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語文六年級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六年級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六年級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huán)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了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fā)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類型。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qū)別開來。
“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huán)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huán)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著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布著不同的天體。人類通過不斷的探索,將發(fā)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秘。
“環(huán)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fā),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huán)境問題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認識到環(huán)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并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huán)境保護行動。
通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學生將會對小學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著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huán)境。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本冊的重點是:
1、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通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通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huán)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系,認識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fā)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單:
1、“微小世界”單元
觀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玻璃片,平面鏡片,顯微鏡。
觀察對象:昆蟲或昆蟲器官(昆蟲的足、翅、觸角等)標本;食鹽、味精、礦物晶體;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蟲、眼蟲等;洋蔥、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細胞裝片。
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脫脂棉或其他纖維。
觀察的圖片:多種生物細胞及細胞作用的課件或圖片。
2、“物質的變化”單元
實驗材料:火柴、生銹的鐵釘和鐵片、蠟燭、米飯、淀粉、碘酒、幾種常見的食物、小蘇打、白醋、鐵銹、硫酸銅溶液、涂有油漆的鐵制品、小自行車、白糖、檸檬酸、自制電路檢測器。
其他工具:滴管、榔頭、鑷子、玻璃杯、小飲料瓶。
3、“宇宙”單元
模擬實驗材料:圓紙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氣筒、注射器、沙盤、電筒、蠟燭、紙板、橡皮泥、棉線、鐵絲、星空圖。
相關資料:有關月球、日食、月食、太陽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類宇宙歷程的圖片或多媒體資料。
4、“環(huán)境和我們”單元
觀察實驗材料:廣口瓶、洗凈的小石子、紙巾、墨水、有回收標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裝盒。
常用工具:彈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鏡、顯微鏡。
相關資料:有關垃圾場、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圖片或多媒體資料。
三、各單元概述、教學目標和實驗清單:
單元概述:
本單元按人類觀察工具的不斷發(fā)展,視野不斷開擴的線索編寫。學生將經歷用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對昆蟲、晶體、細胞和微生物進行進一步的觀察,激發(fā)他們深人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到,人類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斷地改進觀察工具。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的視野越來越開闊,發(fā)現了原來不知道的許多秘密。
教學的重點是拓展學生觀察的范圍,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鼓勵他們探究和發(fā)現大自然的奇妙,學習和領悟使用觀察工具的好處,體會科學、技術、社會的關系。
第1課:學生通過討論和體驗,對放大鏡的構造和功能有進一步的了解。
第2—3課:指導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的器官和物體的微細結構,體會用放大鏡比用肉眼觀察更有利我們對身邊世界的了解。
第4課:幫助學生了解從放大鏡到顯微鏡的發(fā)明過程,認識到是顯微鏡的發(fā)明及不斷改進,使人類觀察到越來越小和越來越精細的物體及結構,發(fā)現了微生物和細胞。
第5—7課:指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及細胞,了解人類用顯微鏡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時認識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語文六年級教案2
《時間簡史》是許多孩子聽說卻不曾讀過的書,霍金是孩子們聽說卻并不了解的人。那張“齜牙咧嘴”的照片是孩子們對于霍金的全部認識。《輪椅上的霍金》是六年級上冊的1篇文章,這篇文章本課講的是被稱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癱瘓,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面對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地未知世界,勇敢頑強地挑戰(zhàn)命運。
品讀文本,我們不難發(fā)現,文中多處運用了對比手法。從大處說,有:命運殘酷與生命頑強的對比;身體禁錮與思維飛翔的對比;命運無情與成就杰出的對比;生活不幸與樂觀感恩的對比。從小處講,有頂禮膜拜與靜靜思考的對比;成績卓越與做人低調的對比;女記者的唐突尖銳與霍金的坦然、平靜的對比等。
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第8自然段展開教學。合作探究兩個主要問題:1.霍金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2.霍金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這一思考,打破了我原來的以“非凡”入手的教學思路。我覺得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應是層層深入、心領神會、水到渠成的。所以,在課堂建構方面,我充分挖掘了第8自然段過渡段的獨特作用展開教學,并及時的回扣這一自然段,不斷升華對霍金精神與人格的感悟。
語文教學的寫話訓練,不能僅僅關注情意目標,更要關注學生的言語表達形式。本課的寫話設計,我力求凸顯言意互轉,既能讓學生從精神層面對霍金產生深深的景仰,更能從寫作層面進行有效的寫法指導。
語文六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文中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結合學生親身經歷,體會“我”童年生活的有趣與快樂。
4、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我”童年生活的有趣與快樂,感受少年真摯的情懷。
2、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積累好詞佳句。
設計理念:
教學時,讓學生通過“讀”、“想”、“品”、“悟”,感受“我”童年跟祖父學詩的快樂時光。首先讓學生默讀靜思,在文字中找出能體驗“我”快樂的語句,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來體會“我”的童真、頑皮、可愛與快樂。再讀課文,找出“我”跟祖父學詩感覺如此快樂、有趣的原因,經教師指導朗讀體會后,在說說你覺得爺爺是一個怎樣的人?最后回到本文作者蕭紅身邊,了解她的經歷,體會她今天能走上文學之路,是與祖父教她吟誦古詩有著密切聯系的。以此激發(fā)學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瑰寶——————古詩,自覺在課外多讀、多積累古詩。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ǔ踝x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習文中生字詞。了解作者蕭紅,初步感受文中的“我”跟祖父學詩的有趣與快樂。練寫文章中的生字,提醒學生寫字姿勢要正確,養(yǎng)成好的寫字習慣。)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上文,激趣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已了解到“我”跟祖父學詩很開心,快樂。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次走近祖父身邊,和蕭紅一起跟祖父學詩吧!
二、感悟快樂
1、請大家默讀全文,思考:你從哪兒體會到我的快樂?用筆勾畫出相關語句,并寫下自己的點滴感受。
2、引導學生抓住以下片段去理解體會。
預設:
師:誰愿意把你體會到的快樂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我從“早上念詩,晚上念詩,半夜醒了也是念詩……念困了再睡去。”體會到了“我”學詩的快樂。
師:能說說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嗎?
生:我從“早上”、“晚上”、“半夜”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體會到作者很愛念詩,而且很勤學。
師:請你想象一下,小蕭紅在“早上”“晚上”“半夜”念詩時,她會想些什么?又會做些什么呢?
。ㄒ龑W生想象蕭紅的內心,她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生:我還從“念困了再睡去”可以看出作者是多么喜歡念詩。
師:你們很會讀書,能通過你的朗讀把作者學詩的快樂表達出來嗎?
。ㄉ首x此部分)
師:同學們,聽了他的'朗讀,你想說點什么呢?(生評價)
師:你來試試,讀出你的體會吧。(生讀)
師:讓我們一起來朗讀這一段,看看老師能不能從你們的朗讀體會到作者很愛詩、勤念詩。(生齊讀)
師:你還從哪可以體會到“我”的快樂呢?
生:我還從文中的“我”大聲喊詩體會到作者的快樂。
師:她為什么要大聲喊?
生:因為她覺得那詩念起來很好聽,所以很高興地跟著祖父大聲喊。
師:請默讀課文,找出能表現“我”大聲喊的關鍵詞句,讀一讀,體會“我”的快樂
。ㄒ龑W生找出“跟著喊”、“比祖父聲音大”、“房蓋被你抬走了”、“照樣地喊”、“亂叫”、“瞎念”等體會“我”大聲喊詩的自在與快樂。)
生:我還從“很好聽”、“真好聽”、“多好聽”、“越念越覺得好聽,越念越有趣味”這些詞句中體會到“我”喜歡聽,而且,覺得好聽就學,不好聽則不學。
師:詩讀起來真的有這么好聽嗎?想想你們平時是怎樣學詩的?有這樣的感受嗎?
師:怎樣讀詩才好聽呢?讓我們也像小蕭紅那樣好聽地讀讀這兩首詩吧!
生:我還覺得文中的“我”跟祖父學詩時心情很好?
師:你怎么體會到的?
生:我從“高高興興跟著喊”、“笑了一會兒”、“我很喜歡”、“更喜歡的”、“滿口的大叫”、“得意極了”這些詞句中體會到“我”學詩時心情非常好。
師:你來讀讀這兩首詩,讀出“我”的喜歡、開心、得意之情。(練讀、指名讀、分組賽讀、齊讀)
(教師在引導學生交流體會時,可引導學生聯系自己學詩時的情景,想想自己是怎樣學詩的,有什么樣的體會來進行朗讀指導。)
師:從你們找出的語句和從你們的朗讀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兒時蕭紅跟祖父學詩是多么有趣,多么快樂。W到這,兒時的蕭紅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你能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形容嗎?(天真、頑皮、可愛、愛學習、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等)
三、感悟寬容與慈愛
1、認真再讀課文,想想:“我”跟祖父學詩為什么會覺得如此有趣,如此快樂呢?
2、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然后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體會。
預設:
生:“我”念詩大聲喊時,母親要打我,而祖父只是很幽默地警告我說:“房蓋被你抬走了”。雖然祖父實際上也是在批評,但是我還是覺得很開心。所以“我”跟祖父學詩覺得很有趣。
生:跟祖父學詩“我”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每當祖父教我一首新詩,開頭我覺得好聽,我就學,不好聽,就不學,祖父總是依著我,直到我滿意為止。
生:當“我”不高興時,祖父就趕緊讓“我”念“我”最喜歡的詩,一念,“我”又高興起來了。所以“我”跟祖父學詩是快樂的。
師:你們很會讀書。你覺得“祖父”是個怎樣的人?(幽默、寬容、慈愛……)
。ㄗプ 俺3>嫖艺f……”“每當祖父教我一首新詩,開頭我若聽了不好聽……我還是不要”“祖父一聽就笑了”“看我還是不高興,他又趕快說……”等體會祖父對“我”的寬容與慈愛。)
師:因為祖父的幽默、寬容、慈愛,讓“我”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全憑“我”的興趣去快樂地學詩,F在我們來讀一讀“我”與“祖父”的對話部分,選擇你喜歡的角色,在小組里練習讀一讀,聯系你們平時學詩的經歷,讀出“我”學詩過程中的特別感受和“祖父”的寬容與慈愛、風趣與幽默。(分角色讀)
4、讀讀這些句子,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念了幾十首后,祖父開講了”
“但從此再讀新詩,一定要先講的,沒有講過的也要重講!
通過這些句子,讓學生體會到祖父教詩的方法是不斷變化的,以“我”的興趣為主,用他的寬容與慈愛,幽默與風趣引導“我”,啟發(fā)“我”學習《千家詩》,讓“我”的童年生活充滿快樂。
5、教師小結學習內容
四、拓展:積累詩句,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1、古詩文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請把我們課文中涉及到的詩句完整地讀一讀,讓我們也讀得越來越好聽,越來越有趣吧。
2、學生比賽誦讀平時積累的詩句。
3、聯系實際,說說你平時是怎么學詩的?與文中“我”學詩經歷作比較,有什么體會?
師小結:蕭紅現在走上文學之路,與兒時跟祖父念詩、誦詩是有著密切關系的。讓我們課外也多讀一些詩句,多積累一些詩句,讓我們的童年充滿詩情畫意,讓我們的童年更豐富、更快樂,而且這樣會讓我們受益終身的。
語文六年級教案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yǎng)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既…..又…..盡管……還是…….”兩個關聯詞語造句。
3.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完成隨堂小練筆。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第5至第7自然段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會文章表達的方法。
★教學準備:
1.搜集資料:老舍、寫花的詩句、花的圖片。
2.自制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課前交流詩情話花
課前出示下面寫“花”的詩句,師生互動談感受。
“千朵萬朵壓枝低”讓人感覺花( )
“日出江花紅勝火”讓人感覺花開得很( )
“一枝紅杏出墻來”讓人感覺花有擋不住的( )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讓人感覺花開得很( )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讓人感覺花叢中很( )
二、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1.談話:
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感覺到,花兒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繽紛的色彩,給了我們豐富而敏銳的感受。自古以來,詩人作家寫花的很多,不同的詩人和作家對花的感覺不一樣。我們已經讀過《養(yǎng)花》這篇課文了,知道作家老舍正因為愛花,所以才養(yǎng)花。今天,我們來深入學習《養(yǎng)花》一文,一起來感覺老舍養(yǎng)花的樂趣?(板書)
2.簡介作者:
(1)名字的由來:因為老舍生于陰歷年底,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舒慶春上學后,自己更名為舒慶春,“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棄;予,我。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2)老舍的一生,總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范”。他自己說《阿拉文庫·》:“我終年是在拼命地寫,發(fā)表也好,不發(fā)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筆!闭驗槿绱耍趭^筆耕,創(chuàng)作了《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二馬》《龍須溝》等大量文學作品,贏得了“人民藝術家”的崇高贊譽。
三、檢查預習初步感知
1.出示本課重點的生字,指導學生認讀。
如此循環(huán)好種易活自己奮斗自生自滅一來二去三年五載有益身心秉燭夜游置之不理曇花一現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2.選擇上面的一個詞,說說相關的課文內容,從而了解學生對課文的掌握情況。
3.質疑問易
(1)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么?從而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順序。
老舍把養(yǎng)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老舍只養(yǎng)些好種易活的花草。
老舍在養(yǎng)花中增長了見識。
老舍在養(yǎng)花中調節(jié)身心。
老舍在養(yǎng)活中分享快樂。
老舍在養(yǎng)花中的傷心事。
(2)你在預習中還有哪些問題。
四、讀悟結合重點深究
1.老舍把養(yǎng)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那么,養(yǎng)花究竟給作者帶來了哪些樂趣呢,誰能用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一下。
出示中心句:“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yǎng)花的樂趣!
2.用對這句話的理解來組織教學。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能說明這句話的內容,引領學生讀悟體會“樂趣”。可以按學生回答的先后順序來進行。
(1)學習課文第一段,理解內容及這一段在全篇課文中的作用。
①(齊讀第一句話——“我愛花,所以也愛養(yǎng)花!)作者因為愛花,也愛上了養(yǎng)花。讀讀課文,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愛養(yǎng)花?
、趶恼n文中找出一句話作為這段的段意。
(我把養(yǎng)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2)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課文內容。
、僬堃幻麑W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概括這一段的內容。
(這一段作者告訴我們他只養(yǎng)些好種易活的'花)
②作者只養(yǎng)些好種易活的花,這些花自然很普通,作者那么喜愛養(yǎng)花,為什么不養(yǎng)些奇花異草呢?
(因為奇花異草不易活,作者不忍心看著花草死去;另外,北京的氣候也不太適宜養(yǎng)花。)
、圩髡唣B(yǎng)的花,不僅好種易活,而且還要自己會奮斗,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好種易活是說花的品種普通,沒有奇花異草那樣嬌貴。會奮斗是指花草有頑強的生命力,能在北京這種不適合養(yǎng)花的氣候中生存下來。)
(3)學習課文第三段,理解課文內容。
、倩ú葑约阂獖^斗,也要靠養(yǎng)花人的精心照管。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三段,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照管花草的,從中又得到了什么樂趣?
(作者天天照管花草,像好朋友似的關切它們。作者從中摸著了一些門道,學到了知識) ②“置之不理”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造個句子嗎?
(別人有了困難,我們要熱情幫助,不能置之不理。)
、勰阌泻门笥褑幔科綍r你是怎么和他相處的?作者像好朋友似的關切花草,使你想到些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花的喜愛之真、之深。把花草當作自己的好朋友一般,認真仔細地照管它們,為它們的茁壯成長而高興,為它們的不幸夭亡而難過,養(yǎng)花已經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日精心的照管,換來了花草豐碩的回報,使作者享受到了養(yǎng)花的樂趣。你能從最后一段中找出一個詞來概括一下作者所得到的樂趣嗎?(長見識)
看著滿院自己親手栽種的花草開花結果,作者心中涌起怎樣的情感?你能把表達作者這種心情的句子讀一讀嗎?
(自豪,驕傲。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多得些知識決不是壞事。)
(4)學習課文第四段,理解課文內容。
、偎膫人一小組討論學習:這一段講了養(yǎng)花帶來了什么樂趣,你從哪些地方能體會到這種樂趣,用最后一段中的一個詞語概括出來。
(養(yǎng)花要付出勞動,在勞動中得到樂趣——須勞動。)
學生結合課文談作者從勞動中得到的樂趣,相互啟發(fā),教師予以點撥。
(澆水、搬盆的勞動使作者的腦力勞動得到調節(jié),長期堅持,對身體和精神都有好處,這是樂趣;天氣突變時搶救幾百盆花,緊張的勞動雖使人腰酸腿疼,熱汗直流,但看到花兒安然無恙,心里自是高興萬分,苦中有樂,這也是樂趣;天氣好轉,搬花出屋,讓好朋友們返回家園,這還是樂趣。)
、谧髡咴趧趧又畜w會到一條真理,他是怎么說的?(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作者采用了什么句式,表達了什么感情?
(5)學生自學五六自然段。
只要體會出“在養(yǎng)花中分享快樂”和“傷心事”就夠了,這兩段可以不去教學。
★板書設計
老舍把養(yǎng)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老舍只養(yǎng)些好種易活的花草。
老舍在養(yǎng)花中增長了見識。
養(yǎng)花的樂趣
老舍在養(yǎng)花中調節(jié)身心。
老舍在養(yǎng)活中分享快樂。
老舍在養(yǎng)花中的傷心事。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
1.背誦中心句,解釋中心句的意思。
2.課文講了關于養(yǎng)花的幾個方面,選擇其中的一個方面讓學生來復述。
3.什么是“樂趣”?找生用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
4.養(yǎng)花的樂趣在于學生齊讀最后一句話。那么作者是怎樣把這一特有的樂趣寫出來的呢?
二、體會表達方法
1.讓學生再次通讀課文,抓住中心句,分別找出“喜與憂”“笑與淚”“香與色”的內容,體會這一寫作方法。
(1)五、六兩段作者采用的怎樣的寫作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采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一喜一憂,有笑有淚,使感情更加強烈,給讀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男女生分別讀,進一步體會有喜有憂,有笑有淚的情趣及寫作手法上的妙處。
(2)從“喜笑”中你再次體會到了什么?(分享的快樂,給予的美好)
從“憂淚”中你又一次感受到了?(老舍對花的喜愛)
(3)文中還寫了一處“苦與樂”“得與失”“勞與逸”你能找到嗎?
搬花的苦與勞動的樂寫作的忙與賞花的閑腦力與體力的調節(jié)等方面,通過讓學生充分讀書,體會出“對比”寫的好處。
2.再讀開頭結尾,體會前后照應,開頭點題,結尾扣題的方法
(1)我們已經知道養(yǎng)花給作者帶來了那么多的樂趣,而作者在總結時只用了二十四個字就將養(yǎng)花的樂趣概括得全面而且確切,使我們再次感受到作者寫作的精練簡潔。
(2)學生進行朗讀體會末段表達的思想感情。
(3)除了精練簡潔,這段總結還有一個特點,你發(fā)現了嗎?
(用辯證的方法進行總結!跋病迸c“憂”“笑”與“淚”,“勞動”與“見識”)
作者對養(yǎng)花樂趣的總結是辯證的,養(yǎng)花既能讓人喜悅歡笑,也會讓人傷心流淚;既讓人有“香、色、花、果”帶來的感觀上的享受,又有看到自己的成功而自豪,欣慰的心理感受;既有體力上的付出,也有精神上的收獲。這樣的總結讓人覺得真實可信、耐人尋味,養(yǎng)花確有樂趣!
3.再讀開頭,點題“養(yǎng)花是樂趣”與結尾“樂趣在哪里”前后呼應,首尾連貫。
三、感情朗讀深化情感
1.選擇你喜歡的一部分內容,自由練習有感情的讀,找生課堂展示。
2.指導感情讀的技巧:如女同學讀到“勝于吃藥”讀慢一點,讀出輕松悠閑的感覺來,男同學讀搶救花草,可稍快一點,讀出緊張剌激的感覺來,讀出作者的感受來。
3.老舍愛愛養(yǎng)貓和養(yǎng)花,我們在課文中已經學習過。我有一個學生也愛養(yǎng)小動物、愛養(yǎng)花草,可是他的爸爸卻認為會“玩物喪志”,學了《養(yǎng)花》之后,你能幫小明說明他爸爸嗎?
四、聯系生活發(fā)現樂趣。
1、讀——找到老舍的《勞動最有滋味》和《勞動的開端》認真讀一讀。
2、寫——老舍在養(yǎng)花時用心感受,發(fā)現了很多樂趣,真是個生活的有心人。你能像老舍一樣,用一顆敏銳的“心眼”去感覺、去發(fā)現生活中平凡小事中的無限樂趣嗎?請你像老舍一樣圍繞“樂趣”有順序地、自然地、具體地把它寫下來。
【語文六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語文《語文樂園五》教案03-01
小學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21
語文六年級教案01-25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遲到》教案06-03
語文六年級上教案01-02
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01-09
六年級語文備課教案01-17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01-04
六年級語文復習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