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人論世,了解李商隱凄美的一生。
2.鑒賞這首詩,品味詩歌意境,從而領會詩歌美質,思索詩歌意旨。
3.誦讀鑒賞中感悟詩人的那一份“深情”與“癡情” 。
[教學重點、難點]
典故的使用。
本詩的旨意。
[教學方法]
誦讀、點撥、探究合作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ㄕn前播放歌曲《青花瓷》)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等是每個人都曾經有的故事,等是一種很美妙的期盼。這首歌僅僅是寫青花瓷嗎?
看來,青花瓷是有故事的,在1000多年前,被稱為唐代的憂郁王子的晚唐詩人李商隱面對一種很熟悉的樂器,有感而發(fā),寫出了一首謎一樣的詩。它讓人百讀不厭,讀罷五味陳雜,這就是今天我們將要共同學習的——李商隱的《錦瑟》。
二、讀: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1.請全體同學放聲朗讀詩歌,老師提問:這首詩題為錦瑟,寫的是不是錦瑟呢?寫的是什么?
明確:本詩“錦瑟”并非唯一的描寫對象,而是個引子,或睹物思人,或
聽琴興感,都是觸發(fā)聯(lián)想,誘發(fā)文思。真正要說的不是“錦瑟”,而是“思華年”,“思華年”是主眼。這也是古詩常用的手法——托物起興。
2.誦讀指導:這首詩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
教師配上傷感的音樂。請一學生朗讀,把握誦讀節(jié)奏,用感傷的語調來讀。
3.思考:詩人為什么會如此“惘然”?他在思什么樣的“華年”?請同學們談談你從詩中讀出了什么樣的感情。
學生回答。
4.教師總結:
近人梁啟超讀李商隱,值得我等深刻體會。他說:
“義山的《錦瑟》、《碧城》、《圣女祠》等詩,講的什么事,我理會不著。拆開來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它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飲冰室文集?中國韻文內所表現(xiàn)的情感》
《錦瑟》一詩,堪稱李商隱詩集中的壓卷之作。然而,對于這首詩的旨意,千百年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凡讀過此詩,并稍稍了解李商隱生平者,無一不在煞費心思,絞盡腦汁,希望能從這首詩中更多地發(fā)現(xiàn)詩人,更深地理解詩人。于是,這首《錦瑟》便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謎”。
這首詩,如果從具有高超的藝術成就和具有豐富的多解性兩方面看,可以說古代詩歌無一能比。元代的元好問就曾發(fā)出這樣的感嘆:“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币馑际钦f,像《錦瑟》這樣的詩固然好,可是就算東漢的大訓詁學家鄭玄再世,也只能望之興嘆,無力為它作注。清代的大詩人大學者王士禎也曾發(fā)出“一篇《錦瑟》解人難”(《論詩絕句》)的浩嘆,可見這首詩的特異之處。
三、悟:感受形象,體味意境。
1.探究活動一
寶玉對黛玉訴肺腑后,二人感情篤定。假設黛玉題帕,會送《錦瑟》中的哪一聯(lián)給寶玉?
頷聯(lián):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頸聯(lián):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1)學生合作探究,派代表發(fā)言。
教師點撥:詩中共有多少個意象?(錦瑟、華年、莊生、曉夢、蝴蝶、望帝、春心、杜鵑、滄海、明月、珠淚、藍田、暖日、玉煙)由此可以看出,詩人的“情”是如此的刻骨銘心,大痛無言,無法言說,只能借意象來傳遞,在一首七律中能用如此多的意象實不多見。
。2)教師小結
愛像蝴蝶夢一樣朦朧而又浪漫,令人神往迷戀;一片思慕春心付與悲啼的杜鵑,綿綿不絕。既能表現(xiàn)黛玉的癡情與忠貞,又蒙著一層悲劇色彩,與原著相符。寶黛奇情,有還淚說。那月下滄海的鮫人分明是黛玉的化身,愛情不為禮教認可,孤寂傷感,夜夜流淚成滄海。藍田美玉也能預表寶玉,純潔,有才華,埋于山中不外現(xiàn)。兩句表達了高潔的感情,是愛慕,執(zhí)著,又是不敢褻瀆,哀思嘆婉的。
2.探究活動二
李商隱的詩:有百寶流蘇的綺麗,有千絲織網的細密,有行云流水的空明 。他的詩歌在我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位,開辟了一種新的意境,豐富了唐詩的藝術成就。你認為本詩的主題是什么?
。1)知人論世:學生介紹李商隱生平。教師補充。
。2)學生自由發(fā)言。
。3)教師介紹“自傷身世說”“悼亡說”“戀情說”等學說,并總結:
“蝴蝶夢”無限美好,卻虛幻短暫;“春心托杜鵑”凄厲悲哀;“滄海淚”孤寂凄寒;“藍田玉煙”飄渺而不可及。如作者的際遇遭逢,少有才志而卷入
朋黨之爭,仕途失意,為謀生東奔西走;中年喪妻,十四年婚姻聚少離多。美好總是乍現(xiàn)即逝,詩人難免不發(fā)出人生如夢往事如煙的感嘆。
四、品:咀嚼涵泳,品味語言。
1.引導:這首詩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還有哪些藝術特色?請同學們從它的'語言特點,感情基調等方面再作分析、討論、交流。
2.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談談詩的語言特點,感情基調等方面的藝術特色。
小結詩歌藝術特色:哀怨的基調、凄迷的意境 、華美的語言。
3.再讀詩歌,感受詩意詩韻美。
五、總結
王蒙先生就曾說:“情種從《錦瑟》中痛感情愛,詩家從《錦瑟》中深得詩心,不平者從《錦瑟》中共鳴牢騷,久旅不歸者吟《錦瑟》而思鄉(xiāng)垂淚,這都是賞家與作者的合作成果!
剛剛我們就是完成了一次與作家的合作,一種詩歌的二次創(chuàng)作,一種創(chuàng)作性的背叛——指的是對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實際意圖的無意或有意的曲解。這種重新挖掘出作者自己未曾意識到的作品的潛在意義,或者增加一種預料不到,甚至可以代替原意的新意義。因此,我們讓詩歌的內容更加的豐盈。所以,《錦瑟》雖然晦澀難懂,但是我們依然觸摸到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多舛的晚唐詩人的脈搏。我們可以認為它是撥弄弦瑟,撫思華年,是追尋逝去的青春,是追問淡遠的少年志向,是追思政治的失意和惆悵,是傾訴沒落的時代,是訴說家事的衰頹。這足以說明,只要用心體會,心靈總會相通。
五、布置作業(yè):
1. 《紅樓夢》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在這一回里,黛玉明明白白地說:"我最不喜歡李義山,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黛玉為什么不喜歡李義山?
2.試用現(xiàn)代詩演繹這首《錦瑟》。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陳涉起義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
2、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
3、熟悉課文,疏通文意。
4、理解使動、意動、為動用法。
過程與方法
1、認識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的原因、過程及其歷史必然性。
2、把握本文運用對話及對話時的語氣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了解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的經過及其歷史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
1、懂得文中實詞“為、當、行、次……”的意思,虛詞“之、以、固”等的用法。
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詞多義、萬分省略等到語言現(xiàn)象。
3、領會課文運用對話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1、學習運用自然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人物的手法,體會細致形象的描寫。
2、認識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的原因、過程及其歷史必然性。
3、把握本文運用對話及對話時的語氣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秦始皇統(tǒng)治時期,大規(guī)模地興建宮殿和陵墓,以及筑長城、修馳道,對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極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同時,還制訂嚴刑酷法,使人民動輒觸犯刑律。秦二世繼位后,賦斂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難之中!啊俦泼瘢癫坏貌环础,在這樣的殘暴統(tǒng)治下,爆發(fā)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這就是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xiāng)起義。而司馬遷卻對這次農民起義給予高度的評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資料交流:
司馬遷,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馬談也是著名思想家。在《史記》草創(chuàng)未就之時,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被捕入獄.受腐刑。后發(fā)憤著書,完成《史記》。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紀傳體通史。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共130篇,分“12本紀、10表、8書、30世家、70列傳”五部分。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本紀”敘述歷代最高統(tǒng)治者帝王的政跡; “世家”主要敘述貴族侯王的歷史;“表”是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 “書”是個別事件的始末文獻; “列傳”主要是各種不同類型、不同階層人物的傳記。
三、介紹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1、讀
2、譯(借助注解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3、理解感悟(把握內容、挖掘內涵)
4、掌握古漢語知識與古文化常識。
四、整體感知:
1、教師示范朗讀課文,學生聽讀,掌握字音和節(jié)奏。
明確下列漢字的讀音:
陽夏( jiǎ ) 輟耕( chuò ) 鴻鵠( hú ) 閭左(lǚ ) 適戍(zhé shù ) 當行(háng) 度已(duó ) 數(shù)諫(shuò jiàn)罾(zēng )間令(jiàn ) 篝火( gōu ) 忿恚(huì) 果笞( chī ) 寧有(nìng )攻蘄( qí ) 铚、酂(zhé zàn ) 柘、譙(zhè qiáo )千騎( jì )社稷(jì ) 悵(chàng)
嗟(jiē) 鵠(hú) 酂(zàn) 柘(zhè) 度(duó)烹(pēng) 徇(xùn)陳勝王(wàng ) 披堅執(zhí)銳(pī)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握大意。
五、新課講授:
1、全班朗讀第一段
2、自讀自譯:輟耕之壟上:輟,停止;之,到、往。若為傭耕:若,你;
3、提問理解
⑴、陳涉是什么出身?
明確:“傭耕”之民,卻入世家——反秦大業(yè)“由涉首事”,“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故入“世家”。正如項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紀”一般。
⑵、他與一般的農民有何不同?
明確:這一段從籍貫、身世、志向等方面來介紹陳勝。(1)“與人傭耕”,表明陳勝是個被剝削受壓迫的窮苦農民;(2)“悵恨久之”,說明他對所處的貧困地位的不滿;(3)“茍富貴,毋相忘”,表達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識;(4)“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說明了他的遠大志向。
4、全班朗讀第二段“二世元年七月……法皆斬”
5、自讀自譯:閭左:借代貧民;次當行:編在戍邊隊伍中;會天大雨:會,正逢;度已失期:度,考慮,心里想;
6、提問理解:這幾行文字告訴了我們哪些事情?
明確:一是秦朝徭役繁重,民眾苦不堪言;二是秦朝嚴刑酷法,百姓戰(zhàn)戰(zhàn)兢兢。這樣的高壓統(tǒng)治還妄言千秋萬代,真如癡人說夢一般。三是陳勝吳廣有一定的組織才能,可謂是擁有造反的本錢了。
【作業(yè)布置】: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回講到,九百謫戍之徒,因雨誤期,按秦律當斬。此時到了性命攸關之際,正是英雄人物涌出之時。正是這一場大雨,引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大澤鄉(xiāng)暴了動。
二、新課講授:
。ㄒ唬、學生疏通文意,理解大意。
。ǘ⒎治稣n文內容:
1、農民起義的原因是什么?在段中畫出句子。
明確:農民起義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兵役和殘酷的刑法,“發(fā)閣左適戍漁陽九百人”,一次征發(fā)就有900人,可見搖役之重;“失期,法皆斬”說明秦朝法律的苛酷,從而表明起義是被逼的。
2、陳勝、吳廣謀劃起義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明確:先提賢君公子扶蘇可以利用,以宗法觀念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緒,并爭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統(tǒng)治者內部力量;再提深受楚國人民愛戴的名將項燕,以其名義發(fā)動起義,具有號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對秦滅楚的復仇火焰。兩個策略,反映陳勝對時局的關注和精到的智識。
3、陳勝、吳廣為謀劃起義作了輿論準備,是怎樣的?有何作用?
明確:陳勝、吳廣用“魚腹藏書”和“篝火狐鳴”制造陳勝要做王的輿論,主要作用是“減眾”。
4、本段中對人物的刻畫主要采用什么描寫方法?
明確:刻畫人物以對話為主,運用語言、動作、外貌描寫刻畫了陳勝、吳廣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
課堂小結:第2自然段作者交代了起義地點、有利條件等起義背景,又進一步描寫陳勝。吳廣謀劃起義的過程,最后達到了“威眾”的目的,顯示了陳勝、吳廣的智慧,也反映了我國農民起義發(fā)動時期的特點。
三、熟讀背誦。
【作業(yè)布置】:熟讀背誦第二段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
陳勝吳廣大澤鄉(xiāng)率九百戍卒起義,這支農民起義軍的命運會如何發(fā)展呢?要知道他們即將面對的是一支虎狼之師。
秦滅六國靠的就是這支戰(zhàn)無不勝的大軍。自商鞅變法以來,強大的秦軍通過一次次戰(zhàn)爭消耗東方列強的軍事力量。在130年的時間里,秦軍殲滅六國軍隊160多萬。到公元前230年的時候,再也沒有對手能夠與秦軍抗衡,秦王嬴政就此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
十年統(tǒng)一戰(zhàn)爭期間,六國軍隊的傷亡總數(shù)超過了200萬。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shù)字。公元前221年,最后的齊國不戰(zhàn)而降,秦軍挺進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臨淄。至此,戰(zhàn)國時代結束,秦帝國誕生了。
二、新課講授:
。ㄒ唬⑹柰ㄎ囊。
(二)、講析課文:
1、這一段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寫了三方面內容,A并殺兩尉,B為壇而盟,C.勝利進軍。總的來說是敘述了發(fā)動起義到建立張楚政權的經過。
2、第3段開頭交代了幾個場面?有何用意?
明確:開頭交代了“并殺兩尉”“召令徒屬”“為壇而盟”這三個場面,“并殺兩尉”是為了掃清障礙,“廣故數(shù)言欲亡”“故”表明用計,目的是激怒將尉“答廣”“尉果符廣”“果”表明計劃成功,“劍挺”寫出將尉的兇殘,接著用“奪”“殺”“佐”“并殺”連著四個動詞,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陳勝、吳廣面對強敵,奮勇殺敵的斗爭精神!罢倭钔綄佟笨犊愒~,幾句話簡潔精煉,說理中肯,具有強烈的鼓動性和號召力。再次體現(xiàn)陳勝的膽識和才智。文中在描述這兩個場面后,插入一句議論“從民欲也”,表明起義正是人心所向,對“為壇而盟”的描寫,則顯示了簡樸隆重的氣氛。
3、課文后半部分哪些詞語體現(xiàn)了起義軍的勝利進軍情況?
明確:“攻”“下”“收”“皆下”等動詞,表明陳勝、吳廣起義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結尾一句進一步反映起義的影響之大。
4、齊讀課文第3自然段。
三、品讀、拓展:
1、背誦下面句子,并理解在文中的作用
。1)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起義的直接原因)
。2)天下苦秦久矣(起義的根本原因)
(3)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4)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起義的輿論準備)
2、試從課文內容歸納分析陳勝的性格。
四、布置作業(yè):課后研討與練習。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3、認識9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掌握“匯攏、土崗、陳列、樂章” 等詞語。激發(fā)學生熱愛
掌握“匯攏、陳列、土崗、樂章”等詞語。
3、學習××××××××××。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邊讀邊想象作者描寫的搜集樹葉的情景,體會作者當時的快樂心情。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有關樹葉的知識。
導學過程
二 次 備 課
預習題綱
1、自讀課文,識記生字,通過查找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匯攏、樂章、陳列”等詞語。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思考:童年的“我”為什么對綠葉那么著迷?
3、查閱有關樹葉的知識和作家葛翠琳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明確單元學習任務:
1、導入:今天我們開始新學期、新單元的學習,同學們做好準備了嗎?讓我們一起去遨游語文天地吧!
2、明確本單元學習任務。
這個單元給我們講述的是作者們的童年故事,他們的童年是怎樣的?和我們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嗎?在新的學期里,我們又將開始怎樣的語文學習?提高哪方面的能力?
。g覽“單元導讀”,找出問題的.答案。)
3、交流體會。
、賲R報“讀懂了什么”。
、谡f說自己想怎樣學習這個單元,或說說自己學習中存在的難題。
二、審題導入,設疑激趣。
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 每個人都有許多童年的回憶,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綠葉的夢》(板書課題),看看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憶,課題為什么又叫《綠葉的夢》(懸疑)。
三、自讀課文,識記生字。
1、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認讀情況,指導難寫或易錯字,如“戒、刺”。
2、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摘錄到“詞語花籃”中。
四、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邊讀邊思考:文中重點回憶了作者童年的什么事?哪幾個自然段寫了這些事情?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交流感受。
3、小結:作者就是抓住與綠葉有關的幾件事,向我們講述了她快樂的童年生活,讓我們不禁產生羨慕之心。
五、再讀課文,質疑問難。
1、默讀課文,看看哪幾個自然段是講同一個意思的。(用//分段)
2、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進行朗讀。
3、在沒讀懂的地方做標記,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繼續(xù)熟讀課文,特別是自己喜歡的段落。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帶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領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學習作者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那份情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1、雨聲錄音。
2、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聽雨聲想象,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訪問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親密無間。今天,我將再向大家介紹一位自然朋友。他是誰呢,咱們一起聽一聽吧。(播放雨聲)你們聽到了什么?說說你想象到的情景。
自古以來,雨就在文人筆下展現(xiàn)了多彩的形象:“渭城朝雨”“巴山夜雨”“斜風細雨”,還有“沾衣欲濕杏花雨”“清明時節(jié)紛紛雨”。雨不僅潤澤萬物,更是豐姿綽約,帶給人們無窮的想象。下面,就讓我們隨著課文,去欣賞、體會一場山雨的魅力。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順序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
2、交流: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按什么順序寫的?(雨起、雨中、雨后。)
三、重點朗讀,感悟特點
1、學習“雨起”,感知“悄悄”:
、 看,山雨來了。請有感情地讀讀第一自然段,山雨初來乍到時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 練習說話,朗讀品評。
2、學習“雨中”,感悟神奇:
、 那課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樣的一番韻味呢?拿起書,輕聲地讀,體會山林中飄飄灑灑的山雨帶給你的感覺。
、 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韻味?細讀課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觸的話語,將它們劃下來。
、 有側重地交流、品析、朗讀:
“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體會“由遠而近,由遠而近……”的意味:這里連用兩個“由遠而近”,后面還用了省略號,體會這樣表達的妙處。帶著體會朗讀。在自由讀的基礎上指名讀,并點拔,然后集體有感情地朗讀。
“雨聲里,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shù)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yōu)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讀一讀這話,感受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雨絲是飄飄灑灑的,還會是怎樣的?請換一個疊詞來說說。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仔細聽,用心靈去感受。帶著遐想朗讀。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清新的綠色仿佛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這雨中的綠色,在畫家的調色板上是很難調出來的,然而只要見過這水淋淋的綠,便很難忘卻!
自由讀,感受雨中的綠。討論:如何理解”這清新的綠色仿佛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這句話。
3、學習“雨后”,感受韻律:
⑴ 學生自由朗讀文章的最后三個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⑵ 匯報交流,自主朗讀。教師適時點撥。
四、通讀全文,積累背誦
1、分小組輪讀整篇課文,要求讀出感情讀出韻味。
2、自由讀課文;選擇喜歡的段落背誦。
五、作業(yè)設計
1、背誦喜歡的段落。
2、觀察練筆:雨。
【板書設計】
山雨
雨起:悄悄
雨聲
雨中:神奇
顏色
雨后:余韻
語文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積極表達的愿望。
2、通過閱讀或其他途徑,了解更多科學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的故事。
3、樂于觀察,參與口語交際活動,并樂意把觀察到的寫下來。
教學重難點:參與口語交際活動,并樂意把觀察到的寫下來。
教學過程:
1、 先從兩個觀察游戲入手的,第一個游戲是觀察猜字,學生說出猜的是什么字,并簡單說說理由。第二個游戲觀察圖形,從中找到需要的梳子、啞鈴和毛筆。用這種方式導入,可以較好地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同時老師也有意識地訓練孩子清楚地表達、認真地傾聽的能力。
2、老師要求男同學閉上眼睛,讓女同學觀察毛筆的位置,然后讓女同學來講述毛筆在圖形的什么地方,只能用嘴敘述,不能用動作來指點,男同學要根據(jù)女同學的描述找到毛筆。這就是在訓練學生清楚地表達、認真傾聽的能力。老師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醒學生,“誰能講得比她更清楚?”“誰還要補充?”“根據(jù)描述,你找到了嗎?”這是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
3、由學習伙伴的話作為引子,讓學生用一句話簡單地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指名個別學生在全班發(fā)言后,老師安排小組交流,要求專心聽別人的發(fā)言,記住別人的發(fā)現(xiàn)。然后讓學生匯報小組的發(fā)現(xiàn)。其中,老師適時地對學生語言表達中不準確、不規(guī)范的地方進行糾正。
4、在小組匯報的基礎上,老師啟發(fā)學生“有沒有你們最感興趣的發(fā)現(xiàn)?”,學生紛紛回答,老師從中挑選出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圍繞著這些感興趣的發(fā)現(xiàn),在全班示范怎樣進一步探究這方面的問題。
5、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老師出示一個現(xiàn)場觀察的情景,讓學生觀察四幅圖:隨著太陽位置早、中、晚的變化,貓的瞳孔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讓學生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觀察貓的眼睛,引導學生說得更準確。然后再觀察圖片,向旁邊的同學說說在什么時候貓的瞳孔是什么樣子?
6、總結:你有什么收獲?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聯(lián)系上下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戰(zhàn)士們的細心和對英雄母親的深情厚意,感悟蒙生媽媽強忍失子之痛,佯裝不知,堅持給戰(zhàn)士們寫回信的堅強意志和博大胸懷。
教學重難點:
1、理清事情的發(fā)展的順序,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弄明白“不平常的信”指的是哪封信。
2、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英雄母親托人代筆的最后一封信,體會英雄母親的堅強意志和博大胸懷。
教學準備:
教師:可通過上網或到圖書館收集抗日戰(zhàn)爭的相關資料。
學生:課前預習,收集抗戰(zhàn)資料。走訪家長,了解書信常識。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和新詞。理解“殊死”等詞語。
2、再讀課文,理清事情的發(fā)展順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弄明白“不平常的信”指的是哪封信。了解事情的起因。
預習學案:
1、預習本課生字新詞。
。ńY合課后第二題進行,方法:可聯(lián)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完成任務。)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氛圍:
1、辯詞導入,引生入文
上課之前,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認為“說謊”對不對?為什么呢?(不對,騙人,不誠實等)可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有一大群人在說謊。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嗎?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吧。
師板書課題(“不平!庇眉t色粉筆寫)學生讀課題。
2、引導學生反復讀課題,挖出題眼“不平!绷糇鲬夷罴と。
(信為什么不平常呢?)
二、預習交流: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拿出預習筆記,交流字詞的預習情況。
3、師出示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詞語的預習情況,并強調學生應該注意的地方。
。ā肮选弊衷跁鴮憰r,注意下面是“刀”,不要寫成“力”了。)
聯(lián)系課文內容,理解詞語如:“敵眾我寡”、“殊死”、“慘烈”等詞,師引導學生一起品味體會詞語的意思。
4、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小組內交流預習筆記。
。ā拔摇钡膽(zhàn)友趙蒙生在一次戰(zhàn)役中犧牲了;為了不讓英雄的媽媽傷心,戰(zhàn)友們代趙蒙生給母親寫信。而這位英雄媽媽在接到第一封信時,就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在了,為了讓戰(zhàn)士們安心打仗,她強忍失子這痛,堅持托人代筆回信的感人故事。)
5、全班匯報總結,初步明白課文內容:他們不是撒謊,而是為了安慰抗日英雄趙蒙生的媽媽不要傷心難過而寫的信,這是善意的謊言。
三、質疑探究:
師:初讀課文,我們已經明白了這些人寫信“撒謊”的原因,故事了解到這里,孩子們,你有什么疑問嗎?
師生共同質疑:
1、文中寫了幾封這樣的.信?這些信是是誰寫給誰的?
2、“不平常的信”到底指的是哪封信?
過渡:同學們提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那么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一定不遜色,下面請孩子們發(fā)揮小組團結合作的精神,在小組內合作學習以上問題。看看誰是最棒的!
3、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句子在小組內與合作伙伴交流。
4、班內展示:
。1)生匯報:課文中一共出現(xiàn)了三封這樣的信。
A、分別指名讀一讀這三封信。
B、這三封信分別是誰寫給誰的?(第一封信是排長替犧牲的戰(zhàn)友趙蒙生寫給母親的;第二封信是趙蒙生母親請人寫給兒子的;第三封信是替趙蒙生母親寫信的大叔寫給戰(zhàn)士們的。)
。2)生匯報:“不平常的信”具體指的是第三封信。
。3)有感情地朗讀文中的第三封信,談談你從中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闹懈惺艿接⑿勰赣H的堅強意志和博大胸懷。)
。4)師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條理。
引導學生沿著“起因(趙蒙生犧牲)――發(fā)生(排長寫信)――發(fā)展(英雄母親托人代筆回信)――結果(最后一封信)”這一線索,理清文章的條理。
5、了解故事的起因。
師導讀: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回到戰(zhàn)友趙蒙生犧牲的那次戰(zhàn)役中去。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想象畫面。
。2)同桌交流:聽同學讀了這兩段話,你們腦海里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畫面?
。ㄒ粋是戰(zhàn)火紛飛的畫面,一個是戰(zhàn)士們因為戰(zhàn)友趙蒙生犧牲了的悲痛場面。)
。3)指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ā笆馑馈、“至關重要”、“盡管、、、、、、但、、、、、、”、“非!、“落荒而逃”、“光榮犧牲”)
四、達標檢測:
1、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三封信為我們闡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2、出示詞語,檢查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
五、總結拓展:
總結:同學們,趙蒙生犧牲了,他死得悲壯、死得光榮。但對于失去戰(zhàn)友的戰(zhàn)士們來說這是一件悲痛的事情。這要是讓趙蒙生的母親知道了,她該有多傷心啊!所以才有了戰(zhàn)士們定期給英雄媽媽寫信的“欺騙”行為。從這些欺騙行為中,我們也感悟到戰(zhàn)士們對英雄媽媽的敬重。
拓展:生活中你們有過這樣類似的“欺騙”行為嗎?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以及課后練習2的詞語。
2、有感情地讀課文。
七、板書設計
不平常的信
趙蒙生犧牲
(起因)
排長寫信
。òl(fā)生)
英雄母親回信
。òl(fā)展)
最后一封信
。ńY果)
教學反思:
通過學生自學,讓學生了解這是一封什么樣的信,問什么說它不平常,了解信中的內容,知道生活中會有善意的謊言,一定要了解情況,做好自己的判斷。讓學生也感悟到戰(zhàn)士們對英雄媽媽的敬重。
語文教案 篇7
設計說明:
童話,是一種特別適合兒童的文學體裁,童話故事也是學生特別愛聽的。根據(jù)童話故事情節(jié)性強的特點,本課的教學堅持“以聽激情,以讀促悟,以思學測,以講內化”的原則,讓學生將“聽”“讀”“講”“想”緊密結合,引導學生思考、想象,在聽聽、讀讀、品品、猜猜中想象故事的情節(jié),體會老屋的善良與助人為樂的美好心靈,懂得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的人生道理。在閱讀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童話的特點,初步掌握預測故事情節(jié)的閱讀策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制作重點詞句的課件。2.一個短小的童話故事。
學生準備:1.預習課文,要求讀三遍,畫出生字詞語,想一想:故事主要講了什么?2.通過查字典理解文中不明白的詞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猜想,激發(fā)興趣
1.出示圖片,引發(fā)學生回憶:小朋友們喜歡聽故事、讀故事嗎?老師這兒有一些童話故事的插圖,你們能看著圖說出這個故事的名稱嗎?
2.總結鼓勵:同學們的故事可真多!大家都是愛閱讀的好孩子。圖畫和故事的內容息息相關,閱讀故事時,別忘了觀察故事中的插圖。
3.引導猜想:老師這兒還有一幅插圖,你們來猜猜講的是什么故事。
4.今天,我們就來讀這個童話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5.揭示課題。
。1)(學生齊讀課題)指導讀好多音字“倒”。
。2)讀了課題,你們的頭腦中產生了哪些疑問?
。ɡ衔莼盍硕嗌倌炅?為什么它總也倒不了?)
設計意圖:新課伊始,運用看圖猜故事名稱的方法,引導學生回憶閱讀過的童話故事。圖片與游戲情境的創(chuàng)設,很容易將學生帶入童話的意境,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童話的興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看圖猜想故事,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閱讀童話故事的樂趣。引導學生根據(jù)課題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閱讀期待,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做好情感的鋪墊。
二、初步閱讀,掃除障礙
1.學生自學課文,提出要求:
。1)請同學自由拼讀生字表中的生字,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2)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準音,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思考:老屋活了多少年了?為什么它總也倒不了?
2.教師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檢查詞語的朗讀情況。
教師重點指導:平舌音——湊
三拼音——墻、漂、撞、喵
翹舌音——準、蜘、蛛、撞、曬
特殊音節(jié)——偶、爾
(2)指導記憶生字。
、僬垖W生找出生字詞中的一對反義詞。(餓、飽)
②請學生說說,為什么這兩個字都是食字旁?(有食物吃就能飽,沒食物吃就餓肚子。)
、壅垖W生找出表示動物叫聲的詞,想一想,為什么都是口字旁?(喵、嘰;離不開嘴巴。這兩個字都是形聲字。)
、苷页鑫闹斜硎韭曇舻脑~語,請學生猜讀。(吱吱呀呀。)
⑤教師重點指導:“壁”上面是“辟”,下面是“土”;“暴”可以用“日共水”來記憶,但要提示學生下部不是“水”。
3.四人小組合作朗讀:每人輪流讀課文,互相檢查是否讀得正確、通順。讀后互相評價,還可以提出改進的意見。
4.集體交流,夸夸組內讀得正確、通順的同學,說說朗讀時有難度的字詞。
設計意圖: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曾指出“不讀通課文不開講”,課文讀通讀順,才便于學生理解內涵,體會感情。在四人小組內輪流朗讀,互相評價、指導,讓每個學生進行朗讀實踐,保證了每個孩子的學習權,也能更好地發(fā)揮同伴學習的效能。《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中年級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的獨立識字的能力。課上通過歸類識字,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同時放手讓學生自學、合作探究識記生字詞,既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能力。
三、整體感知,認識老屋
1.默讀課文,說一說,老屋活了多少年?為什么它總也倒不了?
2.組織學生交流:老屋活了多少年?(一百多年了。)
3.讀第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寫老屋的句子,圈畫出表現(xiàn)老屋老的詞語。
4.交流,出示句子。引導學生抓住“已經、黑窟窿、破了洞、很久很久”等詞語體會老屋的老、破舊。
5.練習朗讀,讀出老屋的年紀大、破舊。
6.繼續(xù)提問:老屋為什么總也倒不了?(聯(lián)系課文內容回答:每次要倒的時候,都會有人打斷它。)
7.引導整體感知全文:都有哪些人打斷了它?你能不能用上這段話來說一說?
老屋已經活了一百多歲了,正準備倒下去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斷了它,請它____________,最后,老屋____________。
8.小結方法,指導閱讀:同學們真厲害,把一個長長的童話故事讀成了一段話。以后,我們在讀故事的時候也可以像剛才一樣抓住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想一想故事的內容。
9.設置懸念,引發(fā)思考:你們在讀故事的時候,有沒有猜到后面會發(fā)生什么?有沒有猜到這樣的結局呢?再次默讀課文,在你猜對的地方做上記號。
10.把你猜到的內容和同桌交流一下。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學習提取關鍵信息概括故事主要內容的方法,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學會閱讀童話故事的方法。猜讀故事情節(jié)是閱讀童話的主要方法,讓學生在默讀中學會自主思考,把自己的閱讀收獲與同桌分享,激發(fā)他們再次閱讀的興趣,也為下節(jié)課的教學做鋪墊。
四、書寫生字,布置作業(yè)
1.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初步了解了故事內容,還學會了把長故事變成一段話的方法。
2.指導書寫生字。
(1)請學生觀察課后生字表,說一說,怎樣寫好生字?(課文生字大多是左右結構的,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書寫規(guī)律。)
。2)教師重點指導:“備”“壁”是上下結構的字,均要做到上寬下扁,“田”“土”的豎變短,就能做到扁了!氨钡娜糠忠o湊,中間的撇捺要舒展,把下部變形的“水”包住。
3.布置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練寫生字,抄寫詞語。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級書寫提出如下要求: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guī)范、端正、整潔。在學生書寫之前,讓學生觀察字帖,交流寫好字的方法,幫助學生寫好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指導時,引導學生歸類書寫,掌握相同結構的字書寫的一般規(guī)律,便于學生寫好一類字,提高學生寫字的`能力。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激發(fā)興趣
1.出示課文詞語,開火車朗讀。齊讀。
2.引導學生回憶故事的大概內容。
3.明確本課學習目標: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細細讀讀故事,學習講故事。
設計意圖:復習鞏固是為了喚醒學生的記憶;讓學生回顧課文主要內容,主要是遵循課堂教學從整體入手的原則;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利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在學生已經了解故事大概內容的基礎上,設置新的學習目標,能給予學生更高的學習挑戰(zhàn),也能激發(fā)他們再次閱讀的興趣。
二、聽講故事,學習預測
。ㄒ唬┞犞v第一、二部分,學習根據(jù)插圖預測。
1.教師繪聲繪色地講故事第1~3自然段,引導學生思考:你們第一次讀的時候,覺得老屋會不會答應?(“會”與“不會”應該都有,教師相機評價:這樣猜想都有道理。)
2.引導學生關注文中的插圖:課文中的插圖其實有時候也可以幫助我們閱讀。請大家仔細觀察第一幅插圖,特別關注老屋的神情。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屋?它會不會答應呢?(慈祥、和善的老屋,它應該會答應。)
3.出示第4自然段,指導學生朗讀,說說結果。(老屋答應了)相機指導學生做動作理解“湊”。
4.教師小結方法:看來根據(jù)文中的插圖進行猜想,是閱讀童話故事的一個好辦法。
5.請同桌兩人分角色讀讀故事的第一部分。讀之前討論:老屋、小貓的話分別應該怎樣讀?(老屋和氣,溫和;小貓請求,真誠地感謝。)
6.指名展示,教師評價。
7.請學生練習講講故事的第一、二部分。
。ǘ┞犞v第三部分,學習聯(lián)系生活預測。
1.教師繼續(xù)繪聲繪色地講故事第5~8自然段,引發(fā)猜想:第一次讀到這兒的時候,你覺得老屋會不會答應老母雞的請求?為什么?
預設兩種答案,引導學生說出每種答案的依據(jù):會答應,因為插圖中告訴我們老屋很慈祥,應該是個好人;不會答應,因為這是第二次了,而且要站二十一天。一般人可能會不耐煩。
2.圍繞學生講到的第二種情況,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想想:比如,你在寫作業(yè)時,同學過來問你借鉛筆,你會怎么辦?過了一會兒,他又來借橡皮,你會怎么想?又過了一會兒,他來問你借尺子,你又會怎么想?(一次又一次地被別人打擾,一般的人都會不耐煩,這樣猜想也很有道理。)
3.方法小結:讀故事時,可以借助插圖預測后面的故事情節(jié),也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預測。
4.請同學讀后面的故事情節(jié),老屋到底有沒有答應呢?(答應了。)
5.小結:我們的預測可能跟故事的實際內容一樣,也有可能不一樣。當你發(fā)現(xiàn),故事的內容和你的預測不一樣時,你心里產生了怎樣的想法?(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思考:老屋很了不起,一次次地幫助別人;這個故事很有趣,接下來會不會有更好玩的事情發(fā)生?)
6.請男女生分角色朗讀故事的第三部分。
7.師生合作講講故事的第三部分。
(三)聽講第四部分,學習聯(lián)系上下文預測。
1.承接上部分,教師繪聲繪色地講故事第10自然段,引發(fā)猜想:聽到這兒,你產生了什么想法?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一定又有誰來請老屋幫忙了,因為上面的故事中,老屋兩次說了相同的話,就一定會有第三次。)
2.小結:預測故事,一定要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
3.請學生用這個方法預測:小蜘蛛來請老屋幫忙,老屋會答應嗎?為什么?
預設:(1)老屋會答應。因為老屋答應了小貓,多站了一天,答應了老母雞,多站了二十一天,它是個樂于助人的好人,一定還會答應幫助別人的。
。2)老屋可能不答應,因為它實在太累了。
4.故事的實際情況是怎樣的?請同學朗讀第12自然段。
5.引導學生思考:在讀這部分的過程中,有沒有其他的猜想?是讀到哪兒產生的?
6.練習朗讀第四部分。
(四)聽講最后一部分,懂得道理。
1.學生交流:在讀了第13自然段后,預測會有其他的小動物出來請老屋幫忙,因為相同的故事情節(jié)出現(xiàn)了三次。(相機理解“偶爾”)
如:小蜘蛛會把抓到的蟲子給老屋吃。因為老屋幫助了它,它要回報老屋。
2.教師講述最后一節(jié),老師來預測:老屋估計不會倒了。你覺得老師這樣預測有沒有道理?為什么?(有,文中說故事一直沒講完;蛟S小蜘蛛講完故事后,又會有新的小動物要請老屋幫忙,老屋又是那么善良,一定會繼續(xù)幫忙的。)
3.小結:預測故事還要學會抓住關鍵詞語。
4.引發(fā)深度思考:你喜歡老屋嗎?為什么?你覺得老屋這樣生活幸福嗎?為什么?(幫助他人,快樂自己。)
設計意圖:抓住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特點,教師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在關鍵處戛然而止,鼓勵學生預測,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點撥引導,逐步掌握預測的方法:看插圖、聯(lián)系生活或上下文、抓住關鍵詞。充分給學生預測的自由,在不斷產生預測沖突的過程中引發(fā)思考與期待,使學生自始至終沉醉于故事閱讀的愉快情境中。
三、總結方法,練習表演
1.分四人小組演一演這個有趣的故事。
2.小結:閱讀童話故事,我們可以一邊讀一邊預測,順著故事情節(jié)去猜想。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預測的好辦法?(觀察插圖,聯(lián)系生活或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
設計意圖:李振濤老師說過: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轉化。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的知識需要通過學生的實踐與運用,通過表演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讓學生在講、聽、做的過程中熟記故事,積累語言,豐富情感,進一步激發(fā)學生閱讀童話故事的興趣。梳理預測的方法,利于總結提升,提高學生對童話故事的閱讀能力。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1.閱讀下發(fā)的小童話故事,試著預測。
2.把你的預測與同桌分享。
3.布置作業(yè):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隔壁家的小朋友聽。
(2)找其他的童話故事讀,試著預測故事情節(jié)。
設計意圖:一節(jié)課教學的結束應該是一個新的起點。讓學生把故事講給父母或鄰居聽,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達到了閱讀分享的效果。運用課堂上學到的預測方法閱讀其他的故事,讓學生在反復的實踐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學會學習。
語文教案 篇8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冊的一篇看圖學文。講一個人種葫蘆,不論理卻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后葫蘆都落了。教學這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自讀──發(fā)現(xiàn)與探究
自讀是同學對課文最初的接觸與認識,也可稱為初讀。它必定隨同著同學自主的閱讀實踐和思維活動。自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目標:
。、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病⒏鶕(jù)自身的認識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3、發(fā)現(xiàn)問題,或借助工具自行解決,或留于課堂討論。因此在這一階段,要留給同學充沛的時間讓他們充沛地去讀。閱讀必定隨同著發(fā)現(xiàn)和疑問,在讀通順的基礎上再讓他們說說都知道了些什么,并引導同學大膽質疑。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生動有趣,簡短精悍,同學借助拼音多讀幾遍,就能讀通課文,也很容易了解課文大致內容,知道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后來葫蘆被蚜蟲吃光了,一個一個都落了。同學根據(jù)自身的生活經驗也能發(fā)現(xiàn)這個人得不到葫蘆是因為他不治蟲,但這些發(fā)現(xiàn)只是最淺顯的認識。而課文中牽涉的一個最關鍵的科學知識──“蚜蟲”對理解課文內容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學對蚜蟲的認識只是知道他會吃樹葉,可這些小不丁點的蟲如何能毀滅一棵葫蘆呢?因此在初讀時,我有意識地讓同學通過查閱資料、上網查詢等方式來了解蚜蟲。原來蚜蟲不只能吸食植物體內的液體營養(yǎng),而且具有驚人的繁殖能力。通過進一步的探究,同學的認識就更清楚、更深刻,為理解課文內容做好了鋪墊。
二、討論──理解與深化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課文緊緊圍繞“葫蘆”不時發(fā)展下去。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同學圍繞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個人喜愛葫蘆?
。、那個人這么喜愛葫蘆,為什么沒有得到葫蘆?這兩個問題實際上涵蓋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點。
那個人愛葫蘆表示在:
。薄ⅰ澳莻人每天都去看幾次。”
。、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讓同學通過看圖,觀察那個人的神態(tài),想象他的心理活動,揣測他的語言,體會那個人對葫蘆的喜愛,再通過表情朗讀表示出來。那個人這么喜愛葫蘆,最后卻沒有得到葫蘆,一是因為他不懂“葉-蟲-葫蘆”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這個道理;二是因為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除了讓同學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還應該深化下去: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這個道理?
主要表示在以下幾個地方:
。、他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病斷従觿袼麜r,他感到很奇怪:“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边@里主要讓同學通過朗讀人物的語言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通過討論,同學對課文的內容以和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都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淋漓盡致地再現(xiàn)出來。隨后設計創(chuàng)新題,啟發(fā)同學考慮: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
三、扮演──積累與發(fā)明
扮演就是要求同學輔以表情、動作,將課文所表達的內容通過自身的言談舉止表示出來。通過扮演同學不只能夠積累課文中的語言,更能發(fā)明性地運用語言。因為用怎樣的動作、神態(tài),用什么樣的語氣,都要經過同學的考慮與發(fā)明。在某種程度上說,演得像不像,直接反映同學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我要得是葫蘆》這篇課文故事性較強,適合扮演。教師要營造一種輕松的氛圍,讓同學都來做演員,都來做導演,在這一導一演的過程中,語感得到了訓練,個性得到了張揚,發(fā)明性也得到了培養(yǎng)。
語文教案 篇9
一、課要上得質樸實效
時下里,經常聽到這樣的語文課,孩子的課文還沒讀上幾遍,教師便開講起來;蚪處熥约骸俺毮_戲”,或任由孩子“東拉西扯”,或多媒體“一灌到底”,或師生“才藝展示”……真可謂“熱熱鬧鬧”,孩子到底學到了什么,很難看得出來。我們要把課上得樸實一些,課文要讀到孩子的心里,訓練要練到孩子的心里,多給孩子一些實惠。
1.須心中有數(shù)、目中有人
“心中有數(shù)”是指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要把握好教材的價值取向又要開掘教材蘊藏的資源,使得教學內容豐韻起來。我在教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找秋天》時,打破教材這本“圣經”,不囿于課本上提供這幅圖畫,創(chuàng)造性地“用教材教”。課前讓孩子走出教室,在廣闊的生活背景中尋找秋天。課堂上引導孩子通過目睹、耳聞、鼻嗅、口嘗去感受秋天。利用多媒體手段,引領孩子走進自然、走進生活,欣賞田野的秋天,啟發(fā)孩子感悟秋是美麗的、是甜蜜的、是芳香的、是豐收的……這樣把握教材上起課來才能揮灑自如。“目中有人”是教師從孩子的“學”出發(fā)。在《找秋天》的教學設計中,我更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思考孩子想學到什么,會怎么學,學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幫助解決。給各種不確定性的出現(xiàn)留下足夠的空間,并把這些不可預測的事件作為課堂進一步展開的契機。讓課堂教學成為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成為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成為師生向未知方向探索的旅程。
2.須創(chuàng)設情境、生發(fā)情感
葉圣陶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覺親!弊髡邔懳恼拢刂杏芯巢拍苊罟P生花;孩子讀課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師要善于把握課文內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觀景,啟發(fā)想象,步入情境。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一個“情”字怎生了得!“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蔽以诮虒W《雨點》時,通過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課文的情境,啟發(fā)孩子想象:“多么平靜的小池塘啊!小雨點睡得多香呀,它正做著一個甜蜜的夢呢!它夢到了什么?”……喚起孩子已有的生活體驗和情感積淀,啟動情感!胺蚓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苯處熞浞掷梦恼聝(yōu)美的語句,精彩的片段,讓孩子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誦讀,讓語言所抒發(fā)的情感溢出紙面。如何讓孩子進入“以我觀物,物皆著入我之色彩”的境界呢?教師要調動孩子全身的感覺器官,讓孩子進入角色。在精美的動畫中,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孩子情不自禁地站起來、跳起來,眉飛色舞、歡呼雀躍,仿佛覺得自己就是小雨點,在池塘里甜甜地睡覺,在小溪里愉快地散步,在江河里興奮地奔跑,在海洋里盡情地跳躍。
3.須熟讀精思、涵泳體悟
要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須引領孩子經歷與課文“對話”的.過程。首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要認真指導孩子讀通課文,“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焙⒆诱n文不讀好,教師決不開講。其次,熟讀精思,領悟話題!翱偲溲远笞髡咧狻!币I孩子步步深入,由表及里,求其精微。選擇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精彩語段等有價值的話題作為對話的主題。孔子曰:“誦詩讀書,與古人居;讀書誦詩,與古人謀!迸c古人怎么朝夕相處、情感交流呢?當然是通過“設身處地”地品讀體驗,切己體察,含英咀華,自主領悟話題的外延和內涵,產生個性化的感悟。在這個過程中,把孩子置于課文中“涵泳”,“涵者,如春雨之潤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潤花,過小則難透,過大則離披,適中則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過小則枯槁,過多則傷澇,適中則涵養(yǎng)浡興。泳者,如魚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币晻鵀樗,全身心地投入,卻不能過急過快,須“潤”、“溉”適中。再次,研讀探究,多元解讀。語文教學的本體價值就是促使孩子言與意的積極感悟、內化、轉換,進而運用個性的言語表達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進入“于是讀之而喜,拍案叫絕,起舞旋走;讀之而悲,涔涔淚落,脈脈欲訴。斯時不知古人為我,我為古人”的境地,達到“我在課文中,課文也在我中”的境界。
4.須因課設練、拓展探究
語言文字是工具,不練難以深刻理解,不練難以熟練運用。但是,有些教師迷醉于“花樣翻新”、“多多益善”,于是便大搞題海戰(zhàn)術,孩子上起課來“真沒勁”。要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教師還要精心設計,因課設練,拓展探究。一句話,就是要把訓練練在點子上,練到孩子的心里去。我在教學《黃山奇松》時,這是一篇很好的習作范文。我在引導孩子品讀課文以后,展示黃山“怪石”的圖片:“我們不僅要學會感受美,而且也要像作者一樣去創(chuàng)造美。黃山四絕中的‘怪石’也別有情趣,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塊怪石,用你細致的觀察、豐富的想象讓這美麗的石頭動起來、活起來!”孩子稍作準備便妙語連珠:“我想介紹‘仙人指路’,所謂的‘仙人’,身材高大,比一棵黃山松還要高,‘仙人’手拿拂塵,嘴角還帶著微笑,手指著西方,好像在給游客指路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天鵝孵蛋’!禊Z’正蹲在一座高高的懸崖上,孵著天鵝蛋,它仰望藍藍的天空,心想:什么時候,我的天鵝寶寶們才能出世呢?那個時候,我就可以讓孩子看一看這美麗的黃山風光呀!”……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清明》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