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同學加深對萬以內數的認識;
2.掌握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比較方法;
3.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二)能力訓練點
1.能熟練地進行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2.初步培養(yǎng)同學的判斷、推理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培養(yǎng)同學學習數學的興趣;
2.培養(yǎng)同學認真仔細的習慣。
教學重點: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位數相同的數的大小比較。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小黑板、算盤等。
教學過程
一、輔墊孕伏
(一)口答:(投影出示)
1.10個十是( )。10個百是( )。10個千是( )。
2.讀出下面各數,并說說這些數分別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463
9528
4000
20xx
9030
8006
3507
2800
3.比較下列各組數的大小,并說說你是怎樣比較的?
61○56 45○47 100○98
(二)寫出下面各數。(小黑板出示)
四千零五十
四千五百
四千零五
五千四百
五千零四十
二、探究新知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了萬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百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同學們觀察:4050、4500、4005、5400、5040,這些數有什么相同點?這些數雖然都是四位數,并且都是由2個0、一個4、一個5這些數字組成的,那么它們的大小一樣嗎?誰大誰?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問題。
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
1.位數不同的數的大小比較。
出示例11(1)比較1230和965的`大小。(板書:1230、965),師生在算盤上撥出1230和965兩個數。
(1)提問:1230是幾位數?965是幾位數?你知道了什么?
引導同學知道:1230是四位數,965是三位數,位數不同。(板書:位數不同)1230的最高位是千位,965的最高位是百位。1230超越了1千,965不夠1千,四位數比三位數多一位數,所以1230和965比較,1230比965大,也就是,1350>965。(板書:>)
(2)師生一起小結:1230是四位數,超越了1千,965是三位數不夠1千,所以1230>965。
(3)反饋練習:在○里填上>或<,并說說你是怎樣比較的(卡片出示)。
635○1001 2527○934
練習后,同學們考慮:我們剛才比較了三組數的大小,那么位數不同的數你是怎樣比較大小的?
引導同學說出:四位數比三位數大。
2.位數相同的數的大小比較:
(1)出示例11(2)比較5640和8790的大小。(板書:5640 8790)
①在算盤上撥出5640和8790兩個數,觀察兩個數,發(fā)現了什么?
、趦蓚數的位數相同,(板書、位數相同)5640的最高位是千位,有5個千,8790的最高位是千位,有8個千。
③引導同學得出:5640和8790都是四位數,最高位是千位,比較它們的最高位,5個千比8個千小,所以5640<8790。板書:5640<8790。
④反饋練習:比較大小。
8006○9528 4000○3507
通過例11(2)的教學和練習,使同學明確位數相同的數比較大小時,比較它們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
第一輛汽車載了多少瓶汽水?(板書:3864)
第二輛汽車載了多少瓶汽水?(板書:3529)
哪輛汽車載的汽水多?
引導:
①同學們在自身的算盤上撥出這兩個數。
、谟^察這兩個數都是四位數,最高位有什么特點?
(同學答后,教師在板書中3864、3529這兩個數中3的下面加“.”)
、3864和3529這兩個數都是四位數,最高位也相同,這樣的數怎樣比較呢?同學們自身試試看。教師巡回指導,指名同學說說你是怎樣比較這兩個數的大小的?針對同學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
④師生一起小結:比較兩個四位數的大小時,也是從最高位比起,千位相同,看百位。3864的百位是8,3529的百位是5,8個百比5個百大,所以,3864>3529。(板書:8個百>5個百和3864與3529之間的“>”)。
、菁偃绨3864改成3564,又如何比較3564和3529的大小呢?3524與3529呢?
(3)提問:通過以上學習,誰來說一說位數相同的數怎樣比較大?
使同學認識到:比較兩個四位數的大小,從最高位比起,千位相同,看百位,百位上哪個數大,那個數就大;假如百位也相同,看十位……
(二)師生一起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指板書),誰來說一說位數不同的數是怎樣比較大小的?位數相同的數又是怎樣比較大小的?
(三)看書質疑
看書第33頁內容,并把書中空白填好,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三、鞏固發(fā)展
1.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398○402 3940○5230 1020○999
同學自身獨立練習,然后集體訂正,指名同學說說是怎樣比較大小的?
2.比較下面各組數的大小,用手勢表示“>”或“<”。教師注意觀察,發(fā)現問題和時解決。
744○447
1000○999
3458○7005
2600○2599
499○20xx
9437○9432
重點讓同學說一說:3458○7005 9437○9432是怎樣進行比較的。
3.填空:
(1)三位數中最大的數是( ),最小的數是( )。
(2)四位數中最大的數是( ),最小的數是( )。
(3)三位數中最大的數比四位數中的最小的數少( )。
4.找出下面一組數中最大的數和最小的數:
463
9528
4000
20xx
9030
8006
3507
2800
最大的數是( ),最小的數是( )
同學獨立練習,同桌互相訂正,指名同學說說你是怎樣找到最大的數和最小的數的。
5.下面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排列的對嗎?(投影出示)
(1)1001>941>914>893( )
(2)3050>3005>3049>3500( )
手勢判斷對錯,并指名同學說出錯誤的原因,通過此題練習,教育同學做題要認真仔細,看清楚題目要求。
6.現在你會比較4050、4500、4005、5400、5040的大小了嗎?把它們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此題是課始的復習題,注意有兩種排列方法,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都可以)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比較數的大小,同學們想一想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比較有幾種情況?你是怎樣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
五、安排作業(yè):課本第34頁練習九第5題。
六、板書設計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頁,例題,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3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通過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初步體會和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具準備
10根小棒,8個圓片,11個三角形,例題課件。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初步感知
1.出示102。
(1)請學生們口算,板書=5。
提問:如果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幾份?
(2)學生們動手分一分,并完整地說一說10除以2等于5的含義。
2.分組操作,進行記錄。
(1)如果把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樣分?
學生各自動手操作,指名說說自己分小棒的過程,結果。
(2)出示表格將表格填完整。
(3)提問: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這10根都分完了嗎?(沒有)
剩下的1根,為什么不再繼續(xù)分下去呢?(剩下的1根不夠分)比一比:同樣是10根小棒,如果每個人分得2根或者每個人分得3根,分得的結果有什么不同?(分的人數不同,如果每個人分得2根正好分完,如果每個人分得3根,還剩1根沒分掉)
(4)如果還是這10根小棒,每人分4枝,5枝、6枝,分得的情況又會怎樣呢?兩人一小組動手分一分,再將表格填寫完整。
學生們分組活動。
3.(1)匯報操作的情況,把相應的課件演示,同時將表格依次填寫完整。
(2)提問;通過剛才的動手分一分,你覺得根據最后得到的結果的不同,可以分成幾種情況?哪幾種?(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正好分完了,另一種情況是分了之后還有剩余)
提問:這些有剩余的情況出現時。你們?yōu)槭裁床辉倮^續(xù)分下去呢?
4.(1)提問:根據分得的結果,可以分為正好分完的,以及分后有剩余的兩種情況。像這種正好分完的,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呢?(學生列式,獨立完成。)
(2)說明;像這幾種分后有剩余的情況,仍然可以用除法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給了幾個人,還剩幾根?(學生完整回答。)
提問:按要求,列式:(板書:103)
為什么可以用除法計算?(就是求10里有幾個3。)算式中的`10和3分別表示什么?
提問;最多可以分給幾個人?也就是說明10里面最多有幾個3?有沒有全部分完?還剩多少?(板書:......1(根)
說明:沒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寫上6個點,再把剩下的數寫上,這個數叫余數。
(板書:這道算式就讀作:10除以3等于3余1。)
(3)請學生齊讀算式,井說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提問:這題為什么要寫余數?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
5.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有余數的除法。
6.(1)通過剛的剛學習,如果每人分4根、6根,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呢?
(學生獨立完成。)
(2)匯報填寫情況,并板書。
(3)說說各個算式的意思。
7.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在什么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表示?余數表示什么?
小結:在平均分時,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經不夠再分為一份時,就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表示。
二、鞏固練習,進一步深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第(1)題,請學生按要求分一分,再將括號填寫完整。
指名口述分的過程。
提問:為什么剩下的2個圓片不再分5份?
填寫算式,指名板演,說說算式中的各個數的意思。
(2)出示第(2)題,學生先分一分,再將算式補充完整。
指名說說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及算式的含義。
提問:為什么會有余數?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出示花圖,請學生說說圖意,相應的再出示第(1)、(2)題。
(2)請學生根據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
(3)比一比:144=3(瓶)......2(朵)與143=4(朵)......2(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4人一小組討論.)
師小結。
三、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在什么情況下會出現余數?
四、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板書:
有余數除法的認識
102=5
103=3......1
[教學后記]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課本
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想想、畫畫,運用形象思維來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結合教學,滲透“假設”的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合作精神。
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展示臺,5個,6個(背面貼4張5元、2張10元);每小組一只信封(內裝2分、5分硬幣7個);一只相框。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聽著,我出題了--雞和兔關在同一個籠里,數它們的頭共有5個,數它們的腿共有14條,有幾只雞?有幾只兔?”小朋友們,你們愿意自己動手、動腦,想想、畫畫,解決“雞兔同籠”這個難題嗎?(板書課題--雞兔同籠)
二、教學例題
1、分析題意。
。1)“雞和兔關在同一個籠里”是什么意思?
。2)“數它們的頭共有5個”是什么意思?
。3)“數它們的腿共有14條”是什么意思?
。4)要問我們什么問題?
。5)我們知道,一般每只動物一個頭,而腿的條數有些不一樣。每只雞幾條腿?每只兔幾條腿?
2、指導畫圖。
師:籠里到底有幾只雞,幾只兔呢?我們可以畫一些簡單的圖形來幫助思考。(依次出示5個)把5個橢圓看作籠中雞和兔的頭,(讓學生也照樣子畫5個橢圓)有了頭,只要在它的`下面添上腿,就能知道有幾只雞,幾只兔。請大家動手畫一畫,用橢圓表示頭,用豎線表示腿,看籠中到底有幾只雞,幾只兔。(用表示雞,用表示兔)
生在紙上畫圖(師巡視)。
3、討論匯報。
根據學生匯報的情況,用電腦進行演示:(圖1)
師介紹先畫14條腿,再用頭去套腿的方法。(圖2)
4、驗證小結。
師:小朋友們想出了這么多方法,得到的結果都是3只雞,2只兔,與籠中的結果是不是一樣呢?(電腦顯示籠中的雞和兔)
師:小朋友們的本領真大,一下子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而且結果完全正確。以后碰到這類題目時,我們可以用想想、畫畫的方法幫助思考。怎樣畫更快呢?比如剛才這道題,可以先假設全部是雞,數一數腿,還少4條,再添上腿(電腦演示圖3:兩條兩條的添上);也可以先假設全部是兔,數一數腿,多了6條,再擦去(電腦演示圖4:兩條兩條的擦去)。
三、解決問題
師:用這種想想、畫畫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許多問題。
1、(電腦顯示自行車和三輪車)自行車和三輪車共有7輛,共有18個輪子。自行車有幾輛?三輪車有幾輛?
師:可以用什么樣的簡單圖形表示自行車和三輪車?(師提供一種,鼓勵學生想出不同的表示法。)大家畫圖時,可以先假設全部是自行車,也可以先假設全部是三輪車,再數一數輪子的個數,少了要添上,多了要擦去。
指名匯報。(投影展示學生畫法,電腦演示假設思路)
2、師:老師這兒有6張長方形紙,它們的背面各有一張5元或10元的人民幣,合起來是40元。你能知道5元的有幾張?10元的有幾張?
指導:我們可以先在腦中畫圖,也可以在紙上畫圖,把畫圖與口算結合起來。
匯報(投影展示學生畫法)。
驗證(揭去蓋紙)。
四、小組活動(猜硬幣游戲)
“每個小組桌上信封里都有2分和5分的硬幣共7枚,共有的錢數寫在信封上。請大家猜一猜,有幾枚2分的,有幾枚5分的。比一比,看哪一組最先猜出來。猜出結果后請組長打開信封,看猜的結果對不對。
選1--2組說一說結果。(電腦演示)
五、總結全課
學生努力學習,長大做真正的科學家。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能夠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
2、知道角的大小只與它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而與所畫的它的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動手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判斷出銳角、鈍角。
教學難點:
理解角的大小只與兩邊張合程度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自主找角
1、 觀察滑滑梯上的角
。1)出示媒體:滑滑梯場景
師:學生觀察圖畫:你們從畫面上看到了什么?仔細觀察滑滑梯,你發(fā)現了什么?
(2)出示課題:角
。3)引導學生找角。
。4)媒體演示,抽象出角。
二、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ㄒ唬┓诸--初步了解新知。
1、方法: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2、操作要求:
。1)請小組合作,組長負責。
。2)想一想,這些角可以分成幾類?
。3)分好后,小組里說說為什么這樣分?
2、 交流。
師:請學生說說:你們小組是怎么分的`?
交流時請你講清:
。1)你們小組將這些角分了幾類?
(2)是按什么分的?
師:……我們分的標準不同,分出來的結果也不同。
3、再次分類
師:抓住分三類的小組,引導全班學生再次分類,同時請一人在黑板上分類。
4、歸納
。ǘ┱J角--理解銳角、鈍角的含義。
。1)引導學生給銳角、鈍角起名。
。2)驗證銳角、鈍角的方法。
。ㄈ嫿ㄤJ角、直角、鈍角的表象。
。1)指名認角
。2)建立表象
方法: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三種角的形狀,再用手勢比劃一下。
(3)選擇。(手勢表示序號)
。4)比較:給銳角、鈍角、直角排隊。
板書:鈍角 > 直角 > 銳角 或 銳角 < 直角 < 鈍角
。5)歸納。
3、角的大小
。1)設疑
a、媒體出示:
b、觀察猜測
師:請你猜一猜,這里兩個角,哪個比較大?為什么?
C、媒體演示:一樣大小
。2)解疑
a、討論: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b、實踐:小組合作,尋找結論
師:請大家一邊思考,一邊操作,你發(fā)現了什么?。
c、看書:熊貓樂樂是怎么說的?
。3)師生歸納:比較兩個角的大小要看角兩邊的開合情況,叉開越大,角越大。
三、體驗收獲,總結評價。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教材分析:
整理與復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對自己在本階段所學的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與熱處理思。它由四部分組成:
一是我學到了什么,這是對所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的總與反思。
二是我的成足跡,這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及情感的總結與反思。
三是我提出的問題,將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提出來,師生或同學之間進行討論研究,解決問題。
四是鞏固與應用,通過練習,鞏固知識,提高能力。
學情分析:
這一整理與復習是在學生學完四個單元后的一個整體復習,由于二年級學和較小,前面所學內容又多,所以讓學生看書回顧知識有一定的困難,教師要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
課題 :整理與復習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課本P38~P4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經歷對前四個單元知識及方法、學習過程等進行反思和梳理的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整理知識的意識,并逐步形成整理的習慣。
能力目標:
1.結合所學內容嘗試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提高發(fā)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鞏固運用所學內容,加深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發(fā)展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和小伙伴合作回顧所學知識,增強參與數學操作和調研活動 的興趣和自信心,感受克服困難、嘗試探索和獲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1.鞏固所學知識,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
2.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關的知識
教學難點:
1.用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通過展示與交流,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PPT課件。計數器。
學具準備:小棒或小圓片。
教學方法:觀察法、談話法、討論法、合作探索、自主學習。
口算天天練
18÷5= 27÷6= 36÷7= 35÷8=
9÷8= 42÷5= 49÷6= 56÷9=
18÷7= 7×8= 12÷5= 49÷7=
57-8= 58÷8= 6×9= 18÷3=
35÷5= 25÷5= 63÷7= 4×8=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四個單元學完了,你一定受益匪淺吧。但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蹦銈儨蕚浜昧藛?讓我們一起梳理這四個單元的學習內容,你將變得更聰明、更有才智。先看我們今天要完成的學習目標: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與整理。(板書:整理與復習)
二、探究新知。
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自己先復習了,跟大家說說,在前一階段的學習中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學生回答:
前面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有余數的除法,方向與位置,萬以內數的認識及比較,分米、毫米和千米的認識。
師:現在我們一起結合課本第38頁的情境圖中的具體問題來整理復習所學的知識。
1.出示:“買玩具”情境圖。
(1)說一說,從圖中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除法問題?學生提出問題:(預設)
、倜總足球7元,50元最多買幾個足球?
、诿總魔方6元,50元最多買幾個魔方?
、勖亢衅古仪9元,50元最多買幾盒?
、苊扛碧8元,50元最多買幾副?
(3)分工解答,全班反饋,說一說豎式中每一步意思。每個小組解答其中一道題,全班反饋。
。ń獯饡r,耍提示學生把計算和分物的過程結合起來,并結合分物的過程說說豎式中每一步的意思。如果有學生用減法豎式也是可以的,但老師要引導學生把減法豎式和除法豎式聯系起來。)
(4)說一說,這部分解決問題中,需要注意什么?自己在解決問題中有什么經驗?學生討論,匯報。師小結。
、僮⒁庥鄶狄瘸龜敌。
、诮鉀Q實際問題中注意商的余數的單位名稱。
、墼诮鉀Q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要聯系實際靈活、正確的使用“進一法”或“去尾法”。
2.出示:“動物家園”情境圖。
(1)說一說,從圖中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2)回顧都學過哪些方向?
(3)說一說圖中的方向標志是什么意思,說出沒有注明的其他方向。
(4)仔細看圖,說一說池塘的八個方向,分別住著哪種動物?看圖,你還能提出其它問題嗎?同桌交流,采取你問我答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游戲式的對答練習,如一個學生說“猴山”,要求另一個學生把與猴山有直接方向關系的動物館和方向關系說出來,即鹿館在猴山的西面,斑馬館在猴山的南面,池塘在猴山的西南方向,或說猴山在鹿館的東面,在斑馬館的北面,在池塘的東北方向。
(5)想一想,并舉例說一說自己是如何辨認這些方向的。
3、出示“學校人數”,“做值日生”。
看圖,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
小組交流:你能根據圖中的條件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看誰提出的問題多,更有價值。
全班交流,學生討論評價。
討論解疑:
1、我的成長足跡:與同伴說一說。
。1)組內展示個人的學習資料。
。2)說一說。
請同學們勇敢地展示最滿意的數學作業(yè)展示給同學看。請你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展示內容。
2、你還有什么疑問?請大膽的提出來。
三、鞏固練習。
1.完成“鞏固應用”第2題。比一比,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28÷3= 40÷6= 52÷7= 80÷9=
(1)學生獨立列豎式計算。教師巡回,適時指導。
(2)強調準確性,在計算的速度上要提高。全班訂正。
2.想一個可以用“45÷6=7……3”解決的問題,和同伴說一說。
(1)同桌互議,說一說,你編了一道什么問題?
(2)同桌相互分別共同完成自己編的問題。
(3)指名個別匯報,全班訂正。算式中沒有寫單位,學生可以根據具體情境添加單位。(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有余數除法的理解,不同的是,它鼓勵學生逆向地由算式出發(fā),舉出需要用有余數除法解決的現實生活中的例子。)
3.想一想,填一填。
(1)小河的南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圃在果園的,_______________小剛家在小樹林的,_______________水池在菜園的。_______________
(3)照第(2)題樣子說一說。學生繼續(xù)鞏固方向和位置知識。
四、發(fā)展練習。
1.完成“鞏固應用”第3題。出示情境圖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思考:我排在第15個,第幾次才能進去?同桌互議,說說自己的算法。
(3)學生解答,匯報。
(4)照樣子自己再提一個問題,并解答。
2.完成“鞏固應用”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列出算式,算出得數。師訂正結果。(展示學生結果)
3.完成“鞏固應用”第5題。
4.完成“鞏固應用”第6~13題。
板書設計: 整理與復習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一、教材分析:
《買電器》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四冊第五單元加 與減中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的口算,并能正確地計算。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數的加減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體會算法多樣化,提高口算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三、教學重難點:
掌握整百、整十數加減的口算方法。
四、教學方法:
引導分析法、談話法
五、學習方法:
自主探 究、合作交流
六、教具:
圖片、計數器
設計意圖 :
數學源于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去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yǎng)成運用 數學的態(tài)度,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并學會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七、教學設計:
。ㄒ唬﹦(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金老師最近買了新房,想要去買一些電器,誰愿意做小參謀陪老師去?那好,我們就到蘇寧電器去看看吧.
板書課題:買電器
。ǘ┳灾魈骄俊⒑献鹘涣
出示《買電器》主題圖,學生認真觀察
1.猜價錢
“這里的電器可真不少呢,我們邊看邊做猜數游戲吧,老師周末已經向售貨員打聽過這幾種電器的價格,請你們來猜猜。”
師:電扇的價錢是由二個百組成,你能猜出它的價錢嗎?
。▽W生回答:200元)“就是200元.”出示200元。
師:你真了不起,再來一個,聽好了,冰箱的價錢是一個三位數,(趕快猜)快接近了,有九個百,六個十組成。
。▽W生紛紛舉 手,指名回答:960元)
師:你們可真聰明,(出示960元)來一個難點的,電視機的價格在500元--1000元之間(學生熱情很高)
生:我猜是600元。
師搖搖頭說 :“你這個價錢有點低了。”
生:我猜是900元。
師:高了一個百。
生:我知道800 元。
師:恭喜你答對了。出示800元
師:洗 衣機的價錢是一個整百數(700元)比700元少2個百(500元)你們可真能干。
2.提問:看著這些家用電器,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
生回答:買一臺冰箱和一臺電視機,一共需要多少錢?
(教師出示學生的問題。)
師:我們來看這位同學提出的問題,一起讀兩遍,這個問題 該如何解決?學生回答列式:500+800= (老師板書)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請大家想一想,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
小組合作,探究算法(給三分鐘時間學生交流討論)
“誰愿意把你的想法向全班同學介紹 一下?”
指名匯報,老師板書出各種算法。
。1)5個百加8個百是13個百,13個百就是1300,所以500+800=1300,(好,我們用計數器來演示一下看是不是這樣)出示計數器
師:看來,你 認真思考了.好,誰還愿意來說
。2)5+8=13,所以500+800=1300(你也很會動腦筋)
(3)800+200=1000,1000+300=1300(你結合了我們一年級學的湊十法)
……
3.體會算法最優(yōu)化
我們研究出了這么多的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最好呢?同桌交流一下。
4.小結:剛才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計算出了整百數的加法,你還能提出什 么數學問題呢?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課本第24頁
教學目標:
1、鞏固對時間單位的認識。
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鞏固對時間單位的'認識。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在( )中,填寫合適的數
1分鐘=( )秒 1小時=( )分
1天=( )小時 3分鐘=( )秒
二、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學生對時間觀念的體驗
1、教師:同學們,時間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時間單位?時、分、秒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2、小明和這些時間單位交上朋友后很高興。他為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時間做了一個安排,大家看看他是怎樣安排的?
。1)出示:
穿衣圖5小時 刷牙圖3秒 吃早飯圖2秒 收拾書包圖5小時
。2)教師:你對小明的安排有什么想說的嗎?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小聲說一說。
。3)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再估計一下,做好每件事情自己要用多少時間。(完成第24頁練習2 在( )中,填寫合適的時間單位)
。4)教師強調指出:我們一定要選用合適的時間單位,不要像小明一樣鬧笑話。
三、聯系實際
四、綜合練習,鞏固有關時間的計算
1、連線
小明每天上午在校 3秒
媽媽每天工作 3小時
爺爺早上鍛煉身體 8小時
呼吸一次用 30分鐘
2、在○里填上“>”“<”“﹦”。
120分○2時 3分○180秒 500分○5時
4分○240秒 100秒○2分 4時○200分
3、完成練習4、5
五、實踐應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教師:供電局為保障居民用電安全,定期會對線路進行停電檢修。下面是新華小區(qū)某天的停電告示。(出示課件)
停電告示早上7:40-8:00 新華一路
早上7:40-8:00 新華一路
中午12:00-下午1:10 光明街
中午12:30-下午2:00 新豐街
。1)從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2)你知道新華二路要停電多長時間嗎?
。3)小明家在新豐街,他想在下午1:00的時候看電影,能行嗎?
。4)小明媽媽在下午1:20下班回家,這時離來電還差多長時間?
2、完成練習6 填空
六、課堂小結
課堂練習:練習冊P17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教材第48頁例2,第50頁練習十一第4、5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沒有括號的兩級兩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過程與方法: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并會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及書寫規(guī)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沒有括號、含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計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個算式里含有哪些運算,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
教師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二、探究新知。
我們計算的兩步式題,都是直接寫出得數。為了看清楚運算的步驟,便于檢查運算過程,可以寫出運算的步驟和每次計算的結果,用一種新的格式來表示,即脫式。
1、教學例2。
。1)觀察例2圖,說說圖意
(2)列式
4×3=12 12+7=19
4×3+7=19 7+(4×3)=19 7+4×3=19
引導學生明白:第一行是分步算式,第二行是綜合算式。
。3)脫式計算
4×3+7 7+4×3
(4)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因此算式7+(4×3)和算式7+4×3是一樣的'。
(5)脫式計算54÷6-7 7+54÷6
。6)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減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2、小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8頁做一做
強調:計算兩步式題時,必須首先觀察,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50頁練習十一第5題。
先計算算出結果,再進行比較。
四、總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到右按順序計算。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五、布置作業(yè)
第50頁練習十一第4題。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
教科書第38~3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角”“邊”“頂點”“直角”的認識,熟悉比較角的大小。力求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方法實現大小的比較。
新課的導入。在比較中提示一種角比直角大,還有一種角比直角小,從而揭示出銳角和鈍角的概念。力求以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主導思想。在運用板書畫一畫,學生讀一讀的方法加深對銳角和鈍角的認識、理解。
實踐練習,注重學生知識的的形成過程,從判斷推理、尋找發(fā)現、到小組合作的畫一畫、拼一拼、折一折的實踐練習,在充分展示學生個體的優(yōu)勢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在合作的過程中考察學生任務、時間的合理統(tǒng)籌。
整個過程體現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究的樂趣。充分體現生活數學、快樂數學。
教學重點:
1、認識銳角和鈍角,并理解與直角的關系。
2、在認識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動手折疊或正確的畫出銳角和鈍角。
3、圍繞生活,通過比賽的方式,鞏固理解銳角和鈍角。
教具準備:三角尺,紙張
學具準備:學生三角尺,紙張
教學過程:
一、引導入課,復習舊知。
1、復習內容。引導學生回憶關于角的知識。
出示角。根據圖例回答這是一個( 角 )
角是怎么組成?請你在圖上填出“邊”“頂點”“邊”
出示直角。這是一個什么?(直角)
除了這些,你還知道了哪些知識?小組討論匯報
2、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兩組:一組是移動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組是移動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組可請學生指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3、比較銳角和鈍角的大小(注意,此處不揭示出兩個角的概念,只當作兩個普通的角出現)。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較。
[設計意圖]通過對角的回憶,調動學生發(fā)揮認知能力,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開展本課的學習。
二、自主探究,導入新知的學習。
1、出示上海楊浦大橋的情境圖,請大家認真觀察,在這幅圖中,你們能找出角嗎?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憶的方式,進一步的加深對新知的認識理解。并進行板書。
、、一個是銳角,一個是鈍角。(板書“銳角”和“鈍角”)
、、說一說銳角與直角的關系。(在銳角的下方板書“比直角小”);在回憶鈍角與直角的關系。(在鈍角的下方板書“比直角大”)
③、按照學過的'方法請學生分別在“銳角”和“鈍角”字樣上方板演兩個直角。
、、根據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筆在一個直角上畫出銳角,在另一個直角上畫出鈍角。以加深對銳角和鈍角的理解。
、荨⒆x一讀,加深記憶。并在練習本上分別畫一個銳角和鈍角,教師巡視。
、蕖尨。教師根據銳角和鈍角概念的不同說法進行提問;钴S課堂氣氛。
例:A、銳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有利于學生更清晰地把握銳角和鈍角的本質屬性,在合作中解決問題,正是新課標倡導的全新學習方式。
三、鞏固實踐階段,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系,實行小組活動教學,在合作中完成。
1、引導學生動手操作。
請大家用事先準備好的紙片折出一個直角。
請在大家再折出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
請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出一個銳角、一個鈍角和一個直角。
2、自由活動:找一找!
老師帶我你們去小海龜的家。瞧!小海龜的家都是由我們學習過的圖形組成的,有銳角,鈍角,還有直角。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銳角?哪些角是鈍角?并說出原因。
3、出示兩道判斷題:(課件板演比較的方法)
A、下面圖形中哪些角是銳角? B、下面圖形中哪些角是鈍角?
、凇懹小白睢钡姆叫螌毢。
出示兩部分的內容。(課件板演)
A、用角描述圖形。如:紅領巾是有2個( )和1個( )組成的。
B、用同樣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個直角組成的。(小組自由發(fā)言,限制發(fā)言的時間為1分鐘)
4、小組合作完成三部分內容,限制時間。關注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任務、時間的合理統(tǒng)籌。
A、拼一拼。把小組內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銳角和大小不等的鈍角。
B、畫一畫。以固定點為頂點分別畫一個銳角和鈍角,
C、折一折。用紙張折出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鞏固強化,使學生能比較牢固地建立對銳角和鈍角的理解,同時感受角的分類以及三種角之之間的變化聯系。
四、總結,深化階段。
、、小組內講解什么樣的角是銳角?什么樣角是鈍角?
、凇Ⅲw會,在我們做早操時,經常有兩臂的運動,想一想,兩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時是銳角,什么程度時是鈍角,什么時候又是直角。
五、課堂練習作業(yè)p39第1、2、3題,小組校對
教后反思: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課本第38-39頁
教學目標:
1、學習先估算再精確計算。
2、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估算是用整十數、整百數進行近似計算;
3、通過學習,了解精確計算與估算的異同點,并能熟練掌握精確計算與估算的技巧,在實際生活中能靈活運用。
教學重點:
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估算與精確計算的異同點,并能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
教學難點:估算的技巧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以舊迎新--巧算
1、計算:
56+37= 28+43=
師:怎樣算才能又快又正確?
2、容易的'題與難的題
300+200= 463+329= 285+169=
298+183= 458+333= 276+195=
308+213= 460+330= 280+200=
。1)比較:
師:①你認為哪些題比較容易做?為什么?
、谠鯓觼硗瓿赡切┍容^難的題?難的題與容易的題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2)學生動手探究
。3)小結:先做容易的,然后通過容易的推出難的。
3、巧算,由容易的題推出結果:
237+98= 743+99=
237+99= 743+100=
237+100= 743+98=
185+100= 901+99=
185+98= 901+98=
185+97= 901+100=
4、思考題:
498+506=
師:你能用最快的速度來完成這道題目嗎?
二、以新帶新
1、創(chuàng)設情景:
這一學期,方泰中心校有男生462名,女生229名,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1)根據學生回答,出示: 462+229=
。2)質疑:你能用剛才學的本領來做這一題嗎?在完成的過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難?得到了什么啟示?
。3)多媒體演示: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小巧、小胖、小丁丁這三位小朋友是怎樣計算這一題的。
、儆^察;
、诟魇慵阂姡何铱炊恕
③小結。
(引出“估算”)
、鼙容^:
師:為什么小巧的估算結果比精確計算的結果?為什么小胖的估算結果比精確計算的結果大?為什么小丁丁的估算結果很接近精確計算的結果?
。4)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小結。
2、練一練(先用整十數估算,再精確計算)
637+107 122+122 121+180
估:640+110=
精:637+107=
341+341 811+189
216+216 682+129
3、選一選
①292+184=( )中最接近的答案是( )
A、500 B、470 C、450
、538+198,下面( )不是它估算的結果。
A、740 B、730 C、650
檢測練習:比較計算結果
精確計算 用整十或整百數估算
468+439= 470+440=
677+280= + =
856+95= + =
578+207= + =
235+498= + =
三、總結:在今天的學習活動中,你學到了什么?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量感。
2、認識質量的單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量感。
3、了解克與千克之間的進率關系:1 kg = 1000 g 。
4、能夠正確地讀秤的刻度、正確地測量物體的輕重。
5、理解質量的加法性,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了解克與千克之間的進率關系:1 kg = 1000 g,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量感。
教學難點:
理解質量的加法性,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前幾節(jié)課我們一直在圍繞物體的輕重來學習,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撕芏嗪门笥,讓我們認識一下?(各種各樣的秤)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人們早就發(fā)明了用“秤”來計量物品的重量。不再向我們上節(jié)課中用雙色片或其他的物品。
出示媒體,介紹各種秤和各種秤的用途。
師:生活中人們都用克和千克來表示物品有多重。
師:你們有沒有仔細觀察過這些稱,這些稱上都有什么?
生:刻度和數字。
師:這些刻度和數字表示什么?
生:稱上的這些刻度和數字都表示克和千克。
2、感覺1克的重量:
師:我們現在知道了物品的重量可以用克和千克來表示。
師:那么1克有多重呢?
師: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一個2分硬幣,請每個小朋友都用手掂一掂,你估計它的質量大約是多少?
師:其實一個2分硬幣重約1克。1克可以寫成1g。
板書:一個2分硬幣重約1克。1克可以寫成1g。
師:每個同學可以再掂一掂2分硬幣的質量,這就是1克,你覺得1克怎么樣?
生:很輕。
小結:生活中1克的物品是很輕的。
3、小練習:
師:測一測下面的文具大約重多少克?
老師用秤來測一測文具:鉛筆、固體膠、剪刀、橡皮、直尺。
學生讀秤。
小組合作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千克的認識:
師:我們剛才都估測了一下,現在讓我們用盤秤來秤一秤,看看到底有多重呢?
出示課件。
師:老師的字典是0g嗎?不是
請你說一說?為什么不是0克?
師:1000g與0g刻度重合,這本書應該是1000g。
師:這里1000g我們還可以表示成1kg。
板書:1千克可以表示成1kg
1000g=1kg
生齊讀
讓學生掂一掂字典的重量,讓學生感知一下1000g重量的量感。
口答:那兩本字典就是多少千克呢?就是多少克呢?
2、秤重:
師:我們現在知道了物品的重量可以用克和千克來表示。
師:但是有時在生活中,并不是多正好是正千克數,那怎么辦呢?
師:現在我們來秤學生甲的書包。
課件出示。書包有多重呢?
師:你們仔細看,這個指針這樣的'指向,我們該怎么讀呢?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書包的重量是2千克900克。讀作二千克九百克
師:這個時候我們還可以用g來表示。
2kg900g=2900g
師:我們在進行換算的時候應該怎么想呢?
生:先把前面的2千克換算成20xx克,再加上后面的900克就是2900克了。
4、小練習:
師:現在我們有這兩樣物品,已經秤好了,請你讀一下,并用兩種方法表示:?書上第42頁的第3題
三、拓展新知:
1、克和千克的計算:
師:現在讓我們看圖片?出示課件。
師:請你們能根據圖片說一說嗎?
生:把600克橘子放在重320克的籃子梨,合起來共有多重?計算并在秤面上畫出指針。
小組學生兩兩和組完成。
教師巡視檢查指導。
小結:
、 320g+600g=920g
⑵在秤面的9的數字再往上兩小格就是920g了。
2、填寫合適的單位:
師:我們認識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我們到底該怎樣使用呢?
出示題目:
(1)圓規(guī)重35()
。2)書桌重10()
。3)足球重350()
。4)雞蛋重65()
教師巡視檢查指導。
學生反饋結果。
小結:
四、鞏固練習:
1、填空:
5000g=()kg 8kg=()g
6kg800g=()g 5kg200g=()g
450g+320g=()g 980g-450g=()g
2、在()中填入適合的單位
一本數學書重250()
一只雞蛋重100()
小巧的體重是38()
一頭牛的重量是526()
3、他們的重量各是多少?
出示圖片,上面都是盤秤或者是彈簧秤,請學生寫出具體的重量。
4、畫指針
在盤秤和彈簧秤的刻度上,根據所給的重量畫出刻度。
5、完成書上第42頁的第6題。
先估計每樣東西的輕重,把估計的值填入表中,再實際測量。
被測物品估計的輕重實際的輕重數學課本鉛筆盒數學練習冊新華字典
五、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本領?你對你今天的學習評價如何?
六、課堂練習:P35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生主要學習一些簡單的統(tǒng)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掌握統(tǒng)計數據的記錄方法,并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使學生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基本思想方法,認識統(tǒng)計的作用和意義,逐步形成統(tǒng)計觀念,進而養(yǎng)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的態(tài)度。
學情分析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地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tǒng)計表時不會感到太困難,其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根據統(tǒng)計表解決問題。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能利用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tǒng)計的作用。本單元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生活場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的校服、講故事比賽、春游的人數情況統(tǒng)計等,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使學生明確統(tǒng)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對統(tǒng)計數據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tǒng)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yǎng)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并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利用統(tǒng)計表的數據提出問題并回答問題。
數學思考: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問題解決: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情感態(tài)度: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過程,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使學生親歷統(tǒng)計的過程,在統(tǒng)計中發(fā)展數學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單元數據收集整理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tǒng)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過程,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tǒng)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ㄖ该麑W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么樣?你有什么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么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里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據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jié)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tǒng)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么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tǒng)計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完成這張統(tǒng)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fā)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說出自己的發(fā)現。)
。1)師:從統(tǒng)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tǒng)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
誤。)
。2)師:喜歡說明顏色的人數最多,那么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么?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tǒng)計的意義。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準備怎么辦?
。ㄒ龑W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并說出統(tǒng)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準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的人數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人。
你最喜歡去(),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人。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小組的人數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人。
我喜歡()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人。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統(tǒng)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里春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板書設計:
數據收集整理(一)
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
紅黃藍白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根據統(tǒng)計結果回答問題、發(fā)現問題,進行簡單的預測和較為合理的判斷。
2、讓學生進行一些社會調查,體驗實踐性和現實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讓學生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并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學難點:
根據統(tǒng)計表提出問題并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教法:
采用講授法、討論法、發(fā)現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將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水平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引導中探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斷的過程,體會統(tǒng)計的必要性;
2、過程與方法: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會與他人合作,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收集數據,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表。
【教學難點】能根據統(tǒng)計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新的學期開始了,學校要給同學們定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
選哪種顏色合適呢?
生:選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
師:怎么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最喜歡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學們中去調查一下。
生:全校學生有那么多,怎樣調查呢?
生:我覺得可以先在班里進行調查。
生:還可以現在組內進行調查。
師:你們真聰明,你們剛才說的調查,其實也就是進行統(tǒng)計。揭示課題:統(tǒng)計。要統(tǒng)計出喜歡每種顏色的學生人數,首先要進行數據的收集過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調查喜歡每種顏色的學生人數。
二、親歷統(tǒng)計過程,體會收集數據的形式和過程。
1、收集數據。
師:在這四種顏色中,你最喜歡哪種顏色?為什么?
師:要想知道喜歡哪種顏色的同學最多?我們應該怎樣調查呢?
生:自由發(fā)言。
師:我們可以采用舉手、起立、畫“√”、“○”作記號等很多方式來收集數據。但是這些方式中舉手既快速又簡捷。下面我們就用舉手的方式來進行調查。請聽規(guī)則:每個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每當老師說出一種顏色時,喜歡這種顏色的同學就舉手,好嗎?一個人能選兩種顏色或不選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
生:如果選一種以上就重復了,而不選又遺漏了。
師:是呀,收集數據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無論采用哪種方式調查,都要做到不重復、不遺漏,也就是說你只能選擇一次。那好,現在我們開始舉手調查。
2、整理數據。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通過舉手這種方式選出了自己喜歡的顏色了,老師也知道了,但是負責定制校服的領導還不知道,那該怎么辦呢?
生:自由發(fā)言。
師:你們真會想辦法。那我們現在再舉一次手,在這張表中【出示統(tǒng)計表】
顏色紅色黃色藍色白色人數
統(tǒng)計出喜歡每種顏色的人數,好嗎?
師:喜歡紅色的請舉手,請一個學生數出人數,老師記錄在統(tǒng)計表中。其余三種顏色采用同樣的方式進行統(tǒng)計。
3、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表。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將統(tǒng)計后的結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來,這種表格就是簡單的統(tǒng)計表。仔細觀察統(tǒng)計表。
顏色紅色黃色藍色白色人數96158
師:你看懂什么?
生:
4、根據統(tǒng)計表解決問題。
師:是的,這張統(tǒng)計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學們最喜歡的顏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歡的每種顏色的人數。統(tǒng)計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種數據的多少,同學們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分析和解決一些問題。下面大家就請你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信息解決下面的問題。
。1)全班共有()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應該把喜歡這四種顏色的人數全部合起來,即
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師:你真聰明,誰能解決第二個問題?
。2)喜歡()色的人數最多。
生:比較喜歡每種顏色的人數,19>9>8>6,通過對比得出:喜歡藍色的人數最多。
師:你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決最后這個問題嗎?
(3)如果這個班定做校服,選擇()色合適。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么?
生:因為全班喜歡藍色的人數最多,所以如果這個班定做校服,選擇藍色合適。
生:但是全校選擇這種顏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適,因為全校學生不一定喜歡藍色的最多,應該再調查其他班級同學喜歡什么顏色的人數最多,最后比較全校學生喜歡哪種顏色的人數最多,從而確定全校學生做哪種顏色的校服。
師:你們真的很厲害,會幫助領導分析并解決問題,相信學校的領導一定會采納你們的意見。
三、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下面老師請你們用剛才學到的知識解決數學書第4頁練習一的相關問題,你們敢挑戰(zhàn)嗎?
1、完成練習一的第1小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并解決問題。
生:先調查,完成統(tǒng)計表后,再獨立解決問題,最后匯報。
2、完成練習一的第2小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哪一個季節(jié),把結果填入下表。
生:先調查,完成統(tǒng)計表后,再獨立解決問題,最后匯報。
四、歸納總結。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交流后,教師總結。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統(tǒng)計的相關知識,知道在統(tǒng)計時要先收集數據,而收集數據有舉手、起立、畫記號等很多方式,但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復、不遺漏。還知道收集完數據后要對數據進行整理,將數據進行整理記錄填入的表格叫做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表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信息,并幫助我們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課后習題
4頁3、4、5題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
教材解讀:
首先是對表內除法(一)單元除法意義的鞏固,其次是為三年級學習“多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做好知識儲備。著重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綜合應用表內乘除法的計算技能解訣一些簡單和稍復雜的涉及乘、除運算的實際問題。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較弱,解決問題能力欠缺,對應用題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主要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玩中體驗,玩中創(chuàng)造。在游戲中讓學生理解教材中比較抽象的內容,同時將所學課本知識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學中,應注重營造愉悅、歡快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活動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使他們在親身體驗中進行有效的學習,保持他們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理解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解決一個數里有幾個幾的用除法計算的實際問題是本單元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學中,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通過例題和相關的練習,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求平均分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能正確運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
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遷移類推、歸納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與態(tài)度:
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已有知識與經驗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根據除法算式想出合適的口訣)。
教學過程:
一、讀兒歌,導入新課
1、教師課件出示兒歌“小矮人兒歌”
小矮人兒歌
1個小矮人1張床,7個小矮人(7)張床。
1個小矮人2只耳,7個小矮人( )只耳。
1個小矮人3雙鞋,7個小矮人(。╇p鞋。
1個小矮人4件衣,7個小矮人(。┘。
1個小矮人5條褲,7個小矮人(。l褲。
1個小矮人6本書,7個小矮人(。┍緯。
1個小矮人7支筆,7個小矮人( )支筆。
教師讀唱兒歌第一句(邊拍手邊讀唱)。
學生開火車形式邊填邊讀唱。
2、教師課件出示兒歌“螃蟹之歌”
螃蟹之歌
1只螃蟹8條腿,
2只螃蟹(16)條腿;
3只螃蟹(。l腿,
。ā。┲惑π32條腿;
(。┲惑π40條腿,
6只螃蟹(。l腿;
7只螃蟹(。l腿,
。ā。┲惑π56條腿。
學生齊唱“螃蟹之歌”。
教師提問:小矮人兒歌和螃蟹之歌所用幾的乘法口訣?
學生回答:小矮人兒歌所用的是7的乘法口訣,螃蟹之歌所用的8的乘法口訣。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ò孱}課題: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
1、教師談話:自己喜歡的節(jié)日,并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說自己喜歡的節(jié)日,并說明理由。
師:同學們,六月一日是什么節(jié)日?
生:“六一”兒童節(jié)。
師:瞧,二(1)班的同學為準備這個節(jié)日正忙著呢?(課件出示P48情境圖)教師播放“慶祝六一”之歌。
2、探究體驗:
師::請你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三個小組的同學分別在干什么?
生:他們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還有的在準備愛心氣球。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現在,就讓我們走近這幾個小組,看他們準備得怎么樣了!
3、教學例1:課件出示:做彩旗
。1)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課件出示)
。2)根據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平均每行掛幾面?)
。3)讀題,誰來解決這個問題?(指名獨立解答)(引導學生列式并板書:56÷8=7
。4)商7,你是怎么想出來的?(因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你為什么會想到用七(八)五十六這句口訣求它的商呢?引導得出:要知道56÷8等于幾,就要想到幾乘8等于56,所以可用七八五十六這句口訣求商。那八是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數?五十六呢?七呢?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小結:當你選擇了正確的乘法口訣后,觀察除法算式中缺幾,那么商就是幾。
齊說算理。
(5)如果掛成7行呢?該怎么計算?(指名解答)
交流:56÷7=8
你是怎樣想的?(因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8)
。6)觀察這兩道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它們的被除數相同,但除數和商的位置交換了。并且它們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訣求商。)
4、嘗試練習:我們再來看看第二、三組小朋友完成的情況
從第二組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小朋友做了49顆星星,分給了7個小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①平均每組做了幾顆?)
。2)從第三組中,你又能知道什么信息?提出什么問題?(第三組小朋友帶來了28個汽球,每7個擺成一行)(②可以擺成幾行)
選擇你喜歡的問題進行解答。(生練習)
。4)交流匯報:你解決了幾號問題?
生:(49÷7=7)你是怎么想出來的?再(男生齊說算理)
生:(28÷7=4)怎么算的?再(女生齊說算理)
歸納小結求商的方法:在計算除法時,可用什么方法求商?(“想乘法,口訣缺幾商是幾”)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夠熟記口訣,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你有信心能又快又對的求商了嗎?
三、實踐應用
1、算一算:
48÷8想:()八四十八
42÷7
想:
35÷7
想:
40÷8
想:
學生上練習本獨立完成后訂正。
2、做一做:
反饋:
a、指名匯報答案,全班訂正。
b、觀察每組式題,你有什么發(fā)現?(乘法里的積是除法算式的被除數;乘法里的兩個因數,一個是除法里的商,另一個是除法里的除數。)
c、小結發(fā)現:所以根據一個乘法算式,能求出兩個除法算式的商,除法和乘法關系密切,它是乘法的逆運算。
其實,森林里的動物寶寶們也喜歡過六一呢,現在就有幾只動物寶寶正積極準備呢,不過遇到了一些困難,想請大家?guī)蛶兔?行嗎?/p>
3、“小鳥回家”的游戲
師:瞧,小鳥正在練習回家的節(jié)目呢,你算對了,就能讓小鳥高高興興地回家喲!
學生搶答,并說說是怎樣求出商的。最后一題全班用手勢選擇后再訂正。
4、“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戲
師:大家齊了協力讓小鳥高高興興地回家,小白兔可急壞了:原來小白兔想采蘑菇過節(jié),可是河太寬了,需要踩著樹葉過河,可是樹葉上有除法算式,算對了才能過,小白兔卻沒學過除法,你愿意幫他嗎?(P50頁第1題)
讓學生扮演小白兔說答案,教師和其他同學一起訂正。
5、“拔河比賽”的比賽。
師:看到同學們如此厲害,讓我們一起參加拔河比賽吧!
四、全課總結:
師:談談今天我們收獲了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人教版)《數學》第四冊《千克的初步認識》。
【教材分析】
這節(jié)課是在低年級己經認識了克的纂礎上進一步認識和學習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學要從學生己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fā)。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估測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對“千克”這個重量單位并不陌生,對這方面的知識也容易掌握。只是由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接觸的重錄單位一般用斤”表示。因此課上如果出現這個問題。應首先向學生說明。
在活動過程中,要讓學生分組活動。小組內的成員要分工合作。
密切配合。最終達到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學會知識。掌握知識。并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為幫助學生建立“千克”的概念,可采用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多種方式來理解掌握。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1.讓學生經歷由實際問題變?yōu)閿祵W問題的過程。在認識質錄單位千克的基礎上。建立起1千克的質錄概念。
2.在實際運用中掌握稱物體的各種方法。
。ǘ┻^程與方法1.經歷探究物體重量的過程。掌握稱物體的方法。并能估計物體的重量。
2.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提高應用意識。
3.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
發(fā)展合情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能力。
(三)情感與態(tài)度1.在數學活動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并激發(fā)起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活動過程中能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3.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養(yǎng)成善于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4.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分享成功的喜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電腦課件。
2.學生準備:
(1)課前布置同學們到商店里看一看有哪些重錄單位。到菜市場親自體驗一下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2)小組準備各種秤、物品若干(蘋果、梨、熟雞蛋等等)。
。3)小組準備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豆四袋。
。4)每人都稱一下自己的體重。并把結果記錄下來。
【教學過程】
一、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fā)引入新知識
讓學生回顧曾經學過的知識,知道比較輕的物品重錄用“克”作單位來計量,然后檢查老師布置的任務。并讓幾個學生說說自己的體重。
有的同學在報體重時可能會說自己多少斤。這時。教師就告訴學生,“斤”是我們國家常用的重量單位!扒Э恕辈攀菄H上通用的重量單位,為了便于和國際交流。我們國家也把千克作為法定的計最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研究‘。千克”這個重錄單位。
【設計意圖】: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己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識
。ㄒ唬└兄1千克有多重1.“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食鹽的質量。
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同學先掂一掂1千克的食鹽。彼此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稱一稱”,通過稱錄具體感知1千克表示的質錄。
如何知道某種物品是1千克。需要用秤稱一稱。秤有很多種。教師首先在電腦上出示各種秤。讓學生說出名稱。其次。讓學生觀察。認識臺秤的使用方法。教師用課件演示稱出1千克蘋果,2千克蘋果的方法。第三步是分組實驗操作。讓學生把自己帶來的物品隨便稱出 1千克,然后每個同學都掂一掂?纯从卸嗌伲ㄌO果、梨、雞蛋、大豆……)。
3.“看一肴,比一比”,同樣1千克的物品個數有什么不同。
4.“試一試,拿一拿”,讓學生試著拿出接近1千克的`物品。
要求:每個小組試著拿出1千克物品,最后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拿的物品最接近1千克。并評選出感覺最好的小組。
5.自由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任意稱錄不同質錄的物品。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充分感知一親歷親為~自主發(fā)展~探索發(fā)現~交流合作的過程。體驗建立重量單位“千克”的觀念。】
。ǘ┨剿骺撕颓Э酥g的進率每個桌上放有4袋不同的大豆。分別重1克、10克、100克、1000克。讓同學分別掂一掂。感覺有什么不同。小組討論。
然后。讓每個小組報告1千克重的人豆是由多少個1克重的大豆合起來的;蛘哒f多少個I克大豆合在一起就是1千克大豆。
板書:1千克二1000克【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想、推斷等數學活動,得出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三、鞏固練習。拓寬視野
(一)基本練習教科書第44頁第5題、第6題。
。ǘ┯螒1.比一比。誰是我班的‘。鐵桿秤”?
教師準備不同的水果放在一個箱子里。推選4個學生代表到前邊來。讓他們每人搭配一個2千克的兜。誰最接近2千克誰就獲勝。
2.猜體重(看誰估計的最準)。
在班里找一個同學上來。再選幾個人上來分別背一背這個同學。感覺一下他的重錄。然后讓學生把估計的重錄記錄下來。最后驗證?凑l估計的最準。
。ㄈ﹦幽X筋1.電腦出示:想一想。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鐵比較。哪個重?
2.電腦出示:
1只鵝=2只鴨2只鴨=3只雞1只鵝=6千克1只鴨=?千克一只雞=?千克(四)實踐活動1.學校里為了大家的身體健康。安裝了飲水機。并每人發(fā)了一個折疊杯子,讓學生思考如何稱出一杯水的重錄(方法越多越好)。
教師告訴大家。水是我們身體不可缺少的東西?茖W證明,我們每人每天大約需要喝8杯水。才能保證身體的正常運行。因此。建議大家每天多喝水(一杯水大約210克)。
2.學生知道了1千克蘋果大約有幾個,又知道1千克雞蛋大約有幾個。讓他們估計一下。1千克黃豆大約有多少粒。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層次練習題的設計。滿足學生不同學習要求。讓不同的學生都獲得不同的體驗和發(fā)展。充分表現了他們各自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教學反思】
通過本堂課的教學。使我體會到對于低年級比較抽象的內容的教學。必須依靠豐富的課堂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快樂中掌握知識。在親身經歷的實踐中感受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最終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20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03
數學教案二年級下冊優(yōu)秀06-18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7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yōu)秀02-02
【熱】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17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熱】03-18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推薦】03-10
【薦】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16
二年級人教版下冊數學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