語讓你知道更羸了不起呢?
S:有名
T:“有名”的近義詞?生快速回答:有名——著名、出名
師小結:原來在這么短小的一句話中有這么多信息,帶上對詞語的理解,齊讀這句。
3、通過這句話,我們對更羸有了這么多了解。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的一個成語就跟更羸有關,這個成語就是驚弓之鳥(板書課題:驚弓之鳥)。相信大家讀了這個故事,一定會揭開他成為有名射箭能手的奧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前我們已經(jīng)進行了預習,下面老師就來檢查一下你們的預習情況。
2.出示詞語課件
驚弓之鳥 魏國 射箭 打獵 大雁 拉弦 大吃一驚 悲慘 愈合 孤單失群 裂開
。2)出示
本事(事讀輕生):本領。
大吃一驚:因出乎意料而非常驚奇。
愈合:理解愈合指傷口長好。
悲慘:處境和遭遇極其痛苦,令人傷心。
孤單失群:形容孤單、無所依靠的人(或動物),不能與伙伴合群。
過渡:解決了詞語,同學們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更好。
自由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個別學生的發(fā)言、補充,總結出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古時候魏國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的故事。
同學們概括的十分準確,故事的主要人物除了更羸還有誰?他與更羸之間是什么關系?用兩個字概括出來。(引導學生認識更羸
與魏王之間的君臣關系。學生如果不能概括,教師可用學生熟知的同桌關系、朋友關系、師生關系進行引導。)
三、學習課文,品讀感悟
1、、品讀更羸拉弓前和魏王的對話。
。1)這個故事是圍繞魏王和更羸這對君臣的對話展開的,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1-4自然段,找一找更羸拉弓前他們君臣有著怎樣的對話?找出來讀一讀,
。2)指名讀
更羸看到大雁后做出了怎樣的判斷?更羸是信口雌黃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他胸有成竹?(只要、就)所以我們在讀這句話時要讀出肯定的語氣。
你能用只要就說一句話嗎?(指名)
。3)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來,同學們,你們相信嗎?魏王相信嗎?魏王是怎么說的?哪個詞說明魏王不相信?誰再來讀讀魏王的話?
。3)反饋:通過指讀,引讀,范讀,渲染情緒引導學生讀出更羸的自信和魏王的懷疑(品讀1~3自然段)。
。4)分角色朗讀這段對話。
更羸成功了沒有?你從哪里看出他成功了?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
這句話中有兩個直字,意思相同嗎?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境中意思也就不同了,這就是一詞多義,比如打水,打電話。
3、品讀更羸拉弓后他們君臣的對話。
看到這個情景,魏王的反應怎樣?更羸又是如何回答的?
這時他們君臣又有一段對話,從這里你又能體會到什么?自己先試著讀讀,看看應該怎樣讀?誰來讀一讀?
反饋。理解“大吃一驚”一詞!按蟪砸惑@”什么意思?會是怎樣的`表情?魏王看了大吃一驚,這時他心里是怎樣想的?帶著這種表情和想法讀一讀。更羸又是怎樣的表情呢?笑笑說明了什么?(事情的發(fā)生全在他的意料之中)更羸到底是怎樣判斷出來的?自由讀課文最后一段,小組合作完成習題。
小組展示交流
看到、聽到、分析、結論。
4、理解最后一段,體會前果后因式的因果關系句式和更羸的推理過程。
課件出示“飛得慢,是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這兩句話前后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
出示:因果——先果后因
下面由老師引讀因果句式,同學接讀。
師引讀:之所以飛得慢,是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
師引讀: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所以——(叫得悲慘)。
師引讀: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所以——(飛得慢)
師引讀:叫得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小結:小結:我們在表述因果關系的句子時,可以先說原因,再說結果。常用的句式就是因為……,所以……。而我們來看看課文中的句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是先說結果,再說原因。通過朗讀,我們理解了更羸說的這句話兩組分句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
從這段話中你能體會到更羸是一個怎樣的人?(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5、這篇課文以對話的形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精彩的故事,現(xiàn)在我們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當時的心理,最好加上動作和表情。
三、揭示寓意。
1、學完課文,你認為這只大雁是更羸射下來的嗎?它是怎樣掉下來的?人們把聽到弦響害怕的鳥叫做驚弓之鳥。我們生活中,有一些人,也像這只大雁一樣,曾經(jīng)受過傷害,后來一遇到驚嚇就害怕,我們也可以說他們是驚弓之鳥。
3、《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故事流傳了20xx多年可謂家喻戶曉,更羸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得到怎樣的啟示?
四、拓展延伸。
因為這個成語故事有許多積極的意義,所以才流傳了千百年,像《驚弓之鳥》這么好聽有趣又有意義的成語故事還有很多,老師也給同學們帶來一個成語故事,看看你們從這個故事中又得到了什么啟發(fā)?
【板書設計】: 20 驚弓之鳥
觀察:飛得慢 叫得慘
思考:箭傷作痛 孤單失群 結果:不用箭 只拉弓
【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案06-04
三年級下冊《驚弓之鳥》語文教案03-15
語文《驚弓之鳥》教案03-24
人教版語文下冊《驚弓之鳥》教學反思03-30
小學語文驚弓之鳥教案10-23
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教案02-28
語文《驚弓之鳥》教案15篇03-24
小學語文《驚弓之鳥》教案優(yōu)秀12-27
小學語文教案《驚弓之鳥》優(yōu)秀09-16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驚弓之鳥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