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教案15篇[薦]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教案1
教學目標:
1. 通過回答與“可愛的小青蛙”有關的三個問題,掌握已學過的口訣,進一步熟悉3的乘法口訣。
2. 能利用口訣正確、熟練地計算。
3. 滲透愛護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點:
熟練地運用乘法口訣準確地計算。
教學難點:
學會看圖提出問題,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故事導入)
池塘里有一群可愛的小蝌蚪,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小蝌蚪想快快長大,它們每天都學習文化知識,希望早點找到媽媽,回到媽媽的身邊……
二、利用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一群小蝌蚪離開媽媽太久了,心里非常想念自己的媽媽,它們在池塘里四處尋找,可是忘記了媽媽的模樣,怎么也找不到。請小朋友幫忙把小蝌蚪送回媽媽的身邊,好嗎?
1. 連一連
匯報交流,說一說是怎么想的',集體訂正。
你們真了不起,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青蛙媽媽帶著小蝌蚪在岸邊向我們招手,表示謝意呢!
2. 比一比(滲透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德育教育)
(1) 談話:請觀察教材中的圖,兩只青蛙要過河,他們要比一比誰先到達對岸。同桌之間各代表一只青蛙比一比。
(同桌之間互相比賽,優(yōu)勝者得到一個學習小五星,匯報結果,說出用的是哪一句口訣。)
(2) 學生做,教師巡視
(3) 匯報訂正
3. 算一算
(1)讀題:每只青蛙吃9只害蟲,3只青蛙吃幾只害蟲?
(2)請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允許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
(3)匯報訂正
進行環(huán)保教育: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
三、提高練習
1. 完成第1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 把口訣補充完整。
二三( ) 三九( ) 五八( ) ( )八二十四
( )五一十 ( )七三十五 ( )七二十一 二( )十六
3. 想一想,填一填,能填幾個就填幾個。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4. 完成第3、4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進行了關于2、3、5的乘法口訣的練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yè)
練習有關練習。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2、3、5乘法口訣的鞏固課,教材通過與小青蛙有關的三個問題進行已學過的乘法口訣的鞏固練習,大部分學生都能熟背下來口訣,并運用到式子中,課堂氣氛活躍,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教案2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使學生明確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初步會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數(shù)。
教學重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7、8、9的乘法口訣。
2、根據(jù)圖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
二、新授
。ㄒ唬┙虒W例1
1、根據(jù)主題圖,引導學生布置教室,提出問題。
2、(1)有56面小旗,掛成行,平均每行幾面?可以怎樣列式?
板書:568=( )
討論:怎樣計算?
板書: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掛成7行呢?平均每行幾面?
板書:567=( )應該想哪句口訣呢?
3、根據(jù)主題圖上小朋友的活動,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呢?你能列式計算嗎?四人小組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訣
。1)啟發(fā)學生想一想,寫出兩道除法算式。
。2)分組討論,想一想商是幾,用哪句口訣,怎樣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題目,由學生獨立計算,再交流。
三、鞏固練習
練習十一。第1~4題。
四、總結
板書設計: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例1、 7 8=56
568=(7)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7=(8) 口訣:七(八)五十六
教學反思:
學生有了前面的學習作為基礎,這部分的內(nèi)容掌握起來比較容易,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主,效果不錯。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1. 結合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2. 在觀察、操作、比較和交流等活動中,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 情境激趣
師:在數(shù)學王國里住著許多可愛的圖形娃娃,他們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得可開心啦。ㄕn件播放許多圖形在一起跳舞的場景)在這些圖形中,數(shù)角最可愛了,小朋友想認識它嗎?
生:想!
師:那我們今天就一起去認識圖形王國里的新朋友角,好嗎?
揭示課題:認識角。
[評析:新課伊始,通過學生喜愛的童話情境,開門見山地引入新課,不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明確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二、 自主建構
1. 聯(lián)系生活實例感知角。
課件出示教科書第68頁的情境圖。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幅圖,圖中哪些地方有角?請小朋友上來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師: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嗎?
學生指角時,教給學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兩邊,再在角的兩邊之間畫弧線)。
師:還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來指一指嗎?
生2:正方形上有角。(邊說邊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張開的地方有角。(邊說邊指)
生4:鐘面上有角。(邊說邊指)
2. 抽象出角的圖形。
師:如果把這些角畫出來,是什么樣的圖形呢?請小朋友看屏幕。
動畫演示,分別畫出剪刀、長方形紙片、鐘面上的角。
師:(指畫出的角)像這樣的圖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們的身邊,請小朋友試著找一找在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面上有角。
組織交流,并讓學生指出課桌、數(shù)學書等物體面的角。
[評析: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動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圖形,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角的表象。]
3. 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角,請小朋友看老師畫一個角。(畫角,指角的一條邊)這條直直的線是角的一條邊,(指角的另一條邊)這條直直的線,是角的另一條邊,(指角的頂點)這里的一個點是角的頂點。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師:(拿出三角尺,指其中一個角)這是三角尺上的一個角,你能分別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邊嗎?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頂點,摸一摸角的兩條邊,說一說自己的感覺。
師: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兩個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頂點,摸一摸角的兩條邊。
學生操作。
師:(指投影上的三個角)你能分別指出這里三個角的頂點和邊嗎?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評析: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結論,教師沒有讓學生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而是以講解的方式告訴學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有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隨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動,既鞏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稱,又豐富了學生的感知,加深了對角的認識。]
4. 練一練。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師: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個圖形是角。
師:你能指出它的頂點和邊嗎?
學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繼續(xù)完成后面三個圖形的判斷,并說明理由。
5. 感知角的大小。
師: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個角呢?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請大家根據(jù)需要自己選擇合適的材料想辦法做出一個角來。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做角的方法多。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并給予適當?shù)闹笇А?/p>
師:請把你們做好的角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紹自己是怎樣做的。有用小棒擺的,有用直尺畫的,有用紙折的,有用硬紙條釘?shù)?/p>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這么多的角。我們來看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兩根硬紙條做成的角,使角的兩條邊重合),請大家仔細觀察,說一說這個角在怎樣變化?(邊說邊旋轉角的一條邊,使角慢慢變大)
生1:角的一條邊在動。
生2:角在變大。
師:再仔細觀察,說一說這個角在怎樣變化?(邊說邊旋轉角的一條邊,使角慢慢變小)
生:角在變小。
師:你能用兩根硬紙條做一個角,并像老師那樣,轉動角的一條邊使角變大或變小嗎?自己在下面試一試。
學生按要求活動,教師巡視并作適當指導。
師:(出示一個角)老師這里有一個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轉出一個比老師的角大的角嗎?(學生操作,教師注意指導)
師:能轉出一個比老師的角小的角嗎?(學生操作)
[評析:學生用兩根紙條做出了一個角,是教學過程中自動生成的教學資源。教師敏銳地捕捉了這一資源,通過轉動角的一條邊使角變大或變小,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 比較角的大小。
課件出示教科書第69頁第二個例題。
師:這里的四個鐘面,時針和分針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
生1:第一個鐘面上的角最大。
生2:第三個鐘面上的角最小。
師:你們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來了,剩下的兩個鐘面上的角哪一個角大呢?
生1:第二個鐘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個鐘面上的角大。
師:到底哪個角大呢?請小組內(nèi)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樣比較這兩個角的大小。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并參與小組的討論。
師:你有辦法比較這兩個角的大小嗎?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數(shù)鐘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兩個角重疊起來,看哪個角大。
師:你能給大家演示一下嗎?
學生上臺演示,把兩個角的頂點和一條邊分別重疊起來,另一條邊分別在重疊的這條邊的同一方向。
師:現(xiàn)在你知道哪個角大了嗎?
生:第四個角比第二個角大。
[評析:從通過觀察可以確定兩個角的大小,到通過觀察不能確定兩個角的大小,引起了學生認知結構的不平衡,促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和反復實踐,找到比較角的大小的新方法,發(fā)展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了數(shù)學思考能力。]
三、 鞏固延伸
1. 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說一說每個圖形中各有幾個角,為什么第一個圖形中只有1個角。
2. 想想做做第3題。
師:下面的圖形各是幾邊形?各有幾個角?請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在書上填空。
師:比較填出的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四邊形有4個角,五邊形有5個角,六邊形有6個角。
生2:是幾邊形,就有幾個角。
師:是的,一個多邊形是幾邊形就有幾個角,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嗎?
生:三角形有3條邊、3個角。
師:八邊形呢?
生:八邊形有8條邊、8個角。
3. 想想做做第5題。
師:下面的角,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
生:第一個角最大,第二個角最小。
師:你會比較第三個角和第四個角的大小嗎?
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評析:練習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突出重點,既鞏固了對角的認識,又增強了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四、 課堂總結(略)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教案4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35頁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材的編排主要是對本單元所學過的100以內(nèi)的兩位數(shù)加、減法筆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相應的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進行整理和復習。
【學情分析】
學習完這一單元,學生對于兩位數(shù)加、減法筆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相應的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小問題。因此,復習筆算時,教師注意先讓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比較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總結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作為復習筆算的準備。接著復習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筆算,最后復習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兩步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對100以內(nèi)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等內(nèi)容的整理與復習,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有關知識,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
2.在整理和復習的過程中,通過學生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等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難點: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口算題卡等
【教學流程】
情境導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
↓ ↓
復習整理→整理和復習本單元知識
↓ ↓
鞏固應用→通過練習鞏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 ↓
課堂小結→總結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游泳嗎?(喜歡)游泳是一個很好的健身運動,老師也非常喜歡。老師的家就住在維多利亞度假村附近,所以也經(jīng)常去游泳。(出示游泳池情境圖)
看!他們游得多快活呀!
出示問題:游泳池里原來有41個人,上來18個人后,又下去16個人,現(xiàn)在游泳池里有多少個人?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
學生匯報:39人。
師:太正確了!你能說一下是怎么算出來的嗎?
學生高興地說:原來有41個人,上來18個人后,游泳池內(nèi)還有41-18=23個人,又下去16個人,那么現(xiàn)在游泳池內(nèi)還有23+16=39人。
師:太棒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我們前面學習的哪些知識?(100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
師: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對100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二)進行整理和復習?凑l不僅會算,而且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復習整理】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
師:情境圖中,同學們在干什么?
生: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
師:根據(jù)情境圖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把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嗎?
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看哪個小組合作得最好,整理得最全面。
(2)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巡視,掌握學生整理的情況。
(3)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4)教師針對小組的匯報板書各部分內(nèi)容,對學生予以肯定。
(5)師:同學們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組補充得也非常好。接下來,我們就先針對筆算加減法來進行復習。
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整理得結果。
筆算加法: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筆算減法: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一。
連加連減:計算時,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算,可以分步筆算,也可以兩步連在一起用簡便寫法算。
加減混合:分帶括號和不帶括號兩種情況:如果不帶括號,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算;如果帶有括號,應該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加減混合的應用:先找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關鍵詞語和要解答的問題,再根據(jù)關鍵詞語選擇合適的列式方法,最后利用已知條件得出答案。最后不要忘記寫答語。
對學生的整理教師要給予肯定,并引導學生獨自思考加減法、連加、連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小組內(nèi)交流想法。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例2。
(1)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再說一說每道題的計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2)根據(jù)例2的計算方法完成教材第36頁練習七第2題。
【鞏固應用】
1.完成教材第36頁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并說明計算方法。
2.完成練習七第3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判斷結果及方式。
3.完成練習七第4、5題。先讀題理解題意,然后獨立完成,在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回答解題思路。
【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能跟同學們交流一下嗎?
【板書設計】
整理和復習
1.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
2.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
3.連加、連減的筆算方法。
4.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計算方法及應用。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乘加、乘減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特點,理解并掌握解題思路。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感受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4、通過鼓勵性的情感評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初步學會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教學難點:
懂得要解決最后問題必須先找出隱藏的中間條件。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今天老師帶大家去桃園參觀,你們想去嗎?(課件演示)
今年的桃子大豐收!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個,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誰會算一算?(學生口答,說一說怎樣想的?)
如果第一棵樹上有80個桃子,第二棵樹上有60個桃子,兩棵樹上一共有多少個?
誰會列式解答?學生口答并說一說怎樣想的?
二、探索新知
(1)你們真了不起,遇到的兩個問題都解決了。我們一起去看看猴媽媽和猴寶寶在桃園遇到了什么問題想請你們幫忙。
媒體演示例題
。2)從圖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大猴:3筐,每筐12個。
小猴:6個
你能根據(jù)兩只猴子的采桃情況提出問題嗎?
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出來,再引導學生先解決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
。3)怎樣求出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
你會列式解答嗎?
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
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板書:123=36(個)
36+6=42(個)
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樣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個的?
教師歸納:有的同學這樣想:要求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就要把大猴采的個數(shù)和小猴采的個數(shù)合起來,可題目上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大猴采了多少個,所以必須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個,然后把大猴采的個數(shù)加上小猴采的個數(shù)。這是從問題想起。還有同學是從條件想起,根據(jù)大猴采3筐,每筐12個,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個,再把大猴采的個數(shù)和小猴采的'個數(shù)合并起來,就是兩只猴一共采的個數(shù)。這兩種想法都很好。
我們在解決問題后要寫出完整的答語。教師板書答語。
回顧:剛才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時用了幾步計算?(板書課題: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為什么這道題要用兩步呢?
。4)教學試一試
剛才有同學還提了一個問題,你會解答嗎?
先在本子上獨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說說先算什么?
指明匯報,板書算式。提問: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個?要先算什么?
比較:在解決例題和試一試這兩個問題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相同的是兩題都用兩步計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個?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題求兩只猴一個采了多少個?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計算,而第2題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個?所以第二步用減法計算。
三、拓展練習
。1)參觀了桃園后我們再去森林公園看看,進公園先買票。我們來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體出示條件和問題)
誰說說這題告訴了我們哪些條件?要求什么問題?
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
學生列式解答。指名匯報,說一說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別忘了寫答語。
。2)我們進公園去。這里有2個小朋友在澆樹呢!這里又有什么問題需要我們解決呢?你會做嗎?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
學生獨立解答后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我們繼續(xù)參觀森林公園,看,眼前又出現(xiàn)了什么?根據(jù)這些條件你會提哪些問題?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問題,再讓學生分別解答。
解決這兩個問題分別是怎樣想的?都要先算什么?
四、全課總結
在參觀的過程中同學們解決了好多問題,真是了不起啊!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呢?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關鍵是什么呢?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畫出對稱軸。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他們在操作中探索發(fā)現(xiàn)。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認識、發(fā)現(xiàn)、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審美意識。
教學重難點
能夠辨認對稱圖形,并能畫出對稱軸。
教學準備
學生:剪刀、直尺、折紙
教師:各種對稱的圖案、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圖片嗎?(喜歡)
今天老師帶來一些非常漂亮的圖案讓你們欣賞。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你看到了什么?
你覺得漂亮嗎?
二、認識對稱圖形
1、認識對稱圖形的特征
這些圖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都講得很好,形狀、顏色都一樣。
當學生說出兩邊一樣時,再出現(xiàn)課件演示(演示圖形完全重合開啟完全重合)
引出課題:你看到了什么?(多了一條直線在中間)(直線兩邊是一樣的)象這樣的圖形就叫做對稱圖形。
板書課題:對稱圖形特征:兩邊一樣
老師這里有些圖形,不知道是不是對稱圖形,你可以幫幫我的忙嗎?
出示所剪教具讓學生判斷,問為什么是,為什么不是。
2、書68頁做一做找出對稱圖形。
請同學們打開書68頁判斷一下哪些是對稱圖形嗎?是對稱圖形的在下面打個勾。
對答案時小組內(nèi)互相評價交流,多人錯的拿出來講。
3、動手剪一剪
二(2)班的小朋友真聰明,剛學會的知識馬上就能運用了。
這么美的圖案你們想自己剪出來嗎?(邊說邊板貼自己剪的對稱圖形)
指著心形問你知道心形是怎樣剪出來的?(把會剪的同學請上來邊說邊示范剪)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折畫剪展(如有學生說不出畫,老師可以提醒:先畫出圖可以使剪出來的圖案更美麗)
請你用剛才說的方法剪出一個你喜歡的對稱圖形,看行不行。
四人小組互相說一說,并評出最美的圖形貼到黑板上。
三、認識對稱軸
1、我們在剪對稱圖形的時候,開始都要將這張紙對折,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對折后有一條折痕,你能不能給這條折痕取一個名字?
你們?nèi)〉拿侄己芎,書上也給這條線取了一個名字,請翻開書68頁,看看書上取的.名字叫什么?
板書:對稱軸(對折的折痕其實就是對稱軸,因此剪出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
2、畫對稱軸
(1)請你觀察書上的對稱軸畫在圖形的什么位置,是用什么線表示的?
。2)畫對稱軸其實就是畫在圖形的折痕上。折痕就是對稱軸。(師邊說邊在黑板上示范畫對稱軸)
。3)你們能在自己剪的圖案上畫出對稱軸嗎?畫完后請四人小組互相檢查。
學生在自己所剪的圖形或學具上畫對稱軸,互相檢查,評價。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教案7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正確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方法.
(二)通過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ㄈ┡囵B(yǎng)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及書寫工整、規(guī)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方法.
難點:正確計算連減式題.
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土暅蕚
1.板演(指名兩個學生到黑板上演算):
2.在兩名學生板演的同時,其他學生口算下面的題,抽問其中一道連加、一道連減的口算過程,從而復習連加、連減運算按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20+40+30=10+40+20=3+20+6=
70-20-40=80-50-10=65-5-20=
訂正板演,兩名學生分別說一說計算過程,大家檢查計算是否正確.然后觀察一下,兩道加法題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第一個加法算式兩個加數(shù)的和也就是第二個加法算式中的第一個加數(shù).如果把這兩道加法題連在一起寫,就是一道連加題.今天我們就要學習連加、連減用豎式計算.出示課題“連加、連減”.
。ǘ⿲W習新課
1.出示例128+34+23=
啟發(fā)提問:
(1)連加式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2)用豎式怎樣計算?
相鄰的兩位同學互相說一說,然后自己動筆試著做一做(如果有條件,每人一塊小紙黑板,每人在紙黑板上做).
在學生自己試算過程中,教師行間巡視,找出幾種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幾種情況,先出示正確的算法,即
大家進行評議,公認這種算法是正確的.然后出現(xiàn)下面兩種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算法(如果班里學生沒有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不必提出,以免誤導).讓學生說一說錯在哪里.
性提問:
。1)計算連加式題,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計算連加兩步式題,應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礎上得出:
計算連加式題時,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再加第三個數(shù).要注意計算第二步時,是把第一步計算的結果加上第三個數(shù),還要注意每一個計算過程中,不要抄錯數(shù).
教師介紹簡便寫法.為了書寫簡便,我們可以把兩個豎式連起來寫.即
提問:這種寫法和原來的'寫法有什么不同?簡便在什么地方?
教師同學的意見,得出:這種把算式連起來寫的方法,不僅可以少寫一個“62”,比較簡便,同時可以避免計算過程中抄錯數(shù)的錯誤,使計算正確、迅速.
做一做:46+25+17=
要求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做,先分步書寫,再用簡便方法書寫.指名一個同學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訂正.
2.出示例252-20-18=
啟發(fā)性提問:
(1)這是一道什么樣的兩步式題?
。2)你能根據(jù)剛才研究的連加兩步式題,推想出連減兩步式題的計算方法嗎?同學們試一試在小黑板上做一做.
教師通過行間巡視,可能發(fā)現(xiàn)有以下三種情況,教師先出示第(1)(2)種.
通過學生評議,兩種算法都是正確的,而第(2)種是用簡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種算法.
讓學生說一說這道題錯在哪里.第一步計算對了,問題出在第二步是退位減法,而這位同學沒有退位,造成計算錯誤.大家要吸取他的教訓.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指出:在計算兩步式題時,遇到哪一步可以用口算,就不必寫豎式.如上面這道題,第一步可以用口算,就可以不寫豎式(把第一步豎式用虛線框起來).做一做:84-26-30=
由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試做,指名一個學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訂正.教師還可以了解一下哪些學生直接用簡便方法書寫,而且一次做對;哪些同學還用兩個豎式做;哪些同學只寫了第一步豎式,第二步用口算就得出了結果.對最后一類同學可以提出表揚.
性提問:
。1)計算連減式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計算連減兩步式題,應注意什么?
。ㄈ╈柟谭答
1.基本練習
可以讓學生直接在書上填寫.
2.對比性練習
。1)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54+26+15=90-58-24=
直接在書上第2頁做,可以列兩個豎式,也可以用簡便寫法.
(2)口算下面各題.(書上第2頁,直接在書上寫得數(shù))
7+59+20=72-6-40=
3.趣味性練習(練習一第1題)
把每行的三個數(shù)加起來把練習一的第1題,如上圖那樣,把每行三個數(shù)的旁邊畫一個括號,把得數(shù)填在括號里.
4.課后練習
練習一的第1題和第2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及筆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以及口算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節(jié)課的新知識就是,讓學生學會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式題.教學中要緊緊抓住這一重點.
教學過程的設計充分利用舊知識,引導學生探索主動獲取新知識.教學一開始,安排兩道有聯(lián)系的加法算式進行板演,第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得數(shù)就是第二個算式中的一個加數(shù),就為學生探索連加法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兩道例題都是放手先讓學生試算,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引導學生出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以及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這樣安排,使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不僅獲得了新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觀察、分析能力和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本節(jié)課的練習除了邊講邊練外,最后安排了有層次的集中練習,并進行及時反饋,表揚用簡便寫法及結合口算算得正確的同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情感與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shù)學事實。
3、解決問題:通過引導學生操作、觀察、分析、討論、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估測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品質(zhì)。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教具:學生尺、課件。
學具:學生尺一把,小方塊一個,三角形學具一個、方格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小朋友,我們又見面了,能小朋友一起學習數(shù)學知識,老師感到非常高興,你們高興嗎?咱們接觸時間不多,彼此還不太了解。小朋友你們看看,老師和大家有什么不同?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數(shù)學故事,想聽嗎?
。úシ判〔每p的故事)
咦,怎么回事?衣服怎么做小了?(裝做不知道)
2、噢,原來是這么回事啊,老裁縫的一拃和小裁縫的一拃是不一樣的,量出的結果也不同。看來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有統(tǒng)一的工具,F(xiàn)在我們一般用什么來量長度?
三、探索實踐,建構新知
1.認識尺。
小朋友都有學生尺,(指著尺)這也有一把,是一把放大的尺。
觀察一下,尺上都有什么?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尺。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ㄉ河袛(shù))有哪些數(shù)?讀一讀。
還有呢?
。ㄉ河芯)這些線都一樣長嗎?有的——長,有的——短,這些長短不一的線是刻度。
每條長刻度下面都對著一個數(shù)?潭0表示起點。(這是刻度1,這是刻度5)
細心的小朋友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ㄉ鹤帜福ò鍟篶m)cm是英文字母,表示厘米,(板書: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今天咱們就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認識)
2.認識厘米。
。1)看這把放大的尺,從刻度0到刻度1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瞧,(課件演示1厘米長度)這就是1厘米。
真正的1厘米有多長?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找到嗎?
自己說說是從刻度幾到刻度幾的長度是1厘米。
還有誰找得不同,但也是1厘米?
。3—4人)指名說一說。(師注意糾正第一個學生: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是幾厘米。)學生說的同時,教師在投影上指出來。
。ㄍR粫䞍海┠銈冇袥]有發(fā)現(xiàn),每相鄰兩個數(shù)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指著課件)
。2)1厘米到底有多長,咱們用小手來比劃比劃?
這個小正方體每條邊的長正好都是1厘米,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拿住它,手指不能動,哦,輕輕抽開它,瞧,兩個手指之間的距離就是1厘米。自己試一試。
把你比劃出的1厘米放到尺上比一比,手指不能動,再拿一看。
。3)好,放下手,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再用手比劃比劃,放到尺上看一看你比劃得準不準。
。4)小朋友都能比劃出1厘米了,找找咱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學生說到的第一第二個教師拿出尺幫他量一量。)
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你們有沒有留意到,咱們手指的寬度大約也是——1厘米。(拿出尺放到手指上)
3、認識幾厘米。
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了,2厘米呢?到尺上找一找。
你為什么認為它是2厘米?(如果學生說不出來,師自己說。)
有2個1厘米,就是2厘米。
還有誰也找到2厘米了?(指名學生回答,2個)
伸出小手比劃出2厘米。
小朋友比劃得挺準確的,你還能找到幾厘米?指著尺子說給同桌聽聽。
。▽W生說了3厘米)你怎么找到的?有3個1厘米是3厘米。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
①(都從0開始)你們?yōu)槭裁炊紡目潭?開始?
、冢ú皇菑0開始的)你數(shù)得真仔細,從刻度8到刻度15是7厘米。(數(shù)一數(shù))還有誰也找到8厘米了?哪種方法更好?
、郏ㄕ业亩痰模┻有誰找得長一些?
看來,從刻度0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我們一般都從刻度0開始看起,這樣非常方便!
(6)看,這枝鉛筆長幾厘米?你是怎么看的?線段呢?
。7)剛才小朋友認識了1厘米,還知道看幾厘米時一般從尺的刻度0開始,F(xiàn)在厘米和尺是咱們的好朋友了嗎?和咱們的好朋友唱首歌,怎么樣?請出咱們的好朋友。(師也拿出尺和cm卡片)
4、課間活動:唱《找朋友》
。◣熍e起cm卡片)還把它送回去。(示意學生放回抽屜)
咱們認識了直尺、厘米,現(xiàn)在和好朋友玩?zhèn)闖關游戲好嗎?
5、第一關:量一量。(課件出示)
。1)準備好了嗎?(停一下)
。ǔ鍪緦W具三角形)
用尺量量這條最長的邊是幾厘米。把你的方法和同桌小朋友說說。
誰想上來量。
。]有對準0的)老是看到有的小朋友這樣量,你有什么意見?
(一般把刻度0對準線段的一個端,看另一個端對準幾就是幾厘米。)
。2)(師舉起紙)再量一量方格紙的長邊是幾厘米,比比看,誰量得又快又準。
。ǚ磐幔瑤熾S意把尺往方格紙上一放。)尺子這樣擺行不行?尺要放平
小朋友覺得在量長度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書:量:對準放平。)
。3)再來量一量手掌寬和一拃長。(出示:手掌,一拃)量手掌寬時要五指并攏,從最寬的地方,平平地量。
那你看這個手掌寬大約是幾厘米?說說你的想法。正好6厘米嗎?(更接近幾厘米?)可以說大約6厘米。
如果比6厘米多一點點呢?接近幾厘米可以說大約幾厘米。
。4)你能像圖上這樣量自己手掌和一拃大約是幾厘米嗎?
自己量一量,寫下來。(師下去指導學生量)
這就是咱們身上的尺,每個小朋友手不一樣,量出的結果也不同,就象老裁縫和小裁縫,他們的一拃也不同,咱們要記住自己身上的尺。讀一讀,記一記。
真棒,恭喜你們順利闖過第一關,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你們。(課件演示)(耶!)下面進入第二關。
6、第二關,畫一畫。
。1)畫一條長4厘米的線段。(切換視頻)
畫完后,自己量一量,檢查一下是不是4厘米。
誰想畫看?一邊畫一邊說。
這是放大的4厘米,真正的4厘米只有這么長。(指著學生作業(yè))
。2)再畫一條比它長3厘米的線段。你畫了多長?
同桌交換,互相量量,畫對的,給他畫一個五角星,夸夸他。
7、第三關估一估。
小朋友真能干,順利闖過第二關,放個鞭炮慶祝一下。(耶)有沒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戰(zhàn)?
(1)小朋友還記得第一關量的身上的尺了嗎?有哪些身上的尺?(手掌寬、一拃長、食指寬)記住身上的尺了嗎?
咱們來做個游戲好嗎?比眼力。
先把尺藏好,放到抽屜里。
。ǖ葘W生收拾好,注意力都集中后,再開始)
估一估這塊橡皮大約有多長?
說說你是怎么估計的。(指名回答)(板書學生答案)
小朋友,你們看他會用自己身上的尺或剛才量過的東西幫自己估計,真會動腦筋。
。ㄒ部梢越柚鷮1厘米或2厘米的認識進行估計。)
老師幫小朋友量一量?(板書正確答案:6厘米)(指名學生回答)
一般前后相差不超過2厘米的,比較接近的都稱得上是估計高手。是估計高手的請舉手,真棒。
。2)小朋友們,你們都會估計了嗎?沒有尺,可以怎么辦?用這樣的方法自己試一試,好嗎?
咱們估計2個,(出示課件表格)估計自己的中指長和數(shù)學術封面短邊的長,把估計的結果填在這2個括號里。
小朋友估計得怎么樣呢?拿出尺來量一量。
。ò褜W生作業(yè)放到投影上)看他估計得怎么樣?(如果相差遠:沒關系,咱們剛估計了2個,以后多觀察,估計能力會越來越強。
這次估計得比較接近,是估計高手的站起來,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自己。
小朋友,咱們第三關也過了,(課件演示放禮花)耶!
四、全課,拓展延伸
今天咱們和誰交了朋友?這個新朋友能幫我們干什么?(量物體長度)
小朋友都量了什么的長度?你還想量什么?自己量一量。
給老師幫幫忙,量量教室的長好不好?怎么了?
看來,用厘米做單位是量一些比較——(短)的物體。
量比較長的物體還要用到其他的長度單位。還想再繼續(xù)研究嗎?
課后: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復習,進一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促使學生加深對除法含義的認識。
3、鞏固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4、鞏固用乘、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讓學生對自己在本階段所學的知識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與反思。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準備:主題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請小朋友回憶一下本單元我們學習了有關什么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就對這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
2、板書課題:整理和復習
【設計意圖】:明確學習目標。
二、探索學習
1、單元知識整理。
。1)、通過這些新朋友,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新知識呢?
(2)、學生回憶在“表內(nèi)除法”這一單元中結識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問題。
2、單元復習。
。1)、復習除法的意義。
出示第一題主題圖:比較這三道算式,說明乘法與除法的關系。
指名回答,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小結、板書。
。2)、復習除法計算。
出示口算卡片,學生分組進行口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說一說你是根據(jù)什么進行口算的。
總結:我們可以用乘法口訣來求商,這樣可以算得又對又快。
。3)、復習除法應用題。
每位學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說說自己是怎么分的。
誰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說給大家聽一聽。
引導學生觀察這幾種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在組內(nèi)交流分的過程和除法算式。
(4)、小結:這幾種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計算。
【設計意圖】: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總結與反思,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動手分一分進一步感受和理解除法的意義。比較和分析,進一步理解除法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
三、拓展應用
1、引導學生完成P35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2)、匯報交流,說說是怎樣想的。
2、引導學生完成第2題。
先獨立完成后匯報交流,訂正。
3、引導學生完成第3題。
。1)、出示情境圖,學生看圖并在小組中提出問題進行解答。
。2)、全班交流匯報,評價。
4、游戲。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用游戲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教案10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經(jīng)歷實際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認識身邊事物的長度;
2、在實踐活動中,能夠用比較合適的方式描述物體的長度,在比較、修正測量結果的過程中,體會測量的本質(zhì),培養(yǎng)估測能力,建立初步的長度觀念;
3、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驗數(shù)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教學準備
教學準備:米尺、軟尺、卷尺、測量記錄單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對“量”的實際意義的理解,發(fā)展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對“量”的實際意義的理解,發(fā)展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一、激活經(jīng)驗,制造認知沖突,明確活動意義
1、激活經(jīng)驗,制造認知沖突
教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一些長度單位,請你用手勢來比畫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長呢?
教師:你能用手勢比畫一下,60厘米有多長嗎?
學生用手勢比畫,教師觀察,尋找典型案例。
教師:我發(fā)現(xiàn)這次同學們比畫的60厘米有長有短,有些同學相差得還挺多的。(教師請相差多的兩位同學展示)
教師:如果老師告訴你,我們的課桌長約60厘米,現(xiàn)在你能比畫出60厘米的長度嗎?
教師:你是怎么想的?
教師:看來,光記住1米、1厘米有多長還不夠,我們還需要了解身邊一些常見的物體的長度。如果我們對身邊這些常見物體的長度熟悉了,就可以借助它們了解和認識更多事物的相關信息。
作好測量前的準備
教師: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曾經(jīng)介紹并認識了一些測量長度的工具(出示米尺、軟尺和卷尺)
教師:你能結合一個例子,分別說說這些尺子怎么使用嗎?
學生匯報后,教師作好學生分組、分法記錄單等工作。
教師: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測量工具來進行一次測量大比拼。在大比拼中我們以闖關形式進行,每通過一關,就可以領到一份獎品,大家有信心拿到獎品嗎?(有)既然是測量大比拼,那誰來說一說測量時,我們需要注意什么?(生1:首先要找到物體的兩端,然后用0刻度對齊物體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對著刻度幾。生2:還要與被測的物體保持水平)
活動2【活動】實際測量,認識身邊物體的長度
2、實際測量,認識身邊物體的長度
第一關:小組合作兩處1米。
。1)交代清楚比賽任務;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小組間互相檢查測量結果;
。4)引出量出2米以上長度的多種方法;
。ㄔ跍y量出1米的基礎上思考得出對折的方法量出2米以上長度的方法,滲透推理意識)
第二關:測量我們身體的三把尺:一步長,一拃長,一庹長
師:看來我們班的孩子都是喜歡開動腦筋的學生,剛才同學們都能借助手中的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其實,我們的身上也隱藏著一些尺子,如果我們知道了它的長度,就可以借助身上的尺子去了解其他事物的長度。繼續(xù)第二關:(課件出示)
師:看到這些名詞,你有什么疑問嗎?同學們,你認為什么是一步的長度呢?
生:(示范并說明)腳向前邁出一步,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前腳腳尖和后腳腳尖的距離就是一步的長度。
生:也可以是前腳腳跟和后腳腳跟之間的距離。
師:從哪到哪是一拃長?
生:張開大拇指和中指,兩端的距離。
師:一庹長是什么意思?
生:伸開兩臂的長度。
生:兩臂左右平伸,掌心向前,兩手中指之間的'距離。
師:第二關要測量我們身體這些部位的長度,想一想,在小組內(nèi)如何科學的分工才能比較準確的測量這些部位的長度呢?請大家先在小組內(nèi)討論。
小組交流,匯報。
生:一拃長可以用米尺,也可以用直尺去測量。
生:一庹長可以用卷尺,也可以用軟尺。
生:一步長也可以用卷尺。
師:看來,我們需要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還需要比較科學的測量方法才行。好,我們現(xiàn)在就趁熱打鐵,各小組進行測量。請大家聽好測量要求:先在小組里商量一下怎樣分工,然后再進行實際測量,并把測量的結果隨時記錄下來。測量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測量快的小組可以再測量身體其他部位的長度。咱們比一比,看哪些小組合作的好。
小組進行測量。測量完后進行匯報交流。
小小體檢表
姓名
性別
年齡
一步長
一拃長
一庹長
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磅Normal0
在學生交流反饋的基礎上,形成如下板書。
一步的長度大約40厘米
一拃長大約15厘米
一庹長大約1米30厘米
第三關:借助身邊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長度或高度,發(fā)展長度觀念
1、利用所學知識,積累更為豐富的直觀經(jīng)驗
師:現(xiàn)在你們都知道并了解了自己身上三把尺子的長度,那么能利用我們身上的尺子去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嗎?你們想了解哪些物體的長度呢?
生:黑板的長度
生:教室的寬度
生:課桌的長度
師:黑板的長度你們覺得要用到我們身上哪把尺子?教室的寬度呢?課桌的長度呢?
2、生小組討論后點名上臺測量。
。ㄔO計意圖: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測量身邊的事物,認識身邊事物的長度,在頭腦中形成所測量事物長短高矮的表象。)
第四關:自主選擇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長度
教師:利用我們剛才描述事物長度的方法,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描述下表中一種物體的身高或身長?梢韵裙酪还溃賹嶋H比一比、量一量。
活動3【練習】回顧與反思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進行了一些有趣的測量大比拼活動,學會了用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的長度或高度來描述新鮮事物的長度或高度。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體會生活中有大數(shù),感受學習大數(shù)的必要性。
2.通過數(shù)正方體等操作活動,認識計數(shù)單位千萬,并了解單位之間的關系。
3.通過多種活動,對大數(shù)有具體的感受,發(fā)展數(shù)感。
〖教材分析
本課是生活中的大數(shù)的第一課。首先,教材呈現(xiàn)了四幅圖片,圖片中的數(shù)據(jù)都是幾百、幾千的數(shù)目,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數(shù)都比過去學過的大,在生活中存在很多像這樣的大數(shù),從而感受到學習大數(shù)的必要性。然后,教材借助幾何模型,使學生對千萬的計數(shù)單位有直觀的感受,并學習這兩個計數(shù)單位。教材還安排了說一說的活動,通過具體情境,使學生對一千、一萬的實際意義有具體感受。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設備、坐標紙卡片若干、練習題卡片、晚報一張。
〖教學設計
(一)收集信息,進行交流
1. 課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大數(shù),將百以上、萬以內(nèi)的數(shù)整理出來,萬以上的'數(shù)留待以后學習。
2.新課開始之前組織學生分組交流,然后問:聽了這么多生活中的大數(shù),你有什么感想?除了我們學過的計數(shù)單位一、十、百以外,你在大數(shù)中發(fā)現(xiàn)新的計數(shù)單位了嗎?一千、一萬有多大?它們與我們學過的計數(shù)單位又有什么關系呢?下面我們來進行研究。
(二)自主探究,認識大數(shù)
1. 引導學生觀察小正方形卡片(1010格),問共有多少小格,是怎么知道的。小結:10個一是一十,10個十是一百。引導學生在卡片后面寫百。
2.引導學生觀察長方形卡片(10100格),它與一百格的卡片有什么關系?你知道這張卡片共有多少格嗎?小結:10個一百是一千。引導學生在卡片后面寫千。
師:請大家想一想我校上早操時的情境,操場上師生的總人數(shù)約為一千人。你還知道哪些事物的數(shù)量約是一千或幾千的嗎?
3.引導觀察大正方形卡片(100100格),它與一千格的卡片有什么關系?你知道這張卡片上共有多少小格嗎?小結:10個一千是一萬,引導學生在卡片后面寫萬。
師:請看這張報紙,這樣的一版報紙大約有一萬字。你還知道哪些事物的數(shù)量約是一萬的嗎?
(三)引導填寫數(shù)位順序表
(四)練習
1. 每本數(shù)學書約有多少頁紙?想想幾本書合起來約有一千頁紙,一萬頁紙壘起來約有多厚。
2.有多少小格?
出示915格(9個百、1個十、5個一)、9300格(9個千、3個百),引導學生數(shù)小格,并說明我,F(xiàn)有915名學生、我校占地面積約為9300米2。
(五)總結
1. 你喜歡大數(shù)嗎?為什么?
2.大家收集了這么多有意義的大數(shù),課后請你選一個最喜歡的大數(shù),在一萬格的卡片中涂出相同數(shù)量的小格,最后請家人或同伴數(shù)一數(shù)小格數(shù),再給他們講一講這個數(shù)量的意義。
〖教學反思
二年級學生對于萬以內(nèi)數(shù)了解較少,體驗不夠,教學時難度較大。我注重讓學生實際感受,使學生積累大量的感性經(jīng)驗形成表象,進一步體會數(shù)的意義,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1. 收集信息,進行交流
課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大數(shù)的例子,除了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大數(shù)、理解學習大數(shù)的意義外,還大大豐富了學生對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
(1)學生初步感受大數(shù),把大數(shù)同很高的山很長的河很多的星等事物相聯(lián)系,感受其大。
(2)學生在找、看、說的過程中,初步認識大數(shù)的讀、寫,發(fā)現(xiàn)大數(shù)中有新的計數(shù)單位千萬。
2.學具操作,自主探究
我用坐標紙為學生制作了百千萬的學具卡片,學生通過觀察、比較3張卡片,自主探究出3張卡片的聯(lián)系: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并通過直觀感受建立一十百千萬的數(shù)學模型。
3.聯(lián)系實際,感受大數(shù)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同時,我注意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千萬的具體感受。
如,教學千時,引導學生觀察學校上操時的情境,說明操場上師生的總人數(shù)約為一千人。教學萬時,引導學生觀察報紙,說明一版報紙約有一萬字。
4.以少見多
要使學生理解不易直觀感受的大數(shù),就要幫助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本課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進行了以少見多的想像。
以少見多是指從較少數(shù)量的積累去想像較多數(shù)量。如,每本數(shù)學書約有多少頁紙?想想多少本書合起來約有一千頁紙,一萬頁紙壘起來約有多厚。
培養(yǎng)學生掌握這些學習方法,對學生現(xiàn)在理解萬以內(nèi)數(shù)和以后理解更大的數(shù)都有很大幫助。
〖編者點評
本節(jié)課設計了多個活動促進學生對大數(shù)意義的理解,收集并交流生活中有關大數(shù)的數(shù)據(jù),使學生不僅體會到學習大數(shù)的必要性,而且借助生活經(jīng)驗初步積累對大數(shù)的感性知識。觀察、操作幾何模型,幫助學生認識了千萬計數(shù)單位,并對這些單位及其之間的關系有了直觀感受。以小見大的活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大數(shù)實際意義的理解,而且滲透了一種比較事物的具體方法。本節(jié)課設計的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晰、內(nèi)涵豐富。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教案12
備教材內(nèi)容
1、本課時學習的是教材88~89頁的內(nèi)容。
2、這是一節(jié)“綜合與實踐”的活動課;顒臃譃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選擇合適的標準測量身邊熟悉物體的長度或高度。第二個層次是選擇合適的測量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第三個層次是讓學生自主進行操作和實踐,利用身邊熟悉的“單位”表示未知物體的長度和高度。
3、本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操作活動中,積累豐富的測量經(jīng)驗,并將直接經(jīng)驗與某些間接經(jīng)驗相結合,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備已學知識
1、認識測量長度的工具:米尺、軟尺、卷尺。
2、能夠感知1米和1厘米的長度。
3、1米=100厘米。
備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加深對厘米和米的認識,鞏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高度的方法。
2、能選擇合適的標準(單位),用多種不同的方式表示物體的長度或高度。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測量自己的身高以及身邊物體的長度、高度等實踐操作,進一步發(fā)展長度觀念。
2、體會測量的實質(zhì),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活動中通過合作、交流感受表達方式的多樣化,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備重點難點
重點:鞏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高度的方法。
難點:對“量”的實際意義的理解,發(fā)展長度觀念。
備范例展示
重點提示
“一庹”指的是兩臂伸直,一只手的中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中指尖的長度。
1、選擇物體量一量
選擇物體進行測量,教室的長、講臺的長、同學的肩寬以及一庹(tuǒ)的長度。
2、用表格記錄數(shù)據(jù)
教室的長
約長10米
講臺的長
約長1米
肩寬
約長30厘米
一庹長
約長1米40厘米
3.明確選擇描述標準的方法
選擇哪種標準要與描述的事物貼近,便于表達。
4、選擇合適的長度描述動物的身高或身長
(1)所選動物:身長6米的鱷(è)魚。測量標準:
、偌s長30厘米的肩寬;
、诩s長1米40厘米的一庹長。
測量結果:
、20個人并排站著和鱷魚差不多長;
、5名同學手拉手,和鱷魚差不多長。
(2)所選動物:身高2米50厘米的鴕鳥。
測量標準:
、偌s長1米40厘米的一庹長;
、诩s長1米的講臺。
測量結果:
、2名同學手拉手,和鴕鳥的身高差不多;
②2個半講臺的長和鴕鳥的身高差不多。
(3)所選動物:鯨身長26米。
測量標準:
①約10米長的教室;
、诩s長1米的講臺。
測量結果:
、3個教室的長和鯨的身長差不多;
、26個講臺的長和鯨的身長差不多。
活動總結
所選的測量標準不同,描述的結果也不相同。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教案13
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自己調(diào)查生活中的睡眠時間,讓他們經(jīng)歷收集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用統(tǒng)計表、條形統(tǒng)計圖的方式呈現(xiàn)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的全過程。同時對學生進行“充足睡眠”的健康教育。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經(jīng)歷收集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用統(tǒng)計表、條形統(tǒng)計圖的方式呈現(xiàn)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的全過程。
2調(diào)查過程中遇到的“計算睡眠時間的'方法”。
教學準備:
1每人1份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
2每人1份記錄單。
3教師準備“全班同學睡眠時間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教師引導:老師知道,每個同學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好的身體,那么怎樣才能有一個好的身體呢?
學生圍繞合理的飲食、適當?shù)倪\動、充足的睡眠、講究衛(wèi)生與預防疾病等多方面展開交流、討論。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睡眠時間”的問題。
二正確計算睡眠時間。
1討論:你每天睡眠幾小時?是怎樣算出來的?
2交流:
。1)以某某同學晚上9時睡覺,早上6時起床,午休1小時為例。
從晚上9時到12時是3時,從晚上12時到早上6時是6時。3+6+1=10(時)
。2)以某某同學晚上8:30開始睡覺,早上5:30起床,午休30分為例。
從晚上8:30到12:00是3十30分,從晚上12:00到早上5:30分是5時30分。3時30分+5時30分+30分=9時30分。
……
3計算。
請學生按正確的方法重新計算自己每天的睡眠時間,并寫下來。
三收集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
1數(shù)學“分段時間記錄法”。
。1)時間段的規(guī)定可以是這樣的:11時以上,含11時;10—11時,含10時,不含11時;9—10時,含9時,不含10時。以此類推。
(2)可以自主選擇句路方法,即在相應時段內(nèi)記上你喜歡的符號。
2小組活動:在小組內(nèi)調(diào)查,收集本組成員每天睡眠時間的數(shù)據(jù),記錄好。小組長把結果填入本組的“睡眠時間記錄單”。
3全班匯總。
教師出示“全班同學睡眠時間記錄單”,隨著各小組的匯報,依次記錄出相應時間段的人數(shù),然后共同計算匯總出各時間段的總人數(shù)。
四呈現(xiàn)數(shù)據(jù)。
1填寫統(tǒng)計表。
每位同學把統(tǒng)計的結果填入統(tǒng)計表中,并提示學生注意把班級和填表時間寫完整,然后集體展示交流。
2繪制統(tǒng)計圖。
。1)出示空白統(tǒng)計圖,看清每格表示幾人。
(2)學生自主選擇涂色或陰影的形式繪圖。
。3)集體展示、交流。
五分析數(shù)據(jù)。
1觀察統(tǒng)計表和條件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例如,可能會有以下發(fā)現(xiàn)。
。1)睡眠10—11時的人數(shù)最多。
。2)睡眠8時以下的人數(shù)最少。
。3)大部分同學每天睡眠時間是10時左右,全班共36人,有28人集中在10—11時和9—10時這兩個階段。
2小組展開討論:你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或是有什么想法大膽提出來小組內(nèi)交流交流?
六。
板書設計
小調(diào)查
收集數(shù)據(jù)
數(shù)據(jù)
每天睡眠保證10小時
呈現(xiàn)數(shù)據(jù)
分析數(shù)據(jù)
反思: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教案1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現(xiàn)象,初步體會平移的特點。
2、通過學生討論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和動手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4、使學生體會在格子圖中數(shù)物體移動距離的方法。
教學重點:
初步體會平移的特點
教學難點:
平移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感受平移,提出問題
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跟小朋友們一起來研究平移這種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的運動方式。(出課題)
1、交流預習內(nèi)容
昨天晚上同學們自己預習了平移這個內(nèi)容,小朋友們通過預習你們知道了什么。你還有什么問題嗎。(學生說自己預習時了解到的,并提出問題,學生互相幫助解決)
2、舉生活中的例子。
、賱偛判∨笥褌冋f了自己預習時了解到的有關平移的知識,那現(xiàn)在你們能給大家舉一些生活中你認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體演示給大家看。
老師在中間插一些平移的畫面,介紹生活中有的平移
②剛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條直線的平移,那還有不按照直線運動的'平移嗎。(學生上臺表演)
注意:讓學生展示多種不同形式的平移。
3、出判斷題:找出這些運動中全是平移的一組。(在全是平移的一組中,加入一個沿曲線平移的物體)
判斷的時候,先排除有不是平移的組,然后重點討論全是平移的一個組。
這組平移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通過這組判斷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小結平移的本質(zhì):
剛才你是怎么樣判斷一種運動是不是平移。
平移運動是怎么樣的運動,你可以說說你的想法嗎。
(先在四人小組里說說你的想法)
5、練習:魚圖(提要求時強調(diào):是要作平移)
二、格子圖中數(shù)移動距離
1、課件出示:房子(煙筒上有一只小鳥,屋檐上有一只小鳥)
請你觀察房子做了什么運動。(平移)
。ㄅ湟簦┮苿雍鬅熗采系男▲B說:我向上移動了5格(對)
屋檐上的小鳥說:我向上移動了4格(錯)
誰說得正確呢。(學生討論)你覺得它為什么出錯呢。
2、移動房子:
整座房子移動了多少格。(讓學生發(fā)表意見,說說自己是怎么數(shù)的)讓學生對他的做法進行評價。
3、出示:房子向右移動圖全班一起完成。向( )移動( )格
4、學生自已動手開書完成其他。
5、練習:動手完成p43第1題。
三、用平移的知識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出示平移在生活中的應用的畫面。
3、人們在生活中運用了平移,你們覺得你能運用平移改進一下我們身邊的東西,來方我們的生活嗎。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教案15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98~99頁練習第3~9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時、分的概念,進一步鞏固看鐘表的方法和時刻寫法,能比較熟練地說出鐘表上是幾時幾分,并能在鐘面上撥出指定的時刻,正確、熟練地記錄時刻。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加強時間概念的練習。
1、完成練習十八第3題。
(1)學生看題,讓學生說一說三種交通工具每分鐘大約行多少米。
(2)讓學生在書上填寫,然后讓學生讀一讀。
2、請學生一邊拍手一邊數(shù)數(shù),看一分鐘內(nèi)能從1數(shù)到多少。
3、你早上幾時到學校的?現(xiàn)在是幾時幾分,到學校大約已經(jīng)幾小時?
三、練習看鐘表、寫時刻
1、完成練習十八第4題。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1小時、1分鐘各有多長,還要能看鐘表上的時間,并且能寫下來?淳毩暿说4題。
。1)讓學生撥5:00。提問:你是怎樣撥的.?教師演示。7:00怎樣撥?
小結:鐘表面上的時針指著幾,分針指著12,就是幾時。
。2)讓學生撥6:30。提問:6時30分時針剛走過幾?分針要指著幾?教師演示。讓學生繼續(xù)撥4:05,10:45,2:15。集體訂正。
小結:幾時,時針就是剛走過幾;分針要從12起走過幾小格。
2認識鐘表上的時間。
(1)請學生看老師撥鐘,讓學生說出撥的時間。(2:00、2:05、2:15、2:30、2:45、2:55)提問:為什么是2:55分,而不是3時55分?撥到3:00、3:05,讓學生說一說是幾時幾分。
。2)撥出12:30、6:00,9:15、3:45,4:40、8:20讓學生說一說,集體訂正。
3、做練習十八第6題。
4、完成練習十八第7題。
四、時間單位的應用
1、做第5、8題。提問:為什么第5題用除法?第8題用乘法?
2、我們一節(jié)課40分鐘,現(xiàn)在離下課還有幾分鐘。從上課到現(xiàn)在,用了多少分鐘?你是怎樣算的?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八第9題。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比教案11-22
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07-02
小學數(shù)學數(shù)學教案01-07
小學數(shù)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3-05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教案04-04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的教案05-21
二年級數(shù)學小學教案05-31
小學教案二年級數(shù)學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