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節(jié)點。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一、設疑導入
嚴寒幾乎成為一種思維定勢影響著人們對冬天的感覺。那咱們濟南的冬天是不是也是這樣的特點呢?下面我們帶著疑問來學習2~4自然段。
二、師生誦讀,感知冬天
1、聆聽2~4段錄音,感受冬季之美。
2、解決字詞,交流背景。
在預習基礎上排除生字詞,學生競讀。再次感受文章語言美和情感美。
3、理清思路,總觀冬天。帶著問題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
2-4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景物?(山)
三、合作探究,品析山景
1、齊讀2-4段,思考以下問題:
(1)這三段具體寫了什么景色?分別有什么特點?
總結(jié):陽光下——溫靜;雪后——秀氣;城外——淡雅
(2)說說哪些詞語或句子寫得好?可不可以替換?為什么?
(3)如何使文章的語言生動優(yōu)美?
總結(jié):重點體會“曬”、“睡”、“小搖籃”等詞句,體悟運的比喻和擬人修辭手法的妙處。
(4)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什么情感?體會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朗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說說原因。并仿寫一段。
四、拓展活動,總結(jié)升華
1、有感情地朗讀,回憶濟南的山的景象,在這當中你最喜歡哪一處的景色,為什么?
2、對比閱讀朱自清的《春》,討論二者的在寫景上的異同。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乘興練筆,來描繪喜愛中的夏天。
六、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陽光下——溫靜
山雪后——秀氣
城外——淡雅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簡介作者2、疏通課文3、分析內(nèi)容、歸納課文主題4、分析課文的寫作特色
二、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個成語相信好多同學都聽過,但不知你們是否知道這個成語的出處及它的意思。今天,就讓我們帶著對這個成語的濃厚的興趣來學習劉基的這篇《賣柑者言》。
(二)介紹作者劉基,是元末明初負有盛名的詩文作家,在《誠意伯文集》中共有二十卷。他的作品中所反映的的生活,自然也就或多或少地揭露了歷史的真相。他的.作品中的不少篇幅就是揭露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反動本質(zhì)以及他們壓榨掠奪人民的罪行的思想性、藝術性都比較強。
。ㄈ┓治稣n文
1、給下列字注音潰kuì 賈gǔ 鬻yù 籩biān 衒xuàn 廩lín 醇chún 飫yù 赫hè
2、解釋疑難詞(2)通假字①賈:通“價”,價錢②衒:通“炫”,炫耀③縻:通“糜”,浪費、消耗(3)詞類活用①業(yè):以……為業(yè),名詞的意動用法②干:盾牌,這里是保衛(wèi)的意思,名詞用作動詞③峨:高戴,形容詞用作動詞(4)解釋疑難字、詞①涉:經(jīng)過 ②潰:腐爛③燁然:色彩鮮艷的樣子 ④鬻:買⑤貿(mào):買 ⑥敗絮:破棉絮⑦實:裝滿 ⑧夫:那些⑨斁:敗壞(5)掌握以下句子翻譯①甚矣哉,為欺也。②而獨不足子乎?③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④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3、分析課文(1)文中說桔子賈十倍,而人卻爭鬻子,為什么?因為桔子的外觀光澤好、質(zhì)感好、顏色好(燃然、玉質(zhì)、金色)
。2)作者是如何來引出本文的議論的中心“欺”的?通過里外的對比。
(3)剛才我們知道了桔子外表是非常漂亮的,哪它里面呢?“如煙撲口鼻,干若敗絮”(比喻)
(4)第三段主要是賣柑者的論述,那么他是針對什么而論述的?是針對我提出的“欺”字
。5)這個賣柑者從幾個方面來論述這個“欺”?兩個
。6)從哪兩個方面來論述?論己之欺、論世之欺
(7)賣柑者是如何論述論己之欺的?他認為,自己只不過為了糊口活命,根本談不上過分,更何況他認為“世之為欺者不寡,而獨我也乎?”
。8)賣柑者對于論世之欺又從幾個方面來論述?兩個先寫武將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再寫文官果能建伊、皋之業(yè)耶?
。9)賣柑者對于武將和文官都由外到內(nèi)進行描述,兩者有什么相同之處?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廩粟而不知恥。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實質(zhì)上卻干著欺世盜名、玩忽職守、坐享俸祿的事。
。10)那么這些人和柑子又有什么關系呢?作者借柑來類比,一針見血地指出,他們與柑一樣,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其本質(zhì)是一樣的。
。11)對于賣柑者的話,我為什么默然無以應?因為我只看到賣柑者的小欺,而沒看到當時整個社會的大欺,不察不思,就貿(mào)然責備別人。而賣柑者舍小擊大,不平而鳴,表現(xiàn)了憤世嫉邪的大無畏精神。其次,那些文武大官的欺騙伎倆比賣柑者不知要高多少倍,論其禍國殃民的危害程度,比起賣柑者,更不可同日而語。
。12)作者為什么要假托賣柑者來針砭時弊?因為這是由于當時言論不自由,作者欲防止因?qū)懘宋脑馐芷群αT了。
。13)歸納主題這篇文章以“予”與賣柑者對話的形式,采用托物喻理的手法,通過賣柑者之口,痛快淋漓地揭露元代末年統(tǒng)治機構(gòu)的腐敗。
(四)布置作業(yè)1、背誦、翻譯課文2、作業(yè)本
三、教后感
語文教案 篇3
一、口語交際
1.揭題
上期我們曾經(jīng)夸過身邊的同學,這次口語交際課,請同學們介紹自己。介紹些什么呢?請讀題。
2.介紹自己
。1)介紹自己的什么呢?(特點:長相、性格、愛好、優(yōu)點、缺點……)
(2)自己想,自己說。注意:有順序,抓住特點說具體。)
。3)同桌互說,互相評議、補充。
。4)小組內(nèi)說,選出說得好的同學上臺
。5)小組代表上臺說,大家評議,評評誰說的最象自己。
3.自己進行修改,再說,請自己的好朋友或老師評價。
二、習作
1.上節(jié)課,我們都說了自己,現(xiàn)在,請你們把自己的特點寫下來,為自己“畫”張相。
2.想想:自己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3.自己寫。
4.抽生讀習作,大家評議。
5.自己讀,自己修改。
6.請好朋友幫你提意見。
7.師選一篇集體評改。
8.自己再次修改。
9.謄寫。
三、我的發(fā)現(xiàn)
1.讀句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每組中兩句話表達的方式不一樣,意思卻相同。)
2.師講解:實際上就是把反問句變?yōu)殛愂鼍,意思不會發(fā)生改變。
3.請再讀句子,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把反問句換為陳述句,就是把反問句中的'“不”和“嗎”去掉,把問號變?yōu)榫涮枴?/p>
4.照樣子說類似的兩個句子。
四、讀讀記記
1.讀句子,這些句子都是什么句?
。ū扔骶洌
2.比喻句:把一種事物比作另一種事物,事物間有相同或相似之處。
3.這些句子有什么好處?
。ㄊ刮恼赂蜗笊鷦印#
4.找出所學過的課文中的類似的句子。比比誰找得又快又多又準。
5.交流
6.照樣子說一個。
五、讀讀背背
1.讀句子
2.交流句意
3.自己背
4.抽生背
5.集體背
六、成語故事
1.借助拼音,讀通故事
2.想想: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它講了一件什么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3.討論交流
4.反饋。
5.交流你讀過的成語故事。
內(nèi)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三下語文園地三教學設計一,三下語文園地三,希望對你有幫助!
語文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積極表達的愿望。
2、通過閱讀或其他途徑,了解更多科學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的故事。
3、樂于觀察,參與口語交際活動,并樂意把觀察到的寫下來。
教學重難點:
參與口語交際活動,并樂意把觀察到的寫下來。
教學過程:
1、 先從兩個觀察游戲入手的,第一個游戲是觀察猜字,學生說出猜的是什么字,并簡單說說理由。第二個游戲觀察圖形,從中找到需要的梳子、啞鈴和毛筆。用這種方式導入,可以較好地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同時老師也有意識地訓練孩子清楚地表達、認真地傾聽的能力。
2、 老師要求男同學閉上眼睛,讓女同學觀察毛筆的位置,然后讓女同學來講述毛筆在圖形的什么地方,只能用嘴敘述,不能用動作來指點,男同學要根據(jù)女同學的描述找到毛筆。這就是在訓練學生清楚地表達、認真傾聽的能力。老師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醒學生,“誰能講得比她更清楚?”“誰還要補充?”“根據(jù)描述,你找到了嗎?”這是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
3、 由學習伙伴的話作為引子,讓學生用一句話簡單地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指名個別學生在全班發(fā)言后,老師安排小組交流,要求專心聽別人的發(fā)言,記住別人的`發(fā)現(xiàn)。然后讓學生匯報小組的發(fā)現(xiàn)。其中,老師適時地對學生語言表達中不準確、不規(guī)范的地方進行糾正。
4、 在小組匯報的基礎上,老師啟發(fā)學生“有沒有你們最感興趣的發(fā)現(xiàn)?”,學生紛紛回答,老師從中挑選出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圍繞著這些感興趣的發(fā)現(xiàn),在全班示范怎樣進一步探究這方面的問題。
5、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老師出示一個現(xiàn)場觀察的情景,讓學生觀察四幅圖:隨著太陽位置早、中、晚的變化,貓的瞳孔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讓學生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觀察貓的眼睛,引導學生說得更準確。然后再觀察圖片,向旁邊的同學說說在什么時候貓的瞳孔是什么樣子?
6、 總結(jié):你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利用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識字并理解字義,學會在學習中觀察發(fā)現(xiàn)。
3、學習在生活中積累諺語。
教學重難點:
在生活中積累諺語。
教學過程:
一、 我的發(fā)現(xiàn)
1、 出示四組詞語,學生認讀。讀給同桌聽,互相檢查。
2、 仔細觀察每組帶點的字,看看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 交流觀察后的發(fā)現(xiàn),并說說形聲字的特點。
4、 拓展練習:展示自己課外搜集的形聲字卡片。
二、 讀讀背背
1、 學生自由朗讀兒歌要求讀準字音,讀得流利。
2、 分小組練習背誦。
3、 說說這個兒歌知道了什么?
三、 總結(jié):你有什么收獲?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通過問題探討,認識文明對話的內(nèi)涵及其意義。
2、能為較長的學術文章提煉關鍵詞語,寫出內(nèi)容提要。
3、認識各種常見議論文在表達方式、語言使用和整體風格上的不同特點。
4、了解、運用常用的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解題。
喬治薩頓是一位科學史家,在某種意義上講,他可以說是近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名的新人文主義的倡導者。在薩頓之前,科學史自身雖然已有很長的發(fā)展歷程,但卻還沒有作為一門獨立的職業(yè)化的學科而為世人所普遍接受。而薩頓通過一生的努力,以其業(yè)績奠定了科學史學科的基礎:他創(chuàng)辦了重要的科學史刊物;他確立了這個學術領域的獨立性;他建立了以學科為基礎的學會;他為科學史領域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一般性的綜述、高級的專著以及教學手冊,并建立起科學史的教學體系。總之,人們經(jīng)常把薩頓看作是當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本文中的東方是指亞洲和非洲一帶,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遠東、中東地區(qū)和近東地區(qū)。在上古和中古時期,這里曾建立了光輝燦爛的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華夏文明等等。
二、學生閱讀課文,并用一句話概括每一小節(jié)的內(nèi)容。
三、師生討論歸納如下:
1、從實驗科學的角度來看,東方和西方是極端對立的。
2、科學全部形成的種子是來自東方的。
3、今日西方仍需要東方。
4、分析這類人的表現(xiàn)和實質(zhì)。
5、凈化西方文明的.途徑和方法。
6、新的鼓舞來自東方。
7、指出科學不能控制它本身的應用。
8、東西方文化的共同本質(zhì)。
9、感恩東方文明,并對它寄予希望。
10、再一次強調(diào)應該具有科學的態(tài)度,以實現(xiàn)東西方文明的融合。
四、歸納本文的結(jié)構(gòu)提綱:
第一部分:(1-3)要正確認識東方和西方的關系。
第二部分:(4-8)不能正確認識東西方科學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三部分:(9-10)總結(jié)全文,促使東西方文化融合,完滿地實現(xiàn)人類的使命。
五、問題探討:
1、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有什么樣的關系?
明:東方科學和思想是西方科學的源頭,并且會給現(xiàn)代西方帶來新的生機。
2、作者從什么角度論述了東方科學在發(fā)展人類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評了某些偏見的?
明:作者將自己多年研究科學史得出的結(jié)論,告誡某些帶有民族和地區(qū)偏見的西方人,要他們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與現(xiàn)實,進行文明對話,促進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和繁榮。
六、探究寫法:
1、多用詩意的比喻,增強作品的形象性。
如:第二節(jié)“實驗科學不只是西方的子孫,也是東方的后代,東方是母親,西方是父親”。用了一個人們習見的比喻,揭示出東西方科學的關系。
“光明從東方來,法則從西方來,”光明是隱喻,比喻來自東方的真理,這真理像陽光一樣投射過來。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正確地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綠線內(nèi)的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申奧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弘揚奧運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正確、美觀地書寫漢字,并學會所有生字。
3、以朗讀為主線,啟發(fā)學生讀懂詞句,體味情感,受到愛國熱情的感染。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文拼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出示中國申奧會徽,提問:你認識這個標志嗎?
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申奧資料。
2、揭示并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用紅筆寫)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課題里出現(xiàn)了標點符號)
教師簡單介紹申奧的艱辛歷程,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題,體會“!”的作用。
4、師:20xx年,北京將舉辦盛大的奧運會,這是中國第一次承辦奧運會,人們的心情一定很----(激動)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播放申奧成功后人們歡慶場面的多媒體錄象。
提問:在畫面中,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學生交流,教師相機出示易讀錯的`字詞、短句,以學生當小老師的形式,在音、形、義上做介紹。
yíng shēn chéng gōng
如“北京贏啦” “北京申奧 成 功”等
3、想知道課文的作者是怎樣把這激動人心的場面記錄下來的嗎?
提出自讀要求:⑴讀準生字。
⑵讀通課文,不添字,不漏字。
、墙o自然段標上序號。
學生各自借助拼音大聲練讀.
4、以小組為單位分段朗讀。
將學生提出的難讀的長句子,以教師范讀、學生比賽讀的形式,保證全部同學能正確、流利地讀。
三、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
2、小小組合作,選擇一個生字,學習生字的讀音、結(jié)構(gòu)、難寫之處、組詞。全班交流。
3、認識包字頭,指導書寫“句“。
4、學生描紅,仿影,完成《習字冊》。
四、布置作業(yè)
1、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出示生字詞語卡,指名讀,領讀。
。ń處熤攸c指導讀準前后鼻音的生字。)
2、聽寫課后練習3的詞語。
二、精讀課文
1、播放多媒體,師旁白第二自然段:在這個特殊的日子----(20xx年7月13日晚上),申奧成功的喜訊剛剛傳來,北京就----(沸騰了)。(板書:沸騰)
2、理解“沸騰”。(先了解本義。)
在課文中“沸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你能找到寫明北京沸騰的自然段嗎?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你從這一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北京沸騰了?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
根據(jù)學生回答,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師相機板書:人多
沸騰狂歡
人們會聚在天安門廣場,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慶祝,此時的廣場沸騰了,更成了----(歡樂的海洋)(板書:歡樂的海洋。)
現(xiàn)在誰能說說“沸騰”的意思了?可以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回答。
4、如此歡快的場面,同學讀了也許覺得還不足以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還愿意說說嗎?
、耪埬阌谩坝械摹械摹有的……”,說說第三自然段。
、颇隳苡梦覀儗W過的哪些成語來形容此時此刻的北京嗎?(例:欣喜若狂,歡聲雷動,燈火輝煌,載歌載舞)
5、人們此時的心情是如此激動,你能體會到人們的心情嗎?自己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將自己讀得最棒的一句和大家分享。
學生評價,要求說說別人什么地方值得自己學習。
6、仔細聽,人群中都是同一個聲音----引讀第一自然段。
指導學生體會兩個“!”,讀出自豪興奮之感。范讀,比賽讀。
7、今天我們成功了,在這激動人心的夜晚,人們會說些什么呢?理解“千言萬語”。
重點指導朗讀最后一句:“20xx,北京!”
8、回顧課文,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三、背誦指導
1、再次播放多媒體,讓學生感受當時場面。(畫面沒有聲音)
你們覺得畫面少了什么?(聲音)
2、嘗試用課文中的語句,給畫面配音。
四、總結(jié)談話
1、同學們,學習了課文以后,我們知道了----(20xx年7月13日)那天我們申奧成功了,北京將在----(20xx年)舉辦奧運會。全國人民都在為奧運會出力,我們小朋友可以為奧運會做些什么呢?
2、交流。
3、課外延伸:出示奧運會會徽,簡單介紹會徽含義。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詞語抄寫。
2、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3、完成課后練習4。
附板書
20xx,北京!
人多
沸騰 歡樂的海洋
狂歡
語文教案 篇7
A.教學目標:
1.能整理本文中的重點實詞意義和特殊句式;
2.能理解文中孟子逐步推理、正反對比闡明自己看法的方式,并能運用這種方式闡明事理;
3.了解孟子“與民同樂”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評價這種思想,語文教案-莊暴見孟子。
B.設想:
1.學情:這篇短文,學生應該能從文中發(fā)現(xiàn)全文思想的中心句,進而把握文章主旨?赡苁箤W生感到疑惑的是:孟子只是通過兩次假設性的對比,就能把“與民同樂”的大的觀點論證出來了,是不是有說服力呢?教學上應該聯(lián)系實例,并通過練習,掌握逐步推理的論證方式和正反對比的論證技巧,讓學生自己去感受論述的強度。至于文言詞句,本文在理解上沒什么難度,應該布置課堂作業(yè),及時整理。
2.教法:誦讀法、練習法
3.課時:一課時
C.過程:
一.導入:
孟子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他的這種“民本”思想在《孟子》七章中多有論述。事實上,在戰(zhàn)國時代,各諸侯忙于稱霸,不但沒多少閑工夫來考慮百姓的利益,反而加重對人民的壓迫與剝削。今天,孟子就要站一心“王天下”的齊王面前,向他推銷自己的政治主張。這無疑是一次挑戰(zhàn),至于結(jié)果如何,還是讓我們來看課文吧——
二.整體感知
1. 請一學生朗讀課文,正音、正句。
2. 學生齊讀,,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鞔_:“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保
三.局部理解
1. 用五分鐘時間,對照注釋,口頭翻譯課文。有疑難先作記號,等一會集中討論。
2. 解疑?梢宰寣W生提問,學生解答。
3. 教師歸納重要詞語:
見、語、好、樂、今、王
4. 思考: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孟子與齊王的對話,第一節(jié)卻寫了莊暴與孟子的對話,這是不是多余的文字?為什么?
。鞔_:不是。①通過莊暴和孟子的回答,引出話題,明確論述的議題,起引子的作用;②莊暴對“王好樂”無言以對,表明話題有難度,反襯出孟子談話藝術的高超。)
5.思考:第二段可以分為幾層?各寫了什么意思?
(明確:①寫孟子主動發(fā)問,提出“好樂”的話題,為轉(zhuǎn)入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創(chuàng)造條件;②孟子借“為王言樂”,從正反兩方面“與民同樂”的重要性。)
6. 討論:
、 齊王聽到孟子談到好樂一事時,臉色應該是怎么的?為什么會“變色”?
。鞔_:無標準答案。讓學生自己去推測?梢哉f“惱怒,恨莊暴轉(zhuǎn)告孟子”,也可以說“良心發(fā)現(xiàn),羞愧不已”。
、 孟子談音樂側(cè)重于品位還是側(cè)重于音樂的欣賞?為什么?
(明確:欣賞。孟子善于從對方能夠接受的角度談話,消除對方的反常心理,便于展開自己的'論述。這就是求同存異法。)
7. 試用簡表表示孟子展開論述的思路。 (請一學生上黑板來畫。)
轉(zhuǎn)換概念 轉(zhuǎn)換話題 再換話題
吸引對方 誘敵上鉤 直奔中心
四、亮點探究
1.齊王聽到孟子談到“好樂”一事,為什么會“變乎色”?
探究學習:學界出現(xiàn)了這樣三種解釋:齊王有不悅之色,認為孟子不該問自己“好樂”的事;齊王有羞愧之色,認為自己不應該“好樂”;齊王有慍怒之色,認為莊暴不該把他“好樂”的事告訴給孟子,高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莊暴見孟子》。權衡上述幾說,以第三說為最佳。據(jù)《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記載,“齊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稟食以數(shù)百人!惫B(yǎng)這樣一支樂隊,勢必勞民傷財,并影響政事。孟子來齊國宣揚其“仁政”,勸說齊宣王“保民而王”,所以齊宣王心中要“怪!鼻f暴,不該把自己的隱情告訴給孟子。儒家歷來重視禮樂,認為音樂具有重要的政治教化作用,從音樂可以考察一個國家的興亡盛衰,并反對把音樂作為單純的娛樂活動!跋韧踔畼贰笔窍韧跤脕斫袒傩、安定民心、治理國家、鞏固統(tǒng)治的手段,與“世俗之樂”截然不同。齊宣王愛好的不是“先王之樂”,而是“世俗之樂”,這又與儒家的音樂主張不甚吻合了。齊宣王之所以直言不諱地向孟子表白“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是考慮到隱情既已泄露,也就不必再轉(zhuǎn)彎抹角了,免得孟子糾纏下去。而后來談話之所以還能繼續(xù)進行,是因為孟子并不反對他愛好“世俗之樂”。也有人認為:“齊王感到作為國君而愛好音樂,當為輿論所不許,怕受到孟子的批評,因而臉上表現(xiàn)得有點慚愧!(李炳英《孟子文選》)其實,戰(zhàn)國時期愛好“世俗之樂”的國君不乏其人,齊宣王也用不著為此而到“慚愧”。所以,齊王的“變乎色”應是“慍怒之色”。
2.孟子“與民同樂”的思想在當時能否實現(xiàn)?為什么?
探究學習:針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連年征戰(zhàn)、生民涂炭的現(xiàn)實,孟子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使之成為一種政治思想體系,對兩千年來的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產(chǎn)生了異乎尋常的影響。孟子的“仁政”學說雖然以維護封建制度為出發(fā)點,但是對于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生產(chǎn),減輕人民負擔,減少農(nóng)民因喪失土地而遷徙流離的痛苦,卻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同時,孟子的思想存在著嚴重的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統(tǒng)治階級的享樂是建立在下層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又有誰愿意輕易放棄自己的這種權利呢?而且他的“仁政”學說帶有濃厚的復古保守色彩。他把“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說成是“天下之通義也”。(《孟子·滕文公》)因此,在當時不過是空想而已。
四.練習鞏固
1. 有一個同學熱衷電子游戲,幾乎不能自拔,請你對他說一番話,運用孟子的談話的技巧,把你想說的寫下來。
2. 課堂整理相關文言基礎知識(通假字、一詞多義,特殊句式)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經(jīng)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