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能夠熟練說出作者及其作品的相關常識。
2、熟讀課文,準確解釋課文中的時間詞、形容詞,熟練翻譯課文大意。能力目標:能夠概括出山市的形成順序,描繪其神奇壯麗的幻境。情感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增強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熟讀課文,準確解釋課文中的時間詞、形容詞,熟練翻譯課文大意。
教學難點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教學方法朗讀、討論教學儀器多媒體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教學時間:
教學內容與步驟學生活動內容與方式預期達效果反思記
一、布置預習
1、查閱與作者蒲松齡相關的資料,簡單了解《聊齋志異》
2、讀課文至少三遍,給你認為比較重要的詞注音并抄寫二、導入(展示幾幅海市蜃樓的圖片)提問:你見過這樣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嗎?(學生自由發(fā)言)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qū),經(jīng)?梢钥匆娫诳罩谢虻孛嬉韵掠羞h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為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為“海市”或“海市蜃樓”。這種現(xiàn)象,有時人們在山區(qū)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為“山市”(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隨著清代的著名作家蒲松齡來觀賞一次山市的出現(xiàn)過程吧!
2、誰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你了解的蒲松齡及《聊齋志異》介紹作者、作品:
投影補充.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但屢應省試皆落第,七十一歲才補為貢生。他用數(shù)十年的時間寫成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白居易在香山/歐陽修六一歡/李清照號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蘇軾爬東坡/李白采青蓮記住這些號)作品:《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為主,此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主要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錄一些奇特的事。構思奇妙,語言生動。
三、整體感知,熟讀課文1、指幾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注意他們讀的哪些字的讀音與你不同,斷句與你不同?
注意以下字的讀音:奐huan邑yi冥ming甍meng垣yuan睥bi睨ni亙gen莽mang霄xiao扉fei縹piao緲miao逾yu倏shu2、學生兩人一組,再將課文讀給自己的前后桌聽。
3、全班齊讀課文一遍。
四、理通文意
1、自己結合課下注解,翻譯課文,并畫出自己不會翻譯的.句子及詞語。
2、班中交流翻譯解決難譯的句子。
3、比賽翻譯課文五、布置作業(yè)1、熟讀課文,復習重點字的讀音、意義。
2、翻譯課文。(抄一句原文,翻譯一句。)
3、查閱相關材料,看山市、海市是怎樣形成的?第二課時教學內容:鞏固字詞、句的意義,分析理解課文內容。
一、檢測復習
1、抽查學生的朗讀1—3名,不會的中午到辦公室讀,讀會為止。
2、解釋加點的字
。1)邑八景之一也
。2)數(shù)年恒不一見
。3)高插青冥
。4)念近中無此禪院
。5)無何,碧瓦飛甍
(6)未幾,高垣睥睨
(7)連亙六七里
。8)塵氣莽莽然
。9)裁如星點
。10)又其上則黯然縹緲
。11)倏忽如拳如豆
二、分析課文
1、全班齊讀課文,同時思考山市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是以什么為順序的?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這表現(xiàn)了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2、山市的具體變化如何,畫出描繪的詞語?
3、展開合理的聯(lián)想和想象,以圖畫或語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腦海中的“山市”。
4、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山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請學生自己演示)
三、總結練習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課外練習學生預習學生調動生活中的積累,檢查預習學生介紹作者、作品等文學常識學生朗讀課文,并相互校正字音、斷句。學生互讀互聽,熟練朗讀課文。學生翻譯課文學生檢測學生在書上畫出表現(xiàn)時間的詞語!昂觥薄盁o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遂”學生再讀課文標畫出描寫山市變化的詞語“孤塔聳起,高插青冥”“宮殿數(shù)十所,碧瓦飛甍”“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薄俺鞘幸老∥┪且蛔,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層層指數(shù),樓愈高則明漸;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薄皹菨u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縱觀山市的出現(xiàn)分三個階段:初現(xiàn)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xiàn)。結尾照應開頭,這里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xiàn),少數(shù)人偶遇,多數(shù)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jù)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簡單了解作者及作品激發(fā)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加強印象,其他學生能熟練說出文學常識準確、熟練的朗讀課文加強學生的復習意識鞏固基礎知識鞏固運用標注法學習文章探索山市形成的原因,增強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教案設計山市蒲松齡山市的出現(xiàn)分三個階段:初現(xiàn)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xiàn)。山市形成原因:折光反射而形成課后記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風定天清、一切烏有、直接霄漢、黯然縹緲”等語匯。
2.熟悉課文內容,了解、認識文中描述的山市蜃樓現(xiàn)象。
3.反復誦讀,用簡練的語句概括課文寫景的內容和層次。
4.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生動描繪變幻莫測的山市蜃景的寫法。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文言語匯,概括山市出現(xiàn)全過程的寫景內容,把握行文思路。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掌握蒲松齡極《聊齋志異》有關文學常識。
2、積累文言詞語,翻譯重點詞句。
3、誦讀課文。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海市蜃樓這個詞語嗎?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ò鍟念}、作者)
二、蒲松齡和《聊齋志異》資料助讀
1.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別號柳泉,山東淄川人,清代文學家。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家庭,早歲即有文名,多次參加省試,卻始終沒有考上舉人,到71歲才援例成為貢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蘇寶應做幕客外,都在家鄉(xiāng)當塾師,終身郁郁不得志,生活清苦!读凝S志異》是他用幾十年的時間寫成的,他稱這是他的“狐憤之書”(取義孤獨、悲憤)。
2.《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491篇,多數(shù)故事通過描寫妖狐神鬼來反映社會現(xiàn)實生活。是蒲松齡文學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傲凝S”是他的書屋名稱!爸尽笔怯浭龅囊馑,“異”指奇異的故事。
三、順暢誦讀,整體感知
、迓犠x。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課文,讀出停頓和語氣節(jié)奏,要求學生在聽讀過程中畫出疑難字詞。
、鎸W生自讀
(可用默讀、輕讀、放聲讀等多種形式;結合課文注釋,利用字詞典工具書,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和釋義,疏解文字,并提出疑難字句。)
1.注音
蜃(shèn)景奐(huàn)山禹(yǔ)青冥(míng)
禪(chán)院甍(méng)高垣(yuán)睥睨(pìnì)
連亙(gèn)窗扉(fēi)逾(yú)時倏忽(shū)
2.釋義
。1)通假字:
一切烏有:“烏”同“無”。裁如星點:“裁”同“才”。
(2)字詞理解
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然,但是;恒,經(jīng)常。
塵氣莽莽然:莽莽,廣大;然:……的樣子
數(shù):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數(shù)詞,幾)
層層指數(shù)(點數(shù),計算)
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墻。
居然城郭:居然,竟然。
歷歷在目:歷歷,(物體或景物)一個一個清清楚楚的。
危樓一座:危,高。
黯然縹緲:昏暗得看不分明?~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往來屑屑:形容來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樣子。
或憑或立:或:有的;憑,靠著。
。3)整理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并正確解釋。
時間詞語:忽(忽然)、無何(不久,不一會兒)、未幾(與“無何”含義相同)、既而(不久)、逾時(過了一會兒)、倏忽(突然)
。4)難句翻譯:
、賷J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譯: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之一。
、谖磶,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譯:沒多久,(又出現(xiàn)了)高高低低的城墻,(頂上)呈凹凸形的矮墻,連綿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
、壑杏袠侨粽,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譯: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xiàn)在眼前,數(shù)也數(shù)不過來。
、芏鴺巧先送鶃硇夹,或憑或立,不一狀。
譯:(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有靠著的,有站著的,姿態(tài)各不相同。
⑤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
譯: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么區(qū)別。
、缂w順暢朗讀,熟悉課文情節(jié)。試用“‖”給文章劃分層次,并說出理由。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層次:奐山山市……不一見!瑢O公子禹年……遂不可見!致動性缧姓摺肮硎小痹。
文章起筆奇特說明山市難得,文章是根據(jù)目擊者的敘述寫成。主體部分描繪山市出現(xiàn)的全過程,結尾一段寫山上的“鬼市”是補筆,有照應開頭的作用,說明奐山這個地方確實能看到這種奇異的現(xiàn)象。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1、積累文言詞語,掌握課文內容;2、正確認識“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情感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翻譯課文,探究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研習課文內容
1.熟讀課文開頭,用原句填充:山市景觀美麗而又奇特,說明山市獨特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山市見之不易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邑八景之一也”“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
2.討論分析主體部分,理清描寫層次。
。1)生動有感情地自由誦讀,思考:
、偕绞序拙坝缮傻较У淖兓^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請簡練概括。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試作復述。
明確:統(tǒng)觀山市出現(xiàn)的全過程,可分三個階段,即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xiàn);發(fā)展階段:城郭的出現(xiàn);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xiàn)。
什么叫山市?
——————山里面的海市蜃樓
。2)、誰知道海市蜃樓是怎么產(chǎn)生的?
海市蜃樓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海市蜃樓,是大自然中一種光的折射與反射現(xiàn)象。
為什么古時的人們稱“山市”為“鬼市”
鬼市:古時的人們由于科學知識不夠全面無法解釋山市等大自然的現(xiàn)象,總以為是鬼神在作怪,所以把這些解釋不了的現(xiàn)象稱做“鬼市”
(3)(海市蜃樓不是每天可以看到的,但是因為他的神奇和變換,它仍然被評為縣里的八大景觀之一,作者在寫孫公子他們看到的山市時也寫得非常的詳細,我們一起再來看一下課本,)
作者筆下的山市是怎么樣的?
山市變幻:孤塔————宮殿————城郭————危樓————常樓高舍———消失
(4)作者一共寫了山市的六種景象,這六種景象都是同時產(chǎn)生的嗎?它們是按照一種什么順序來寫的了?——————不是,時間順序
時間順序:忽見————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
(5)海市蜃樓變換多端,數(shù)年都見不到一次,大家想想孫公子他們看到山市時他的心情是怎么樣的(要答出變化)
心情變化:疑惑————明白————驚嘆————驚奇————可惜——可惜
相顧驚疑——始悟為山市—居然城郭矣—惟危樓一座—--漸小—不可見
②山市變化的三個階段是以什么為線索展開敘寫的,找出相應的標示性詞語。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山市的特點。
明確:以時間為線索描寫山市的變化。標示性的詞語是: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變幻莫測。變幻神奇
3、文章結尾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人們又稱“山市”為“鬼市”?
明確:結尾照應開頭。這里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
4、朗讀課文
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準確斷句﹑讀出情味
二.問題討論
(1)根據(jù)下列提示感知、想像山市蜃景。
①孤塔的底部在什么地方?周圍有哪些事物?(山頭!皩m殿數(shù)十所,碧瓦飛甍”)
、诔巧嫌袠菃?你看見城中的街道了嗎?(“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
、畚巧嫌卸嗌偃?都在干什么?(“樓上人往往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2)偶爾機緣能見到奇異山市景觀的幸運目擊者的心理變化是怎樣的?
明確:見孤塔時,彼此“相顧驚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現(xiàn)的,而且跟實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驚”,但一想到“近中無此禪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宮殿出現(xiàn),才悟出原來是“山市”。
。ǎ常┪闹袨槭裁捶Q“山市”為“鬼市”?請查閱有關資料對山市的成因作一科學說明。
《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大氣中由于光線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當空氣各層的密度有較大的差異時,遠處的光線通過密度不同的空氣層就發(fā)生折射或全反射,這時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物體的影像。這種現(xiàn)象多在夏天出現(xiàn)在沿海一帶或沙漠地方。
三、課堂小結
目睹山市奇景是偶爾的機緣。蒲松齡的《山市》文景皆佳,把山市出現(xiàn)消失都描繪得歷歷如畫,讓人如臨其境。同學們可以閱讀《聊齋志異》中其它故事,相信大家會開卷有益。
四、課堂練習
1.根據(jù)拼音寫漢字或根據(jù)漢字寫拼音。
(1)shèn(蜃)景
。2)縣邑(yì)
。3)青冥(míng)
。4)飛méng(甍)
。5)高垣(yuán)
。6)睥(pì。﹏ì(睨)
。7)禪(chán)院
。8)yú(逾)時
。9)連gèn(亙)
。10)倏(shū)忽
2.下列各句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C(“裁”同“才”))
A.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B.樓五架,窗扉皆洞開
C.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D.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3.解釋句中加粗的字詞。
。1)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飛檐 )(才)
。2)或憑或立,不一狀。( 有人)(形狀)
。3)層層指數(shù)(指著數(shù)數(shù) )
。4)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 集市)( 店鋪。
4.填空
(1)本文節(jié)選自《聊齋志異》,作者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蒲松齡,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
(2)這篇文章以時間為順序,描述了山市蜃景從出現(xiàn)到消失的過程。先看到孤塔,不久看見宮殿,然后又看見高墻及其中的樓、堂、坊;大風起時,景物變模糊,風定后僅見危樓上面的人;最后景物漸漸變小以至不見。文中的描寫細致生動、變幻神奇。
板書:山市蒲松林
變奇美
忽孤塔高插青冥
無何城郭碧瓦飛甍
未幾宮殿高垣睥睨
既而危樓風定天清
逾時高舍直接霄漢
倏忽拳豆黯然縹緲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完成練習,鞏固所學,提升能力。
教學內容:《練習冊》、《全效學習》內容
教學重點:
1、基礎知識與能力訓練,要注意中考演練題型。
2、課內閱讀注意檢查學生對課堂所學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
3、課外閱讀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04-10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01-23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1-08
優(yōu)秀教案小學語文五年級07-02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6-26
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挑山工》04-11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02-28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01-08
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薦)11-21
小學五年級語文《天窗》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