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4-07-17 13:45:48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

  教學內容: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冊第125-129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整數(shù)、分數(shù)、小數(shù)等概念的意義,溝通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整理復習中形成知識網(wǎng)絡學會均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3.結合教學,滲透人文主義教育和事物之間是互相聯(lián)系的辯證唯物啟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進一步理解整數(shù)、分數(shù)、小數(shù)等概念的意義,溝通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練習紙等。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實際,引入課題

  1.課件展示:(信息報道)據(jù)統(tǒng)計,去年我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280元,實際增長6.4%.

  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通過驗收的人口地區(qū)覆蓋率達到85%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yè)實現(xiàn)利潤為比去年增加1.4倍。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從3又9/20平方米提高到6又13/25平方米。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公布,我國總人口數(shù)為1295330000人,平均每個家庭的人口為3.44人,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取得明顯成效。

  2.從這組信息報道中,同學們主能感受到什么?你是怎么看出的?

  3.揭示課題:數(shù)學在我們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我們的生產(chǎn)、生活都離不開數(shù),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整理和復習數(shù)的意義.

  二、復習整理,形成網(wǎng)絡

  1.分組合作,根據(jù)以前學過的知識,把信息中的數(shù)據(jù)分分類。(用展示臺展示反饋)

  2.分類整理,溝通聯(lián)系。

  (1)整數(shù)。

 、僬埻瑢W們舉幾個用整數(shù)表示的例子。

 、谀男⿺(shù)屬于整數(shù)呢?(自然數(shù)、0、…..)

  ③自然數(shù)的意義和單位是怎樣的?請同學們看書回顧。(師板書復習步驟)

 、芙榻B自然數(shù)的產(chǎn)生,引入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爺爺?shù)拿?-數(shù)起源于數(shù)

  (2)分數(shù)、小數(shù)。

 、佻F(xiàn)在請同學們自己來整理復習分數(shù)和小數(shù),看看你們打算從哪幾方面來整理?(分組討論)

  ②根據(jù)同學們討論的結果,請同學們帶著問題,看書回顧、分類整理。

  ③小組分類匯報結果,并圍繞整理結果提幾個問題,隨意點同學回答并作出評價。

 。3)百分數(shù)

 、佻F(xiàn)在我們還有什么數(shù)沒有復習?

 、诎俜謹(shù)的意義是怎樣的?

  ③請同學們舉幾個用百分數(shù)表示的例子。

 、芙榻B幾個百分數(shù)實際應用的例子。(課件展示)

  膠東鄉(xiāng)糧食產(chǎn)量比去年增加三成。

  百貨大樓的帽子按八五折出售。

  某針織廠抽查了50件針織內有衣,其中49件為合格產(chǎn)品,合格率為( )。

  20xx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以內。

  ⑤分組討論:百分數(shù)和分數(shù)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3.形成網(wǎng)絡。(課件)

  意義(略)

  (2)復習計數(shù)單位、數(shù)位、進率等概念。

  (3)讓學生自由看數(shù)位順序表提問質疑。

  5.小結板書

  三、綜合運用,拓展提高

  (課件展示)..

  1.填空:『··

  (1)最小的自然數(shù)是()

  (2)把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把3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

  (3)1又5/7的分數(shù)單位是(),它至少再添上()個這樣的單位就成了整數(shù)。

  (4)40.04整數(shù)部分的"4"在()位上,表示(),小數(shù)部分的"4"在()位上;表示()個()。

  (5)最高位是百萬位的整數(shù)是()位數(shù),最低位是百分位的小數(shù)有()位小數(shù)。

  (6)最小的四位數(shù)是(),最大的三位數(shù)是(),它們相差()。

  2.選擇:

  (1)十萬位上是6的數(shù)是()。

  A.166023 B.6123412 C.36659571

  (2)下面各數(shù)中,()是循環(huán)小數(shù)。

  A.5.888 B.0.13939 C.3.1415926……

 。3)三成五號百分數(shù)表示是()。A.35% B.3,5% C.350%

  (4)分數(shù)單位是1/9的最大真分數(shù)是()。

  A 7/9 B 8/9 C 9/9

  (5)把一根3米長的鐵絲平均分成7段,每一段長是這根鐵絲的()

  A 1/7 B 3/7 C 3/7米

  3.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1.34的計數(shù)單位是0.010()

  ()1/4噸可以寫成25%()

  (3)自然數(shù)既可以表示"有多少個",又可以表示是"第幾個"。()

  (4)大于2而小于6的數(shù)只有3、4、5ρ()

  (5)因為4/5比6/7小,所以4/5的分數(shù)單位比號的分數(shù)單位小。()

  4.想一想:用0、1、9這三個數(shù)字組成一個最大的三位數(shù)是(),組成一個最小的三位數(shù)是(),組成一個最小的小數(shù)是(),組成一個最大的真分數(shù)是()。

  四、總結

  1.小組質疑、評價(自評、互評)全課學習情況。

  2.師做總結。

  教學設想

  "數(shù)的意義整理和復習"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數(shù)學教材第十冊的內容,是畢業(yè)總復習中的第一節(jié)整理復習課。是對學生小學階段所學劃過的數(shù)的概念的一次概括和總結,次溝通和聯(lián)系。由于要復習的內容較多,立足于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在教學設計時我作了如下設想:

  1.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數(shù)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課前預習中我就布置學生收集?如一些用整數(shù)、百分數(shù)等表示的例子,讓他們感受這些數(shù)就在自己的身邊,并不陌生和抽象。還讓他們知道數(shù)學能具體、鮮明地反映一些實際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用了一組信息;報道作課前引入。學生從信息報道中二能找到以前學過的整數(shù)、分數(shù)、小數(shù)、等,還從信息中的數(shù)據(jù)看出國家形勢發(fā)展變化。

  2.尊重學生主體,立足于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讓學生在課堂中大膽自主探究。首先我讓學生從信息中的數(shù)據(jù)著手分類,根據(jù)學生自己的分類來分幾塊進行整理和復習。在分數(shù)和小數(shù)這兩塊整理復習時,我放手讓學生與設想從哪些方面來整理,然后讓學生嚴去按自己所想的進行整理和復習,給學生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3.查漏補缺,溝通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形成知識網(wǎng)絡。由于這節(jié)課中出現(xiàn)的概念是學生以前陸續(xù)分段學完的,因此在這節(jié)整理復習課中除了著重復習數(shù)的意義、單位和分類外,還讓學生去初步了解數(shù)系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進一步溝通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形成→個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讓學生的知識有序、系統(tǒng)化。

  4.創(chuàng)建活潑、輕松、民主的課堂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我力求創(chuàng)造一種民主、輕松的新型師生關系,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中大膽參與,敢想敢說。在復習完分數(shù)小數(shù)及數(shù)位順序表后,我都讓學生嘗試自己提幾個相關的問題,考考其他同學,并作出評價。老師把發(fā)問的權利交給學生,做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5.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創(chuàng)新意識滲透人文主義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一節(jié)整理復習課,除了有歸納總結,必定有應用提高。我設計國了一系列綜合練習,旨在讓學生的知識得到拓展和延伸,并抓住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學中我還注意有機地滲透人文主義教育和事物之間是互相聯(lián)系的辯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6.合理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優(yōu)化課堂教學。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得當,能使學生學得主動,教師教得輕松,靜止的課堂變得生動起來。這節(jié)課我從引入到知識網(wǎng)絡到綜合練習,設計了一套生動、美觀、實用的雙課件,給課堂教學增添了一股活力,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提供了一個良性環(huán)境。

  7.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我們的教育應該是讓學生可以得到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正是從這個教育理念出發(fā),我們的課堂教學應堅持向學生"授之以漁",而不僅僅只是知識的傳授。這節(jié)課是節(jié)整理復習課,當上完課后,三個復習步驟已清晰地印入學生腦海中,為后面的復習課起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逐步積累,學生就能脫離老師這個拐杖,學會自己主動學習了。

  8.加強合作交往,注重學生情感、價值的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吸取別人意見、與人合作的精神。小組合作學習就給學生提供了個培養(yǎng)社會性的絕好機會。正因如此,這節(jié)課我設計安排了三次小組合作學習的機會,給學生足夠的交流時間,讓學生與組內的同學交流合作。一節(jié)課的設想可以從多角度考』慮,但必有輕重之分,才會有層次起伏之感。在信息時代的新世紀,在教導育改革爭鳴的今天,希望能以此文拋磚引玉,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討、共同進步!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2

  教學內容分析

  教材首先用文字說明了儲蓄的意義,介紹了本金、利率、利息的意義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然后通過例4讓學生掌握計算利息的基本方法。

  教學目標

  1.知道儲蓄的意義,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義。

  2.掌握計算利息的基本方法。

  3.經(jīng)歷收集信息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難點:正確理解概念,能解決與利息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思路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鞏固應用,提升能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5分鐘)

  1.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一定很喜歡過年吧,因為過年不僅有好吃的,好玩的,還可以得到不少壓歲錢。你們的.壓歲錢是誰在保管著呢?(引導學生想到儲蓄比較安全,并且能夠得到利息)

  2.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了解儲蓄嗎?關于儲蓄有哪些知識呢?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一下儲蓄的知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鐘)

  1.引導學生自學教材第11頁關于儲蓄的知識。

  (1)出示自學提示:

 、賰π畹暮锰。

  ②儲蓄的方式。

 、凼裁词潜窘稹⒗、利率?

 、芾⒌挠嬎愎绞鞘裁?

  (2)檢驗自學成果,引導學生找出下題中的本金和利息。

  課件出示:明明20xx年11月1日把100元壓歲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1年,到20xx年11月1日,明明不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還可以得到銀行多付給的1.5元,共101.5元。

  2.用儲蓄的知識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例4,引導學生讀題并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組織小組討論:求2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錢,就是求什么。

  (3)組織學生嘗試解題。

  (4)組織全班交流,明確解題思路。

  思路一:先求利息,最后求可取回多少錢?扇』劐X數(shù)為本金+(本金×利率×存期)。

  思路二:把本金看作單位“1”,先求出本金和2年的利息一共是本金的百分之幾,再求可以取回多少錢?扇』氐腻X數(shù)為本金×(1+年利率×2)。

  三、鞏固應用,提升能力。(10分鐘)

  1.完成教材第11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頁第9題。

  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5分鐘)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

  2.計算利息時,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計算時所乘的時間單位應是年;存款的利率是月利率,計算時所乘的時間單位應是月。

  板書設計利率

  例4方法一5000×2.10%×2=210(元)

  5000+210=5210(元)

  方法二5000×(1+2.10%×2)

 。5000×(1+0.042)

  =5000×1.042

 。5210(元)

  答:到期時王奶奶可以取回5210元。

  培優(yōu)作業(yè)1.劉亮有20xx元,打算存入銀行2年,F(xiàn)有兩種儲蓄方法:第一種是直接存2年,年利率是2.10%;第二種是先存1年,年利率是1.50%,第一年到期時再把本金和利息合在一起,再存1年。選擇哪種儲蓄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第一種儲蓄方法:20xx×2.10%×2=84(元)

  第二種儲蓄方法:20xx×1.50%×1=30(元)

  (20xx+30)×1.50%×1=30.45(元)

  30+30.45=60.45(元)

  60.45<84,選擇第一種儲蓄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提示:在累計存期相同的情況下,一次性存款比其他存款方式所獲得的利息要多一些。

  2.趙伯伯把一筆錢存入銀行5年,年利率為2.75%,到期后取得275元利息。趙伯伯存入銀行多少錢?

  275÷2.75%÷5=20xx(元)

  答:趙伯伯存入銀行20xx元。

  教學反思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為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正確運用公式計算各種情況下的利息問題。

  微課設計點教師可圍繞“利息的計算方法”設計微課。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3

  線與角!步滩牡89~91頁及第91頁第1、2(1)題〕

  1.了解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和兩條相交直線確定一個點,并能區(qū)分直線、線段和射線。

  2.能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角,會畫出指定度數(shù)的角。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互相交流合作的意識。

  重點:區(qū)分直線、線段和射線,認識角并會畫角。

  難點:理解線與角間的內在聯(lián)系與區(qū)別。

  量角器、尺子、課件。

  師:我們在小學階段學過哪幾種線?認識哪些角?

  生1:我們學過直線、射線、線段。

  生2:我們認識直角、銳角、平角、鈍角、周角。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復習“線與角”。(板書課題:線與角)

  1.復習線段、射線和直線。

  課件出示:

  師:你能說出上面的圖形各是什么嗎?

  生:直線、射線、線段。

  師:你能找出線段、射線、直線的區(qū)別嗎?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輔導。

  先請學生匯報結果,再給出下表,讓學生完成。

  端點個數(shù)能否度量

  線段

  射線

  直線

  師:線段、射線和直線有什么聯(lián)系?(線段和射線是直線的一部分)

  師: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它們的邊是直線還是線段?(線段)

  師:角的邊是直線嗎?

  生:不是,角的邊是射線。

  2.角的整理與分析。

  (1)讓學生自己任意畫一個角。

  師:根據(jù)你畫的角說一說,關于角,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板書:角)

  教師畫出一個角。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師:什么叫角?角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師:計量角的單位是什么?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怎樣畫角?

  師:按角的度數(shù),角可以分為哪幾種?

  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生1:由一點出發(fā)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作角。角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符號是“°”。

  生2: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生3:根據(jù)角的度數(shù),可以把角分為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師:銳角是怎樣的角?(教師畫出圖形并寫出相應的特征)

  師:大家能畫出其余幾種角的圖形并說出它們的特征嗎?

  生:銳角是小于90°的角;直角等于90°;鈍角大于90°且小于180°;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

  3.垂線和平行線。

  師: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有哪幾種位置關系?

  生:相交(互相垂直與不垂直)和平行。

  師:小組內互相說說什么叫互相垂直,什么叫平行線。

  教師分別畫出一組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直線。

  生1: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叫作互相垂直,一條直線叫作另一條直線的垂線。

  生2: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平行線。

  師:平行線間的距離有什么特點?

  生:處處相等。

  師:如何畫一條直線的垂線和平行線?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后師生共同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掌握了哪些知識?

  生1:能正確區(qū)分直線、線段和射線。

  生2:能畫出指定度數(shù)的角。

  線與角

  1.線

  頂點個數(shù)能否度量

  線段2能

  射線1不能

  直線無不能

  A類

  1.填空。

  (1)線段有(  )個端點,射線有(  )個端點,直線(  )端點。

  (2)兩條直線相交組成4個角,如果其中一個角是90°,那么其他三個角是(  )角,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  )。

  (3)6時整,時針與分針所成角的度數(shù)是(  )。

  (4)(       )決定了角的大小。

  (5)135度角比平角小(  )度,比直角大(  )度。

  2.判斷。(對的在括號里畫

  估算。(教材第77~78頁)

  1.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會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習慣。

  3.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感受估算的作用。

  重點: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敘述估算的過程。

  難點: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

  課件。

  課件出示教材第77頁第2個主題圖。

  師:根據(jù)你估算的結果判斷應該去哪個影院看電影。

  生:應去星華影院。

  師:六年級大約有多少人?

  生:大約有270人。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估算”。(板書課題:估算)

  師:在生活學習中,哪些時候要用到估算呢?

  生1:買東西的時候要估算帶的錢夠買幾件商品。

  生2:計算前可以進行估算。

  生3:計算后可以用估算的方法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那么剛才那道題大家是用什么方法進行估算的?請你把自己的估算方法和小組內同學說一說。

  生1:我的估算方法是把幾個班的人數(shù)都看成40,40×6是240,所以應去星華影院。

  生2:我的估算方法是把幾個班的人數(shù)都看成50,50×6是300,所以應去星華影院。

  生3:我的估算方法是把幾個班的人數(shù)都看成45,45×6是270,所以應去星華影院。

  師:大家都很棒,說出了不同的估算方法,希望大家在解決其他問題時也會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

  師: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掌握了哪些知識?

  生:進一步理解了估算的過程,會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進行估算。

  A類

  1.估一估下面各題的結果,并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4200-500=3600  891+208=1100  404÷4=11  39×49=20__

  2.解決問題。

  (1)電影院有31排座位,每排36個,育英小學980名同學去看電影,座位夠嗎?

  (2)一本故事書有268頁,小明每天看35頁,一周能看完嗎?

  (3)師徒兩人共同加工458個零件,師傅每天加工35個,徒弟每天加工30個,8天能完成任務嗎?

  (考查知識點:估算的意義;能力要求: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會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

  B類

  某校組織學生春游,若租用45座客車,則有15人沒有座位,若租同樣數(shù)量的60座客車,則余一輛空車,其余剛好坐滿。已知45座客車租金為220元,60座客車租金為300元。

  (1)這個學校一共有學生多少人?

  (2)怎樣租車最劃算?

  (考查知識點:估算的應用;能力要求:利用估算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A類:

  1.略

  2.(1)夠(2)不能(3)能

  B類:

  (1)240人

  (2)租4輛45座客車和1輛60座客車最劃算。

  教材第77頁“鞏固與應用”

  1.夠不夠

  2.略

  3.49≈50 50×30=1500(字) 15001528不能

  4.略

  5.小女孩兒估算的結果比精確結果大,小男孩兒估算的結果比精確結果小。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7頁的“與反思”,“練習與實踐”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整數(shù)、小數(shù)和分數(shù)四則運算意義和方法的理解,能正確進行相關的口

  算、筆算和估算。

  2.使學生掌握加減法之間、乘除法之間的關系。

  3.增強驗算意識,培養(yǎng)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

  四則運算的計算和驗算方法

  教學難點:

  四則運算的算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與反思

  1.整數(shù)四則運算意義。

  提問:通常所說的.四則運算是指什么?誰來說一說整數(shù)四則運算的意義各是怎樣的?

  2.計算方法

  計算:865+78=8.65+7.8=

  3、計算整數(shù)加減法的時候要把相同數(shù)位對齊,計算小數(shù)加減法的時候要把小數(shù)點對齊。計算分數(shù)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數(shù)。你能說說這之間的聯(lián)系嗎?(讓學生明白:要把相同計數(shù)單位的數(shù)直接相加)

  4.對比練習:完成“練習與實踐”的第2題

 。1)問:怎樣進行整數(shù)、小數(shù)和分數(shù)乘法和除法的計算?

 。2)比較每組題的計算方法,體會內在聯(lián)系。

  二、練習與實踐

  1.完成87頁第1題

 。1)學生獨立填出答案

  (2)學生匯報結果,挑選幾題,讓學生說說怎樣算的?

  2.完成87頁的第3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讓學生說說是怎樣估算的?

  3.完成87頁第4題

 。1)學生獨立完成,個別學生板演。

 。2)結合每道題目,讓學生說說是怎樣驗算的?應該注意什么?

  (3)說說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各部分之間有什么關系?

  三.

  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交流

  四.作業(yè)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yè)。

  板書設計

  關于數(shù)的運算的復習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數(shù)的概念,掌握有關性質,并能 正確地判定數(shù)的范圍。

  教學重點:數(shù)的概念。

  教學難點:靈活理解數(shù)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 知識整理

  自然數(shù) 十進制的計數(shù)法多位數(shù)的讀法

  整數(shù)

  小數(shù)的意義小數(shù)大小的比較

  數(shù) 小數(shù) 小數(shù)的分類 無限小數(shù)(循環(huán)小數(shù))

  有限小數(shù)

  小數(shù)的性質

 。、

 。场⒄麛(shù)和小數(shù)的數(shù)位順預表。

  4、整數(shù)、小數(shù)的讀法

  5、 萬、億做單位記數(shù)

  較大的數(shù)可用萬、億作單位進行改寫不是整萬、整億的.數(shù)可用小數(shù)表示。

  如:18000000=1800萬

  110600000=1.106億

 。丁 近似數(shù)表示:(1)四舍五入法(常用)

 。ǎ玻┻M一法(3)去尾法

  二、練一練

 。ǎ保┨羁

  a. 學生練習

  b. 反饋:說出正誤理由,并討論如何改正。

  (2)判斷

  a. 學生練習判斷。

  b. 反饋并說明理由。

  (3)

  a.一個五位數(shù)加上1就變成六位數(shù),這個五位數(shù)是(),一個五位數(shù)減去一就變成四位數(shù),

  這個五位數(shù)是()。

  b.把下列各數(shù)從小到大用符號連接起來 0.7 0.7550.760.75。

  c. 用0、1、2、3、9這十個數(shù)字,每個數(shù)字只能、用一次,寫出一個最接近十億的整數(shù)。

  d. 課本第1-----6題。

  三、總結:

  本課復習了哪些內容?我們是怎樣復習的?你認為哪些知識非常重要或者以前對哪些題目要犯錯通過今天的復習想提醒大家?

  四、提高練習

  1、用2、3、4分別去除一個數(shù),正好都能整除,這個數(shù)最小是( ),把它寫成兩個質數(shù)相加的形式是( )。

  2、互質的兩個數(shù)的積是68,這兩個數(shù)是( )和( )或( )和( )。

  3、甲、乙、丙三個小朋友繞操場滾鐵環(huán),繞一周甲要3分,乙要6分,丙要9分。3人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fā),至少要( )分,3人才能同時在出發(fā)地點相會。

  五、作業(yè)布置

  作業(yè)本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6

  設計說明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且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备鶕(jù)六年級學生基本都有較強的實驗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這一特點,在教學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時,一改以前教師演示或在教師指令下做試驗的方式,采取給學生提供材料和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上課伊始,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推導公式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探討試驗方法,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高漲。在解決問題時,通過“扶”而不是“包辦代替”,使學生在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真實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2.注意以學生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動腦、動手的空間,使學生充分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在分組觀察、實驗操作、測量等基礎上,自主推導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

  3.在學習過程中教給學生科學的探究方法。

  “提出問題——直覺猜想——試驗探究——合作交流——試驗驗證——得出結論——實踐運用”是探究學習的一個基本方法,教學中,為學生搭建探究學習的平臺,促使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和思想方法,發(fā)展學生的反思意識和自我評價意識。同時,課堂中,啟發(fā)學生提問、猜想、動手實踐,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鉛錘

  學生準備 等底、等高的圓柱形容器和圓錐形容器 沙子或水

  教學過程

  ⊙問題導入

  1.提問激趣。

  師:怎樣計算這個鉛錘的體積?(出示鉛錘)

  預設

  生:可以用“排水法”。把鉛錘放入盛水的量杯中(水未溢出),根據(jù)水面的先后變化求出鉛錘的體積。

  師:怎樣求出沙堆的體積?(課件出示例3沙堆圖)

  預設

  生1:用“排水法”好像不行。

  生2:把圓錐形沙堆改變形狀,堆成正方體,測出它的棱長后計算它的體積。

  生3:把圓錐形沙堆改變形狀,堆成長方體,測出它的長、寬、高后計算它的體積。

  生4:把圓錐形沙堆改變形狀,堆成圓柱,測出它的底面周長和高,求出它的底面積后計算它的體積。

  2.導入新知。

  師:大家都想到了用“轉化”的方法求這堆沙子的體積,但如果我們在計算沙堆體積之前,必須把沙子重新堆放成以前學過的幾何形體,這樣做又麻煩又不容易成功,看來我們還需要尋求一種更普遍、更科學、更便利的求圓錐的體積的方法。(板書課題:圓錐的體積)

  設計意圖:通過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

  1.猜一猜:圓錐的體積可能與哪種立體圖形的體積有關?

  (學生大膽猜想,可能與圓柱的體積有關)

  2.探究圓錐的體積要借助一個什么樣的圓柱來研究這一問題呢?

  學生經(jīng)過討論、交流并說出觀點:應該選擇一個與這個圓錐等底、等高的圓柱更為合適。

  3.課件出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

  引導學生想一想它們的體積之間會有什么樣的關系。

  4.方法指導。

  議一議:怎樣借助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來探究圓柱和圓錐的體積之間的關系呢?

  (各組同學準備好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形容器)

  預設

  生1:把圓柱形容器裝滿水,再倒入圓錐形容器中,看可以正好裝滿幾個圓錐形容器。

  生2:把圓錐形容器裝滿沙子,再倒入圓柱形容器中,看正好幾次可以倒?jié)M。

  生3:選用一組等底、等高的圓柱模型和圓錐模型,先用“排水法”分別求出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再算出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幾倍,并發(fā)現(xiàn)兩者之間的'關系。

  5.操作交流。

  (1)分組試驗。

  請同學們分組試驗。(學生試驗,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匯報。

  師:誰能匯報一下自己小組的試驗結果?

  預設

  生:在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相等的情況下,將圓錐形容器裝滿沙子向圓柱形容器里倒,倒了3次,正好倒?jié)M。

  師:通過試驗,你發(fā)現(xiàn)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

  預設

  生1: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

  生2:圓柱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的3倍。

  6.推導公式。

  師:結合自己的試驗結果,說一說計算圓錐的體積時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預設

  生1:需要知道與圓錐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是多少。

  生2:知道圓錐的底面積和高也可以求出圓錐的體積。

  師:你認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是什么?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加深對直線、射線和線段特征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豐富對角的概念的理解,完善認知結構。

  2.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教學重點:

  使學生加深對直線、射線和線段、角等特征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用量角器量角、畫角,理解垂直與平行的關系,畫垂線

  教學過程:

  一、知識梳理,形成網(wǎng)絡

  1.提出要求

  ①分別畫一條直線、一條射線和一條線段。

 、诳磮D說說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壅f說直線、射線和線段的關系。

 、茉诩埳袭嫵鰞蓷l直線

  2.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小結

  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關系,并板書。

  a相交(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相交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b不相交(當兩條直線不相交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二、鞏固練習,反饋校正

  完成教科書第100頁“練習十九”

  1.完成第2題: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先分小組說,再全班交流

  2.完成第3題:先讓學生觀察圖形,再獨立思考,最后指導學生用兩點決定一條直線的知識說明。

  3.完成第4題:先讓學生討論:通過一個點可以畫多少條直線?通過兩個點呢?再指導學生用兩點之間的連線最短的知識說明

  4.完成第5題:指導學生說思考過程時,師著重指出:因為從直線外的一點到直線的所有線段中,垂直的.線段是最短的,因此從A或B點出發(fā),連通主管道的小管道應該與主管道相應部分垂直。最后讓學生獨立操作。

  三、拓展延伸,整理反思

  1.師提問:我們學過哪些角?你能填寫下表嗎?學生獨立做好后全班交流。

  2.師讓學生用活動角演示上面的各種角,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學生討論后,師小結: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3.完成教科書第101頁“練習十九”第6題學生獨立填后反饋校對。

  4.畫角、量角器量角

 。1)讓學生說一說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師讓學生嘗試畫45度和135度的角各一個,在用量角器量,并讓學生對比,這兩個角畫時和量時有什么不同?要注意什么?

 。3)完成教科書第101頁“練習十九”第7題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在觀察、交流、操作等活動中,經(jīng)歷認識圓柱和圓柱側面展開圖的過程。

  2、認識圓柱和圓柱側面展開圖,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

  3、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獲得學習的愉快體驗。

  課前準備:

  1、老師準備一個帶商標紙的茶葉桶、剪刀、小黑板或課件。

  2、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圓柱體實物、剪刀、線繩等。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1、謎語導入引出圓柱。上下一樣粗,放倒一推骨碌碌。(板書:圓柱)

  2、(課件出示書中的情境圖)師:上面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指名說)

  3、拿出你準備的圓柱形物品,舉起來,大家互相檢查,看看你們準備的都是圓柱嗎?(教師也要認真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不符的,如果有讓學生說說為什么?)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指名說)預設:鐵皮水桶、煙囪

  二、體驗探究

  1、認識圓柱

  拿起你的圓柱,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圓柱有多少個面?再用手摸一摸,這些面有什么特點?也可以在桌上輕輕地滾一滾。

  (1) 學生觀察,并用手摸表面、滾一滾。

 。2) 集體交流。好了,放好你的圓柱。你觀察到圓柱有哪些特征?(指名說)

  預設:1、我發(fā)現(xiàn)了圓柱有三個面。(師:用手指一指都有哪三個面)

  2、我發(fā)現(xiàn)了圓柱的的上下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師:同意嗎?那你們怎么知道這兩個圓完全相同呢?有沒有辦法驗證一下?(指名說)教師總結: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并板書:2個底面 相等)

  3、我發(fā)現(xiàn)了圓柱還有一個面,(師:這個面有什么特點?和上下兩個底面有什么不一樣?)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總結:圓柱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并板書:曲面)

  4、剛才大家觀察的非常認真,那我們回憶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高),那圓柱有高嗎?(有)誰來用手指一指或者用語言描述一下什么是圓柱的高?(指名說)

  那你們認為一個圓柱有多少條高?(無數(shù)條)而且它們的長度怎么能樣?(相等)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9

  教學內容:

  第43頁例4,完成“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十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例的“項”以及“內項”和“外項”。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引導觀察,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比例的基本知識。

  1、復習:

  師:什么叫比例?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出示: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學生根據(jù)比例的意義進行判斷,教師結合回答板書:

  1/3∶1/4=12∶9 7∶4≠5∶3 1∶5=0、8∶4 80∶2=200∶5

  2、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介紹“項”: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叫做比例的項。

 。2)3:5 = 18:30學生嘗試起名。

  師介紹:比例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3:5 = 18:30

  內項

  外項

 。3)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你還能指出它的內、外項嗎?

  出示:3/5=18/30

 。4)已經(jīng)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稱,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規(guī)律或者性質,有興趣嗎?

  師:剛才,你們是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斷的。老師不是這樣想的,可很快就判斷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嗎?告訴你們,老師是運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判斷的。

  二、教學例4

  1、提問:你能根據(jù)圖中的數(shù)據(jù)寫出比例嗎?

  (1)引導學生寫出盡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書,同時說出它們的內項和外項。

  (2)引導思考:仔細觀察寫出的這些比例式,你能否發(fā)現(xiàn)有沒有什么相同的特點或規(guī)律呢?

  2、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探究規(guī)律。

 。ò鍟簝蓚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3、驗證:是不是任意一個比例都有這樣的規(guī)律?

  ⑴課件顯示復習題(4組):

  1/3∶1/4和12∶9;1∶5和0、8∶4;7∶4和5∶3;80∶2和200∶5

  學生驗證。

 、茖W生任意寫一個比例并驗證。

  教師將學生所舉比例故意寫成分數(shù)形式,追問:哪兩個是內項,哪兩個是外項,讓學生算出積并結合回答板書。通過交_連線使學生明確:在這樣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表達為:把等號兩端的分子、分母交_相乘,結果相等。

  師:老師也寫了一個比例(板書:3∶2=5∶4),怎么兩個外項的積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你們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可能是有問題的。

  引導學生得出:你舉的例子從反面證明了我們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是正確的。因為3∶2和5∶4這兩個比是不能組成比例的。只有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師:很有道理!同學們很會觀察,很會猜想,很會驗證,自己發(fā)現(xiàn)了比例的基本性質。

  板書: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⑶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項,即a:b=c:d,那么這個規(guī)律可以表示成什么。

  (4)完整板書: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讀書P44頁,勾畫

  5、小結:剛才我們是怎樣發(fā)現(xiàn)比例的基本性質的?(寫了一些比例式,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再驗證)

  6、比例的基本性質的應用

 。1)比例的基本性質有什么應用?

 。2)做“試一試”:出示“3.6:1.8和0.5:0.25”。

  A、先假設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

  讓學生自己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如果能組成比例就寫出這個比例式。提問:3.6:1.8和0.5:0.25能組成比例嗎?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能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嗎?

  b、說出寫出的比例的內項和外項分別是幾,再分別算出外項和內項的積。

  C、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組成的比例是否正確。

  三、綜合練習:

  1、完成練一練

  (1)學生嘗試練習。

  (2)交流討論。使學生明確:可以把四個數(shù)寫成兩個比,根據(jù)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斷。也可將四個數(shù)分成兩組,根據(jù)每組中兩個數(shù)的.乘積是否相等作出判斷,其中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判斷比較簡便。

  2、在()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

  1、5:3=():4

  12:()=():5

  先讓學生嘗試填寫,再交流明確思考方法。

  3、補充一組靈活訓練題:

  A、如果讓你根據(jù)“2×9=3×6”寫出比例,你行嗎?你能寫出多少個呢?

  B、你能用“3、4、5、8”這四個數(shù)組成比例嗎?若能,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C、你能從3、4、5、8中換掉一個數(shù),使之能組成比例嗎?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真行!不僅探索發(fā)現(xiàn)了比例的基本性質,還能自覺地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去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去求比例中的未知項。

  能告訴我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嗎?你覺得學了它有什么用處?

  五、課堂作業(yè)。

  1、做練習十第1、3題

  2、獨立完成2、4題

  板書設計:

  比例的基本性質

  3:5 = 18:30

  內項

  外項

  6:4=3:2 4:6=2:3 4:2=6:3 3:6=2:4

  3×4=6×2

  a:b=c:d ad=bc

  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數(shù)學學好的方法是什么

  1、數(shù)學要求具備熟練的計算能力,所以課后還有做足一定量的練習題,只有通過做題練習才能擁有計算能力。

  2、課前要做好預習,這樣上數(shù)學課時才能把不會的知識點更好的消化吸收掉。

  3、數(shù)學公式一定要記熟,并且還要會推導,能舉一反三。

  4、數(shù)學重在理解,在開始學習知識的時候,一定要弄懂。所以上課要認真聽講,看看老師是怎樣講解的。

  5、數(shù)學80%的分數(shù)來源于基礎知識,20%的分數(shù)屬于難點,所以考120分并不難。

  6、數(shù)學需要沉下心去做,浮躁的人很難學好數(shù)學,踏踏實實做題才是硬道理。

  7、數(shù)學要想學好,不琢磨是行不通的,遇到難題不能躲,研究明白了才能罷休。

  8、數(shù)學最主要的就是解題過程,懂得數(shù)學思維很關鍵,思路通了,數(shù)學自然就會了。

  提高數(shù)學成績的竅門

  找漏洞、補漏洞。復習的核心功能就是補漏,多做題不等于提高分數(shù),只有多補漏洞,才能提高分數(shù)。糾一個錯、補一個漏勝過上十節(jié)課。做題是為了掌握、鞏固知識點,如果已經(jīng)掌握了,就沒有必要再做了。同學們應該把時間放在補漏洞上。

  錯題是個寶。要深刻認識錯題的真正價值,用好錯題。對于錯題,如果教師講評一遍,學生更正一遍就了事,這種態(tài)度是不正確的。正確的做法是一錯三練,避免再錯。同學們,“錯題是個寶,天天少不了,每天都在找,積累為大考!

  落實的關鍵是檢測和重復。落實就是硬道理,自己補漏洞的效果如何,最好的方式就是檢測,經(jīng)過多次檢測沒有問題了,這個漏洞就補上了。補漏洞不是一次、兩次就能解決,需要一定的重復。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了解“納稅”及“稅率”的含義,并能進行有關應納稅額的計算。

  2.在計算稅款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社會現(xiàn)象的理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探索學習,體會到知識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

 。ㄈ┣楦袘B(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納稅的認識,體會依法納稅的光榮,對國家和社會的作用,理解納稅的意義。

  2.認識到百分數(shù)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納稅”及其相關概念的含義,并能進行應用。

  教學難點:將“稅率”相關問題與百分數(shù)應用題建立聯(lián)系,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準備請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納稅的信息;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課件)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正在蓬勃發(fā)展,為了讓祖國更強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進行建設,例如我們的交通、國防、醫(yī)療、教育等等,你知道這些錢大部分是通過什么途徑得來的嗎?

  (稅收)

  2.師:對,稅收是我國經(jīng)濟的主要來源之一。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稅收的相關知識--稅率。板書課題。

 。ǘ┙Y合情境,學習新知

  1.理解“稅率”的含義。

 。1)你還想知道稅收的相關知識嗎?請帶著這些問題到教材第10頁去尋找答案。

 。2)反饋:

  a.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說什么是納稅?出示概念,從這段文字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師追問:誰向誰納稅?是把所有的收入都繳納給國家嗎?個人和集體納稅的比率相同嗎?)

  b.稅收分為哪幾類?(師補充:1993年我國進行了稅制改革,將納稅主要分為消費稅、增值稅、營業(yè)稅和個人所得稅等幾類)

  c.什么是應納稅額?聯(lián)系實際我們來看一下下列題目中的應納稅額各是多少?

  d.什么是稅率?(師:各種收入在生活中主要包括營業(yè)額或銷售額,按照一定的比率繳納的稅款就叫做營業(yè)稅或銷售稅,它們之間的比率就叫做稅率。把各種收入看作單位“1”。)

 。3)介紹自己課前所了解的納稅知識。由于稅種不同,它們的稅率相同嗎?只知道稅率的公式還不夠,還得知道稅率表示什么?稅率是多少?誰又是單位“1”?(出示課件,小組討論)

  2.結合實例,進一步理解概念,并解決問題。

 。1)師:我們了解了稅率的基本常識,下面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例3。一家飯店10月份的營業(yè)額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yè)額的5%繳納營業(yè)稅,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多少萬元?

 、僮x題,說說“營業(yè)額的5%”是什么意思?這里的5%就是指的.(稅率)。

 、趯W生獨立完成。

 、奂w交流反饋,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有如下關系成立:營業(yè)額×稅率=營業(yè)稅。

 。ㄈ╈柟叹毩暎

  1.一家運輸公司10月份的營業(yè)額是26萬元,如果按營業(yè)額的3%繳納營業(yè)稅,10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多少萬元?

  2.楊叔叔經(jīng)營的超市6月份的全部收入都按5 %繳納營業(yè)稅,共繳納稅款1500元。楊叔叔經(jīng)營的超市6月份的營業(yè)額是多少元?

  【設計意圖】找到求營業(yè)額的方法,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

  3.出版社一次性付給張教授稿費6000元,按國家規(guī)定,稿費超過1500元的部分應按14%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張教授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4.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筆3000元的勞務費用。其中800元是免稅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稅率繳稅。這筆勞務費用一共要繳稅多少元?

 、僮x題,重點引導理解“扣除個稅免征額后的部分需要按14%和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這句話的意思。教師適當補充有關個人所得稅的稅法規(guī)定。

 、趯W生獨立解決問題。

  ③集體交流反饋,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有如下關系成立:(總收入-免征收部分)×稅率=個人所得稅。

  5.城市中的飯店除了要按營業(yè)額的5%繳納營業(yè)稅以外,還要按營業(yè)稅的7%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如果一個飯店平均每個月的營業(yè)額是20萬元,那么每年應交這兩種稅共多少元?(師引導:題目中的易錯點有哪些?有幾個單位“1”,分別是什么?)

  【設計意圖】在了解稅率有關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問題解決,既可以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對概念有進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讓學生利用概念的解讀順利地解決問題,使得問題解決和概念理解相輔相成,從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ㄋ模┛偨Y: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稅率有了哪些新的了解?(懂得了如何去求應納稅額:如何求各種收入;如何去求稅率。稅收的錢的用處。)

  師:對,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于民的,所以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教材第11-12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理解儲蓄的含義,明確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能正確地進行利息的計算。

  2.經(jīng)歷儲蓄的認識過程,體驗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廣泛應用。

  3.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稅率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快要到年底了,許多同學的爸爸媽媽單位里會在年底的時候給員工發(fā)放獎金。你的爸爸媽媽拿到這筆錢以后是怎么處理的呢?爸爸媽媽會不會把一大筆現(xiàn)金放在家里?為什么?

  (啟發(fā)學生說出各種可能性和原因)

  師生共同小結:人們常常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儲蓄起來。這樣不僅可以支援國家建設,使得個人錢財更加安全和有計劃,還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即到期可以取出比存入的要多些的錢。

  那么同學們知道為什么有時我們把錢存在銀行,最后去取的時候錢會變多呢?

  同學們知道嗎,在不同的銀行,有時我們可以得到不同的利息,因為它們的利率不同。那么,什么是利率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

  教師板書課題:利率。

  二、探究新知

  1.引導質疑,理解相關概念。

  (1)學生圍繞上面提出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閱讀教科書第11頁,不理解的內容可在小組討論或做上記號。

  學生看書時,教師巡視指導,并參與學生的`討論。

  (2)匯報交流。

  師:通過看書學習和討論,你知道了儲蓄中的哪些知識?能向全班同學匯報一下嗎?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存款方式

  活期

  定期:零存整取、整存整取

  本金:存入銀行的錢叫本金。

  利息: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利息。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教師說明:利率由銀行規(guī)定,根據(jù)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利率有時會有所調整,利率有按月計算的,也有按年計算的。同一時期,各銀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2.教學例4。

  (1)課件出示例4。

  (2)引導學生理解題意,本題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別是多少?

  (3)到期后取回的錢除了本金,還應加上利息。

  (4)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展示。

  方法一:5000×3.75%×2=375(元)

  5000+375=5375(元)

  方法二:5000×(1+3.75%×2)=5375(元)

  (5)教師講解:存期是幾年,就要選取相對應的年利率。本金與年利率相乘,得出的是一年的利息,求兩年的利息就要乘2。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11頁“做一做”。

  先提問本題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別是多少?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完成教科書第14頁第9題。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存款憑證后提問:存期是多長?半年用多少年計算?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教后思考】

  儲蓄與人們的生活聯(lián)系密切。本節(jié)課中概念較多,教學中結合具體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義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在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學生在解決有關“利率”的問題時,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幾個錯誤:計算利息時忘記乘存期;沒有注意利率和存期的對應性;計算利息時,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計算時所乘時間的單位應是年等。要將學生的錯誤轉化成學習資源,在糾錯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在現(xiàn)實情境中體會正負數(shù)的意義.能用正負數(shù)來表達和交流信息。

  2、掌握正負數(shù)的讀寫法.

  3、體會(感悟)正負數(shù)可以用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重點: 體會正負數(shù)的意義。

  教學難點: 相反意義的量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20xx年元旦期間,我校部分老師到一個美麗的城市旅游,你們猜一猜那是哪里?(出示海南的照片)在那里大家最熱衷的兩個活動,就是爬山比賽和潛水。

  1、爬山是要比誰先爬到50米的高度為勝。

  潛水是要潛下去20米深。(出示照片)老師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

  師:請同學看黑板,這兩個數(shù)量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師:與誰比呀?(老師用手勢做出相反的動作)

  關鍵詞--溫度。

  2、旅游結束后,從海南乘飛機返回長春,在海南登機時,就見機場滾動屏幕上顯示今天白天最高氣溫25攝氏度。你們猜一猜王老師穿什么衣服呢?(出示照片)轉眼間飛機已到長春,我下飛機的第一感受就是--真冷。長春這時的溫度會是多少呢?長春機場的滾動屏幕上顯示,今天白天的最高氣溫是零下25攝氏度。(如果你穿現(xiàn)在這身衣服,在零下25攝氏度的情況下,你會是一種什么狀態(tài),用一個動作表示一下。)在這里這兩個25攝氏度表示什么意思呢?(同樣是25攝氏度,有什么區(qū)別呢?)

  師:與誰比較?(老師用手勢做出相反的動作)

  3、電腦出示1月7日的天氣預報。理解另一個溫度所表示的意思。請同學來播報天氣,問:你怎么看出來這是零下5℃呢?帶負號的這個數(shù)有同學知道叫什么數(shù)嗎?與負數(shù)相對的數(shù)叫正數(shù),負數(shù)的前面有一個負號,你知道正數(shù)又該怎么表示呢?(為什么拿0℃區(qū)分呢?)

 。5℃、-15℃分別表示什么意思?那么零下25℃呢?零上25℃呢?(參照圖說)

  出示當天的溫度,說出這個溫度所表示的意思。

  剛才我們一直在研究旅游時應注意的溫度,其實,旅游也要考慮的是錢財。

  關鍵詞--收入、支出。

  4、王老師把當月的工資20xx元作為旅游經(jīng)費。(對于我來說,這20xx元錢就是收入。)去海南玩時,機票花了:1100元,買各種門票花了450元錢,給爸爸媽媽買禮物花了200元錢。(對于我來說,這幾筆錢就是支出。)

  請同學先來理解收入和支出的意思。分別說出每一個數(shù)據(jù)對于王老師本人來說是收入還是支出?如何用正負數(shù)來表示呢?

  二、舉出生活中的例子:除了剛才我們見到的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用正負數(shù)表示以外,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用正、負數(shù)來記錄數(shù)據(jù),請同學們把生活中的正、負數(shù)的例子在小組內交流。(板書:生活中的正負數(shù))注意:一定要說一說這個正數(shù)、負數(shù)表示什么意思?

  (存折:展示老師的存折,-1000表示什么意思,+1500表示什么意思?)

 。娞荩-1層表示什么意思?)

 。姳洌-7攝氏度表示什么意思?)

  (試卷:-5表示什么意思?)注:以100分為標準。

 。ㄈ绻瑢W提到海拔,就過到關鍵詞三--海拔。進行練習,體會正負數(shù)的意義。)

  三、正負數(shù)的含義:

  通過剛才我們舉的這些例子,按照你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什么數(shù)是正數(shù)?負數(shù)?

  請同學舉出一些這樣的數(shù)。能舉得完嗎?

  師:與負數(shù)相對的數(shù)叫做正數(shù),舉出幾個例子。

  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下3個正數(shù)和3個負數(shù),比一比誰寫的與眾不同?

  師:剛才大家舉出了很多正數(shù)和負數(shù)的'例子,不知道你注意到?jīng)]有,有一個數(shù)特別孤單和受冷落?能不能把它請出來呀!

  0是正數(shù)還是負數(shù)?

  小組討論。(0是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

  師:正數(shù)、負數(shù)你們都知道了,有一個問題想考考你們,你們知道是哪國最早使用負數(shù)的嗎?

  四、介紹小知識:中國是最早使用負數(shù)的國家(請同學們齊讀)

  我國古代的科技成就是令世界矚目的,早在東漢就出現(xiàn)了負數(shù)。古代中國工商業(yè)活動中,以收入錢為正,以付出錢為負;以余錢為正,以虧錢為負。在農(nóng)業(yè)活動中,以增加糧食的正,以減少糧食為負。外國出現(xiàn)負數(shù),要比我國晚600多年。

  我們的老祖宗真厲害。接下來看你們的了!

  五、請你試一試:

  1、如果向前走2步用+2步來表示,那么向后走2步就可以用 步來表示。

  2、師大附小去年畢業(yè)780人,用 人來表示,今年又招收750人,用 人來表示。

  像這樣的例子,有沒有同學可以試著說幾個?

  3、向東走279米用+279來表示,向南走279米能用-279米來表示嗎?(小組討論)(再次體會相反意義的量。)

  六、這些你知道嗎?(接下來老師要出示的這組數(shù)據(jù),王老師有點叫不準,所以我請來了教你們社會的楊老師幫忙。)

  1、月球表面白天最高溫度可達127攝氏度,夜晚最底溫度達到零下183攝氏度,月球上我們能生存嗎?這個信息用你今天學的知識該怎樣表示呢?

  2、關鍵詞3--海拔:就是某一點高于海水面的尺度。中國統(tǒng)一規(guī)定,以山東青島觀潮站測出的黃海平面為基準面,比海平面高的為正,比海平面低的為負。

  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8.13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低于海平面392米,馬里亞那海溝是世界上最低的地方,最低處低于海平面11034米

  你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來表示楊老師給出的信息中的數(shù)據(jù)嗎?

  七、天氣預報。

  師出示圖片,北京:-3~11℃,哈爾濱-15~7℃,杭州2~13℃,長春:-13~-1℃。

  1、播音員播的天氣預報是什么意思?

  2、哪個城市熱,哪個城市冷?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你能猜一猜這個時候是什么季節(jié)嗎?

  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問題?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20面、21面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依據(jù)路程、速度和時間的等量關系求相關的量,并能用統(tǒng)計表和折線統(tǒng)計圖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關系。

  2、進一步體會圖示方法的簡潔性和有效性,使學生逐漸形成數(shù)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品質教育。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2、統(tǒng)計表和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出示我國運動健兒劉翔在2004年奧運會上,110欄比賽沖刺的圖片。

  讓學生自由發(fā)揮,談一談圖片的內容及意義,說一說自己的心情。

  師:老師把他們比賽情況制成了統(tǒng)計圖。大家仔細觀察一下,你有哪些發(fā)現(xiàn)?

  生:有7名運動員參加決賽。

  生:有個運動員沒有跑完。

  師:哪一條線段是表示我國運動員劉翔跑的路線?為什么?他的路線有什么特點?

  生:相同路程,時間短,速度快,表示速度的線段傾斜度大些。

  師:110欄比賽是奧運比賽項目,你還了解哪些奧運項目?給大家介紹一下。

  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

  師:除奧運項目外,你還了解哪些非奧運比賽項目?

  (跳繩、越野賽跑、賽車等)

  教師說明:這些雖然是非奧運項目,但是它們同樣能夠鍛煉我們的身體,增強我們比賽技能,同時我們還可以欣賞到美麗的大自然風景。

  出示幾幅美麗大自然的圖片,供大家欣賞。

  [評析]:教師充分利用劉翔奪冠這一社會信息資源,讓學生親歷、感受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與生活同在,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合作探究,了解越野賽跑的比賽方案。

  1、出示小動物比賽的課件,教師進行介紹。

  師:今天,動物王國的小動物們,在獅王的號召下也開展一次8千米的越野賽跑。參賽的有烏龜、兔子、小羊。

  烏龜想:在龜兔賽跑中,我在兔子偷懶的情況下,僥幸贏了比賽。這次可不一樣,我怎么跑的贏它們呢!我還是以4千米/時的速度跑一半吧!反正我也得不到冠軍,剩下的路程我還是坐下來休息吧!。

  兔子想:這次比賽可不能再偷懶,我先以16千米/時的速度跑完前半程,再加速以8千米/時的速度跑完后半程。

  小羊想:我?guī)铣渥愕氖澄、水、藥品等,?2千米/時的速度跑完全程。

  師:以它們的想法,你能算出誰會拿到冠軍嗎?

  小組交流合作完成。

  出示合作結果,談談自己計算方法。

  展示:烏龜用的時間:4460=60(分鐘)(60分鐘只跑了一半的路程)

  兔子用的時間:41660=15(分鐘),4860=30(分鐘),

  15+30=45(分鐘)

  小羊用的時間:81260=40(分鐘)

  所以它們的名次依次是:小羊、兔子、烏龜。

  師:你贊成誰的想法,為什么?

  生:我贊成小羊。

  生:①有始有終、堅持不懈。②注意比賽技巧。③做好充分的準備。

  2、根據(jù)自己的計算完成下面的統(tǒng)計表。

  時間/分101520303540455060

  烏龜路程

  兔子路程

  小羊路程

  小組分工完成。

  3、根據(jù)上表畫出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圖。

  4、根據(jù)上面的統(tǒng)計圖你了解到哪些內容?小組內討論研究。

 、、烏龜和小羊用同樣的速度行駛,所以是一條直線段。

 、凇⑼米忧4千米它用的速度相同,是一條直線段;后4千米它用的速度也相同,仍是一條直線段,但前后速度不同,所以形成一條折線。

  ③、速度快時,線段的傾斜程度大些;速度慢時,線段的傾斜程度小些。

  兔子以16千米/時速度比賽的線段傾斜程度最大;烏龜以4千米/時的速度比賽的線段傾斜程度最小。

  [評析]:如何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教師借助小動物的比賽,充分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討論交流、發(fā)表見解,體現(xiàn)了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和人文性。學生了解到越野賽跑的有關知識,還深深體會到做人的道理和比賽的技能。

  三、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你對越野賽跑有了哪些認識?有什么收獲嗎?

  生:越野賽跑可以鍛煉我們的'身體,欣賞大自然的美境。

  生:做什么事,要有始有終,不能氣餒。

  生:在路程和時間統(tǒng)計圖中,速度快時,線段的傾斜程度大些;速度慢時,線段的傾斜程度小些。

  四、回歸生活,體驗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師:其實在我們身邊有許多類似的數(shù)學問題和我們擦肩而過,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探究,這也許是一件回味無窮的事情。

  例如:我們離期末考試還有十天的時間,我們復習的還有40面的內容,你能設計幾種合理的復習方案嗎?說一說你設計的理由。

  生:每天復習4面,10天復習完。

  生:每天復習5面,8天復習完,后兩天看看其它內容。

  生:前6天看30面,后4天看10面。

  師:根據(jù)大家的方案設計統(tǒng)計圖。

  [評析]:教師充分挖掘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增強學生對數(shù)學的親切感,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生活即數(shù)學數(shù)學即生活的實際內涵。學生自由展示自己的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師生互評、互學、互勉的評價,讓學生體驗到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無窮魅力和成功的喜悅。

  五、放一段越野賽跑的曲調,讓學生輕輕松松地結束這節(jié)課的學習。

  [總評]:

  1、突出人文性,讓學生展示智慧和個性。

  教學作為人與人之間的特殊共同體內的交往,要求在交往中富有人文氣息,每個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應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特別是精神上的滿足。這也許是我們在數(shù)學教學中往往忽視的地方,所以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知識交流的主線,還應有一條情感交流的主線。在設計中加了許多情感素材,加強學生思想教育,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

  2、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方式。

  教師從多方面向學生提供充分進行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主動從事數(shù)學活動,積極探索知識,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去創(chuàng)新。只有學生迸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獲得知識與能力才能得到共同發(fā)展。

  在設計中,老師大膽放手,給予學生充足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時間,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能力。

  3、注重學生人人做數(shù)學。

  要求學生人人動腦想、動手算、動手畫,人人做數(shù)學

  。通過越野賽跑的研究,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數(shù)學實踐活動中去,并從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掌握學習的技能和方法。

  課時二:越野賽跑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22面、23面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能通過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圖回答與速度有關的一些問題。

  2、感受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shù)學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3、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綜合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互幫互助的精神,增強他們的友誼。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人一張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小記者在行動。

  1、教師出示一幅折線統(tǒng)計圖。(見下頁)

  (2)這是學校運動會的1.2萬米自行車賽中,甲、乙、丙三名同學的比賽統(tǒng)計圖,如果你是一名小記者,你怎樣介紹這三位同學的比賽情況?

  小組合作交流,每組推舉一名小記者進行介紹,活躍課堂氣氛。

 。3)評比優(yōu)秀小記者。

  要求小記者介紹的合理、生動、有創(chuàng)新。

  [評析]:1、教師敢于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在多種感官協(xié)調合作下獲取知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的發(fā)展。2、智育和德育得到全面的統(tǒng)一,學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升華,明確做人的道理,感受到比賽的實際意義。

 。4)老師對同學們的講解進行總結。電腦出示:

  今天,我們學校舉行1.2萬米的自行車越野賽跑,我們班推出了三名同學參加,他們個個精神煥發(fā)、斗志昂揚。甲同學以最快的速度進行領跑,15分鐘時甲同學一馬當先,乙同學由于體力不至,放慢速度行使,丙同學以原速前進。25分鐘時,甲同學由于速度太快,自行車出現(xiàn)故障,只能停下來修理,丙同學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速度有點慢,然后加速行使。40分鐘時,乙、丙同學趕上了甲同學,甲同學在乙、丙同學的幫助下,攜手前進,一起到達了終點。這三名同學雖然沒有取得名次,但是學校給予他們精神文明小選手的稱號。

  (5)談談自己通過以上材料,有什么感想?

 。ɑ突ブ侵袊嗣竦囊环N美德)

 。6)根據(jù)統(tǒng)計圖,你能算出他們三人在各個時間段的速度嗎?

  甲:025分鐘,10/2560=24(千米/時)。25分鐘40分鐘,停止,速度=0。40分鐘60分鐘,2/2060=6(千米/時)。

  乙:015分鐘,5/1560=20(千米/時)。15分鐘40分鐘,

  5/2560=12(千米/時)。40分鐘60分鐘,2/2060=6(千米/時)。

  丙:025分鐘,5/2560=12(千米/時)。25分鐘40分鐘,

  5/1560=20(千米/時)。40分鐘60分鐘,2/2060=6(千米/時)。

 。7)根據(jù)以上的計算,進行連線。(電腦出示)

  甲的速度快停止快

  乙的速度慢快慢

  丙的速度快慢慢

  (8)通過計算,我們可以判斷他們速度的變化情況。你還有其他的判斷方法嗎?

  速度快時,線段的傾斜程度大些;速度慢時,線段的傾斜程度小些。

  速度為零時,線段是一條水平線段。

  [評析]:

  1、利用課件綜合作用于學生的大腦,有利于形成鮮明的表象,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加大了課堂教學的密度。2、在智育的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二、反饋練習,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出示:如果在8千米自行車越野賽中,小文同學的參賽方法是先以一定速度勻速騎一段時間,再以另一速度勻速騎完全程。

  計速器記錄下了小文同學比賽過程中,所騎路程與時間的情況。

  時間/分61215202530

  路程/千米245678

  師:根據(jù)統(tǒng)計表你能算出小文在出發(fā)多少分后改變了速度嗎?此時他騎了多遠的路程?

  獨立思考,說明理由。

  展示學生的計算過程:0到6分的速度:2/660=20(千米/時)

  6分到12分的速度:(4-2)/(12-6)60=20(千米/時)

  12分到15分的速度:(5-4)/(15-12)60=20(千米/時)

  15分到20分的速度:(6-5)/(20-15)60=12(千米/時)

  20分到25分的速度:(7-6)/(25-20)60=12(千米/時)

  25分到30分的速度:(8-7)/(30-25)60=12(千米/時)

  通過計算我們發(fā)現(xiàn)在15分后改變了速度,此時的路程是5千米。

  師: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解決上面的問題?

  生:通過統(tǒng)計圖,直接可以看出它們速度變化情況。

  大家在準備的方格紙上畫出他比賽的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圖。

 。4)根據(jù)統(tǒng)計圖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讓大家發(fā)揮想象,敢于提出問題,善于解決問題。

  也可以小組內討論解決,教師注意巡視,對于學生的疑難問題及時解決。

  [評析]:教學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教師創(chuàng)設學習的情境,讓學生自己解題,感悟學習方法,再通過自主的探討,小組討論交流,使知識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三、趣味游戲,活躍課堂氣氛。

  教師出示:《小馬過河》的片段。

  小馬馱著面來到小河邊詢問河水的深淺加速把面送回家

  師:聽完這個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師: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師:你能在統(tǒng)計圖上表示小馬的速度變化情況嗎?(見右圖)

  對學生的設計成果進行展示。

  [評析]:利用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既增添了教學的趣味性,又增大了學生的參與面,使教師能準確而全面地獲取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

  四、全課總結。

  小結: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哪些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yè):改編《小馬過河》的故事,用統(tǒng)計圖表示小馬的速度變化。

  [評析]:作業(yè)的設計具有一定獨特性和趣味性,學生學的輕松,玩的高興,真正體現(xiàn)了減負的效果。全面推行了素質教育的發(fā)展。

  [總評]:

  1、活用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教師教書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一個可參考的藍本,而不是圣經(jīng)。基于此,本節(jié)課在設計上作了適當?shù)母膭樱罕阌诎阎R和生活聯(lián)系緊密,貼近學生生活。例如:把例2做了適當?shù)母膭,增加了一名同學,比賽過程也增加了一些環(huán)節(jié)。學生從中不但能學到知識,也能認識到做人的道理。提高了大家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2、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根據(jù)本課內容特點設計了一系列的數(shù)學活動,而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就要有相配備的活動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如記者采訪活動,不僅要求學生能看懂折線統(tǒng)計圖,還要要求學生有很強的表達能力和總結能力!缎●R過河》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開放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在這節(jié)課的環(huán)節(jié)設計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創(chuàng)設一種積極的思維、熱烈的爭論、友善的交流充滿整個課堂的氣氛。只有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才得以發(fā)展。如:反饋練習中,老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地解決問題。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4

  課題 圖形與變換計劃課時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內容安排、教師及學生活動設計二次設計

  復習回顧一、 整理與反思

  1.提問:你知道變換圖形的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引導學生說出變換圖形的位置的方法主要是平移和旋轉。

  火車、電梯和纜車的運動是平移;風扇葉片、螺旋槳和鐘擺的運動是旋轉。與時針旋轉方向相同的是順時針旋轉,方向相反的是逆時針旋轉。

  2.怎樣能不改變圖形的形狀而只改變圖形的大?

  引導學生說出運用放大和縮小的方法可以只改變圖形的大小,而不改變圖形的形狀。

  3.比較“平移與旋轉”與“放大和縮小”這兩種方法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區(qū)別:平移和旋轉不改變圖形的大小,只改變圖形的位置。而放大和縮小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只改變圖形的大小。

  聯(lián)系:兩種方法都不改變圖形的形狀。

  4提問:什么是軸對稱圖形?我們學過的圖形中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它們分別有多少條對稱軸?

  引導學生得出:長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腰梯形、圓都是軸對稱圖形。長方形有2條對稱軸,正方形有4條對稱軸,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1條對稱軸,等邊三角形有3條對稱軸,圓有無數(shù)條對稱軸。(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

  新知學習二、指導學生完成“練習與實踐”。

  1.完成練習與實踐的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判斷,然后結合學生的判斷,進一步明確軸對稱圖形的基本含義,即把一個平面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折,折痕兩邊的部分能夠完全重合,那么這個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接著讓學生畫出軸對稱圖形的所有對稱軸。

  2.完成練習與實踐的第2題。

  可以先讓學生按要求依次進行操作,再通過交流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相關的操作方法。

  其中畫出一個圖形的另一半使它成為一個軸對稱圖形,以及畫出一個圖形旋轉或平移后的圖形,都可以先找出一些重要的點或線段,然后確定這些點或線段在另一半圖形中的位置,或平移旋轉后的位置,最后連一連。

  要使學生認識到:決定平移后圖形位置的關鍵是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離。決定旋轉后圖形位置的關鍵是旋轉的方向和旋轉的角度。

  把一個圖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可以先在原圖中找到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算出放大后的底和高,然后畫出放大后的這些線段,最后連一連。

  要讓學生思考按怎樣的比是把原圖形放大,按怎樣的比是把原圖形縮小。

  3.完成“練習與實踐”的第3題。

  可以先讓學生討論確定圓的`位置,需要把圓向右移動幾格?圓心應畫在哪里?畫出的圓的大小應與原來的圓大小相等。在此基礎上依次解決書上的幾個問題。

  4.完成“練習與實踐”第4題。

  可以提醒學生以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作標準,先數(shù)一數(shù)每條直角邊各有幾格長,再算一算按指定的比例縮小后又應該是幾格長。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并進行比較。求出新圖形的面積與原來圖形面積的比。

  5.完成“練習與實踐”的第5題。

  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拼成的兩個大正方形圖案,說說它們分別是由哪兩種瓷磚拼成的?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各自按要求設計圖案。要提醒學生:第一,每次只能選擇兩種瓷磚;第二,每種瓷磚都可以適當旋轉。

  展示學生設計的圖案,及時組織學生互相評價。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

  2、使學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會運用比例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能夠運用比例知識,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jù)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4、能理解圖形放大與縮小的原理,并能把簡單的圖形進行放大與縮小。

  二、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探索兩個量的變化情況的過程,理解并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

  2、能從比例知識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運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3、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對數(shù)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

  2、體驗數(shù)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

  3、形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和正、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正確判斷正、反比例

  教學關鍵:理解正、反比例意義,認真分析兩個量的變化情況 教學時數(shù):18課時

  課時安排:

  1、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3課時

  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5課時

  3、 比例的應用…………………………………….5課時

  4、 整理和復習…………………………………….4課時

  5、 單元測試……………………………………….1課時

  《比例的意義》教學反思

  比例的知識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繪制地圖需要比例知識,在生產(chǎn)和生活還經(jīng)常用到兩種量之間成正比例關系或反比例關系。比

  例的知識還是進一步學習中學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知識的基礎。另外,通過對比例知識的學習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數(shù)量關系的.認識,使學生初步了解一種量是怎樣隨著另一種量的變化而變化。獲得初步的函數(shù)觀念,并利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因此學好比例這部分內容是很重要的。

  教材是提供給學生學習內容的一個文本,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和自己的情況,對教材進行靈活的處理。教者對本節(jié)教材進行了再思考、再開發(fā)和再創(chuàng)造,真正實現(xiàn)了變“教教材”為“用教材”。這節(jié)課中,將例題和習題有機的穿插和調整,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讓學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說一說中理解了比例的意義,知道了比例從生活中來,進而認識到了數(shù)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激發(fā)了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和積極情感。此外,教者還大膽地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的活動,沒有根據(jù)教材上所提供的現(xiàn)成問題“分別算一算比例的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的積,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機械地執(zhí)行,給學生暗示思維方向,設置思維通道,縮小探索的空間,使學生失去一次極好的鍛煉思維的機會,而是大膽放手,用“四個數(shù)組成等式”這一開放練習產(chǎn)生新鮮有用的教學資源,再通過教師適當、精心的引導,幫助學生有效地進行探究,體驗了探究的成功,增強了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通過本次的教學展示,總體感覺自己整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清晰,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兩個重點突破較好,學生都理解了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地讀寫比例,并且能根據(jù)比例的意義正確地寫出比例。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學會了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組成比例。練習設計新穎,能體現(xiàn)學生思維的遞進性,練習有層次。為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本課的教學任務起到了很好的鞏固作用。

  但本節(jié)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1)整節(jié)課一味擔心自己的教學任務不能完成,對學生放手不夠,有牽著學生走的嫌疑。

 。2)教師講解太過仔細,以至拓展練習無法完成。在今后的教學中將加大“放手”力度,多注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語言力爭言簡意賅,把更過的時間還給學生探究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下冊教案03-16

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教案07-02

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教案06-14

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教學教案01-06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1-23

六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數(shù)學12-23

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教案優(yōu)秀04-23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6-12

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教案(優(yōu)選)07-07

【精品】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