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四年級數學教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4-07-14 08:49:13 四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精選】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精選】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5頁的例1,完成第106頁上半頁的“做一做”,練習二十四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小數的近似數,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

  1.把下面各數省略萬后面的尾數,求出它們的近似數(卡片出示)

  986534      58741       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數字?

  32□645≈32萬          47□05≈47萬

  學生填完后,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以上復習內容重點抓住了整數取近似值的方法讓學生回憶練習,通過復習喚起學生印象,為求小數的近似值打下基礎]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

  我們學過求一個整數的近似數。在實際應用小數時,往往也沒有必要說出它的準確數,只要它的近似數就可以了。如:量得大新的'身高是1.625米,平常不需要說得那么精確,只說大約1.6米或1.63米,那么如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內容。

  [板書課題: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2.教學: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1)教師談話: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同求整數的近似數相似,根據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2)出示例1

  2.953保留兩位小數,一位小數和整數,它的近似數各是多少?

  引導學生知道2.953保留一位小數,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滿5,向十分位進1,求得近似數3.0。

  2.953保留整數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滿5,向前一位進一得到3。教師重點點撥同時重點強調保留一位小數3.0十分位上的“0”不能去掉。

  [例題的數學,教師講解、學生嘗試、教師點撥,這樣的數學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學習積極性高。]

  (3)試做課本做一做1題。

  (4)討論分析:3.0和3數值相等,它們表示精確的程度怎樣?

 、俳處煶鍪揪路圖:(小黑板出示)

  ②引導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使學生明確保留一位小數是3.0,原來的長度在2.95與3.05之間。保留整數為3,原來的準確長度在2.5與3.5之間,所以3.0比3精確的程度高一些。也就是小數保留的位數越多,精確的程度越高。

  (5)小結:

  教師提出問題: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應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討論知道: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要注意兩點:

 、僖鶕}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數,就看十分位是幾;要保留一位小數,就看百分位是幾;……然后按“四舍五入法”決定是舍還是入。

 、谌〗浦禃r,在保留的小數位里,小數末一位或幾位是0的。0應當保留,不能丟掉。

  三、鞏固拓展

  1.填空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要根據需要用(    )法保留小數數位。保留整數,表示精確到(    )位,保留一位小數表示精確到(    )位;保留兩位小數表示精確到(    )位……

  2.填空

  近似數的結果一般地說6.0要比6精確。因為6.0表示精確到了(    )位,6表示精確到了(    )位,所以6.0后面的“0”不能丟掉。

  3.做一做2題

  4.練習1題

  四、課堂小結:

  教師明確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與整數的近似數相似。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數位數。要注意保留小數位數越多,精確程度越高。

  五、課堂作業(yè):練習3題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內容:

  課本22頁例3和做一做及練習四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學會以不同的地點為觀測點判斷方向。

  2、在學生學會確定任意方向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3、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學用具: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生成問題

  1、師:老師站在大家的正東方向上,那么你們站在老師的什么方向上呢?(西方)對,我們的位置關系是相對的。

  2、分別指兩名學生,讓大家根據方向說一說他們的位置關系。

 。ㄔO計意圖:組織學生先弄清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再根據兩名學生的位置分別說一說誰站在誰的方向上,使學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對關系。)

  3、師:今天我們就來繼續(xù)研究兩個物體位置的相對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對上兩節(jié)課學習內容有一個大體的回顧,為本節(jié)課新知識的學習做準備。)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22頁例3主題圖。

 。1)讓生觀察地圖

  師:北京和上海兩地相距大約 1000千米,說一說,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俳M織學生用直尺,量角器測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②討論: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30℃方向上,那么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呢?

  組織學生觀察上圖,在小組中討論,然后交流說一說。

  出示提示

  1.確定以誰為觀測點,并建立方向標。

  2.用語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體位置。

  討論后每組選出一名同學在班內匯報。

  生匯報。

  可能會說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

  師對照圖示指一指,肯定兩種說法都是正確的。

  師小結:以北京為觀測點,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為觀測點,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觀測點不同,物體的相對位置就會發(fā)生變化。這就是今天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91~92頁例1~例4,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練習二十第1~6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初步理解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把末尾有0的小數化簡,把一個數改寫成含有指定位數的小數;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判斷的能力。

  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

  教學難點:讓學生抽象概括小數的性質。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米尺。

  教學過程

  一、 設情景引入課題

  師在黑板上板書:5, 并指著5問它表示什么意思?待學生回答后師述:如果在“5”的末尾添上一個“0”它變成多少了?(50),這時5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變大了)

  師述:在整數的末尾添上“0”整數的大小就變了.那么在小數里會怎樣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隨后板書課題:小數的性質

  二、 授新課

  1.教學例1:

  師讓生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長度?然后問:它們用的`單位一樣嗎?你能否把這三個數量分別化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這三個小數之間是什么關系?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板書如下:

  1分米 10厘米 100毫米

  0.1米 0.10米 0.100米

  師問:1分米、10厘米、100毫米這三著有什么關系?待生回答后師用等號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用等號連接起來。 師引生思考0.1米、0.10米、0.100米這三著有什么關系?待生口答后師用等號把0.1米、0.10米、0.100米連接起來。

  師引生從左向右觀察這三個相等的小數問:小數部分有什么變化?把這種變化與整數對比你能發(fā)現什么?再引生從右向左觀察,你又發(fā)現什么?

  師生共同小結:從左向右觀察0.1米的末尾添上“0”,數的大小不變;從右向左觀察0.1 00米末尾去掉“0”,數的大小也不變。

  師問:這種現象在小數中是不是普遍規(guī)律呢?再來看一組小數.

  2. 教學例2 比較0.3和0.30的大小。

  師出示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投影,把其中一個平均分成10份取3份,讓學生用小數表示;把另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取30份,讓學生用小數表示,引生觀察0.3和0.30的聯(lián)系,即①0.30是在0.3末尾添上一個0,0.3是 0.30的末尾去掉一個0。②用0.30和0.3各表示的面積有什么關系?③這兩個小數有什么關系?。

  小結:通過對以上幾組小數的研究,說明我們發(fā)現的小數的這個現象確實是個普遍的規(guī)律。

  3.概括小數的性質:

  師問;在小數里存在著一個什么規(guī)律?誰來說一說?師結合學生的口答板書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就叫做小數的性質。

  練習:判斷下面哪組數相等:并說說為什么

 。1)0.500和0.5 (2)2.8和2.80

  3)5和500  (4)0.7和0.007

  師:為什么非在“小數”,而且是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才不變呢?

  師在黑板書板書5。然后在5的后面添寫一個0,問:原來的5變成多少了?大小變了嗎?師在黑板板書0.7,問:它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在0和7之間添上一個0。讓生觀察大小變了沒有。

  小結:通過以上幾個數課知只有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才能保證原數大小不變,三、練習

  1.下面各數中,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為什么?

  4.30 900 3.200 60.010

  2.把相等的數用線連起來。

  2.70 4.400

  72.060 0.005

  301.0100 2.07

  0.0050 301.01

  4.40 72.60

  3.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

 。1)80=80.000( )。

 。2)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數的大小不變.( )

 。3)小數點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

  四、分組學習 小數性質的應用。

  1.教學例3:把0.70和105.0900化簡。

  師指出:根據小數的性質遇到小數末尾有“0”時,一般可以去掉“0”,這就叫把小數化簡。請同學們試一試,訂正時師問:105.0900中間兩個“0”為什么不可以去掉?引起學生注意。

  練習:教科書92頁做一做第1題。

  2.教學例4: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小數。

  師指著例4內容口述:有時根據需要不改變數的大小而把它改寫成須要的幾位小數,請同學們試一試。

  五、課堂小節(jié) 師問:本節(jié)咱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小數的性質是什么?

  六、作業(yè)練習二十一的第4、5題

  七、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1分米 10厘米 100毫米

  0.1米 0.10米 0.100米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就叫做小數的性質。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 掌握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征。

  2、 理解0為什么不能做除數。

  3、 培養(yǎng)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4、 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

  教學重點:掌握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0為什么不能做除數。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導入新課

  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24+0= 13-13= 0×8= 0÷9=

  0+504= 70-0= 392×0= 0÷36=

  問題:具體描述一下這些有關0的運算。

  二、探究新知

  (一)總結: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性

  1、 加法:一個數和0相加仍得這個數(0能作加數、和)。

  2、 減法:一個數減去0仍得這個數,當被減數和減數相等時差為0(能作被減數、減數、差)。

  3、 乘法: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0能作因數、積)。

  4、 除法:0除以一個非0的數仍得0(0能作被除數、商)。

  問題:在這里為什么不說一個數除以0?

 。ǘ┯懻摚0為什么不能做除數?

  第一種情況:被除數不是0,例如:

  5 ÷ 0=( ) 乘除互逆 0×( )=5 ()里沒有

  被除數 除數 商 --------> ---> 合適的數

  0乘任何數都得0 5÷0無商

  第二種情況:被除數和除數都是0,例如:

  0÷ 0=( ) 乘除互逆 0×( )=0 ()里可以

  被除數 除數 商 --------> ---> 填任何數,0乘任何數都得0 0÷0的商不確定

  結論:0作除數無意義,所以0不能作除數。

  三、鞏固新知

 。ㄒ唬、填空

  1、一個數和0相乘,得( ),一個非0數和1相乘得()。

  2、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 ),0除以任何非零的數都得( )。

 。ǘ、判斷題。(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0除以任何數還得0。 ( )

  2、兩個不等于0的相同的數相除,商一定1。 ( )

  3、0可以作加數、因數、被減數、除數、和、差等。 ( )

  4、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 )

  5、0除以0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 ( )

  6、綜合算式: 12×10÷0=0 ……………………… ( )

 。ㄈ┴Q式計算

  406×21= 370×43= 528÷5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五、布置作業(yè)

  脫式計算:

  (1)(45-5×9)+732

  (2)651-[(342-178)×0]

  (3)713×[26-(78÷3)]

  (4)(32-4 ×8) ÷(104 ×23)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確數和近似數的含義。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學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萬”或“億”后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

  3.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能正確判斷生活中的近似數和精確數,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我今年三十五歲了,度過了一萬多個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師介紹自己的這兩個數字中,你認為哪個數字描述得更精確?為什么?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進行實時指導,引導學生得出:三十五歲更精確,一萬多個日日夜夜是個近似(大概、大約)的數。

  導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近似數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一)認識近似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6情境圖。

  2.初步感知。

  讓學生讀一讀兩個情境中的信息,聯(lián)系情境中的內容想一想:如果讓你把劃線的四個數字分一分,你想怎樣分?為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后,教師組織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數是近似數嗎?

  教師在學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明確:220萬和1902萬是近似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數量,有時不需要用精確的數表示,而只用一個與它比較接近的數來表示,這樣的數是近似數。

  (2)讓學生結合具體例子說說生活中的近似數。

 。ǘ┣笠粋數的近似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7“20xx年某市人口情況統(tǒng)計表”。

  讓學生觀察表格中的數據,并讀出這幾個數。

  2.借助直線理解找一個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1)教師出示一條直線:

  38萬 39萬

 。2)在直線上描出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的點。

  提問: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的點大約在直線的什么位置?分別把它們描出來。

  學生嘗試在教材的直線上進行描數。

  教師投影學生完成的結果:

  38萬 384204 386685 39萬

 。3)觀察直線,探究找近似數的方法。

  提問:觀察直線上384204和386685這兩個數,它們各接近多少萬?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交流情況。

  組織全班交流。

  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兩種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邊,接近38萬;386685在385000的右邊,接近39萬。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萬;386685千萬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萬。

  教師對以上兩種方法都應給予肯定。

  3.介紹“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師介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要把這個數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數省略。尾數的最高位上的數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數的各位都改寫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數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數的各位改寫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數的近似數。

  先讓學生獨立寫,再組織匯報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來求它們的近似數的。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頁“試一試”。

  (1)課件出示題目。

 。2)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匯報。

 。3)提問:怎樣將一個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近似數?

  學生交流討論,教師歸納。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頁“練一練”。

  這道題是結合生活情境來區(qū)分精確數和近似數。其中,56785和1617是準確數,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數。

  2.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四”第5~10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匯報。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讓每位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經歷給三角形分類的過程,認識并識別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了解各種類型三角形的特點。

  ●通過觀察、比較、歸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創(chuàng)設恰當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充分地、主動地進行思考、歸納和相互討論,激發(fā)其更加積極主動學習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氣;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一類三角形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并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關 鍵:學會根據事物的某一特征對其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三角形卡片若干張

  在上課前的幾分鐘內,帶領學生對屋子里的人進行分類,學生們想到按性別分、按發(fā)型分、按年齡分、按視力分、按身份分等多種不同的分類標準,既活躍了現場氣氛,也為教學三角形的分類奠定基礎。

  一、復習導入

  復習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師(出示一個三角形卡片):同學們看,這是一個三角形,我們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認識,你能說說它的各部分名稱嗎?

  生:三角形有三個頂點,三條邊,三個角。

  師:他說的對嗎?

  生:對。

  二、探究新知

 、宄鍪局黝}圖

  1、導入

  師(出示由三角形組成的輪船圖案):請同學們再看,這是什么?

  生:由三角形組成了一艘輪船。

  師:對,這是由三角形組成的輪船的圖案,同學們仔細看,這些三角形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那么你們能對這些三角形分類嗎?

  生:能。

  師:好,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三角形的分類》。(板書課題)

  2、研究分類標準

 、賻煟簞偛盼覀儗⑽葑永锏倪@些人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了分類,你打算按什么標準給這些三角形分類呢?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②師:誰來說說你們是怎樣想的?

  生1:可以根據這些三角形角的特點來分類。

  生2:也可以根據邊的特點給這些三角形分類。

 、嫒切蔚姆诸

  1、三角形的分類

  師:老師也同意你們的觀點,下面我們就根據三角形角和邊的特點,來對這些三角形進行分類。

  請同學們拿出課前老師發(fā)的信封,請小組長分好工,一起合作完成這個活動。開始吧。

  2、學生匯報

 、賹⒀芯康姆诸惤Y果展示到黑板上。

 、趯W生匯報如何根據角的特征將三角形分類

  師:同學們分好了嗎?先請這個小組派同學到前面來說一說,你們是怎樣對這些三角形分類的?

  3、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賹W習定義

  組1:我們組通過觀察和測量,發(fā)現這些三角形有的.三個角都是銳角,有的有一個角是直角,有的有一個角是鈍角。所以我們將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分為一類,把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分為一類,把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分為一類。

  師:你說的真好。和他們組分的一樣的舉手? 恩,實際啊在數學上根據三角形角的特征也是這樣分類的。(師指著按角分的三角形逐一說)像這樣,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我們就把它叫做——銳角三角形(板書);像這樣,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我們就把它叫做——直角三角形(板書);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我們就把它叫做——鈍角三角形(板書)。

  什么叫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呢?請你練習說一說。

  誰來匯報?

 、谧鲆蛔

  依次出示一個直角三角形、一個銳角三角形、一個鈍角三角形,請學生判斷是什么三角形。

 、壅J識三種三角形的特點

  a. 三種三角形角的特點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幾個三角形,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銳角三角形有三個銳角;直角三角形有一個直角,兩個銳角;鈍角三角形有一個鈍角,兩個銳角。

  b.三角形角的共同特點

  師:所以一個三角形至少有幾個銳角?最多有幾個銳角?

  生:一個三角形至少有2個銳角,最多有3個銳角。

 、茏鲆蛔

  師:讓我們來做個小練習。請同學們拿出題卡,完成第一題(根據角的特征對三角形分類)。

 、菪〗Y,板書韋恩圖。

  師:(師指黑板)同學們,剛才我們根據三角形角的特點,對三角形進行了分類。同學們想想看,有沒有哪一個三角形是在這三種情況之外的?

  生:沒有。

  師:那么,在三角形這個大家庭中,根據角的特征,我們可以將它分為哪幾類?(生說師畫圖)

  生:根據角的特征,我們可以將三角形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4、學生匯報

  師:根據三角形角的特點,我們可以把三角形分成這樣三類。我們再來看看其他同學是怎樣分的。請這個小組也派一名同學到前面來說一說,你們是怎樣對這些三角形分類的?

  組2:通過測量,我們發(fā)現有的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都相等,有的三角形有兩條邊長度相等,所以我們組這樣進行分類:將三條邊都相等的分為一類,有兩條邊相等的分為一類,其他的分為一類。

  5、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僬J識等腰三角形

  師:還有哪些同學是這樣分的?同學們分得真仔細。

 。◣熓种傅妊切危┩瑢W們,象這樣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板書)

 、趯W習各部分名稱

  師:我們來進一步認識等腰三角形,請同學們看屏幕。

  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兩條邊叫做它的腰,另一條邊叫做它的底;兩條腰之間的夾角叫做它的頂角,腰與底之間的夾角叫做它的底角。

  同學們看,等腰三角形有幾個底角?

  生:等腰三角形有兩個底角。

  師:這兩個底角有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動手研究研究。

  生:我通過測量底角的度數,發(fā)現等腰三角形兩個底角相等。

  師:有沒有不一樣的方法?

  生:我將等腰三角形對折,發(fā)現兩個底角重合,所以也發(fā)現兩個底角相等。

  師:誰來說說看你可以根據什么判斷一個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

  生1:看這個三角形中是否有兩條邊相等。

  生2:看這個三角形中是否有兩個角相等。

  ③做一做

  出示等腰直角三角板、紅領巾、底角為75度的等腰三角形和底角為60度的等腰三角形,讓學生逐一判斷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苷J識等邊三角形,了解它的特點

  師:同學們,其實底角為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種特殊情況。它的頂角也是60度,它的三條邊都相等。象剛才同學們找出的4號、6號三角形都是這種情況。象這樣,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我們把它等邊三角形。

  誰能完整地說說等邊三角形有什么特點?

  生:等邊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三個角都相等。

  師:也就是說,根據三角形邊的特點可以把三角形分為兩類,一類是不等邊三角形,一類是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畫圖)

  ⑤做一做

  師:你能從一些三角形中分辨出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嗎?請拿出題卡,完成第二題。

  三、看書質疑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觀察,找到了給三角形分類的標準,并根據三角形角和邊的特點對三角形進行了分類。

  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在數學書24、25頁,請同學們打開書看一看。

  四、反饋練習,鞏固提高

 、逄羁

  1、( )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2、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切危蝗龡l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切。

  ㈡判斷下面說法正確嗎

  1、一個三角形里有一個銳角,必定是銳角三角形。( )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銳角三角形。( )

  3、一個三角形里至少有兩個銳角。( )

  4、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邊三角形。( )

  ㈢信封游戲

  猜猜看,信封里藏的是什么三角形?

  ㈣折紙游戲

  你能用長方形紙折出一個等腰三角形嗎?

  五、全課總結

  師:今天這節(jié)課同學們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共同研究了三角形的分類。誰再來說說怎樣對三角形分類?

  生:根據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將三角形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根據三角形邊的特征,可以將三角形分為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師:其實,只要找到了分類標準,我們可以對生活中很多事物進行分類。同學們可以在課后嘗試嘗試。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教學圍繞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精心設計思考題,先引導學生討論,然后總結出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優(yōu)點及繪制方法。本節(jié)課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設計的。

  1.創(chuàng)造性地選擇例題素材。

  教材所呈現的內容(某地區(qū)城鄉(xiāng)人口數量)與本地區(qū)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差距,因此對教材例題進行了改編。這種以學生熟悉并感興趣的情境導入新課的方式,達到了激趣引入、復習舊知的目的,并對學生動手繪制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練習進行改進——兩個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直條分別采用不同的顏色或底紋。從課堂效果來看,多數學生能說清楚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結構及繪制方法,從而為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學習做好鋪墊。

  2.讓學生學會思考、與他人交流和聆聽他人的意見。

  在教學設計上,通過演示把兩個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合并成一個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過程,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圖例,從而突破教學難點。教學時首先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完成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繪制。然后提問“它與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區(qū)別?”引起學生的討論和交流,在討論和交流中學生聆聽和進行簡單的辯論。最后引導學生根據新的統(tǒng)計圖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觀念和知識上都得到提升。從本節(jié)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來看,都是學生在自主探究,通過合作交流掌握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協(xié)調者。

  3.自主學習,關注類推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掌握縱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之后,出示不完整的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根據已學知識,運用類推的方法自己獨立補充完整,并通過交流匯報完善知識結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不完整的條形統(tǒng)計圖卡片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激發(fā)興趣

  調查本班同學喜歡吃的水果情況(梨、蘋果、橘子、香蕉),現場統(tǒng)計,每人只選一種。

  1.教師根據學生的選擇,制成統(tǒng)計表。

  2、你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繪制兩個縱向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嗎?

 。ńM織學生繪制統(tǒng)計圖)

  3.小組內交流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繪制方法和步驟。

 。1)畫縱軸和橫軸。

  (2)確定單位長度。

  (3)寫類別,畫直條。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在生活中收集信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信息完成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并復習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繪制方法,由此導入新課。這樣的設計既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又為新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繪制好的兩個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通過對一些常見容器的實驗,進一步認識容量單位升,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

  一、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對工作,檢查學生的口算完成情況。

  二、交流檢查學生昨天回家的實踐作業(yè):

  比如: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個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較小的容器)

  1個電飯煲是2升多,1個大油桶是5升,一個水池30升,一個臉盆5升(較大的容器)

  在學生交流的時候,要求其他學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劃該容器的大小;(2)繼續(xù)補充

  三、完成書上的“想想做做”

  1、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別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比如:煲的1/2,鍋的差不多,臉盆的1/5

  可繼續(xù)讓學生估一估,整個容器的容量大約是幾升。

  2、下面的容器里大約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適的答案下面畫“√”

  這里的4張圖,可以讓學生先挑一個最有把握的說,并說清楚理由。

  再以此為參照,進行推算其他的容器。

  也可用排除法進行,但都要學生充分說理,不能是簡單的憑感覺。

  四、指導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練習:(略

  認識毫升

  教學內容:p.15~17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教學毫升的認識以及升與毫升的進率。教材安排了兩道例題,讓學生通過學習加深對容量含義的認識,進一步掌握容量的計量單位及其進率,學會容量單位的簡單換算。

  教學目標:

  1、認識容量單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個比較小的容量單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學準備:滴管、量桶、水等。

  教學過程:

  一、了解預習情況:

  通過預習,你知道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什么?你知道了相關的哪些知識?

  隨學生回答板書:毫升

  學生可能會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認識1毫升

  1、取量筒,介紹:這個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現在我們要用它和這個滴管來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辦法?

 。ǹ梢韵扔玫喂艿5毫升,再除以5就得到了1毫升的滴數。)

  實驗:大約要205滴才是5毫升

  算:205÷5=21(滴)

  2、每個組派人上來,用老師準備的滴管在瓶蓋內滴21滴水(1毫升),組內傳一傳,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約是多少?

  說一說: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

  3、介紹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

  有時我們生病了,要喝一些藥水,(取一藥水瓶)讀:成人每次喝15~20毫升。問:我沒有量杯,那怎么才能找到這15~20毫升藥水呢?

  取生活中最常見的勺子,舀滿1勺水,倒入量筒,測得大約是10毫升

  指出:這勺子是我們每天都要用的東西,現在你會利用它找適量的藥水了么?

  三、看書并認識看刻度

  學生獨立看書,看完后交流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知識,如:

  計量比較少的液體,常用毫升作單位;

  回答書上的提問:21滴水大約是1毫升

  看量杯上的刻度時,要看貼著刻度的水面高度,不能看水面中間,因為這個圖是立體的。

  升是比較大的容量單位,1升=1000毫升。

  四、完成想想做做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藥水?

  指出:飲料我們可以多喝點少喝點,但在醫(yī)學上卻不能有一點點的馬虎,所以在用藥的時候都要嚴格按照規(guī)定。下面這些是常見的一些規(guī)格,分別說說是多少毫升?

  2、老師用量筒量出一個50毫升,然后倒入一個常見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讓學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讓學生想象如果倒入題中的這幾個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況?

  回家練習:用剛才認識的勺子(10毫升),舀50毫升水,分別倒入這幾個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3、說說下面每種飲料分別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請學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個的時候指名說說列式理由。

  4、填空:

  4升=()毫升20xx毫升=()升

  9升=()毫升5000毫升=()升

  5、倒出100ml飲料,數一數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約有多少毫升?

  先交流:做這個實驗應該怎么喝?然后多請幾個學生自然地喝這100ml水。算一算。(我自己:4口;100÷4=50ml)

  五、全課小結:說說你對毫升的認識。

  美妙的“杯琴”

  教學內容:p.20、21

  教材簡析:這部分內容是結合升和毫升的學習安排的實踐活動,分“敲敲聽聽”和“編編唱唱”兩個部分。“敲敲聽聽”讓學生通過兩個層次的活動,依次:發(fā)現不同的容器中倒入同樣多的水,可以敲出不同的音;相同的杯里倒入不同量的水,敲出的音也不同。在此基礎上安排“編編唱唱”,讓學生選擇一組杯子,合理調整各個杯子里水的多少,使之發(fā)出不同的音,制成一個“杯琴”;然后引導學生用自制的“杯琴”敲敲唱唱,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目標:

  運用本單元所學的知識,與科學、音樂學科的綜合,通過制作、欣賞“杯琴”,使學生產生對數學學習的好奇心,感受學習的樂趣。

  教學準備:水、各種容器,敲的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請學生介紹“杯琴”

  1、請該生把制作的杯琴亮出來,并分別按順序敲出“1~7”七個音,在此基礎上,再用該杯琴敲出一個簡單的樂曲,激發(fā)同學的興趣。

  2、介紹該杯琴的制作過程:

 。1)確定水的多少對音高的影響?煞謩e用裝滿水的和空的、裝一部分水的做一比較,很明顯地發(fā)現水越多,音越低

 。2)把7個試管依次從多到少地裝入適量的水

 。3)敲一敲,并通過調整水的多少來調整音的高低,直到滿意

  3、老師補充:

  通過剛才的介紹,大家知道了音的高低和同樣容器中裝的水的多少有關,其實還和不同的容器有關。

  分別請學生把自己帶來的容器敲一敲。

  當然在敲的時候,用的力氣要均勻,選擇的材質要能發(fā)出比較清脆的聲音。

  二、學生分組實驗:

  1、請每組同學把自己帶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用剛才學到的`知識,來制作杯琴。

  沒帶齊的組也可以到老師處借燒杯等容器。

  2、分組交流:

  每組可以用杯琴敲出“1~7”的音,或者可以直接敲出一些簡單、熟悉的曲子。

  全班評一評哪組制作的杯琴音質最好,音準最準。

  三、介紹“你知道嗎?”

  在玻璃杯里裝上不同量的水,杯子里剩下空氣的量也就不同,這樣就可以敲出不用的音。有些樂器正是根據這個原理來制作的。

  說說書上這幾樣樂器的名字。

  你知道這些樂器為什么會發(fā)出不同的音?請大家課后查資料,并互相交流。

  認識三角形

  教學內容:p.22、23、24(“想想做做”)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主要讓學生認識三角形,包括了解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第22頁的例題主要幫助學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第23頁的例題著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驗和了解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難點:認識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lián)系實際和利用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測量等學習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2、使學生體會單僥幸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并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產生學習圖形的興趣和積極性。

  教學準備:學具盒、尺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例題圖,問:在圖上我們可以找到一種很常見的圖形,是什么?(三角形)

  生活中的三角形隨處可見,說說哪些地方也能看到?

  揭示課題:認識三角形

  二、做三角形:

  1、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得到一個三角形,利用手邊的材料,比比誰的方法多?

  交流:(1)、用小棒擺。講評時注意:小棒擺的時候一定要首尾相接,不能有多出來的部分。

 。2)、在釘子板上圍。講評時注意:只要有三個頂點,如果發(fā)現邊不夠直的話,需要把三角形調整得大一些。

 。3)、用三角板或尺上的其他三角形直接描畫。

 。4)、在紙上分別畫圍起來的三條線段,也能得到一個三角形。

  2、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一起動手畫一個三角形,說說各部分的名稱:3個頂點、3條邊、3個角

  三、三邊關系:

  1、是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用學具盒里的小棒分別擺一擺,是不是都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呢?

  學生擺完后交流:(1)同一種顏色(一樣長)的小棒肯定是能擺成一個三角形的。

 。2)一紅兩綠這三根小棒是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的

  小結:看來并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圍成三角形。那為什么會圍不成了呢?

  2、探究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原因:

  (1)說說你用一紅兩綠三根小棒怎么就圍不成三角形了呢?

  (兩根綠的太短了,碰不到。)畫一畫(圖略)

  在圖上分別標出三邊為a、b、c,a+b<c不能圍成三角形

 。2)想象:如果把一根綠的換成長一點的,和原來那根綠的合起來正好和紅的一樣長,行不行?畫一畫(圖略)

  在圖上分別標出三邊為a、b、c,a+b=c不能圍成三角形>

  (3)那究竟什么時候能圍成三角形呢?

  可能會有學生會猜想,a+b>c

  再用小棒擺一擺,擺完后再比一比,是不是符合a+b>c?

  結合畫圖,指出:當兩條邊的長度和小于第三邊的時候,這兩條邊根本就不能碰到,所以不能圍成三角形;當兩條邊的長度和等于第三邊的時候,就變成了3條線段重合在一起的一條線段,不是三角形;只有當兩邊的長度和大于第三邊的時候,那它們就會在第三邊上面的某一處碰到,就圍成了一個三角形。

  3、練習鞏固:

 。1)有這樣兩根小棒,分別是6厘米和8厘米,第三根小棒多長那么它們就能圍成一個三角形?說說理由。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ㄏ瓤煽紤]最短的,如果是2厘米,那么和6厘米的合起來正好是8厘米,只能重合在一起,變成線段,所以至少要比2厘米長一點,在整數范圍里,那至少就得3厘米。再從最長的角度考慮,6厘米和8厘米的合起來要14厘米,不能有14厘米長,那樣也是重合后變成了線段,應該要比14厘米稍微短一點,即13厘米。)

 。òl(fā)現:比兩邊之差多1,比兩邊之和少1)

 。2)繼續(xù)練習,如:6厘米和6厘米,3厘米和4厘米

  四、完成書上的想想做做

  1、在點子圖上畫出兩個三角形:

  指出:畫的時候,要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和點子重合。

  2、下面哪幾組中的三條線段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為什么?

  在學生交流完后追問第一種情況:那如果老師把2厘米的加上6厘米的,不就變成“大于”4厘米,那就可以圍成三角形了。這樣的判斷對不對?為什么?

 。6厘米是其中最長的一條邊,它單獨一條就比別的兩條都長,所以,要用比較短的邊合起來,然后和最長的比。)

  3、從學校到少年宮有幾條路線?走哪一條路最近?

  請你用今天學得的知識來解釋這一現象。

  三角形的高

  教學內容:p.24、25

  教材簡析:這節(jié)課教學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是有關三角形的重要概念,是學習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例題首先通過量人字梁的高,引導學生初步聯(lián)系現實生活感知三角形的高,然后通過圖示介紹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義,建立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

  教學重點:認識三角形的高,并正確地畫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義,了解底和高的對應關系,會用三角尺畫三角形的高(只限三角形內部的高)

  2、讓學生通過閱讀資料,了解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體會數學與顯示生活的聯(lián)系。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準備:三角尺、學具盒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在作業(yè)本上分別的畫三種情況:(圖略)(1)a+bc

  明確:只有當兩條邊的長度和大于第三邊的時候,這樣的三條邊才能圍成三角形;一般判斷的時候只要把最短的兩條邊加起來和最長的比就可以了。

  2、畫一個類似于人字梁的三角形(只要外面的三條邊)

  說說三角形的組成: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二、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1、我們剛才說到三角形有三條邊,這節(jié)課我們將要來認識關于這個三角形神秘的第四條線段,你猜是什么?(高)

  板書:高

  由“高”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垂直、直角標記)

  2、示范畫高的方法:

  邊畫邊說:以這條邊為底,現在要找它的高。板書:底

  用三角板的直角邊和它重合,(不斷移動)說說它的垂線有多少條?(無數條)

  其中只有一條很特殊,你能說說是哪一條嗎?(從對面的頂點畫下來的這條垂線)用虛線畫一畫。

  指出: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對邊的垂直線段是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是三角形的底;畫的這條線段用虛線表示,畫完后還要畫出直角標記和“高”(或用字母“h”表示)

  學生在作業(yè)本上,模仿板書也畫一畫。

  3、畫一個三條邊都是斜方向的銳角三角形,以其中一條邊為底,你能畫出它的高嗎?請一個學生上黑板,用三角板擺一擺它的高在哪里?

  學生把該樣子的三角形也畫在作業(yè)本上,并畫出其中的一條高。

  畫完后問:你有什么疑問嗎?

 。ǹ赡軙型瑢W會提出:三角形一共有3條邊,只能以剛才的那條邊位底嗎?如果是以另外兩條邊為底呢?)

  指出:底和高是一對一對出現的,另外兩條邊也可以作為底,也可以分別找到它們的高。繼續(xù)分別請學生來用三角板擺一擺另兩條高的位置。學生在作業(yè)本上完成三條高。

  觀察該圖,你有什么發(fā)現?

 。ㄒ粋三角形可以畫出它的3條高;這3條高相交于同一個點。)

  指出:如果你畫的三條高沒有相交于同一個點,那么你的高肯定是畫得不夠準確。

  4、舉老師手里的三角板,問:我手里的這個三角板和剛才畫的三角形,有什么不用?(有一個直角)

  描畫出三角板中的三角形,并標出其中的一個直角。

  問:這個三角形,你也能像剛才那樣找到3條高嗎?怎么找?

  結合學生的回答,使大家明白:三角形中有一個角是直角,那么這兩條直角邊可以互相看作是一底一高,不用另外畫;只有當把斜邊當作底的時候,它的高要另外畫;3條高相交于原來的直角處。

  三、完成書上的練習

  1、試一試,分別量出下面每個三角形的底個高各是多少厘米。

  2、想想做做第1題:畫出每個三角形底邊上的高。

  注意圖上以規(guī)定了底,只要畫出指定的一條高就可以了。

  交流的時候,重點說說第三個三角形:它的高是哪一條?為什么?

  3、把一根14厘米長的吸管剪成三段,用先串成一個三角形,除了書上舉例的5厘米、3厘米和6厘米外,還可以怎樣剪?

  說說你的方法?有沒有有序思考的方法?

 。ū热缈梢赃@樣考慮:把14厘米一分為二是7厘米和7厘米,最長的邊不可能是7厘米,因為如果一條邊是7厘米了,那另外2兩邊合起來也是7厘米,那就不能圍成三角形了。在整數的范圍里,最長的邊只能是6厘米,那另外兩條邊合起來就應該是8厘米;8不能分成1和7,那還能分成2和6、4和4,3和5就是書的情況。還可以想最長的是5厘米,那另外兩條合起來是9厘米,9不能分成1和8、2和7,3和6已經有,還有就是4和5。所以一共有4種情況:3、5、6;2、6、6;4、4、6;4、5、5。)

  4、想想做做第3題,請你說說為什么這個三角形的高的長度一定比小棒短?

 。ǹ梢龑W生回憶: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最短。所以這條高要比小棒短。)

  四、介紹“你知道嗎?”

  1、學生分別用學具盒里的3根小棒,搭成一個三角形,輕輕捏住其中的一個角,敲其他的邊或角,發(fā)現: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大小不變。

  再用4根或5根甚至更多的小棒,圍起來,得到一個多邊形,也捏住它的一個角,輕輕地敲,發(fā)現:它非常容易得變成其他模樣。

  指出: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

  利用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學生看書,說說這些圖中哪些地方有三角形?還有什么地方也有三角形的結構?

  三角形按角的分類

  教學內容:p.26、27

  教材簡析:這部分內容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教材讓學生通過對提供得意寫三角形的每個內角大小的觀察、比較、分類,引出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概念,并用集合圖揭示了這3種三角形都是三角形這個整體的一部分。

  教學重點:會按角的大小給三角形分類。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給三角形分類的探索活動中發(fā)現和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2、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三角板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角的分類:

  角是有大有小的,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哪幾類?

  老師隨學生回答依次板書: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這些角有的度數是確定的?分別是多少度?

  銳角和鈍角的度數是不確定的,但有一個范圍,誰來說一說?

  板書整理成: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1~89、90、91~179、180、360

  指出:89、90、91這三種度數非常的接近很難判斷,所以當看到接近直角的角時,都要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

  二、學習三角形的分類:

  1、老師畫一個直角。再連接兩點,問:這樣畫得到的三角形叫什么三角形?

 。ò鍟褐苯侨切危

  老師再畫一個鈍角,并連接兩點,問:這樣畫得到的三角形叫什么三角形?

  (板書:鈍角三角形)

  聯(lián)想:剛才我們分別先畫一個直角和鈍角,再連接就得到了一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鈍角三角形;如果我先畫一個銳角,再連接是不是也會得到一個銳角三角形呢?

  請你試一試。交流(有意識選擇開始畫的銳角較小的學生來交流):

 。1)連接后可能得到的是一個鈍角三角形。

  問:你怎么知道現在這個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

  通過說理,使學生明白:判斷的時候只要看其中最大的一個角,如果這個最大的角是鈍角,那這個三角形就是鈍角三角形。

 。2)連接后可能得到一個直角三角形。

  通過三角板的之間檢驗,確認其中最大的角是一個直角。使學生進一步明白判斷方法:其中最大的一個角是直角,該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比較、討論:為什么剛才可以肯定的得到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而現在卻不能肯定的得到銳角三角形呢?

  (通過學生回答,使大家明白:鈍角三角形中只有一個鈍角,還有兩個是銳角;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個角是直角,還有兩個角也都是銳角;確定了鈍角或直角后剩下的肯定是銳角了。而先畫了銳角之后,剩下的角可能是三種角中的任意一種。)

  (3)畫銳角三角形比較保險的一種方法:

  先畫的銳角不能太小,可略小于直角;畫的兩條邊長短比較接近,這樣就能得到一個銳角三角形了。畫完后為了保險起見,可找出其中最大的一個角,量一量是不是銳角。

  學生分別在本子上畫出這三種三角形。

  2、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覺得三角形可以分為幾類?用自己的話分別說說怎樣的角是銳角三角形?怎樣的角是直角三角形?怎樣的角是鈍角三角形?

  畫出示意圖。

  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三角形按角分類的方法。

  三、完成想想做做

  1、(第2題)你能連一連嗎?

  學生獨立做,做完后把有疑問的幾個選出來交流。

  2、在釘子板上分別圍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學生圍好后,互相檢查驗證。

  3、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

  用一張正方形紙,折出四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

  讓學生動手折一折,在交流的時候用“對角線“來說一說。

  4、把右邊這樣的平行四邊形紙剪成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應該怎樣剪?剪成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呢?

  5、你能在下面的三角形中分別畫一條線段,把它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嗎?

  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白:畫出的線段就是原來三角形的高。

  6、在直角三角形中畫一條線段,把它分成兩個三角形。你分成了兩個什么樣的?三角形還可以怎樣分?

  老師可以在學生畫的基礎上,展示其中幾種比較典型的畫法,組織學生再交流。

  三角形的內角和

  教學內容:p.28、29

  教材簡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先通過計算三角尺的3個內角的度數的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進而引發(fā)“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的猜想,再通過組織操作活動驗證猜想,得出結論。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歸納,發(fā)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2、讓學生學會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這一知識求三角形中一個未知角的度數。

  3、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的意識,鍛煉動手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三角板,量角器、點子圖、自制的三種三角形紙片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猜想:

  老師取一塊三角板,讓學生分別說說這三個角的度數,再加一加,分別得到這樣的2個算式:90+60+30=180,90+45+45=180

  看了這2個算式你有什么猜想?

 。ㄈ切蔚娜齻角加起來等于180度)

  二、驗證猜想:

  1、畫、量:在點子圖上,分別畫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畫好后分別量出各個角的度數,再把三個角的度數相加。

  老師注意巡視和指導。交流各自加得的結果,說說你的發(fā)現。

  2、折、拼:學生用自己事先剪好的圖形,折一折。

  指名介紹折的方法:比如折的是一個銳角三角形,可以先把它上面的一個角折下,頂點和下面的邊重合,再分別把左邊、右邊的角往里折,三個角的頂點要重合。發(fā)現:三個角會正好在一直線上,說明它們合起來是一個平角,也就是180度。

  繼續(xù)用該方法折鈍角三角形,得到同樣的結果。

  直角三角形的折法有不同嗎?

  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白:除了用剛才的方法之外,直角三角形還可以用更簡便的方法折;可以直角不動,而把兩個銳角折下,正好能拼成一個直角;兩個直角的度數和也是180度。

  3、撕、拼:可能有個別學生對折的方法感到有困難。那么還可以用撕的方法。

  在撕之前要分別在三個角上標好角1、角2和角3。然后撕下三個角,把三個角的一條邊、頂點重合,也能清楚地看到三個角合起來就是一個平角——180度。

  小結:我們可以用多種方法,得到同樣的結果: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試一試:

  三角形中,角1=75,角2=39,角3=()

  算一算,量一量,結果相同嗎?

  三、完成想想做做

 。、算出下面每個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數。

  在交流的時候可以分別學生說說怎么算才更方便。比如第1題,可先算40加60等于100,再用180減100等于80 。第2題則先算180減110等于70,再用70減55更方便。第3題是直角三角形,可不用180去減,而用90減55更好。

  指出:在計算的時候,我們可根據具體的數據選擇更佳的算法。

  2、一塊三角尺的內角和是180,用兩塊完全一樣的三角尺拼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可先猜想:兩個三角形拼在一起,會不會它的內角和變成180×2=360呢?為什么?

  然后再分別算一算圖上的這三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得出結論:三角形不論大小,它的內角和都是180 。

  3、用一張正方形紙折一折,填一填。

  4、說理:一個直角三角形中最多有幾個直角?為什么?

  一個鈍角三角形中最多有幾個直角?為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

  第4、5題

  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教學內容:p.30~32

  教材簡析:本課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已經它們的特征。教材先給出有兩條邊相等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各一個,讓學生量一量每個三角形各條邊的長,發(fā)現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有兩條邊相等,然后概括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接著通過用紙對折簡出等腰三角形,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最后認識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明確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也相等。認識等邊深刻系的編排與等腰三角形類似,其中等邊三角形的3個角都相等的特征是讓學生在對折中發(fā)現的。

  教學重點: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以及它們的特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知道等腰三角形邊和角的名稱,知道等腰三角形兩個底角相等,等邊三角形3個內角相等。

  2、讓學生在探索圖形特征以及相關結論的活動中,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鍛煉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紙,剪刀、尺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關于三角形,你有那些知識?

  1、按角分成三種角

  2、三個內角和是180度

  算第三個角的度數,如果是一般三角形,那就用180去減;如果是直角三角形,那就是90去減

  二、認識等腰三角形:

  1、比較老師手邊的兩塊三角板,他們有什么相同?(都是直角三角形)

  有什么不同?(其中有一塊三角板的兩條邊相等,兩個角相等;而另一塊三角板的角和邊都不相同。)

  指出:像這種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我們叫它“等腰三角形”

  2、折一折、剪一剪:

  取一張長方形紙,對折;畫出它的對角線,沿對角線剪開;展開

  觀察:這樣剪出來的三角形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等腰三角形。想一想:為什么要對折后再剪呢?(這樣剪出來的兩條邊肯定是相等的。)

  除了兩條邊是相等的,還有什么也是相等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ㄟ有兩個角也是相等的,因為也是重合的。)

  3、畫一畫:

  討論一下,如果我要把這個等腰三角形畫下來,應該怎么畫?

  從一個頂點出發(fā),分別畫兩條同樣長的邊,這樣就確保有兩條邊是相等的,然后再連接這兩條邊,就得到了一個等腰三角形。

  師生共畫等腰三角形。板書:等腰三角形

  4、教學各部分名稱:

  讀“等腰三角形”,想一想,這名字是什么意思?(兩條腰相等的三角形)

  在圖上標出:這兩條相等的邊,我們就叫它“腰”;這第三條邊和它們是不相等的,我們叫它“底”

  在底邊上的這兩個角是相等的,就可以共用一個名字“底角”;剩下的這個角,稱之為“頂角”。

  三、認識等邊三角形:

  1、剛才有的同學畫的等腰三角形,看上去三條邊都是相等的。如果真是那樣,那它還有一個名字,叫“等邊三角形”

  2、為了確保三條邊都相等,我們可以這樣折:取一正方形形紙,邊折邊示范,并講清楚為什么要這樣折?

  剪下后,量一量每條邊是不是真都一樣長?在量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發(fā)現?(3個角也都相等,都是60度)

  3、畫等邊三角形:很容易保證兩條邊相等,但保證三條邊都相等有一定的困難,所以等邊三角形不好畫。你有什么辦法?

  方法一:根據角度來畫。比如先畫一條長3厘米的線段,然后分別畫出60度的角,如果兩邊正好會合,正好都是3厘米,那就說明畫得很準確。

  方法二:根據高來畫。比如先畫一條3厘米的線段,然后在1.5厘米處畫高,從端點出發(fā)到高量出3厘米,并畫下來,再畫另一條,就得到了等邊三角形。

  學生動手畫一畫。

  四、完成想想做做

  1、下面物體的面,哪個是等邊三角形,哪個是等腰三角形?

  指名說一說,并說明理由。

  2、用一直行正方形紙,沿對角線剪開。剪出的兩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嗎?只直角三角形嗎?

  分別請學生說說判斷的理由。指出:三角形可以按角來分也可以按邊來分,這是兩種不同的依據可得到不同的結果。

  3、畫出下面每個圖形的另一半,使它成為一個軸對稱圖形,并說說這幾個軸對稱圖形都是什么三角形。

  指出:既然是對稱的,那肯定有兩條邊是相等的,那就是等腰三角形。

  4、在點子圖上畫出有一個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再畫出每個角都是銳角的等腰三角形。

  老師注意巡視檢查,也可請幾個學生說說自己怎么畫的,怎么想的?

  五、繼續(xù)作業(yè):

  第32頁第5、6、7題。在寫之前可先組織學生說說各題是怎么思考的。

  混合運算(不含括號的)

  教學內容:p.35、3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聯(lián)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并能用以解決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增強類比遷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獲得成功體驗,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三步計算運算順序;運用三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學習例題

  1、很多同學都喜歡下棋,我們一起去看看王老師買棋時遇到了什么數學問題:

  演示例題,指名說說圖上的信息:

  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象棋的單價是12元,圍棋的單價是15元

  讀問題:她一共要付多少元?

  這是一道購物的實際問題,遇到這類問題你馬上會想到哪個基本數量關系式?

  復習:單價×數量=總價

  2、學生嘗試列式,并交流:

 。1)分步列式:12×3=36元15×4=60元36+60=96元

  (2)綜合:12×3+15×4

  (可能還有):(12+15)×(3+4)

  講評:指著分步列式,讓學生明確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比較兩個綜合算式,讓學生說說下面的算式為什么是錯的?它這樣算出的結果表示什么?

  明確:要用象棋的單價乘象棋的數量等于象棋的總價,圍棋的單價乘圍棋的數量等于圍棋的總價;分別算出兩樣棋的總價加起來就是一共要付的錢。

  3、運算順序:

  12×3+15×4 12×3+15×4

  =36+15×4 =36+60

  =36+60 =96(元)

  =96(元)

  比較這兩種運算順序,它們都對嗎?哪個更好?為什么?

  指出:這是一個三步混合運算,有乘有加,先算乘,即分別先算象棋和圍棋的錢。

  4、學生完成試一試:150+120÷6×5

  做完后交流,可能會有個別學生先算乘,如果有可請學生說說正確的運算順序,乘除在一起的時候,誰在前誰先算。

  5、結合兩題引導學生總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做在自備本上:

  80÷2+76÷4 240÷6-2×17 45-20×3÷4 51-36÷3+25

  指名板演再結合具體問題交流。

  2、下面的運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題略)

  建議:做混合運算,要先觀察該題的運算符號,可把先算的步驟劃線表示,然后再算。

  3、比一比,你能說出原因嗎?

  25×30+25×20 840÷40-400÷40

  25×(30+20)(840-400)÷40

  第一組題可引導學生結合乘法意義來說,或是結合具體問題來舉例說明。

  三、解決實際問題:

  1、(第4題)讀題后讓學生解釋“人均居住面積”的含義和求法,并列出綜合算式。

  2、(第5題)分析“我們組比你們兩組的總人數多6人”,指名說說“你們兩組的總人數”怎么算?

  3、(第6題)比較兩小題,說說兩題的聯(lián)系。

  4、把這3道聯(lián)系實際問題做在作業(yè)本上。

  混合運算(含有小括號的)

  教學內容:p.37、38

  教材簡析:這部分內容主要教學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含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綜合運用這兩方面的知己就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因此,例題直接提出“先計算,再在小組里說說是怎樣算的”要求,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先通過獨立思考確定運算順序,并按順序進行計算,主動實現知識的遷移,再通過交流是怎樣算的,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掌握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綜合概括能力和認真、細致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36第5題)老師板書信息,提醒學生根據“我們組比你們兩組的總人數多6人”來列式

  隨學生回答板書:18+18×2+6

  可能有的情況:(1)有學生交換加數的順序。指出:一般我們要順著題目原來的順序來列式;(2)有學生提出了列式時要用到小括號。指出:小括號一般的作用是改變運算順序,有的時候也是起強調的作用。

  二、教學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1、指板書“18+18×2+6”問:誰能給這個算式加小括號,改變它原來的運算順序。

  有三種情況:(18+18)×2+6、18+18×(2+6)、(18+18)×(2+6)

  分別讓學生在自備本上算一算這三題,指名板演。

  交流這三道題,注意發(fā)現學生運算過程中的問題。

  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你能說說這類題在算的時候有什么要求嗎?

  你發(fā)現了什么?(運算順序的不同,運算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所以一定要按照原題的運算順序。)

  2、學生練習:300-(120+25×4)

  在學生練習時,注意搜集一些錯誤信息,比如:(1)學生在算完第一步時,沒有把括號也移下來;(2)先算括號里的加;

  3、同桌分別練習第2題的兩組題,練習完后互相檢查。全班交流。

  三、學生作業(yè):

  第1題:老師注意巡視,發(fā)現一些學生中的錯誤。

  第4題:讀題要讓學生說說基本的數量關系式“上午加下午”,然后再“對號入座”列式解答。

  第5題:要看清楚是“三四年級總人數”的2倍。

  兩題可做一簡單對比:上題括號也可不加,但加了之后感覺思路更清晰;下面一題括號就一定得加,而且要看清楚是加在具體的什么位置,才能表示“三四年級總人數的2倍”。

  第6題:學生列式后交流幾種解答方法,各自說說列式理由。

  480÷3×5,480÷3×(3+2),480÷3×2+480

  第7題:也要提醒學生一般要按照最基本的關系“多的-少的”來列式。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計算、觀察、交流、等數學活動,發(fā)現并理解乘法分配率。

  2.在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guī)律的意識。

  3.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獲得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難點:

  發(fā)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

  借助乘法意義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從形式上進行正確的表達。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1.回憶舊知,乘法交換律與乘法結合律。找學生說出定義及字母表達式。

  2.導入。

  師:同學們,春天來了商店里進來很多漂亮的新衣服。多媒體展示圖片三件上衣兩條褲子。

  師:三件上衣兩條褲子,如果我們將一件上衣一條褲子作為一件套裝,那么有多少種搭配方式呢?

  生:六種。

  3.講授新知

  師:如果商店將每種搭配方式都售出了五十套,那么每種搭配方式能售出多少錢呢?同學們自己選擇一種喜歡的搭配方式計算。注意列綜合算式。(巡視)

  師:哪位同學能說一說你是怎樣列式的呢?

  生:(90+120)×50板書(告訴學生讀法50乘以90與120的和)

  師:那你能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列式嗎?

  生:我先算出一套的價錢,然后再乘以50套等于售出的總價錢。

  師:那么針對這位同學的搭配方案,誰還有其他的列式方法嗎?

  生:90×50+120×50板書

  師:其他搭配方案呢?

  生:(90+130)×50板書

  師:那針對這種方案有其他列式方法嗎?

  生:90×50+130×50板書

  師:其他搭配方案呢?

  生:(80+120)×50板書

  師:那針對這種方案有其他列式方法嗎?

  生:80×50+120×50板書

  師:其他方案呢?

  生:(80+130)×50板書

  師:那針對這種方案有其他列式方法嗎?

  生:80×50+130×50板書

  師:還有其他方案嗎?

  生:(100+120)×50板書

  師:那針對這種方案有其他列式方法嗎?

  生:100×50+120×50板書

  師:那么還有最后一種方案了,誰能一下子找出來呢?

  生:(100+130)×50板書

  師:那么這種方式有什么其他列式方法呢?

  生:100×50+130×50板書

  師:同學們觀察黑板上的這六組,你們發(fā)現規(guī)律了嗎?那你們能試著寫出和上面一樣規(guī)律的式子嗎?(找學生黑板寫)

  師:同學們我們舉例子是寫不完的,那你們能不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出你發(fā)現的規(guī)律呢?

  生:(a+b)×c=a×c+b×c(板書)

  師:同學們你們已經會用字母表示發(fā)現的規(guī)律是什么樣的,那你們能不能試著自己說一說你發(fā)現的'規(guī)律是怎樣的呢?現在小組討論三分鐘,會說的同學教小組內不會說的,開始。(巡視指導)

  師:那哪位學生能給老師說一說你發(fā)現的規(guī)律呢?

  生:兩個數的和乘以第三個數等于這兩個數分別乘以第三個數再相加。(板書)

  師:那我們今天學習的這個規(guī)律就是乘法分配律(板書)

  師:同學們,這個規(guī)律我們用舉例子的方法和問題情境的方式證明了這個規(guī)律,那么哪個同學能給老師想到其他的方法來證明呢?現在小組討論三分鐘想一想還有什么辦法?

  師:誰能告訴老師你想到的方法是怎樣的呢?

  生:我發(fā)現90×50+120×50=(90+120)×50,等號左邊是90個50加上120個50一共是210個50,等號右邊就是210個50,左邊210個50右邊210個50,所以是相等的。

  師:正確,那么我們用了三種方法來證明。那同學們觀察75×17+25×17=(25+75)×17有必要轉化嗎?

  生:有

  師:為什么?

  生:能湊整。

  師:那我們學習乘法分配律就是為了方便我們簡便計算。老師考驗考驗你們是否真的掌握了乘法分配律。(出示習題:判斷是否運用了乘法分配律,運用乘法分配律的計算題)

  4.小結

  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的新知識,乘法分配律的定義及字母表達式。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15~16頁例3,練習三第3題和第9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數數認識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及整數的數位順序,認識十進制計數法;認識整億數,能說明整億數的組成,能正確地讀、寫整億數。

  2、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十進制計數法,經歷聯(lián)系具體數量抽象出整億數的過程,體驗數的范圍的擴展,感受整億數具體數量的多少,進一步培養(yǎng)類比、抽象、歸納等思維能力,進一步發(fā)展數感。

  3、使學生體會現實社會里的大數,了解數在社會生活和科研領域的應用,感受數學應用的價值,培養(yǎng)用量化的眼光觀察社會的意識提高認數的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計數單位、認識整億數的意義,掌握讀、寫方法,體會更大數的實際意義。

  2、教學難點:整億數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和計數器。

  教學過程

  (1)聯(lián)系生活,引入新課

  1、創(chuàng)設情景問題。

  (出示圖片)談話:銀行每年都會清點大量的1元硬幣,你們知道銀行是如何清點硬幣的嗎?告知:因為錢幣的數量非常龐大,銀行通常采用打包的方法估算硬幣的枚數。

 。ǔ鍪緞赢嫞┮阎1萬枚一包,10萬枚一箱,100萬枚一卡車,10輛卡車可以裝10個100萬枚,就是1000萬枚。100輛卡車是多少枚呢?組織交流。

 。ǘ┳灾魈骄,學習新知

  1、認識計數單位。

  10個1000萬枚是多少枚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帶領學生撥珠數數,撥到9千萬的時候停頓一下,如果老師再撥一顆珠子是多少呢?10個1000萬是一億,你怎么在計數器上表示出“1億”嗎?

  結合學生的回答:用這個計數器表示1億已經不合適,應該重新選一個標有“億”位的計數器。(出示標有億位的計數器)現在你會表示1億嗎?指出:只要在億位上撥1顆珠就可以了。

  反問:1億是多少呢?

  揭示:“億”是一個新的計數單位。

  帶領學生從1億起,一億一億地接著往下數,十億十億地接著往下數,百億百億地接著往下數。

  小結:

  10個一千萬是一億

  10個一億是十億。

  10個十億是一百億。

  10個百億是一千億。

  說明:數滿十個一億,就會產生一個新的計數單位“十億”。數滿十個十億,就會產生一個新的計數單位“百億”。數滿十個百億,就會產生一個新的計數單位“千億”。

  追問:百億和十億、千億和百億有什么關系?現在我們又認識了幾個計數單位?你能按從小到大的順序說一說嗎?

  2、認識十進制計數法。

  談話: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想一想,這些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結合學生回答揭示:像這樣,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的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3、完成數位順序表

  引導:(出示數位順序表)你能根據剛才的討論,把下面的表格填寫完整嗎?

  回顧之前的學習,從左往右看,我們認識了個級、萬級,今天我們學習了億級,現在你能把下面的表格填寫完整嗎?

  有比千億更大的計數單位嗎?帶領學生繼續(xù)數一數,還有比“千億”更大的計數單位,出示:億級的左邊還有省略號。

  4、學習整億數的組成和讀寫。

  觀察圖片:你能對照數位順序表把題中的數分別寫出來嗎?(出示例3主題圖)

  學生各自按要求寫數,完成后教師組織交流。

  提問:寫這些數的時候,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匯報:寫整萬數時,要先寫萬級的數,再在個級寫4個0占位。所以要先寫億級的數,再在萬級和個級寫8個0占位。

  追問:為什么要在億級上寫2,后面寫8個0

  說明:二億里面有2個億,所以在億級上寫“2”表示有2個億,萬級和個

  級上沒有,每個數級有四位,所以萬級、個級要連續(xù)寫8個0。繼續(xù)交流剩下的兩個數各是多少個億,怎樣寫的,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寫。

  引導:各人看寫出的三個數,先想想各有多少個億,再自己讀一讀。

  交流:這三個數分別要怎樣讀

  指名學生讀數,說說讀數時怎樣想的。

  說明:整億數看億級上是多少,就直接讀作多少億;末尾的萬級、個級上的0都不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到日常生活中和生產中經常要用到比1億大的數來表達信息,進而產生認識億級以上數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礎上,利用數數活動啟發(fā)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因為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所以還需要比億更大的計數單位;但不管計數單位如何增加,計數時都要遵循“滿十進一”的基本規(guī)則。

 。ㄈ┍容^應用

  1、比較發(fā)現

  學生各自完成后組織交流。

  提問:你是怎樣判斷它們各是幾位數的?(我先把每個數寫出來,再數一數就知道了)

  追問:知道“五十”是兩位數之后,你能直接推想“五十萬”和“五十億”各是幾位數嗎?說說你的思考過程嗎?

  交流:和“五十”相比,“五十萬”的萬級也是兩位,而個級一定是四位,2+4=6,一共就是六位。同樣,“五十億”的'位數一共有2+4+4=10,也就是十位數。

  追問:第一組三個數的寫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集體交流,發(fā)現不同。

  設計意圖:使學生發(fā)現:每組中的三個數雖然所含的計數單位的個數相同,但由于計數單位不同,表示的意義也不同

  2、感受整“億”數的大小。

  談話:剛才我們學了那么多關于“億”的知識,一億到底有多大。

  課件出示:

  1億枚一元硬幣重600噸,假如一輛大卡車載重6噸,一億枚硬幣大約需要多少輛這樣的大卡車呢你有什么想法同學之間互相說一說。

  說明:一輛載重10噸的大卡車,需要運100輛這樣的大卡車。

  師:現在你對1億這個數的大小有了什么感覺?1億是一個非常大的數,一枚1元硬幣這么輕,1億枚卻這么重。根據國家標準體質體重,四年級學生正常平均體重為40kg,1億枚硬幣的質量相當于多少個同學體重的和。

  設計意圖:推算1億枚硬幣的重量,是讓學生感受1億數值之大,培養(yǎng)推理能力的好素材。因此,通過推算汽車運的總結交流次數,可讓學生更深的感受1億之大,有利于學生的數感培養(yǎng)。

 。ㄋ模┱n堂總結

  今天你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除了“十進制”,人類還發(fā)明了其他計數法,請同學自己閱讀“你知道嗎”。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ū睅煷蟀妫┬W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一課94~96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tǒng)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條形統(tǒng)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

  教學重點:

  根據數據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

  使學生在根據實驗數據設計條形統(tǒng)計圖時。

  教學難點:體會統(tǒng)計圖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具準備:

  投影儀、課件、空白統(tǒng)計表,空白統(tǒng)計圖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二、制作小組蒜苗種植高度統(tǒng)計表

  1、出示數據,陽光小組蒜苗第15天生長情況

  2、觀察數據,制作小組蒜苗種植高度統(tǒng)計表

  請組長把你們的統(tǒng)計表拿出來。找到了嗎?那由小組長負責,小組同學一起來完成這張統(tǒng)計表,好嗎?開始吧!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深入小組,及時指導。

  師:有些小組已經用行動告訴我他們已經完成任務了,那讓我們在心中期待其他小組趕快加油。我們在等著你們,加油!

  3、匯報

  師:現在大家都完成了,誰愿意代表你們小組來介紹一下你們小組統(tǒng)計的情況呢?

  師:通過觀察他們小組的統(tǒng)計表,你能看出他們小組中誰種的蒜苗長的最高,誰種的蒜苗長的最矮嗎?

  指名說一說。

  師:通過統(tǒng)計表的形式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出他們這一小組誰種的蒜苗長的最高,誰種的蒜苗長的最矮。除了統(tǒng)計表,還有什么形式可以很形象的表示出你們小組的蒜苗種植情況呢?

  引導學生說出:統(tǒng)計圖

  三、引出統(tǒng)計圖,并根據實驗數據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

  1、觀察空白統(tǒng)計圖,并提出問題

  師:那正好在你們的桌面上老師給你們提前準備了一張統(tǒng)計圖,現在請在小組長的帶領下,了解一下這張統(tǒng)計圖。

  學生認真觀察,初步了解這張統(tǒng)計圖。

  師:通過你們剛才初步了解這張統(tǒng)計圖,你們有沒有遇到什么樣的問題? 引導學生發(fā)現統(tǒng)計圖設計的格子有限,按照以前所學的統(tǒng)計形式,無法完整的統(tǒng)計出他們蒜苗成長的記錄。

  2、小組討論,尋找解決策略

  師:那既然大家都遇到了這個難題,那我們就在小組里先商量一下,遇到的這個問題如何去解決?

  小組討論,商量對策。

  讓學生匯報一下他們小組商量的方法,教師簡單評價。

  3、小組合作,繪制統(tǒng)計圖

  剛才大家想了出了用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好辦法,它解決格子不夠用的問題。那么每張圖上的每一格表示幾個單位,還要與所畫條形的數據有關。如果數據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單位也多,數據小,那么所表示的單位也小。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試一試。

  小組商量一下,哪種辦法適合你們小組,你們就選擇哪種辦法來解決,好嗎?那開始繪制這張統(tǒng)計圖。

  要求: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利用統(tǒng)計表和方格圖,制作統(tǒng)計圖。

  說說統(tǒng)計圖中的一格表示多少。

  小組活動,教師加強巡視,及時發(fā)現同學們的問題和困惑,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指導。

  師:行動快的'小組現在已經在心里為你們加油了,加快速度。已經完成的小組可以再看看你們的統(tǒng)計圖?紤]一下一會介紹的時候怎么說?

  4、介紹小組繪制的統(tǒng)計圖

  師:怎么樣?準備好了嗎?

  師:現在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的設計情況告訴我們?

  重點請學生說說是怎么解決格子不夠這個問題的。

  引導學生想出如果格子畫不滿或者突出一點的時候,可以在相應的條形上標出數據。

  師:如果有哪個小組也遇到了格子畫不滿或者突出一點的情況,那就按照你們自己找的好辦法,把你們小組的統(tǒng)計圖稍微修改一下。

  組內修改,教師巡視。

  5小結,說一說你覺得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好處?(直觀,形象)

  四、練習讀圖,獲取有用信息

  五、小結

  六、小調查

  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可以通過數據來反映,比如:一年中每個月的電費、水費等,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統(tǒng)計,并在附頁3中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復習課

  教材分析:

  這節(jié)課是在教學完五種圖形的面積計算后,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整理。教學設計是以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來安排教學內容的。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改革要以反映未來社會公民所必須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因為數學的思想與方法是數學的靈魂,學生一旦擁有它,將終身受益。為此,我在這節(jié)課上,首先以學過的五個多邊形的面積公式及其推導過程為載體,讓學生回憶整理其中所應用的數學思想與方法。然后,我設計了四道實際應用的題目:(1)實際操作題;(2)觀察發(fā)現題;(3)先估后驗題;(4)解決“買地”題。我不以得出答案為滿足,而以學生能否應用各種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目標,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自我評價等過程,提高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目標:

  1、情感性目標:使學生感受數學方法和思想的重要性及其應用的廣泛性。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yǎng)對數學學習的熱愛。

  2、探索性目標:通過操作、討論、合作等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探索靈活應用各種數學思想方法的技巧。培養(yǎng)學生探索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

  3、知識性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已學圖形各面積公式,能靈活地應用多種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有關組合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

  教學流程:

  第一階段:回憶整理所用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導入新課:前一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多邊形面積的計算這個單元,你們說說學了這個單元

  有什么用呢?(可以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并能解決生活中有關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上一節(jié)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實踐活動課?(電腦了出示課題。)

  1、逐個出示各種圖形學生用字母公式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電腦出示圖形和面積公式。)

  2、逐個梳理推導過程。

  (1)小組活動:他們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每一組選一種圖形,利用桌面上的

  學具說一說它們的面積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

  (2)匯報:在師生共同口述推導時電腦出示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從三個方面來回答:①推導什么圖形,②用什么方法③它的面積公式是。例:我推導的是長方形的面積公式,用數方格的方法推導出來的,它的面積公式是s=ab。)

  3、整理完善知識結構。

  (1) 你們推導這些面積公式最初是從哪一個圖形開始的(長方形)它可以推出哪些圖

  形的面積公式,接著又從哪個圖形繼續(xù)推導。(電腦出示網絡圖如下:)

  (2)引導觀察,體會:現在老師把這幅圖轉過來看就象一棵大樹,而長方形就是這棵大樹的 “根”(電腦出示網絡圖)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這些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我們都運用了哪些數學方法?{(割補法、平移法)比如平行四邊形到長方形。(拼合法、旋轉法)比如三角形到平行四邊形。}(遷移法:如: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與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轉化思想:如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課件出示以上所歸納的數學思想與方法)學生齊讀思想與方法。運用剛才所學的數學思想與方法可以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第二階段: 應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1、結合情景,現在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請大家觀察一下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面上

  有我們學過的圖形?(黑板、書畫等。)以小組為單位,請你們在教室里找到一種物體它的面上有我們學過的圖形,測量出它的必備條件,求出它的面積。(注意測量時只要取整數)

  匯報:①測量什么圖形?②測量什么條件?③面積多少(讀算式)(學具:卷尺、計算器)

  2、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發(fā)現了什么?

  (知道了:長、寬、底和高,以及它們的面積。發(fā)現了:①相同點:②不同點)

  小結:剛才這些同學發(fā)現了這么多,是因為同學們運用了觀察對比的方法找這些圖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先估后算:

  (1)、在圖中大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48平方厘米。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小平

  行四邊形的底是大平行四邊形的一半,高相等。你怎么知道它是等底等高的呢?)

  中點

  (2)(如圖1)梯形的面積是72平方厘米。涂色部分面積是多少?(匯報: 怎樣求的?

  其實這道題我們用觀察法也可以算出來的。電腦演示:)

  三、發(fā)散思維:(開放性作業(yè)設計)

  某村有一塊荒地,(如上圖2)準備以每平方米200元的價格出售,如果買方有1.2萬元你認為夠不夠買?

  問:(1)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先求什么?

  (2) 你能想出多少種求這個圖形面積的解決方法?(注意只要求計算其中最簡單的一

  種圖形的面積,其它方法只要畫出來。)(所用的方法附后)

  讓學生根據分割的塊數進行匯報。

 、傧葏R報分割中分割成兩塊的有哪幾種?

 、谟袥]有分成三塊的?分成兩塊就能解決問題,你分成三塊必須有特殊的作用。老師出示分割成三塊的圖形,你們觀察一下有沒有什么特殊的意義呢?(兩個半的長方形,這樣就能使計算簡便,這就叫找等量的方法,)想想看,這題除了按長方形去找等量外,你們不可以按什么圖形去找等量?

  ③有沒有用補足法的?補成什么圖形?

 、軇偛拍銈兯玫姆椒ㄖ辽俣汲霈F了兩塊,能不能運用你們所學的辦法把它轉化成一種圖形,如果能的話不是更簡便了嗎?想想看,有沒有辦法。

  小結:你們做的方法肯定不止這些,歸納起來主要有四種(分割法、找等量的方法、補足法、移位法。)

  你們剛才已經選出最簡便的一種,算出它的面積了嗎?假如用這種方法算(找等量的方法)怎么算呢?如果用(移位法)怎么算?(滲透優(yōu)化思想)

  2、現在你們能回答這個問題嗎?如果買方有1.2萬元夠不夠呢?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有意義嗎?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感受?(主要圍繞以下三方面回答)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探究數射線上0.1、0.01、0.001三者之間的關系初步認識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2.借助計算器進一步學習、探究并歸納、總結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過程、能力與方法】

  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發(fā)現、總結小數點移動的規(guī)律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小數點移動規(guī)律”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維的規(guī)律性。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

  發(fā)現并有條理地歸納小數點移動的'規(guī)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師:小胖到玩具店買玩具,他把一個358.6元的玩具飛機看成35.86元,當他去付錢時,營業(yè)員阿姨會對他怎么說?

  2.比較358.6和35.86的區(qū)別,大小比較。

 。〝底窒嗤遗帕许樞蛞粯;小數點位置不同;小數大小不同)

  3.引入:可見小數點移動會使小數的大小發(fā)生變化,那這種變化到底有什么規(guī)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板書課題)

  【策略說明:鼓勵學生大敢猜想,使學生對探究規(guī)律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形成了學習的心理高潮】

  二、感知規(guī)律--利用數射線探究

  1.初步感知

  (1)嘗試證明小數點的移動會引起小數什么變化。

  師:你怎么證明358.6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原數就縮小了10倍的?

 。2)小組討論?煽磿詫Wp30在數射線上找關系。

  在數射線上找出0.001、0.01、0.1,找出三個數之間的關系。并根據三個數之間的關系列出以下兩組算式。

  0.001×10=0.01

  0.01×10=0.1

  0.1×10=1

  1÷10=0.1

  0.1÷10=0.01

  0.01÷10=0.001

  觀察以上兩組算式中小數點的位置,你發(fā)現了什么?(小組合作討論)

  【策略說明:引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

  2.歸納規(guī)律

  生: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小數擴大10倍;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縮小10倍。

  三、驗證規(guī)律--利用計算器探究

  1.同桌合作,用數字卡片擺出小數1.41,將1.41分別乘以10、100、1000的結果,然后用計算器驗證。

  2.同桌合作,用數字卡片擺出小數1.41,將1.41分別除以10、100、100 0的結果,然后用計算器驗證。

  3.學生小結:移動小數點時,如果位數不夠,要用“0”來補足,缺幾個位就補幾個0。

  【策略說明:移動時小數位數不夠用0補足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通過學生用卡片移動時發(fā)現位數不夠,引發(fā)大家的思考:該怎么辦?通過引導學生實際操作,化抽象為具體,深刻體會位數不夠時要用0補足。通過結合學生典型錯誤,讓學生自己評價,發(fā)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四、鞏固規(guī)律

  1.基本練習。

  (1)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原來的數就(),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原來的數就()。

 。2)下面的數,同50.6比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5.06 0.506 506 0.0506 5060

 。3)1.0 5乘1000得(),就是把1.05的小數點向()邊移動了()位。

  2.變式練習。

  同桌合作,一人移動小數的小數點,另一人說出發(fā)生的變化。

  3.拓展練習。

  如果一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再向右移動兩位,又向右移動三位,則原數大小有什么變化?

  4.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提問學生: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這規(guī)律在學習和生活有什么應用?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97,98頁中的主題圖和例題1,例2,以及第97~99頁中課堂活動第1~2題和練習二十第1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平行四邊形以及圖形的特征;通過操作活動(折紙)認識并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高。

  2、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形狀的過程,了解它的基本特征,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教學活動中認識平行四邊形。

  教具準備:

  一個長方形方框,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每人一塊直尺、一副三角板、一張印有平行四邊形的白紙和一個剪好的平行四邊形、一個硬紙條做的長方形方框。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教師:同學們,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實際上,在我們生活中也經常見到平行四邊形。請看大屏幕。

  (課件出示主題圖)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物體,你能在這些物體上找出平行四邊形嗎?(請同學到臺上用鼠標邊指邊說,然后課件再呈現學生所指出的平行四邊形。)

  教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找到了這么多的平行四邊形,它們有些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

  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

  二、 探究新知

  1、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1)教師:同學們喜歡看魔術表演嗎?(喜歡)現在,老師就給同學們表演一個小魔術。

  (教師出示一個長方形方框)這個圖形大家認識嗎?(它是長方形)

  教師:對!這是一個長方形。老師握著這個長方形方框的兩個對角,輕輕地拉一拉。變!變!變!這還是長方形嗎?(平行四邊形)對!這是平行四邊形。

  教師:你們想玩玩這個魔術嗎?

 。2) 學生自己用硬紙條做的長方形方框來體驗平行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

 。3)師:同學們觀察老師手里的平行四邊形,同桌討論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生1:對邊平行

  生2:對邊相等

  同學們真聰明,真能干通過觀察發(fā)現了這么多!

  同學們,這些發(fā)現對嗎?現在我們來驗證我們的發(fā)現,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發(fā)的平行四邊形,首先我們用畫平行線的方法來驗證對邊是否平行。

  匯報結果:對邊平行

  現在我們再來驗證一下對邊真的相等嗎?應該怎樣辦呢?

  生:測量平行四邊形四條邊的長度。

  師:請拿出你們的直尺測量手中平行四邊形四條邊的長度。

  匯報結果:對邊相等

  師:同學們,我們現在發(fā)現了平行四邊形有兩個特點,它們是什么呢?

 。4)師:我們現在認識了平行四邊形,也知道它的對邊相等且平行。那么什么是平行四邊形呢?

  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導出: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2、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高

  同學們真能干!這么快就知道了什么叫做平行四邊形,現在我們來學習平行四邊形另外一個特征。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發(fā)的平行四邊形跟老師做(折高)。

  師:打開平行四邊形,觀察折痕有什么特點(垂直于邊)

  師:想一想什么叫做平行四邊形的高?(從平行四邊形一條邊上的一點到對邊引一條垂線,這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平行四邊形的高.)教師:同學們,通過剛才折平行四邊形的高,你有什么發(fā)現?

  學生:我發(fā)現平行四邊形的高有無數條。

  教師:對!平行四邊形有無數條高。

  第99頁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之后全班交流,教師強調底與高的對應性。

  師:引導認識底

  3、引導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關系

 。1)完成表格

  (2)歸納總結第98頁課堂活動第1題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到現在為止,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

  教師:它們都有哪些地方一樣呢?(它們都是對邊相等,對邊互相平行……)

  教師:平行四邊形的這些特征,長方形、正方形都具備。

  我們通常說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對邊平行且相等,具有不穩(wěn)定性。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能給大家講講嗎?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經 歷從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

  2.提高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列方程的過程中,發(fā)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方程的解的意義,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下面哪些是等式? 哪些是方程?

  5y 36÷x=97?8+9m 10-x=3?54+x>9 5×7=35 6y+6=48 2x+3x=20

  2.解方程。

  10-x=5? x+1 0=20 x+3=1 2 x-11=5

  二、走進新課。

  1.等式兩邊都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 個不為0的.數),等式還成立嗎?

  解:等式成立。

  2.請你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解出我們前面列出的方程。

  4y=20xx y=500

  3.解方程。

 。1)x÷3=9 x=27

  (2)7y=28 y=4

  4.下列解法正確嗎?

  (1)x-19=19

  解:x-19+19=19-19 x=0

  正確解法:x-19+19=19+19 x=38

 。2)3x=36

  解:3x÷ 3=36÷3 x=12

  三、隨堂練習。

  1.解方程。

 。1)6x=156

  (2)3x=630

  (3)59+x=120

 。4)x÷28=0

  四、小結

  等式兩邊都乘 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成立。

  五、作業(yè)。

  教材P71第5題。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下冊教案03-16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01-15

四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02-20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3-02

四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02-20

四年級下冊數學的教案02-25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精選)05-29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05-27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5-28

數學下冊教案 (15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