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冊語文教案4篇(薦)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一上冊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一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和交流的形式賞析文中寫景的妙處。
2、通過反復誦讀體會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
3、借助背景資料深入理解本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狀物抒情的哲理散文,作者從眼前實景寫起,融情于景,由情入理,在寫花中抒發(fā)了積極的人生情懷,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由此設計了以下重難點
教學重點:以誦讀和交流的形式賞析作者狀物之妙。
教學難點:借助背景資料深入理解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設想
因為本文是本單元最后一篇散文,學生對寫景的方法都有所掌握。所以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以學生交流的形式為主,教師加以適當?shù)狞c撥。本文的難點是文中的蘊含著的象征義,關(guān)于這點的教學教師要借助相關(guān)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引導,讓學生真正的懂并從而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思考。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各個角度拍攝的紫藤蘿圖片,音樂
教學流程
預習階段
1、字詞自學。
2、讀順課文。
3、劃出文中作者行蹤的詞語或句子。
一、導入
同學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大自然的草木枯榮、候鳥去來總能牽動人們的情思,引發(fā)人們的聯(lián)想,從而生發(fā)出人生的`哲理來。茅盾先生看到了白楊樹就想到了西北的農(nóng)民和敵后土地上的哨兵以及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那么,當女作家宗璞站在一大串紫藤蘿面前,她會聯(lián)想到什么呢?(聽老師朗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課文,劃出文中作者行蹤的詞語或句子。
——不由得停住了腳步——佇立凝望——加快了腳步
三、欣賞作者筆下景
1、作者為何“不由得停下了腳步”?
——紫藤蘿的美吸引了作者。
2、紫藤蘿美在何處?請同學們在文中劃出“藤蘿美”的語句,前后桌間交流一下,并讀出藤蘿的美感。
3、教師指導學生如何鑒賞散文中的景物描寫,即注意作者寫景時的順序、角度、運用的修辭方法及其景物的特點。
4、請學生按照提示再次品讀剛剛劃出來的美景,并在老師的指引下理清寫景的順序并完成板書。
整體(遠)一條瀑布
(近)一樹藤蘿
一穗花
。ㄌ貙懀
局部一朵花
5、請學生按照提示再次品讀剛剛劃出來的美景,并在老師的指引下賞析寫景的方法。
初一上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熟練掌握文中生字詞的字音、字義。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分析文中重點語句,掌握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以及側(cè)面描寫的寫作手法。
2、品味文章的語言特色,體會文章中作者所表達的對孩子的童真童趣的贊美之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保持童真童趣的天性,能夠用孩童的眼光看待世界,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文中側(cè)面描寫等寫作手法并運用。
2、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含蓄情感,理解作者對童真童趣的贊美之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預習反饋
1、檢查、矯正課前預習。
2、交流作家作品情況。
二、朗讀課文,梳理文章內(nèi)容
1、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請逐段朗讀課文,想一想:各段都寫了哪些景物?
第1段:樹林全貌;
第2段:垂柳、楊葉、蘆葦;
第3段:斷繩羊、女孩;
第4段:葡萄蔓、蒼蠅;
第5段:鳥巢、鳥兒;
第6段:廢紙、貓、瓦;
第7段:浮萍、魚兒;
第8段:老頭、孩子。
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風的?寫出了風怎樣的特點?
文章先從樹林子開始著手,呈現(xiàn)給我們一幅恣意的狂風圖。接下來,從形狀、聲狀方面對被風吹得亂了的垂柳、楊葉、蘆葦進行了生動的描寫,繼續(xù)展現(xiàn)狂風大作的畫面。寫了幾組自然物,作者的筆鋒陡轉(zhuǎn),寫到了動物,寫到了人。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進行景物描寫來具體表現(xiàn)風雨之大之猛烈。
三、精讀課文,學習寫作技巧
1、課文寫“風”,看不見一個“風”字,卻寫出了狂風的肆虐;寫“雨”,不著一個“雨”字,卻為我們展現(xiàn)出了風雨夾擊的情景。作者采用的是一種什么寫法?
側(cè)面烘托。
2、“樹林子像一塊面團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這句話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將樹林子比喻為一塊面團,并用一個“鼓”字、一個“陷”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樹林地狂風中飄搖的情景。
3、“一頭羊從柵欄里跑出來,四蹄在撐著,忽地撞在一棵樹上,又直撐了四蹄滑行,末了還是跌倒在一個糞堆旁,失去了白的顏色!蹦阏J為句中哪些動詞用得好?為什么?
“跑”、“撐”、“撞”、“跌”、“失去”,幾個動詞形象地寫出了“斷了繩的羊”的一連串表現(xiàn),從側(cè)面烘托了風之狂。
4、“一個穿紅衫子的女孩沖出門去牽羊,又立即要返回,卻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轉(zhuǎn),銳聲叫喚,離臺階只有兩步遠,長時間走不上去!边@句話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用是什么?
夸張。只有“兩步遠”卻“長時間走不上去”,讓人如同身臨其境,浮想聯(lián)翩,可見風之大。
5、“槐樹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腳,一下子像一條死蛇,嘩嘩啦啦脫落下來,軟成一堆!边@里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有何妙用?
比喻。將葡萄蔓比作“一條死蛇”,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葡萄蔓被風吹落的情狀。
6、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動詞的'使用及側(cè)面烘托手法的運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除上面所涉及到的句子外,你還能從課文中找出其它句子,并說說它們的作用嗎?
四、合作探究,體會行文妙處
1、有人說結(jié)尾寫到大雨了,你贊同這種看法嗎?為什么?
同意這種說法。文章結(jié)尾,寫孩子們“全趴在門縫,驚喜地疊著紙船,一只一只放出去……”由此看來,孩子們的腳下、門外,已是積水漫漫,否則又怎么可以放紙船呢?
2、讀課文最后一段,說說文章結(jié)尾的場景和情調(diào)與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認為作者寫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結(jié)尾處,與前面風雨中無法自主的植物、驚恐萬狀的鳥畜不同,孩子們天性活潑,看一切都有趣,即便是暴風驟雨也阻擋不了快樂的游戲。至此,揪著讀者心的這場風雨總算有了溫暖的畫面,可以松口氣合上書閉目回味了。文末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兒童天真純潔性情的謳歌和贊美之情,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五、布置作業(yè)
學了本文,你一定收獲不少。請選擇某一熟悉的景物寫一篇片段作文,不少于200字,盡量用上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和側(cè)面烘托的表現(xiàn)手法。
初一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句中的停頓
2、正確進行翻譯
教學重點
同上
教學難點
1、幾個句子的停頓
2、幾個用法特殊的詞
3、幾個難句的大意
預習要求
1、掌握下列字的讀音及意思:
隸、扳、謁、邑、稱、泯、矣、焉、耶
2、朗讀課文,畫出文中不清楚停頓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人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边@句千古名言,一語道破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真諦。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不斷的學習、終生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成為順應時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進行學習,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個神童、一個天才,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銷蝕成一個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傷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證。
二、檢查預習
1、檢查預習一:指名朗讀,師生共同指正。
2、檢查預習二:由學生提出,師生共同指正。學生齊聲朗讀。
可能出現(xiàn)的句子停頓可根據(jù)需要投影:
1、仲永/生五年2、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3、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4、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5、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6、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7、余聞之也/久8、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請一位朗讀比較好的學生范讀一遍課文,教師隨時指正。
全班齊讀全文。
三、作者作品簡介
提問: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學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來給大家談談?
(學生講述)
投影: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四、題解
。ń處煟┲v述:本文是一篇隨筆。
投影:隨筆,即隨手筆錄,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種。古代隨筆常借一件事來抒發(fā)作者的情感或闡述某種觀點。短小活潑,意境雋永。
(教師)提問:誰能說說題目“傷仲永”的“傷”是什么意思?
明確:哀傷,嘆息。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讀課文,掌握大意
(教師)講述:王安石哀嘆方仲永什么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疑問,自由朗讀課文一遍。
。ㄒ唬⿲W生自由誦讀。
。ǘ)學生自讀課文。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參考老師補充注釋(可四人小組探討),掌握大意。
教師補充課文注釋幻燈:
。1)理解幾個用法特殊的詞
1、“即書詩四句”書:名詞活用為動詞,寫。
2、“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日:名詞活用為狀語,每天。
3、“邑人奇之”奇: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對……感到驚奇。
4、“稍稍賓客其父”賓客:名詞活用為動詞,把……當賓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詞活用為動詞,認為有利。
(2)理解幾個詞語
1、“養(yǎng)父母”養(yǎng):贍養(yǎng)。 2、“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一鄉(xiāng):全鄉(xiāng)。
3、“或以錢幣乞之”或:有的人。 4、邑人:同縣的人
5、“從先人還家”從:跟從。 6、“前時之聞”:以前聽到的名聲。
7、“卒之為眾人”卒:最終。眾:普通。 8、“如此之賢也”賢:(有)才能。
9、“且為眾人”且:尚且。 10、“固眾人”固:本來。
。3)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學”省略句,省略了賓語,即“不使(之)學”:不讓(仲永)學習。
2、“還自揚州”倒裝句,正確的語序是“自揚州還”:從揚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詞,即“受之(于)天”:從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賦予的
學生質(zhì)疑,教師點撥。
。ㄈ)檢測自讀效果。四個大組口答競賽。(要求學生合上書本)
幻燈:(1)朗讀下列句子,要求讀準句中的停頓
1、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2、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
3、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4、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父異焉5、環(huán)謁于邑人
2、其文理皆有可觀者6、泯然眾人矣
3、稍稍賓客其父7、賢于材人遠矣
4、或以錢幣乞之8、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四)翻譯課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詞義正確
(五)初步感知課文: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我們明白了作者為什么要“哀嘆”仲永了嗎?(學生回答)
六、全班再一次誦讀課文
七、教師小結(jié)
本文記敘了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樣的觀點呢?我們又能得到那些啟示呢?下堂課,我們再進一步學習。
八、作業(yè)
1、抄寫文下注釋一遍
2、熟讀課文,背誦最后一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2、揣摩本文精當?shù)恼Z言
3、學習本文詳略得當?shù)膶懛?/p>
教學重點
同上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2、3
預習要求
思考文后練習一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
投影:
1、方仲永的天資過人,表現(xiàn)在哪里?在課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變化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
3、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還有什么新的、獨到的見解嗎?
4、最后一段作者講了什么道理?
明確:
1、“忽啼求之”;“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2、第一階段:幼時天資過人
第二階段:十二三歲時才能衰退
第三階段:又過七年后變成平庸之人
3、從方仲永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學”;從道理上來說,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資好的人,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變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資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連普通人都趕不上了。
二、揣摩語言
講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簡潔,本文語言尤為精練。文章前兩段敘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詩立就”的神童到“泯然眾人”的過程及原因,僅用了158個字,沒有一句廢話,每一句甚至每個字都有其豐富的表現(xiàn)力。
例:
1、“世隸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對“未嘗識書具”“不使學”的必要鋪墊,既襯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資,又暗示了造成他命運的家庭背景。
2、“啼”:一個字生動地寫出方仲永索求書具的兒童情態(tài)。
請同學們嘗試著到文中發(fā)掘發(fā)掘。
。▽W生討論)自由發(fā)表意見。
明確:
1、“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
2、“奇之”“賓客其父”“乞之”:三言兩語就從旁襯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華。
3、“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僅一句話就刻畫出方仲永父親貪圖小利、愚昧無知的形象。
4、“不使學”:三字看似平淡,卻也點明了仲永終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敘事:僅以一“見”一“聞”一“問”就交代了方仲永后來的變化和結(jié)局。
6、結(jié)尾議論:言簡意深,說理嚴謹。
以上,教師可摘要啟發(fā)講解。
三、質(zhì)疑探究
投影:
文章敘述了方仲永從五歲到二十歲間才能變化的三個階段,你認為哪一個階段寫得最詳細?說說你的依據(jù)。再想想:作者為什么要詳寫這一階段呢?
明確:
方仲永才能出露時的幼時階段詳寫;理由略;詳寫這一階段,意在說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確實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這個時期,就已經(jīng)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種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學”。以方仲永為反面的例子,來說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體驗與反思
投影:
你怎樣認識“受之天”與“受之人”的關(guān)系,即“人的天資”與“后天教育”的關(guān)系?假如你認為自己很聰明的話,讀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啟發(fā)?假如你認為自己還有點笨,讀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啟發(fā)?
學生自由發(fā)言。
五、教師小結(jié)
本文寓理于事,通過方仲永5歲到20歲才能發(fā)展變化的故事,說明了人的天資和后天成才的關(guān)系。
由此看來,人的成長,關(guān)鍵在后天接受學習提高自身素質(zhì)。像方仲永這樣天賦高的神童,不學習,最終也變成了普通人一樣。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學習,不然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辦不到。老師贈送你們一條偉大的發(fā)明家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們珍惜讀書機會,好好學習,長大后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六、作業(yè)
1、完成文后練習三
2、摘抄有關(guān)“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5條
初一上冊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云和天氣的密切關(guān)系,獲得識別陰晴雨雪天氣的知識;
2、體會本文寓準確于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3、培養(yǎng)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作生動說明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朗讀法。用語準確,反復誦讀中體會生動說明的好處。
2、觀察與聯(lián)想。作者大量修辭手法,通過細致的描繪勾畫出了千姿百態(tài)的云。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精神。
2、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積極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分析把握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
2、感受文章說明語言的特點。
教學難點:
區(qū)分云彩繁多復雜的形狀、種類。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31—32課時(連上)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代劉禹錫有詩“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因其用諧聲雙關(guān)表情達意而顯新穎、可喜。大自然的晴雨天氣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樣捉摸不定嗎?除了天氣預報,人們還根據(jù)什么識別天氣變化呢?是的,還可以通過空中飄浮的云彩,那么到底怎樣通過云彩預知天氣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科普文《看云識天氣》從中學習解讀天氣變化的知識。
二、預習檢查: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峰巒luán一霎間shà點綴zhuì綾紗líng彌漫mí暈頭轉(zhuǎn)向yūn
月暈yùn崩塌bēng tā
2、理解下列各詞的意義:
峰巒:山峰和山巒。巒,小而尖的山,或連綿的山。
一霎間: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
預兆:事情顯露出來的跡象。
輕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動作、體態(tài)一樣輕巧優(yōu)美。
彌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布滿。
征兆:即將出現(xiàn)的跡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三、研讀課文
。ㄒ唬┞犝n文朗讀錄音,整體把握:云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guān)系?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二)精讀,討論探究:
自讀課文,認識各種云的特點及其和天氣的關(guān)系,并任選一種云,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作自我介紹。
介紹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寫云彩的語言材料;
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
示例:“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為我會給大家?guī)砬缋实奶鞖!?/p>
當積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時就變成了我,我是積雨云,然后我越長越高,慢慢變黑,最后我整個倒下了,這是烏云彌漫、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馬上下起了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或者龍卷風。
我是卷層云,是在連綿的雨雪來臨之前出現(xiàn)在天空的一層薄云,看到我,請大家出門前帶上雨具。
我的綽號叫“毛玻璃”,是由卷層云積聚而來的,透過我看天就會模糊不清因而得名,其實我的真名叫“高層云”。雨雪都是我的好伙伴,常常和我形影不離。
【初一上冊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01-02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02-26
人教版初一語文上冊教案03-09
初一上冊語文教案02-07
初一上冊語文《寓言》教案12-09
初一上冊語文教案04-22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14篇02-28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2篇02-25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15篇01-28
蘇教版初一上冊語文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