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7篇[推薦]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聯(lián)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础⒁龑W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fā)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 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 : 發(fā)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具準備: 光盤、掛圖、錄音機。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激發(fā)興趣,設疑
。薄⒅v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 新課。
。、揭示課題:18 學與問
。场⑻釂枺簩W與問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呢?
二、初讀指導
。、自學課文。
。ǎ保┙柚匆糇x準字音,讀順句子。
。ǎ玻┗蚵(lián)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檢查自學情況。
。ǎ保┱J讀詞語。
鑰匙、芳菲、翱翔、強健、哥白尼、五彩繽紛、
殿堂、好奇、瞬息萬變、相輔相成、日新月異
。ǎ玻┐笾陆涣髟~義。
。ǎ常┲该x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5自然段: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鑰繽瞬輔翱
2、學生在書上描紅。
五、布置作業(yè)
。薄⒊瓕懺~語。
。、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鑰匙 疑團 殿堂 日新月異 好奇 強健 探求 瞬息萬變
二、精讀課文
。薄W習第1、2自然段。
。ǎ保⿲W生自己讀,思考:哥白尼是怎樣走上科學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簡介哥白尼及其地動說。
(4) 結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啟發(fā)學生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2、學習第3自然段。
。ǎ保┲首x。
。ǎ玻┙Y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ǎ常┨釂枺何覀冃乱淮男W生面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怎么辦?
。ǎ矗﹩枺合蛘l問?
。ǎ担┞(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6)引讀第3自然段。
3、學習第4自然段。
。ǎ保┻^渡: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聯(lián)系起來,在這方面,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小時候是怎么做的呢?
。ǎ玻┳约鹤x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時候對什么產生疑問?
理解古詩意思,知道身闊的.疑問:為什么同是套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ǎ矗┥蚶▎枊寢,媽媽是怎么回答的?
。ǎ担┖髞砩蚶ㄊ窃鯓用靼灼渲械牡览淼?
。ǎ叮⿵倪@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討論:學與問是什么關系?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朗讀課文,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
。、指名讀課問。
。、指名說說主要內容。
3、說一說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寫下來。
板書: 18 學與問
勤學 問思結合 養(yǎng)成習慣
好問
教學后記: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盤古開天辟地并用身體孕育萬物的神勇和偉大。
教學重點: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教學難點:朗讀課文,感悟盤古的神勇和偉大。
教具準備:
盤古開天辟地的圖畫或動畫課件;本課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教學要求:掌握生字新詞。
教學重難點:正確認讀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簡介中國的神話故事。
2、出示課題:開天辟地。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
2、小組合作學習,糾正讀音。
3、交流識字方法,認讀生字。
教師范讀,邊聽邊畫出“開天辟地”的句子。
4、指導學生從朗讀中整體理解“開天辟地”的過程。
三、作業(yè):熟讀課文、生字。
第二、三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
教學要求: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正確書寫7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同桌小伙伴互相認讀課后生字。
2、認讀生字卡片,試著給生字組詞。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說說盤古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2、從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盤古勇敢、很偉大,愿意犧牲自己,造福人類?找出
有關句子多讀幾次。
3、怎樣讀才能體現(xiàn)出盤古的勇敢和你對他的`敬佩?自己先試一試,然后小組互讀互評。
(重點指導學生朗讀二、三自然段,適當評價。)
四、講述故事
1、看圖或板書講《開天辟地》這個故事。試著給同桌小伙伴講一講,哪一部分講不好,
還可以再看看書后再講。
2、各小組推選出代表,開展“故事大王”比賽。
五、指導寫字
1、觀察生字的結構特點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導書寫。
(1) 指導“丈”:強調撇捺要舒展開,引導學生自己觀察“止”,描紅,練習。
(2) 指導“抓”:強調左窄右寬的特點,引導學生觀察“停”,描紅,練習。
(3) 指導“突”:強調上下呼應、結構勻稱等注意事項;引導學生觀察“盤”、“蛋”,
描紅,練習。
六、總結課文。學習了課文,你從中有什么收獲?
七、作業(yè):你還聽過或看過其他的神話故事嗎?講給同學們聽。
板書設計:
30開天辟地
大雞蛋——開天辟地——創(chuàng)造宇宙萬物
躺 巨人 頂天立地
語文教案 篇3
夜幕初垂,一輪明月從湖面上慢慢升起。湯姆和爸爸搖著小船來到湖中小島上釣魚。
湯姆把魚餌套上魚鉤,然后甩起魚竿,把釣線拋向遠處。魚餌劃破水面,沉入水中,湖面泛起一圈圈銀色的漣漪。
湖面漸漸恢復了平靜。突然,湯姆覺察到水下有動靜,魚竿彎成了弧形。湯姆一陣驚喜,一定有大家伙上鉤了!爸爸在一旁微笑著,投來贊賞的目光。
湯姆小心翼翼地把魚竿拖出水面。哇!一條他從未見過的大鱸魚!
湯姆急忙把大鱸魚提到岸上。這時,耳邊傳來爸爸低沉的聲音:
“孩子,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為什么?”湯姆很不情愿地嚷起來。
爸爸指指手表:“現(xiàn)在是晚上10點——離允許釣鱸魚的季節(jié)還有兩個小時。”
湯姆朝湖的四周看看,月光下沒有漁舟,也沒有釣客。湯姆說:“放心吧,爸爸,沒有人看見我們,也沒有人知道我們在這個時候釣到了鱸魚!
“不管有沒有別人看見,我們都應該遵守規(guī)定!
從爸爸斬釘截鐵的口氣中,湯姆知道已經沒有絲毫商量的余地了。他只好慢吞吞地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魚鉤,把魚放回水中。
大鱸魚擺動著強勁有力的身子游向湖心。湯姆嘆了口氣,心想:我這輩子再也釣不到這么大的魚了。
真的,從那以后,湯姆再也沒有釣到過那么大的魚?墒悄峭淼'情景卻一直銘刻在他的記憶里,爸爸堅定的話語也一直回響在他的耳邊。
語文教案 篇4
一、通過游戲,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導入:《畫楊桃》中,一個同學看到一件事物是五角形的,一個同學看到的是圓形的,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察結果卻是出自同一件事物,正所謂是“橫看成嶺側成峰”。觀察不僅能給人帶來很多靈感,而且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樂趣。下面我們來比一比,誰具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在3秒鐘時間內,看出是什么圖形。
2.出示右邊第一幅圖3秒鐘。
3.你看到了什么?請把看到的與你的同桌同學交流交流,注意:
(1)把話說清楚,說完整。
(2)聽的同學要認真、專注,若有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請教。請教也很講究,態(tài)度要誠懇,語言要中肯。
同桌同學交流。
4.教師巡視,邀請一對觀察結果不同的上臺展示交流過程。
其他同學評價他們的語言表達是否清楚、完整。
5.通過交流,全班同學分成不同看法的兩個方陣。
同學們同時同地看了一幅圖,看到的結果卻完全不一樣呢?到底是哪一方的看法是正確的呢?
。1)雙方可以進行爭辯,據理力爭。
。2)就不懂的可以虛心地向對方請教、提問或跟對方商討。
6.再一次出示該圖片,請同學們再一次仔細的看圖,能不能像魏格納一樣有驚人的發(fā)現(xiàn)呢?
結合第一次的觀察所得,說說: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現(xiàn)在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對這兩次的觀察有什么感受?
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觀察方法:觀察時要仔細地看,反復地看,從多個角度去看,才會有許許多多新的發(fā)現(xiàn),才能有像孫悟空一樣的火眼金睛!
重點板書:
仔細地看
反復地看
多角度看
二、小組合作觀察,練習觀察方法,練習條理表達。
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就要來試一試我們的`火眼金睛有多厲害。小組同學合作觀察右邊第二幅圖,比一比哪一組同學的火眼金睛最厲害,腦子轉得最快,語言表達得最有條理。
小組活動,積極運用觀察方法觀察,積極思考,并集合小組各成員意見,最后統(tǒng)一觀察所得。
各小組交流:每組派一名代表有條理地闡述觀察過程和觀察結果。
其他小組可以就某一組的闡述補充自己組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
評價:每組選2名同學和老師組成評委團,給各小組評分。評分項目為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總分100分),附加項目是聯(lián)想能力(20分)。
三、小組競賽觀察,發(fā)現(xiàn)多,說得好。
1.剛才,同學們的火眼金睛幫了小組的大忙,同時,同學們的觀察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現(xiàn)在,我們要來比一比誰的火眼金睛最厲害,誰的口才最厲害。
2.出示第三幅圖(10個人頭圖)
3.從圖上先看到了什么;再進一步仔細觀察,看到了什么;反復看一看,換幾個角度看一看,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深切的感受或啟示?比一比,誰的發(fā)現(xiàn)多,誰說得好。
初賽:小組比賽,選出各2名優(yōu)秀者。
復賽:優(yōu)秀者在班級里比賽,評選出“觀察能力突出獎”和“小小口才家”。
4.發(fā)獎
四、總結:
生活中時時處處需要觀察,誰學會了觀察,誰就具有慧眼。只有我們仔細地觀察,反復地觀察,多角度地觀察,就會具有慧眼。
五、作業(yè):把觀察樂趣與別人一起分享。
六、板書:
我看到了……
仔細地看 獨
反復地看 具
多角度看 慧
眼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植物媽媽有辦法。2、了解蒲公英、蒼耳和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1、學生了解植物轉播種子的方法。2、教師準備課件、蒼耳實物、三種植物的大圖片各一張和小圖片若干張。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激“趣”植物媽媽有辦法 TITLE=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1、分類認識生字。(課件分類出示詞語)(1)、認讀:蒲公英、降落傘、娃娃、蒼耳、山洼、豌豆學生讀正確就出示相應的圖片,當學生讀“娃娃”時,師追問:課文里的娃娃是指(種子)。 (2)、認讀:旅行、紛紛出發(fā)、炸開、繃著跳著這幾個詞語都表示(動作)。 (3)、認:啪你還知道哪些像這樣表示聲音的詞語?再讀“啪的一聲”。引導學生讀得短促:“啪的一聲”是指什么聲音?(4)、全班齊讀生字。植物媽媽有辦法 TITLE=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2、回顧課文內容。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向我們介紹了那幾位聰明的植物媽媽嗎?根據學生回答師貼蒲公英、蒼耳、豌豆的圖片。
。ǘ⒔巧D換,入“趣”
1、小朋友們,這三位聰明的植物媽媽,你最喜歡誰呢?
2、看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植物媽媽,那么就把自己當作你喜歡的那位植物媽媽,再好好地讀讀相應的自然段,想想孩子要去旅行,你有什么聰明的辦法?(學生選擇角色、朗讀準備)
3、創(chuàng)設交際情景,角色轉換,交流感悟,隨機學習2、3、4自然段。
。1)、說中體會蒲公英媽媽辦法的巧妙。①情境中師生對話交流:請問你是?(根據學生回答老師在他胸前貼上蒲公英的小圖片作胸牌)蒲公英媽媽你好,你的孩子已經長大要去旅行,你有什么聰明的辦法嗎?老師故作疑惑,降落傘我見過就是(師出示課件圖片),你給孩子準備的降落傘是這樣的嗎?那你的降落傘是什么呀?(生說完師再出示圖片)就是這個嗎?哇,多美的降落傘呀,瞧,娃娃們就躲在這兒呢,多神奇呀!蒲公英媽媽你真是聰明,教案《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植物媽媽有辦法》。還有哪些蒲公英媽媽呢?(老師再請一位同學作蒲公英媽媽進行對話交流)②多聰明的媽媽,有了這神奇的降落傘孩子們就可以乘著風去旅行了。來,孩子們,讓我們一起乘著風去旅行吧。ê⒆觽兤鹆⒛7缕压⒌臉幼语h呀飄)老師隨機采訪多個學生:蒲公英寶寶,你想去哪兒旅行呢?孩子,你又準備飄到哪兒去呢?③剛才有這么多的`蒲公英娃娃乘風去旅行,接二連三的,課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紛紛出發(fā))④朗讀指導:蒲公英媽媽,你看到孩子們乘著風紛紛出發(fā),到大自然中去安家,你高興嗎?請讀出你此時的心情。孩子,你帶著媽媽給你準備的降落傘去創(chuàng)造新的生活,你的心情又如何呢?你能通過朗讀表達你的心情嗎?(多請幾個學生讀,引導學生讀出心中的感受)
(2)玩中感受蒼耳媽媽辦法的奇妙。植物媽媽有辦法 TITLE=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①情境中師生對話交流:請問你是?(根據學生回答老師在他胸前貼上蒼耳的小圖片作胸牌)蒼耳媽媽你好,你的孩子已經長大要去旅行,請問你有什么聰明的辦法嗎?②真巧,我今天在半路遇到了你的寶寶(師出示蒼耳種子),先讓大家認識一下你的寶寶好嗎?(師出示蒼耳種子讓學生看看、摸摸、掐掐)③蒼耳媽媽,我怎么沒看見你給娃娃準備的帶刺的鎧甲呀?(結合蒼耳種子認識)原來這就是帶刺的鎧甲呀,剛才哪些小朋友掐過蒼耳娃娃的,你來說說掐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呢?(體會蒼耳外殼的堅硬)④可是穿上這樣一件帶刺的鎧甲多難受呀,請問你為什么還要給寶寶穿呢?這個辦法管用嗎?我們來玩一玩,試一試。(讓這位學生把蒼耳扔在同學和老師的身上,體會文章中的“掛住動物的皮毛”)⑤朗讀指導: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呀,把你的奇思妙想讀一讀吧。還有誰來讀一讀蒼耳媽媽奇妙的辦法。
。3)、讀中明白豌豆媽媽辦法的絕妙。①情境中師生對話交流:請問你是?(根據學生回答老師在他胸前貼上豌豆的小圖片作胸牌)豌豆媽媽你好,你的孩子已經長大要去旅行,請問你有什么聰明的辦法嗎?(多請幾個學生說)你的辦法也挺妙的。②激情朗讀:豌豆寶寶們,你們的媽媽用這種方法讓你們去旅行,你們有什么感受呢?能讀出你的感受嗎?“啪的一聲”是指什么聲音?豆莢怎么會“啪的一聲”炸開呢?(被太陽曬得很干很脆了)那“啪的一聲”該怎么讀呢?(引導學生讀得輕快、短促)如果加上表情你的媽媽會更放心(再指名讀)。如果加上動作那就一定能把你們的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看看課文,想想可以加上那些動作呢?(蹦著跳著)先指名讀再全班學生邊演邊讀。
4小結:這三位植物媽媽可真是聰明,送寶寶旅行各有絕招,那他們到底是靠誰才能讓寶寶去旅行呢?根據學生回答,形成板書:風力吹、動物帶、太陽曬(彈力)。植物媽媽有辦法 TITLE=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三)、拓展延伸
寫“趣”1、植物媽媽的辦法只有這幾種嗎?你還知道那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呢?(根據學生的回答師出示已預設的圖片:椰子、柳絮、鳳仙花、櫻桃、荷花……)2、你們知道的可真多呀,看來你們是一群細心的孩子,正如課文里所說的,齊讀第五自然段。3、讓我們來當回小詩人,學著課文的樣子來寫一寫你喜歡的一種植物媽媽,可以選老師提供的圖片中的植物,也可以選自己了解的植物(生寫,師巡視指導)。4、交流、修改。5、老師讀題目,全班學生讀1、5自然段,請三個學生讀2、3、4自然段,創(chuàng)編一篇新的文章。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勸學》這首古詩的學習,體會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初步理解詩意。
3.在識字、寫字過程中,進一步鞏固識字與寫字的方法。
4.認識9個生字,會寫“更、書、勸、學、首、遲、發(fā)”7個生字,掌握一個新部首。
教學重點:
1.認識9個要求會認的字,會寫7個要求會寫的字。學會新部首。
2.關于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
3.生字卡片。
4.學生提前查閱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以及顏真卿的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大家進入學校,每天都在讀書、學習,大家知道關于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嗎?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師也找到了一些這們的名人名言。出示:學而不厭;天才出于勤奮;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后人,要從少立志讀書自強、勤奮刻苦、珍惜時間,不能虛度過光陰,否則到老的時候會后悔的。今天我們要學習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寫的一首詩《勸學》。顏真卿這個人物很有名,哪位同學能根據自己查到的資料給大家介紹一下?
學過書法的`同學都知道,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書法家,他創(chuàng)造的書法具有雄偉剛勁、大氣磅礴的獨特風格,被稱為顏體。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他所有的這些成績都來自于他從少的勤奮好學,后來他把自己的學習經歷和體會寫了出來,為后人留下《勸學》這首詩。
二、朗讀古詩,初步體會詩意。
1.教師示范讀詩,詩的節(jié)奏為: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教師領讀。
3.學生自由讀詩。
4.個別學生讀詩,教師糾正字音。
5.學生齊讀古詩。
6.學生自由讀詩,同時找出要求會寫的字。
三、在文本中學習要求會寫的字。
1.學習“勸”:“勸”有兩個意思,一是拿道理說服人,使人聽從,如“勸告”;二是鼓勵,如“勸學”。誰知道“勸”字在詩有是哪個意思?
2.學習“學”:朗讀詩的前兩句。
3.學習“更”:指導發(fā)音。
4.學習“書”:前兩句詩的意思是晚上要挑燈夜讀,早上雞叫就要起訂讀書。
5.學習“發(fā)”:“發(fā)”是多音字。
6.學習“首”。
7.學習“遲”:后兩名詩的意思是有的人青少年時期不勤奮,等到白頭時再想學習,恐怕已經晚了。
8.認讀要求會認的字:學習“燈”“讀”“勤”“悔”。
四、再讀古詩,感情詩意。
詩的用意是勉勵青少年及早努力,不虛度光陰。
五、背誦古詩。
六、鞏固生字
1.送字寶寶回家。將詩文抄在黑板上,學生將生字卡片貼到正確的位置。
2.多音字練習。
3.字理識字練習。
出示“道”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練習講述。
七、課后作業(yè)
熟練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二、背誦古詩
三、認讀生字卡片
四、指導書寫
可按字形結構分類。
五、課后練習
1.讀一讀。
生自由讀、開火車讀。學生選擇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體會背景圖的作用:小蜜蜂非常勤勞,我們要向它們學習。
2.寫一寫。指導學生把這些詞寫在虛宮格里,寫美觀。
3.背一背。指導學生熟練背誦《惜時》和三句名言,不必強調理解詩意。
六、課后作業(yè)。
1.書寫生字。
2.書寫詞語:勸學、頭發(fā)、學生、遲早、首長。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朗讀和背誦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ㄒ唬┯^察課文配圖
1.圖上都有什么?(兒童、牛、大樹、蟬)
2.仔細觀察圖畫,看看這個兒童是什么時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導學生抓住兒童的衣著及牛和兒童手上的鞭子的聯(lián)系,明白這個兒童是古時的一個放牛娃。)
3.圖上的兒童在干什么?(指導觀察兒童的表情,初步體會牧童看見樹上的蟬時的心情。)
。ǘ┙翌},解題
1.解釋題意: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切給一個叫袁枚的詩人看見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所見”,意思是說詩中寫的內容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2.出示課題:“所見”,讀題。
3.介紹作者:袁枚,清代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讀詩歌,理解課文
。ㄒ唬┏踝x課文
l.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2.檢查自讀情況。
zhèn yù chán hū bì
。1)出示生字詞卡: 振 欲 蟬 忽 閉
(2)注意翹舌音,前鼻音:振 蟬
3.教師范讀。
4.看插圖,讀詩句,想想每句詩說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讀得好的學生讀全詩。要求學生邊聽讀,邊看圖,思考:起初牧童在黃牛背干什么?后來呢?
。ㄖ该寣W生試著回答問題。牧童開始在黃牛背上唱歌,后從牛背上下來了,站在那兒想捉蟬。)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1)用自己的話說說前一個分句的意思。通過觀察圖使學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黃!5'一種,角短,皮毛黃褐色,或黑色,也有雜色的,毛短,常用來耕地或拉車,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讀整個詩句,查字典說說“振”“樾”的意思。
振——振動 樾——樹蔭
教師補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樹林。
(3)用自己的話說說后半句的意思。(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里振蕩。)
。4)讓學生讀詩句,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1)齊讀第二句,并看圖,說說圖上的牧童在干什么,與第一句說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ㄖ刂笇W生觀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個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說說“欲”“捕”在詩中的意思。(欲——想 捕——捉)
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鳴叫的知了。)
(3)讀全句,想一想:牧童聽到了蟬的叫聲后,怎樣做的呢?
“閉口”在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從牛背上迅速跳下來,站在樹下。
理解“忽然”一詞在詩中的意思。(騎在牛背上唱歌時,忽然聽到蟬叫聲。)
。4)讀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三、齊讀全詩
四、敘說詩意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l.熟讀全詩。
2.說說下面幾個詞語的意思。
振 欲 捕 鳴 閉 口 立
二、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全詩,說出詩意。
1.看插圖,講圖意。
2.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ㄏ奶欤粋牧童在樹林中騎著一頭黃牛高聲歌唱,知了在樹上叫著。牧童聽到了知了叫聲。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樹下,望著樹上的知了。)
三、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1.指導讀第一句詩。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心情。
指導讀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2.指導讀第二句詩。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忽然閉口立”使我們想到了什么?(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貫注地盯著知了。想象牧童的動作,他踮起腳尖,身子向前傾,雙手輕輕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準備。想象牧童的內心活動,他不住盤算怎樣抓知了。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產生“屏住呼吸,別驚動了知了,趕快捉住它”的感覺。)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四、背誦全詩
五、分析指導字形
1.比較字形。
振——晨 蟬——彈 忽——物 閉——閑
2.重點分析、記憶字形。
欲:左邊是“谷”,第四筆“捺”改為“點”,右邊是“欠”,不是“文”。
所:左邊不要寫成“戶”。
3.指導書寫。
六、.總結
1.朗讀全詩。
2.背誦全詩。
3.學了這首詩,你覺得這個牧童怎么樣?(活潑可愛,愉快、頑皮)
.教案點評:
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五言絕句《所見》,語言流暢,明白如話,通過動靜結合的描寫,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本課教學從內容入手,引以情趣,配合直觀的的圖畫,讓學生邊看邊想,理解詩句意思。引入情境,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從而發(fā)展兒童的語言和思維能力。
探究活動
1.收集有關袁枚的資料。
2.想象牧童捉蟬的樣子,看圖聯(lián)系課文編故事。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清明》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