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一年級數學教案

一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4-07-27 16:05:5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級數學教案(精品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數學教案(精品15篇)

一年級數學教案1

  一、預期效果

  1.應掌握的知識

  通過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使學生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學會一些比較的方法,體會輕重的相對性;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準確地比出物體的輕重,從而認識到借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和精確性。

  2.發(fā)展的能力

  鼓勵學生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3.應培養(yǎng)的情感

  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二、設計要旨

  1.課標解讀

  初步讓學生感知“輕”、“重”的含義;會用符號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其中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通過觀察、操作、嘗試體驗“輕”、“重”、“最輕”、“最重”的含義,使學生在實踐中認識知識,在探索中辯析易錯概念;第二個層面是練習,在練習中充分注意到問題的開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2、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是學會比較的方法;教學難點是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3.學情認識

  學生對比較輕重、高矮、長短雖然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但對比較活動中的相對性認識不足,本單元就要通過觀察、比較、思考,使學生獲得比較多少、高矮、長短、大小、輕重的相對性的認識。

  直接比較兩個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輕重等學生并不困難,但對間接比較兩個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過一定的推理才能獲得,因而是教學中的難點。

  4. 經驗介紹

  “輕重”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較大小、高矮、長短、厚薄等基礎上開展的又一次體驗活動。教科書在安排上體現了三個層次: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 “說一說”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兩個小動物玩蹺蹺板,使學生一眼看出誰輕誰重,認識到重量差別大的兩個物體可以通過看得出比較的結果;“掂一掂”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淘氣和笑笑動手掂一掂,獲得對輕重的感性體驗,認識到用眼不能看出輕重的情況下可以用手掂一掂;“稱一稱”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明確當看、掂都難以分辯物體輕重時,可以借助工具來比較,從而體會到借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和精確性。最后通過一組練習來使學生獲得得間接比較輕重的方法,知道輕重和大小、高矮一樣是相對的,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三、實施要領

  1、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等

  2、教學流程

  序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輔導

 。ㄒ唬、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輕重

  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輕重

  1.師:星期天到了,小動物們都在公園里玩耍,它們玩得可高興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動物?它們在干什么?(出示主題圖)

  學生回答后,引導學生觀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蹺蹺板,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輕)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輕的.?

  師:從這幅圖中你還能看出誰輕誰重?

  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干,通過觀察可以看出誰輕誰重。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輕和重。

  (板書課題 輕 重)

  2.你還能說出你身邊的物體誰輕誰重嗎?

  學生觀察并回答問題,發(fā)現相關數學信息。

  生1:大象重、小狗輕;

  生2:大象重、小熊輕;

  生3:小猴重,小狗輕。

  根據低年紙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特征,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情景,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并且由動物世界回到現實生活,體會“輕重”無處不在,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實踐操作,發(fā)展認知

  實踐操作,發(fā)展認知

  1.掂一掂

  (1)讓學生觀察講桌上的一本數學書和一個文具盒,說說數學書和文具盒誰輕誰重?

  (2)為什么同樣的書和文具盒,大家判斷的不一樣呢?有什么辦法可以證實一下誰說的對呢?請學生上來用手掂一掂,再把你發(fā)現的結果告訴大家。

  (3)請2~3名同學上臺掂一掂。

  (1) 教師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來,再請2~3名同學掂一掂,說出誰輕誰重?為什么?

  (5)你們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數學書誰輕誰重?與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再交換東西掂一掂。

  (6)教師小結:文具盒和數學用眼睛看不能準確地判斷誰輕誰重,我們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夠比出誰輕誰重。

  (7)小實踐:再選擇桌上的其他東西掂一掂,比一比,與同學交流一下。

  2.稱一稱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個蘋果和一個梨。

  (2)猜一猜:誰輕誰重?

  掂一掂:誰輕誰重?

  師:不管是猜一猜,還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辦呢?誰又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呢?

  (3)小結討論:你們能想出哪些辦法?

  (4)出示天平秤。介紹在天平上比較輕重的方法,教師把蘋果和梨分別放在天平的兩邊,讓學生觀察,現在你知道蘋果和梨誰輕誰重嗎?

  (5)分小組活動。

  拿出你們身邊的學習用品,選擇其中的兩樣,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稱一稱,說說誰輕誰重。

  (2) 教師小結:從剛才的比較蘋果和梨誰輕誰重,我們發(fā)現要想準確地知道誰輕誰重,稱一稱是最好的辦法。

  (7)出示一大塊塑料泡沫和一小塊鐵。

  先說一說:誰輕誰重?為什么?

  再掂一掂、稱一稱。

  明確:比較輕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輕,一定要實際掂一掂、稱一稱才能確定誰輕誰重。

  生1:文具盒輕、數學書重;

  生2:數學書輕、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數學書一樣重。

  得出:講桌上的文具盒比數學書重。

  得出:現在文具盒比數學輕。

  如一本書和一個本子比,一本書和多個本子比,等等。

  學生猜測結果。

  小組討論方法,交流意見。

  匯報交流,充分聽取同學想出的不同方法,給予適當的評價。

  分小組進行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稱一稱,說說誰輕誰重。

  在“掂一掂”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猜想、推測、實踐等探究活動,把教師的“教”變?yōu)閷W生的“探”,通過學生掂自己的物品,別人的物品,積累輕重的感性認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實際問題。)

  在“稱一稱”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設疑——討論——操作——深化,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領悟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想出辦法解決面臨的新問題,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可貴的成功體驗。

 。ㄈ、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出示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怎樣判斷的。

  2.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引導學生說出一個西瓜和兩個菠蘿一樣重,說明一個西瓜就比一個菠蘿重,如果學生不能理解,可用實物演示一下。

  3.第3題

  讓學生在小組內說說誰最輕?誰最重?為什么?

  4.第4題

  這道題具有一定的難度,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能獨立完成,可先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過程,再引導學生分析。

  獨立判斷,并說一說判斷過程。

  練習設計分為三個層次:獨立完成的、合作討論的、指導完成的。通過三種練習形式,練習不同層次的題,難易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對于較難的題目,通過討論交流,也能順利完成,達到數學目的。在練習中不限制學生的思路,讓學生盡情表達,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四、學業(yè)診斷

  1.常見錯誤分析:

  常見錯誤分析

  1.比較輕重時,判斷天平稱翹起的那邊重。

  缺少實際生活經驗,不懂得天平稱的原理。

  2.()比()重,()比()輕矮,各個量填反。

  缺少觀察比較的技能和表達的方法。

  3.三種物體比較輕重,錯誤把數量多的判斷為最重的。

  缺少實際生活經驗,等量代換的思想理解有困難。

  2.診斷問題

  診斷1:()比()重?

  診斷目的:比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達方法。

一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道10個十是100。

  2、會用100以內數的組成來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3、能對物體進行計數并利用位值表記錄。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用100以內數的組成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難點:理解“百”的含義。

  教學媒體:教學平臺

  課前學生準備:百數圖卡片、百數圖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說一說:

 。1)29是由()個十和()個一組成。

 。2)10個十是()。

 。3)60是由()個十組成。

 。4)5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數是()。6個一和2個十組成的數是()。

  算一算:

  20+5= 60+7= 70+8= 20+9= 10+1=

  8+20= 9+50= 3+30= 1+50= 9+80=

  二、引入

  1、媒體演示裝面包,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叔叔阿姨是如何裝面包的?

  2、出示10袋面包,問學生:一共有幾個面包?你是怎么數的?

  3、引導學生概括:10個十是1個百。板書:10個十是1個百。

  4、追問:誰知道100里面有幾個十?

  5、討論:如何把100這個數放到數位表中呢?

  6、數位表右起第一位個位,右起第二位是十位,右起第三位是百位。

  百位十位個位100

  百位上的1表示?百位上的1表示1個百。十位滿十向百位進1。

  三、展開

  1、出示百數圖:你知道這里一共有多少個小圓點嗎?你是怎樣數的?

  2、學生討論自己的數法,并交流。

  (可能會出現2個五十是100,5個二十是100,4個二十五是100)

  3、觀察百數圖邊完成右邊的練習,并一起朗讀。

  四、深入

  1、在百數圖上我們還可以做加減法呢。

  2、用實物投影儀演示:先出示1個十,再出現1個十,師:可以怎樣列式呢?10+10=

  然后依次增加1個十,20+10=?,30+10=?

  3、小組討論:可以用什么方法做這些題目?

  (學生可能會說1個十加1個十等于2個十,2個十是20;蛘咭驗1+1=2,所以10+10=20)

  4、在小組內交流:

  50+10=?50+20=?50+30=?50+40=?

  5、出示:

  40-10= 50-20= 70-40= 30-20= 90-50=

  讓學生自己討論出解決這些題目的方法,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6、小結:這些數都是整十數,我們通過自己動腦筋學會了整十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做題目的.時候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做。

  7、師:運用所學知識完成第4題,比一比誰的計算正確率最高。做完后,和你的小伙伴互相檢查,并說說計算時你是怎么想的?

  8、完成第5題前面3欄,要求在計算正確的基礎上,比一比誰的速度最快。每一小組全對并且最快的小朋友可以做小老師檢查自己小組其他小朋友的完成情況。

  9、師:觀察規(guī)律,仔細算。

  第5題的后面2欄,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題目中各部分的變化,試試看怎么繼續(xù)編下去。

  師:這節(jié)課同學們積極思考,并與小伙伴討論,學到了很多知識,你有哪些收獲?說給大家聽聽。

  檢測目標達成練習:

  一、填一填:

  1個十是2個十是3個十是4個十是

  5個十是6個十是7個十是8個十是

  9個十是10個十是

  二、算一算:

  2+6= 5+5= 9-5= 7-2=

  20+60= 50+50= 90-50= 70-20=

  60+30= 80+10= 50-40= 100-0=

  60-30= 80-10= 50+40= 50+50=

  三、看百數圖計算

  80+ =100 30+ =100 50+ =100

  板書設計:

  認識100

  百位十位個位100

  10個十是100;

  100里有10個十。

  百位上的1表示1個百

  50+40=90 100-30=70

  想:5個十加4個十等于9個十10個十減3個十等于7個十

一年級數學教案3

  一、教學內容

  這部分內容是在10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以及簡單計算。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單元教學,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初步知道人民幣的基本知識、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幣,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的理解,體會數概念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1.使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并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3.通過購物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愛護人民幣。

  三、編排特點。

 。1)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從情景中引入。

  人民幣在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與我們的生活關系非常密切。學生對人民幣也有比較多的感性認識。因此,教材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從學生熟悉的購物、上車買票,積攢零錢等生活情境引入,使學生感受人民幣的重要作用。

  ●加強對人民幣的整體認識:(P47)

  為了方便人們的生活,我國人民幣的品種較多,從幣值看:元、角、分;從材料看:紙幣、硬幣;版次看:新版、老版,為了使學生對人民幣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教材出示了整套人民幣。只是當時還沒有現在新發(fā)行的5元、5角,教學時,如有可能,可以讓學生認識一下。

  ●增加了認識商品價簽(以小數表示)的教學。(P50)

  人民幣的認識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商品的價格,但在日常生活中,商品的價格一般都用以元為單位的小數來表示的,而一年級學生還沒學小數。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教材只出現到角的價簽,并且回避了小數的意義,只是通過(P50例6)結合幾種商品的標簽,讓學生了解小數點左邊的數表示幾元,小數點右邊的第一個數表示幾角,由此認識商品價簽的含義。

 。2)結合具體操作幫助學生認識人民幣。

  人民幣的`認識離不開現實的購物活動,而購物中不可避免要涉及到找錢、換錢等問題。

  ●設計了一些換錢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各種人民幣之間的關系。P48例2、通過換錢活動,梳理角幣之間、元幣與角幣之間的關系。P43例3。了解元幣之間的關系。

  ●創(chuàng)設了許多購物情境,在模擬活動中認識人民幣。在了解人民幣之間的關系后,創(chuàng)設了許多購物情境。

  如P51例7,通過買兩種不同價錢的氣球,一方面加深對小數表示的價簽的認識,另一方面學習解決購物活動中的計算問題(加法)。

  P52例8(減法)

  P86~87安排了“小小商店”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扮成售貨員、顧客購物,使學生在交錢、算錢、找錢的活動中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解決在購物活動中的有關問題,提高社會實踐能力。

  四、教學建議

  1.通過多種活動,認識人民幣。

  人民幣的認識,離不開實踐活動,而學生年齡小,社會實踐能力差,教學中可以通過擺、換、模擬購物等多種活動幫助學生認識人民幣。

  2.把握好教學要求。

 。1)商品標簽的認識,不要出到分的。

 。2)人民幣的計算,一般是相同幣值的人民幣相加減,不同幣值的只是簡單的,都是可以用20以內和100以內的計算知識解決的。

一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景里提出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發(fā)展探究、思考的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

  教學重點:

  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

  教學難點:

  理解十幾減9的`退位計算方法。

  教學資源:

  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講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掛圖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來了,它對小猴子說:我買9個。你們能看圖提出哪些要解決的問題呢?

  學生互相說圖意。

  全班交流,提出:還剩多少個的問題。

  應怎樣計算呢?

  根據回答板書:13-9=□

  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實物操作。

  講述:假如用小棒來表示,你應該怎樣擺、怎樣算?(學生擺學具)

  2、請大家先獨立思考,再四人一組互相討論:13個怎樣減去9個?

  3、小組匯報:你是怎樣算的?

  4、結合學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 )=13 9+(4)=13

一年級數學教案5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1—10,學習了1—5的寫法之后的一節(jié)有關“0”的教學!0”的教學較其他數字教學難度稍大,因此教材中單獨提出一節(jié)結合情境,聯系生活實際來認識“0”,重點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含義。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廣泛的搜集資料以及整個教學必須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因為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還可以為課堂上學生理解“0”的意義作好鋪墊,讓學生實實在在的進行理解而不覺的枯燥。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踐活動,使學生明確“0”表示的幾種意義。(可以表示沒有、水結冰的溫度、起點、占位等含義);學會正確地讀寫“0”;掌握“0”的含義,在生活中運用。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理解0的'含義和正確書寫0。

  教學準備:

  1、把學生每6人一組,分成8個小組,每組有6根魚竿、5條魚。

  2、電腦課件、實物投影、溫度計、直尺、小貓頭飾、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猜謎激趣。

  1、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有一個謎語,請你猜一猜。

  2、猜一猜:

  胡子不多兩邊翹,

  開口總說妙妙妙。

  黑夜巡邏眼似燈,

  日里白天睡大覺。(打一動物)謎底:貓

  3、下面我們一起戴小貓頭飾扮演玩小貓釣魚的游戲。

 。ǔ鍪菊n題:小貓釣魚)

  二、自主探究體驗,初步感知“0”的含義。

  1、在動中學,理解“0”。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釣魚比賽。

 。2)、小組匯報,交流,并說說你釣了幾條魚,可以用幾來表示?

 。3)、學生討論:一條魚也沒釣著,究竟用幾來表示?(引導學生討論得出:當一條魚也沒釣著時,可以用“0”表示。)

  2、在樂中說和做,加深對“0”的理解。

  (1)、老師做,學生說。

  師(手里拿3支鉛筆)問:老師手里有幾支鉛筆?

  生:3支。

  師(把手里的鉛筆放進文具盒)問:我現在手里還有鉛筆嗎?用幾表示?

  生:沒有,用“0”表示。

  (2)、學生之間互相做,互相說。

 。3)、通過師生、生生互動,感知“0”表示“沒有”的含義。

  三、發(fā)散思維,豐富“0”的含義。

  1、想一想:你們還在哪里見過“0”?

 。1)、小組內討論,交流。

  (2)、全班匯報。(溫度計上有“0”,直尺上有“0”……)

  2、認一認。

 。1)、出示溫度計,討論:“0”在溫度計上表示什么?(表示氣溫是0度)

 。2)、指導觀察直尺。

 、佟⒄页鰯底帧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并按數學順序開小火車讀一讀。

 、、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開始,是起點!0”和“1、2、3……”一樣,也是一個數!0”比“1、2、3……”小。)

  四、“0”的書寫。

  1、師:“0”有這么多用處,我們應該學好“0”,寫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這個“0”的形狀像什么?(像一個雞蛋、像拼音里的“0”字……)

  2、師:請小朋友說一說怎樣才能寫好“0”?要注意什么?

  3、聽《寫“0”兒歌》(電腦顯示):

  數學“0”,像雞蛋,上下長,左右扁;

  要想把它寫得好,封口之處是關鍵。

 。ㄏ嚷爟焊,并伴隨音樂有節(jié)奏朗讀一遍。)

  4、教師示范書寫,學生觀察、書空。

  5、寫一寫。

 。1)、學生嘗試寫。

 。2)、展示學生書寫作品。(學生自評、互評優(yōu)缺點。)

  (3)、再次寫“0”。(學生在課本第8頁上寫“0”)

  五、實踐應用,深化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課本“小貓釣魚”主題圖,依次填寫每只貓釣了幾條魚?用數字幾來表示?(重點讓學生說一說第四個空里為什么寫0?)

  2、一筆畫(從“0”出發(fā))。

  3、游戲:排一排。

  (1)生拿出“0—5”的數字卡片,按一定的順序排一排。

 。2)小組匯報排的結果。(上臺展示)

  多數組按0,1,2,3,4,5排,少數組按5,4,3,2,1,0排。

  (3)說一說。

  這幾個數中最大的是幾?最小的是什么數?

  4、開放題。

  聽老師講故事:大樹上有5只小鳥,一個獵人“砰”地放了一槍,鳥兒怎樣了?猜一猜現在樹上還有幾只鳥呢?能用數字表示出來嗎?

  六、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自己表現如何?

  2、你能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回家匯報給家長聽嗎?

一年級數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在以自身為中心區(qū)分左右的基礎上,掌握以客體為中心正確區(qū)分左右。

  2、按照物體的不同方位,運用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3、培養(yǎng)空間方位感,感受左右的相對性與可變性。

  重點:以客體為中心正確區(qū)分左右。

  難點:能夠按照物體的不同方位,運用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學生已經有以自身為中心區(qū)分左右的經驗。

  2、物質準備:大一點的毛絨玩具兩個。

  活動過程:

  一、游戲:摸一摸,導入活動。

  1、教師說學生做,看誰做的又快又好。

  教師:摸摸你的左臉,拍拍你的左肩、拉拉你的'左耳朵、跺跺你的左腳、摸摸你的右臉等等。

  二、學習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分左右。

 。ㄓ螒蚍ā⒅v述法來解決重點)

  1、游戲:握握手。

  教師:我們都伸出左手猜猜方向一樣嗎?為什么?

  2、請一位學生和教師面對面站立互相握手。

  討論:當兩個人都握左手的時候會怎么樣?為什么?

  小結:面對面站立,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

  3、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講述。

  教師:生活中你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這樣的事情?

  小結:面對鏡子的時候,自己的左右正好和鏡子里的相反。所以,教師面對小朋友做示范的時候,就叫鏡面示范。

  三、游戲:看誰站的對。

 。ㄓ螒驇椭鷮W生區(qū)分以客體為中心的左右解決難點)

  1、請個別學生按照要求,快速站在教師的左邊和右邊。

  2、一位學生站在中間,請小朋友說出他的左邊和右邊,并按照自己的意愿站在小朋友的左邊或右邊,并快速說出自己站的位置。

  四、競賽:比一比。

  (再次游戲加深難度,鞏固學生已有經驗)

  1、鼓勵學生正確區(qū)分物體的左右。

  在場地的兩邊分別放一個大的動物毛絨玩具。引導學生說出,猴子的左邊有什么?小鴨的右邊有什么?

  2、學生按規(guī)則進行競賽。

  全班學生分為兩組,聽教師的口令分別站在兩個毛絨玩具的左邊和右邊,哪組快就獲勝。

  五、音樂游戲:碰一碰。

  鼓勵學生與同伴共同游戲,感受左右的相對性與可變性。

一年級數學教案7

  本單元是在一年級上冊學習了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基礎上,學習100以內的不進位、不退位的加減法。其中包括整十數的加減法,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及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為以后學習萬以內的加減法與混合運算做好學習上的準備。

  “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币虼,這一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學生掌握100以內不進位、不退位加減法的運算方法,進而發(fā)展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在對教材的分析與對學生的了解的基礎上!盎厥諒U品(解決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可能是知識的難點。但考慮到這一單元主要是有關計算方面的教學,所以,我選擇了《采松果》這一節(jié)課作為這次集體備課的內容。

  《采松果》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感受加減法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教學掛圖、小棒

  教法、學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讓學生主動走入課堂、走進知識海洋對低年級的'學生更為重要。因此,在上課一開始,創(chuàng)設了充滿童趣的情境“采松果”,為學生能主動探索知識做好情感上準備。

  二、動手操作,理解算法。

  低年級的學生好動、注意力較難集中。特別是我班學生,男生占的比例大。并且在“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中可能有部分學生在數位對齊方面可能出現問題。因此,在這節(jié)課既考慮到了我班學生的特點又能讓學生理解數位對齊的道理。在講解算理時,我采用了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方法讓學生在擺小棒的活動中說明算理、理解算理。加深對數位對齊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情境:一天,太陽出來了,松鼠媽媽和小松鼠出來玩耍。松鼠媽媽想看看小松鼠“采松果”的本領有沒有進步。于是他提議要和小松鼠比賽采松果。經過激烈的比賽,比賽結果出來了。大家一起看看:你知道了什么?(出示掛圖)

  師:根據這一比賽結果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師:這么多的問題你能解決嗎?把你認為行的問題解決出來好嗎?

  二、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1、生試著獨立解決問題,列出算式,嘗試計算。

  2、匯報:你解決了哪個問題

  A、你是怎么算的?

  B、其他同學有沒有人解決這個問題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要求擺小棒說明算理、理解算理)

  C、你更喜歡哪種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D、回歸問題。

  三、在練習中提高。

  1、嘗試口算。

  2、練一練。

  算法多樣化與算法優(yōu)化:

  算法多樣化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多樣,是學生個體一個個的算法匯集而來的多樣化,并不要求一個學生必須想出多種的算法,更不是一味地要求學生你要想的方法越多就是越厲害,關鍵是看這種方法對學生本人來說是否有思維價值。算法優(yōu)化是算法多樣化的提升、回歸,在多種算法中,學生個體認為“哪種方法更好,好不哪里”老師就應該讓學生比較、說明。然后反思自己的計算方法,完善、改進自己方法。從而重新建構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

一年級數學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整理3種水果學具,探索出由比較物體數量的多少到比較數的大小的一般方法,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能正確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2、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讀法和作用,并能用符號來表示比較的結果,建立符號感。

  3、解決問題:能夠用詞語(大于、小于、等于)和符號(“>”、“<”、“=”)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4、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掌握比較多少的方法。

  教學難點:會用“〉”、“〈”表示比較的結果

  三、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引入課題

  1、小朋友,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它準備了許多水果,邀請了幾個小伙伴一起慶賀自己的生日。小猴子們摘了很多水果,忙壞了。

  2、引導學生思考:這里一共有幾種水果?它們各有多少?怎樣才能一眼看出哪種水果多,哪種水果少?

  3、讓學生動手數一數:圖中有幾只猴子?有幾個蘋果、幾個橘子、幾個香蕉?

  4、引入新課:這些物體的個數是有多有少的,表示物體個數的多少的數字也有大小,今天我們就來比一比數的大小。(引出課題:比大小)。

 。ǘ┮龑в^察,理解新知

  1、同桌互相找找說說對方身上有哪些東西的個數可用數字來表示的。比一比誰最棒,找得又快又多!請愿意向全班同學匯報的同學來說說。(1個鼻子,2只眼睛,2只耳朵,2只手,2只腳,1條辮子,3個兜,衣服上有4朵花,4個字,5個手指頭......)找了之后,你有什么發(fā)現嗎?或有什么話要說嗎?學生討論引出新內容。

  2、認識等號。

 。1)把小猴和水蜜桃做比較。

  師:把水蜜桃分給小猴,夠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將學生引導到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

 。3)、認識“=”

  小猴有3只,水蜜桃也有3只,我們就說小猴和水蜜桃的數量同樣多,3和3同樣多,要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呢?(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等號”)出示3=3讀作:3等于3

 。4)找找課室里還有誰和誰同樣多,幾等于幾?

 。5)舉例:除了3=3,4=4以外,你還能舉出別的例子來嗎?根據匯報,師板書。(1=1,5=5......)看黑板上這些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等號兩邊的數一樣)“兩邊相同用等號”

  3、認識“>”、“<”

 。1)認識“>”。

  ①猴子分香蕉,夠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谝龃笥谔。

  師:3比2多,在3和2的中間要用一個什么符號表示?等號行嗎?出示大于號。

 、圻@個式子3>2怎么讀?(3大于2)。用手勢幫助我們記住大于號,課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撐開,形成一個大于號,“大口朝左大于號”。

 。2)認識小于號。

  ①猴子分香蕉,夠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3比2多,用“>”表示,那么3比4少,應用什么符號表示?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號)這個式子怎么讀?3<4(3小于4)。課件:我們用左手表示小于號,撐開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號”。

  交流認識、記憶“<”、“>”的方法!白筮叴,大于號;右邊大,小于號”或“大于號開口朝左邊,小于號開口朝右邊”等。

 。4)以游戲方式,熟悉、記憶這3種關系符號。

  ①看誰舉得對:教師說符號名稱,學生舉出相應符號;

 、诳凑l擺得好:教師說符號名稱,學生用小棒擺出相應的符號。

 。ㄈ┥钊胗^察,靈活運用

  1、繼續(xù)觀察主題圖,問大家還能說些什么?

  如:(1)猴子的只數比香蕉多,不夠分,主人應先讓客人吃。得到:3大于2

  2小于3

  3>2

  2<3

 。2)同理,還可以得到:4>2,2<4等。

  2、創(chuàng)設情境:在草地上放著4個蘿卜,跑來5只小白兔,如果一只兔子吃一個蘿卜,夠不夠?

  四、課堂小結,深化鞏固

  1、讓學生說一說這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

  2、教師概括: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可以用關系符號“>”、“<”、“=”來表示,“大口朝較大數,尖尖朝較小數,大口朝左邊大于號,大口朝右邊小于號”。

  3、開放練習:讓學生用1、2、3、4、5及“>”、“<”、“=”符號組成不同的式子,然后交流。

一年級數學教案9

  數蘿卜

  小灰兔有10個蘿卜,如果小白兔給小灰兔3個蘿卜,它倆的蘿卜就一樣多,小白兔有多少個蘿卜?

  解答:如果小白兔給小灰兔3個蘿卜,它倆的蘿卜就一樣多,一樣多時都是13個,求小白兔原來額蘿卜,就要把它給小灰兔的'3個加上所以是16個。

  一年級數學教案——《拔蘿卜》

  教學目標:

  1、具體情境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掌握計算方法能收集和處理信息

  教學難點:對信息的處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講故事嗎?(出示“小兔拔蘿卜”情境圖)你能看圖給同學們編一個故事嗎?(學生編故事)

  二、探究新知

  1、鼓勵學生自已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師:從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這些問題你能自已解決嗎?

  2、小組交流,探索計算方法。

  同學們,你們做得都不錯,能給大家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嗎?

  3、教師介紹加減法豎式。

  師:我們可以用豎式來計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關于豎式你知道什么?

  4、游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請同學們一塊和老師做游戲。

  游戲規(guī)則:教師說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算式,學生用計數器計算。

  5、練一練。

  課本第29頁第1、2題。

  6、森林醫(yī)生。

  三、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們學到什么?

  師:同學們,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你們細心觀察,多動腦筋,就不難發(fā)現在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

  四、布置作業(yè)。

一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課本第61頁例1、做一做,練習十一1-4題

  教學目標:

  1、知道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2、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

  教學重難點:

  初步建立數位的概念

  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

  教具、學具準備:掛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口算下列各題,并說出計算過程。

  40+20xx+2

  50+3050+3比較以上兩組算式的不同點。

  二、揭示課題

  三、創(chuàng)設情景,自主探究

  1、出示掛圖,教師給小朋友發(fā)新書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掛圖)

 。〝祵W書有多少本?語文書有多少本?一包數學書和一包語文書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語文書和數學書共有多少本?)

  2、學生獨立從圖上尋找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數據和信息。

  板書:35+330+835+308+3

  請你找一找,哪幾個算式已經學過了?得數是多少?(30+8=38,8+3=11)

  35+3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擺一擺,也可以直接在頭腦里想。

  3、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各種計算方法

  用小棒擺:先擺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來是38

  用小棒點數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計算35+30用小棒幫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來是65

  用小棒點數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計算個位上的.30+30=60,再計算60+5

  四、你覺得上面哪種方法比較方便?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方法,共同點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五、練習:

  1、書上第61頁的做一做

  可以把它們歸結為兩位數加整十數或一位數,進行計算。

  完成課本第61頁的做一做

  2、練習十一1-3題

  六、課堂小測與評價:

  練習十一第四題

  20+3=25+3=76+3=

  2+30=20+30=69+30=

  這節(jié)課你們學到了什么知識?請大家自我評估一下,今天的學習你成功了嗎?

 。ㄟM位加)

  教學內容:課本第62頁例2,練習十一5-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掛圖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初步掌握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投影)

  8+9=5+7=9+4=6+7=12+30=

  42+7=5+23=4+64=8+51=50+9=

  提問(3-4題):你是怎樣算的?

  二、情景引入,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上節(jié)課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和計算方法,同學們掌握得不錯,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1、出示聯歡會掛圖。班上開聯歡會,小紅和小明為同學們送來了純凈水,他們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夠嗎?

  先讓學生根據觀察估計一下,夠不夠每人一瓶,再指出:具體算出有多少瓶純凈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夠不夠。明確要解決有多少瓶純凈水的問題。

  2、解決“有多少瓶”純凈水的問題。

 。1)讓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2)分組用小棒擺一擺,討論怎樣計算

 。3)請小組的代表介紹本組的計算方法。

  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

  3、練習:出示“做一做”。讓學生獨立完成,允許有困難的學生和同學討論。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計算的。

  4、小結:根據學生發(fā)言,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結:進行兩位數加一位數時位加法的計算,可以先算幾加幾,加得的和和原來的整十數相加;也可以先把兩位數湊成整十數,再加余下的數;還可以把一位數湊成整十數,在加剩下的兩位數。

  三、練習

  1、練習十一第5題。讓學一按上下兩題一組進行計算。引導學生發(fā)現:上面一題材的計算正好與下面一題先算幾加幾完全相同。幫助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練習十一第6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引導學生觀察,說一說發(fā)現了什么。

  四、測與評

  56+8=66+5=9+25=4+38=

  你學會了什么?你覺得自己學得怎么樣?

一年級數學教案11

  一、課標內容

  1、“二十以內”的認數、讀數、寫數是關鍵。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注意要在實際情況中體驗數的意義。數的出現是對實際生活中物體、人數的抽象概括,也是學生用符號表示物體數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階段。研究表明,學生認識數的符號將經歷三個過程:直觀操作---圖象符號---數字符號。

  2、這部分內容安排了“找朋友”、“數一數”、“寫一寫”三個環(huán)節(jié)。“找朋友”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進一步認識6~10各數,使學生能把數和形聯系起來。在此基礎上,再安排學生數一數自己文具盒里的鉛筆、橡皮擦、直尺等,通過交流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數感。“寫一寫”這一環(huán)節(jié)仍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各數的特點,認真書寫。最后安排了許多與同伴說一說6、7、8、9、10分別可以表示什么,在交流中體會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fā)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教學目標

  1、認識6~10各數,能正確數出6~10的物體個數;正確讀、寫6~10各數;順數、倒數0~10各數。

  2、通過學生的動手參與,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數感,體驗實物、符號、數字的聯系;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和檢查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yǎng)學習的樂趣和學習的自信心,滲透一一對應。

  三、教學重點

  6~10各數的`書寫

  四、教學重點

  6~10各數的書寫

  五、教學用具

  “小小文具店”圖,田字格黑板,6~10的數字卡片。

  六、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景,認識6~10各數

  師:新學期到了,同學們都買了什么文具?

  (出示圖)

  1.你能數數這個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嗎?

  2.數一數每種文具有幾個?

  3.教師零亂貼出6~10的數字卡片。

  4.指導學生看書連線:我們的書中也有一個小小文具店,你能數一數,把學習用具和數字朋友連起來嗎?同學們獨立完成,說說你是怎樣連的?學生回答時教師連線。

  實踐活動,感知身邊的數學

  師:小小文具店的各種文具我們數清楚了,可是我們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師也想了解一下,誰愿意數一數,再告訴大家?

  活動一:數自己的文具

  1.數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記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說一說。

  2.再指定2~3組學習伙伴匯報聽,注意引導學生語言簡潔明了。

  活動二:數兩個人的文具

  1.把同桌兩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數一數,每種文具有多少個?

  2.匯報交流

  學生回答有幾支鉛筆時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數出來的。

  方法二:把兩個人的鉛筆加起來的。

  對第二種方法要給予肯定的鼓勵。

  如果學生的文具數超過了10個,學生能數清楚或算出來,也要加以表揚。

  3.延伸:在數你們兩個人的文具時,你還發(fā)現了什么?

  寫一寫,說一說

  師:小朋友真會動腦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兩個同桌學習用品的情況,接下來,我們就要把今天認識的6、7、8、9、10寫下來,比一比,誰寫得又快又好。

  1.觀察數字卡片6、7、8、9、10

  2.指導學生寫。

 。1)教師邊示范,邊說明各數的書寫要點:

 。2)學生邊看老師示范或課件演示,邊在桌子上用手寫一寫。

 。3)學生在第10頁上先描4個,再獨立寫一個。

 。4)小比賽:每個小朋友在本子上寫6~10各兩個,再在小組內評評誰寫得好,并展示看。

 。5)你會寫自己家的電話號碼嗎?試試看。

  小組內說一說:6、7、8、9、10還可以表示什么?

  練一練

  1、看數畫線

  ○○○○○○○○○○

  ○○○○○○○○○○

  ○○○○○○○○○○

  ○○○○○○○○○○

  ○○○○○○○○○○

  6

  7

  8

  9

  10

  2、我們已經學習了0~10各數,你能順著數嗎?倒著數呢?

  先請2~3名學生數一數,再全班齊數。

  3、看圖填數。

  (1)

  2

  3

  5

  10

  7

  6

  2

  4

  8

  1

  5

  7

  你是怎樣填的?為什么?引導學生:先看已知數是順數還是倒數,是一個一個地數還是兩個兩個地數,再依次填出來。

 。2)師:你知道什么時候會用到倒數嗎?淘氣和笑笑會帶我們去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看一看。衛(wèi)星發(fā)射時就會倒數計時。我國的衛(wèi)星發(fā)射技術處于世界上的先進行列,小朋友要向科學家學習,練好本領建設祖國哦!

  請你在信號燈上填出來。

  檢查自己填得對不對?檢查方法,用數一數的方法可以判斷自己填的數有沒有重復和漏掉的。

  3.擺一擺,說一說

 。1)分小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兩部分,看看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2)請小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來。引導學生有順序地分一分,說一說。

  通過創(chuàng)設小小文具店這一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熱情,同時進一步認識到物體的個數是幾就用幾表示,體會數的產生,加強數與形的聯系,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這一環(huán)節(jié)安排了兩個小實踐活動,其目的首先在于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身邊的事物,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其二在活動中加強交流的意識,善于向同伴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學生已掌握了書寫格式的基礎上,著重指導各數書寫要點。通過想像、兒歌幫助學生記憶1~10各數的特征,教師的示范使學生掌握數字的筆順方向和布局,并通過小比賽、小激勵學生的上進心,力圖把數字寫得整齊美觀。)

  在練習2中通過指導學生看第一幅圖,滲透一一對應的,通過第3題的練習進一步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尤其是既可順數又可倒數一題,對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非常。在最后一題中滲透檢查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意識和檢查能

一年級數學教案12

  一、各班失分率統計。

  二、主要成績。

  1、計算訓練扎實有效。

  從計算第一大題“直接寫得數”的失分率可以看出,各班對計算教學比較重視,失分率相對較低。其中低的達0、4%。尤其是“直接寫得數”,錯題非常少。

  2、基本知識掌握較好。

  從“填空”、“在正確答案后面畫√”等題的解答情況來看,學生對一百以內的數的認識掌握較好;平面圖形知識掌握較好。

  3、動手操作能力較強。

  在第四大題“用下面的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可以畫出哪個圖形?用線連一連。”中,同學們都完成得很好,基本沒有錯題。

  三、存在問題及錯題分析。

  1、審題不夠細致。

  在學生的`錯題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審題不仔細而導致的。例如:第三大題“填空”中第1小題,有很多學生沒有按要求看圖寫數并連線,導致第1小題也無法全做對。

  2、有些細節(jié)處理得不好。

  主要表現為“用豎式計算”、“填空”及“在正確答案后面畫√”等題,完成得不是太好。例如:“填空”中,第4小題,“把52、47、68、90、25、86這幾個數從小到大排列后,47是第( )個數,最后一個數是(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混淆題意,或教師理解題意錯誤,導致有很多學生在這道題上發(fā)生錯誤,失分較高。

  3、空間想象能力較差。

  在“在正確答案后面畫√”中有體現。而從解答的情況來看,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4、計算能力還需加強訓練。

  例如:“用豎式計算”中,有不少學生抄錯數字,或是答案忘記寫。

  5、人民幣仍然不會應用自如,失分較高。

  6、解決問題失分率較高。

  主要表現在學生對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的理解不夠透徹,題意不理解。

  四、教學建議。

  1、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在平時的教學中,端正學生的態(tài)度,提高學生聽課的效率,指導和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加強對待細節(jié)問題的訓練。

  2、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

  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行結合。

  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結合圖形和教具,使學生建立圖形的表象,加強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4、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尤其是解決問題的靈活應用。

  5、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意圖,特別是一些練習題的理解一定要透徹。

  以上是我們閱卷組根據閱卷情況所做的粗淺分析,不到之處,敬請指正。

一年級數學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并能正確熟練的求出倒數。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觀察、比較、概括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3、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fā)展學生質疑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

  概括倒數的意義與求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互為”、“倒數”的含義。

  四、教學方法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質疑、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五、教學過程

 。ㄒ唬┍荣愐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分數的乘法,今天老師給出一些乘法算式,比一比誰能最先發(fā)現這組算式的秘密。(拿出作業(yè)本幫助你)2/3×3/22×1/2

  8/11×11/81/10×10

  7/9×9/77×1/7

  (師巡視學生的情況,并對分數的格式加以指導)

  學生思考后,匯報結果:

  生1:兩個乘數的分子、分母位置顛倒

  生2:每個算式乘積是1

  師:現在老師有點疑問,2不是分數,它的分子和分母是什么呢?生:

  2可以寫成2/1,分子分母顛倒后,2/1×1/2=1

  (二)理解倒數的意義

  師:觀察的真仔細,我們能不能給這樣的數取個名字呀?

  生:倒數

  師: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課題:倒數(板書)

  師:再看這幾個算式,2×1/2=1,我們說:2是1/2的倒數,1/2是2的倒數

  師:看這幾個算式,倒數是對幾個數來說的?

  生:兩個數(師板書)

  師:這兩個數的乘積有什么特點?

  生:乘積是1(師板書)

  師:再舉一個例子:2/3×3/2=1,我們說:2/3是3/2的倒數,3/2是2/3的倒數,2/3和3/2互為倒數(師板書:互為倒數)

  師:怎么理解“互為”呢?

  生:相互的意思

  生:就是對兩個數而言的

  師:“互為”是對兩個數而說的,不能孤立地說誰是倒數,應該說誰是誰的倒數。

  師:你能說說黑板上其他例子誰和誰互為倒數嗎?和你的同桌說一說師:除了這幾個例子,能寫出其他乘積是1的算式嗎?

  生:xx

  師:大家表現真好,老師也來說一個,3/5是倒數,對嗎?

  生:不對

  師:你幫老師改正吧

  生1:應該說3/5是5/3的倒數

  生2:xxx

 。ㄈ┯^察比較,抽象概念。

  1、以小組為單位,學生主動探究這四組數的特點。

  生:分子分母倒過來了。

  師:那么我們就給這樣的數取個名字吧!(板書課題—

  —倒數)師:繼續(xù)觀察這幾組數,看看還有什么特點?

  生:每組中兩個數的乘積都為1。

  (如學生不能找出這個特點,則可以引導學生做計算比賽。)

  2、請學生再舉一些這樣的例子進行觀察。

  3、概括“倒數”的意義,板書。(強調“兩個數”——“互為”;“乘積為1”——“倒數”。)

 。ㄋ模┮龑骄,掌握方法。

  1、舉例觀察,討論。(2/5的倒數)

  師: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呢?

  生:分子分母交換位置。

  (師生共同總結:一個分數的倒數就是把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交換位置。)

  2、小組討論,探究求整數的倒數的方法。

  師:2的.倒數怎么求呢?

  生:把2看成分母為1的分數,即2=2/1,所以2的倒數是1/2。(師生共同總結:整數的倒數是用1做分子,用這個整數做分母。)

 。ㄎ澹╈柟叹毩,拓展外延。

  1、出示“1/5,3/4,5/9,1,3/7,9/5,4/3,7/3”八個數,請學生移動數的位置,找出幾組互為倒數的數。

  2、剩下“1/5和1”,分別求出1/5的倒數和1的倒數。

  3、1的倒數是幾?(1的倒數是1。)你是怎樣計算的?

  (1)整數的倒數是用1做分子,用這個整數做分母。所以1的倒數為1。

  (2)因為1×1=1,所以1的倒數為1。

  4、0也是整數,0的倒數是幾呢?

  (1)出示0×()=1。誰上來填一填?(沒人舉手)

  師:0乘任何數都不得1,這說明了什么?

  生:0沒有倒數。

  (2)如果把0看成分母為1的分數,即為0/1,那么它的倒數應是1/0。

  師:這樣說可以嗎?

  生:不可以,因為0不以做分母。

  5、真分數的倒數是假分數,假分數的倒數是真分數。那么帶分數呢?(先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再求它的倒數。)

  6、小數有倒數嗎?

  (1)把小數化成分數,再求它的倒數。

  (2)舉例說明:因0.25×4=1,所以說0.25和4互為倒數。

  (六)深化練習,鞏固提高。

  1、填空。

  (1)乘積是()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2)()的倒數是它本身,()沒有倒數。

  (3)27/100的倒數是(),25/16的倒數是()。

  (4)0、7的倒數是()。

  2、判斷。

  (1)2/9是倒數。()

  (2)一個數的倒數一定比原來小。()

  (3)所有的數都有倒數。()

  (4)a是整數,所以a的倒數是1/a。()

  (5)因為0.2×5=1,所以0.2和5互為倒數。()

 。ㄆ撸┤n小結。

一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的:

  1、能按照給定的含有兩個因素的標準進行分類,并體會不同的方法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

  2、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學習方法。

  3、培養(yǎng)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體會在不同的方法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

  教具準備:教學中所用的圖形學具

  教學過程:

  新授

  教學例1

  師:同學們,在上學期,我們已初步學習了分類的有關知識,誰能說說,以前你是怎樣分類的?

  請同學門給你們桌上的圖形分下類,看誰分得又塊又好!(生分類)

  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分的分成了幾類?

  同學們分得真不錯現在按形狀不同分類的同學舉手。

  按顏色分的同學有哪些?請你們將形狀相同的分在意。

  請你們看看你們所分的,每一組圖形中,顏色怎樣?形狀呢?就是說我們把形狀顏色都相同的圖分賊了一起,這樣的分發(fā)你會嗎?

  師:請同學們把桌上的圖形分一下類

  請聽要求:把顏色、形狀都相同的圖形放在一起,分完后說說你是怎樣分的,下面小組合作分

  (小組分類、師巡視,向有困難的組提示:剛才是怎樣分的,先怎樣分的餓,再怎樣分)

  同學門,剛才我發(fā)現有一些小朋友分得又塊又好,誰來說說你們是怎樣分的?

  (生到黑板展示,邊分邊說分的過程)

  師:同學們真能干,能夠通過動手,動腦,小組討論的形式,掌握了分類的方法,下面老師考考大家

  P44課堂活動、1

  讀題,動手操作,抽生演示

  P44課堂活動、2

  理解題意,先找能飛的,再找有羽毛的

  P44課堂活動、3

  小組討論怎樣分,交流

一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熟練地數出數量是10以內的個數,理解10以內每個數的具體含義,會讀、會寫0—10各數。

  2、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能區(qū)別幾個和第幾個。了解“同樣多”以及“多”“少”的含義,認識符號=、》、《的含義。

 。ㄒ唬┱J識1—5

  教學過程: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分類數一數1—5五個數,接著用算珠表示數量1—5,對應著出出示數字1—5,讓學生認識并寫數。

  2、動手操作,擺一擺,撥一撥,寫一寫,說一說。

  2、練習:想一想,做一做,1—4題。

  教后記:1通過講12345的數字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很快就掌握了這五個數字.

  2對于每一個數字的具體含義學生也能夠體會.

  3對于12345的書寫學生則比較難把握.

 。ǘ┱J識幾和第幾

  教學目標:

  觀察、活動、交流,初步理解幾和第幾的.不同含義。能區(qū)別幾個和第幾個。

  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景:

  1、出示排隊買票圖,談話,圖上有幾個人?他們在干什么?

  2、數一數有帽子的小男還孩排在第幾?無帽子排第幾?

  2、排第2是誰?第5是誰?

  3、游戲:尋找寶物

  教師將一個金蘋果藏在8個盒子里的第1個,叫學生尋找

  教師將一個金雪梨藏在8個盒子里的第4個,叫學生尋找

  教師將一個金鑰匙藏在8個盒子里的第7個,叫學生尋找

  4、游戲:表演“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將孫悟空及各種妖怪的頭飾擺成一行,讓學生選。

  5、游戲(買東西)

  將各種要買的東西排成一行,選一選你要買什么東西。

 。ㄒ唬┫胍幌胱鲆蛔觯1—5題。

 。ǘ┠隳苷f一句帶有幾和第幾的話嗎?在我們身邊找一找。

 。ㄈ┍竟(jié)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學生互相說一說,再交流。

  教后記:1學生基本上能掌握幾和第幾的定義

  2學生能結合生活實際用幾和第幾說活

  3通過三個游戲使學生鞏固掌握幾和第幾的定義

【一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下數學教案01-27

一年級數學教案08-16

一年級趣味數學教案04-30

(經典)一年級數學教案07-01

一年級數學教案11-06

一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2-23

一年級北師數學教案02-25

一年級數學教案11-07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案06-12

一年級數學教案【熱】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