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四年級數學教案>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時間:2024-10-20 15:54:09 四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大全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大全15篇]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科書16—18頁的十進制計數法。

  教學目標:

  1、了解數的產生。

  2、初步認識自然數。

  3、認識億級的數和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掌握千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和十進制計數法。

  教學重難點:

  認識億級的數和計數單位,掌握千億以內數位順序和十進制計數。

  教學關鍵:

  能夠根據已學過的萬級數的數位順序表遷移類推億級數的數位順序表。

  教學過程:

  導入:

  師:生活當中的每一天我們都在和不同的數打交道,你們都在什么時候用到了哪些數,誰來說一說。

  生:列舉略

  師:生活中我們每一天都離不開數,那數是怎樣產生的呢?今天同學們想不想了解一下,那就讓我們走進課本,把書翻開到16、17頁,大家讀讀這些內容,開始。

  一、數的產生

  師:讀完了嗎?我請同學們來講一講古代的人是怎么計數的?

  1、數的產生。

  很久以前,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就有了計數的需要。例如,人們出去打獵的時候,要數一數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來的時候,要數一數捕獲了多少只野獸等等,這樣就產生了數。

  2、計數符號、計數方法的產生。

  (可以出示書上圖)

  在遠古時代人們雖然有計數的需要,但是開始還不會用一、二、三這些數詞來數物體的個數。只知道“一樣多”、“多”或“少”。

  ①計數方法

  那時人們只能借助一些物品來計數。

  如:在地上擺小石子、在木條上刻道、在繩上打結等方法來計數。

  例:出去放牧時,每放出一只羊,就擺一個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擺多少個小石子;放牧回來時,再把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對應起來,如果回來的羊的只數和小石子同樣多,就說明放牧時羊沒有丟。

  例:出去打獵時,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獵回來時,再把拿回來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對應起來,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樣多,如果是,就說明武器沒有丟失。結繩計數的道理也是這樣。這些計數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數的實物和用來計數的實物一個對一個地對應起來,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一一對應。

 、诜

  以后,隨著語言的發(fā)展逐漸出現了數詞,隨著文字的發(fā)展又發(fā)明了一些記數符號,也就是最初的數字。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記數符號是不同的。

  現在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

  師問:你們觀察一下,這些自然數是怎樣排列的?每相鄰兩個自然數的差是幾?最小的自然數是誰?最大的呢?

  生小組討論完派代表發(fā)言,最后請同學進行總結。

  最小的自然數是零,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無限的就是一個一個地數,總也數不完,數出一個很大很大的數以后還可以數出一個比它多1的大數。

  二、十進制計數法

  師: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啊,還有很多很多的數都比我們以前學過的億以內的數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書上18頁插圖)。

  生:讀數

  師: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時我們中國有這么多人,這究竟是一個多大的數呢?

  生:讀數

  師:你能那么快就讀出來了?請問,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生:我是從個位起,沒四位為一級,這樣分我就很快分出了三級。

  師:其實我們在分級的過程中也就是在找各個數的計算單位。那我們來看一看這個數當中我們都用到了哪些計算單位?

  生:都用到了十億、億、千萬、百萬、十萬、萬、千、百、十、個。

  師:剛才我聽到了他說了一個十億,我們以前沒有學過對嗎?那億和十億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呢?

  生:十個一億是十億。

  師: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大屏幕)我們在億位上撥一顆珠子,表示一個億,請同學們一起來數一數是不是撥到第十顆珠子了,那現在撥到第十顆珠子該怎么辦呢?

  生:撥到第十顆珠子的時候就把億位上的這十顆珠子全撥回去,在十億位上撥一顆珠子。

  師:那也就是說億和十億的關系是十個一億是十億。太棒了,再請個同學說一說。(板書)

  師:還有沒有比十億更大的計算單位呢?請你告訴我。

  生:有百億、千億。

  師:那十億和百億,百億和千億又有怎樣的關系呢?現在請同學們們拿出你們的計數器撥一撥,邊撥邊說,來體驗一下?(板書)

  十億和百億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板書)

  師: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再把中國的人口數讀一讀是不是就更方便了。請同學們讀一讀。

  師:很好,請問,1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意思?那9呢?那上面的兩個3表示的意義一樣嗎?今天我們新認識了幾個計算單位,現在我們就把這幾個新朋友填在數位順序表里面吧!把你們的書打開到18頁。

  師:我們新學了哪幾個計數單位?他們對應的數位是什么?億級是由哪幾個數學組成的?還有沒有更大的計數單位?我們用省略號來表示。

  師:現在請一個同學來說一說我們到今天為止,認識了哪些計數單位?那這些計算單位之間都有著怎樣的關系呢?

  咱們來說一說吧,從你開火車!

  生: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千萬是一億,10個億是十億,10個十億是一百億,10個百億是一千億

  師:那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生:我們發(fā)現了這些計算單位之間進率都是10 。

  師小結: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師:相鄰是什么意思?誰來說一說?

  師:像個與十,十與百,萬與十萬,千萬與億這樣緊挨著的就是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

  師:生活當中,根據不同的需要還出現了其他的進位制,你知道還有哪些進位制嗎?

  生:回答略

  師:那學習了今天的知識,你能完成下面的練習嗎?

  三、練習

  判斷

  1、最小的自然數是1。()

  2、沒有比千億更大的計算單位。()

  3、0是自然數,也是整數。()

  4、10個一千萬是十億。()

  5、任何兩個計算單位之間進率都是十。()

  6、所有的自然數都是整數。()

  7、沒有最大的整數。()

  8、一個十一位的自然數,它的最高位在十億位上。()

  填一填

 、僖话賰|有()個十億,()個百億是一千億。

 、趶膫位起,第()位是萬位,第()位是億位。

 、酆蛢|位相鄰的兩個數位是()和()。

 、埽ǎ﹤一百億是一千億,10個()是一百億、10個億是()。

  ⑤4在十億位,表示()個()。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

  十進制計數法

  10個一億是十億,

  10個十億是一百億,

  10個一百億是一千億

  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的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六、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主要是通過介紹古人的記數法、記數符號(數字)的產生及其發(fā)展演變過程,來吸引學生,讓學生了解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介紹阿拉伯數字和自然數。順勢介紹生活中存在更大的數,認識計數單位“十億”、“百億”、“千億”,將數位順序表由萬級擴展到億級,科學的認識“十進制計數法”。

  對于這個內容的教學,當時主要是想通過學生自行閱讀課本的內容,再經歷小組交流,全班匯報,來達到鍛煉交流、閱讀等能力的培養(yǎng),最終完成教學目標。在課堂上也是這樣操作,學生能簡單的感受到數字產生與發(fā)展的過程,知道可以用數字來表示和記錄物體的個數,了解到這些數字就是自然數。在介紹完自然數后,通過對第六次人口普查大數的猜測,這樣的過渡來進入“十進制計數法”的教學。這樣處理就比較的自然,然后通過在計數器上撥數,來完善數位順序表,并理解“十進制計數法”的內涵。

  這節(jié)課的教學很成功,在教學中合理的利用課件和白板教學,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適時得與課外知識合理的進行整合,使數學課堂更加的有趣,內容更加的豐富。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自學,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習興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教學重點:

  認識算盤、計算器,計算器的使用

  三、教學難點:

  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課前準備:

  PPT課件、計算器

  教學過程

  ⊙游戲互動,感知計算器的作用

  師:老師聽說咱們班的同學都特別愛動腦筋,現在老師就要考考同學們的計算能力。

  課件出示題目。

  第一組:25×20 45+55 360÷36 1900-100

  第二組:123456+98552 3698×46201

  36952872÷2332

  師:同學們能很快算出第二組算式的得數嗎?

  生:不能。

  師:在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遇到類似的大數,當計算比較復雜時,可以使用計算工具——計算器。從古至今,人類都使用了哪些計算工具呢?它們發(fā)展的歷程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初步認識、了解計算工具。(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計算的形式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對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結果的題目,如果用計算器計算會比較慢,而對于一些大數目的題目,用計算器計算會比較快。

  ⊙引導探索,認識計算工具

  1、計算工具的歷史。

  師:計算工具從古至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fā)展歷程。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過程中,產生了記數的需要。慢慢地為了計算方便,人類發(fā)明了各種各樣的計算工具。

  課件出示教材23頁閱讀資料,了解計算器的發(fā)展史。

  請大家閱讀資料,說一說你們的'感受。

  (學生觀看課件,交流感受)

  2、算盤的認識。

  算盤是我國古代的發(fā)明,是我國的傳統(tǒng)計算工具,曾經在生產和生活中廣泛應用,至今仍然發(fā)揮著它獨特的作用,即使現代最先進的電子計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它。

 。1)認識算盤。

  師:關于算盤,你都知道什么?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稱嗎?你知道算盤的1顆上珠表示幾,1顆下珠表示幾嗎?(課件出示算盤結構圖)

  明確算盤的各部分名稱,算盤上方的每顆算珠表示5,下方的每顆算珠表示1。在算盤上記數時,首先要確定某一檔為個位,從個位向左數,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

  師:關于算盤你還知道什么?

  強調:“5”一般不用5顆下珠表示,而是用1顆上珠表示;“10”一般不用個位上的1顆上珠和5顆下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的1顆下珠表示;空檔表示0。

  (2)撥數練習。(見課堂活動卡)

 。3)課件出示教材24頁練習題:你能分別寫出下面算盤表示的數嗎?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計算器的認識。

  (1)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計算器越來越普及。它是目前人們廣泛使用的計算工具。比如:在餐館吃飯結賬時,用計算器計算,又快又準。

 。2)認識計算器各部分的名稱。(課件出示教材25頁情境圖)

  下面是一種計算器。

  ①拿出計算器,看看你手中的計算器,再看看同桌和PPT上的計算器,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煆娬{:雖然計算器的大小、功能不同,但是最基本的功能都是計算)

  ②請同學們看一看,計算器包括哪些按鍵?你知道哪些按鍵的功能?和同學交流一下。(學生通過實驗自己驗證、交流)

  ③生匯報結果。

  教師小結:希望同學們能牢牢地記住計算器上的一些最基本的按鍵的功能,并在計算中靈活應用它們。計算器上還有一些具有特別功能的按鍵。例如,b/c、a、x2等,可以用來計算分數等。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學時給學生自主學習計算器功能鍵的機會。學生自己摸索、實驗,互相討論、交流,自己尋找、發(fā)現,學習氛圍非常濃厚。

  ⊙鞏固練習

  算盤上每顆上珠代表(),每顆下珠代表()。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計算工具,了解了計算工具的發(fā)展史,認識了算盤和計算器,還知道了計算器上每個按鍵的功能。這節(jié)課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少!希望同學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發(fā)明出更好的計算工具。

  ⊙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用最簡潔的語言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計算器,并寫下來。

  板書設計

  計算工具的認識

  1、算盤的認識。

 。1)算盤的各部分名稱。

 。2)算盤的作用:計算和記數。

  2、計算器的認識。

  ON/C開關及清除屏鍵

  AC清除鍵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在觀察和活動中認識常用的計算工具和使用方法。

  2、學習用計算器進行運算。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過程與方法

  開展各種形式的數學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投入課堂學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計算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中的作用,體會到人們?yōu)榱朔奖阍谟嬎愎ぞ叻矫娴奶剿骱团,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

  2、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fā)展的簡單歷史,展示人類偉大的創(chuàng)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創(chuàng)造源于需要,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欲望。

  教學重點:

  認識算盤和計算器,了解算盤和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運算

  教學過程:

  一、觀看短片,揭示課題

  1、師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將要帶領大家一起走進計算工具探索之旅。計算工具從古至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fā)展歷程。

  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記數的需要。慢慢地為了計算方便,人類發(fā)明了各種各樣的計算工具。(屏幕配合出示相應的圖片,使學生有個直觀感受)

  2、播放短片——計算工具的演變史。感受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感嘆計算科技的發(fā)展。

  二、探索交流,進入課題

  (一)認識算盤:

  1、引出算盤:

  (1)教師談話同時播放算盤的聲音,引出算盤生根據二年級已經學過的知識介紹算盤各部分的名稱(大屏幕配合演示)

  算盤的四周叫做框,中間的一橫叫做梁,串起珠子的小棒叫做檔,上面的珠子叫做上珠,下面的珠子叫做下珠,上面的一顆珠子表示5,下面的一顆珠子表示1

 。2)兩種不同的算盤:

  出示兩種不同的算盤(書23頁圖):觀察有什么不同。(算盤小精靈解釋原因,老師操作大屏幕配合演示)左邊的算盤是中國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后來算盤發(fā)展到日本,逐漸演變成右邊這樣,上面變成了一顆珠子。原因是:原來是中國采用的是16進制,滿15進1,所以算盤每檔上是15;進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進制,所以算盤的上面剩下1顆珠子。

  知道我們現在使用的十進制的計數方法。

 。3)使用算盤

  注意點1:我們在使用算盤前要先定好數位,先將右邊某一檔定位個位,依次往左為十位、百位、千位、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億位。

  學生在自己的算盤上分別撥出1、3、4、5、9、10

  針對如何撥5,師生探討撥法,再交流10如何撥,為后面撥多位數做鋪墊。

  注意點2:在兩位數及兩位數以上的多位數記數時要從高位撥起。

 。1)生在自己的算盤上撥數(利用希沃助手將學生撥的算盤投屏到大屏幕上,生觀察描述)

  鞏固練習:男女生比賽撥數(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的優(yōu)勢——此處用了移動和倒計時的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練習的效率)

 。2)認識算盤上表示的數

  學生說出老師課前在算盤上撥好的數

  鞏固練習:游戲認識算盤上表示的數(增加趣味性,從而提高注意力的集中,更好地達到練習的'效果)

 。ǘ┯嬎闫鞯恼J識

  珠算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塊瑰寶,老師希望在我們同學的手中將它一直傳承下去,同時我們也要接受和學習西方的計算科技。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生活中最常用的計算工具(出示生活情景)

  —計算器

  1、認識計算器

 。1)小組內根據已有生活經驗介紹計算器

  讓學生們把自己從家里帶來的計算器在小組內介紹,并說一說各不相同的計算器都有什么共同點。

 。2)一起介紹計算器的鍵盤和顯示屏(配合板書)

  2、交流如何使用計算機(利用電子白板倒計時功能)學生自由使用計算器,并匯報自己用計算器做了什么,怎么計算的。探究出使用計算器的方法。

  3、練習使用計算器

  通過flash動畫,接受機器人貝貝的挑戰(zhàn),比一比使用計算器誰更厲害,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達到鞏固練習的效果。

  三、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提問:回顧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

  2、 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認識了算盤和計算器,了解了計算工具的演變史,感受到了我們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也感嘆現代科技發(fā)展的如此迅速,未來啊,還會有更多更好更先進的計算工具等待我們同學去發(fā)現和探索,也希望現在的你們?yōu)榱艘院蟾玫淖约汉煤脤W習!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4

  ◆教材分析

  介紹了算盤各部分的名稱,知道算盤是我國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種簡便計算工具,它曾在生產和生活中廣泛應用。使用算盤數數前,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定數位,怎樣記數,強調一個下珠表示1,一個上珠表示5,空檔表示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直觀認識算盤,知道算盤各部分的名稱,學會用算盤計數和數數。

  【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用算盤表示數、數數的操作過程,掌握用算盤記數的方法,初步滲透位值思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知道算盤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fā)明之一,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的一大貢獻,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算盤,學會讀寫算盤上的數,并會用算盤表示數。

  【教學難點】

  帶有上珠的數的.讀寫。

  ◆課前準備

  課件、算盤

  ◆教學過程

  一、介紹算盤的歷史和現在

  1、引入

  現在老師請同學們猜一個謎語:一座城,四面墻,一群珠寶里面藏。如用小手撥一撥,噼里啪啦連聲響。

  學生猜一猜后,教師出示算盤圖,揭示謎底:算盤。

  2、介紹算盤的歷史(配合課件第2頁)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開始用石子計數,后來用木棍或者竹簽計數(就是算籌),再后來人們用擺珠子的方式計數,它是用小棍子把珠子串起來,用上面藍色的珠子表示5,下面黃色的珠子表示1,再合起來表示數。后來這種計數和計算的工具,就慢慢地改進成了現在用的算盤。

  算盤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fā)明之一,我們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經發(fā)明了算盤,開始用算盤進行計算,一直留傳到現在。所以算盤的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算盤還傳到日本、朝鮮、美國、東南亞、歐洲等許多國家和地區(qū)。

  二、認識算盤

  1、了解算盤各部分的名稱

  談話:同學們小小的算盤背后蘊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既然它這么有魅力,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吧(課件第3頁)。

  (1)仔細觀察算盤,你知道它是有哪些部分構成的嗎?

  教師出示算盤,引導認識框、梁、檔、算珠。

 。2)通過游戲鞏固

  出示大算盤:看來大家都認識了算盤,下面我們玩一個看誰說得快的游戲,我指算盤上的某個部分,請你快速說出它的名稱。

  同桌玩一玩。

 。3)認識上珠和下珠,并介紹上下珠分別表示多少(課件第4頁)?

  問:梁上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顆上珠表示多少?梁下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顆下珠表示多少?

  《算盤歌》一把小算盤,四周圍滿框,橫臥一根檔,豎著許多梁,梁上是上珠,梁下是下珠。一顆上珠表示5,一顆下珠表示1。

  同住兩人一組,先一人隨便撥一顆算珠,另一人說出這個算珠表示幾。然后兩人互換。

  2、在算盤上表示1-10

  (1)師:算盤的個位在哪。ㄕn件第6頁)

  和學生一起探討定數位的方法。(必須從左往右依次定位)

  問:把最右邊的一檔作為個位有什么好處?

  教師小結:定位是用算盤記數的特殊要求。個位在哪里都可以,只要你標記一個檔位是個位,其余的數位也就確定了,一般情況下,我們現在把最右邊的一檔定位為個位,依次往左推算,分別是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2)怎樣表示1、2、5、9

  5一般不用5個下珠表示,而是用1個上珠表示。6-9依次在5的基礎上添加下珠。

  怎么表示10?10一般不用1個上珠和5個下珠(2個上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1個下珠表示。這一點和在計數器上表示數是一致的,體現了十進制計數法的原理。

  (3)用算珠表示數(課件7、8頁)

  1、定位2、個位上撥幾表示幾個一,十位上撥幾表幾個十……某個數位上是0,則不撥珠以空擋表示。撥出563,說說563有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

 。4)撥珠的指法:撥入下珠用大拇指,撥去下珠用食指,撥入撥去上珠用中指。

  要求學生在算盤上撥二、三位數(課件第9頁),教師巡視檢查。

  三、鞏固練習

  1、猜一猜

  下面幾個謎語都與算盤有關,請同學們猜一猜它們分別是什么?

 。1)猜猜我是誰,它有四條邊,最愛幫助人,不讓珠亂跑。(框)

  (2)猜猜我是誰,雖然只有它,本領卻很多,一個可頂五。(上珠)

 。3)猜猜我是誰,它是一條線,橫在框里面,管住上下珠。(梁)

 。4)猜猜我是誰,它有許多根,穿著小珠子,噼里啪啦響。(檔)

  2、用算盤分別撥1、2、3、4、5、6、7、8、9。

  3、一個一個地撥,從587撥到600。

  4、在算盤上撥出805、500、190、999。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5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把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并能較熟練的進行改寫。

  2使學生能正確用四舍五入方法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掌握省略和改寫方法的過程,理解改寫與省略的相同與不同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其應用數學的意識。

  讓學生感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樂趣。

  2重點難點

  教學難點:

  掌握改寫的方法,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教學重點:

  四舍五入法與改寫的區(qū)別

  3教學過程

  3.1第一學時

  3.1.1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億以上數的改寫和省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270000=( )萬 12756≈( )萬

  3200000=( )萬 598080≈( )萬

  怎樣改寫?(口答結果:去掉萬位后面的4個0,再加上單位“萬”字)

  四舍五入到萬位?(看萬位后面尾數的最高位上的數,是四舍還是)

  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億以上數的改寫和省略(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數的改寫

  1、自主學習:

  出示:據統(tǒng)計,退耕還林工程實施10年來,共安排退耕地造林9260000公頃,荒山荒地造林及封山育林17600000萬公頃,中央累計投資191100000000元,其中,直接補助退耕農戶161400000000元。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加快了國土綠化進程,減輕了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強度,增加了退耕農戶收入。

 。ǎ。┱l愿意先讀讀這些數?

  (2)你有好辦法一下就讀出這個數嗎? 這個數怎樣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

  小組討論交流改寫的方法

  小結并板書:58000000000= ( ) 億 120600000000=( )億

  注意:只去掉億位后面的8個“0”,再寫上“億”字(不要有幾個“0”去幾個“0”)。改寫后,不要丟掉原題的單位名稱。

  匯報方法和注意的地方

  2、練習:

  700000000= 億 80000000000= 億

  6100000000 = 億 300200000000= 億

  小結:怎樣把一個數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去掉萬級、個級的8個0,寫一個億字)什么樣的數可以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整億的數)

 。ǘ┣蠼茢

  1、 出示:省略億后面的'尾數,求下面各數的近似數。

  據20xx年統(tǒng)計,有1034500000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植樹46750000000株。

  小組討論:用什么方法求?怎樣求?學生匯報并板書:出示線段圖(討論后,交流自己的想法觀察線段圖,確定方法。)

  想:分級以后,找億位,看億位后面尾數的最高位上的數,與5比較,再進行四舍五入,在后面寫上“億”字。

  所以:1034500000≈( )億 46750000000≈( )億

  2、練習:把下面的數四舍五入到億位(改錯)。

  2165140000≈21億

  82030000000≈820億

  26957000000≈269億

  3、小結:怎樣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根據省略尾數的最高位千萬位上的數來決定四舍還是五入,并且五入時不要忘記進1,而且有時還會遇到連續(xù)進位的情況。如:26957000000≈_____億

  省略尾數是按一定的要求去掉尾數,求出的是原數的近似數,改變了原數的大小,所以要用≈表示。

  4、說一說,改寫與省略之間的區(qū)別在哪?

  三、鞏固練習:

  1、省略下面各數億位后面的尾數,寫出近似數。

  512000000≈ 3958000000噸≈

  860000000≈ 10639000000米≈

  2、判斷下面各題。

 。1)499000 ≈ 49萬 ( )

  (2)1804500 ≈ 180萬 ( )

 。3)2400000=24萬 ( )

 。4)548600000 ≈ 6億 ( )

  (5)2000000000=20億 ( )

 。6)969000000 ≈ 10億 ( )

  四、小結: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改寫和省略,對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想法?

  五、拓展延伸

  19□0874321≈19億 19□0874321≈20億

  活動2【練習】練習導學案

  億以上數的改寫和省略導學案

  一、猜猜我是誰?

  1.將下列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270000= 萬 3200000= 萬

  2、省略下面各數“萬”后面的尾數,求出它們的近似數。

  12756≈ 萬 598080≈ 萬

  二、新知探究:

  (一)數的改寫

  把下面各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700000000= 億 80000000000= 億

  6100000000 = 億 300200000000= 億

  想一想:怎樣把一個整億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二)求近似數

  1.我來幫幫他!

  把下面的數四舍五入到億位。

  2165140000≈22億

  82030000000=820億

  26957000000≈270億

  2、鞏固練習

  省略下面各數億位后面的尾數,寫出近似數。

  512000000≈ 3958000000噸≈

  860000000≈ 10639000000米≈

  想一想:怎樣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

  三、自我檢測

  1、我是小判官!

  判斷

 。1)499000 ≈ 49萬 ( )

  (2)1804500 ≈ 180萬 ( )

 。3)2400000=24萬 ( )

  (4)548600000 ≈ 6億 ( )

 。5)2000000000=20億 ( )

 。6)969000000 ≈ 10億 ( )

  2、想一想,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數?拓展延伸:

  19□0874321≈19億 19□0874321≈20億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6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投影導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很多大數。(出示投影)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萬。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萬千米。

  地球離月亮大約有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還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今天咱們一起來認識一些大數。(板書課題)

  2、介紹主題圖(出示主題圖)

  20xx年我國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次普查中這六個省市、自治區(qū)的人口數據。(出示人口數據)

  同學們認識這些大數嗎?

  二、探究交流,獲取新知

  出示例1:北京人口有19612368人,這個數有多大呢?

  1.計數器操作,認識計數單位。

 、旁谶@個計數器上,你發(fā)現了什么?

  用計數器數數:撥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數,一直數到九千,再撥上一千。

 、茊栴}: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滿十要怎樣?

  認識十個一千就是一萬。(板書“萬”。)

  ⑶讓學生在計數器上一萬一萬地數,一直數到九萬,再加一萬,是多少?認識十個一萬是十萬,板書“十萬”。用同樣方法,完成一百萬、一千萬、一億的認識,分別板書:百萬、千萬、億。

  2.小組討論學習計數單位間的關系。

  大家知道萬、十萬、百萬、千萬、億是什么嗎?你們發(fā)現這些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3.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表

 。1)學習數位。將19612368按數位順序寫出。說出每個數字所占的數位名稱、計數單位,表示有多少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2)同桌學生互相說一說其他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

 。3)學習“數級”。介紹我國計數的四位分級法。

  為了便于讀億以內的'數,我國沿用了四位一級的計數規(guī)律,即從右起每四位為一級.個、十、百、千是個級,表示多少“個”;萬、十萬、百萬、千萬是萬級,表示多少個“萬”.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4頁“做一做”第1題。

  同桌之間互相說數,一個一、一萬一萬地說,另一個撥。

  2、填空:

 、儆脭底直硎緮档臅r候,每個計數單位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占的位置叫做()。一個數字所在的數位不同,表示的數的大小也()。

 、诎次覈挠嫈盗晳T,從右起每()數位是一級。()是個級,表示多少();()是萬級,表示多少()。

 、弁粋數字,把它寫在不同的數位上,它表示的()就不同。

  四、課堂小結

  讓學生談談學習體會、收獲。

  五、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第一、第二頁。

  板書設計:

  億以內數的認識

  計數單位: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

  數位: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十萬位、千萬位……

  數級:個級、萬級、億級……

  第二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

  億以內數的讀法(例2、例3,教科書第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含兩級的數的讀法,能正確地讀出億以內的大數,并體會、理解讀數的規(guī)則。

  練習讀數,使學生理解萬級的數的讀法與個級的數的讀法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結合讀數,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和歸納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

  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

  含兩級的數的讀法。

  教學難點:

  每級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教學準備:

  計數器、課件、空白卡片,彩筆。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7

  第一單元 大數的認識

  教學設計

  第1課時 億以內數的認識

  教學內容

  教材第2~4頁的例1,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一中的第1、2題。

  內容簡析

  例1利用北京市人口數,說明大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比較廣泛。利用計數器上動態(tài)撥珠的過程,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十萬”以及“萬”和“十萬”之間的關系,并類推出其他萬級計數單位,揭示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關系,給出億以內數級和數位順序表。理解不同數位表示的意義不同。

  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億”。

  2.了解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

  3.掌握億以內數的數位順序,認識數級。

  4.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識、探究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億以內數的數位順序。

  教學難點:數級、數位、計數單位的區(qū)別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法與學法

  1. 本課時主要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引導探究法、設疑求證法等,讓學生去發(fā)現,去體會數位、數級,十進關系等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2.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經過觀察對比、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鞏固練習等方法掌握億以內數的數位、計數單位等知識。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

  預設A 故事描述法:古時候有一個叫劉恩的大臣,他非常關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次黃河又泛濫了,波濤洶涌的黃河水不知沖倒了多少房屋,成千上萬的老百姓無家可歸。當劉恩得知這一災情后,他寫了一份奏折給皇帝。皇帝看了劉恩的奏折后就下令讓他到災區(qū)去救災。劉恩到了災區(qū)后,立刻展開救災工作,他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最后終于讓老百姓重建家園,又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災區(qū)的人民非常感激劉恩,家家戶戶都掛上了劉恩的畫像,可是皇帝知道這件事后,非常的嫉妒。他就不愿意獎賞劉恩,但是又害怕老百姓會說他的閑話,于是他就想了一個自認為很好的辦法,一天他把劉恩找來,先是夸獎他救災的功勞,然后對劉恩說:“民以食為天,你在災區(qū)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朕就獎賞你每月奉祿多加100000000粒大米吧!被实蹌傉f完,其他大臣都笑了,心想,皇帝這哪是在獎賞劉恩啊,100000000粒大米才那么一點點。可是劉恩卻是很高興的謝了皇帝。你知道劉恩為什么很高興的謝了皇帝嗎?

  你能猜想出1億粒大米到底有多重嗎?相信學習本課之后你就會了解,劉恩為什么高興了。

  【品析:此處選用故事描述,把課堂帶入了一個輕松的氛圍中,同時文中選用的數字貼切課時內容,故事結尾設置了懸念,恰到好處的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自然而然的導入新課中來!

  預設B 課件展示法:談話:你們去過北京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領略一下北京的風采。

  課件展示北京的圖片并附資料:天安門廣場面積約440000平方米,可容納1000000人。北京故宮占地面積約720000平方米,是中國古代官廷建筑的精華。雄偉的萬里長城全長約8851800米,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筑之一。

  提問:從以上資料中,你獲得了什么信息?(生說)

  讀這些數時你遇到了什么問題?

  生活中哪里還見過這樣的大數?

  揭示課題: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比“萬”大的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些大數。

  板書:億以內數的認識

  【品析:課件呈現教材例1內容,談話中展現課時知識點,通過課件呈現這些場景,能夠讓學生從宏觀上感知這些大數的概念,為后面的課時內容學習做好感知鋪墊!

  預設C 游戲體驗法:課前準備一些紙簽,紙簽上寫清不同省份在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的人口數量。然后通過談話引入課題:我們已經學習了萬以內的數。但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20xx年我國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這些數據是20xx年我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現在有請幾位“省長”上前面來匯報一下自己省份的人口數量(下面找?guī)孜煌瑢W扮演省長,上臺抽取紙條,匯報人口數量)由于數據較大,學生不一定能正確讀出來,這時教師可適當引導,并及時把握時機轉到課題中來。

  【品析:通過模擬省長讀數的游戲,激發(fā)起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在游戲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中遇到的知識障礙,教師要及時引導,帶領學生進入新課時的學習】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認識計數單位和進率

  1.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計數單位都有哪些,接著出示計數器,師生一起在計數器上一萬一萬地數,數到10個一萬,是十萬。

  提問:10萬的時候,按照滿十進一的規(guī)則,應該怎么撥呢?表示什么?

  學生思考交流,老師課件演示撥珠過程。

  撥珠的演示過程,可以是邊撥珠邊數數,在數數的過程中,運用以前的知識自然而然的過渡,重點是到了10個一萬的時候怎么呈現。

  這里可以鼓勵學生探究,然后重點討論:滿十進一的方法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學生在第一組演示中初步認識了進率和數位的知識,通過第二組學習,進一步掌握“數位”和“位置”的意義。

  【品析:利用在計數器上動態(tài)撥珠的過程,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具體形象的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十萬”以及“萬”和“十萬”之間的.關系。】

  分組討論交流,體驗10萬有多大。

  教師出示相關數據資料:

  例如:十萬名學生大約組成20xx個班級。

  十萬張紙摞在一起大約有3層樓高。

  十萬步大約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

  十萬天大約是274年。

  【品析:以資料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對“十萬”有更形象的認識。有助于學生對“十萬”的理解和運用!

  2.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更大的數。

  利用計數器,分組探究。學生在小組內繼續(xù)邊撥邊數,從十萬一直數到一億。學生有了前面的學習經驗,就可以按照滿十進一的方法數到一億,同時也在自主探究活動中認識百萬、千萬、億這些計數單位。

  提出問題:從動手操作中得出了什么結論?

  學生通過討論得出: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

  討論交流:1億有多大呢?你能想像一下嗎?

  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談談自己的理解。

  課件出示提示信息:鐘表上的秒針跳動1億下需要用三年多的時間。

  3.同桌之間說說:同學們認識的十萬、百萬、千萬、億,它們都叫作什么?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引導歸納:

  一(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都是計數單位。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由此得出: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

  【品析: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究,利用類推引出其他計數單位,揭示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引導他們充分利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探索和學習新知識,突出規(guī)律性!

  ◎認識數位

  1.介紹:十進制和數位。

  像這樣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的計數方法,叫作十進制計數法。計數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占的位置叫作數位。

  小組合作,制作數位順序表。

  2.介紹分級方法。

  按照我國的計數習慣,從右起也就是從個位起,每四個數位是一級,個位、十位、百位、千位是個級,表示有多少“個”;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是萬級,表示有多少個“萬”。 億位和億位以上的數位是億級,表示有多少個“億”。

  學生邊匯報邊整理成數位順序表。

  3.位值。

  一個數占有幾個數位,我們就稱它為幾位數。

  提出問題:在20xx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中,北京市的人口為19612368人,這是幾位數呢?在19612368中9在什么位,表示什么?你能說說其他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嗎?

  學生1:這是一個八位數。

  學生2:9在百萬位,表示9個百萬;最左邊的1在千萬位,表示1個千萬……

  老師小結:

  一個數字所占的數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數的大小也不同。同一個數放在不同數位上,它的計數單位是不同的。如數字3,寫在十位上表示3個十,寫在百位上表示3個百,寫在萬位上呢?寫在千萬位上呢?寫在億位上呢?

  【品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獨立制作含有個級和萬級的數位順序表,讓學生利用數位順序表說出每個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為后面正確讀數打好基礎!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質疑:為什么用0~9這十個數字就可以表示億那么大的數?

  小組討論,匯報。

  老師總結:一個數字所在的數位不同,它表示的意義也不同;同一個數字在不同的數位時,它的計數單位不同,所以用0~9隨機組合可以表示億以內甚至億以上的數。

  【品析:學生對數位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不是很全面,關鍵在于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從而認識個級和萬級所有的數位,以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嗎?

  師生共同回憶后,老師做簡單的梳理:我們認識了十萬、百萬、千萬、億這些新的計數單位,了解了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認識了數位、數級,制成了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希望你們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品析:通過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內容,讓學生再次回憶本節(jié)課所學的所有知識點,再次將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億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展開的,怎樣根據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和認知規(guī)律,并結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設計教學,是這節(jié)課著重研究的方面,在設計教學時應突出以下幾點:

  1. 調動學生已有知識經驗,促進知識遷移。

  學生在前面所學的 100 以內的數的認識, 1000 以內的數的認識, 10000 以內的數的認識,以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等知識和經驗,都可以在本課的學習中發(fā)揮積極的遷移作用。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激活學生的相關知識基礎,促進知識的遷移。

  2.通過情境教學,進一步建立數感。

  大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為了讓學生感受日常生活與大數的聯(lián)系,先利用教材,讓學生了解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并且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過的大數,使學生感受大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我的反思: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的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于觀察發(fā)現數學的秘密,能夠對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進行口算。

  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難點:懂得觀察發(fā)現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認識了有關計算工具,請同學們把自己的電子計算器拿出來,今天我們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

  (板書課題:用計算器計算)

  二、用計算器計算

  1、教學例1。

  (1)出示386+179=________

  說說你是怎樣使用計算器計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顯示386,再按“+”,屏幕顯示不變,再按“179”,屏幕顯示179,按“=”,屏幕顯示結果565。)

  (2)引導學生按步驟按鍵計算出結果,試試CE圖和AC鍵各有什么功能?

  CE:清除功能,AC為0,也相當于清除功能。

  (3)自己用計算器試試。

  825-138=26×39=312÷8=

  (4)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注意什么?

  看清數,別按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0。

  2、教學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計算器算出上面幾個算式的結果。

  (2)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嗎?說一說。

  從9999×2起,結果是一個五位數,中間是3個9,兩頭分別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幾題的結果嗎?試一試,很有趣。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結果又是多少呢?誰能說一說?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師總結:碰到9999和9以內的自然數相乘(0,1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最高位和個位就是這個自然數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都是9。

  (5)第26頁“做一做”。

  用計算器算出前面幾道算式的結果,找出規(guī)律,再直接寫出下面幾個算式的結果,然后用計算器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用計算器計算,練習四第1、4題。

  組織學生獨立用計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組中相互交流計算的結果。

  2、練習四第3題。

  教師先介紹收據上的內容,并指導學生如何計算相應的金額。

  再讓學生兩人一組,一人筆算,一人用計算器進行驗算。

  3、練習四第9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并說說怎樣才能用計算器計算時不出錯。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領?

  板書設計

  用計算器計算

  9999×5=49995 9999×6=59994

  9999×7=69993 9999×8=79992

  9999×9=89991

  教學反思

  計算器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熟悉的,大部分學生也使用過。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帶來的便利,巧妙整合,利用學生已有的認識和操作經驗,相互交流,充分感受用計算器計算的便利。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簡單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結繩記事、算籌等)

  2、向學生介紹我國的傳統(tǒng)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

  3、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經歷認識和使用計算工具的過程,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了解算盤是我國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種簡便計算工具,曾經在生產生活中廣泛應用,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認識計算器,會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等基本的四則計算。通過計算工具的發(fā)展歷史,感受社會的進步和現代計算工具為人們帶來的便利,激發(fā)學生的科學探求精神。

  教學難點:能借助計算器進行較復雜的運算,探索簡單的數學規(guī)律。

  教學方法: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分類歸納”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預習作業(yè):課下搜集計算工具的發(fā)展資料

  課前準備:師生每人準備20根小棒,學生每人一張閱讀資料。計算器、算盤各一只。

  學生可把家中的算盤帶來。

  教學過程:

  第一版塊:

  演繹文化,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

  (一)課前參與反饋(學生介紹計算工具)

  前面我們了解了數是怎樣產生的,隨著數的產生,就會出現數的計算,為了計算方便,人們發(fā)明了各種各樣的計算工具,課前同學們進行了有關資料的查詢,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計算工具?學生發(fā)言。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手中的資料。邊讀邊思考下面的問題:

 。1)文中介紹了哪幾種計算工具?

  (2)算盤的結構是怎樣?

  二、介紹遠古時代的計數方法。

 。1)配音動畫: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人們出去打獵要數一數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來時要數一數捕獲了多少只野獸……都要借助實物來計數。例如捕獲了一只野獸就放一顆石子,出去了幾人就在繩子上打幾個結。就這樣,人類在勞動中建立了一一對應的計數方法,而石子、結繩、木棒、手指、刻痕……就是人類最初用來計數和計算的工具。

  但這種方法不能記錄大數目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這些計數方法的基礎上,想出樣一種新的計數方法--算籌。

  (2)介紹最古老的計算方法算籌:我國古代人用算籌計算。用算籌表示一個數,采用十進位制,并且縱式橫式交替使用。個位數用縱式表示,十位數用橫是表示,百位數再用縱式表示“……”空格表示零。計算的時候擺成縱式和橫式兩種數字,按照縱橫相間的原則表示任何自然數,從而進行加、減、乘、除、開方以及其它的代數計算。負數出現后,算籌分紅黑兩種,紅籌表示正數,黑籌表示負數。這種運算工具和運算方法,在當時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師講解26034的擺法。

  學生用火柴棍代替算籌擺出6357、20435、1818三組數字。

  第二版塊:

  小組合作,了解算盤的結構和指法。

  三、介紹算盤認識其結構。

  隨著計算技術的發(fā)展,在求解一些更復雜的數學問題時,算籌顯得越來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約六、七百年前,中國人發(fā)明了算盤,它結合了十進制計數法和一整套計算口訣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許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數字計算機。是我國同四大發(fā)明齊名的重大發(fā)明之一。

  一般的算盤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來發(fā)展到用銅等金屬制作算盤。高檔的算盤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圓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盤有幾米長,最小的只有幾厘米。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算盤,收藏在天津歷史博物館內。它是清朝末年天津沽衣街算盤作坊制造的,距今已有一二百年的歷史。它的長度是按天津達仁堂藥店的柜臺設計的,為306厘米,寬則為26厘米,共有117檔。營業(yè)忙時,五六個店員可以同時在大算盤上算賬。

  算盤可以進行加減乘除各種運算。時至今日,用算盤計算加減法的速度毫不遜色于計算器。

  算盤的指法:

  四、合作學習:(四人一小組,每組一個算盤)

  (1)認識算盤各部分的名稱,學生到前邊講解。

  (2)生報數,撥珠,如6125,4037……

  (3)嘗試:計算:70149+23867

  五、交流:比較80與8在算盤上有什么區(qū)別?

  體會定位點的重要性。

  試一試:在括號里寫出下面算盤上算珠表示的數(標記處表示個位)。

  在算盤上撥出下面各數。

  385 1378 5600 7432 60409

  第三版塊:

  探索交流,認識計算器:

  六、認識計算器:

  師;剛才介紹的我國古代的一些計算方法和工具的使用。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現在的人們已經不再使用這些工具了。我們經常使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只要輸入題目,計算器就會顯示結果,運算過程自動完成。這樣非常簡便快捷。

  1、介紹功能鍵:

  計算器的種類很多,我們先來看看這一簡單的計算器。自主學習

  On/c:誰知道這個鍵有什么作用?

  Off:誰知道這個鍵有什么作用?。

  2、計算操作:

  師:都有誰會使用計算器?學生:介紹使用方法:按on/c鍵,顯示:0輸入題目

  按=鍵,顯示結果再按on/c鍵,清屏。

  3、利用計算器計算

 。1)386+179 825-138

  先估算這道題大約得幾?怎樣估算?

  利用計算器怎樣計算?

  第四版塊:

  學以致用,我能行

  我能行:

  一、用計算器計算并寫出結果,看看誰最快。

  999999+123456=()

  999999-123456=()

  777×123=()

  53372÷4852=()

  二、先用計算器計算出前三個算式的結果,再按規(guī)律寫出第四個算式的得數。

  99×99=

  999×999=

  9999×9999=

  那么:9999×9999=

  四、小結:計算器的使用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的方便,通過使用計算器,你覺得計算器如果具備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們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備這種功能的計算器,該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學們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發(fā)明出更好的計算工具。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知道數產生的歷史,認識自然數。

  2.認識億級的數,掌握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以及千億以內的數為順序表,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3.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數學的偉大成就,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驗數的產生過程。

  三、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十進制計數法的意義。

  四、教學用具:

  計數器、課件。

  五、教學過程:

 。ㄒ唬┙虒W數的產生動畫:數字的產生和演變

  1.數的產生。 【課件演示】(圖片)

  教師:很久以前,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就有了計數的需要。例如,人們出去打獵的時候,要數一數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來的時候,要數一數捕獲了多少只野獸等等,這樣就產生了數。

  2.計數符號、計數方法的產生。

  教師出示第16頁的主題圖讓學生看,進一步說明:在遠古時代人們雖然有計數的需要,但是開始還不會用一、二、三“”這些數詞來數物體的個數。只知道“同樣多”、“多”或“少”。那時人們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擺小石子、在木條上刻道、在繩上打結等方法來計數。比如,出去放牧時,每放出一只羊,就擺一個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擺多少個小石子;放牧回來時,再把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對應起來,如果回來的羊的只數和小石子同樣多,就說明放牧時羊沒有丟。再如,出去打獵時,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獵回來時,再把拿回來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對應起來,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樣多,如果是,就說明武器沒有丟失。結繩計數的道理也是這樣。這些計數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數的實物和用來計數的實物一個對一個地對應起來,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一一對應。以后,隨著語言的發(fā)展逐漸出現了數詞,隨著文字的發(fā)展又發(fā)明了一些記數符號,也就是最初的數字。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記數符號是不同的。

  4.阿拉伯數字的出現。

  5.什么是自然數?自然數有哪些性質和特點?

 。ǘ┙虒W十進制計數法

  1.師:生活中還有更大的數,需要用數級更多的數位表讀寫。

  2.用計數器幫助數數,認識十億、百億、千億

  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上一億,然后一億一億地數,一直數到九億,再撥上一億。

  提問:“九億再加上一億是多少?億位滿十要怎樣?”

  認識10個一億是十億。并讓學生回答“十億”應板書在什么位置。板書:“十億”(寫在剛才板書的億位的左邊。)用同樣的方法,完成對百億、千億的認識,分別板書:百億、千億。提問:“個、十、百、千、萬”“億都是用來計數的,叫什么?”(計數單位。)

  提出:十億、百億、千億也是計數單位。

  提問:“到現在我們一共學了哪些計數單位?”

  教師把板書出的計數單位加上橫線和豎線,并告訴學生還有比千億大的計數單位,由于不常用,暫時不學,因此在千億的左面用省略號“”“”表示還有其他計數單位。

  提問: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即十進關系。)說明像這種“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的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3.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表。

 。1)說明寫數時,要用盡可能少的.符號來表示,這些符號叫做數字。提問:“我們學過了哪些數字?”(1、2、3、4、5、6、7、8、9、0)說明這些數字叫阿拉伯數字。

 。2)說明寫數的時候,把計數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再說明數位的作用:有了數位以后,由于一個數字在不同的數位上表示的數的大小不同,

 。3)讓學生說說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是怎樣的,教師板書出來。然后引導學生把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擴展到“千億”位,并告訴學生還有比千億大的數,由于不常用,暫時不學,因此在數位順序表后面用省略號“”“”表示還有其他數位。

 。4)使學生明確右起第五位是萬位,第九位是億位。

 。5)引導學生對數位分級。先讓學生說出右起第一位至第四位是什么級,第五位到第八位是什么級,再進一步說明第九位到第十二位是億級。同時說明數位分級的作用:數位多了,一位一位地讀不方便,通過分級可以很方便地讀數。

  在已寫出的數位順序表上接著板書:個級、萬級、億級,制成表,并把它和計數單位表連接起來。

 。6)讓學生觀察數位順序表,看一看個級、萬級、億級的異同點:都是四個數位;

  每一級從第二個數位起,都是十、百、千,但萬級多了個“萬”字,億級多了個“億”字;個級第一位是個位,萬級第一位是萬位,億級第一位是億位。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總結、質疑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1

  設計理念

  數的產生和發(fā)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限于教學時間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舉了少數簡單的事例進行說明,使學生對數的產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教材展示了古代人們如何計數、如何逐步發(fā)明各種記數符號等,直觀形象地介紹了數的產生、發(fā)展的歷史。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jié)課教學可以采用學生自學和教師講解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課前可以布置學生通過看書、上網等形式搜集有關數的產生的知識。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進行適當的拓展,進一步開闊學生的眼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9-20頁。

  學情與教材分析

  教材中出示3幅圖來介紹原始社會的計數方法,說明當時如何用小石子檢查放牧歸來的羊的只數;用結繩的方法統(tǒng)計獵物的個數;用在木頭上刻道的方法記錄捕魚的數量等等。這些原始的計數方法表明人類很早就產生了一一對應的思想。隨后簡單說明了數字的產生。教材中按時間順序列舉了三種古代數字,體現了數字也是逐步發(fā)展和完善的,還使學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數字是與具體的數目相聯(lián)系的,只是到后來才逐漸發(fā)展成抽象的符號,如現在通用的阿拉伯數字。

  在此基礎上教材介紹了自然數概念的含義和特點。自然數是數系的重要內容之一,人類最初認識的數就是自然數。隨著生產和數學科學的發(fā)展,數系逐步擴展,產生整數、分數、小數、有理數等等。在第一學段學生學習的主要是自然數,接下來要系統(tǒng)學習小數和分數。因此在這里有必要給學生建立自然數的概念。一方面是對以前認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另一方面也為以后把數的范圍擴展到分數、小數做好準備,同時也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目標

  1、通過介紹數的產生,給學生建立自然數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數的.一些性質和特點。

  2、理解掌握十進制計數法的含義,認識含有三級數位的數位順序表及相應的計數單位。

  3、通過探索、思考、總結等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數的產生過程中去。

  4、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數學的偉大成就,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數的產生、發(fā)展的歷史。

  2、難點:理解十進制計數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或教學掛圖,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數學課,就要和數打交道。到現在為止,你們已經學過了哪些數?那數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數的產生。(板書課題)

 。墼O計意圖:教師單刀直入,通過談話導入新課,不拖泥帶水,能夠節(jié)省教學時間。]

  二、探究新知

  1、學生匯報課前收集的資料。

  課前老師已經讓大家在課下收集有關數產生的資料,那誰來介紹一下你收集的資料?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注意收集有用的信息和資料。

  2、教學數的產生

  師小結:很久以前,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就有了計數的需要,例如:人們出去打獵的時候,要數一數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來的時候,要數一數捕獲了多少只野獸等等,這樣就產生了數。

 。1)出示課本主題圖,介紹幾種在遠古時候的計數方法。

  師:在遠古時代人們雖然有計數的需要,但是開始只知道“同樣多”“多”或“少”。還不會用一、二、三……這些數詞來數物體的個數。那時是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擺小石子、用繩打結、在木頭上刻道等方法來計數。比如,出去放牧時,每放出一只羊,就擺一個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擺多少個小石子;放牧回來時,再把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對應起來,如果回來的羊的只數和小石子同樣多,就說明放牧時羊沒有丟。

  后來隨著語言、文字的發(fā)展,逐漸發(fā)明了一些計數的符號,但各個國家和地區(qū)記數的符號是不同的。

 。2)出現各國不同的數字。

  在公元8世紀前后,印度發(fā)明的數字傳入了阿拉伯,在公元12世紀又從阿拉伯傳入了歐洲,人們就誤認為這些數字是阿拉伯人發(fā)明的,后來稱為“阿拉伯數字”。即我們現在所用的1、2、3、4、……

  (3)認識自然數

  教師明確說明:在我們數物體個數的過程中,我們數的1、2、3、4、5、6、……都是自然數!0”的出現比較晚,人類開始知識數看得見的東西,對于看不見的東西是不數的,因此沒有“0”這個數。隨著生產和數字計算的發(fā)展,出現了“0”,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0”也是自然數。

  提問:這些自然數是怎樣排列的?沒相鄰兩個自然數的差是幾?最小的自然數是幾?有沒有最大的自然數?

  啟發(fā)學生說出: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2、教學十進制計數法

  師:隨著人們對數的認識逐漸增加,數認得越來越大,就產生了進位制。

  (1)了解其他進制。

  一般地說,進率是幾,就叫做幾進位制。例如有二進位制、八進位制、十進位制、十二進位制、六十進位制等。我們通常是用“十進位制計數法”,它的特點是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即滿十進一),用數字1,2,3,4,5,6,7,8,9,0和位值原則結合起來記數。如一百三十五記作135。

  電子計算機一般是用“二進位制”表示數。進率是“2”(即滿二進一),只用兩個數字0和1與位值原則結合起來記數。例如:

  “零”記作0, “一”記作1,“二”記作10, “三”記作11,“四”記作100, “五”記作101,“六”記作110, “七”記作111,“八”記作1000, “九”記作1001,“十”記作1010, “十一”記作1011,“十二”記作1100……

  此外,還有“六十進位制”,如計量時間的單位時、分、秒。進率是“六十”,即1時=60分,1分=60秒。

  (2)認識十進制計數法。

  ①板書課題:十進制計數法

  師:看到這個標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質疑:什么是“十進制計數法”,十進制怎么計數的?

  讓生先試著說一說 。

  師講解:要想了解什么是“十進制計數法”,先要從計數單位開始,我們在上個學期已經學習了什么是計數單位,那你都認識了哪些計數單位呢?(個、十、百、千、萬……億。)

  ②出示已學的計數單位。

  不錯,像個、十、百、千、萬……億這些都是用來計數的,所以叫他們計數單位,計數單位有大小之分,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比如:要計量這一行的人數,需要用什么計數單位?(個)要計算我們班的人數,要用什么計數單位?(百)

  師:至今為止,我們學習的最大的計數單位是什么?(億)那還有沒有比億更大的計數單位?你猜猜什么?(十億)多少個一億是十億?數一數 ,有沒有比十億更大的計數單位?你猜猜什么?(百億)多少個十億是一百億?數一數 ,有沒有比百億更大的計數單位?你猜猜什么?(千億)多少個百億是一千億?數一數

 、鄢鍪拘碌挠嫈祮挝。

  有沒有比千億更大的計數單位?(師肯定有,由于不常用,暫時不學。)

  提問: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是什么?(進率都是十)“進率都是十”是什么意思?(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十倍的關系)

  師小結:像這種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進率都是十的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教師特別說明:最小的一位數還是1,因為根據十進制的計數原理,一個數的最高位不能是0,所以最小的一位數是1。

 。墼O計意圖:本節(jié)課的文字內容較多,教師教學時可以將談話法、講授法、小組合作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大部分知識學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

  三、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看書質疑

  1、讓學生閱讀書本有關學習內容,提出疑難之處,師生共同解決。

  2、根據課本出世的我國人口數,請學生自己嘗試一下怎么讀這個大數。

 。墼O計意圖:學生閱讀課本后讓學生自己提出自己還不懂的問題,有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和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

  設計思路

  數學在很多孩子的眼里,總是與定理、法則、符號、運算聯(lián)系在一起,在現實中,我們的數學教學有時過分地強調機械的解題訓練而缺乏生動的感官刺激和靈動的審美引領;只注重數學原理的運用和解題技巧的訓練而漠視數學本身所蘊涵的鮮活的文化背景,忽略了浸潤在數學發(fā)展演變過程中的人類不斷探索、不斷發(fā)現的精神本質以及數學與生活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伴隨著新課程的改革發(fā)展,“數學文化”作為教材的一個組成部分出現在我們面前,“數學文化”也走進中小學課堂,滲入到實際的教學中。本節(jié)課內容較多,教師教學時應注意把握教學要求,有的知識只需要了解,有的內容則需要理解和掌握。

  資料鏈接

  “0”為什么是自然數?

  0是自然數一方面是從國際接軌來考慮的。另一個方面是從集合來考慮的,所有的集合的元素的個數都是可以用自然數來表示的!0”也表示空集,所以0作為自然數。雖然0是自然數,最小的一位數還是1,因為根據十進制的計數原理,一個數的最高位不能是0,所以最小的一位數是1。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多位數的讀法,在具體情境中能夠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出多位數,體會并能闡述多位數讀數的規(guī)律。

  2.結合現實素材,使學生感受億以上數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和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自我評價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本課在之前學習了億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通過復習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進行學習,學生能及一反三學習起來應該比較輕松。但億以內數的數位較多,要讓學生知道先分級再讀數,減少錯誤率。

  三、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教學讀億級的數。

  教學難點:億以上中間和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四、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復習引入

  1、請讀出6020:

  2、讀出60200000:

  3、讀出60206020

  4、讀數位較多的數時,要先做什么?怎樣做?

  5、根據數位順序表讀出:60206020

  6、回憶億以內數的讀法。(請一名學生回答,全班一起讀)

  活動2:【講授】新授課

  (一)億以上數的讀法

  1.地球上有7000000000人。你能讀出來嗎?可讓知道的學生試一試。

  生活中有比億更大的數嗎?舉例說說。學生說不出來教師可讓學生了解:

  20xx年我國出口總額約為3256 0000 0000美元。

  師:請你比較一下這些數和剛才讀的數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目的是讓學生觀察到數級擴展成了三級數。)

  2.以小組為單位合作研究:

  要求:

  (1)先自己試著讀讀這樣含有三級的數,再在小組內互相讀讀。

  (2)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一下,你是怎樣讀這些數的?試著說說讀數方法是什么?

  3.全班反饋:

  (1)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前邊來讀數。

  (2)在學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讀億以上的數的方法是什么?

  方法:(學生可能說得不完整,教師可幫助學生整理補充。實際是把億以內數的方法遷移到這。)

 、購母呶蛔x起,一級一級往下讀。

 、谧x億級或萬級的數,先按照個級的讀法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億”字或“萬”字。

 、蹟抵虚g有一個0或連續(xù)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每級末尾的零都不讀。

  4.說讀法時,重點處理0的讀法:(如果剛才學生說到的數中有0的可以指著讓學生讀讀。)

  (不管學生說到0的問題沒有,都要著重處理0的讀法。在讀數時,0最難讀,數中間連續(xù)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出示幾個練習強化0的讀法)例如:

  活動3:【練習】練習

  (1)判斷對錯:

  610 0000 0000讀作:六百一十億?(√)

  236 0509 0008讀作:二百三十六億零五百零九萬零零零八。(╳)

  100 4000 20xx讀作:一千零四億零二千。(╳)

  問:“你怎么這么快就得出答案來了?”(分級了)

  (2)教師出示讀數的卡片讓學生讀:

  92 0000 0000 267 0500 0000

  5080 4000 3000 3 0070 0400

  (教師在這要重點抽問:哪個0讀了?哪個0沒讀?為什么?)

  (3)選擇正確答案

  下面各數一個0都不讀的是( E ),只讀一個0的是( B ),要讀兩個0的是( C ),要讀三個0的是( A、F ),要讀四個0的是( D )。

  A.20 0202 0200 B.20 0020 0000 C.20 20xx 0220

  D.20 0202 0202 E.20 0000 0000 F.22 0220 0202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23至26頁例1。

  教學目標:

  1、認識計算器,掌握計算器的簡單使用方法,能進行較大數目的計算。初步了解計數法,在不斷更新、完善的探究過程中認識算籌,了解珠算的計數方法。

  2、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fā)展的演變史,感悟人類偉大的創(chuàng)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創(chuàng)造源于需要,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欲望。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器的簡單使用方法,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史。

  教學難點:

  體會創(chuàng)造源于需要,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學生:小棒、計算器、算盤等。

  教師:課件、計算器、計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一次計算比賽(出示口算題)。仔細觀察,你準備選擇什么計算方法讓自己算得又對又快?

  55846+7646=、6908×7=

  13027-8934=、992÷4=

  353+958×3=、436-、(228-179)=

  (預設:大部分學生選擇使用計算器。)

  師:為什么選擇計算器?你還知道哪些計算工具?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計算工具。

  二、操作交流,學習使用計算器

  (1)師:同學們都帶計算器了嗎?請拿出來仔細觀察?纯此厦娑加惺裁?

 。@示屏、按鍵、電腦芯片、電源)

 。2)看書,試按。認識各種按鍵的名稱和作用。

 。3)在操作中掌握計算器的計算方法

  a、請會使用計算器的同學上臺用課件演示使用計算器計算的方法。

  b、生嘗試計算825-138

  c、師介紹儲存、提取鍵使用方法

  d、生嘗試計算876-738÷9=

  e、開始計算比賽。(學生使用計算器計算上面各題。)

 。4)你認為使用計算器時要注意什么?你覺得計算器這個計算工具怎樣?

  【設計意圖:學生對計算器已并不陌生,讓學生自己介紹計算器上一些常用鍵的名稱和作用,能夠很好的促進學生間互相交流和學習。通過兩個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體驗到用計算器計算快捷、方便、準確,并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

  三、演繹文化,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

  師:這么先進方便的計算工具可不是一直都存在的,計算工具就像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一樣也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計算工具是怎樣演化的。

  1、介紹遠古時代一一對應的計數方法

 。1)課件出示配音動畫: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例如:捕獲了一只野獸就放一顆石子,出去了幾人就在繩子上打幾個結。就這樣,人類在勞動中建立了一一對應的計數方法,而石子、結繩、刻痕……就是人類最初用來計數和計算的工具。

  (2)師:你們覺得擺石子、結繩等計數方法怎么樣?

  【設計意圖:用多媒體直接向學生展示最古老的計數法,讓學生感悟體會計數的原始歷程,初步了解計數的變革是人類生活發(fā)展的需要!

  2、模擬算籌的使用方法

  師: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這些計數方法的基礎上又發(fā)明了一種新的計算工具(課件出示圖片),用算籌作工具進行計算的方法叫“籌算”。

  師:對于算籌,你們想了解些什么?

 。A設:什么時候發(fā)明的?是誰發(fā)明的'?怎樣使用的?)

  師:首先來猜猜看,古人是怎樣用算籌表示1到9的。

  縱式就是豎著擺、橫式就是橫著擺。(手勢)

  師:(微課植入方式)古人擺放1、2、3、4、5的方法。

  師:古人擺6只用了兩根小棒,猜猜古人是怎么想的呢?

  師:都想到了用一根表示5,這是一個好主意。

  據古書上記載,上面的這根表示5,下面的這一根表示1。

  師:這樣7、8、9也就好理解了。請你試著擺一擺。(屏幕出示)

  師:用算籌可以擺出1-9這幾個數,那怎樣來表示更大的數呢?

  出示用縱橫相間的方式來表示多位數。

  這些數你認識嗎?出示29、306、632(了解0的出現也經歷了空格、小正方形、圓形的過程。)

  師:想知道古人怎樣用算籌計算的嗎?(課件演示)

  師: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就是擺放算籌來計算的。(出示動畫小視頻)

  看完后,你們覺得算籌這種計算工具怎么樣?怎么評價祖沖之?

  (預設:計算時算籌擺了一大片容易混亂。如果能把活動的小棒固定起來就好了。我們要學習祖沖之計算認真,不怕苦累,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擺數讓學生體會位值制的含義,體驗古人的智慧以及算籌計數法的繁瑣;通過讀算籌擺出的數讓學生從中發(fā)現問題,感受到算籌在使用中也有弊端,對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從而推動了計算工具的發(fā)展。讓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利弊兩個方面,揚棄的過程就是發(fā)展的過程;通過觀看小視頻體驗用算籌計算的弊端以及數學家嚴謹執(zhí)著的數學精神!

  3、小組合作,研究認識算盤.

  師: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數據計算的準確性和速度要求越來越高,于是人們又發(fā)明了新的計算工具---算盤。你見過它嗎?在哪里見過?

  師:之前同學們已經初步認識過算盤,課前又收集了相關知識,就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組研究,集體匯報:)

 。A設:學生知道算盤的名稱,課件配合演示:框、梁、檔、上珠、下珠;學生知道:一粒上珠代表5,一粒下珠代表1;學生會在算盤上撥簡單的數;學生會收集關于算盤的輝煌歷史以及現在使用情況……)

  師:同學們了解的真不少!下面請同學們在算盤撥出46、278、320485。

  (一名同學在課件上演示,其他同學在算盤上試撥,師適時引導在算盤上定位的方法。如果有同學會用算盤計算可以安排展示一下,以讓學生體會算盤撥珠即答的優(yōu)點。)

  生:我在家里收集算盤的資料時,讀到了很多有關算盤的歷史資料,知道算盤是中國發(fā)明的,中國是珠算的故鄉(xiāng)。不僅如此,即使是在美國、日本等高度現代化的國家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學習使用算盤,并把珠算列入小學課程。

  師:在我國,人們至今仍然非常喜愛它,把它制成這樣來裝扮生活。(出示配音圖片展示各種算盤)

  【設計意圖:現代教育技術具備了大容量儲存教學信息的優(yōu)勢,它可以穿越時空的界限,為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學習材料。學生通過課前查找,課中交流,真切感受到了算盤這一燦爛的文化!

  4、感悟世界各國人民對計算工具的探索

  師:不僅僅是我國人民在發(fā)明計算工具,世界各國人民都在積極的探索各種計算工具,請看(課件出示世界機械計算器發(fā)展史:計算尺-手搖計算機--巨型計算機--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

  師:就這樣,從古到今,計算工具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也體現了人類的聰明智慧和探索精神。

  師:目前人們并沒有停止探索的步伐,還在繼續(xù)研發(fā)更為先進的計算工具。

 。ǔ鍪窘】淡h(huán)保電腦、小巧方便電腦筆圖片)

  師:你能想象一下新型的計算器會是什么樣的嗎?

  四、再次體驗,總結提升

  這節(jié)課你了解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感想?

  五、課外活動延伸:

  1、每個小組設計“新型計算器”的方案。

  2、調查了解更多與計算工具有關的知識制成數學小報。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4

  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我國的傳統(tǒng)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2.使學生經歷認識和使用計算工具的過程,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1.掌握用計算器計算的方法。

  2.利用計算器計算發(fā)現規(guī)律,并能進行正確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制造沖突,引出課題

  1.出示口算題1354×367,要求30秒鐘內完成。

  2.師:這么大的數目的計算,要在30秒內算完,你們感到怎樣呢?板書課題:計算工具的認識及用計算器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鞏固,為學習新知實現知識的遷移。給學生留下問題,制造懸念,提高學生的學習勁頭。

  二、介紹幾種計算工具

  1。認識算盤。

  (1)介紹計算工具的演變過程。

 。2)介紹算盤的組成;算盤的上軸上每顆珠子代表5,下軸上每顆珠子代表1。

 。3)關于算盤你還知道什么?運用算盤計算要根據珠算的口訣,正確地撥珠。

  (4)完成教材24頁看算盤,你能分別寫出下面的數嗎?(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集體訂正答案。)

  2。認識電子計算器。

  (1)現在人們常用的計算工具是電子計算器。

 。2)拿出自己的電子計算器,結合第24頁圖示,了解各個鍵的名稱及使用的方法。

  On/c:誰知道這個鍵有什么作用?

  Off:誰知道這個鍵有什么作用?

 。3)運用計算器計算要按題目的計算順序來按鍵計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介紹計算器上一些常用鍵的名稱和作用,能很好地促進學生互相交流和學習,也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

  三、用計算器計算

  1。教學例1。

 。1)板書386+179 825—138

  先估算這道題大約得幾?怎樣估算?引導學生按步驟按鍵計算出結果,試一試CE鍵有什么作用。

  練一練:4468+1792 32010—8925

 。2)自己試一試:26×39 312÷8估算大約得幾?怎樣估算?再用計算器計算。

 。3)練習用計算器計算:63×7842 365×734 327180÷492

  (4)完成教材26頁做一做第1題。

  2。教學例2。

 。1)用計算器算出例2幾個算式的'結果,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嗎?

  小組討論。(從9999×2起,結果是一個五位數,中間是3個9,兩頭分別是1,8(9×2);2,7(9×3)…

 。2)你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幾題的結果嗎?試一試(寫在書上)那9999×6和9999×8的結果又是多少呢?。

  (3)完成教材第26頁做一做第2題。

  111105÷9=()

  9÷9=1 1111104÷9=()

  108÷9=()11111103÷9=()

  1107÷9=()111111102÷9=()

  11106÷9=()1111111101÷9=()

  四、應用反饋

  1.完成練習四第1題。

  組織學生獨立用計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組中相互交流計算的結果。

  2。練習四第3題。

  師先介紹收據上的內容,并指導學生如何計算相應的金額。再讓學生兩人一組,一人筆算,一人用計算器進行驗算。

  3。練習四第4題。

  先用計算器算出前三個算式的得數,再找規(guī)律,最后直接填寫后面算式的得數。

  五、作業(yè)練習

  教材練習四第7、8題(學生獨立完成)。

  六、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5

  【學習目標】

  1.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通過運用計算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善于觀察發(fā)現數學的秘密,能夠對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進行口算。

  【學習重難點】

  重點:正確掌握計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難點:探索計算規(guī)律。

  【學習過程】

  知識鏈接

  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要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世界,了解自然,激活思維,揭示規(guī)律,已逐漸成為現代人的一項重要的數學素養(yǎng)。計算器,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常見計算工具,已經見諸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走進了千\家萬戶,也走進了孩子們的視野和世界。但是,恐怕并未有多少學生有意去關注過、認真去研究過計算器里,到底蘊藏著的是怎樣一個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

  學法指導

  通過引導整理材料,通過自主學習了解使用方法,同小

  組合作實際操作計算器。

  自主學習

  1.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用計算器計算。

 。1)386+179=

  我是按照這樣的步驟計算:先輸入數字鍵(),再輸入運算符號鍵(),又輸入數字鍵(),最后輸入()就顯示出了結果()。

 。2)26×39= 312÷8=

 。3)36+228-179= 26×39-349=

  【合作探究】

  1.小組討論交流會報例1的計算方

  法。

  2.“做一做”。

  合作完成,口頭出示比較簡單的計算題。四人一組,輪流出題,比賽看誰先算

  出來。

  3.發(fā)現規(guī)律。

 。1)用計算器獨立計算。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觀察,小組交流找出答案中個數位上的數字排列規(guī)律,小組代表發(fā)言。

 。3)不用計算器,遵循規(guī)律寫答案。

  9999×5= 9999×7= 9999×9=

  (5)運用計算器檢驗答案。

  4.“做一做”。

  先獨立完成,然后小組交流,小組代表發(fā)言。

  【學習反思】

  這節(jié)課我學會了使用__________________,懂得的計算規(guī)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達標測評】

  1.判斷。

 。1)47560≈47萬();

 。2)2036000000≈20億()

 。3)990000000≈10億()

  2.用計算器計算:

  94×86÷47(394+5477)÷57 8450÷25-249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06-08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03-08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02-08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優(yōu)選)10-18

【實用】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0-18

[合集]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06-09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精選15篇)02-25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精選15篇)07-15

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03-03

[精選]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5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