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積累本課7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繼續(xù)學習預習課文,養(yǎng)成邊讀邊思的習慣。
4、通過學習課文,懂得學習中要多動腦筋、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喜歡提問的道理。
重點難點:
1、研讀愛迪生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的句子。
2、理解愛迪生是個愛動腦筋、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喜歡提問的人。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習
1、說說圖上的孩子在干什么?
2、談話引入:小朋友,你知道愛迪生嗎?愛迪生(1847-1931)是世界有名的“發(fā)明大王”。他一生發(fā)明的.東西大約有兩千種,像留聲機、電燈、電影、蓄電池等等。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講的就是他小時候的一件事。
3、板書課題:18 愛迪生孵小雞
學習“孵”:齊讀,讀準字音。
換部首記住字形。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提出自學要求,小組學習。
2、交流學習情況:
。1)小老師領讀。
(2)交流:您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預設:“摟”換部首,“篤、噓”加部首。)“
(3)開火車讀讀字詞。
(4)在這篇課文中,有些字有兩種讀音,你都會讀嗎?
3、小組學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1)指名交流
。2)集體讀(已出示答案)
(3)教師引讀
。4)用自己的話說說母雞是怎樣孵小雞的。
。ㄒ龑W生可以在預習時查好資料,也可從媽媽的話中受到啟發(fā),整理成自己的話。)
答案:愛迪生五歲的時候看見母雞老呆在窩里不出來,窩里有十多個蛋 ,他就去問媽媽,媽媽告訴他母雞是在孵蛋 ,他便親自 用柴草做了一個窩,里面放了許多蛋,學母雞的樣子孵小雞。
三、鞏固復習
1、開火車讀詞語。
孵蛋 著涼 暖和 鄰居 傻勁 腦筋 蛋殼
2、重點指導字形:孵
左右結構,“卵”和“孚”要靠緊點,注意豎中線的筆畫是“卵”的“橫折鉤”。
3、指名讀課文。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語文P80~82(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三年級上冊)
【學習目標】
1、學會觀察生活和搜集資料,培養(yǎng)口語交際的能力。
2、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做到語句通順。
3、自主發(fā)現詞語的構詞特點,通過觀察圖畫與詞語,初步了解十二生肖這一傳統(tǒng)文化。
4、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認識“搞、稿、編”等9個字。
5、能主動參與展示活動,樂于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和才能,并善于與別人交流。
【課前準備】
1、綜合性學習指導:
第一次指導:根據學生搜集資料的情況,確定音樂戲曲、古代名人、古代建筑、書法繪畫、民族風情、神話傳說、民間工藝、傳統(tǒng)文化等幾方面內容,讓學生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學習伙伴,自己制定活動計劃以及時間安排,做到分工明確,心中有數,并按計劃開展活動。
第二次指導:分組進行指導,詢問活動開展情況,給予恰當指導,主要是教給學生整理資料的方法。如,有的內容過多、過雜、過繁、偏離,指導挑選;怎樣把搜集到的內容分門別類;用什么形式體現,如用卡片、圖表。
第三次指導:提醒學生對自己前一段的活動做一下小結,并為交流展示做準備。然后引導學生思考用什么方式展示活動的成果。
2、課件。
【教學設計】
第一、二課時 (口語交際 展示臺)
一、賽前總動員
(黑板上寫上活動的主題:“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擂臺賽。)
在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F在,就讓我們一起跟著畫面來感受感受吧!
(課件進入主頁面,任意點擊“編織、臉譜、剪紙、泥人、篆刻、端午節(jié)、元宵節(jié)”等選擇欣賞,課件將自動播放,結束時點擊“返回”鍵回到主頁面。)
在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布置大家圍繞“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同學們搜集了許多資料。這兩節(jié)課我們要舉行“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擂臺賽。請同學們將近期了解到的祖國傳統(tǒng)文化向大家作個匯報。
(點擊“比賽規(guī)則”和“評獎方法”,課件出示:
1、“擂臺賽規(guī)則”:
、 每小組選一名“代言人”,“代言人”先要全面了解小組內各位同學搜集到的不同的傳統(tǒng)文化,再加以歸納向大家作具體介紹。
、 “代言人”在介紹的過程中要接受班內“評委”們的提問。
2、“評獎辦法”:
“評委”根據發(fā)言情況以及搜集資料的情況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選。
3、“評委成員”:全班同學。)
二、賽前準備
1、組內交流,讓全組同學充分了解各自搜集的資料,在小組內將自己的資料整理整理,再商量一下用什么方式向大家介紹。
2、組內評選:推出“代言人”。
3、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紹哪些方面的傳統(tǒng)文化。
三、擂臺大賽
1、各小組將自己的資料(文字、圖片、實物等)展示出來。
2、小組之間互相觀摩。
“代言人”向別的小組的同學介紹本組搜集的資料的時候,本組的'同學可以補充, “評委”可以提問。
3、每位“評委”要記住各小組搜集資料的情況,為評選作準備。
四、評選頒獎
1、所有“評委”根據發(fā)言情況以及搜集資料的情況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選。
師:看來每組同學都是有備而來呀,這場擂臺賽到底誰勝誰負,哪個小組的活動又開展得最好呢?我們一起來評一評吧!
2、為獲獎小組頒獎。
五、作業(yè)
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傳統(tǒng)文化講給家里的人聽。
第三課時(習作)
一、講活動
1、回憶近期開展的“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這一活動: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真是多姿多彩、博大精深呀!一時半會兒是說不完的。我們在活動過程中,搜集了那么多資料,有文字,有圖片,也有實物,我們還看到、聽到了許多許多。那,哪些是你最想告訴大家的呢?
2、小組交流。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項說給小組里的同學聽,請他們提意見。
3、全班交流:
、 指名同學把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項介紹給大家。把最想告訴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內容說出來。既可以介紹自己了解到的傳統(tǒng)文化,也可以介紹開展活動時發(fā)生的事情。
、 介紹同一傳統(tǒng)文化的同學可以相互補充,說說可以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介紹開展活動時發(fā)生的事情的和談學習體會的要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順序寫,想清楚怎么寫才能讓別人讀明白。
二、寫活動
請同學們把自己最感興趣的話題,可以記錄活動過程的,可以介紹自己學到的有關知識的,還可以談學習體會的,整理一下,寫成一篇習作。
三、修改習作
1、小組內互閱習作,提出修改意見。各自根據同學提的修改意見進行修改。
2、教師選取優(yōu)秀習作加以評價,發(fā)現帶共性的問題適當指導。
四、交流習作
1、把自己寫的習作介紹給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者。
2、班內交流習作,選出寫得好的,裝訂成一本習作集。
第四課時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語文園地”要舉行一次闖關比賽,并給同學發(fā)來了邀請信。
(點擊課件,出現邀請函,:同學們,“語文園地”要舉行一次闖關比賽,請聰明勇敢的同學參加。這次比賽共設三關,闖關成功的同學都能獲得一顆“智慧星”,三關都能闖過者被評為 “聰明娃”。 )
二、活動過程
1、第一關 我的發(fā)現:
、 回憶舊知,明其特點。
課件出示:“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闭垖W生說說這句話中意思相反的詞。
、 出示詞語:
遠近聞名 黑白相間 輕重倒置
舍近求遠 頭重腳輕 積少成多
異口同聲 左鄰右舍 里應外合
、 引導學生認讀詞語。
、 比一比,看一看,詞語中的帶點字,你能發(fā)現什么?
、 引導學生積累詞語:
① 這些是字在同一個詞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舉幾個這樣的例子。請學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點的詞語寫在黑板上,如“大同小異、因小失大、小題大做、左右為難、左膀右臂、前因后果、前仰后合”等。
② 學生讀讀記記這些詞語。
⑷ 獎賞:闖過第一關的獲得一顆“智慧星”。
⑸ 激勵過渡: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喲。再接再厲,開始闖第二關吧。
2、第二關──過目不忘(讀讀背背):
⑴ 觀察下面的圖片,都是什么?(郵票)你發(fā)現這些郵票有什么特點?(動物)
、 這些動物很有意思,你能觀察出來嗎?對,他們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屬相是什么嗎?
、 你知道屬相是怎么來的嗎?
教師講解屬相來歷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們說:“我們要選十二種動物作為人的生肖,一年一種動物!碧煜碌膭游镉卸嗌傺?怎么個選法呢?這樣吧,定好一個日子,這一天,動物們來報名,就選先到的十二種動物為十二生肖。
貓和老鼠是鄰居,又是好朋友,它們都想去報名。貓說:“咱們得一早起來去報名,可是我愛睡懶覺,怎么辦呢?”老鼠說:“別著急,別著急,你盡管睡你的大覺,我一醒來,就去叫你,咱們一塊兒去。”貓聽了很高興,說:“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謝謝你了!
到了報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來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貓的事給忘了。就自己去報名了。
結果,老鼠被選上了。貓呢?貓因為睡懶覺,起床太遲了,等它趕到時,十二種動物已被選定了。
貓沒有被選上,就生老鼠的氣,怪老鼠沒有叫它,從這以后,貓見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現在還是這樣。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嗎?
它們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怎么讓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這里也有個故事。
報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們在路上碰到了。牛個頭大,邁的步子也大,老鼠個頭小,邁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才剛剛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還遠著呢,我快跑不動了,這可怎么辦?它腦子一動,想出個主意來,就對牛說:“牛哥哥,牛哥哥,我來給你唱個歌!迸Uf:“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說:“我在唱哩,你怎么沒聽見?哦,我的嗓們太細了,你沒聽見。這樣吧,讓我騎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來,你就聽見了。”牛說:“行羅,行羅!”老鼠就沿著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讓牛馱著它走,可舒服了。它搖頭晃腦的,真的唱起歌來:
牛哥哥,牛哥哥,過小河,爬山坡,駕,駕,快點兒羅!
牛一聽,樂了,撒開四條腿使勁跑,跑到報名的地方一看,誰也沒來,高興得昂昂地叫起來:“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還沒吧話說完,老鼠從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躥,躥到牛前面去了。結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給排在最前面了。
后來,人們就按他們到的順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順序,并用它來給每一年命名。
、 讀一讀,看誰能記下來:
、 學生讀詞語,注意按一定的順序。
② 學生試背十二生肖。
⑸ 獎賞:闖過第二關的獲得一顆“智慧星”。
3、第三關 讀讀認認:
、 學生自讀并觀察生字特點。
、 學生說說發(fā)現的特點。(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構成的,字音也與熟字相同或相近。)
、 學生自由讀、指名讀。
、 同座互相檢查對生字的認讀情況。可選用字詞游戲、字謎、競賽等方式進行。
⑸ 全班交流。
三、總結全課
評出星星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畫小手,會拼讀詞組,知道小手能干哪些事情,圍繞小手的用處,練習說話。
2.按照從左到右的筆順規(guī)則,照樣子練寫鉛筆字“們、葉、江”
3.朗讀背誦兒歌,試著仿寫兒歌。
4.仔細觀察圖畫,展開想象,練習對話,學會禮貌地向別人借東西、還東西。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畫小手,會拼讀詞組,知道小手能干哪些事情,圍繞小手的用處,練習說話。
2.仔細觀察圖畫,展開想象,練習對話,學會禮貌地向別人借東西、還東西。
教學準備:
1.ppt課件
2.學生準備白紙、鉛筆
教學時間:三個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審題
1.學生借助拼音自讀題目。
2.幫助學生弄清本題的要求。
二、指導
1.指導觀察
。1)出示掛圖或投影片。
圖上畫了什么地方?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樣?
2.指導畫小手。
。1)圖上的小朋友是怎樣畫小手的?畫小手需要哪些東西?怎樣畫才能畫得又快又像呢?
。2)指名回答。
。3)教師在黑板上用粉筆畫手示范。
。4)邊畫邊講解:畫小手時,一定要注意把白紙平整地擺放在桌上,左手五個手指分開,按住紙不要移動。右手用筆在手掌和五個手指間畫,這樣就畫好小手了。
(5)學生拿出紙筆,練習畫小手。
(6)反饋,集體評議,展示畫得好的。
3.指導說小手。
。1)出示圖畫
。2)認讀拼音詞。
、俪鍪酒匆粼~:pāi píqiú ná kuài zi
dǎdiàn nǎo
②指名讀,正音:ná、nǎo(鼻音)kuài、diàn(三拼音節(jié))kuài zi (輕聲)
、鄢鍪驹~,認讀:拍皮球、拿筷子、打電腦
④指名讀,齊讀。
。3)小結。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會拍皮球,會打電腦,還會拿筷子吃飯,手的作用可真大!
。4)說說我們的小手還可以做哪些事?(教師相機糾正動詞是否用得準確。)
4.練習說話。
。1)指導說好開頭第一句話。(我有一雙靈巧的手……或者:我的`小手真能干……)
(2)用上面的詞語說一段話。
我有一雙靈巧的手。我的小手可以( ),可以( ),可以( ),還可以( )。我的小手真了不起!
三、練習
1.齊唱《我有一雙勤勞的手》
2..完成同步導學。
第二課時
教學“寫好鉛筆字”
1.審題
指名讀題,老師講解題目要求。
2.指導。
(1)認讀:們、葉、江
。2)指名按照筆順書空,這三個字的結構有什么共同之處。(左右結構,從左到右書寫)
。3)三個字左右兩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寬)
。4)復習描紅、仿影要求:一筆描成,筆筆到位。
。5)教師范寫。
3、練習
(1)集體書空練習。
。2)學生在書上的田字格中描紅、仿影。
。3)學生在田字格中臨寫,教師巡視,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進行個別輔導。
4.反饋。展示寫的好的字,指出書寫時存在的問題。
教學讀讀背背
1.指名讀第題目。說說題目中有哪些要求。(朗讀、背誦)
2.指導朗讀
。1)學生借助拼音自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試讀。相機正音。
。3)同桌互查。
。4)指名讀。齊讀。
3.看圖理解兒歌的意思。
。1)圖上畫了什么?
。2)兒歌中把爸爸、媽媽比作什么?把我又比作什么?
。3)“我是一只快樂的小鳥,在兩棵大樹間飛來飛去!备嬖V我們什么?(我得到了父母的愛,生活很幸福,很快樂。)
4.練習讀背。
。1)自由讀,練習背誦。
。2)檢查背誦。
5.我來當個小詩人
。1)小朋友們在爸爸媽媽的關愛下,生活十分幸福,就像小鳥離不開大樹,大樹喜愛小鳥一樣。如果讓你來編編兒歌,你打算怎么寫呢?讓我們也來當當小詩人吧!
。2)出示小詩,讀一讀。
爸爸是一朵小花,
媽媽是一朵小花。
我是一只快樂的小蝴蝶,
在兩朵小花間飛來飛去。
。3)學生仿照著創(chuàng)作小詩,現場說一說。
6.作業(yè):
。1)把創(chuàng)作的小詩說給爸爸媽媽聽一聽。
。2)完成同步導學。
第三課時
一、審題
二、指導
1.指導學生逐幅看圖,說說每幅畫的意思。
2.指導說話。
。1)小猴是怎樣問熊貓借鉛筆的?熊貓是怎樣說,怎樣做的?
。2)小猴在干什么?小猴是怎樣還鉛筆的?熊貓是怎樣說的?
三、練習
1.指名回答圖旁的問題。
2.將兩幅圖的內容連起來說說。
四、反饋
1.同桌分角色表演。
2.指名上臺分角色表演。
3.評議。
。1)教師相機點撥:你們看,小猴說話多有禮貌呀,在向別人借鉛筆時用了“請”字。
(2)小猴得到了熊貓的幫助,應該對熊貓說“謝謝”。熊貓也會客氣地對小猴說“不用謝”。
4.學生演練。
5.評價小結:我們在向別人借東西,用過以后要及時歸還。借東西、還東西都要注意應該把話說清楚,還要注意禮貌,用上禮貌用語“請”“行嗎”“謝謝”“不客氣”“不用謝”等。
五、拓寬內容,強化交際本領。
1.除了借鉛筆,平時,同學之間還互相借過哪些學習用品?你是怎樣向別人借的?怎樣還的?別人又是怎樣說的?
2.分小組練習表演。
3.評出最佳表演獎。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掌握本課的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詩歌。
★培養(yǎng)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賞析詩歌的語言特點。
★了解古代勞動人民悲慘生活,教育學生尊敬勞動人民,尊敬勞動成果。
教學重難點
嘗試自讀,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對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導入
1、復習《憫農(一)》
2、板書課題,學習“憫”字。
。ㄔO計意圖:《憫農》是一首組詩,聯系舊知有利于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憫”字的學習意在培養(yǎng)高年級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和習慣。)
二、初讀求節(jié)奏
1、誰來給大家流利地讀讀古詩?
2、古詩文是有韻律的,自己試著有節(jié)奏地讀一讀。
3、配樂范讀古詩。
。ǔ踝x環(huán)節(jié)通過流利讀、節(jié)奏讀、配樂讀這三個坡度地讀,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三、品讀悟情感
1、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有哪些學習古詩的好辦法。
2、根據學生的需要提供注釋。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試著讀懂詩句的意思。
4、交流匯報
。1)交流一、二行詩
、 指名讀,交流詩句的`意思。
、谫p析詩句的語言特點,我們還知道哪些含有數字夸張的詩句?
、壅Z言訓練:仔細觀察圖,說說從春種到秋收需要經歷一個什么樣的過程? ④男、女生輪讀這兩行詩。
。2)交流三、四行詩
、 交流詩句的意思
、谶@兩行詩運用了什么手法來寫?我們還知道哪些含有對比的詩句?
、蹌(chuàng)設情境對話:糧食都到哪兒去?
、苡^察圖,了解時代背景。
、菡Z言訓練:被活活餓死的農民,臨死前會說什么? 我們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
、抻懈星榈乩首x這兩行詩。
(在學生讀懂詩句意思的基礎上,引入時代背景、鏈接相同寫法的詩句,意在引導學生感悟詩歌語言特點,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表達的情感。語言訓練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fā)情感。)
四、小結
1、師小結
2、布置作業(yè)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日內瓦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采用的是從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敘述方式。
3、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瑞、筋、鑲、嵌、僻、賤、赴、啄、屑;要求會寫的字有:鋼、筋、政、統(tǒng)、守、染、聯、占、尊、叉;要求掌握的詞語有:鋼筋、市政、統(tǒng)一、守護、染綠、聯合國、獨占、尊嚴。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的2—6自然段,了解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寫“讓它們自由生息”的;抓住重點句,了解日內瓦人是怎樣讓“它們”自由生息的。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寫“讓它們自由生息”的,認識從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敘述方式。]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準備】
1、日內瓦的城市風光圖片(錄像)
2、多媒體課件
3、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初讀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認識并學習生字,提出問題。
二、教學步驟:
。ㄒ唬┱勗捯耄
[1、現在世界上現代化的大城市越來越多,建設得越來越先進,你知道哪些現代化的大城市?
2、看,這是世界上著名的日內瓦。(圖片或影像)這座城市有什么與眾不同的的地方?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介紹日內瓦的課文。]
。▽W生跟老師一起板書課題)
[鞏固字詞,引發(fā)思考。學生書寫題目時自然會想到:為什么是“它們”而不是“他們”?“它們”指誰?]
3、齊讀課題。
4、引導質疑:讀了課題你產生了什么疑問?
[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發(fā)現、思考、并帶著問題學習課文。]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借助注音認識生字,記住本課要求會認的字。
。1)學生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要求讀準字音,看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問同學。
[(2)指名讓學生朗讀分段朗讀,檢查字音掌握朗情況。然后學生評議,看他們是否讀得正確,有讀不準的字詞,幫助糾正朗讀的錯誤。]
。3)學習生字交流記憶的方法。
2。用字、詞卡片檢查生字掌握情況。認讀生字看片同時,結合難點引導學生發(fā)現或提出并解決相應注意問題。利
(1)“筋”:指什么?結合圖片理解“鋼筋”。了解它是動物、人體中的一部份。
。2)“剪、栽、啄、赴”:都是表示什么的詞?動作與什么有關?所以字中帶有什么偏旁?
。3)容易寫錯的字是哪幾個?在桌上寫兩遍。(啄、餐、)
。4)“聯、連”“濺、賤”如何區(qū)分?(組詞)
[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識字、寫字能力,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當放手,充分給學生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能運用所學過的識字方法學習掌握生字、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學、合作能力。同時,教師有針對性地給與指導的強化,并注意滲透相關的漢字知識。]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提出問題。
1、帶著問題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思考:課文主要介紹的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全面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再讀課文,思考文中的“它們”指的是誰?課文從哪兩個方面寫“讓它們自由生息”的?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品味語言、理解詞語、朗讀課文,感受日內瓦城市中野草和小鳥自由生息的狀況,激發(fā)學生保護、愛護環(huán)境的情感。]
二、教學步驟:
。ㄒ唬┱勗捯耄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感知了課文,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下面我們復習一下:
(二)復習生字、詞
1、抽讀生字卡片。
2、重點鞏固易錯字:啄、餐
[3、課文從哪幾方面寫“讓它們自由生息”的?(從野草和鳥兒的這兩方面描述日內瓦人“讓它們自由生息”。)]
。ㄈ├斫飧形蛘n文
1、引入:
。1)板書知道課文主要介紹的是日內瓦的什么在自由生息?
。2)板書課題:回憶課題中“它們”指的是什么?
。3)板書:野草 小鳥
2、指名分別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哪些自然段讓
你感受到野草在自由生息的?哪些自然段讓你感受到小鳥在自由生息的?[整體感知每一部分,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按不同部分練段成篇的方法。]
3、日內瓦人怎樣讓野草“自由生息”的?找出課文中有關句子讀一讀,從這些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
課件出現學生談到的重點語句,朗讀、理解:
(1)日內日瓦的綠地雖然大多是地毯般美麗的人工草皮和花壇,但也時時可見花花綠綠的野草和野花。
[引導感悟:
A:一般的現代化城市對野草會怎樣?
B:雖然……但是表明什么?由此看出什么?
C:“時時可見”什么意思?還可以換成“……可見”?結合]
。2)在路邊、樹旁、樓房偏僻角落以及城鄉(xiāng)結合處,凡無需特別美化的地方,都生長著野草和野花,它們得到園林工人的.定期修剪養(yǎng)護。
[引導換詞理解:
A:如果說前面的句子告訴了我們野草“時時可見”,那么,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可以同樣用“……可見”來概括嗎?]
(3)日內瓦植物園的一面山坡,野草高高生長在里圈,人工栽種的草皮低低守護在外圍,兩者錯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分,沒有貴賤之別。
引導感悟:
[A:“只有……沒有”看出什么?你看到城市的草坪。什么樣?通常人們會怎樣做?]
B:提供資料:人工草皮的價格。野草需要用錢買嗎?
C:引入:野草不僅不需要錢來買,日內日瓦的人們
還非常重視野草的價值,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4)默讀第四自然段,看看從第四自然段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A:學生默讀后自由發(fā)言。
B:教師啟發(fā)引導:
[對野草如何自由生息的理解主要通過結合生活實際、品讀詞語、資料運用、朗讀評議等方式來使學生感悟。]
4、日內瓦人怎樣讓小鳥“自由生息”的?
。1)默讀課文第5——6自然段,找出課文中有關句子劃出來,讀一讀,想一想,從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組討論、交流。
(3)如果你是這里的一只小鳥,你會怎樣對別人介紹日內瓦如何是自己的樂園?
[此部分教學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采取自悟、合作的方式,然后引導學生轉換角色,把自己變成小鳥來感受小鳥在這座城市中的自由。]
。4)指名表演或介紹,大家評議。在評議中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景,理解日內瓦人民對小鳥的保護與喜愛。
。5)朗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5、總結:課文重點講的是幾部分內容?如何連段成篇的?
[理清文章脈絡,讀書寫作結合,了解課文按不同方面敘述的寫作方式。]
第三課時
一、教學內容:
1、進一步了解課文的按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方式。
2、學習生字
3、拓展學習。
二、教學步驟:
。ㄒ唬┲该x課文,回憶:課文用什么方法連段成篇的?
[重點出示:日內瓦的鳥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
。1)“也”說明什么?對什么而言?
。2)這句話有什么作用?(承上啟下的作用,是過渡句)]
。ǘ⿲W習生字:
重點指導“餐”的書寫。引導學生觀察筆畫的穿插。
。ㄈ┩卣菇涣。
(1)日內瓦的資料展示。
(2)關于環(huán)境保護的事例或建議。
[拓展學生學習空間,結合生活實際,收集有關資料,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并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
。ㄋ模┱Z言訓練:課后練習三的練習。
[(1)出示句子,指名讀。
(2)理解帶點詞的意思。
。3)練習說話。
。4)動筆寫句。]
(5)互相檢查、評議、糾正。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以讀為本”,給學生充分的讀書和思考的時間,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適度探究,引導學生認識了解這種敘述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落實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在語言活動當中學習語言。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到了日內瓦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準備】
課題及欄目等圖片、漢字組合體卡片、動物(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頭飾。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提示課題
1.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猜謎語:“嗡嗡嗡,嗡嗡嗡,飛到西來飛到東……”(蜜蜂)出示圖片。
。2)蜜蜂“飛到西來飛到東”干什么?(采花粉釀蜜),蜜甜不甜?(做嘗甜味的表情)
。3)蜜蜂采花粉釀的蜜很甜,我們每學習一個新的知識,掌握一項新的本領,高興不高興?甜不甜?
(4)讓我們就像小蜜蜂一樣,來到盛開著知識鮮花的語文園地中,盡情地采集知識的花粉,釀出知識的甜蜜吧。
2.在黑板上出示課題:語文園地七及幾叢綠草鮮花圖片(綠草叢中暫隱藏“我的發(fā)現”等欄目標題),師生共誦自編兒歌:“來到語文園地,這里花香四溢,我們是快樂的小蜜蜂,知識的花粉釀甜蜜!眻D片演示小蜜蜂采蜜動作。
。墼O計意圖:由小蜜蜂采蜜類比語文園地學習,既充滿兒童情趣,又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并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二、教學“我的發(fā)現”
1.演示小蜜蜂飛到第一個草叢,翻轉綠草叢,呈現“我的發(fā)現”之花,口號:“我的發(fā)現,只要細心!”
。墼O計意圖:情境設計吸引學生的注意并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探究!
2.出示字的組合體“音克(上下結構)”的放大圖片于黑板上,示范拆合過程并相機提示:拆合字的部件不拆散筆畫。
3.小組合作,觀察并動手拆合“音克(上下結構)”的組合體卡片,發(fā)現其中所隱藏的字,一個個寫下來,比快,比多。
4.指名小組展示拆合結果,并請學生上臺,師生合作演示拆合過程,板書這些字。
。墼O計意圖:師生互動,平等合作,學生更輕松主動,合作探究更積極。]
激勵:獎“園地之花”。
5.拓展練習:從“樹、春、園”等組合體或字中,選自己最有興趣的一個,也可以自己想出能夠拆分的字,小組內互相考一考。
。墼O計意圖: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體驗,給學生的主動探究,合作體驗提供空間。]
6.又學到一種新的識字方法,高興不高興,甜不甜?(生做甜的表情)我們已經把“我的發(fā)現”之花釀成甜蜜了!
。墼O計意圖:“園地之花”的激勵,甜的表情動作,符合“園地”中“小蜜蜂”角色的情感體驗,也體現成功的樂趣。]
三、教學“日積月累”分頁標題
小蜜蜂飛到第二個草叢,翻開綠草,呈現“日積月累”之花,口號:“日積月累,越積越多!”
1.“我會接”──詞語接龍
。1)以書中詞“父親→親人→……”為例,通過教師有節(jié)奏的示范讀“父親的親呀,親人的人呀,人生的.生呀”,帶動學生跟讀接龍,迅速板書,相機指導方法和規(guī)則。
[設計意圖:師生共讀,在和諧的氛圍中,既培養(yǎng)了語感,又領悟了接龍的規(guī)則,提高了學習效率!
。2)任選一個非課本上的詞(如“園地”)為龍頭,小組合作接龍,在規(guī)定時間里,比快、比長。
[設計意圖:自主、合作、探究,語文實踐活動極大地拓展了語文學習的空間,喚起學生已有的信息儲備,利于知識積累。]
。3)展示:小組各自帶讀本組接龍詞語,師生共同評價?谔枺骸叭辗e月累,越積越多!”“甜不甜?”
2.“讀讀說說”──“把”字句、“被”字句轉換練習。
。1)指名朗讀、對比,體會兩個句子之間的關系,男女生分讀、齊讀。
。墼O計意圖:讀中悟、悟中讀,加強語言和意象的聯系,體會句子中兩個事物的主動和被動關系。]
。2)指名練習(師動作演示、引導):“他把小魚放進大海里”,改成“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饼R讀、體會。
(3)拓展訓練。
、僖哉n堂環(huán)境、實物等隨機內容,結合教師表情、動作演示等,練習由“把”字句到“被”字句的口頭轉換。
、诮處熤灰詣幼餮菔,引導學生根據情境,自主說出“把”字句或“被”字句以及兩種句子的相互轉換。
。墼O計意圖:以身邊的環(huán)境、實物為語言載體,給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師生平等對話,充滿親和力的互動,學生學習更輕松、更有趣、更主動。同時結合動作演示,由提供“把”字句訓練轉換為“被”字句到由只以動作演示,由學生自主說出“把”字句、“被”字句及二者的轉換,注意到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拓展了課本的知識容量,從知識目標到能力目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激勵:“園地之花”。這朵園地之花又釀成甜蜜了,真甜!
[設計意圖:不時體驗享受成功的快樂,觸激大腦皮層的興奮點,符合兒童認知心理,保持學習主體良好的注意狀態(tài)和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
3.“讀讀背背”──《小花鹿》
。1)出示情境:神秘地請一個同學藏在講臺后面,帶上小花鹿頭飾,語言引導:在美麗的森林里,有一個可愛的小動物(慢慢露出庭角,輕輕搖擺),你們看它是誰?它可愛嗎?
。墼O計意圖:由文中的圖畫轉為頭飾表演,由靜態(tài)到動態(tài),拉近了小鹿與學生的距離,學生更樂于與小花鹿親近,表達情感。〕
。2)指名說出對小花鹿的可愛的感受,培養(yǎng)情感。
。3)自由讀《小花鹿》,讀出對小花鹿的喜愛之情。
。4)指名讀,評議:讀出了小花鹿的可愛嗎?
[設計意圖:朗誦是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化表現,因此,朗讀應該帶有個性化色彩。自由讀到指名讀,只要表現出對小花鹿的喜愛,只要有學生主體的情感體驗,都予以肯定。]
(5)指名同學分別扮演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表演讀《小花鹿》(熟讀成誦)。
。6)情感滲透:喜歡它們嗎?(小動物走進同學們中間)讓我們和小動物們成為好朋友吧。
[設計意圖:由表演讀到小動物來到學生中間,學生可以自由地表現與小動物們的情感交流,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實踐性,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
四、總結、課堂延伸
演示小蜜蜂繼續(xù)在語言園地中采蜜(后面還有“口語交際”“展示臺”等欄目的花叢):“來到語文園地,這里花香四溢,我們是快樂的小蜜蜂,知識的花粉釀甜蜜──啊,真甜!”
[設計意圖:語文園地是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展示的特色平臺,不斷參與探究、積累、創(chuàng)造,正如小蜜蜂不停地采集花粉、釀出甜蜜,體驗成功,享受快樂!]
語文教案 篇7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十一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共有3頁彩色插圖,其中第一頁的主題是“不懂就問”,第二頁和第三頁的主題是“勤于搜集資料”。第一頁四幅小圖,分上下兩塊安排。上面一塊圖的右下方是頁頁插圖的主題,左邊是一位小學生遇到疑難問題向老師請教,右上方是兩位小學生參觀校史館,向老師詢問有關問題?梢钥闯鰞晌恍W生參觀的興趣很濃,問得很仔細并很有禮貌。下面一塊有兩幅小圖,左上角方框內是課間同學之間相互請教,相互交流。右下方框內是兩位同學在校園里向花工請教培育花卉有關知識從本頁圖上可以看出這些小學生都很愛動腦筋,善于學習。第二頁和第三頁是通版圖畫。第二頁上面一幅圖是一位學生在閱覽室查閱資料,并將查到的資料內容抄錄到筆記本上。下面的方框圖是幾位小學生在學生校圖書館(室)搜集資料,他們有的正在查閱,
有的正在摘抄,可以看出他們都很專心。左上角圓形圖內是一位學生將搜集到的資料粘貼到活頁紙上。第三頁上面有四幅小圖,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內容分別是在閱覽室讀書讀報并相互交流;上網搜集資料;參觀有關展覽;邊參觀邊記錄;采訪老人時認真聽,仔細記,有的還作錄音。下面圖畫是幾位小學生向老師展不他們搜集的有關資料,匯報搜集資料的心得。老師認真地欣賞著學生們搜集的資料。
二、學情分析
指導觀察第一頁插圖,可以先由老師闡述“勤學好問,不懂就問”的道理。還可以發(fā)動學生交流不懂就問的好處,說說自己的體會,老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交流?膳e一些實例,說明有“不懂就問”好習慣的人后來對國家對社會作出的貢獻,如果孔子不恥下問,程門立雪等小故事,也可舉班級或學生校里好學生多問的同學生進步很快的例子,說明“不懂就問”的意義,然后依次觀察插圖。
三、教學要求: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平時的學習生活,使學生懂得勤學生好問、不懂就問的道理,引導他們逐步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平時搜集資料的意義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資料的方法,并逐步養(yǎng)成習慣。
四、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勤于收集資料的常用方法;知道處處皆學問,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問題,都應虛心向人請教,爭取弄懂弄通。激發(fā)學生收集資料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五、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平時的學習生活,使學生懂得勤學生好問、不懂就問的道理,引導他們逐步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
2.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平時搜集資料的意義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資料的方法,并逐步養(yǎng)成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人,使學生明白收集資料的重要性
1.老師這里有幾個問題,想請教一下同學們:
(1)老師打算寫一篇關于張家港歷史文化的文章。請問同學們,老師現在需要做些什么準備?
(2)老師的一個朋友要參加“愛護家園,保護環(huán)境”的辯論會,她該提前做些什么準備?(收集有關資料等)2.引導學生談談收集資料的重要性。
3.老師小結:收集資料可以拓展我們的知識面,增強記憶,為學習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們應當養(yǎng)成勤于收集資料的好習慣。
二、指導觀察,適當講解,讓學生掌握收集資料的方法
1.指導觀察第1頁的'圖。(1)上面一幅圖的女同學在哪兒?在干什么?(2)圓形圖上的女同學在干什么?態(tài)度怎樣?(3)下面一幅圖上的男同學在做什么?
2.指導觀察第2頁上的圖片。
(1)第2頁上面的圖中,同學們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覺得他們的態(tài)度怎樣?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2)認真觀察第2頁下面的圖,然后,清你說說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收集資料。(可以通過看報刊、網絡、參觀展覽、采訪和訪問來收集資料)除了這些,你認為還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來收集資料呢?(小組討論,交流)
3.講授收集資料常用的方法。
第3頁上面的四幅圖,都是同學們收集資料的成果,那么收集資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
(1)做摘抄筆記。把你認為有價值的、有意義的、感興趣的文字摘抄下來,可以把它們分門別類地摘抄。為了便于查閱,分類不要雜亂。(2)制作資料卡片。這樣有利于資料分類。
(3)拍照片。把一些不能持續(xù)的畫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4)編輯剪報。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資料,以制成小報的形式來積累。
三、引導觀察第3頁下面的一幅圖,學生暢談學習收獲。
教學后記: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很多學生都能認識到平時收集資料的重要,他們都很有興趣地忙于做收集資料的準備,我相信只要在以后的日子里,老師不斷加以引導和督促,一定能讓學生體會到收集資料的樂趣,并養(yǎng)成這一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勤于收集資料的常用方法;知道處處皆學問,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問題,都應虛心向人請教,爭取弄懂弄通。2.激發(fā)學生收集資料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觀摩收集的資料,激發(fā)學生收集資料的興趣。
1.展示優(yōu)秀的收集資料的作品,讓學生仔細觀摩。
2.教師告訴同學們,這些都是收集資料的主人優(yōu)秀的學習成果。
3.學生展開討論:我們從現在開始,應該怎么做?
二、引導學生嘗試收集資料。
1.分發(fā)課外閱讀材料,每個學生一份。
2.學生閱讀材料,收集資料。
要求:
(1)認真閱讀材料。
(2)用上常用的四種收集資料的方法。
3.教師巡視指導,多作點撥。
4.學生小組交流所收集的資料,相互取長補短。
5.展示同學們收集資料的成果。
三、教師小結學生收集資料的情況,重在鼓勵,希望同學們貴在堅持,養(yǎng)成勤于收集資料的習慣
指導看第4頁上的圖,讓學生感知“不懂就問”的重要性
1.齊讀“不懂就問”。
2.指導學生先按從上到下,再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觀察。
(1)第1幅圖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2)第2幅圖是在哪里?從哪里看出來?圖上有哪些人?分別在干什么?
(3)第3、4幅圖表現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他們正在干什么?
(4)看第5頁左上方的一幅圖,這是在哪里?兩名同學正在干什么?老師呢?
(5)看第5頁右上方的一幅圖,這幾名同學在哪里?他們在干什么?
(6)最后兩幅圖表現的是哪里?同學在干什么?老師又分矧在做什么?
四、組織討論,使學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問”
1.看完第4、5頁的8幅圖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問題、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膽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問,不管是在學校,在家里,在展覽廳,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園里,還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問老師,問家長,問解說員,問本班同學,問其他班同學??一句話,問所有懂的人。
(4)可以問課本上的問題,也可以問報刊上的問題,還可以卜觀察到的所有書本外的其他問題。
(5)留心處處皆學問。
2.假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問,或者不懂裝懂,結果會怎樣?
3.我們今后應該怎么辦?
五、發(fā)出號召,希望學生早日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教學后記:
不懂就問,說起來是很容易的事,但真正能做到卻是很難,這關系到老師平時對這一事情的關注程度及其對學生提問的態(tài)度,不斷鼓勵,民主教學,我相信不懂就問的人會不斷增多。
1、我們愛你啊,中國
一、教材分析
《我們愛你啊,中國》是一首詩歌,作者以飽含激情的筆墨贊美了祖國的美麗富饒以及悠久的歷史、光輝的成就,抒發(fā)了對偉大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全詩語言凝練形象,結構完整緊湊,感情強烈,富有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在教學時,宜根據班級學生實際情況,有效地組織學生讀書、悟情,并在讀、悟的基礎上說說自己心中的祖國形象。從而既準確把握作者決意獻身于偉大祖國建設的強烈愛國之情,又激發(fā)自我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情感。
二、學情分析
語文課應該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應該將文本的情感,作者的情感統(tǒng)化為讀者的情感,這才是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在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時,主要通過抒情、寫話營造語文氛圍,凸顯語文綜合素養(yǎng),并輔以閱讀具有地方特色的春聯,加深或拓寬文本。一方面告訴學生語文的資源無處不在,處處皆語文;另一方面通過閱讀的補充再次感受祖國的強大、繁榮、富強,力圖在學生心中生成強烈的愛國之情。
三、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生字,理解生詞。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fā)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難點:
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fā)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
五、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生詞。
3.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fā)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歌曲《我愛你中國》,說說歌曲的內容。
2、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歌唱祖國的詩歌,揭題,范讀。說一說詩中展示了祖國的哪些可愛之處。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畫出生字組成的詞和不理解的詞。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樹教案12-11
【推薦】語文的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