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課文中“宋”等7個生字。會寫“濤”、“陳”、“丹”、“藝”4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體會趙小藝、陳丹、宋濤畫風的意圖。
【教學重點】
1、會認課文中“宋”等7個生字。會寫“濤”、“陳”、“丹”、“藝”4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體會趙小藝、陳丹、宋濤畫風的意圖。
【教學準備】
課件、小黑板、風婆婆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段聲音,想聽嗎?請仔細聽。
2、你知道這是什么聲音嗎?
3、對,這是風的聲音。你喜歡風嗎?說說理由。
4、是啊,風看不見,摸不著。今天有3個小朋友,想用自己的畫筆,把風畫下來,他們會怎么畫風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畫風》去看一看吧。
5、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教學生字
1、提出自學要求,請學生根據(jù)自學要求,自讀課文:
自學要求:
、 我能把課文讀通順。
、 我能認識課文中的生字。
2、今天,這三位畫風的小朋友來到了我們的課堂里,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
、 出示三個小朋友的名字,請學生跟他們打招呼。
⑵ 去掉拼音請學生讀一讀。
⑶ 打亂名字中的字的順序,請學生同桌互讀。
、 教師抽個別學生讀生字。
、 請小朋友仔細想想,我們班哪些小朋友的名字中也有這幾個字?
3、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書寫“濤”、“陳”、“丹”、“藝”4個字。
三、讀順課文
1、小朋友們都知道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可宋濤、陳丹、趙小藝卻非常聰明、能干,用自己的方法把風畫了下來。那么他們究竟是怎樣畫風的呢?請你再來讀讀課文,從課文中劃出他們畫風的句子,并多讀幾遍。
2、剛才在小朋友讀課文的時候,三個小朋友已經(jīng)完成了他們的'大作,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出示四幅畫)
3、這四幅畫的作者分別是誰?
4、讓我們一起先去看一看趙小藝的畫。
課件出示:趙小藝眨眨眼睛,想了想,說:“我能!”只見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 誰來讀一讀這句話?什么地方讓你感覺到風來了?
板書:風來了 旗子飄了
、 風來了,還有什么東西也會飄起來?
、 學生自己試讀。
、 抽個別學生讀。
、 齊讀。
5、在趙小藝的帶領(lǐng)下,其他小朋友也畫出了不同的風,讓我們看看他們又是怎樣畫風的?(出示三段話)請學生自由讀一讀,讀出有風的感覺。
課件出示:
、 陳丹說:“我也會畫風了!闭f著,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⑵ 宋濤想了想,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說:“小雨了,風把雨絲吹斜了!
⑶ 趙小藝笑著說:“我還能畫!”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zhuǎn):
、 個別學生讀,說說,從哪個地方感覺到有風?
、 齊讀。
6、現(xiàn)在老師想請幾個小朋友和我合作讀。請四個小朋友分別扮演趙小藝、陳丹、宋濤。
師:風來了,趙小藝你畫了什么?
生:我在房子前。
師:風來了,陳丹你畫了什么?
生:我。
師:風來了,宋濤你畫了什么?
生:我。
7、老師和全班小朋友合作。
四、詩歌結(jié)課
1、小朋友,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老師把剛才你們說的寫成板書,如果我們把這個板書穿起來,就變成了一首小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小詩。
2、我們班的小朋友真棒,通過自己的智慧,在這節(jié)課里不僅交到了幾個好朋友,認識了很多字,還學會了編詩。老師要在詩的下面寫上我們班的大名,這可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勞動成果。
3、會編詩了高興嗎?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另一首描寫風的詩,在結(jié)束我們這節(jié)課之前,老師把這首詩送給每一個小朋友,希望你們能永遠記住這節(jié)課。齊讀這首詩。
〖板書
畫風
風來了──旗子飄了
風來了──小樹彎了
風來了──雨絲斜了
風來了──風車轉(zhuǎn)了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認真理解文中語句的含義,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討論我們應該追求怎樣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隨筆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探究語句的含義。
教學難點:四種境界的認識。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品讀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
同學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那么,作為一個生活在新年時代的中學生,我們又該追求怎樣的人生呢?讓我們先來看看哲學和哲學家對人生的看法。
二、作者介紹:
馮友蘭(1895-1990),哲學家、哲學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1919年赴美留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后任中州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哲學教授?箲(zhàn)期間,任西南聯(lián)合大學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47年任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30年代初出版兩卷本《中國哲學史》,把中國哲學史分為“子學時代”和“經(jīng)學時代”,肯定了傳統(tǒng)儒家的價值。40年《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學結(jié)合新實在論,構(gòu)建其“新理學”體系。建國后著有《中國哲學史新編》等,論著編為《三松堂全集》。
三、預習檢測:
1、選詞填空:
、俨煌娜丝赡茏鱿嗤氖拢歉魅说挠X解 不同,所做的事對于他們也就各有不同的意義。
、谒嬲怯械赖碌娜耍龅亩际欠 的道德意義的道德行為。
、壑袊軐W總是 強調(diào),為了成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A、程度 嚴肅 趨向 B、程度 嚴格 傾向
C、水平 嚴肅 傾向 D、水平 嚴格 趨向
2、作者所認為的哲學的任務概括地說是什么?其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
提示:作者認為中學的任務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也就是幫助人達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哲學要使人覺解道德原理,從而達到道德境界。哲學要使人了解宇宙,從而達到天地境界。
1、作者劃分人生的境界其依據(jù)是什么?分為哪幾種境界?
提示:作者所說的人生境界是根據(jù)人們對人生意義的覺解程度來劃分的;分為自然境界(一種蒙昧狀態(tài),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義)、功利境界(心胸狹隘,他做事只知道對自己的功利意義)、道德境界(明白個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為社會的利益做事,事事講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義)和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體,他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覺的天民,是圣人,他與宇宙同一。
四、文意概括:(板書)
人生境界 哲學任務
宇宙 宇宙意義 天地境界↑ 圣人 教人了解宇宙
社會 道德意義 道德境界↑ 賢人 授人道德原理
自己 功利意義 功利境界↑
沒有意義 自然境界↑
按照中國哲學的傳統(tǒng),它的任務不是增加關(guān)于實際的積極的知識,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未來的哲學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這方面,中國哲學可能有所貢獻。
五、語句研讀:
1、“我曾提出,按照中國哲學的傳統(tǒng),它的任務不是增加關(guān)于實際的積極的知識,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闭軐W不也是一種知識嗎?為什么說“它的任務不是增加關(guān)于實際的積極的知識”?
注意“知識”前面的定語,說的是“關(guān)于實際的積極的知識”,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是關(guān)于實際的知識。而哲學是對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jié),是宇宙觀的理論形式,它的任務在于研究自然社會和思維發(fā)展的最一般規(guī)律,而不在于增加關(guān)于自然、社會、思維的實際的知識。
2、“正是這種覺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對于他有了意義。” “覺解”是什么意思?這一句意味著沒有這種覺解,他正在做的事對于他就沒有意義,為什么意義的有無決定于黨解與否?
看有關(guān)的句子可以理解“覺解”的意思。上一句說“人做某事時,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覺地在做”。倒數(shù)第二段中說:“禪宗有人說,‘覺’字乃萬妙之源。由覺產(chǎn)生的意義,構(gòu)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薄坝X”者,悟也,就是覺悟,明白。覺解,就是覺悟,了解。說對于他有沒有意義,說的是,主觀上不認識,覺解不到某種意義,就是處在“無明狀態(tài)”,那么事情對于他來說,就沒有某種意義了。
3、 為什么生活在功利境界的人,“并不意味著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后面一句說,“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動機則是利己的”,這就是說,他單有利己的動機,至于行為的社會效果,他是不想的,實際情況有兩種可能,可能是有害于他人,也可能是有利于他人。有害,不道德;有利,說明他并非不道德。這里所說的利己的動機,跟損人利己還是有區(qū)別的。
4、馮友蘭先生把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低級的是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這兩等人心都不壞,至多是做事對于他沒有意義,或者只有功利意義,但是社會上有人道德敗壞乃至違法犯罪,他們的人生境界作何解釋呢?
文章說,功利境界中人“并不意味著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這句話也意味著還有一類人是不道德的、只有生活在道德境界的人,他的行為才能真正符合嚴格的道德意義,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只知道功利意義,只知道利己,很容易滑到損人利己、損公利己的地步、功利境界中人是容易分化的。
5、“還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會的存在,他是社會的一員。”人是生活在社會之中的,難道惟有道德境界中人才了解社會的存在,而功利境界中人連社會的存在也不了解嗎?
所謂“了解社會的存在”,是在一定的意義上說的,那就是了解社會的整體利益,了解他人的利益,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一員,意識到個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個人的生存和發(fā)展離不開社會,自己也應該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
6、儒家所提倡的“正其義不謀其利”,將“義”與“利’完全對立起來,馮友蘭先生又將這一套奉為道德境界的要義,是否合適?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是不是把義和利結(jié)合起來,求得二者的一致才現(xiàn)實?
這里我們確實可以看到儒家義利觀的影響。義與利的關(guān)系是值得研究的、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社會主義道德的原則是集體主義。在社會主義社會,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集體主義是調(diào)節(jié)三者利益關(guān)系的重要原則。義,歸根結(jié)底,就是正確處理各種利益相互關(guān)系的原則,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而這種服從是在兩種利益發(fā)生矛盾時的要求。在兩種利益一致的情況下,把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結(jié)合起來,也是義。把義和利絕對對立起來,認為“正其義”就絕對不能“謀其利”,反而使某些人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口是心非,導致人格分裂。還是《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說得合情合理:“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xié)作、先富與共富、經(jīng)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guān)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guān)心人,發(fā)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形成體現(xiàn)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幣場經(jīng)濟健康有序發(fā)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7、“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這里所說的“宇宙”是個什么概念?還有“宇宙的利益”,又是一個什么概念?
說“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這就是,宇宙這個更大的整體,既包括人類社會這個整體,又比人類社會大得多。即使只說地球吧,社會整體之外,還有自然界,而地球在宇宙之中,又只是一個小小的整體。從“天地境界”這個概念中,可以看出,作者所說的宇宙是包括地球在內(nèi)的一切天體的無限空間!坝钪娴睦妗保ㄉ鐣娑植幌抻谏鐣。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宇宙之中,除了社會利益之外,確實還有自然界的利益,宇宙的利益是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
8、“是人現(xiàn)在就是的人”是什么意思?“人應該成為的人”又是什么意思?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自然的產(chǎn)物。沒有受過道德教育、哲學教育的人,就處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所謂“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現(xiàn)在就是的人”,意思就是沒有受過教育就如此的人。所謂“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應該成為的人”,意思就是應該把成為賢人、圣人作為自我修養(yǎng)的目標,應該不斷提高精神境界,成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
9、“道德境界有道德價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價值。”何謂“超道德價值”?
天地境界的人,“他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他的行為不僅于社會有利,而且于宇宙有利。他的精神境界最高,他生活于最高的人生境界,取得了“人作為人的最高成就”,這樣的價值比道德價值又高出一個層次,是“超道德價值”。
10、為什么說“道德境界,也是哲學的產(chǎn)物”?研究道德現(xiàn)象、揭示道德本質(zhì)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學科叫做“倫理學”,為什么把倫理學也說成哲學?
注意下文“道德行為,并不單純是遵循道德律的行為;有道德的人也不單純是養(yǎng)成某些道德習慣的人。他行動和生活,都必須覺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學的任務正是給予他這種覺解!边@種道德原理,則是哲學的一部分。并不是把倫理學說成哲學,只是說道德原理也是哲學。
11、“道德行為”“道德習慣”兩個概念有什么區(qū)別?
道德行為是人們在一定的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xiàn)出來的能夠進行道德評價的行為。是行為主體自由選擇的結(jié)果。有益于他人或社會的行為,是有道德行為;反之是不道德的行為。不涉及他人和社會的利益。沒有道德意義的行為,或不是在道德意識支配下的行為,稱為非道德行為。
道德習慣,也稱“道德行為習慣”,是個體穩(wěn)定的道德行為方式。指個人的某種道德行為已經(jīng)不需要意志努力,可以自然而然地完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是在環(huán)境和教育的影響下,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培養(yǎng)而形成的。具有一貫性、穩(wěn)定性等特點。
12、什么是人與宇宙同一?為什么說在人與宇宙的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天地境界的人,他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也就是他到了理智世界,他的行為完全符合宇宙規(guī)律,達到“人道與天道”合一,人與宇宙合一,也就是中國哲學所說的“天人合一”。
宇宙是物質(zhì)的,人與宇宙同一,也就超越了理智。莊子認為“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與天本來合一,只是由于人的主觀區(qū)分才破壞了統(tǒng)一。達到天人合一,也就超越了主觀,超越了理智。
13、馮友蘭先生認為天地境界的人,“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覺解,他所做的事對于他就有不同的意義”。這樣說來,人生境界不同的人,實際上還不是那么一回事,那有什么意義呢?
人不但有物質(zhì)生活的要求,而且有精神生活的要求,人有對于超越人世的渴望,生活在天地境界的人,精神上達到了最高境界,人生有了最崇高的意義。另一方面,人生境界高,他做事,當然比別人做得好,更有利于社會,更有利于宇宙。
14、怎樣理解中國的圣人,中國的哲學“既入世而又出世”?既然向來如此,為什么說未來的哲學才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既入世而又出世,意思是,既投身到社會里,又能超越人世。這跟宗教不一樣,宗教是一味追求出世,而逃避現(xiàn)實。也不像西方哲學那樣;講究入世而不能超脫人世。中國的圣人,如孔子孟子,都置身于社會斗爭之中,又以天地境界為自己的人生境界,意識到自己是宇宙的一員,是“天民”,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正是既入世又出世的表現(xiàn)。
這里所說的“未來的哲學”是指世界未來的哲學。作者認為,世界未來的哲學很可能走中國哲學的方向,這樣,中國哲學就可能對世界哲學的重構(gòu)有所貢獻。
15、馮友蘭先生把哲學的任務單純地界定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教人以怎樣成為圣人的方法”,是不是過于簡單了?
馮友蘭先生一再提到“中國哲學的傳統(tǒng)”,確實,“照中國哲學的傳統(tǒng),哲學的任務是幫助人達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用世界眼光來看,中國哲學的內(nèi)容也不能說不偏狹。拿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有普遍指導意義的。馮友蘭先生所說的提高人生境界確實是哲學的一個任務,但是把哲學的全部任務說成惟此而已,恐怕也不行。所以,說“哲學的任務之一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似乎才適當。
六、依馮友蘭先生的看法,你認為老莊哲學在中國的歷史上起到了怎樣的作用?(討論,引導學生抓住老莊哲學的一些觀點去分析,使之大膽闡釋自己的看法)
七、完成課后練習三之后,寫一篇小評論,說說我們應該讀怎樣的哲學,追求怎樣的人生境界。(留作課后作業(yè))
八、閱讀課文,品味隨筆有感而發(fā)的特點。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文章記述了法國人盧諾爾曼發(fā)明降落傘的故事,贊揚了他富于想象,敢于實踐的。
全文共九個自然段,根據(jù),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介紹觀看跳傘表演十分有趣,引出降落傘是怎樣發(fā)明的故事。
文章開始第一句就介紹,觀看跳傘表演十分有趣,接著描述了降落傘從天而降的景象,“好象是一朵朵盛開的鮮花,特別美麗”。進而提出問題:降落傘是怎么發(fā)明的?就此引出法國人盧諾爾曼的故事。這種開頭的形式,以設問激趣,適宜于調(diào)動學生的探索欲望。
第二部分(2-9自然段)介紹盧諾爾曼發(fā)明降落傘的故事。
這一部分可分為兩層。第一層(2-5自然段)寫盧諾爾曼從小就富于幻想。他常和小伙伴到附近的一座高塔上玩,幻想著能象小鳥一樣飛向藍天,從而產(chǎn)生了想飛的愿望。第二層(6-9自然段)寫盧諾爾曼長大后發(fā)揮想象,敢于實踐,終于發(fā)明了降落傘。
盧諾爾曼之所以能夠發(fā)明降落傘,可以歸納為幾個因素:一是童年時想飛的夢想一直縈繞在他心中。他始終沒有放棄這個向往;二是他看書時受到了啟發(fā),被書中的情節(jié)激發(fā)了想象。三是他認真研究,反復揣摩,設計出降落傘,并勇敢的進行測試。盧諾爾曼成功的經(jīng)歷還需強調(diào)的一點是周密、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他首先用一塊石頭進行了實驗,然后才親自跳傘。
盧諾爾曼緣于童年夢想的發(fā)明,至今經(jīng)過不斷改進,被廣泛用于軍事、民用和體育方面。他的勇于探索、敢于實踐的也給了人們不斷追求的動力。
教學目標
1、學會認識14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準字音。
2、初步學習通過抓住重點詞語讀懂句子。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寫了盧諾爾曼設計第一頂降落傘并實驗成功的故事,教育學生學習盧諾爾曼富于幻想、敢于實踐的。
教學重點、難點
1、盧諾爾曼為什么能夠發(fā)明降落傘。
2、理解第二段,抓住人物心理活動、動作體會其品質(zhì)。
教學建議
1、課前可搜集關(guān)于發(fā)明家盧諾爾曼的故事以及降落傘的發(fā)明資料。
2、新課導入時,可播放一段跳傘的錄象,引出問題,也可講述拉文的故事,由此引出課文,還可以從《我想》想飛向遙遠的地方一句引出學生的愿望再進入學習。
3、盧諾爾曼為什么能夠發(fā)明降落傘?這是的重點、難點。重點閱讀課文的第二段,理解他從小就富于幻想,為長大后設計第一頂降落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敢于實踐也是他能夠發(fā)明降落傘的一個條件,重點理解第3、4、6、7、8自然段,抓住他的心理活動、動作來體會。理解盧諾爾曼發(fā)明降落傘,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能夠大膽想象,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把創(chuàng)造力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結(jié)合起來。
4、思考練習“說一說降落傘的用處”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然后結(jié)合“語文天地”中“想一想,草帽還能當什么?”暢所欲言,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大膽想象草帽的作用。
5、生字教學中,本課出現(xiàn)的生字在字形上,有些和以前學過一些字相近,可以讓學生通過形近字的辨析來提高識字和寫字效率。
拓展習題
1、比一比,組成詞語。
幼()但()迅()浸()
幻()擔()訊()侵()
2、多音字組詞。
jìn()hē()
禁喝
jīn()hè()
3、仿照例句寫句子。
。1)降落傘從空中緩緩降落,好像是一朵朵盛開的鮮花。
。2)他像小鳥一樣悠悠的飛翔著。
相關(guān)資料
盧諾爾曼:法國人。1783年設計出世界上第一頂真正意義上的降落傘。
降落傘:是一種空降工具。傳說古代舜的父親討厭舜,一次父親想加害于他,讓他樓梯到高處修理糧倉,然后偷偷撤去木梯,在底下放火企圖燒死舜。舜急中生智,抓起身旁的一頂蘆葦大斗笠,雙手把它高舉頭頂,縱身跳下,結(jié)果安然脫險。1638年,意大利囚徒拉文,不甘心呆在監(jiān)獄,他經(jīng)過細心觀察,琢磨發(fā)現(xiàn)圍墻可以攀登。但是圍墻很高,即使爬上去,又怎能跳下來呢?跳下來不摔死也會殘廢。剛好他的親人來探監(jiān),把傘忘記拿走。百無聊賴的他就把玩起傘來,突然他心里一動,于是他動手撕破衣服搓成繩子,用以固定傘的支撐力,結(jié)果他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借助這個越出了監(jiān)獄。拉文的.冒險行為啟發(fā)了許多人的才思,他越獄的降落傘只是一個雛形。后來盧諾爾曼在他的啟迪下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頂真正的降落傘。
不可思議: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沉浸:進入水中。多比喻處于某種境界或活動中。
縈繞:縈回。
聚集:集合;湊在一起。
精品教案
教具準備:跳傘表演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課件播放跳傘的畫面。
2、多美的畫面呀!你們感覺緩緩飄落的降落傘象什么?(花朵)你們想知道像花朵一樣的降落傘是誰發(fā)明的嗎?他又是怎樣發(fā)明出來的呢?
3、板書課題:空中花朵——降落傘
4、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范讀課文。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聽讀字音。
2、自讀質(zhì)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不認識的字,并考慮課文主要講了一見什么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
3、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在小組內(nèi)將一些簡單的問題進行解決,小組內(nèi)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提出來,共同研究。
4、歸納問題:
。1)盧諾爾曼為什么想發(fā)明降落傘?
(2)盧諾爾曼是怎么發(fā)明出降落傘的?
三、熟讀釋疑
1、課文哪幾個方面寫盧諾爾曼小時侯得事?(2—5自然段)
2、默寫2—5自然段,思考小時侯的盧諾爾曼是怎樣的一個孩子?(生答)
3、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讀第二自然段。通過理解“不可思議”體會他從小富于幻想。
4、你還從哪里體會到他的幻想與發(fā)明降落傘有關(guān)?(生答)
5、指名讀3、4自然段。(指導生讀出渴望的語氣)
6、還有一個詞可以看出小時侯的盧諾爾曼非常富于幻想,你知道嗎?(生答)
7、理解“匯報”。通過理解匯報,進一步體會小時侯的盧諾爾曼非常想“飛”。
過渡語:小時侯的盧諾爾曼非常想“飛”,那么這個夢想在他長大后改變了嗎?他又是怎樣發(fā)明出降落三的呢?
8、自讀6—9自然段。
9、通過哪個詞你可以體會到長大后的盧諾爾曼一直把想“飛”的念頭牢牢記在心中?(理解體會“縈繞”)
10、再讀6—9自然段,然后小組討論:盧諾爾曼長大后發(fā)明降落傘的過程是怎樣的?通過哪個詞可以體會的到?(師巡回指導)
11、小組匯報。(理解發(fā)明思路:啟發(fā)-反復揣摩-試跳-成功)。
12、盧諾爾曼受到神奇故事的啟發(fā)后,終于設計出了第一頂降落傘,他的設計過程會是怎樣的?通過哪個詞可以體會的到?(反復揣摩)
13、開始試跳了,人們的心情怎樣?(生答)盧諾爾曼先用和自己體重差不多的石頭試跳說明了什么?(周密、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14、再讀第8自然段,體會試跳過程中盧諾爾曼的心情。
15、指導誦讀。(引導學生讀出勇敢和自信的語氣)
16、盧諾爾曼終于成功了!讀一讀第9自然段的第一句話,讓我們和盧諾爾曼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吧。ㄉx)
四、課外延伸
1、由于盧諾爾曼不懈的追求,他終于成功了!你能把盧諾爾曼發(fā)明降落傘的過程用幾句話概括出來嗎?
2、你想向盧諾爾曼學習什么?
3、說一說你知道降落傘還有什么用處?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撇的寫法。
2、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含有撇筆畫的漢字。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撇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復習上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
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
二 、新授:
。ㄒ唬┲v解“撇”書寫要領(lǐng)。
1、 老師示范書寫,指名說筆畫名稱。
老師領(lǐng)讀筆畫名稱。
2、 講解筆順。
3、 再次范寫,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撇”有什么特點。
分小組討論。
4、 教師分析講解:
撇畫在一個字中很有裝飾性,如能寫得自然舒展,會增加字的美感,有時還與按畫相對稱起著平衡和穩(wěn)定重心的'作用。
撇有平撇、斜撇、豎撇、短撇、長撇之分。
斜撇的寫法是,下筆稍重,由重到輕向左下行筆,收筆時出尖。
圖示:
豎撇,下筆稍重,由重到輕向下行筆,行至撇的長度大半部分處,向左下撇出,收筆時出尖。
圖示:
短撇,寫法同斜撇,只是筆畫較短。
圖示:
5、指名說一說斜撇、豎撇、短撇怎樣書寫。
6、師邊講解邊示范。
。ǘ⿲W生練習書寫撇,師行間巡視輔導。
展示優(yōu)秀的學生作業(yè)。
。ㄈ⿲W習書寫帶撇的字。
1、出示范字。
千 升 生 左 牛 開
2、指名認讀。
3、指名說筆順,書空。
4、帶領(lǐng)學生分析書寫要領(lǐng)。
這些字都是先橫后豎
生:先兩橫再豎,最后一橫稍長。
左:撇不能太長,注意在田字格的位置
牛:第二個橫稍長。
5、演示書寫過程。
6、學生練習書寫,教師行間巡視。
三 小結(jié):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遇到疑難問題,只要細心觀察,認真思考,是不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的。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蜜、蜂、列、莫、附、談、叢、訝、斯、養(yǎng)、派、采,”理解“引路、附近、花叢、觀察、采蜜、驚訝”等詞語的意思,并且會讀會寫。
3.學會把兩句簡單的話合成一句話;能用“親自、發(fā)現(xiàn)”說寫句子。
4.理解課文是怎樣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qū)懬宄摹?/p>
教學重點:學會12個生字,讓學生通過讀懂每句話的意思來理解課文第2、3自然段的內(nèi)容,從而懂得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
教學難點: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遇到疑難問題,要細心觀察,認真思考,
教學準備:小黑板、投影儀、投影片、生字卡片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nèi)容。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引路、附近”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1)誰知道蜜蜂有什么特點?我們怎么記住這二個字呢?(出示生字卡片)
(2)學習“蜜、蜂”二字。
a.學習“蜜”:字形重點,注意中間部分的筆順。
b.學習“蜂”:字音重點,讀準后鼻音。字形上與“鋒”區(qū)別。
c.指導書寫。教師范寫,學生在《課堂作業(yè)》本上各寫一遍。
(3)出示課題。
今天,我們學的課文是和蜜蜂有關(guān)的,出示課題。重點理解“引路”詞語的意思。
2.初步感知課文。
(1).聽錄音,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討論后,教師簡介列寧的生平。
3.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
(1)自學該自然段中的生字,遇到帶拼音的字多拼讀幾遍,讀通課文的句子。
(2)檢查自學。
a.出示認讀生字,并結(jié)合音、形、義的重點進行教學。
Mosikefujinyangfengtancongmiyapai
莫斯科附近養(yǎng)蜂人談天花叢采蜜驚訝派人
字音重點:斯(注意讀準平舌音。)
字形重點:養(yǎng)(與“美”區(qū)別)、斯(與“期”區(qū)別)、派,右邊不可寫成“瓜”、
詞義重點:教師簡介“莫斯科”。
b.寫出下面字的偏旁和筆畫。(做后校對訂正。)
派()旁,共()畫。
斯()旁,共()畫。
蜜()旁,共()畫。
c.開小火車逐段檢查朗讀,要求不讀破句,讀通課文。
(3)指名讀第1自然段,教師簡筆畫:莫斯科、小山、房子,并隨機理解“附近”詞語的意思。
(4)請小朋友結(jié)合板畫,說說列寧的住處。
4.作業(yè)
(1)《課堂作業(yè)》第一題:抄寫生字。(教師要指導書寫。)
5.板書設計: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本課的生字,理解“花叢、采蜜”等詞語的意思。
2.學習課文2、3自然段,初步學會說出句子意思的方法,能說出第3自然段每句話的意思,理解課文是怎樣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qū)懬宄摹?/p>
教學過程:
1.復習并導人新課。
(1)抽讀生字卡片。
(2)完成組詞!墩n堂作業(yè)》3。(做后校對并訂正)
過渡: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哪一自然段寫列寧想找養(yǎng)蜂人?哪一自然段是寫列寧怎樣找養(yǎng)鋒人?(集體討論)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2—3)自然段,學懂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學習“怎樣說出一個句子講什么”的方法。
2.學習第2自然段。
(1)整體感知。
a.默讀并思考:出示填空:
第二自然段共有()句話。第()句是產(chǎn)列寧想
找養(yǎng)蜂人,第()句是說大家不知道養(yǎng)蜂人的住處,第()句說列寧親自去找養(yǎng)蜂人。
B.集體討論。
(2)學習“怎樣說了一個句子講什么”的方法。
A.嘗試學習。
、賻煔w納第二自然段的大意。
、谡埳x一讀,想一想,課文用什么方法概括句子的意思?
B.學生回答后,逐一討論。
學第一句,(出示投影片)“列寧想找到養(yǎng)蜂人!(齊讀)
第一句中哪些詞語告訴了我們這個意思呢?(請生讀句,劃句)
學第二句,(出示投影片)“大家都不知道養(yǎng)蜂人住的地方!保ㄖ该x)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家不知道養(yǎng)蜂人住的地方,請生讀第二句。劃出有關(guān)詞,隨機理解“往!钡囊馑。
通過二句話的學習,誰知道讀懂一句話,說出這句話的意思有什么方法嗎?(討論)
。鹤x懂一句話,說出這句話的意思可以把句子中一些重要的詞語改編成我們自己的話說出來。
學習第三句,(出示投影片)“列寧親自去找養(yǎng)蜂人!
請小朋友根據(jù)意思在第3句中劃出這些詞語并連起來讀一讀。(隨機理解“親自”的意思,并讓學生能用“親自”進行造句。完成《課》6)
師:讀懂句子,說出句子的意思,除了可以把句子中一些重要的詞語改編成我們自己的話說出來,學了這個句子以后,你還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說出句子的意思?(討論)
。嚎梢哉业骄渥又械闹匾~語,把它們連起來組成一句話。
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你知道“怎么說出1個句子講什么”有哪二種方法?
投影出示:學習“怎樣說出1個句子講什么”的方法。
。1).可以把句子中一些重要詞語改編成我們自己的`話說出來。
。2).可以找到句子中的重要詞語,把它們連起來組成一句話。
5.學習第3自然段。
(1)根據(jù)第二自然段概括句子意思的方法,請小朋友默讀第3自然段并思考:第3自然段共有幾句話,說說每句話的意思。(自學)
(2)討論概括句子意思的方法。(隨機點撥)
指導用第2種方法說說第1句的意思,用第1種方法說說第2、3句的意思。并在討論中隨機理解“花叢、果然”詞語的意思,結(jié)合講解教師簡筆畫,花叢、蜜蜂、園子、蜂房、小房子。
(3)列寧是怎么找到養(yǎng)蜂人的,請小朋友再仔細地讀第3自然段,結(jié)合課文及板畫說說列寧看到什么?他是怎么想的?
(引導學生體會:當列寧看到花叢里有許多蜜蜂,他想,這么多蜜蜂,大概是養(yǎng)蜂人養(yǎng)的吧!當他看到蜜蜂采蜜,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他想,園子里大概有蜜蜂的家,它們回家釀蜜。當他看到小房子時,他想,這房于大概是養(yǎng)蜂人住的,因為養(yǎng)蜂人要照看蜜蜂,肯定和蜜蜂住得不遠。)
(4)列寧看到蜜蜂,他是怎么想的?老師把你們剛才說的概括成三句簡單的話,你們能說嗎?(出示填空題,練習說話。)
列寧發(fā)現(xiàn)花叢里有()。
列寧想:蜜蜂采了蜜要飛回()。
()往往住在蜂房附近。
只要順著蜜蜂正飛行的方向走去,就一定能找到()。
(5)請小朋友自由讀第4自然段,再用自己的話說說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
6.作業(yè):課后第四題,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
7.板書設計:
列寧發(fā)現(xiàn)花叢里有()。
列寧想:蜜蜂采了蜜要飛回()。
()往往住在蜂房附近。
只要順著蜜蜂正飛行的方向走去,就一定能找到()。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第4自然段,理解“驚訝”詞語的意思。學習把兩句簡單的話合成一句話。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
3.使學生懂得遇到疑難問題,只要細心觀察,認真
思考,是不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的。
教學過程:
1.復習。
、佟墩n堂作業(yè)》2,讀拼音寫詞語。
、谡f說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
2.學習把兩句話合成一句話。
(1)出示投影片:蜜蜂采了蜜。
蜜蜂飛進了蜂房。
讀一讀,想;想,這二句話都是寫什么的?
(2)出示投影片:蜜蜂采了蜜,飛進了蜂房。
齊讀,請小朋友比較這句話和上面二個句子有什么不同?老師為什么能把二句話合成一句話呢?
(3)請小朋友完成《課堂作業(yè)》第5題,做后集體校對,有錯的訂止。
3.學習第4自然段。
(1)學習養(yǎng)蜂人說的話。
a.指名讀,養(yǎng)蜂人見了列寧,是怎么說的?
b.重在理解“驚訝”詞語的意思。
c.思考:養(yǎng)蜂人為什么會驚訝,他會怎么想?
d.指導朗讀養(yǎng)蜂人說的話,讀出驚訝的語氣。(自由練讀—指名讀—評議)
(2)學習列寧說的話。
a.自由瀆,理解“向?qū)А痹~語的意思。
b.討論:蜜蜂真的是“向?qū)А保瑫耙贰眴?列寧為什么能找到養(yǎng)蜂人呢?出示投影:
┌───────────────────┐
│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fā)現(xiàn)路邊的花叢里│
│有許多蜜蜂。他仔細觀察,只見那些蜜蜂采│
│了蜜,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園子旁邊有│
│一所小房子。│
└───────────────────┘
請小朋友去掉劃線的字讀一讀,體會這樣寫語句通順嗎?為什么作者要寫上這些詞語呢?
(討論后:正由于列寧仔細觀察,才找到養(yǎng)蜂人的家,從中教育學生,只要細心觀察,認真思考,是不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的。)
4.自由讀全文,說說學了這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5.作業(yè)。
、倏雌匆魧懺~語。
Mifengyinlulieningmosikefujin
()()()()()
yangfengtantianhuacongcaimijingya
()()()()()
、凇墩n堂作業(yè)》4,寫近義詞。
③課后練習5,用“發(fā)現(xiàn)”寫一句話。
。叮鍟O計:
Mifeng yinluliening mosike fujin
() () () ()( )
yangfengtantianhuacongcaimijingya
()()()()()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內(nèi)容:手套
二.教學目標:
1. 認識手套,并能說出其名稱。
2. 理解用途,并學會使用。
3. 能夠聯(lián)系學過的詞語說一說手套的特征。
4. 小朋友們要愛惜它們,不要亂丟亂放,弄臟了。
三.教學準備:
1. 課件(小朋友在下雪天里戴者帽子、圍巾和手套。)
2. 每位小朋友自備一付手套。
四. 教學過程:
(一) 兒歌練習:《下雨》、《12345》。
。ǘ┬率冢
1.導入:
、 朋友們看一段動畫片,完了以后啊,告訴陳老師你們看到了什么?
、 學生自由發(fā)言:動畫片上刮大風, 下大雪了,小朋友戴著帽子、圍巾,在雪地上走。
、 冬天刮的是什么風?大風,是北風,北風一吹天就冷了,小朋友,手上有沒有戴手套啊?
、 我們來學一首兒歌:
北風吹,冬天到,
小朋友們手冷了,
手冷了,戴手套,
高高興興上學校。
2.認識手套:
、藕唵卫斫鈨焊鑳(nèi)容。
師:兒歌里面講北風吹,冬天到,手冷了,要保護好,戴上手套,不冷了,高高興興的上學校。
、 朋友們認識手套嗎?
出示圖片:各種各樣的手套
出示詞語卡片:shou tao手套
發(fā)音方法:sh (先擺好口型---翹舌)送氣音
t 舌前音,送氣
shou 第三聲注意頭甩一下.
、 出示實物:一副皮手套、一副布手套
練習說句:這是皮手套。
這是布手套。
這是 黑色的皮手套。
副紅色的布手套。
游戲:猜猜跳。
小朋友們聽一聽、找一找老師說的東西在哪兒?然后跳進去
、日J識手套的作用。
小朋友們有沒有手套?手套戴上了,就會覺得—暖和了、不冷了。
、捎镁涫骄毩曊f句:
a. 戴 手套。
(師出示大、小手套,問:誰戴大手套?誰戴小手套?)
b. 的`手套是 。
(師:這副手套是什么顏色?)
c. 的手套 , 的手套 。
。ㄟ@是誰的手套?這兩只手套有什么不同?)
參考句:
① 媽媽戴大手套。
、 爺爺戴大手套。
③ 小朋友戴小手套。
、 我戴小手套。
、 阿姨的手套是紅色的。
、 奶奶的手套是蘭色的。
、 哥哥的手套大,弟弟的手套小。
⑧ 姐姐的手套大,妹妹的手套小。
。ㄈ╈柟叹毩暎
讀一讀兒歌
北風吹,冬天到,
小朋友們手冷了,
手冷了,戴手套,
高高興興上學校。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本課8個生字,注意讀準“蓬、瘋、撐”等字的后鼻音;指導掌握“暴”的字形。區(qū)別“向、像”,并能正確運用。積累“罕見、仿佛、擔心、驚慌、空曠、心甘情愿”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能有感情地朗讀牛頓在暴風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并通過質(zhì)疑、釋疑,了解他這樣做的原因。
3、通過比較不同人在暴風雨中的不同表現(xiàn),體會牛頓對科學執(zhí)著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學難重點:
朗讀和理解牛頓在暴風雨中是怎么做的以及這樣做的原因,體會他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教學過程:
一、媒體引入,體會暴風雨的猛烈程度
1.觀看媒體,簡要說說畫面內(nèi)容。
師:請你先來看段錄象,待會兒,請你用一句話來說說你所看到的這場暴風雨。板書:暴風雨指導字形:暴
2.交流
隨機解釋“泛濫”:出示:泛濫泛濫就是指江河的水太多了,以至于都溢出來了。所以,你看,它們的部首都是……(三點水旁)
3.引說:
出示:罕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洪水泛濫、房屋倒塌這是一場……(罕見的)暴風雨。頓時間,……(電閃雷鳴、風雨交加),沒過多久,便能看見……(洪水泛濫、房屋倒塌)
出示詞卡理解:“罕見”的意思就是“少見”。這樣來勢洶洶的暴風雨的確是難得一遇。
4.用屏幕上所給出的詞自己來連貫地說說這場暴風雨嗎。
(這是一場罕見的暴風雨。頓時間,電閃雷鳴、風雨交加。沒過多久,便能看見洪水泛濫、房屋倒塌。)
5.出示第一節(jié)。
師:公元1658年的9月3日,英國也遭受了這樣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風雨。出示:第1節(jié)板書:罕見
文中是如何介紹這場罕見的暴風雨的?自己讀讀,注意讀出這場暴風雨的罕見和來勢洶洶?(指名讀)
6.遇到這樣的暴風雨,人們一般會怎么做呢?(躲在家里、不敢出門。)
7.小結(jié),揭示課題。
師:你們說的一點也不錯。然而,有一個人卻是迎著暴風雨而上,他就是……補充完整課題
師: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的.第23課,就為我們介紹了這個看似奇怪、與眾不同的人。齊讀課題。
二、學習質(zhì)疑,體會牛頓對科學的執(zhí)著、勇敢
1.反饋預習
。1)請大家來自由讀讀課文,尤其注意屏幕上出現(xiàn)的字詞的讀音。出示:詞語
。2)開火車讀詞。
字形辨析、分析 結(jié)構(gòu):蓬、篷出示:蓬松
。3)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2.引讀第1—3節(jié),感受弟弟、妹妹們的驚慌。出示:句子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jīng)提到當特大暴風雨來臨時,大家都會躲在家里。的確,你看,牛頓的弟弟妹妹……弟弟擔心地問……妹妹驚慌起來……(指導讀出擔心、驚慌的語氣)
3.默讀5—8節(jié),整體了解牛頓在暴風雨中的表現(xiàn)。
師:那牛頓到底在暴風雨中干什么呢?請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第5-8節(jié)。默讀要求……(不動唇、不出聲、不指讀)
交流:板書:跳、亂跳、像個瘋子般不停地、了解風力
4.嘗試質(zhì)疑。
師:讀到這,你有什么問題?
交流:板書:問題
5.重點學習第7節(jié),通過釋疑,了解牛頓這樣做的原因。
過渡:牛頓為什么要在這樣罕見的暴風雨中不停地跳?這節(jié)課,我們將重點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討論。請你好好讀讀第7節(jié),將這一小節(jié)一字不差地讀清楚。
1)指名讀第7節(jié),誰來說說牛頓是怎么跳的?
交流:板書:向著風向上跳、背著風向上跳
①理解“向”:這里有兩個“向”字,可它表達的意思卻不一樣!跋蛑L”的意思就是……(面對著風、迎著風)那“向上跳”的意思就是……(朝上跳、往上跳),來,請大家一起向上跳。
、谡l能用其他字來替換這兩個“向”字,用一句話來說說牛頓是怎么跳的?(牛頓有時候迎著風朝上跳,有時候背著風朝上跳。)
、鄄シ牛汗獗P中的媒體在罕見的暴風雨中,人們躲都來不及,可牛頓卻不停地跳著。讓我們來看看媒體,感受當時的場景。
、茱L呼啦拉地刮著,牛頓不停地跳著。讓我們再來看一遍。這回請你在看的同時,注意聽我的配音。待會兒,要請你學我的樣子來說說。播放:光盤中的媒體
你看,在暴風雨中,牛頓有時候身子背著風跳,每跳一次,他都測量一下落點與起點的距離,用石塊刻在墻上。有時候身子向著風跳,每跳一次,也要測量一下落點與起點的距離,用石塊刻在墻上。有幾次,他一起跳就撐開斗篷,樣子像只蝙蝠。
⑤播放:光盤中的媒體配合錄像,自己來說說。特別注意看清牛頓跳的方向。
、薏シ牛汗獗P中的媒體誰能借助媒體,也來介紹一下牛頓在暴風雨中是怎樣跳的?
2)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牛頓在這罕見的暴風雨中并不是在亂跳,而是為了……(了解風力)加箭頭
6.引讀第8節(jié):出示:第8節(jié)
牛頓當時看似像瘋子般地不停地亂跳。然而,實際上,他每跳一次,都做著認真的記錄。他真的瘋了嗎?……
是呀,牛頓這樣跳是為了更全面地了解風力,請你用更加肯定的語氣回答我。牛頓真的瘋了嗎?……
7.引讀第9、10節(jié):
暴風雨中,風向、風力是會不斷發(fā)生變化的,牛頓只有不停地跳,才能知道這強大的風究竟有多大的力量,能把他刮多遠。這情景,也讓正在焦急尋找牛頓的媽媽看得一清二楚。當時,牛頓的媽媽……風一陣陣地刮,牛頓一次一次地跳。媽媽看著看著,明白了。她……她想……
8.引讀5-7節(jié),體會牛頓的對科學執(zhí)著探究的勇敢精神。
師:的確,表面看,牛頓是被風刮跑了,然而這是他……(心甘情愿)的。
出示:“心甘情愿”解釋條選擇甘”的字意
原來,牛頓只是對于這么罕見的狂風充滿了好奇,即使頭發(fā)……出示:第6節(jié)(被狂風吹得亂蓬蓬的,渾身都被雨水淋透了。)他還是在自覺自愿地有時候……出示:第7節(jié)他并不是真的被風刮跑了,所以在“刮跑”上加上了……(引號)。他為了了解風力,在罕見的暴風雨中不停地跳,顯然也不是亂跳。所以,在這也要加上……(引號)。加引號
9.交流讀文感受。
師:如今,我們已擁有了精密的儀器來測量風力,然而在當時卻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對風力到底有多大充滿了好奇的牛頓即使冒著危險,也心甘情愿地在實踐中探究。你能結(jié)合牛頓在暴風雨中的舉動說說牛頓給你的印象嗎?
。ū╋L雨這么危險,牛頓卻不害怕,我覺得他很勇敢。牛頓在暴風雨中一次次地跳,認真記錄,說明牛頓對自己地愛好很執(zhí)著。)
三、總結(jié)課文
牛頓對待科學就是這樣執(zhí)著、勇敢,最后,在研究領(lǐng)域獲得了成功,成為了一位舉世聞名的物理學家。課后,請你們將牛頓留給你的印象用幾句連貫的話寫下來。并上網(wǎng)查找一下相關(guān)資料,從中摘錄幾條牛頓對人類最重要的貢獻。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識記并積累生字詞,通過學習,了解小說的內(nèi)容;把握故事內(nèi)容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2、理解懸念、對比等手法在塑造情節(jié)、刻畫人物方面的作用。
3、樹立人與人之間真誠信任和樂于向善的情感。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
一、情境導入-免費資源站:
大家看過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沒有?(多媒體展示有關(guān)圖片)這是一部反映家庭暴力的電視劇。此劇一播立即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甚至飾演男主人公的演員馮遠征走到大街上,也不斷有人朝他扔石了。不僅如此,此劇的篇名一時成為人們使用頻率非常高的一句話,甚至在網(wǎng)上還引發(fā)了一場關(guān)于社會信任危機的爭論。在如潮的人海中,我們到底要不要信任、幫助陌生人?難道陌生人都是壞人?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劉心武的一篇小小說《悔的邊緣》,相信它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思考和啟發(fā)。
二、多媒體展示課題和教學目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敘述了一件什么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ㄒ晃焕先藷崆榈貫橐晃荒吧哪贻p人帶路引發(fā)一系列碰撞的故事。)
2、讀第1----4自然,理清事情發(fā)生過程中小伙孑和老人行為或心理活動。
。ㄐ』飶膫(cè)面撞問路又問別人表情復雜驚訝婉拒不讓帶路
老人并不在意回答慨嘆幫助熱情帶路理解體諒叮囑)
3、敘述故事時運用了什么手法?
。☉夷睢Ρ、伏筆)
4、懸念的設置有什么作用?
。ㄊ构适虑楣(jié)更能吸引人)
四、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5、小伙在老人如此此信任的舉動中產(chǎn)生了一種什么心理?
。ɑ冢
6、老人知道錢包被小伙偷走后心理如何?
。ɑ冢
7、兩人都有過后悔的心理,他們各為什么后悔?
。ㄐ』锪贾俱钸錢包
老人好心相助遭人偷竊)
8、題目能否改為“悔”?和“悔的邊緣”有什么不同?
。ú荒堋!盎诘'邊緣”不僅表現(xiàn)了“悔”,還表現(xiàn)了一種更為復雜的心理,它是兩種不同思想的碰撞,在兩種思想之間徘徊。)
9、在短暫的徘徊后,兩人的心理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ú换谛』锢^續(xù)偷竊報復社會
老人助人無錯多做好事)
10、你怎么看待這兩個人最終不悔的行為?
。ǜ魇阋岩姡
11、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態(tài)度嗎?
(人與人之間應真誠信任、樂于向善)
12、老人和小伙子分別是什么樣的人?(找出體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的句子,分析描寫手法并說明作用)
(老人:熱心、善良、純樸、高尚;小伙:墮落、卑劣、但又良心未泯)
五、拓展延伸-免費資源站:
討論:如果把文中主人公的行為也看作送禮,他送的是什么?他的禮送到了嗎?
。ㄊf分的善意)
六、教師總結(jié)
二千多年前的孔孟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曰:“仁者愛人”,孟子也提出“性善說”。我想,人與人之間如果能互相信任、以真誠感化他人,社會才能真正達到文明和諧。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zhì),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獲得啟示。
3.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難點: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zhì),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獲得啟示。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談話導入。
1、你能說說“失信”是什么意思嗎?(失去信用)你知道“失信”的反義詞是什么嗎?(守信)這個題目還可以怎樣說?(我要守信)
2、課題質(zhì)疑:“我”指的是誰呢?是說他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
3、那么宋慶齡是怎樣的一個人物?自由讀“資料袋”里的內(nèi)容。
課件出示宋慶齡的照片,并配有文字。指名讀。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個宋慶齡小時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拿到一篇文章,我們應該怎么來讀呢?你有好的方法嗎?
出示朗讀要求,學生齊讀:①借助拼音讀課文。②難度的地方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破句)③用序號標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糾正字音。同時出示本文生詞及幾個難讀的詞學生認讀:照耀、早餐、疊花籃、解釋、歉意、道歉。
3、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課文前面導語中提到的“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展開探討交流。(出示課件)
a.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
b.文中提到了哪幾個人?他們之間有著什么樣的聯(lián)系?
板書:
爸爸 去↗伯伯家
→宋慶齡 守信 留下等小珍
媽媽 留↘小珍
c.完整地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說故事內(nèi)容(提示概括課文內(nèi)容的方法)。(出示課件)
課文講了一個星期天(時間),宋耀如一家(準備)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兒宋慶齡(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學疊花籃),爸爸媽媽都勸她(改天再教),但她為了(守信)決定(留下來)。(人物、事情)
三、自讀自悟。
(一)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宋慶齡守信?
1、同學們默讀課文,把你認為能說明宋慶齡守信的語句找出來劃上線,并好好讀一讀畫出來的句子,談談你的理解。
2、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情況,引導學生認識宋慶齡的這種品質(zhì)是通過什么表現(xiàn)出來,并相機板書:語言、動作、表情。提示:本單元的習作就是寫一個你熟悉的人,那么,要想使你寫的人也能像宋慶齡這樣特點鮮明,大家一定要注意描寫這個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
A、“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約好了,今天他來我們家,我教她疊花籃!八螒c齡說。
宋慶齡這句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爸爸見慶齡停住了腳步,當時就很好奇,于是他就奇怪地問———,慶齡回答說———)
她當時只是停住了腳步,可見她還是有點猶豫的,是嗎?
指名朗讀。
小結(jié):從這句話中,確實讓人感受到宋慶齡的守信。
B、“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啊!”慶齡邊說邊把手抽回來。
指導朗讀:慶齡邊說邊把手抽回來,這里可以看出什么?(慶齡的話說明她已認識到盡管明天教小珍疊花籃是可以的,但是讓她來了撲空會使自己對不住小珍;如果說父親問慶齡怎么不走時,她的回答還略顯猶豫的話,那么此時“慶齡邊說邊把手抽回來”則直截了當?shù)乇砻髁俗约旱膽B(tài)度。)
引讀:正當爸爸拉起慶齡的手就要走的時,慶齡又一次想到了小珍,連忙說———
小結(jié):從這里也可以感受到她的`守信。
C、“不,媽媽。如果我忘記了這件事,明天見到她時,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沒有忘記,我不能失信。
指導朗讀:
正當爸爸和慶齡在一旁遲疑的時候,媽媽想出了一個辦法,她在一旁說———— 可是慶齡覺得這樣好不好,她是怎么說的?(如果說宋慶齡在回答爸爸的建議時還只是想到會讓小珍撲空從而對不住小珍的話,那么她在回答媽媽的建議時則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為沒有忘記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現(xiàn),這種明知故犯的失信,比無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對了。也更說明了宋慶齡人品的高尚。)
小結(jié):這里也可以感受到宋慶齡的守信。
D、理解第一自然段。
她本來就很想留在家里,對嗎?從課文中找出理由(第一自然段)。 指名說。
a、二女兒宋慶齡顯得特別高興。她早就盼著到這位伯伯家去了。
指導朗讀。
b、伯伯家……
指導朗讀。體會: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個孩子為守信做出犧牲是多么的難能可貴!
3、引讀守信的句子:
小慶齡當時是多么想去伯伯家的啊!可是當她走到門口,想起今天要教小珍疊花籃的時候,她便停住了腳步,對爸爸說:——————
爸爸讓她改天再教,拉起慶齡的小手要走時,她連忙說:——————
這時媽媽也給她建議,讓她回來向小珍道歉,她還是拒絕了,并且說:——
從這一系列的語言和動作中,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小慶齡是個 的人。
(二)當時,媽媽深有感觸(出示媽媽的話)。
媽媽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媽媽當時為什么要笑?
慶齡又為什么要笑呢?
四、分角色朗讀,師讀父親、母親的話,學生讀宋慶齡的話。
五、交流感受。
小結(jié):通過大家的朗讀,一個誠實守信的小慶齡仿佛就站在我們面前。俗話說得好“一諾值千金”,誠實守信是我們大家做人處事的基本準則,希望同學們也能像宋慶齡一樣守信用,重諾言。
六、布置作業(yè),課外拓展
1、你還知道哪些誠實守信的成語、俗語或故事?請介紹給大家。
2、課外收集有關(guān)誠實守信的成語、俗語記在日記本上,找有關(guān)誠實守信的故事讀一讀。
3、寫一則日記,描寫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或一件事。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jīng)典)11-23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清明》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