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的物理教案優(yōu)秀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的物理教案優(yōu)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優(yōu)秀1
課程標準:
1、通過實驗探究,學會使用簡單機械改變力的大小和方向
2、認識杠桿和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
3、能從常見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出杠桿
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認識杠桿。認識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
2、 能從常見的工具中和簡單機械中識別出杠桿。
3、 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及其杠桿的應用。
●過程能力目標:
1、經(jīng)歷繪制杠桿示意圖的過程,體會科學抽象的`方法;
2、觀察和操作杠桿,體會杠桿的作用,學生形成的觀察力、抽象概括力。
3、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掌握初步的科學探究方法。
●情感態(tài)度目標:
1、關心生活、生產(chǎn)、自然現(xiàn)象中杠桿的使用,體驗科學源自生活,提高對生活的關注和對科學的學習興趣;
2、樂于在周圍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分析各種杠桿,具有利用杠桿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識。
學習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學生對杠桿這種簡單機械的感性認識比較豐富,特別是對使用杠桿能省力有比較豐富的體驗(但認識上有誤區(qū))。因此,將本節(jié)從認識杠桿這一熟悉的簡單機械著手,來改觀學生的感性體驗,到杠桿平衡條件的探索學習,來深刻認識杠桿知識內(nèi)涵,再到杠桿應用的理解,將知識內(nèi)化,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熟悉到陌生的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
能初步描述實驗數(shù)據(jù)或有關信息,并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簡單比較。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優(yōu)秀2
[教學目標]
、胖缽椓κ窃鯓赢a(chǎn)生的;⑵掌握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和彈力三要素;⑶知道胡克定律及實際運用所適用的條件,物理教案-彈 力。
[課 時]1課時
[教學方法]實驗法、講解法
[教學用具]鋼尺、彈簧、重物(鉤碼)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重力是怎樣產(chǎn)生的?其方向如何?
2、復習初中內(nèi)容:形變;彈性形變。
二、新課教學
由復習過渡到新課,并演示說明(板書)
。ㄒ唬┬巫
。1)形變
。2)彈性形變
演示圖示1中的實驗,請同學們注意仔細觀察并回答下列問題。
、僦匚锸苣男┝Γ浚ㄖ亓、支持力。這二力平衡。)
②支持力是誰加給重物的?(鋼尺)
③鋼尺為什麼能對重物產(chǎn)生支持力?(鋼尺發(fā)生了彈性形變)
由此引出:
(二)彈力
。1)彈力: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直接接觸的物體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就叫彈力。
就上述實驗繼續(xù)提問:④由此可見,支持力是一種什麼樣的力?
⑤重物放在鋼尺上,鋼尺就彎曲,為什麼?(重物在重力作用下與鋼尺直接接觸,從而發(fā)生微小形變,對鋼尺產(chǎn)生了向下的彈力即壓力。
可見,壓力支持力都是彈力。并進一步分析得出:
。2)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物體直接接觸并發(fā)生彈性形變。
。3)彈力的方向
提問:課本放在桌子上。書給桌子的壓力和桌子對書的支持力屬什麼樣性質的力?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什麼?方向如何?
與學生討論,然后總結。
①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壓物體)。
、谥С至Φ姆较蚩偸谴怪迸c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支持物體)。
提問:電燈對電線產(chǎn)生的拉力和電線對電燈產(chǎn)生的拉力屬什麼樣性質的力?
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什麼?方向如何?
分析討論,總結。
③繩的拉力是繩對所拉物體的彈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ㄈ┖硕
彈力的大小與形變有關,同一物體,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的彈力,與 形變的關系為:
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力的大。娓鷱椈傻纳扉L(或縮短)的長度x成正比,即:f=kx。式中k叫彈簧的倔強系數(shù),單位:N/m。它由彈簧本身所決定。不同彈簧的倔強系數(shù)一般不相同。這個規(guī)律是英國科學家胡克發(fā)現(xiàn)的,叫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的適用條件:只適用于伸長或壓縮形變。
三、小結
四、學生練習:
閱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yè):
。1)(3)(5)與學生一起討論。作業(yè)本上寫(2)(4)。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優(yōu)秀3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幾個電阻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的阻值都小。
2、復習鞏固并聯(lián)電路電流、電壓的特點。
3、會利用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解答和計算簡單的電路問題。
。ǘ┙叹
每組配備干電池二節(jié),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和開關各一只,定值電阻2只(5歐和10歐各一只),導線若干條。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ù鹇裕
1題。
U=IR
6題。(請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自做,然后教師講評。在講評中要引導學生在審題的基礎上畫好電路圖,按規(guī)范化要求求解。)
2、引入新課
。1)請學生閱讀本節(jié)課文前問號中所提出的問題,由此提出本節(jié)學習的內(nèi)容。
(2)問: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的特點是什么?舉例說明。
1、并聯(lián)電路的總電流等于各支路中電流之和。即:I =I1 + I2!
(4)問:并聯(lián)電路電壓的特點是什么?舉例說明。
2、并聯(lián)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
(5)幾個已知阻值的電阻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跟各個電阻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是本節(jié)將學習的知識。
3、進行新課
。1)實驗:
R1=5歐和R2=10歐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然后用伏安法測出R1、R2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RR1、R2進行比較。
3、幾個電阻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都小!
10歐和1歐的兩個電阻并聯(lián)的電阻小于多少歐?(答:小于1歐。)
。2)推導并聯(lián)電路總電阻跟各并聯(lián)電阻的定量關系。(以下內(nèi)容教師邊講邊板書)
R1、R2;R1、R2并聯(lián)的總電阻是R
I1 =U1/ R1,I2 =U2/ R2,I =U/ R,I =I1 + I2,U/R =U1/ R1+ U2 / R2。
U =U1 =U2,1/R =1/ R1 + 1 / R2。
。≧1 =5歐,R2 =10歐)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
學生演練,一名學生板演,教師講評,指出理論計算與實驗結果一致。
。3)練習
1:請學生回答本節(jié)課文前問號中提出的問題。(回答略)
nR =R'/n1中:R′=10千歐,n =2,所以:R =10千歐/2 =5千歐。
2、在圖8—1所示電路中,電源的電壓是36伏,燈泡L1的電阻是20歐,L2的電阻是60歐,求兩個燈泡同時工作時,電路的總電阻和干路里的電流。(出示投影幻燈片或小黑板)
L1和L2是并聯(lián)的。(解答電路問題,首先要認清電路的連接情況)。在電路圖中標明已知量的'符號和數(shù)值以及未知量的符號。解題要寫出已知、求、解和答。
。ㄟ^程略)
U1/ U2 =R1 / R2。在并聯(lián)電路中,干路中電流在分流點分成兩部分,電流的分配跟電阻的關系是什么?此題中,L1、L2中電流之比是多少?
答:(略)
I1/ I2 =R2 / R1!
4、小結
5、布置作業(yè)
1、2;本章末習題9、10。
參看課本本章的"學到了什么?,根據(jù)知識結構圖寫出方框內(nèi)的知識內(nèi)容。
。ㄋ模┱f明
1、關于并聯(lián)電路總電阻的計算,教學大綱上未做要求,建議對基礎較差的班級不增加這部分教學內(nèi)容。
2、在課時安排可能的情況下,建議根據(jù)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增加一節(jié)復習題。總結第4—8章所學內(nèi)容,并做適當?shù)木毩暋?/p>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優(yōu)秀4
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知道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知道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能確定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舉例說明。
3、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也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加深對力的概念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2、力的概念非常抽象,用力的作用效果去理解力的概念,加強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講解日常生活中應用力學知識的實例,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教學建議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人推車”“拖拉機拉犁”“磁鐵吸引鐵釘”等例子,使學生認識到物理學中的力指的是物體對物體的推或拉的作用。然后再舉例“小孩推墻”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為了使學生更具體地認識力,課本中接著講解力的作用效果。用生動具體的事例和插圖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通過力的作用效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力是一種什么作用。
本節(jié)內(nèi)容是力學知識的入門基礎課,學生對力的概念的正確理解和力的作用效果的掌握對學生后續(xù)課程的理解吸收有重要作用。
有關“力的作用效果”的`教學建議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也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教材是通過學生熟悉的彈簧、鋸條受力形變等事例來講述的,學生接受起來并不困難,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可向學生展示各種有關“力的作用效果”的視頻及動畫,通過討論法引導學生得出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的結論。
有關“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教學建議
可以向學生提問:人在做什么事的時候需要用力?啟發(fā)學生舉出一些實例。再從回答中篩選出表現(xiàn)力的推、拉、提作用的典型例子,寫到黑板上。比如:人推車、人拉鋸、人提水桶等。
然后對例子進行分析:人推車時,人施力,車受力;人拉鋸時,人施力,鋸受力;人提水桶時,人施力,水桶受力。其中,推、拉、提是力的作用。從而得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這樣使學生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逐步理解什么是力。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最后明確指出:一個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
。ǘ┯嘘P“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教學建議
教學中應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面來反映,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通過力的相互作用來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施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受力)物體。
以上內(nèi)容應通過實驗、事例加以說明。
例一:讓學生用力拍桌子,問學生:手有什么感覺?(感到痛)為什么手會感到痛?讓學生思考。
分析:手拍桌子時,手對桌子施力,同時手也受到桌子的反作用力。
例二:讓一個學生穿上旱冰鞋用力推墻。問其他學生:為什么這位同學自己會向后退?
分析:人推墻時,人對墻施力,同時人也受到墻的反作用力。
結論: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進一步讓學生思考并回答:
。1)人推車,人是否也受到車的推力?
。2)人拉鋸時,鋸是否也拉人?
。3)拖拉機拉犁時,拖拉機是否也受到犁的拉力?
。4)劃船時,用漿向后劃水,船就向前進,這是為什么?
。ㄈ┯嘘P新課引入的教學建議
可用本節(jié)課文大問號后面的一段文字敘述引入力的概念。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個詞,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義。在物理學中“力”是一個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確切的物理含義。引入新課。
也可使用情景教學的方式,請一位同學把一個大鐵塊拿到講臺桌上。
學生前來拿起鐵塊。
教師可提問:有什么感覺?
總結學生的回答:因為東西很沉,拿起它用了很大的力。
引入新課:可以說“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但是在物理學中到底什么是“力”呢?這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優(yōu)秀5
學情分析
本校新課程研究始于20xx年9月,初期目標是構建具有"探究性的學習、問題式的教學、合作化的課堂"等特色的課堂教學。本屆初二學生經(jīng)過近一年半的新課程理念的熏陶及近一學期的物理新教材的學習,已基本領悟了"科學探究"的各主要環(huán)節(jié),同時也具有了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及操作能力,但科學探究的真正意義是什么?學生還不甚明了。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中力圖體現(xiàn):"知識學習"是一種"探究的活動",知識并不是絕對的、不變的結論。
結合教學實際對本書內(nèi)容進行更為合理的重組,以更利于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在探究中創(chuàng)新,從而學到真正的知識和掌握相關的技能,并領悟科學探究的意義,從探究的"程序操作"走向"實質探索"。
并以"探究卷"為"橋",引領師生共同走向這一"變薄的教材"。
教材簡析與處理
《電阻》是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三節(jié)的內(nèi)容。本書主體內(nèi)容由"電阻"、"變阻器"組成,編者的實施建議是使學生通過探究"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認識導體本身固有的一種屬性——電阻,通過實踐學會使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電壓。
為盡可能體現(xiàn)出"探究的意義在于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新",并尊重編者的建議,結合學生實際,對教材做如下處理:
第一環(huán)節(jié):打開探究之門。
教師組織學生收集、觀察家用電線并提出思考:普通導線為什么多用銅制成?
第二環(huán)節(jié):探究與發(fā)現(xiàn)。
通過探究未發(fā)現(xiàn)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與導體材料、長度的關系。在完成"電阻"的知識建構過程中打開創(chuàng)新之門:如何制作可變電阻器件。
第三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新與實踐。
重組教材內(nèi)容,通過設計變阻器件和操作實踐,變單一的技能?
第四環(huán)節(jié):拓展與延伸。
補充介紹"半導體"以開闊學生視野;多維度建構課堂小結,并對下一步探究方向做出設想,使課堂得以延伸……
教學目標
1、采用實驗、觀察、對比分析、設計創(chuàng)新等多種方法探究電阻及滑動變阻器,知道電阻及其單位,知道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并會利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電壓。
2、通過了解半導體和超導體以及它們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開闊視野。
3、領悟探究的意義。
教學準備
電池組、小燈泡、開關、導線、自制電阻比較裝置、鉛筆芯、滑動變阻器、自制滑動變阻器模型、"探究卷"及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入(5分鐘)
。◣熣Z)請同學們觀察所帶來的各式電線,談談你們的"發(fā)現(xiàn)"并提出你們最感興趣的問題?
。▽W生)可能性的發(fā)現(xiàn)和提問:(摘選)
1、一般電線內(nèi)部是金屬絲,外部包有一層塑料。
2、為什么普通電線內(nèi)部的導線多用銅制成,可否采用其他常見金屬材料來代替銅。
。◣煟┙Y合1再聯(lián)系舊知及實物重新加深學生對導體、絕緣體概念的理解,并指出好的導體和絕緣體都是重要的電工材料。
結合2引思;能用鐵或普通不銹鋼材料來代替銅嗎?從而打開課堂探究之門。
("導入"中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
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15分鐘)
1、實驗與發(fā)現(xiàn)。
目的:探究粗細、長短都相同的`銅絲、不銹鋼絲的導電情況。
過程:
、賹W生設計實驗、選擇器材并操作(參考裝置見圖1);
、诮處熝a充探究粗細、長短都相同的銅絲、碳鋼絲、康銅絲及鎳鉻合金絲的導電情況。
。▽W生)通過觀察燈泡的明暗去推斷電流強弱,并發(fā)表見解。
發(fā)現(xiàn)小結:粗細、長短都相同的不同金屬絲導電能力不一定相同,換言之它們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可能有所不同。
。◣煟┙M織討論本次發(fā)現(xiàn)的意義。
意義概述:
①粗細、長短都相同的金屬絲導電能力跟導體的種類有關;
、诓煌瑢w的電阻可能不同。
。ù瞬浇虒W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確認導體對電流有阻礙作用,并且使學生明確怎樣用實驗的方法來比較導體電阻的大小。從而初步突破"電阻"這一教學重難點。)
2、研討與發(fā)現(xiàn)。
目的:了解電阻。
過程:組織學生研讀"電阻"框,并積極鼓勵合作探究和對有效信息進行收集。
(學生)可能性的發(fā)現(xiàn)和提問:(摘選)
、匐娮璞硎井愺w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符號R,電路圖中的符號"",單位:歐姆(Ω);
、趯Φ13頁框表中所列的幾種導體在一定條件下的阻值數(shù)據(jù)提出猜想:導體電阻除與材料有關外,是否可能還與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及溫度有關。
。ù朔N教學安排的目的有二,一是放手讓學生進行知識建構,突破"電阻"這一教學重難點;二是打開新的探究之門。)
3、實驗與發(fā)現(xiàn)。
目的:探究導體電阻的大小限它的長度有什么關系?
過程;
、賹W生設計實驗、選擇器材并操作(參考裝置見圖2);
、谟^察燈泡亮度的變化。
(學生)發(fā)現(xiàn):導體長度越長則電阻越大。
。◣煟┙M織討論本次發(fā)現(xiàn)的意義:
、倌扯坞娐分械碾娮杩梢愿淖,做法之一就是改變導體接入電路中的長度。
、诳筛鶕(jù)導體的這一特性制作"可變電阻器件"。
三、創(chuàng)新與實踐(20分鐘)
創(chuàng)新課題:設計一種可以改變電路中電阻大小的器件。
設計依據(jù):上述實驗的發(fā)現(xiàn)。(原則上應由學生給出)
設計選材:師生互動探討材料選擇。
主要材料選擇:
1、可選擇金屬電阻絲,因為它的韌性和可塑性好;
2、為便于使用,又不影響導體電阻,需用絕緣體制作配套的固定裝置。
設計過程:師生合作"制作"變阻器模型(見圖3)。
1、繞線(目的:減小空間范圍)
2、抽頭。(目的:取不同阻值)
3、設滑片。(目的:可任取相應阻值)
4、裝固定架。(目的:便于操作)
。◣煟┙M織學生觀察實際的"滑動變阻器"并探究有效接法與變阻情況。
學生討論得出:
1、接"A、B阻值最大,接C、D阻值幾乎為零,且均無法變阻。應接A(B)和C(D);
2、若接A和C(D),則P向A移動阻值減小……
。◣煟┨嵝褜W生注意"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值。
操作實踐;用變阻器改變燈泡亮度。
注:實驗過程由學生完成(略)。
。◣熣Z)由于選材和變阻方式不同,變阻器會有很多種類,課后請同學們也試著設計一種變阻器,并了解實際生活中的其他變阻器件的應用。
(師)組織討論本次創(chuàng)新的意義:
1、學會了設計制作滑動變阻器,并為了解其他變阻設備的原理打下了基礎。
2、應用滑動變阻器可(根據(jù)需要)改變電路中的電流、電壓。
(本環(huán)節(jié)中重組了教材內(nèi)容,讓學生經(jīng)歷"探究——設計——實踐"這一個性化的過程,去主動突玻"變阻器"這一教學重難點,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所以然。"充分體現(xiàn)了本課的設計理念:即"知識"乃是一種"探究的活動",并不是絕對的、不變的結論。)
四、小結與延展(5分鐘)
師生共同構建多維度課堂小結,并對下一步探究方向做出設想。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優(yōu)秀6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了解生產(chǎn)、生活及現(xiàn)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ǘ┻^程與方法:
課前預習和課后作業(yè)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參觀或看錄像等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收集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信息,使收集信息的能力得到鍛煉。
。ㄈ┣楦、態(tài)度和價值觀: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了解聲在現(xiàn)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對科學的熱愛
教學重點:聲傳遞信息、聲傳遞能量
二、教學過程:
(一)根據(jù)課前預習及各組按照不同分工從不同渠道收集到的信息說出你所了解的'利用聲的現(xiàn)象;
。ǘ┯^看相關的錄像;
。ㄈ┯懻搶σ陨系膽美釉鯓託w類
在此基礎上,老師綜合學生所舉的例子和初步的分類方法,進行總結性的講解。
1、聲與信息
計算:小明向較遠的高山大喊一聲,經(jīng)過1.2s聽到回聲,請問:小明距離高山多遠?(當時氣溫是15℃)
學生算出結果后,清楚回聲可以測出距離。
(1)介紹蝙蝠采用回聲定位來確定目標的位置
。2)介紹聲吶技術產(chǎn)生的背景以及現(xiàn)代聲吶技術的應用方面
(3)介紹B超在醫(yī)學上的應用
(4)超聲波測出金屬內(nèi)部的傷痕
2、聲與能量
把石頭扔進水里,可以看到一圈一圈的波紋向四周散去,水面上的樹葉也隨之起伏。石頭的能量通過水波傳給了樹葉。
1、演示:聲波能傳遞能量嗎?
去掉罐頭盒兩端的蓋子,給一端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緊。財長火焰敲橡皮膜,火焰會擺動嗎?
結論:聲波能傳遞能量。
2、應用(超聲波)
、偾逑寸姳淼染毜臋C械。
、诔ト梭w內(nèi)的結石
、蹤z測鋼板是否有缺陷,并控制生產(chǎn)。
三、課堂小結:聲可以應用在哪些方面?
四、布置作業(yè)
1、動手動腦學物理作業(yè)要求寫一篇無聲的世界的論文。
2、有條件的同學上網(wǎng)查找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應用,然后與同學們共享。
說明:以上兩個作業(yè)可任選一個。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優(yōu)秀7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1、理解物體浮沉條件
2、知道密度計、氣球、飛艇、潛水艇的浮沉原理
3、培養(yǎng)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安排以科學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親歷典型的科學研究過程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問題——猜測——驗證——結論{檢驗、應用、推理、解釋}——創(chuàng)造——發(fā)現(xiàn),使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體驗物體沉浮現(xiàn)象的樂趣,獲取物體沉浮的經(jīng)驗認識,增長探究物體沉浮的本質的能力,培養(yǎng)觀察實驗,思考等科學能力,為后續(xù)乃至終生學習能力及達到高級的思維水平準備認識基礎。讓學生初步了解浮沉條件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參與制作密度計的實踐活動和成果的展示活動,感受到科學——技術——社會的發(fā)展關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感
1、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濃厚興趣,對實驗現(xiàn)象認真觀察和對實驗操作的科學態(tài)度,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浮力知識應用實例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良好學風,激發(fā)學生學習情趣
3、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實驗,激發(fā)學習欲望。發(fā)展積極探索的'精神,獲得謀求內(nèi)部協(xié)調統(tǒng)一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及施教策略】
重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施教策略:
1、創(chuàng)設新的教學情境,以打撈沿船引入新課,并利用FLASH模擬潛水艇下潛、上。痪掭喸诤I虾叫;飛艇在空中飛翔等現(xiàn)象引入到浮沉條件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邊學邊實驗,在實驗、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物體的浮沉條件,并用FLASH制作動態(tài)的受力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
3、用多媒體制作潛水艇、孔明燈等浮沉原理并結合演示實驗,讓學生掌握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
【教學難點及其克服策略】
難點:影響物體浮沉條件的因素
克服策略:通過學生自己實驗探究,討論、交流、總結得出,加深認識
【教學策略】
課堂組織策略:采用主體參與教學策略。具體應用:1、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際關系;2、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3、要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參與的意識和不斷提高他們主動參與的能力。4、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位學生發(fā)言中的積極因素(哪怕只是萌芽),并及時給以肯定和鼓勵;
學生控制策略:創(chuàng)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與實際相關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帶著與自身相關的任務進入學習,使學生學習直觀性和形象化。要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體現(xiàn)出學生的首創(chuàng)精神;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將知識“外化”);能根據(jù)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實現(xiàn)自我反饋)。
教學設計策略:本課的設計采用以“學”為中心教學設計模式,通過各種學習媒體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處于教與學活動的中心地位,從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獲得信息到使用信息,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指導,并提供必要的學習環(huán)境(如學生實驗,課件展示等),學生通過自己制作密度計等實驗不僅僅提高了綜合素質,而且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可能會使學生終身受益。
【教學方法】
1、運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2、運用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在實驗中學會觀察、在實驗中學會研究,初步學習探究式學習方法。
【課前準備】
1、準備學生分組實驗(2人一組):400ml燒杯,200 ml燒杯,50 ml燒杯,鹽,水,酒精,雞蛋,量筒,鉛筆,鉛絲
2、密度計,潛水艇模型,自制熱氣球(教師演示用)
3、制作POWERPOINT,利用shockwave flash object插件插入flash.exe。
【教學過程】
引入:你知道俄羅斯和“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嗎?假如把打撈沉船的任務交給你,你將采取什么措施?(打開POWERPOINTRT,學生瀏覽有關“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有關圖片,學生交流、討論)
。ㄔO計理念:開頭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情景:這個情景圍繞學科教學內(nèi)容展開,是教學內(nèi)容的拓展與深化,且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的關聯(lián),而且稍高于學生現(xiàn)有的基礎,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愛好,同時沒有一個明顯的正確答案或固定的答案,學生也許不可能一開始便獲得對提出問題的全面認識,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提出自己的看法,這些想法也許很幼稚,作為教師,要肯定學生想法中合理的一面,進而進一步提出問題)
新授
一、研究影響物體的浮沉條件的因素
打撈沉船與物體的沉浮有關,今天我們就親自來來探究影響物體浮沉的條件。
探究過程一:將實驗桌上的石蠟塊、小瓶、牙膏皮分別投入水中,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浮沉情況。
提問:你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探究過程二:請同學們想辦法改變它們的沉浮,并嘗試思考你是通過什么方法來改變它們原來的浮沉情況的?(學生實驗,展開進一步的探究、發(fā)現(xiàn)過程)
結論:控制物體浮沉的途徑:
一、引入新課:
1、引導:課文107頁中的各種方法都能把沙子運到樓上,同學們由此可以提出什么問題?[總共做了多少功?克服沙子重力做多少功?各種方法做功是否同樣多等問題。]
2、引入課題:機械效率。
二、新課教學:
。ㄒ唬C械效率
1、組織討論。找出各種方法中的共同點和不同之處。[用不同方法,人所做的功不完全相同,但克服沙子重力所做的功是相同的。]
2、能區(qū)分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含義了嗎?
人對沙子所做的功是對我們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對桶、口袋所做的功是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額外所做的功,叫做額外功。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和叫做總功。
分析:使用任何機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額外功,即有用功始終都要小于總功。
3、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機械效率的公式:
有用功-W有用,總功-W總,機械效率-η
提出問題:機械效率可以大于100%嗎?分析得出:使用機械時會不得不做一些額外功,所以機械效率必然小于100%。
例題:起重機把質量為0.6t的重物勻速提升了3m,而它的電動機所做的功是3.4×104J,起重機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二、斜面的機械效率
1、閱讀“斜面的機械效率”。了解實驗裝置和實驗過程。
2、設計簡單的實驗報告和記錄表格。
3、完成實驗的實驗報告。
三、課堂小結
四、作用:110頁1。
五、教學反思:
板:
四。機械效率
1、有用功:我們所需要的功額外功:對于額外負擔所不得不做的功?偣Γ河杏霉εc額外功。
2、機械效率:有用功與總功之比。公式,沒有單位,小于1,常用百分數(shù)表示。
3、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評估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優(yōu)秀】相關文章:
[優(yōu)秀]八年級物理教案06-25
[優(yōu)秀]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0-24
八年級物理教案優(yōu)秀10-25
八年級物理教案15篇【優(yōu)秀】05-21
【優(yōu)秀】初中物理教案05-23
(優(yōu)秀)初中物理教案07-18
初中物理教案優(yōu)秀09-01
初中物理教案(優(yōu)秀)10-22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1-23
八年級物理教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