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二單元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畫一畫”的活動,初步認識正比例圖象。
2、會在方格紙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對應的點,并能在圖中根據(jù)一個變量的值估計它所對應的變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關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
會在方格紙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對應的點,并認識到成正比例關系的兩個量的圖象特點。
教學難點:
利用正比例關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能根據(jù)正比例的特征來判斷兩個變量是否成正比例。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正比例要滿足哪兩個條件?
生:要滿足兩個條件
1、兩種量是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的增加而增加、減少而減少;
2、兩種量相對應的比值不變。
師:請同學們在思考一下:y=5x,y和x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生:成正比例,因為y和x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隨著x的變化,y也在不斷變化,y和x的比值始終等于5.所以y和x成正比例。
師:看來對于成正比例的量之間的關系,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下面我們再思考一個問題:y和x成正比例,y是x的5倍,它們之間的關系能通過圖畫的到嗎?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教師板書課題:畫一畫)
(設計意圖:復習上節(jié)課正比例的有關知識,導入本課。)
二、動手畫圖,理解含義。
填表,說一說表中兩個量的關系。
一個數(shù)0 1 2 3 4 5 6 7 8 9 10
這個數(shù)的5倍
(1)學生填表。
(2)學生匯報。
(3)誰能說一說這兩個量的關系。
這兩個量在不斷變化,并且一個數(shù)增大,它地5倍也不斷增大,但他們的比值不變。所以這兩個變量成正比例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huán)節(jié),帶領學生看懂圖,明確圖上橫軸、縱軸分別表示什么,明確各點所表示的含義。為下一步在表格上描點,掃清障礙。)
三、試一試
1、在下圖中描點,表示第20頁兩個表格中的數(shù)量關系。
2、思考:連接各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所有的點在都在同一條直線上。
(設計意圖:學生會很形象的看到所有點都在同一條直線上,進一步體會當兩個變量成正比例關系時,所繪成的圖是一條直線。)
四、練一練
1、圓的半徑和面積成正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師:因為圓的面積和半徑的比值不是一個常數(shù)。
師:請同學們觀察課本上的圖,看一看不成正比例的兩個量所形成的的圖形是不是一條直線?
(設計意圖:從反方進一步證明成不成正比例的兩個量,形成的圖像不是一條直線。通過對比方式,再次驗證結論。)
2、乘船的人數(shù)與所付船費為:(數(shù)據(jù)見書上)
(1)將書上的圖補充完整。
(2)說說哪個量沒有變?
(3)乘船人數(shù)與船費有什么關系?
(4)連接各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回答下列問題
(1)圓的周長與直徑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2)根據(jù)右圖,先估計圓的周長,再實際計算。
(3)直徑為5厘米的圓的周長估計值為( ),實際計算值為( )。
(4)直徑為15厘米的圓的周長估計值為( ),實際計算值為( )。
4、把下表填寫完整。試著在第一題的圖上描點,并連接各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表格見書上)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練習,鞏固所學。)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二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二單元教案01-11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二單元教案11-05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二單元教案8篇01-12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01-11
數(shù)學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教案03-31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二單元教案(通用13篇)08-27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二》教案07-09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11-25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