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實用)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
一、 創(chuàng)設情景、構造例題:
1、播放一段鼓號隊檢閱的錄象。(其中有隊列變換的片段)
2、師:今年九月份,常熟市也要舉行了鼓號隊的比賽,現(xiàn)在各個學校都在抓緊訓練,這是我們學校訓練的場景。(出示圖片)。
。1) 看了這個隊形你有什么感覺?(很整齊);
(2) 看到這個長方形的隊列你馬上想知道什么?(一共有多少人);
。3) 怎樣才能很快地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呢?(出示每行12人,排成了4行);
。4) 這是他們出場時的隊形,如果要能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你能否給他們提些建議?(進行隊形的'變換)。
3、出示:
同學們進行鼓號隊比賽,出場時每行12人,排成了4行。退場時如果每行排16人,_________ ?(學生補充問題:可以排幾行?)
二、合作探究:
1、 探究“退場時”的隊形變換。
(1)啟發(fā)猜測:
、俨还荜犃性鯓幼儞Q,什么是不變的?(總人數(shù))
、谠诳側藬(shù)不變的情況下,原來每行12人,現(xiàn)在每行16人,那行數(shù)與原來相比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2)獨立嘗試,小組內(nèi)交流方法。
。3)交流匯報:
、偾笠还捕嗌偃耍
12×4=48(人)
、 以排成幾行?
48÷16=3(行)
答:可以排成3行。
(4)感知規(guī)律。
我們發(fā)現(xiàn),在總人數(shù)不變的情況下,每行的人數(shù)從12人到16人是增加了,而行數(shù)從4行到3行,是減少了。你猜對了嗎?
2、 探究“比賽中”的隊形變換。
。1)在比賽過程中,他們還可以變換成怎樣的隊形,你能否幫忙設計一下?
出示:同學們進行鼓號隊比賽,出場時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賽中 , ?
。2)學生自主編題,同桌討論?
(3)出示:同學們進行鼓號隊比賽,出場時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賽中如果排成6行,每行排幾人?
<<<12>>>
。4)猜測:在總人數(shù)不變的情況下,排的行數(shù)從4行到6行是增加了,那么每行的人數(shù)與原來相比應該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5)計算驗證。
(6)匯報交流:
、偾笠还捕嗌偃耍
12×4=48(人)
、诿啃信艓兹?
48÷6=8(行)
答:每行排8人。
5、比較小結:
剛才,我們解決了鼓號隊比賽中的兩個數(shù)學問題。(板書:解決問題)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和地方?(都是先求出總數(shù)。)為什么要先求出總數(shù)呢?(求出總數(shù)后我們可以用總人數(shù)÷每行的人數(shù)=行數(shù)。用總人數(shù)÷行數(shù)=每行的人數(shù)。)
三、鞏固應用:
其實象這樣用先求出總數(shù)的方法來解決的問題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
1、 請你解決。
(1)學校組織同學們參加夏令營,如果租每輛乘48人的大客車,剛好需要3輛。后來聯(lián)系旅游公司,他們只能提供每輛乘36人的中客車,現(xiàn)在應該租幾輛車? (學生解答、評講。)
。2)學校給每輛車上的36人配了3箱“農(nóng)夫山泉”飲用水,平均每人能分到幾瓶?
、 學生嘗試解答。(學生發(fā)現(xiàn)缺少條件,需要補充“每箱礦泉水多少瓶”)
、 怎樣才能知道“每箱礦泉水多少瓶”呢?(打開看一看;看外包裝)
、 解答評講。
2、 請你參謀。
小明一家準備暑假里到北京去旅游,這是他了解到的信息。
坐汽車 每小時行80千米————15小時到達
坐火車 每小時行100千米————?小時到達
坐飛機 每小時行?千米 ————2小時到達
(1)你從圖上知道了什么?
(2)學生選擇相關信息解答。
。3)如果你是小明,你會選擇哪種交通工具,說說你的理由?
3、 請你當家。
雙休日,小芳家來客人了,小芳幫媽媽去買水果,下面是了解到的市場信息。
XX市場水果價目表
品名 單價(元/千克)
香蕉 6
芒果 12
桂圓 8
蘆柑 2
媽媽給我的錢剛好買4千克香蕉
小芳可以怎樣買,正好把錢用完?
(1) 你從圖上知道了什么?
(2) 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3) 全班交流:
只買一種:(略)
買兩種:(略)
買三種:(略)
(4)小結:不管怎樣買,都應該先求出一共帶了多少錢。
四、總結反思:
今天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求出總數(shù),再求出其他的問題。)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初步體驗平均分的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結合實際問題感知平均分的兩種可能。
2、注重學生進行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3、經(jīng)歷與同學進行討論,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感受平均分的過程。
教學難點:初步體會有余數(shù)的“平均分”。
教具準備:課件、小魚圖片、氣球圖片。
學具準備:圓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創(chuàng)設小刺猬過生日的情境,導入新課。小刺猬過生日,請來一些小朋友,有猴子、小貓、小狗。
二、操作體驗
1、分桃。猴子來了2只,小刺猬有8個桃子,可能有幾種分法。
(1)獨立操作。每個學生用小圓片當桃子,自己操作分法,并記錄下來。
。2)匯報交流:
8888
17263544
。3)感受隨意分與平均分的區(qū)別。你認為哪種分法更合理,為什么?意在分得同樣多。
2、分魚。小貓來了4只,小刺猬有12魚,要讓每只小貓分到同樣多,該怎么分。
(1)獨立操作。學生以小棒代替魚
。2)匯報交流:初步感受分法的多樣性。
(3)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義。
分得的同樣多就叫作平均分
3、分骨頭。
有18根骨頭,平均分給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幾根。
按要求獨立完成,并展示交流。說一說你是怎么分的,你為什么這樣分?因為題目叫我們平均分,就是要讓每只小狗分到的同樣多。首次應用平均分的`概念,來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強化平均分的含義。
三、鞏固深化
1、“試一試”的第1題。有()雙筷子,需2根2根的分,可畫圈完成。
2、“試一試”的第2題。平均每盒放()支,可數(shù)總數(shù)后,用乘法口訣,得到答案。
3、“試一試”的第3題。5個畫圈法
4、“試一試”的第4題。初步感知有余數(shù)的“平均分”。不作太多要求,還剩幾個,就是余數(shù)。
四、全課總結
師:通過“分桃子彈”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列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在探索并掌握列豎式計算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愉悅感,激發(fā)學生自主求知的興趣。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掌握百以內(nèi)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和一步除法豎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兩步計算的除法豎式對學生而言很陌生,因此第一部分的教學內(nèi)容為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除數(shù)能整除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這部分的教學難點是讓學生明白兩步計算的除法豎式的算理。為了解決這個難點,我采用動手操作與計算方法有機結合這一教學策略,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列出正確豎式。結合操作,學生對算理有了透徹的了解。在此基礎上,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第二部分,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除數(shù)不能整除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這部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可以很順利地解決問題。這樣,由扶到放,層層遞進,將教學的重難點一一突破。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學過口算除法,以及一步計算的除法豎式。學校位于農(nóng)村,條件有限,教、學具不能完全滿足教學需要。于是,我大膽將教材中“小猴子分桃子”改成“小猴子分甘蔗”。這樣,學生就可以用小棒代替甘蔗來操作,簡便易行,更有助于理解算理。
〖教學設計片段〗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探究
1.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
師:智慧老公公看大家學得這么認真,他可高興了!他給大家?guī)硪环嫛?出示情境圖)
師:小猴子們想吃甘蔗,同學們觀察一下,它們碰到什么問題了?(學生先在小組內(nèi)說說自己對圖意的理解,然后匯報。)
學生匯報。
生1:我發(fā)現(xiàn)有兩只調皮可愛的猴子,想分掉48根甘蔗。
生2:我認為為了公平,這2只猴子必須分得一樣多,也就是必須平均分。
2.提出問題。
師: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生:48根甘蔗要平均分給2只小猴子,1只小猴子分到幾根呢?
根據(jù)學生的提問,師板書例1(有48根甘蔗,平均分給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師:該怎樣列式呢?
生:48÷2。
(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并板書)
3.多種方法嘗試解決。
師:下面,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研究它。我們可以擺一擺,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學生有的擺小棒,有的在練習本上計算,有的……)
學生匯報各種算法。
生1:我把小棒當甘蔗,每只猴子先分2捆,再分4根,也就是24根。
生2:我是口算的,我先算40÷2=20,再算8÷2=4,最后20+4=24,所以48÷2=24。
生3:我是列豎式計算的。
在黑板上列出24
______
2)48
48
____
0
師: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給大家說說嗎?
生:因為40÷2=20,把2寫在十位上,8÷2=4,把4寫在個位上,2×24=48,所以48÷2=24。
師:老師很欣賞你,因為你用以前學過的舊知識大膽嘗試,解決新問題。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反思在學生反饋多種算法的'過程中,教師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鼓勵,這樣就避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有助于提高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見解的勇氣和信心。)
(二)情境延伸,自主探究
1.由情境提出問題。
師:這兩只小猴子對同學們想出的辦法非常滿意,正要按這個方法來分,這時又跑來一只猴子。(師在情境圖上再貼一只猴子)他想干什么呢?
生:(異口同聲)他也想來分甘蔗。
(師板書例2:有48根甘蔗,平均分給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生讀。
師:怎樣列式呢?
生:48÷3。
2.自主探究計算方法。
師:請同學們動手分一分,邊分邊思考,把48平均分成3份,應該先怎樣分,再怎樣分?根據(jù)分的過程,試著列出除法豎式。
(學生開始動手分,邊分邊想,并不時地在紙上寫著什么。)
師:大家在小組內(nèi)互相說一說,根據(jù)分的過程,你是怎樣列出豎式的,并選出小組發(fā)言人,代表你們組發(fā)言。
(學生在小組內(nèi)七嘴八舌地分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一組上前發(fā)表自己觀點。
生:我叫楊斯,我和劉珊一起來完成這道題,我來說過程,劉珊來分小棒。我先寫上了3)48(板書),先分4捆,每人分一捆(劉珊演示),在豎式中,也就是先算十位上的4,4除以3商1,把1寫在十位上。(板書)1×3=3,把3寫在4的下面,表示已經(jīng)分掉的數(shù)。4-3=1,把個位上的8落下來,(板書),再分剩下的1捆零8根,也就是18根(劉珊拆整捆,合并成18根),18÷3=6,每人分6根,(劉珊演示),把6寫在個位上,(板書)3×6=18,18-18=0。
師:大家來評價一下,你覺得楊斯這位小老師當?shù)迷趺礃?
生1:我覺得楊斯講得特別清楚,我聽懂了。
生2:我想說,Good,Good,verygood!
……
師:的確,楊斯這位小老師當?shù)煤馨,老師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像楊斯一樣,勇敢地站上講臺,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反思在這部分設計中,我遵循“學生能做到的,老師絕不代替”的思想,考慮到學生已有剛學到的豎式算理作基礎,便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十位不能直接整除的豎式除法。學生經(jīng)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順利地解決了問題,達到了我的設計意圖。)
3.總結歸納計算方法。
師:觀察黑板上的豎式,都是先從哪一位除起?
生:十位。
師:每次除的商寫在什么位上?
生:用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去除時,商要寫在被除數(shù)十位的上面,如果用被除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去除,商要寫在被除數(shù)的個位上面。
師:你總結得真不錯。筆算時,從被除數(shù)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上面。
(反思:教師沒有直接總結,而是讓學生自己總結計算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歸納及語言表達的能力,便于學生更好地記憶。)
案例點評
1.教師創(chuàng)設了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將枯燥乏味的計算教學置于充滿童趣的“小猴分甘蔗”的故事情境中展開教學,最后又續(xù)編故事延伸到課外學習中,變無趣為有趣,體現(xiàn)了愉快教學的思想。
2.重視讓學生根據(jù)情境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問題意識,體現(xiàn)了算法多樣化,提高了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扶放結合。恰當引導學生共同解決例
1,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例2,難點處理得科學到位,既考慮到學生的現(xiàn)實能力基礎,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權,有助于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深化。
4.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體驗感受。利用教師評、學生評等多元評價來激勵學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情感,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4
一 元、角、分與小數(shù)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體會小數(shù)的特征,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shù)。
2、經(jīng)歷比較商品單價高低貴。。。。。。。的過程,學會比較簡單小數(shù)的大小。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計算。
4、會運用小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與同伴交流,感受小數(shù)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我們認識了萬以內(nèi)的'數(shù),會計算三位數(shù)加、減法以及學習了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數(shù)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創(chuàng)設了較為豐富的、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知識作為學習小數(shù)的形象支撐,讓我們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數(shù)的含義,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在探究中學習小數(shù)的加、減法。學習這部分內(nèi)容既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又能為今后系統(tǒng)的學習小數(shù)打下初步的基礎。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時緊密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首先,讀懂商品標價牌是購物必需的知識技能。會用元、角、分說明用小數(shù)表示的商品價格,是理解小數(shù)意義的一個標志。認、讀、寫小數(shù)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jīng)驗為背景,并在具體情境中進行的。
2、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柏洷热摇币攀肿寣W生想辦法獨立去解決“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的問題,并進行交流,與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切忌包辦代替,把某一種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禁錮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獨特的見解或質疑。
3、要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shù)加法是結合“買書”的情境,務必要在討論小數(shù)加法的多種算法的過程中,揭示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單位(數(shù)位)的數(shù)才能相加。這也是理解小數(shù)相加時,小數(shù)點要對齊的根據(jù)。只要理解了這一點,就為學生打通了把整數(shù)加減法的經(jīng)驗向小數(shù)加減法遷移的大道。
4、整個單元的教學要逐步擴大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百I書”一課,在教師的指導下,側重理解了小數(shù)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后,應該把小數(shù)減法的問題交給學生獨立去解決。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鞏固兩位數(shù)乘法、除法的計算方法。
2、能用計算器對計算結果進行檢驗。
3、通過估算積的大小,使學生體驗抓住重點解決問題的方法。
4、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除法試商、調商的方法。
5、“格子算法”的介紹,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算理,促進計算方法的掌握。
6、學習“格子算法”,了解前人數(shù)學的成就,發(fā)揮數(shù)學的育人功能。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兩位數(shù)乘法、兩位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兩位數(shù)除法試商、調商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和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教學
師:同學們,今天數(shù)學課上有一道道難關等待你們挑戰(zhàn),你們有信心迎接挑戰(zhàn)嗎?每過一關請同學們?yōu)樽约杭由弦活w星,我們比一比,最后誰的星最多。
二、自主探究,乘除復習
1、編題目,估答案。
1)師:我們先來闖第一關。以小組為單位,用“9、8、4、3”這四個數(shù)字,盡可能多的編出“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題。
匯報交流:
98×43 98×34 94×83 49×83 93×84 93×48
89×43 89×34 94×38 49×38 39×84 39×48
2)師:在編出的題目中,你們估一估、哪一題的得數(shù)比較小,哪一題的得數(shù)比較大?你是怎么估的?
學生通過估算得出:
38×49和39×48都可以估算成40×50,都比較小。
94×83和93×84都可以估算成90×80,都比較大。
3)小結:只要兩個因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字比較大,即因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字要盡量大,這樣得到的積就比較大。兩個因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字比較小,即因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字盡可能的'小,這樣所得的積就比較小。
2、復習乘法計算方法。
1)師:“93×84”和“94×83”,這兩個算式的積估算后一樣大。那么,到底哪個算式的積大呢?我們用豎式計算的方法算出積的準確數(shù)來比一比。
學生筆算:93×84 94×83并講出計算的方法。
計算后得出93×84的積比較大。
2)選擇課本64頁的第二大題中82×65、75×650、705×65三題讓學生練習,并用計算器檢驗。做得快的可以再選做第二大題中其余的練習題。
3、復習除法計算方法。
1)出示:在數(shù)字卡片9、2、7中任選一個數(shù)字填入“298÷3□”的□里,組成除法算式,并估計商分別是幾?想一想,這些商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師:為什么無論在□里填上幾,商都是一位數(shù)?
生:□里無論填幾,除數(shù)3□總比被除數(shù)298的前兩位要大,所以商總是一位數(shù)
3)師:如果□里填入7,計算“298÷37”這題,你是如何調商的?
如果初商較大、要調小,如果初商較小、要調大。
4)出示:在“□98÷39”的方框里分別填上1、3、4,估一估它的商分別是幾位數(shù)?
請再算一算,和你的估算是否一致。
5)出示:豎式計算并驗算
728÷56=4110÷47=6554÷65=
師:我們可以通過“商×除數(shù)+余數(shù)”的關系進行驗算
三、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覺得哪些方面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拓展學習
師:同學們,古人是怎樣進行兩位數(shù)乘法計算的呢?你們想了解嗎?看課件,了解“格子算法”。(略)
五、檢測目標練習:
一用1、5、9三個數(shù)可編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幾道題,哪一道的得數(shù)最大?哪一道的得數(shù)最小?
二用2、4、6、8四個數(shù)編兩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相乘,先估一估它們的積,再用計算器檢驗。
積最大是()
積最小是()
三用1、3、5、7、9五個數(shù)編兩位數(shù)與三位數(shù)相乘:
積最大是()
積最小是()
六、板書設計:乘與除
乘法:“9、8、4、3”
最大積:因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字要盡量大
最小積:因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字盡可能的小
除法:“298÷3□”、“□98÷39”
估商
試商
調商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6
速度、時間、路程(2)-求路程、時間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12頁
教學目標:
1、會利用三者之間的關系推導出路程、時間的公式;
2、會利用路程公式計算路程;
3、會利用時間公式計算時間。
教學重點:利用三者之間的關系推導出路程、時間的公式。
教學難點:會利用速度、路程與時間的關系、靈活解決問題。
教學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
1、上海與南京相距320千米,火車的速度為80千米/時,從上海到南京乘火車需要幾小時?
3、讀一讀下面的速度,說一說表示什么?
80千米/時
45米/分
二、新授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誰跑得快(二)”。
三、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1、出示媒體:
。1)、獵豹奔跑的速度是2250米/分,7分鐘能跑多少路程?
知道哪些條件?求什么?怎么求?單位名稱是什么?
(2)、綿羊奔跑的.速度是3米/秒,跑774米需要多少時間?
知道哪些條件?求什么?怎么求?單位名稱是什么?
A、學生獨立練習。
B、反饋:口述數(shù)量關系及算式。
C、小結: 時間=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時間
2、填表P11:
路程376千米476米時間9秒2小時12分速度340米/秒8米/秒60米/分
提示學生要搞清單位名稱
。1)學生獨立練習
(2)反饋:(注意單位)怎樣算的?三個公式之間的轉換
四、實際運用:
1、填表:
速度時間路程騎自行車9分1080米駕駛摩托車50米/秒500米人行走67米/分1小時
2、應用
。1)甲船4小時行駛80千米,乙船6小時行駛96千米,哪條船行的快?
(2)甲、乙兩地相距240千米,一輛汽車上午7:00從甲地開往乙地,速度為60千米/時,這輛汽車是在什么時刻到達乙地的?
。3)一輛轎車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2千米/分,是一輛公共汽車速度的4倍,公共汽車的速度是多少米/分?
五、總結:今天你學到了那些知識?
檢測練習: 練習冊P8
板書:
速度、時間、路程-求路程、時間
速度=路程÷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時間
課后反思: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7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P30~31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乘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乘法的計算方法,找出計算的規(guī)律。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能熟練進行乘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乘法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數(shù)學問題。
3、情感態(tài)度。
經(jīng)歷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學習過程,提高歸納、概括的能力,學會交流,體驗合作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探討乘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乘法計算的規(guī)律。
難點:理解整十數(shù)乘法的算理。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數(shù)位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講故事。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在二年級學過的那首兒歌嗎?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你還能接著說下去嗎?
生:三只青蛙三張嘴,六只眼睛十二條腿;四只青蛙四張嘴,八只眼睛十六條腿……
2、如果我們繼續(xù)說下去,數(shù)會越來越大,我們可以用一個字母“N”來表示數(shù)量,說成N只青蛙N張嘴,2N只眼睛4N條腿。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設計意圖:給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的興趣高漲初步感受到規(guī)律的存在。
二、自主探索,掌握規(guī)律。
1、出示教材第30頁的“算一算”并說說你是如何計算的。
。1)學生口算結果,隨機顯示主題圖片。
(2)強調“50×10、30×20、12×40、120×40”的計算,學生先獨立思考解答,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算法。
教師:50×10表示50個10相加,看數(shù)位表是500、50×10=50×2×5=10 0×5=500。
設計意圖:教學時讓每個學生都算一算,特別是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情況。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3)小組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教師分組出示有規(guī)律的算式。
第一組:5×1、3×2、12×4、5×10、3×20、12×40。設計意圖:在理解了上述算理的基礎上,再探索每組中兩個乘數(shù)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的規(guī)律。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與同伴交流。
第二組:5×10、3×20、12×40、50×10、30×20、120 ×40。
第三組:5×1、3×2、12×4、50 ×10、30×20、120×40。
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嗎?現(xiàn)在讓你來算“150×30”的話,你想怎樣算?
設計意圖:“150×30”主要考查學生能否運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進行計算。使學生明確:先計算15×3=45,再添上原來乘數(shù)中被省略的0,即150×30=4500。
2、試一試。
問題一:你能根據(jù)所給的算式按照規(guī)律寫出幾個算式嗎?6×3=15×4=18×2=
生:生匯報6 0×3=6×30=60×30=。
師:通過寫算式我們發(fā)現(xiàn),可以在第一個因數(shù)后面添0,或在第二個因數(shù)后面添0,也可以同時在兩個因數(shù)的后面添0。
問題二:根據(jù)16×3=48,你能直接寫出下面算式的結果嗎?16×30=160×3=160×30=16×300=。
師:你能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嗎?
生1:先算16乘以3等于48,再在48后面填一個0。
生2:先算16乘以3等于48,再在48后面填一個0。
生3:先算16乘以3等于48,再在48后面填兩個0。
生4:先算16乘以3等于4 8,再在48后面填兩個0。
三、初步應用,小結方法。
1、算一算。(教材第31頁“練一練”1題)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同桌交流算法,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及時校正錯誤。
。1)這道題能看懂嗎?請獨立計算后把得數(shù)填在表格內(nèi),有困難的同學請尋求老師和同學的幫助。
。2)練習反饋。
2、乘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乘法計算的規(guī)律。
先把乘數(shù)中末尾0前面的數(shù)相乘,然后再看兩個乘數(shù)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shù)的末尾添上幾個0。
四、鞏固練習,熟練提高。
同學們剛才通過自己的觀察、交流,歸納出乘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乘法計算的規(guī)律。接下來我們利用自己的發(fā)現(xiàn),去解決下面的數(shù)學問題。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實例和具體活動,感知鏡面對稱現(xiàn)象。掌握鏡子內(nèi)外圖形對稱、左右錯位的規(guī)律,能利用鏡子尋找對稱軸(特別是不能對折的物體)。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發(fā)現(xiàn)、交流,經(jīng)歷探索鏡面對稱現(xiàn)象特征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解釋生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探索鏡面對稱的一些特征。
教學難點:
感知鏡面對稱現(xiàn)象,發(fā)展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鏡子。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引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fā)現(xiàn)井邊有一輪圓月,猴子以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聲叫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wǎng)兜。眾猴子怎么也撈不出“月亮”。問題:“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們好有沒有發(fā)現(xiàn)類似的現(xiàn)象?”(照鏡子時,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光滑的地板也會出現(xiàn)倒影等。)
2。揭示課題。
。1)總結,說明以上幾種現(xiàn)象的特征。
。2)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shù)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范。
。1)在黑板上貼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fā)現(xiàn)?(看到“王”字,鏡子里的`圖形是鏡子外圖形的對稱圖形。)
。4)讓學生試一試。
2。試一試。
第(1)題: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說一說,看到了什么。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說一說,這條虛線在對稱圖形中稱什么?
第(2)題
。1)鏡子中的小女孩是舉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實舉起的是哪只手?
。2)從鏡子你能知道現(xiàn)在是幾點嗎?
。3)小組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鏡子中有什么數(shù)學學問?究竟小女孩照鏡子時是幾時?
。4)小組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成果。
3。小游戲
模擬照鏡子的游戲。
師:假設蘇老師站在鏡子前,誰來做鏡子中的蘇老師呢?
。◣熒硌。)
采訪鏡子中的人:你為什么能做得這么準確?
。ㄍ阑ハ嘧鲇螒颍堃唤M學生全班展示。)
三、歸納小結,提升認識
師:今天同學們有什么收獲?你的心情怎樣?
(評析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關注學生情感。)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9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56、57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通過問題的具體情境,體會面積單位的換算。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關系,能利用面積換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態(tài)度
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分析、比較和綜合的能力,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重點: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難點:能進行簡單的面積單位的換算,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直尺、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知道我們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嗎?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師:厘米、分米和米之間的進率是怎樣的?
生:一米等于十分米等于一百厘米。
師:那么,一平方分米等于十平方厘米嗎?一平方米等于一百平方厘米嗎?我們本節(jié)課就來探究一下這個問題。
二、探究面積單位的換算。
師:用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紙片,鋪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要用多少小正方形呢?
生:我這里才十來個小正方形,肯定不夠用。
師:大家先看看用十個小正方形行不行?
生:不行。
師:不行,就說明一平方分米不等于十平方厘米。到底需要多少小正方形,我們初步估算下吧。
生:猜測需要的正方形數(shù)童。
師:1分米等于10厘米,擺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一行就需要10個正方形,總共需要多少行呢?需要多少個小正方形呢?生:10行。100個小正方形。
師:擺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需要100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這就說明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師:剛才大家知道了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那么一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呢?大家想辦法試一試吧。
生:沒有那么多面積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呀。
師:是啊。我們沒有那樣多的小正方形。看來我們得想些辦法?大家說說有什么辦法嗎?
生1:用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代替邊長為1分米的小正方形。
師:我看這個辦法可以試一下。
生2:根據(jù)1米等于10分米,我們可以推算出它們之間的關系。
師:眼見為實,我們還是先按照設想,用小正方形代替擺放一下吧。1米等于10分米,一行就得10個小正方形,擺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仍然需要10行的小正方形。也就是擺出一平方米的正方形,需要100個邊長為1分米的小正方形,F(xiàn)在大家知道一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了吧?
生:(齊答)100平方分米。
師:現(xiàn)在大家想一下,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000平方厘米。
師:這個結果正確嗎?
生:不正確。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100乘以100,應該是10000平方厘米。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5 7頁“練一練”第2題。
本題主要練習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間的互相轉化。
教材第57頁“練一練”第3題。
本題主要從生活實際的角度,幫助學生認識面積轉化的事例。
四、本課總結
通過對本節(jié)課內(nèi)容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疑惑的問題嗎?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0
教材分析:
這一單元的教學,雖然說內(nèi)容不難,但對于邏輯思維不是很強的小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教師不能只關注“記住公式”,“會算面積”,這樣學生即使學會了也只是機械模仿,對其思維鍛煉的含義不大,所以應該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觀察、測量、猜想、驗證、想象等過程。這樣能豐富學生的數(shù)學體驗,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本節(jié)課的知識是在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面積”概念和面積單位表象后進行的。書本中例題是讓學生用正方形擺出不同的長方形,再將數(shù)據(jù)填入到表格中,從而推測出長方形面積就是含有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個數(shù)。接著是引導學生探究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設計理念:
這節(jié)課的總體設計理念側重于通過猜想、驗證、概括過程,讓學生體會到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推導過程,進一步理解“所含面積單位個數(shù)的多少”這一面積含義的數(shù)學本質。而不是關注“記住公式”,“會算面積”,只會“記住公式”,“會算面積”無法理解數(shù)學知識產(chǎn)生的過程,當然也無法體會到數(shù)學探究的樂趣。 在教學設計編排上,采用準備題后出示正方形,讓學生猜想面積是多少,再讓學生自己驗證,通過多個正方形面積概括出面積計算的含義和過程。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所以面積推導采用的是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最后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進行鞏固。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推導方法和計算方法,并會正確應用。
過程與方法:滲透“猜想——驗證——發(fā)現(xiàn)——概括”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通過對數(shù)學內(nèi)在規(guī)律的探索,來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體驗成功探究和嘗試成功的樂趣。
學情分析:
總體情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對于孩子來說十分簡單,如果是單純讓孩子學會計算方法,那么只要花很少的時間就能做到,但這樣的話,學生知識接受知識的一個容器,缺乏過程的支撐, 個別化對象分析: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借助方格紙是很容易數(shù)出面積單位的個數(shù),也就是面積的,但是后20%的學生很難推導出計算公式,這就需要教師給與學生更多的關注時間。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推導方法和計算方法,并會正確應用。
教學難點:
滲透“猜想——驗證——發(fā)現(xiàn)——概括”的學習方法。理解“所含面積單位的個數(shù)的'多少”這一面積含義。
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法、合作學習、自主探究、談話
教學準備:
課件、磁貼、方格紙、練習紙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準備題
1.出示一個正方形
2.問:它的面積指的是?(學生說一說)那么你覺得它的面積有多大呢?
3.出示“邊長是1m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m2”
4.問:那么面積是1dm2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多少呢?
5.問:邊長是1cm的正方形的面積又是多少呢?
6.出示 1cm2的正方形和稍大的正方形,猜一猜,估一估,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
生:用小正方形放一放,可以放4個,所以它的面積是4cm2.
小結:原來面積大小可以用“面積單位”來測量,能放幾個“面積單位”就表示面積有多大。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讓學生回憶面積單位的定義,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同時通過小問題,讓學生感受面積就需要面積單位來度量。
二、嘗試問題
1.出示1cm2的正方形和稍大的正方形(5×5),問你知道它的面積嗎?猜一猜。
2.請同學們用老師給大家準備的材料試一試,放一放,看看是不是和猜想的一樣。材料:提供格子圖(透明的),1cm2的正方形若干個(不到25個)和膠水,尺子。 學生獨立嘗試,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估一估,猜測面積是多少,再利用提供的材料來驗證。其中難度較低的是格子圖,準備的小正方形個數(shù)不到25個,需要學生動腦筋,引出后面的其他幾種方法。
三、反饋
指名不同方法的學生說一說,自己是如何驗證的。(失誤投影)
預設:
方法一:格子圖法,每格是1cm2,一共是25格,所以是25cm2。
方法二:貼小正方形,貼了橫和豎,判斷出是25格,所以是25cm2. 板書:5×5=25cm2
方法三:貼小正方形,貼了橫,又因為是正方形,判斷出是25格,所以是25cm2。
方法四:量一量,追問:為什么可以用尺子量(這條邊幾厘米就表示可以放幾個正方形)
【設計意圖】四種方法進行反饋,特別是第二、三種,讓學生感受到邊長是什么,為后面引出公式做準備。
四、概括提煉
1.出示邊長7cm的正方形,問:看到7cm你想到了什么? 生:一行能放7個1cm2的小正方形,一列也能放7個1cm2的小正方形。 師:也就是一行能放7個,能放7行,對吧,那么一共能放幾個呢?面積是多少呢?板書7×7=49cm2.
2.那如果小一點呢?出示邊長3cm的正方形,你能在腦袋中擺一擺嗎? 一行能放3個,能放3行,一共可以放9個,那么面積就是9cm2. 板書3×3=9cm2.
3.觀察板書,你發(fā)現(xiàn)了正方形的面積可以怎么算呢? 板書:邊長×邊長=面積
4.問:第一個邊長表示什么呢?第二個又表示什么呢?面積表示什么呢? 預設:第一個邊長表示每行擺幾個,第二個邊長表示可以擺幾行,面積表示一共擺了幾個。
5.出示邊長4cm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 4×4=16cm2.
【設計意圖】通過3題讓學生說一說,并列出算式,特別強調的是第一個邊長表示什么含義,第二個又表示什么呢?面積表示什么呢?最后設計了一題簡單的鞏固練習,強化記憶。
五、再次探究
1.我們發(fā)現(xiàn),邊長是4cm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6平方厘米,那么給你16個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除了能夠評出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你還能拼出什么圖形,在方格紙上畫一畫。
2.反饋:出示面積是16平方米的長方形 1×16 2×8 交流:每行擺8個,擺了2行;每行擺16個,擺了1行。 問:那長方形面積該怎么計算呢?長×寬=面積(板書)長表示什么?寬表示什么?
3.觀察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有什么想法(突出“幾個幾”的乘法模型)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正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學生應該能想到長方形面積公式是怎么樣的,同樣要強調長表示什么?寬表示什么?
六、鞏固練習
1.基本訓練:口答(課本79頁“練習十九第2題”),書面(課本78頁“做一做”)
2.拓展練習一 3.拓展練習二 一個花壇長10米,寬5米。 問:
(1)這個花壇的占地面積是多少?
。2)四周圍上一圈籬笆,籬笆需要多少長?
【設計意圖】第一題的第一小題是基礎練習題,第二小題是生活情境的問題。拓展練習為需要學生動腦的題目。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6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弄清圖形的組合關系,利用割、補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2、通過實踐操作,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以及合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合理地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弄清圖形的組合關系,準確判斷分割后圖形的尺寸。
教學準備:簡單圖形的紙片、剪刀、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課件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
師:這是我們學過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師:現(xiàn)在要求它們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呢?
生:要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以及正方形的邊長。
2、標上相應尺寸。
師:求圖形的面積必須要有相應的尺寸,請看!課件出示:
師:現(xiàn)在能算了嗎?左右同學各口算一題。
生匯報: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10×5
=50(dm2)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4×4
=16(dm2)
[復習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為求組合圖形的面積作鋪墊,同時讓學生體會求圖形的面積必須知道相應的尺寸。]
二、新知探究
1、把引入部分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合二為一
課件出示:
師:這個圖形是由我們學過的圖形組合而成的,這樣的圖形叫組合圖形。(出示部分課題:組合圖形)
2、課件出示一些組合圖形。
讓學生仔細觀察圖形的特點后,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說說它們是由哪些圖形組合而成的,然后匯報。
圖①
圖②
圖③
學生可能有其它想法,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后小結。
3.小結:①組合圖形的組合關系,可以是幾個圖形的“和”(一般用“割”的方法)。也可以是幾個圖形的“差”(一般用“補”的方法)。②圖形的組合關系,由于觀察、分析思考的方法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組合關系。
[這一層次設計,讓學生弄清圖形的組合關系,學會一般的“割”“補”方法,為后一層次找相應尺寸,計算面積作鋪墊。]
4、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
。1)師:剛才,我們嘗試著弄請組合圖形的組合關系,下面我們來探究求組合
圖形的面積。(將課題補充完整)組合圖形的面積 課件出示:
瞧!這是小胖家小區(qū)游樂場的平面圖,它有多大呢?我們和小胖一起來算一算。你們桌上都有一張按比例縮小的游樂場平面圖,想一想該怎么算,小組里可以討論討論。
。2)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并匯報
師:(學生若出現(xiàn)第三種割法教師應予以肯定。)如果分割出的簡單圖形個數(shù)越多,計算時的步驟就越多,反而顯得麻煩。因此在進行分割的時候,分成兩個簡單圖形就能解決的問題不要分成三個簡單圖形去解決。
*第五種
移:S=長×寬 用移的方法,移過去邊和邊拼合部分必須數(shù)據(jù)
=(8+2)×3 相等。也就是說通過“移”的方法能將原來的
=10×3 圖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簡單圖形。
=30(m2)
* 第六種
分割成5塊長為3cm,寬為2cm的.長方形。
3×2×5
=6×5
=30(m2)
。ǖ谖、第六種可視班級情況進行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
(3)小結:
、偾蠼M合圖形面積的基本方法是通過“割”、“補”、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來計算,先割后加,先補后減。
、诜指畹膱D形盡量要少。
、畚覀儫o論用“割”或“補”的方法,關鍵必須找到相應的尺寸。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探究求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此環(huán)節(jié)關鍵引導學生合理進行“割”或“補”,必須找到相應的尺寸,計算各個簡單圖形的面積。]
三、及時練習
1、課件出示小胖家的平面圖:
小胖想在他家客廳鋪木地板,需要買多少平方米的木料?(單位:米)選你喜歡的方法算。
2、課件出示花園放大圖:小胖想把花園布置成一個陽光休閑區(qū),請問需要鋪多少面積的草地?(單位:米)
[除了常用的割、補方法,同時也可引導學生分割成3個同樣的長為6m,寬為2m的小長方形。]
[讓學生體會到雖然3個被挖去的圖形所占的位置不同,但最后剩余面積是相同的,從中滲透“變”與“不變”的辨證關系。]
四、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五、作業(yè)設計
求下面組合圖形的面積
六、教后反思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每位乘積不滿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nèi)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
本單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兩項內(nèi)容,第一項內(nèi)容是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第二項內(nèi)容是估算,即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它是在學生學過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谒闶枪P算的基礎,也是估算的基礎。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擴大學生的口算范圍的同時,為學生學習新的估算和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筆算方法做好必要的準備。并且,在估算和筆算教學活動中,又可以進一步鞏固口算。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本單元的筆算乘法的內(nèi)容是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xiàn)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著,編排進位的,讓學生經(jīng)歷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shù)是更多位數(shù)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本單元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教學。首先,把計算內(nèi)容都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報紙(送信)、估座位、購書等。讓學生在現(xiàn)實問題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探討計算方法。然后,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有意義的、聯(lián)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體會計算的作用,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并且,對于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shù)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會口算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jīng)歷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筆算
第三課時
綜合練習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61~62頁練習十四第6、9、10、11、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過估算步驟的推導,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能正確進行口算,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促進思維條理化。
3、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積淀數(shù)學意識;人人參與口算,使學生佯稱積極動腦、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6題。
比一比,那組摘得多?
2、練習十四第9題:奪紅旗小游戲。
以小組為單位,按箭頭號所指的方向開始計時。請優(yōu)勝組代表說一說你怎樣估算的。
3、練習十四第12題。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二、估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7題。
。1)出示統(tǒng)計表,提出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練習十四第8題。
。1)理解題意。
。2)小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數(shù)據(jù),估算結果。
(3)全班交流。
3、練習十四第11題。
(1)指導看圖,弄清題意。
。2)獨立完成。
。3)組織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通過練習,你有哪些收獲?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36~37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結合“電影院”的具體情境,培養(yǎng)學生運用估算的方法,對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進行估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靈活掌握兩位數(shù) 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的各種計算方法。
3.情感態(tài)度。
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的 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shù)學的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進位的乘法豎式計算的算法。
難點: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很多同學都喜歡看電視,從電視里我們可以學到許多書 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去電影院看過電影呢?
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電影院里一排排的座位排 列的情況嗎?怎樣才能順利找到自己的位置呢?
設計意圖: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從生活中尋找學習素材是新課程的一個重大舉措。 教師從日常生活中的看電視、電影引入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
引導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
﹙出示教材第36頁圖)
你從圖上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據(jù)得到的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觀察,正確理解圖意是學習數(shù) 學的重要手段。
啟發(fā)學生運用估算的方法,解決問題。
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來了500個人座位夠嗎?小組交流、討論,探究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的方法:21可看成20,每排坐26人,這樣電影院的.座位就有20×26=520﹙個),500人應該夠坐。
設計意圖:估 算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十分廣泛,靈活運用估算,加強估算練習,學生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受益匪淺。
3·探究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問題: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方法探究 :怎樣計算26×21?﹙小組交流學習,要求每一 小組至少想出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
交流匯報。(指名學生上臺板演)
方法一:26×20=520 26×1=26 520+26=546。
方法二:
× 20 1
20 400 20
6 120 6
400+20+120+6=546。
方法三:用豎式計算。(重點分析進位)
26×21=546﹙個)。
再次強調:
第一:乘數(shù)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這里的十位上的2表示2個十,即20。)
第二:積“52 “中的2,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這里的52,是表示52個十,即520。這里把個位上的0省略不寫。)
第三:列豎式計算時,先用第 二個乘數(shù)每一位上的數(shù)分別去乘第一個乘數(shù),用哪一位上的數(shù)去乘,乘得的積就要和那一位對齊,哪一位上的乘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你認為豎式計算與上面的哪種方法有聯(lián)系?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們學到了什么知識?課下與 同桌交流。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交流、討論等數(shù)學活動,經(jīng)歷認識簡單分數(shù)的過程;初步認識分數(shù),了解幾分之幾表示的意義,認識分母、分子和分數(shù)線;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片涂色筆練習卡片模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荻Y物,你們看這是什么?(圓餅)如果把這個餅分給
2個同學,可以怎么分?
2、師∶(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
105頁(1)的兩個圖)哪種是平均分,哪種不是平均分?
3、師∶把一個圓平均分成
2份,誰來指指哪部分表示這個圓的二分之一?
二、探究思考,構建新知。
1、師∶現(xiàn)在拿出你的圓片來平均分成
3份,涂其中的1份,用分數(shù)怎樣表示?
。ㄉ,出示課件105頁的圖。)
2、師:昨天的知識掌握不錯,涂
2份用分數(shù)怎樣表示呢?自己試著涂一涂,寫一寫!
3、(大部分學生涂完后)投影展示學生的結果,并找?guī)咨f說為什么這樣涂。
。ㄕn件出示105頁的圖)
4、師:同學們學得很認真,現(xiàn)在把一個圓平均分成
4份,分別涂其中的1份、2份和3份,你能用分數(shù)表示出來嗎?看看誰最聰明。(學生自己涂色并用分數(shù)表示出來)
(投影展示結果,出示課件105頁(3)的三個圖。)
5、(課件出示)“議一議”:里面有幾個?里面有幾個?
在中,4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
從學生熟悉的分東西入手,強化學生對“平均分”的理解。
一切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源于猜想,讓學生從
中猜想出2份是,培養(yǎng)知識的遷移能力。
在充分相信學生的基礎上,鼓勵生自己動手,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既培養(yǎng)其合作意識,又讓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分子、分母表示的意義。
放手讓學生寫分數(shù),說名稱和意義,深刻認識分母、分子表示的意義,也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
學生可能有兩種分法:一種是“平均分”,一種不是“平均分”。
生可能會指出涂色部分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教師可用模型進行演示,認識1份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
涂2份用分數(shù)怎樣表示呢?如果一些學生有困難,可以降低難度,問:“想想怎樣表示呢?
。1)小組中交流。(2)全班交流。
7、師:像......這樣的數(shù),都叫做分數(shù)。(邊說邊板書)
在中,3是分子,4是分母,中間的橫線是分數(shù)線。(邊說邊板書)
8、(課件出示)
106頁“試一試”。
三、實踐應用,深化新知。
1、涂色游戲。
在卡片上任意涂色,并用適當?shù)姆謹?shù)表示涂色部分。
獨立涂色,展示交流。
2、
。1)說分數(shù),提問題。(課件出示“練一練”)
。2)找生活中的分數(shù)。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可以用分數(shù)來表示,你能從教室里找出用分數(shù)來表示的'嗎?
3、資料:“知識窗”——分數(shù)發(fā)展史。
四、總結質疑。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涂色游戲改變了給定一個分數(shù)按要求涂色的練習形式,可以涂幾分之一,又可以涂幾分之幾,有自主選擇的空間。
加強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感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
“知識窗”與談收獲、體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實現(xiàn)情感目標。
學生可能會寫出如:、這樣的數(shù)來,有可能是對分子、分母表示的意義不明白。師先肯定學生寫的,再重點說說你知道分子、分母表示什么意義嗎?如果涂色夠不夠呢?鼓勵生再寫出類似本課所學的分數(shù)。如還有困難,可讓其用圓片動手剪一剪,畫一畫。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導航:
【教學內(nèi)容】
搭配(2)(教材第102頁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掌握尋找簡單事件的組合數(shù)并用符號表示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養(yǎng)成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2.讓學生經(jīng)歷從眾多表示組合的方法中,體驗數(shù)學方法的多樣化和最優(yōu)化。
3.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知識,培養(yǎng)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有序地找出簡單事件的排列數(shù)。
教學過程:
【新課講授】
1.(課件出示)同學們,元旦快要到了,小紅代表我們學校去參加縣里面舉辦的跳棋比賽?墒,小紅遇到了麻煩事,為穿哪套衣服而煩惱,她左選右選,還是拿不定主意,同學們你能幫幫小紅嗎?
2.(屏幕顯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兩條裙子、一條褲子)哪位同學能來介紹一下小紅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
你會建議小紅穿哪套衣服呢?(學生自由說,請學生說)
3.你們提到了這么多的穿法,同學們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話,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學生思考)
此時,不少同學心里已經(jīng)有了想法,我們不妨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都有怎樣的搭配方法?
同時思考:怎樣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4.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5.匯報。(找學生來回答他們的搭配過程)
(1)先選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別與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種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別與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種不同的穿法,有2個3種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種不同的穿法。
(2)先選下衣,一件下衣分別與兩件上衣搭配,有2種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個2種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種不同穿法。
請同學們回顧剛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數(shù)量和下衣的數(shù)量與有多少種搭配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思考回答)2×3=6(種)。(板書)
6.同學們真棒,剛才老師還給你們留了一個問題,我們在搭配的時候怎樣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學生回答)
剛才我們通過小組討論,觀察得出來共有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學具卡片拿出來,現(xiàn)在我們有一張圖,在一幅圖中怎樣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連線)想一想連線時應注意什么?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學生回答完再課件演示)
7.同學們,其實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jīng)走進了數(shù)學廣角,剛才你們?yōu)樾〖t搭配衣服,就是運用了我們數(shù)學廣角的知識——搭配(板書課題)。
通過有順序的搭配可以為我們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同學們可要做個有心人,說不定你還能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解決更多的數(shù)學問題呢?
剛才同學們?yōu)樾〖t搭配的衣服,每一套她都非常喜歡,老師代表小紅謝謝你們,選好了衣服,小紅該吃早餐了,她又拿不定主意了,你能再幫她一次嗎?(生答)(課件出示)
同學們請看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飲料和點心?(生答)
如果飲料和點心各選擇一種,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組為單位,用我們剛剛學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來。學生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教師強調,按一定的順序搭配)謝謝同學們的熱情幫助,為小紅解決了這么多問題,下面我們來放松一下,一起到公園里看看吧。ㄕn件出示)
請看屏幕,公園里都有哪些景色?(生答:有猴山,百鳥園,數(shù)學樂園)
再仔細看看從猴山到百鳥園可以怎樣走?從百鳥園到數(shù)學樂園呢?我要從猴山先到百鳥園再到數(shù)學樂園呢?一共有幾種走法?
。1)先自己標一標。
(2)交流匯報。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們表現(xiàn)的太優(yōu)秀了,請把你們的另一個學具拿出來,拉一拉,看看還能組成哪些兩位數(shù)?記下來,也可以把數(shù)字換掉拉一拉。
【課堂作業(yè)】
教材第102頁“做一做”。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yè)】
1.教材第104頁“練習二十二”第4、6題。
2.完成《典中點》中本課時的練習。
教學板書
2×3=6(種)
按一定的順序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教學反思:
搭配這個知識學生比較熟練,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比較緊密,如何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的搭配是這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節(jié)課力爭從兩個方面進行教學重難點突破:一是教學生首位固定法;二是教學生連線法。在教學時關鍵是讓學生體會和感悟這兩種方法的作用,既方便快捷又避免遺漏。體會越深,前后感悟越矛盾,學生就能更深刻的掌握這個知識點。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下冊蘇教版數(shù)學教案03-23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1-07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6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7
人教版下冊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2-16
三年級人教版下冊數(shù)學教案02-15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新版01-28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