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7-20 15:51:44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知識目標:朗讀全詩,感悟詩中的詩句的深刻含義。理解“山”和“!彼N含的意思,聯系生活,進一步理解思想感情,感悟人生。

  能力目標:反復朗讀,品味語言,提高欣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相信理想可以實現,要為之不懈奮斗。

  教學重點:順暢地朗讀這首詩,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理解詩中“!焙汀吧健彼N含的深刻意義。

  教學方式:朗讀,討論分析,合作學習。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重點是朗讀全詩,整體感知課文,初步學會如何朗讀、齊讀,討論第1節(jié)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學情分析:人教版新課程改革教材,各個單元以專題形式出現,第一單元專題:怎樣面對人生的困難與不幸。對剛入中學的初一學生來說,這首詩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詩的第一節(jié),詩人以孩子的口吻敘述,容易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

  2、導語設計1: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古老悠久,充滿魅力的首都北京,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頭可見的只有高聳入云的大山,蒼蒼茫茫,連綿不斷,你會想到什么呢?(課件播放大山的畫面),由同學的回答,導入新課:同學們的想法和詩人王家新小時候的想法是不謀而合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位從大山里走出來的詩人根據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二頁第一課《在山的那邊》。

  導語設計2:同學們回憶以下,你的童年有過怎樣的幻想?導入新課。

  3、作者簡介和題解:王家新,1957年出生在湖北省山區(qū)---武當山下,一直到1978年讀大學才走出大山。1982年畢業(yè),到師專任教。后來為更高的追求,又在1992年到英國,1994年回國到北京教育學院任教。本詩是作者“小時候”的真實寫照。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利用工具書,、詞典解決字詞(投影)

  提出齊讀課文的要求。

  癡想chī 隱秘yǐn 鐵青tiě 凝成níng 誘惑yu 喧騰xuān 扎下zhā 漫濕màn 一瞬shùn間

  3、學生自己讀課文,讀出語氣,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

  提出朗讀課文的要求。(如何讀出語氣和感情)

  同學回答,互相補充。

  第1節(jié)詩,寫了我童年時候的想望和困惑,現實中“山”和“!;

  第2節(jié)詩,寫了我長大后的拼搏和奮斗,山”和 “海”是理想中的境界。

  三、朗讀、分析第1節(jié)

  1、 自己大聲讀(要求讀出語氣來,體會作者感受)

  2、 投影出示下列問題,分組討論,合作學習。

 。1)這一節(jié)寫作者什么時候的事?

 。2)“我”想了些什么?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3)為什么說“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同學們通過想象思考)

 。4)這里“山”與“海”分別指什么?

  討論明確:(1)童年時。 (2)山外世界,爬到山頂看海,沒看見海,看到“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我”哭著回來了。 (3)“我”沒看見大海,看見的依然是山,非常沮喪、失望,看到山也好像“鐵青著臉”嘲笑“我”。擬人手法。 (4)現實中的山,也是一種阻礙他們想實現的實際生活的世界。大海,一個想象中世界。

  四、作業(yè):讀一讀寫一寫 每個詞一行,每行5遍。

  第2課時:重點是討論第2節(jié)詩,感知全詩內容,感悟人生。

  教學過程:

  一、字詞擂臺賽,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略

  二、朗讀第2節(jié),思考、分析:

  1、 自己大聲讀(要求讀出語氣來,體會作者感受。)

  2、 投影下列問題,分組討論:

 。1)這一節(jié)中的“山”與“海”又指什么?

  (2)指名朗讀“因為我聽到還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你怎樣理解這些詩句?

  (3)指名朗讀“在山的那邊,是海嗎?……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你對這些詩句如何理解?

  討論明確:(1)“山”重重艱難險阻,“海”理想境界(“用信念凝成的!币竭_理想境界,必須歷盡千辛萬苦,有堅定信念,百折不撓。 (2)作者相信理想是可以實現的,渴望理想的實現。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蕩,鼓舞“我”不懈地奮斗,滋潤著心靈;充實而有活力,給“我”鼓舞,令“我”激動?莞桑簩硐氲目释。(3)相信人生存在著一種更高的境界,相信在翻過無數座山后,終會攀上這樣一個頂峰,相信在歷盡磨難后,那最終的“海”終會照亮我們的眼睛。

  三、聯系生活,感悟人生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圍繞: 要不怕困難,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2、詩人的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的呢?

  引導學生理解:詩的語言是非常凝練而又有豐富內涵的。

  3、 小組合作學習:請找出你喜歡的并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或者你最喜歡的一句,說明理由。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也畫下來一起討論,互相交流?凑l的眼睛最敏銳,能發(fā)現美,能發(fā)現問題。

  引導、點撥:

 。1)、“鐵青著臉”這句詩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見大海,結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望見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喪極了。

 。2)、怎么看出“我”是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 “終于”這個詞可見爬上山頂費了很大力氣,花了不少時間。這正是詩的語言特點:用形象的語言來表達詩人主觀的感受。正如杜甫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备袀臅r候,看見美麗的花也像在流淚一樣。

 。3)你能讀出這種感情么?

  “媽媽,那個海呢?”(師故意帶著怨恨的口吻朗讀) 主要是疑惑不解,因為媽媽一般不會欺騙自己的'孩子,“我”沒看到海就很疑惑又很失望的問媽媽。在這里主要是失敗之后仍不灰心,繼續(xù)尋找、追求。你用這種心情把這句詩讀一下。

 。4)難點: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飄來的東西是很輕的,怎么會下深根?

  點撥:“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所以說是飄來的。后來“我”不懈努力,這種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可見,理想的樹立也需要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他扎下深根。那么,在朗讀時,應該怎么讀?

  那么,在朗讀時,應該怎么讀? 全班齊讀,體會讀法。“飄”和“扎”都作重音處理。

  “一次又一次”,強調了“我”失望次數多;“又一次次”,強調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說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5)如果對這些困難估計不足會怎么樣? 從這句詩你得到什么啟示?

  在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舉成功,一旦失敗就灰心喪氣,不要企圖一舉成功,要能承受住失敗和挫折,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6)為什么說“枯干的心靈”?

  說明要實現理想必須經歷失敗,“我”對理想的非常渴望。只有理想能滋潤“我”的心靈,使“我”的心靈不再枯干,而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的翻過無數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戰(zhàn)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边@句詩很有人生哲理,當理想實現的時候,人們是多么興奮、驚喜啊! 可見,遇到困難時,理想能激勵我們戰(zhàn)勝困難。

  4、寫作特點:1、運用象征手法,意象壯闊,意蘊豐富。2、詩歌語言凝練,含義深刻。

  四、在深入理解了詩的內涵的基礎上,全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五、延伸與拓展:

  詩人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一定早已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

  同學自由暢談。

  六、結束語:

  沒有遠大的理想就沒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艱難曲折的求索過程中,我們的人生才充實而有意義。正如歌中所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失敗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對剛跨進中學大門的同學們來說,有很多困難正等著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沒有信心?好,那就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克服重重困難,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七、布置作業(yè):請你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我終于見到了大!睘轭}寫一段話。

  八、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海”——理想境界

  象征

  “山”——重重艱難險阻

  教學反思:在進行內容學習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

  1、如何拿書,2、齊讀的要求即如何讀出語氣和感情,3、齊讀的要求,4、學生分組討論的要求。

  “導”、“引”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生合作、自主、探究學習,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達成學習目標。通過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充分注重朗讀的外化要求以及朗讀的內化要求,并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引導學生反復地朗讀,認真地品味語言,不斷地揣摩,學生從中感悟,得到熏陶,形成語感。現代教學媒體進一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力圖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讓學生掌握課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寫法。

  2、讓學生理解課文中蘊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愛媽媽的孩子是心疼媽媽,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媽媽。愛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愛媽媽的孩子是心疼媽媽,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媽媽,愛是相互的。

  教學難點:

  讓學生理解問什么老爺爺說我好象只看見了一個兒子。

  教學方法:討論法、朗讀法

  學法指導:引導學生進入情景當中來學習。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同學們你們的家長夸過你們嗎?今天我?guī)Т蠹艺J識幾個新朋友,看哪一位小朋友值得我們夸一夸。

  二、學習認讀生字

  1、讓學生借助拼音讀認讀生字。

  2、給認讀生字口頭組詞。

  3、讓學生討論用怎樣的方法能記住這些生字。

  4、學生匯報討論情況,教師點評。

  三、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讓學生說說自己認識哪個字在哪里見過。

  3、開展組詞比賽活動。

  4、分析字形,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四、初讀課文

  1、讓學生自己試著讀課文。

  2、說說你通過初讀課文知道了什么。

  3、請大家找自己不懂的問題。

  板書設計: 兒子們

  j ng qi o ne t t ng t ng l i xi ng bB

  井巧呢提桶痛累像吧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讓學生個別讀課文。

  2、其它學生評價。

  3、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媽媽夸孩子時驕傲的神氣,還有文中幾處問話的地方。

  4、再讓學生讀課文,教師評價。

  二、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說說通過讀課文,說說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決問題

  1、讓學生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

  2、小組長匯報討論結果。

  3、教師小結:

  三個兒子都給媽媽帶來了快樂,但是他們的.行為卻是有區(qū)別的:翻跟頭和唱歌也許是表演給媽媽,也許是為了得到媽媽的稱贊,提桶水卻是出于對媽媽的關心,體諒媽媽和幫助媽媽的愛心。

  四、擴展活動

  請大家說說你平時在家里,是怎樣關心和體諒媽媽的。

語文教案 篇3

  《三峽之秋》是修訂后六年制小語教材人教版第九冊新增的一篇精讀課文。在教學本文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分層讀書,層層深入,感受三峽之秋的奇麗景象,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

 。薄⑼ㄟ^各種讀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讀懂課文,能簡單說說三峽之秋的美景,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场⒘私馊龒{各個時段的景象特點

 。、了解本文的寫作順序。

 。、了解作者按什么順序來描寫三峽的景物。

 。病⒛荏w會三峽之秋一天當中的景象特點。

  多媒體課件、搜集三峽的圖片、有關音樂

  一、導入課題,初讀感知,質疑問難,從整體上感悟美

 、 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

  ⑵ 交流讀后的一些初步的'感受。

  ⑶ 請學生默讀課文并思考:作者描寫了三峽之秋的哪些景象?

  (4)請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ㄊ紫,學生自由朗讀,重點是為了解決字音問題,把課文讀通順;然后交流,引導學生說出一些初步的閱讀感受;再一次默讀,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即從作者描寫的幾個時段的景象中感悟它的美麗。這時,學生的感受一般是淺顯的,在此基礎上,請學生提出閱讀中不明白的問題,以便調整下面的教學。)

  二、讀書想像,解決疑問,在細讀中感悟美

 。、學生先自由朗讀課文,再把讀得好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病⒋蠹易屑毬牪⒄归_想像,聽完后說說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ㄟ@個環(huán)節(jié)以讀代講,讀中想像,讀議結合,將語言文字和生活觀察相結合,巧妙地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三峽之秋的美,避免了教師串講串問。)

  (在引導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在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同時,可以按照時間的變化有順序地安排交流,利于學生有順序地想像三峽景象,感悟秋景的奇麗,引導學生在讀中自悟,培養(yǎng)語文能力。)

  3、欣賞三峽的錄像片斷,請學生說說觀后的感受。

  〔這里運用電教手段,可以引導學生直觀地感受三峽的美景,幫助學生豐富想像,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三、感情朗讀,練習說話,在表達中升華美

 。、比賽: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朗讀方式(引讀,男女對讀,表演讀等),讀出三峽之秋的美,大家評議。

 。ㄟ@個環(huán)節(jié)通過競賽,給學生選擇朗讀方法的權利和相互評價的權利,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美讀,在美讀中進一步升華閱讀情感。)

 。、比賽:在學生明白了如詩如畫的三峽的意思的基礎上,請學生作詩作畫作廣告,贊美一下三峽之秋美景。

 。ㄔ谶@個環(huán)節(jié)里,學生可以自由說話,盡情表達對自然、對三峽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在說話中進一步明白成熟、明麗、熱烈等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鳴。)

  四、了解寫法,對比讀書,在對比中體會美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可以靈活地運用各種題型:

 。薄⒈卮鹱鳂I(yè):(在小組里說說、畫畫、議議。)

  作者把三峽之秋描寫得如詩如畫,看看作者都用了哪些描寫手法?

 。ㄔ谛〗M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課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等,淺顯地了解作者的描寫手法,從而受到啟發(fā)。)

 。、超市作業(yè):(任選一題,在小組里交流)

 、 讀了:長江也變得熱烈了,像一條金鱗巨蟒,翻滾著,呼嘯著,奔騰流去。和連同它們在水面映出的紅色光暈,使長江像是眨著眼睛,沉沉欲睡這兩句,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 欣賞:而月亮,從山頂上,順著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輝,一直瀉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飛降;又像一匹匹素錦,從山上掛起一句,如將畫線的詞語去掉,你有何想法?

 、 對比:三峽又是一片秋天的明麗、三峽又充滿了秋天的熱烈的氣息不同景象,你感受到什么?

 、 換換結尾:將結尾這一天,正是中秋換為其他句子,并從中表達作者的感情。

 。ㄟ@里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利于學生全體參與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再來深入感悟自然的美,評價文章的美。)

  五、課后練筆,搜集資料,在實踐中展現美

  1、課后可以繼續(xù)搜集、閱讀描寫三峽的文章、圖片,并進行相互交流。

 。、辦一期奇麗的三峽的墻報。

 。ㄟ@個環(huán)節(jié)是課內學習的延伸,拓寬了學習語文的渠道,引導學生在練筆、搜集資料、辦墻報等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本文中的文言實詞“蒙”、“亡”、“愛”、“遺”、“弱”、“愚”、“制”、“固”、“致”。掌握本文中的文言虛詞“以”、“因”。

  2。理解賈誼在本文中提出的“反對暴政,提倡仁政”的觀點。

  3。了解本文先敘后議的結構,鋪張渲染的方法,學習本文對比論證和借古諷今的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作者和背景。

  1.賈誼,西漢人,是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十八歲能誦詩書,善作文,在郡中很有名。河南太守吳公愛其才,召置門下。后吳公做廷尉,向漢文帝推薦,賈誼二十多歲時做了博士,不久破格提升為太中大夫,后遭大臣周勃、灌嬰等陷害,貶為長沙王太傅。后又做梁王太傅,梁王墮馬而死,賈誼自認為是自己失職,最后抑郁而死。

  2.賈誼生活的西漢初期,由于經過五百多年的戰(zhàn)爭破壞,社會經濟凋敝,人口減少,所以賈誼認為推行“仁政”可以“安民”,他曾多次上疏,評論時政,《》就是為宣傳這種主張寫的!丁酚猩现邢氯@里選的是上篇。魯迅曾稱贊本義為“西漢鴻文”。

  二、朗讀課文,分析把握文章內容。

  1.板書課題,解釋“過”:指出……的過失,動詞。解釋“論”明確文體為議論文。

  2.檢查預習,請學生朗讀課文。

  正音:崤(yáo)膏腴(yú)逡(qūn)鏃(zú)系(jì)頸黔(qián)首

  牖(yǒu)氓(méng)隸隳(huī)鞭笞(chī)

  3.在此基礎上教師范讀。特別注意將文中的停頓、句中的停頓讀清楚,把本文多處的駢偶句式的特點讀出來。

  三、讓同學齊讀本文后,講讀第1自然段。

  1.教師強調:

  固:堅固的地勢,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席:像席子一樣地,名詞作狀語,包、囊:用法同上。

  是:這,指示代詞。

  衡:通“橫”(通假字)

  2.學生翻譯:略

  3.請學生概括本段意思,并做簡要分析。

  教師強調:這一段主要寫秦的強大是從秦孝公開始的。文章先敘秦國的地理優(yōu)勢和秦孝公的野心,次敘商鞅輔佐下秦國取得的成果。

  板書:

  地理優(yōu)勢

  政治雄心

  4.請學生按板書思路背誦。并檢查或抽查背誦情況。

  四、講析第2段。學生朗讀后:

  1.教師強調以下詞句: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愛,吝惜。

  以致天下之士:致,招納。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軍隊;北,潰敗的軍隊。

  因遺策:因,沿襲。

  因利乘便:因,趁著。

  開關延敵:延,引。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延,延續(xù)。

  2.請學生簡述本段大意。

  3.教師提問:

  九國諸侯的強大都是哪些地方表現出來的?這些內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教師在學生回答后強調:

  首先寫出了諸侯們買通天下之士,采用了合縱策略締結了盟約;其次寫出文臣武將,人才濟濟,各有所長;最后寫九國之師軍隊強大,而最后的結果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伏尸百萬,流血漂櫓”。這樣就反襯出秦國的強大,同時也含蓄地指出了秦國之所以強大的原因是“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符合社會時代的發(fā)展,是一種“仁政”,這種“仁政”得到秦國后代君王的繼承,所以到了勢力如此強大的地步,又間接地為中心論點的提出做了準備。

  4.學生朗讀第2段。

  5.作業(yè)。

 。1)復習本課所學內容。

 。2)完成書后練習第一題。

  (3)預習第3、4、5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情況。

  二、學生朗讀第3段,教師強調。

  1.奮六世之余烈:烈,功業(yè)。

  卻匈奴七百余里:卻,使……退卻。

  以愚黔首:愚,使……愚昧。

  以弱天下之民:弱,使……衰弱。

  聚之咸陽:省略介詞“于”,應為“聚之于咸陽”。信臣精卒:信,誠信、可靠。

  以為固:省略句,省略賓語應為“以之為固”。

  2.讓學生簡述本段大意,然后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明確本段寫作的順序,為背誦打基礎。

  教師提問:

 。1)作者先用哪些話揭露秦始皇政策的實質?

  強調:“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

  (2)哪幾句寫他的對外政策?

  強調:“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和“乃使蒙恬北筑長城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

 。3)哪幾句是寫他的對內政策?

  強調:“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讓學生根據板書練習背誦。檢查背誦。

  三、學生朗讀第3段,教師強調:

  1.甕牖繩樞:“甕”、“繩”,名詞活用作動詞,“甕”用破甕做……,“繩”用繩子系……。

  躡足行伍之間,倔起阡陌之中,……兩句中“足”和“起”后均省略介詞“于”,為省略句。

  天下云集響應;“云”、“響”均為名詞作狀語,分別譯為“像云一樣”,“像回聲一樣”。

  2.指出本段中的通假字(見書下注釋)。

  3.教師提問,學生在本段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問(l)陳涉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出身如何?才能如何?兵力如何?武器如何?

  學生回答:

  出身: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才能:不及中人;

  兵力: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

  武器:斬木為兵

  問(2)作者寫陳涉起義突出了什么特點?

  板書:

  出身:缺乏號召力

  才能:缺乏指揮作戰(zhàn)的能力

  兵力:弱少

  武器:低劣不堪一擊

  問(3)作者寫陳涉,突出了陳涉的'出身卑微、才能平庸,兵力弱少,武器低劣,如此之人,如此之眾竟然一呼百應,仿佛不費吹灰之力就“亡秦族矣”目的是為了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強調:

  強大的九國之師聯合攻秦,結果是一敗涂地;弱小的陳涉之師卻能“亡秦族”。作者通過這些內容.表現出了秦始皇由攻轉守變化的關鍵;仁義不施。失去了仁義,使民心喪盡,失去仁義,就變得不堪一擊,由此可以明確看出了本段已經為文章最后提出的“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提供了充足而又必要的準備。

  4.讓學生熟讀本段,根據以上板書的順序,在課上背誦此段。然后集體背誦。

  5.作業(yè):

  (1)鞏固背誦第3、4兩段。

 。2)預習第5段;找出本文對比的內容,體會本文論證的特點。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情況。找兩位學生分別背誦第2、3兩段。

  二、學習第5段。學生朗讀。教師強調:

  1.崤函之固:固,形容詞活用作名詞,險固的地勢。

  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度”“洯”,對文,都是度量的意思;“比”“量”對文,都是比較的意思。兩句話譯為:度量一下長短大小,比較一下權勢和力量。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詞的使動用法,使……有序;“朝”名詞的使動用法,使……朝拜。

  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致萬乘之勢:“致”達到。

  2.讓學生簡述本段大意,分析本段層次。

  3.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1)作者論述秦王朝的滅亡,原因有哪些?本段內容與全文有什么關系?

  強調:“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是秦滅亡的主要原因。作者在本段中從領袖的地位,指揮作戰(zhàn)的能力,部隊的素質和武器裝備四方面同九國之師和陳涉對比,結果是后者遠不如前者,卻“功業(yè)相反”這就很自然地推出了本文的論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從全文結構上看,本段的第二層照應了全篇,歸納出了中心論點;“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照應本文第1、2段;“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照應本文第3段;“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照應本文第4段;最后照應上文“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水到渠成地點明中心論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2)根據本段層次,背誦。

  三、請學生朗讀全文,然后討論:本文是怎樣使用對比的論證方法論證中心論點的?討論后,學生發(fā)言。教師強調:

  使用兩方面的對比:縱向對比和橫向對比。

  縱向對比為秦國和秦朝的對比:秦國由弱到強,原因是“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這些政策符合社會發(fā)展,是“仁義之施”逐漸強大是必然結果。秦王朝由強到弱,原因是“廢先王之道”不施行仁義,逐漸衰弱直至滅亡也是必然結果,這就強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

  橫向對比:首先拿秦國與六國進行對比,反襯出秦國的強大,含蓄地指出秦國歷代君王“因遺策”施行仁政,勢力才如此強大,為論點的提出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其次拿秦朝與陳涉對比,突出了雙方的尊卑、才能、軍隊、武器的懸殊,而弱小的陳涉竟能一呼百應,共起滅秦,原因正在于秦朝的“仁義不施”。最后拿陳涉與“六國之師”對比,前者勢單力薄卻起事之易,一舉滅秦;后者勢力雄厚卻攻秦之難,自取滅亡,突出了陳涉的弱小以及敗案的“輕松”,實際上還是為了證明中心論點。由此看來,幾種對比,縱橫交織,無疑增加了強大的論證力量,最后“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道理也就不言自明了。

  四、教師帶領同學總結本文的語言特色。

  1.首先讓同學找出本文的對偶句和排比句。

  如(1)“席卷天下,包舉守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

 。3)“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

  2.教師簡析。

  以上第(1)句雖然“席卷”、“包舉”、“囊括、“并吞”都有“并吞”之意;“宇內”、“四!、“八荒”。都有“天下”之意.但沒有重復感,卻突出地表現出了秦的虎狼之心。

  以上第(3)句三句話均為一個意思,但句句有力,強調了秦始皇的暴虐之行。

  以上句子從結構上起到了強化作用,顯得語勢強烈,鏗鏘有力。

  另外還有些句子駢散結合,非常靈活,變化多端,句式豐富多彩。

  五、朗讀全文。

  六、作業(yè):

  1.總結本文的通假字和古今異義詞。

  2.完成書后練習三。

語文教案 篇5

  一、雅舍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

  2、認識字詞

  3、了解本文中“雅”在哪里“陋”在哪里

  學習重點:理解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

  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作者簡介:梁實秋(1903.1.-1987.11.3)原籍浙江杭縣,生于北京。學名梁治華,字實秋,一度以秋郎、子佳為筆名。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國文學史》、《莎士比亞全集》等。

  提問:請問有哪位同學愿意給我們介紹一下這位作者?

  導入新課:

  本文是梁實秋享譽海峽兩岸的小品集《雅舍小品》的`開篇之文,“雅舍”是作者在抗戰(zhàn)時期的住所的雅號,名為“雅舍”,其實簡陋不堪,但作者卻自得其樂,表明作者樂觀豁達的精神和不為外物所屈的品格。

  一、預習檢測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茆草( ) 榛莽( )

  砉然( ) 笠翁( )

  長日無俚( ) 奇葩初綻( )

  喁喁細語( ) 拂拭( ) 單薄( )

  1、默讀課文并在書上找出下列詞語注好音。2、分組討論3、從小組中抽學生上臺展示。4、大家一起評價。5、學生把每個詞組讀兩遍。

  2、分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朗讀完畢,進行評價。

  二、課堂互動探究

  1、在你眼里“雅舍”是否名副其實?在作者眼里,他的房子是“雅”還是“不雅”呢?

  2、既然稱其為“雅舍”,作者為什么又細致地描述了它的“陋”?它“雅”在哪里?

  3、對于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梁實秋卻稱其“有個性”、“可愛”,這表現出他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1、學生分組討論。2、從各小組中抽學生回答。3、教師評價。

  三、總結與反思:

  1、我的收獲:

  2、我的易錯點:

  3、作業(yè)

語文教案 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倆、摘、伯”等三個生字;會寫“球、玩”等6個生字

  2.能通順得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會寫“球、玩”等6個生字

  【教學難點】正確書寫“球、玩”等6個生字,并組2個詞

  【教學過程】

  1.動畫導入(4min)

  以“牛頓萬有引力”的動畫進行導入,設置疑問,到底是什么東西,讓蘋果掉下來呢?讓我們學習課文《地球爺爺的手》就會知道答案了。

  2.聽課文錄音(2min)

  3.自讀課文(4min)

  自讀課文,把生字詞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找出不會讀的字詞。

  4.出示會認的生字詞表(7min)

  (1)出示生字“倆、摘、伯、而、且、踢、引”帶領學生老師讀一次,學生再讀三次。

  (2)出示生詞“他倆、摘桃子、伯伯、而且、踢球、引力”

  (3)讓學生自讀生詞,隨后進行開火車讀。

  5.出示會寫的生字詞表(15min)

  (1)出示“球、玩、跳、桃、樹、剛”6個生字,讀一次

  (2)對每個生字進行書空,并對各字結構提示,提示“王、足、木”三個偏旁

  (3)同位之間互相討論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個字,并寫在書本空格上

  (4)出示“地球、皮球、玩具、玩水、跳高、跳遠、桃子、核桃、大樹、樹下、剛剛、

  剛才”讓學生自由讀,并抄在書上

  (5)開火車讀讀這些生詞

  (6)做選詞練習

  6.再讀課文(3min)

  全班再次齊讀課文,把剛學的生字詞讀懂讀通順。

  7.自讀課文,找出地球爺爺的手到底是什么?(5min)

  教學板書:31.地球爺爺的手

  地球爺爺的手

  地心引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得朗讀課文,讀出角色的語氣

  2.初步認識地心引力這個科學常識

  【教學重點】有感情得朗讀課文,讀出角色的語氣

  【教學難點】學會運用……能干……的句子

  【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2min)

  1.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地球爺爺的手》課文中的生字寶寶,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它們,看看同學們還認不認得他們了。(出示生詞課件讀三次)

  2.出示練習題讓同學做。

  2.初讀課文,設疑思考(10min)

  下面,我們和認識的生字寶寶一起,自己讀一下課文,邊讀邊想想:

  (1)地球爺爺真的有手嗎?地球爺爺的手到底指的是什么?

  (2)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下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指導學生找出誰、在干什么)

  3.再讀課文,體會情感(15min)

  (1)一起來讀一下第1自然段到第3自然段,看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

  (2)小猴想請小兔子吃桃子,可是他摘不了,看看他接下來怎么辦?齊讀第3-8自然段

  注意讀出請求、感謝、奇怪的語氣。(邀請同學個別讀)

  (3)再讀讀3-8自然段,同學們要把小猴和小兔子的把感情讀出來,看誰讀得最好。

  (4)讀9-10自然段,嘗試模仿著地球爺爺說話(地球爺爺年紀很大了,是怎樣說話呢?)

  4.模仿說話(3min)

  誰能模仿地球爺爺說的`話,用……能……能……來說一段話。

  5.角色扮演,表演課文(10min)

  老師來扮演旁白,讓學生扮演小猴、小兔、猴爸爸和地球爺爺的說話。

  6.總結全文,拓展結課(3min)

  今天我們學習了地球爺爺的手這個小故事,也知道了地球爺爺的手指就是我們的地心引力,那么地心引力到底是誰怎樣發(fā)現的呢?今天請大家回去查資料,下次課請同學來說一下。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了解作者、整體感知詩的寓意;

  2.思想教育目標:了解李白的放達;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結合詩歌內容講解誦讀要求。

  教學重點:誦讀。

  教學難點:誦讀要求。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導語設計:

  提起李白,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床前明月光”了,那里有真摯的感情,有清麗的詞句,但我們也許只感到它的優(yōu)美,并不覺得有什么出奇,因為同樣意境的語句,在其他人的詩里同樣可以讀到。再后來,讀的詩越來越多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綸送我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體濃”… …也許從這里我們開始驚詫于他才思的綺麗,那些打破常規(guī)而有無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來的?他的字里行間,果然帶有一股飄忽飛逸的神仙氣息。大家還記不記得高二時我們學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哪有通篇記述夢境的?人間哪有這般的山水?而李白所用的哪里是人間的言語!他的句子沒有任何格律的束縛,有的是《詩經》似的端雅,有的是《山鬼》的激越。他逸興遞飛,豪氣縱橫,像天上的云氣;他神飛八極,自由馳騁,像原野的奔馬。在他的詩里,在他的夢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塵土,完全恢復了他仙人的姿態(tài):上穿碧落下黃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時空毫無拘束地游行。今天讓我們再次追隨詩仙,一起神游《蜀道難》。

  二、解題

  1、簡介文體知識:

  本詩是一首七言樂府詩。樂府詩是漢武帝劉徹開始設立的掌管音樂的機關,任務是制定樂譜、采集歌詞、訓練樂工,以備朝廷舉行祭祀,召開宴會或舉行其他儀式時演奏。另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采集民歌,供統(tǒng)治階級“觀風俗”。后來其含義有了變化,指一種合樂的詩歌,即“樂府詩”,簡稱“樂府”。樂府詩有廣狹兩種意義:狹義的指漢以下入樂的詩,它包括文人創(chuàng)作的和采自民間的;廣義的包括詞曲和沒有入樂而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詩體裁的作品。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就屬于后者。

  2、作者及背景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少年時代在四川度過,25歲,出三峽,泛洞庭,東游吳越,北上太原,有“大濟蒼生”之志。唐玄宗天寶九年(742年),李白奉召進京,他本想此行能夠施展才華,有所作為,但理想很快破滅了,皇帝的不重用,權臣的排擠,加之個人的傲岸不羈,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轉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詩酒逍遙,最后客死安徽當涂。他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發(fā)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藝術特色。他兼善各體詩歌,尤以古詩為精,是唐代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家。

  對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曾有一些附會史事的說法,如以為它是諷刺唐玄宗避安史亂入蜀的,如課文注釋①等,幾乎沒有定論,同學們若有興趣,可以自己去考證。但有一點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贊同:此詩作于天寶初年,這時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前夕,詩人在表面繁榮的背后,仿佛已經預感到潛伏著的社會危機,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艱難。

  3、課題簡析: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稑犯忸}》云:“《蜀道難》備言銅梁、玉壘(均為蜀山名)之阻!北酒鶕@一詩題傳統(tǒng)的內容,以雄健奔放的筆調,運用夸張形容的手法,描繪了由秦入蜀道路上驚險而奇麗的山川,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表現了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的想象力,充分體現了李白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特點。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誦讀課文,消滅生字詞等障礙。

 、賹W生自由誦讀,標出讀不準的字詞、讀不順的句子。

 、趯φ兆⑨尩诙握b讀,相互討論質疑,教師巡回答疑。

  ③放錄音或教師配樂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清字音,聽出節(jié)奏,把握感情基調。

  (2)內容與形式的總理。

  學生進一步朗讀,勾畫過渡性的語句,理清思路,完成課后練習二。

  這首詩以“蜀道難”的.“難”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隱憂微愁。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1)按照詩人的思路和所寫的情景,全詩大致可分為幾個層次?

  明確: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

  開頭到“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為第一層。這是從歷史上秦蜀阻塞的角度,極寫蜀道隔絕之久與開辟之難。

  “上有六龍會日之高標”到“使人聽此凋朱顏”為第二層,從現實山勢高危的角度,極寫蜀道度越之難。

  (2)“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它重復出現三次各有什么作用?

  這首詩以主旨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貫穿始終,已經顯示了它的詠嘆基調。統(tǒng)觀全詩,詩人之嘆有三: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這三嘆其實也蘊含在詩人的具體描寫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這是嘆蜀道之高,因為黃鶴之飛至高,猿猱動作最靈,二者皆不得過,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這是嘆蜀道之險,用勸游者的口吻寫出,意味尤為深長。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是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又與開頭的“噫吁巇,危乎高哉“一句照應,顯得意味深長。主旨句的第三次出現結束了全詩,將“蜀道難”的內容概括無余,使讀者興無窮之嘆。

  由此可知,主旨句的反復出現,不僅在詩的結構上起著統(tǒng)攝、鉤連、總括的作用,而且對全詩的詠嘆基調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

  (3)詩人怎樣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

  明確: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了歷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險阻。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氛圍,有力地烘托出蜀道之難。

  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夸飾山鳳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4)全詩最后一段寫劍閣,對天寶初年的唐朝社會有什么現實意義?

  明確:在風光變幻,險象叢生的驚險氛圍中,最后寫到了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30里長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目的在于勸人引為鑒戒,警惕戰(zhàn)亂的發(fā)生,并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既像描寫蜀道猛獸又是影射政治兇煞的雙關語句,為詩篇增添了深厚的意蘊、現實的內涵。

  3、欣賞品味。分析詩歌藝術特色:

  (1)善用反復:

  文中三次反復“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每出現一次就給讀者帶拉新的啟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使人產生一嘆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嘆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2)豐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與其山巒、山路的情形使人覺得怵目驚心,毛骨悚然,大有見蜀山而回轉之意。

  (3)夸張到極至的技巧:(學生尋找出詩歌中的夸張語句,談出感受)

  (4)多樣的詩歌意境:

  為了表達主觀感受與目的的需要,詩歌中構織不同的意境:高峻、宏偉、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種意境均有描繪,而這些意境又統(tǒng)統(tǒng)表現一個“難”字。

  (5) 神秘的傳說:

  “五丁開山”“太陽神回車”“子規(guī)哀啼”等傳說的出現,使全詩籠罩一種神秘氣氛,也從另一個角度表現出了一個“難”字。

  4、賞析詩句:

  (1)連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轉石萬壑雷”這幾句描寫好在哪里?

  詩人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好像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圖畫;接著平緩地推出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后,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2)“蜀道難”這樣一個難以表述的事物,李白為什么描繪得如此動人?

  李白之所以描繪得如此動人,還在于他融貫其間的浪漫主義激情。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觀賞,而是熱情地贊嘆,借以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tài)。詩人善于把想像、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詩人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guī)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像,創(chuàng)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讓我們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州”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難》作品簡短單薄,李白對這一樂府古題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他運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參差錯落,長短不齊的句式,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韻腳也不斷變化,適合表現自由不羈的氣魄,描寫蜀中險要環(huán)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這對他表現豐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現實的浪漫主義精神也起到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5、課堂訓練。

  (1)閱讀課文,經自由討論,完成課后練習三。

  (2)背誦這首詩。

  6、 課堂小結:

  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他襲用樂府古詩,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并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天地》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