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案常用(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生物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結構和功能觀認識有絲分裂的過程。
2.基于有絲分裂的事實,能夠運用歸納和概括的方法進行總結。
3.在學習有絲分裂的過程中,能夠動手畫出分裂期各個時期的圖像。
4.感受生命的奧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絲分裂四個時期的特征。
難點:區(qū)分各個時期染色體的變化。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展示大象和老鼠的圖片。提問:象與鼠個體大小差距懸殊的原因是什么?
(有的說是細胞大小,有的說是細胞數量的`多少。)
教師講解:動物個體的大小大多取決于細胞個數的多少。細胞分裂可以產生新細胞。細胞分裂有三種形式包括: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無絲分裂。有絲分裂有怎樣的特征呢?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細胞周期
展示有絲分裂細胞周期圖和不同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xù)時間表,提問:細胞周期可以分為幾個階段?細胞周期的概念?
(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可以分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個時期。)
(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
2.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
展示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顯微照片,提問:四幅圖片顯著的不同之處?
(有的細胞的染色質繞成一團,有的染色體已經開始分離,有的則快要形成兩個細胞。)
展示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圖解,提問:各時期特點?小組討論。
(前期:染色質變成染色體,核膜逐漸消失,核仁逐漸解體,細胞兩極出現紡錘絲構成紡錘體,染色體散亂分布在紡錘體中央。)
(中期: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紡錘絲連接在著絲點的兩側,此時染色體形態(tài)穩(wěn)定,數目清晰。)
(后期:染色體著絲點一分為二,在紡錘絲的牽引下開始向兩極運動,使細胞中兩極中各有一套染色體,兩套染色體相同,且和親代染色體也相同。)
(末期:子染色體到達兩極,染色體變成染色質,核膜出現,核仁重建,赤道板中央出現細胞板,將細胞一分為二。)
教師總結口訣:膜仁消失現兩體,形定數晰赤道齊,點裂數增均兩極,兩消兩現重開始。
(三)鞏固提高
有絲分裂哪個時期,染色體數目開始加倍?
(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移向兩級。)
(四)小結作業(yè)
1.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
2.作業(yè):課后嘗試自己動手畫出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圖示。
四、板書設計
初中生物教案2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選自蘇教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十六章《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的第三節(jié),是學生初步了解了生命的誕生和生物進化歷程后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總結和延伸,又是生物進化的核心內容,在本章和本冊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這部分知識對學生形成科學的進化論觀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有重要意義。
2.學情分析
自然選擇學說具有抽象性和復雜性等特點,這對以形象化思維為主的八年級學生來說仍具有相當大的困難。通過七年級對生物特征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遺傳和變異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生物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并能影響環(huán)境。并且他們對自然界中弱肉強食的現象也有一定的認識,但是還沒有將不同的現象、事實聯系起來,對“生物進化的原因”尚未形成科學概念。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模擬“動物體色與環(huán)境的關系”,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選擇學說,認同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
能力目標:
。1)通過資料分析,初步形成生物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總結概括能力。
。2)通過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3)學會運用自然選擇學說解釋有關實例,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養(yǎng)成運用生物知識分析生活中現象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角色扮演,結合白居易的詩,體會母親哺育新生命的不易,學會去尊重生命。
。2)分析樺尺蛾的體色變化,讓學生懂得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增強環(huán)保意識。
。3)通過對達爾文的認識,認同科學探索需要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
4.重點和難點
。1)模擬“生物體色和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選擇學說,并運用自然選擇學說解釋有關實例。
5.課前準備
PPT、鑷子、秒表、大彩紙、小彩紙、一次性紙杯等。
6.學習活動設計
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新課開始,教室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質疑:這位穿越者要尋找的灰白色蛾子呢?
設計意圖: 通過小品的方式導入新課,增添課堂教學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力,啟發(fā)學生思維。
環(huán)節(jié)二:自主學習,完成可知
出示穿越者所提到的樺尺蛾的對照圖片,呈現1850年和1950年英國曼徹斯特地區(qū)樺尺蛾體色變化的實例,了解在100年間深淺樺尺蛾的比例發(fā)生了反轉的事實。各抒己見,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呈現第二部分資料——環(huán)境,補充工業(yè)革命導致了當地樹木上地衣死亡、樹干熏黑。幫助學生將環(huán)境變化與體色變化建立聯系。提問:你們能夠具體描述一下為什么樹干顏色變化會影響樺尺蛾體色發(fā)生變化呢?
學生可推導出體色與環(huán)境色彩接近的樺尺蛾能更好的隱蔽自己,從而提高生存機率。
進一步質疑:不同時期樺尺蛾體色的的變化是突然發(fā)生的嗎?怎樣發(fā)生的,是否是一種適應性的表現?
設計意圖:將實例以圖文資料的形式呈現給學生,鍛煉資料信息提取能力。并且將資料不是完全出示,而是分為了兩個階段進行出示,鍛煉其觀察與推測能力,體現了科學本質具有暫時性的特點。
環(huán)節(jié)三:合作探究,解決未知
。ㄒ唬┨骄炕顒樱耗M動物體色的成因。
設置“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的游戲情景,通過PPT展示探究活動步驟及要求。學生確定角色職責,按要求完成任務并填充實驗報告相關內容。
。ǘ┓治鼋Y果
各小組發(fā)言人匯報數據。
思考:
1.從統計數據來看,你能發(fā)現存活的蛾子體色有什么規(guī)律嗎?
2.你能據此推測深淺體色樺尺蛾比例變化的形成過程嗎?
在學生的回答中,引導梳理出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并板書下來。
設計意圖: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探究活動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在主動參與過程中了解科學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維方法、體驗實驗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學會科學研究所需的技能方法,提升實踐技和探究能力,培養(yǎng)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精神。幫助學生對生物進化過程在感性認識基礎上上升為理性認識,為分析進化原因作出鋪墊。
環(huán)節(jié)四:交流反饋,展示新知
引導學生根據活動分析,概述生物進化的原因,填寫在實驗記錄上。
確定自然選擇的概念:進化過程中,生物普遍存在著過度繁殖的現象,個體間存在著不同的變異類型。但由于資源和環(huán)境等限制,要想生存下去,就要進行生存斗爭。在斗爭的過程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
質疑:如果要使曼徹斯特地區(qū)的淺色樺尺蛾又重新恢復為常見類型,你認為該怎樣做?
設計意圖:經過學生思考、交流、討論、總結活動結果之后,再呈現完整的自然選擇學說內容,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之后對恢復淺色樺尺蛾方案的思考使學生正確認識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形成環(huán)保意識,提升社會責任感。
環(huán)節(jié)五:鞏固提升,追求真知
結合教材,認識自然選擇學說的開創(chuàng)者——達爾文。交流達爾文追求科學真相的故事。
生物的進化是在環(huán)境變化的.推動下不斷適應環(huán)境的結果,各種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豐富多樣的。嘗試利用今天所學對生活現象進行解釋,引導學生思考回答:達爾文地雀的進化。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嘗試利用生物進化的原因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深化對自然選擇學說的理解,突破重難點。
7.小結
學生總結本節(jié)所學內容。
8.作業(yè)與拓展學習設計
常規(guī)作業(yè):完成學習檢測上相關內容,對課上所學加以鞏固。
拓展作業(yè):查閱資料了解“超級細菌”,依據自然選擇學說,推測其耐藥性的形成。
9.板書設計
10.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內容在蘇教版初中生物的四本教材中是比較難上的一節(jié),生物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自然選擇學說是一種純理論話的學說,基本內容讀起來簡單,但真的將其掌握并應用于對生物進化現象的解釋時是有一定難度的,并且這種理論課上起來極容易枯燥無味。本次課程設計參照了人教版教材上對保護色的研究,是一次嘗試,一次突破,從滑稽的穿越者到模擬鳥類捕食的探究,直到最后總結自然選擇的內容,都讓學生參與其中,突出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新授課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提升,滿足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學習需求。
初中生物教案3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節(jié)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
一、學習目標:
。ㄒ唬┲R目標:
1、舉例說出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2、舉例說明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3、舉例說出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ǘ┠芰δ繕耍
1、嘗試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作出假設。
2、初步學會確認和控制實驗變量。
3、初步學會設計對照實驗。
4、學會記錄和處理實驗數據。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認同生物與環(huán)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觀點。
2、如實記錄實驗數據。
3、取放鼠婦時動作輕柔,實驗結束后能將鼠婦放到自然環(huán)境中。
二、學習難點和重點
1、學習重點:
生物與環(huán)境相互影響。
2、學習難點:
(1)設計對照實驗探究非生物因素對某種動物的影響
。2)組織好“非生物因素對某種動物的影響”的探究活動。
三、教學方法:多媒體演示和探究法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課前準備:
1、準備相關的圖片
大熊貓、魚、麥田、螞蟻群、蜜蜂群、打斗的獅子、爭斗的禿鷲等圖片
闊葉林和針葉林的分布圖,沙漠、草原和森林的分布圖,仙人掌、竹節(jié)蟲(擬態(tài))、變色龍(保護色)、箭毒蛙(警戒色)、人類排放廢水等圖片。
2、準備實驗材料
濕土,干土,解剖盤,紙板(教師準備),鼠婦20只,計時表(學生準備)。
3、課前學生活動
學生分組(四人一組)。每組在課前觀察鼠婦的生活環(huán)境,捕捉鼠婦20只,并記錄捕捉地點的環(huán)境該地點鼠婦的數量,注意不要破壞學校、社區(qū)草坪或花壇,不傷害鼠婦。
六、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jié)課的調查,我們知道,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的。我們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環(huán)境的總和叫做生物圈。第二章的學習就要帶領我們去了解生物圈。要想了解生物圈,首先要了解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
。ǘ┲v授新課
1、環(huán)境的概念
教師提問:
、僖巴馍畹腵大熊貓組要分布在哪些地區(qū)?
、隰~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魚能離開這種環(huán)境嗎?即使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魚一定能正常生長嗎?還會受到哪些影響呢?
、郗h(huán)境僅僅是指生物生活的地點嗎?什么是環(huán)境?
分析后學生自己歸納出環(huán)境的概念:環(huán)境不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間還包括存在于它周圍的各種影響因素。
2、生態(tài)因素
教師提問:看圖1-12小麥田示意圖在這片麥田中,對小麥的正常生長有影響的因素有哪些學生思考找出陽關、溫度、水土壤、老鼠、蚯蚓、七星瓢蟲、麥蚜、雜草等因素。
教師講述:我們把這些環(huán)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稱為生態(tài)因素。
教師提問:你能將這些生態(tài)因素進行分類嗎?分類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利用第一章所學制定分類依據,即依據有無生命將生態(tài)因素分為兩類,分別是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教師概括:陽關、溫度、水、土壤中的營養(yǎng)物質是無生命的,稱為非生物因素;老鼠、蚯蚓、七星瓢蟲、麥蚜、雜草是有生命的,稱為生物因素。
3、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教師提問:陽光、溫度、水、土壤對小麥的生長有什么影響?
學生展開討論,回答問題:沒有陽光,小麥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溫度過低,小麥種子不能萌發(fā)、麥苗生長緩慢。水分過少,小麥易枯萎;水分過多,小麥易爛根。土壤肥沃,小麥生長好;土壤貧瘠小麥生長差。
教師提問:其他植物的生長會不會受到陽關、溫度、水和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響?請舉例。學生舉例,達成共識。
教師歸納:植物的生長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
教師提問:非生物因素是否影響植物的分布?教師展示闊葉林和針葉林的分布圖,沙漠、草原和森林的分布圖,植物的分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響呢?
學生分析圖片,找到原因,得出結論:溫度和水分對植物的分布有影響。
教師講述:非生物因素對動物有沒有影響?下節(jié)課,我們將通過實驗來了解。
4、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教師提問:剛才分析了圖中非生物因素對小麥生長的影響,那么圖中老鼠、蛇等生物因素對小麥的生長又有什么影響?這些生物之間是什么關系?
學生展開討論,分析回答:老鼠破壞麥田,蛇吃老鼠;麥蚜吃小麥莖葉,七星瓢蟲捕食麥蚜;雜草與小麥爭奪陽關、養(yǎng)料和水分;蚯蚓松土肥土,有利于小麥的生長。并歸納出生物之間存在捕食
和競爭的關系。
教師提問:與小麥一樣,每種生物都會受到周圍其他生物的影響。生物與生物之間,除了捕食、競爭和寄生以外,還有其他關系嗎?請舉例。
學生舉例,并通過觀看圖片,了解生物因素中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并能進一步將它們分為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和不同中之間的關系。
教師提問:你能進一步將這些關系進行分類嗎?
學生概括出: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互助、競爭;不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捕食、競爭、寄生。
5、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教師提問: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作用于生物,那么生物怎樣生存呢?
學生認識到生物必須要適應環(huán)境。
教師提問:請看教材“資料分析”,思考:駱駝和駱駝刺是怎樣適應缺水的環(huán)境的?海豹是怎樣適應寒冷環(huán)境的?仙人掌是怎樣適應沙漠的生活的?
教師提問:你還能舉出哪些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例子?舉例并總結出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
教師展示:竹節(jié)蟲(擬態(tài))、變色龍(保護色)、箭毒蛙(警戒色)等圖片。
教師小結:這樣看來,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等必須適應環(huán)境才能更好地生存。
6、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師提問:環(huán)境影響生物,生物會不會影響環(huán)境呢?觀察蚯蚓的圖片,思考蚯蚓是怎樣影響和改變土壤環(huán)境的?
學生說出蚯蚓一土壤中的動植物碎屑為食,經常在底下鉆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進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長。蚓糞也是很好的有機肥料。
教師提問:你還能說出那些生物影響環(huán)境的例子?
教師講述“蜣螂出國救澳大利亞草原”的故事。
小結: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分為兩方面:有利影響和有害影響。
學生認識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包括有害影響和有利影響。
(三)鞏固練習
學生討論課后練習題。
(四)歸納小結
生物受環(huán)境的影響,生物又能適應環(huán)境并能影響、改變環(huán)境,它們是一個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ㄎ澹┌鍟O計
初中生物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說出輸血的原則,以及成分輸血的意義。
2.通過混合墨水探究輸血關系,提升邏輯推理能力。
3.運用不同血型之間凝集的規(guī)律鑒別迷信和偽科學。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輸血原則。
【難點】輸血原則的探究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利用多媒體展示法國人丹尼斯把羊血輸給病人最終導致病人死亡的資料,提問:這則資料說明了什么問題?(不能隨意輸血,輸血與血型有關。)教師追問:如何輸血才能真正救人性命?安全輸血應該遵循什么原則?引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輸血原則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A型血和B型血混合以及A型血與A型血混合的視頻,提問: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會怎樣?如果這種情況發(fā)生在人體內會造成怎樣的后果?結合這兩個視頻,你認為輸血時應該遵循什么原則?
(不同血型混合會發(fā)生凝集現象;如果這種情況發(fā)生在人體內會堵塞血管,導致血液循環(huán)不能正常進行,而輸入同型血就不會發(fā)生這種情況,因此輸血應該遵循輸同型血的原則。)
進一步追問:不同血型混合一定都會發(fā)生凝集嗎?
教師給每個小組分發(fā)不同顏色的墨水和清水,紅色的墨水代表A型血,黃色的墨水代表B型血,橙色的墨水代表AB型血,清水代表O型血。接著教師說明:當墨水的顏色種類發(fā)生改變的時候代表血液凝集。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操作并記錄結果:
(1)將代表O型血的清水分別少量加入其他血型的墨水瓶中,你會發(fā)現什么變化?由此你能得出什么樣的猜測?
(加入少量清水時顏色無明顯變化,從而得出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緩慢地輸入少量的O型血。)
(2)將少量代表A型血和B型血的墨水加入代表AB型血的墨水瓶中,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如果將大量代表A型血的墨水倒入代表AB型血的墨水瓶中,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少量加入時仍為橙色,大量加入后顏色變化明顯,因此AB型血除可輸入少量O型血外,也可緩慢地少量輸入A型血或B型血,但需要大量輸血時,仍需實行同型輸血。)
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混合墨水,探究輸血關系,并填寫下面表格。
教師追問:有人說“O型血的人是萬能輸血者”,你認為有道理嗎?
(有道理,O型血可以少量的輸給任何血型的人。)
教師總結:安全輸血應以輸同型血為原則,在沒有同型血可輸而且情況緊急時,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緩慢地輸入少量的O型血;AB型血的人,除可輸入少量O型血外,也可緩慢地輸入少量的A型或B型血。大量輸血時,仍需實行同型輸血。
2.成分輸血
教師帶領大家回憶血液的'組成成分有血漿、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追問:若某位病人只缺乏血小板,還需要輸入全血嗎?
(可只輸入血小板。)
教師發(fā)放成分輸血資料卡片,提問:什么是成分輸血?有什么好處?
(成分輸血就是病人血液中缺少什么成分就輸入什么成分,能夠提高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
教師總結:在臨床上,某些病人只是因為血液中缺乏某些成分而需要輸血,而不需要輸入全血,這就是成分輸血,成分輸血可以大大提高病人輸血治療的效果,降低輸血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也避免了大量的血液浪費。
3.倡導無償獻血
組織學生暢談上次課程讓學生去采訪無償獻血工作人員的經歷,說說:叔叔阿姨們會讓大家獻血么?為什么?通過這次活動你知道了獻血的哪些作用?
(不讓,因為叔叔阿姨們說要滿18周歲且身體健康才可以獻血;如果我們獻血量正常的話對我們的身體不會有害處,但是可以幫助很多人,甚至還可能挽救他人的生命。)
教師追問:那同學們等大家滿18周歲了,大家會去無償獻血嗎?
(會!)
教師總結:獻血可以挽救某些病人的生命,我國倡導的是18~55周歲的公民自愿獻血,對于健康成年人來說,一次性獻血200~300毫升對身體是不會有危害的,也希望同學們成年之后積極獻血。
(三)鞏固提升
進行課堂情境小話。哼x一位同學作為小醫(yī)生,其他同學作為病人,小醫(yī)生要根據病人的血型以及醫(yī)院血庫的情況判斷給病人輸哪種血型的血。
(四)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通過師生互動總結,激發(fā)學生成年后參與無償獻血的決心和愿望,并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
(五)布置作業(yè)
1.查閱資料人類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是否還有其他血型?
2.設計宣傳無償獻血的板報或宣傳標語。
初中生物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概述人類起源于古猿。
2.概述人類進化的主要歷程。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知道人、猿同祖,并說出人與猿的相似點。
2.概述人類進化的主要歷程。
教學難點:
說出人與猿的相似點。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猜謎語:什么動物小時候用四條腿走路,后來用兩條腿走路,老了用三條腿走路?“人是從哪里來的?”人類對自身的產生一直是十分好奇的。人類究竟是怎樣產生,又是怎樣進化的?從這一節(jié)課開始,讓我們共同解答這個孩提時代的困惑,一起追隨科學家的足跡來探究人類起源的奧秘吧!
二、新課教學
。ㄒ唬┤嗽惩
自主閱讀課本第69頁,完成下列填空題:
1.瑞典著名科學家首先把人類歸入綱
目,認為人是目中最高等的動物。
2.英國科學家通過等方法第一次提出了的觀點。
【討論】人與猿的關系
1、學生小組合作。閱讀和分析教材中的表格16-1。
2、教師展示學生課前搜集的幾種現代類人猿的圖片,請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及所收集的資料回答:
。1)人與類人猿有哪些異同點?
(2)人類與類人猿的相似說明了什么?
。3)人猿同祖,共同的祖先是誰?
。4)有沒有人猿同祖的其他證據呢?
學生自主閱讀課本,并結合圖16-14,分析比較現代猿與現代人以及古猿的牙齒,進一步得出人猿同祖,來自森林古猿。
觀看森林古猿的`生活圖片及視頻資料
師: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泛分布在非、亞、歐地區(qū),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森林古猿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過著樹上生活,以群居生活為主,以樹上的果實等為食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部分逐漸進化成為人類的呢?
生:由于環(huán)境的劇烈變化,森林面積的大量減少,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環(huán)境的改變和自身結構的變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發(fā)展:下肢用來支撐體重和行走,逐漸變得粗壯有力;而前肢則解放出來,能夠使用樹枝、石塊等來獲取食物、防御敵害,臂和手也逐漸變得靈巧。
師:由此可見,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人類現在被稱為“生物圈的主宰者”,改變環(huán)境的能力遠遠超過其他的生物,人類是否應與自然界和諧發(fā)展呢?
生: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在與自然環(huán)境的長期斗爭中逐漸進化來的,適應環(huán)境的生存下來,不適應環(huán)境的被淘汰掉。人類雖然是生態(tài)系統中的重要一員,但人類的一切活動必須尊重生態(tài)規(guī)律,人類應與自然界和諧發(fā)展。
(二)人類進化的主要歷程
1、學生小組合作閱讀、討論,用表格形式完成人類進化的主要歷程表。
進化階段生活年代腦容量/mL工具
南方古猿500萬~400萬年間500使用天然工具
能人300萬~100萬年間550~750能制造使用工具
直立人200萬~30萬年間1000能用火和工具
智人30萬~4萬年間1300~1500能進行農業(yè)和藝術活動
2、在人類進化過程中,什么是最顯著的變化之一?
。ㄈ┞撓瞪鐣
當今,為什么人類的數量在急劇增加,而類人猿的數量卻在日益減少呢?請談一下你們的觀點。
生1:人類具有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各種技術和工具的本領,使得人類適應自然、改造自然、改善生存條件以及利用醫(yī)藥衛(wèi)生加強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斷加強,這些都使人口數量急劇增加。相反,現代類人猿不具備這些能力。
生2:人類不斷開發(fā)現代類人猿賴以生存的森林,人類對現代類人猿的亂捕亂殺和環(huán)境的嚴重污染等,都使現代類人猿的數量減少。
師:現代類人猿還能進化成人嗎?
生:不能,F代類人猿已經適應了現在的環(huán)境,不能再進化成人類了。
師:人猿同祖,現代類人猿是人類的近親,也是生物圈中的成員,同樣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權利,因此,我們應……
生:人類應加大對現代類人猿等各種野生動物的保護措施,如加強宣傳的力度,貫徹執(zhí)行野生動物保護法……學生猜謎語,引起學生的興趣。接著思考人類起源的問題。
學生自主閱讀課本相關內容,完成填空:
1.林奈哺乳靈長靈長
2.赫胥黎比較解剖人猿同祖
學生積極討論,解決相關問題:
1.共同點是無尾,牙齒都是32枚,有共患的疾病。不同點是孕期、染色體、平均壽命不同。
2.說明了人猿同祖。
3.共同的祖先是古猿
4.埃及古猿頭骨化石
學生觀察圖片等相關資料,小組之間積極討論。
學生認真閱讀人類進化的主要歷程這部分內容,然后小組展開熱烈的討論,解決相關的問題。
小組自主學習并討論
四、課堂小結
請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
四、板書設計
初中生物教案6
1、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親自實踐,從而使書本知識遷移深化為一定的能力、素養(yǎng),同時引導學生形成一定的情感價值觀。
、僦R目標:正確說明顯微鏡的結構與功能
②能力目標:能獨立、規(guī)范地使用顯微鏡,能觀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認識、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矍楦心繕耍赫J同顯微鏡的規(guī)范操作方法,養(yǎng)成愛護顯微鏡的習慣,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俳虒W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②教學難點規(guī)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象。
2、教學策略
作為本冊教材中第一個技能性的操作實驗,該課內容寓理論與實際于一體,是非;A和重要的一節(jié)內容。但由于顯微鏡較昂貴,學生之前又沒接觸過顯微鏡。過去教師在教學微鏡使用時總是把顯微鏡的結構、功能、使用方法、步驟、注意事項講的十分詳細,然后才讓學生動手,這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也不符合新課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結合本校學生生源較好和好奇心強的特點,我試著把本節(jié)課設計成自學+講授+探究課,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為中心,整個學習過程以此為出發(fā)點,及時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因難在課堂中解決。適當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和部分探究,讓學生掌握顯微鏡的結構、功能及使用方法。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與合作在教師引導下,獲得新知與能力的提高,同時體驗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學習科學方法,發(fā)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3、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顯微鏡,并逐個檢查(準備兩個不同倍數的目鏡);三種標本(寫有“上”字的玻片;寫有數字的透明紙;寫有數字的不透明紙;),擦鏡紙,紗布,顯微鏡的使用錄像帶或課件;課前每班培訓幾名學生,以便課上幫助教師輔導其他學生。
學生:對照課本彩圖,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閱讀課后的顯微鏡發(fā)展史。
4、教學程序
4、1走進新單元指導學生閱讀二單元開語,觀察書上細胞彩圖,明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奧妙,就必須要了解細胞。
4、2導入新課(展示圖片)讓學生了解細胞非常。ㄌ崾緢D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狀各異。提問,引出觀察細胞的工具──顯微鏡。
鞏固練習
1.寫有“上”字的玻片標本,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字。
2.顯微鏡的目鏡5×,物鏡10×,放大倍數是( );目鏡10×,物鏡10×,放大倍數是();目鏡10×,物鏡40×,放大倍數是()。
3.如果物像偏左,你應將標本向()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課后反思
上好本節(jié)課的關鍵是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和操作,教師最好課前培訓幾位學生作助手,這樣看似麻煩,實際在上課時解決了不少問題,以后的學習中還會用到顯微鏡,所以在開始就要強調規(guī)范操作,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初中生物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說出細菌、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蘑菇)的形態(tài)結構、營養(yǎng)和生殖方式,以及它們與人類的關系。
能力目標:通過對細菌、真菌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的對比,增強比較分析的思維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認同細菌、真菌與人類有著緊密聯系,樹立一分為二看待事物的辨證觀點,養(yǎng)成預防疾病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細菌、真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特點;細菌、真菌的營養(yǎng)方式和繁殖方式;細菌、真菌與人類的關系。
難點:細菌、真菌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細菌、真菌的營養(yǎng)方式和繁殖方式的對比。
教法與學法
通過設計模擬法庭環(huán)節(jié),讓幾個學生從細菌、真菌的角度出發(fā),闡述這兩種微生物的主要特征以及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關系,加深對兩種生物的理解。在自我小結環(huán)節(jié)中,讓全體學生自我總結,老師到臺下個別輔導,保證了全體學生能掌握相關知識。以小試身手環(huán)節(jié)對以總結的知識點加以鞏固和聯系,通過搶答題和必答題的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即照顧到班級的活躍分子,也考慮到了其他的同學。
老師的準備
制作PPT、準備白紙、跟蹤模擬法庭的進展
學生的.準備
進行模擬法庭演練
教學過程
1.教具導入:
老師:用酸奶和腐乳當教具,問學生知道純牛奶是怎么變成酸酸甜甜的酸牛奶,白豆腐是怎么變成這么美味的腐乳的嗎?問同學們知道是什么在起著重要作用嗎?
學生:細菌、真菌。
老師:對啦,就是它們?蛇@些日子,微生物界可不太平了。這些細菌、真菌之間發(fā)生了矛盾,可作為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它們選擇了在法庭上解決這些矛盾。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最高生物圈法院又是如何裁決的?接下來,我們拭目以待。
2.模擬法院
學生:幾個學生通過模擬法庭,站在細菌、真菌的角度上,闡述這些微生物的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社會的關系。
官司:
原告:細菌(一名)被告:真菌(一名)審判長:一名陪審團:4人觀眾:若干事件:細菌和真菌由于在
3.自我小結
課前老師在每個學生桌面上放好白紙。在自我小結中,讓學生根據模擬法庭中細菌和真菌的自我介紹,并結合已學知識,對這兩種生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總結?偨Y內容包括:
。1)細菌和真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細菌只由一個細胞構成,細菌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有些細菌還有鞭毛和莢膜,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個體微小,但是有很多的形態(tài),比如桿狀的桿菌、螺旋狀的螺旋菌以及球狀的球菌,通過分裂進行生殖,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營養(yǎng)方式是異養(yǎng)。
。2)真菌:大多數是多細胞的,只有少量是單細胞的,比如酵母菌,真菌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成形的細胞核,通過孢子進行生殖,營養(yǎng)方式是異養(yǎng)。在自然界中,細菌和真菌作為生產者,參與物質循環(huán),還能與動植物共生;在人類社會,人類利用細菌和真菌為人類生產所需要的物質,比如利用酵母菌制酒和發(fā)酵面包、利用乳酸菌制酸奶等。另外,細菌和真菌年也有對人類不利的一面,如會引起食物腐敗。
4.小試身手:搶答題和必答題
老師在公布搶答題和必答題規(guī)矩之后,利用多媒體展示出相關題目,讓學生作答。老師要對典型的題目進行詳細地講解,以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的設計,我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設計教學。采用新課堂的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加入學生的表演。這次教學有新的突破,即以學生為主體,把講臺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總結和歸納。
首先,在新授課中加入模擬法庭的學生表演活動,讓學生站在細菌、真菌的角度上進行自我闡述,在闡述中落實重點,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和靈活性。模擬法庭結束后,我又全體安排學生對相關重點,進行自我總結,并且發(fā)表自己的總結,再由老師做點評,從而突破課的難點,并且保證每位學生都能準確掌握。
最后,我設計小試身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搶答和必答的方式,對知識點進一步鞏固和加深理解。在整堂課中,環(huán)環(huán)相扣,基本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但其中也有不足之處:
第一,學生表演環(huán)節(jié)中,由于表演者比較緊張,有些知識點講得不順暢,結束之后,我沒有做出相關的點評。
第二,對學生各種表現的評語比較單一。針對以上不足,我會在今后教學中不斷改進,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初中生物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不同的單細胞生物的圖片,能概括出單細胞生物的概念,訓練分析概括能力。
2.通過觀察草履蟲的實驗,能夠說出單細胞生物的是如何運動的,并能辨識各個結構以及功能,提升動手操作能力,認同結構與功能觀。
3.通過資料卡片的學習,能夠描述出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訓練辯證思維,并能夠結合所學嘗試為環(huán)境保護提出有意義的建議。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草履蟲的結構與功能、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難點】草履蟲的結構與功能。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多媒體上展示顯微鏡下眼蟲的結構示意圖,并提問學生這種生物與人、動植物等多細胞生物在細胞數量上有何不同?結合學生的回答進行追問,人體的細胞離開人體就很難存活,眼蟲只有一個細胞,它是如何生活的?引發(fā)思考,引出課題。
(二)新課教學
1.單細胞生物的概念
多媒體展示幾種單細胞生物(圖2-19),提問學生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是只由一個細胞構成。)
結合學生回答,歸納概括出單細胞生物的概念。并補充這些生物大多生活在水域或潮濕的'環(huán)境中,有些是寄生在其他生物體上。接著簡單介紹這些不同的單細胞生物,在學生了解后逐一展示圖片并提問,幫助學生及時鞏固對常見單細胞生物的認識。
2.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和生活
引導學生利用放大鏡先觀察草履蟲,然后讓他們蓋上蓋玻片,用低倍鏡進行觀察草履蟲的外形及運動,在此過程強調顯微鏡使用的注意事項,并提問草履蟲運動過快,如何才能更好的觀察到?引導學生利用棉花纖維解決問題。并讓學生嘗試在觀察的同時畫出草履蟲的結構簡圖。接著多媒體上呈現草履蟲的結構示意圖,讓學生認真觀看,并識記各個結構的名稱,之后組織學生思考這些結構分別具有怎樣的功能?結合觀察過程以及已有的知識進行討論,師生共同總結出草履蟲的結構以及功能。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單細胞生物對人類的生活有哪些影響?在學生回答過后,分發(fā)草履蟲凈化污水,赤潮等資料卡片,讓學生了解單細胞生物除了對人類有益,也會有害,滲透辯證思維。之后提出問題,能否結合所學為環(huán)境保護提出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各抒己見。
(三)鞏固提升
讓學生完善自己所畫的草履蟲結構示意圖,并同桌之間互相提問描述各個結構的名稱及作用。
(四)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所學,在此過程滲透生物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培養(yǎng)學習生物的興趣。
(五)布置作業(yè)
回家利用簡易材料制作草履蟲模型,學有余力的同學查閱資料,了解其他單細胞生物的結構與功能。
四、板書設計
初中生物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2.通過對三個實驗的對比分析,能描述呼吸作用的過程與意義。
3.認同綠色植物發(fā)揮的作用,認同低碳生活的重要價值。
二、教學重點
綠色植物呼吸作用的過程。
三、教學難點
三個實驗的分析,呼吸作用的.實質。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回憶光合作用的過程,設疑: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除了構建生物體,還有其他作用的作用,引出本課。
(二)新課講授
實驗一:種子呼吸時放出二氧化碳
1.明確問題:
(1)邀請一名學生向裝有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吹氣,觀察現象并提問:說明了什么?
(2)展示裝置,并提出問題,兩個裝置有什么不同?
(3)聯系吹氣實驗,思考這個實驗驗證的是什么?
2.實驗操作:
視頻演示實驗,學生觀察。
3.得出結論:
提問:(1)通過剛才視頻的實驗演示,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
(2)再次提問:為什么煮熟的種子也會有一點渾濁的現象?
(3)引導學生總結出萌發(fā)的種子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最后補充有機物在徹底分解時不僅產生二氧化碳,還產生水。
在呼吸作用過程中需要哪些物質的參與呢?
實驗二:種子呼吸消耗氧氣
1.明確問題:
觀察裝置和實驗步驟,思考瓶內裝有煮熟的黃豆種子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要把種子放到溫暖的地方呢?
2.實驗操作:
播放演示實驗。
3.得出結論:
追問現象:看到了什么變化?又能從中得到什么結論呢?
(3)教師提問:能不能用剛才的裝置得出“種子呼吸釋放二氧化碳”的結論?
提問:根據這兩個實驗,說一說呼吸作用除了分解有機物之外還會發(fā)生哪些變化呢?
師生共同總結呼吸作用的過程及實質。
(三)鞏固練習
列表對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對本節(jié)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完成本節(jié)知識的構建和升華。
作業(yè):學習呼吸作用知識后,仔細觀察生活中哪些物質會進行呼吸作用,通過說出呼吸作用是在什么地方發(fā)生的?。
初中生物教案10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什么是食物鏈。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運用分析綜合的方法,分析、概括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并能畫一些比較簡單的食物鏈。
3、使學生體會到動植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我們應該要注意維護生態(tài)平衡。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能正確地畫出一些比較簡單的食物鏈。
[課前準備]:
水稻、稻螟蟲、青蛙、蛇、老鷹圖片;多媒件課件等。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通過前兩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動植物的生活與周圍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這節(jié)課我們來探討各種動植物之間的聯系。
二、探究新知
1、故事激趣
、俟适拢骸绑氩断s,黃雀在后”,課件出示螳螂、蟬、黃雀的圖片。
、趶倪@個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蟬、黃雀之間有什么食物關系?
明確是“誰”被“誰”吃、“誰”吃“誰”。
、壅l知道蟬吃什么?課件相機展示蟬吸樹葉的汁液的圖片。
、苓^渡:像葉子、蟬、螳螂、黃雀這種食物聯系在自然界中非常多,請大家仔細看下面的圖:出示書上水稻、稻螟蟲、青蛙、蛇、老鷹圖片。
2、收集事實材料,認識食物鏈
A、材料一:
、倏磮D,你發(fā)現幾種動物和植物?介紹稻螟蟲。
、谀隳苷f出這幾種動物和植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嗎?
③整理:按“誰”被“誰”吃的關系,課件出示相應的箭頭“→”。
、軐W生根據圖填空:稻子→稻螟蟲→青蛙→蛇→老鷹,教師板書。
B、材料二:
、僬n件出示有關青草、非洲水牛、獅子的影片。
、谀隳苡眉^“→”表示出它們之間的食物聯系嗎?
學生練習并匯報,教師板書:青草→(非洲)水!{子。
C、材料三:
①再次出示樹葉、螳螂、蟬、黃雀的'圖片。
、谀隳苡眉^“→”表示出它們之間的食物聯系嗎?想想黃雀會成為誰的食物?
③匯報、教師板書:樹葉→螳螂→蟬→黃雀→老鷹。
D、研究
、偻瑢W們根據食物關系用“→”將這些動植物連接在一起,這種動植物間的食物關系像什么?你能給起個形象的名字嗎?
教師板書:食物鏈
、谔釂枺菏裁词鞘澄镦湥
、塾^察寫的幾條食物鏈,思考:
這幾條食物鏈從什么開始的?
為什么從綠色植物開始?(綠色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自己食物)
這幾條食物鏈到什么結束?
討論、匯報,教師板書:綠色植物兇猛的肉食動物
3、指導學習“食物網”,認識人與動植物之間的食物聯系
A、自行探究:
、俪鍪緯系陧摰膱D,觀察:
圖中有哪些動植物?看圖你能寫出幾條食物鏈嗎?注意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結束。
②學生練習,匯報。
、塾懻摻涣鳎
你畫的食物鏈是否合理?這些食物鏈之間有什么關系?
B、小結:不同的動物可能有相同的食物,同一種動物可能有幾種食物。
看書:第12頁關于食物網的內容。
C、思考:如果把“人”加入食物鏈、食物網應該放在什么地方?為什么?
、俳處熓痉懂嬕粭l食物鏈。學生試畫。
、趯W生試畫包括人在內的食物網。
、劢涣。
4、生態(tài)平衡教育
A、以一條食物鏈(稻子→稻螟蟲→青蛙→蛇→老鷹)為例:如果食物鏈中有一種生物(青蛙)死光了,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學生討論、交流。
B、教師講述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意義。
C、人在所畫的食物網中處在最頂層,作為食物網中的重要部分,為了維護生態(tài)平衡我們人類應該做些什么呢?
學生交流、匯報。
三、鞏固小結
1、提問:什么叫食物鏈?學了有關食物鏈、食物網的知識,你有什么感受、想法?
2、質疑。
四、下課。
[教學后記]: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食物鏈”部分,教學這部分時注意讓學生在充分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概念的抽象,這部分理解透徹了,“食物網”等部分的教學就水道渠成了,由于學生通過故事、動畫電影等積累了豐富的事實材料,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較為成功,像這樣的動畫電影如能再多一點就更好了,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情感。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結用食物鏈和食物網描述生物間的食物關系。
2、能把食物鏈中的生物劃分為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
3、能夠分析生物間的食物關系。
4、能夠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
能力目標:
1、能夠尋找、分析表達食物關系的成語。
2、知道什么是食物鏈、什么是食物網。
3、知道食物鏈的組成。
4、知道食物鏈的營養(yǎng)來自于綠色植物。
5、認識食物鏈上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意識到食物鏈中每一種生物的重要性。
2、體會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聯系的。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引導學生研究同一環(huán)境內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建立起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難點是能分析食物鏈中各個角色在整個生態(tài)系統中所起的作用。
[教學準備]:
不同種類分解者的圖片或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媒體出示三種生物:今天,有三位大自然中的朋友來到我們的課堂,請大家來會一會它們!
2.學生指認動植物:貓頭鷹、田鼠、玉米
3.說一說:這三種生物之間有什么聯系或關系?(能說到“吃”或“被吃”的關系即可)(二)學習新課
1.認識食物鏈:
。1)出示“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圖片:這你能給這幅圖片取個名字嗎?
。2)提問:你能用箭頭表示他們之間的關系嗎?
。3)學生畫圖表示,并說出箭頭所表示的意思。(蟬→螳螂→黃雀)
(4)講述:生物之間以“誰吃誰”或“誰被誰吃”的一種食物關系連接起來,形成了鏈狀的聯系,生物學家把它稱為食物鏈。
。5)分組游戲體驗食物鏈:
、傩〗M每人寫一種動物或植物(至少有一種植物)
②請小組同學根據“吃與被吃”的關系用一根繩子將所寫出的生物連起來。(要求:從最弱的傳給最強的)
③請學生談對食物鏈的看法或想法。
(6)講解食物鏈的規(guī)范畫法。(統一用“→”表示“誰被誰吃”的關系)
(7)練習:兩個食物鏈的畫法。
①稻谷蝗蟲鳥老鷹蛇
、诶鲜筘堶喙穲怨
。8)比較:食物鏈有什么共同之處?(從植物開始,到動物結束)再說一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是一條完整的食物鏈嗎?
2.引導學生分析理解食物鏈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1)講述:生物學家給食物鏈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你知道嗎?
。2)講解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概念。(結合視頻、圖片,給學生提供感性認識)
。3)學生判斷生物哪些是生產者,哪些是消費者,哪些是分解者。
。4)匯報討論結果,并說明劃分理由。
(5)提問:你認為在食物鏈中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各自起了什么作用?假如沒有了分解者,世界會變成什么樣?
3.引導學生分析錯綜復雜的食物鏈,建立食物網的概念。
。1)談話:自然界中存在著豐富多樣的生物,它們之間有沒有這種食物鏈關系呢?
。2)看圖,上面有哪些動植物?你能不能用我們剛才學的畫食物鏈的方法畫一條食物鏈?
。3)提問:還有沒有其它食物鏈了?多不多?那怎么才能一個不漏的將所有的食物鏈畫出來呢?請大家比一比,試一試
。4)畫出上面所有的食物鏈,數數看有多少條?(學生之間相互判斷與評價:畫出的每條食物鏈是否完整與正確)
。5)提問:你們數過圖上有多少條食物鏈?從圖上看這些錯綜復雜的食物鏈組合在一起,讓你感覺像什么呢?你還發(fā)現了什么呢?
。6)學生討論交流并匯報。
(7)講解食物網的概念。
(三)鞏固應用
1.出示問題:如今,一些飯店很流行將青蛙作為一道美味佳肴進行食用,學了今天的知識,你有什么自己的想法?
2.學生討論,交流。
初中生物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鳥類適應飛行的結構特征,理解鳥類進行雙重呼吸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互助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通過制作類比模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匯報發(fā)言環(huán)節(jié)增強學生的概括和表達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觀看鳥類被迫害的視頻短片,喚起學生保護鳥類保護環(huán)境的決心。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鳥類適應飛行的結構特征。
難點:鳥類適應飛行的結構特征。
三、教學用具
紙飛機、多媒體軟件、羽毛、鳥類骨骼標本等
四、教學過程
引入:播放鳥叫聲音頻。吸引學生注意。
師:我們經常會聽到各種鳥發(fā)出婉轉的叫聲,不禁為我們的校園增添了一番姿色。今天就讓我們來一同學習這些空中的精靈——鳥類。老師想考考你們,你們認識這些鳥類嗎?(一個人回答)
生:回答教師問題。
師:同學們確實很博學,那么你們知道這些鳥類都是以什么為食的,生活方式又有什么特點呢?
生:回答教師問題。(喙和腳——食性和活動方式)
師:同學們不難發(fā)現,生物體經過長時間的進化,結構與功能往往是相互適應的。那么作為鳥類最重要的結構特點就是他們的翅膀。
師:那么是不是有了翅膀就一定能飛呢?
生:舉例。(教師進行補充教學)
師:那么是不是沒有翅膀就不會飛了呢?
師:同學們,請看這幾張圖片,他們都是鳥類,也有翅膀,但是很可惜他們卻不能展翅飛翔?梢,若想飛行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做個小實驗,探究飛行需要哪些條件。
師:演示實驗1.紙片和飛機——體型
演示實驗2.輕擲和用力投擲——動力
同學們覺得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物體的'飛行呢?
生:重量。
演示實驗3.質量大和小的飛機哪個飛的遠——質量
師:除了這三點,你們覺得還有什么條件可以幫助鳥類飛行嗎?比如一張紙片和一個紙團,哪個更容易下落呢?
演示實驗4.借助空氣
生:回答探究結果即可。
師:那么鳥類作為飛行健將又是如何滿足這些條件的呢?老師希望同學們能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所給出的問題。
活動要求:根據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假設,閱讀錦囊后,挑選一點特征進行分析,并整理發(fā)言稿。盡量利用所給材料,自制模型增加講解的直觀性。注意控制實驗變量。最后整理關鍵詞寫在黑板貼上。
。ㄒ还卜6個小組,每個組有任務卡和知識錦囊。通過小組合作回答任務卡中的問題,組織語言進行表達交流。)
師:通過小組學習,我們了解到鳥類為了適應飛行生活,具有很多適應飛行的結構。從古自今我們一直在向鳥類學習著(展示人類研制飛行器的圖片),無論從鳥類給予人類飛向藍天的靈感,還是增加了物種多樣性方面亦或是消滅病蟲害方面,鳥類都可謂使我們的好朋友。但是,這些空中精靈的種類和數量卻在銳減,并且遭受著來自各個方面威脅。播放視頻
師:相信看了這個視頻后同學們一定會有很多感想,你們想如何保護鳥類呢?
生:發(fā)言。
師:通過學習完這節(jié)課后大家都能認識到保護鳥類已經迫在眉睫,而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能將保護鳥類付諸于實際行動,就從不亂丟垃圾,隨手拾起一片紙屑做起。
初中生物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生物命名的重要性,闡明生物的學名代表的含義。
(2)能說出俗名和學名的由來,知道俗名和學名的差異。
。3)能說出學名在使用上的優(yōu)點,知道學名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闡明生物的學名代表的含義
難點:認同生物的名稱從多種多樣到全世界統一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
。ㄒ唬┥锏乃酌
師:今天老師帶了一個“朋友”來,不知你們是否認識它,能否說出它的名字。(出示土豆)
生:土豆、洋山芋、馬鈴薯、potato……
師:那這位朋友呢?(出示甘薯)
生:山芋、甘薯、番薯……
師:原來它有這么多不同的名字,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同物異名(板書)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的還有哪些生物也有同物異名的現象呢?你能舉例嗎?
生:積極發(fā)言。
師:說得很好。那為什么同種生物會有這么多不同的叫法呢?
生:因為地區(qū)的差異,語言的差異,習慣的叫法,……
師:對。這些人們習慣使用的名稱通常叫做俗名。(板書)
我們已經發(fā)現同種生物往往會有不同的俗名,那請大家想一想,不同種的生物會不會有相同的俗名呢?
生:會。剛才說的馬鈴薯和紅薯都有俗名地瓜。
師:對。這位同學反應很快哦。有沒有了?
生:略。
師:請看視頻,有誰知道這是什么鳥?
生:杜鵑
師:對。但是這種花又有誰知道?
生:杜鵑。
師:不同種生物卻有著相同的俗名即異物同名,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還有嗎?(板書)
生:略。
師:俗名除了有同物異名、異物同名的現象,是否還會造成其他的現象呢?下面,請你來猜一猜,這些俗名都帶魚字的動物是不是都是魚呢?
生:不是!
師:對。它們俗名都帶魚字,但都不是魚,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俗名不能告訴我們生物的類別,容易讓人產生誤解。(板書)
請你來討論一下,生物俗名的同物異名、同名異物、讀音誤解等現象對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有沒有影響?影響大不大?
生:略。
師:但是,在生物學術界這卻是一個大問題,為什么?
生:……
師:會造成生物名稱的混亂,科學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事,而且還會造成學術研究交流的困難。其實,千百年前的生物學家已經感受到了這樣的困擾了。請你來試一試,如果你是生物學家,面對這樣的生物命名混亂和交流的困難,你覺得該怎么辦呢?
生:略
師:對。創(chuàng)立世界通用的生物命名法這是生物學家在千百年前就有的愿望。請你再像生物學家一樣思考一下,怎樣的名稱才能世界通用呢?
生:統一 唯一 科學的
師:對,這樣的名稱我們就叫生物的學名。(板書)
。ǘ┥锏膶W名
千百年來許多科學家都為此不懈努力,也曾提出了很多命名法,但都是因為不太科學,而沒有被廣泛采用。直到18世紀瑞典植物學家林奈提出了一種科學的生物命名法,被廣泛使用。想不想了解這種命名法?
生:想。
師:不過,在這之前我們非常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這位偉大的學者林奈。請你讀一讀林奈的故事,并思考林奈為什么被稱為18世紀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
生:朗讀。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林奈能成功跟他自身的哪些品質有關?
生:熱愛科學、好學、勤奮、堅持不懈、不怕困難……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其實,他最杰出的成就是對生物進行了科學的分類和命名。他在1768年撰寫的《自然系統》是植物學史上劃時代的著作。書中林奈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建立了新的動植物分類系統,并制定了統一的科學的生物命名法——雙名法。雙名法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2個生物的學名。
生:觀察
師:你看出來了嗎?雙名法是怎樣來規(guī)定生物的學名的?
生1:由兩個部分組成:屬名 + 種名
生2:用拉丁文命名
師:還有發(fā)現嗎?
生:在書寫上,學名都是斜體,屬名的第一個字母大寫,種名小寫。
師:同學們觀察的'非常仔細。下面來考考大家,請說出以下哪個是土豆的學名?為什么?
生:略
師:請你說出下列哪個是玉米的學名?
生:略
師:很不錯。雖然我們不懂拉丁文,但是從書寫的規(guī)則上我們就能很快分辨生物的學名和俗名,那是否我們也能知道這個學名的含義呢?請你來比較這2種生物的學名
生:仔細觀察
師:有何發(fā)現?
生:它們的屬名一樣
師:對它們屬于同一類別的,都是貓屬,它們具有很多相似的特征。因此,通過屬名我們可以知道生物的類別。在詞性上,屬名是名詞。那種名能告訴我們什么呢?能將同一屬中的不同種動物區(qū)分開來嗎?
生:思考
師:請看家貓的種名的意思是住家的,黑足貓的種名的意思是腳底黑的,是不是叫兩種不同的生物區(qū)分開來了。
生:是的。
師:所以種名往往表示該種生物區(qū)別于同屬中的其他生物的某一特征或產地等。下面我們再來看個學名。你能說說這個學名的含義嗎?
生:略
師: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這樣的命名不僅告訴我們生物的類別,而且也使人們對這種生物的特征有了一致的認可。下面我們來試一試像科學家一樣來給生物命名,你覺得老師應該提供給你什么呢?
生:生物圖片
師:對。還有生物的屬名和種名的拉丁文。誰愿意來挑戰(zhàn)呢?
生:積極興奮。
師:(依次出示紅狼、東方香蒲、白頭海雕、橡膠樹、白腹海雕。)
生:略
師:同學們學的很好啊。那生物的學名是否讓你想起你的姓名呢?你的姓名是怎樣表示的?生物學名的哪一部分相當于你的姓?哪一部分相當于你的名?兩者有沒有區(qū)別呢?
生:略
師: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學名更統一、唯一、更科學,由此,我們生物的名稱從多種多樣到全世界統一,解決了生物的名稱混亂和世界范圍內的學術交流和研究的困難,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師:那既然有了這樣統一的生物學名,人們平時還是喜歡用俗名呢?
生:俗名形象、生動、簡潔,使用方便;學名是拉丁文,懂得人不多。
師:對。那生活中我們在哪能看到學名的蹤影呢?
生:動物園、植物園
師:對。甚至在我們的校園里,請看……
生:發(fā)現問題
師:請你們課后用雙名法為校園里未命名的植物命名;對已命名的植物中有錯誤的地方糾錯。
初中生物教案13
探究問題:手皮膚各個部位的觸壓覺相同嗎?
探究假設:手皮膚各個部位的觸壓覺不相同
實驗步驟:用筆的尖端刺激手的各個部位,看看各個部位的反應快慢情況
探究結論:手皮膚各個部位的觸壓覺不相同
上面對生物實驗中手皮膚的'觸壓覺知識的內容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哦。
初中生物教案14
步驟:1)將兩個相同的水槽編成甲乙兩組。兩組均放入20xxml河水,并各培養(yǎng)10只同種、同一批的小蝌蚪。
2)甲組每隔一天加甲狀腺激素5mg,持續(xù)5次;作為對照,乙組不加甲狀腺激素,其他培養(yǎng)條件相同。每兩天換1000ml水,每天喂幾粒飯或少許熟蛋黃粉和少許切碎的菜葉3)結果如下
后肢長出的平均時間/d 前肢長出的.平均時間/d 尾脫落的平均時間/d 尾脫落時的平均體長/cm
甲組 4 7 26 0.7
乙組 5 9 37 1.3
希望上面對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發(fā)育的影響實驗知識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內容,相信同學們會學習的很好的吧。
初中生物教案15
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過程。
3、分析小腸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說出小腸的結構與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ǘ┠芰Ψ矫
1、運用實驗法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并得出合理的結論。
2、嘗試解讀營養(yǎng)物質在消化道內被吸收的曲線圖。
。ㄈ┣楦小B(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
1、認同小腸的形態(tài)結構是與它承擔的功能相適應的。
2、認同消化系統對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是保證身體健康的重要條件。
3、積極參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與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實驗的過程中,及時相互交流經驗,體驗與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動。
學情分析
重點難點
。ㄒ唬┙虒W重點
1、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過程。
3、分析小腸的結構與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二)教學難點
1、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2、舉例說出消化系統與其消化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3、描述小腸的`結構特點,說明為什么小腸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播放視頻(展示一消瘦患腸胃病人和一胖子的對話)導入新課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胖和瘦與消化和吸收有關
二、探究活動——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
教師活動:播放口腔內部結構示意圖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明了口腔結構和唾液怎樣流入口腔
教師活動:布置學生讀課本內容,制定探究計劃與探究步驟。屏幕展示注意事項。
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制定探究方案(完成《同步學習》自主探究(1)(2)(3)部分)。
教師活動:參入討論,點撥指導。選取兩小組的探究方案,引導學生進行評析。對共性問題予以強調,指導各小組對方案不妥之處加以糾正
學生活動:各小組對方案不妥之處加以糾正,完善實驗方案。分組進行實驗操作。
教師活動:巡視指導
教師活動:學生實驗操作完畢后,師屏幕展示
根據下表列出的實驗方法步驟,填寫實驗現象,再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原因。
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
【初中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生物的教案11-11
初中生物教案03-07
初中生物教案06-13
《細菌》初中生物教案08-23
初中生物教案模板11-10
初中生物教案【精】12-19
【薦】初中生物教案12-18
【推薦】初中生物教案02-01
初中生物教案【熱門】12-11
初中生物教案【薦】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