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教案經典(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物理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物理教案1
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現象。
了解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時的偏折規(guī)律。
了解光在發(fā)生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認識折射現象。
體驗由折射引起的錯覺。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初步領略折射現象的美妙,獲得對自然現象的熱愛、親近的情感。
重、難點:掌握光的折射規(guī)律的內容。利用試驗、現象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
教學器材:激光源、透鏡、水、紙、角度測量器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現象,說明光是沿 傳播的。
2、光在傳播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種介質,就會在介質表
面發(fā)生 ,其反射角 入射角。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①現象:筷子折了、圖像通過玻璃后變形了? 是什么原因?
、诠獾闹本傳播……均勻介質,如果介質不均勻,光的傳播不是直線嗎?同學們猜一猜
進行新課:
1、試驗:一束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光線向哪個方向偏折?
。ㄏ茸寣W生猜想:光線會往哪邊折?)
結果:
2、光的折射規(guī)律:
。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
。2)、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
。3)、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
結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從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偏折。
光垂直界面射入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4、有關現象:
。1)、池底變淺:做圖說明
。2)、筷子彎折:做圖說明
(3)、海市唇樓:做圖說明
(4)、漁民刺魚:做圖說明:
。5)、通過透明物質看物體,都是折射現象,成的都是虛像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完成課本練習。
光的折射現象在生活中的實例(200字以上)
教學后記:
折射的三種情況要清晰,最好能做圖。
折射現象的解釋:教師應先示范
八年級物理教案2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學生認識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對物理研究及
物理應用有初步印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
趣。
2.步了解學好物理應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標:1.過觀察和實驗,學習初步的探究問題的方法。
2.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
力。
三、德育目標:1.發(fā)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精
神,發(fā)現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
2.共同完成的觀察及實驗中,學會和同伴的協作和
配合。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討論、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愿望!窠虒W難點:能從看到的現象中提出問題。
●教學方法: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自我介紹
二、引入
[師]從這個學期開始我們學習一門新課——物理。請同學們觀看漂亮的章
首圖,然后聽一位同學帶感情地朗讀配文。
三、進行新課
[師]科學之旅的第一站,先請同學們觀看幾個有趣的實驗。
[演示]課本圖0.1-1實驗[演示]課本圖0.1-2實驗。
教師邊演示,邊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
教師再演示書本的幾個[想想做做]
1.放大鏡看自己的手指紋: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鏡看窗外的物體:是縮小的。
2.乓球會落下嗎?
[師]以上的這些實驗有趣嗎?
[板書]物理是有趣的
[板書]物理學的研究范圍:聲、光、熱、電、力等現象
[師]這些現象不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學道理,以后的學習中我們會逐漸
弄清楚其中的奧秘。
物理學不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書]怎樣學習物理。
[板書](1)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板書](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書](3)聯系實際,聯系社會
四、小結
物理學是有趣的,有用的。學習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細觀察周圍的生活,從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假設、大膽猜想、善于動手、勇于實踐,才能最終發(fā)現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敝杏峦鼻。
五、布置作業(yè)(略)
六、板書設計
1—1長度和
時間的測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qū)別
2.過程與方法
●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培養(yǎng)對科學技術的熱愛教學重難點
1.重點:使用適當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2.難點:誤差的產生。誤差與錯誤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復習:速度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的?要計算速度必須知道什么量?怎樣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測出汽車的速度?
通過學生的討論得出要測出相應的時間。
(二)講授新課
1.時間的測量
讓學生討論各種測量時間的工具和方法。學生說出多種方法和用具。鼓勵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認識周圍的事物。
、贂r間的單位:秒(s)、分(min)、時(h)
、趯W生活動:練習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測量自己一分鐘內脈搏跳動的次數,然后用脈搏估算一段時間;用繩子綁住一支筆做成一個擺,測量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的時間。
2.長度的測量
、匍L度的單位:km→m→dm→cm→mm→μm→nm(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各進制)②測量長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測微器、游標卡尺
③學生活動:測出物理課本的長寬厚;
、軐W生討論并活動:如何較準確測出硬幣的直徑、一頁紙的厚度、細銅線的直徑?總結得出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貼近被測物體;刻度尺要跟所測物體的長度平行;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測量結果=數字+單位
3.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種差別就是誤差。
錯誤: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兩者區(qū)別:誤差不能消除,但可以減小,例如多測量幾次錯誤可以消除。
。ㄈ┱n堂小結
懂得測量時間和長度的方法和用具
。ㄋ模┎贾米鳂I(yè)
完成相應的同步練習
。ㄎ澹┙虒W后記
1—2運動的描述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參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2.過程與方法
●體驗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建立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教學重難點
1.重點:什么是機械運動以及在研究機械運動時要選擇參照物
2.難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因為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物體運動情況是可以不同的。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讓學生閱讀課本序言,讓他們有個印象:運動同樣具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學好運動的科學,能夠深入了解體育,還能深入了解自然。
。ǘ┲v授新課
1.機械運動
讓學生討論課本圖11.1—1所示的運動以及相類似的運動。讓學生討論日常生活中有關運動的現象。
針對學生的討論,提出如下問題:
①你從座位走到黑板前,這一過程中,你的什么發(fā)生了變化?
②有一輛汽車停在路邊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壅f天上飛的飛機是運動的,你根據什么?
引導學生從討論和回答中得出:
(1)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改變。(板書)
提出問題:
、賵D中的那些物體是否在做機械運動?
、谖覀冎車臉淠荆课菀约敖淌依锏淖酪问沁\動的嗎?
討論得出:整個銀河系、喜馬拉雅山、獵豹都在做機械運動,而樹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轉,同時繞太陽公轉,它們也在做機械運動。可見,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運動。
2.參照物
播放一部分選擇不同參照物所產生不同感覺的教學VCD。使學生回憶類似的場景,然后提問:“為什么乘客會產生這樣的錯覺?”組織學生討論,初步明確乘客判斷運動和靜止所選的`標準不同以后,會產生不同的判斷。
學生活動:把課本放在桌上,課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動課本使課本沿桌面運動。讓學生討論回答:
①選取課本作標準,尺子和課本是運動還是靜止?
、谶x擇課本作標準,尺子和課桌是運動還是靜止?
③選擇尺子作標準,課桌和課本是運動還是靜止?
得出參照物的概念:
參照物:描述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要看是以哪個物體做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一起描述圖11.1—3卡車的運動情況:選取地面做參照物,卡車是運動的;選取收割機做參照物,卡車是靜止的。從而得出:
在討論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時,要看以哪個物體做標準,選擇的標準不同,它的運動情況就可能不同。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描述圖11.1—4的各種情形物體的運動狀況。
。ㄈ┱n堂小結
1.什么是機械運動?
2.什么是參照物?為什么要選參照物?
3.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
。ㄋ模┳鳂I(yè)與思考
1.課本第22頁的“動手動腦學物理”
2.同步測試相應的練習。
。ㄎ澹┙虒W后記:
1—3運動的快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科學與藝術結合所帶來的美感
教學重、難點分析
1.重點:速度的計算
2.難點:速度單位以及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場面描述:我校的100米決賽正在進行,小明勇奪冠軍,同學都羨慕地說,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長跑競賽中,運動健將小馬一舉奪得冠軍,同學們佩服地說:小馬跑得真快!
引導學生從事例中提出問題:怎樣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ǘ┲v授新課
1.速度
組織學生討論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從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討論得出:運動員運動的路程相同,比較哪個運動員先到達終點就是哪個運動快。
得出:“通過相等的路程,用的時間短的運動得快。”
提問:小李步行,而媽媽騎自行車,大家同時從家里出發(fā),怎么判斷他們運動的快慢?
八年級物理教案3
課 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單位。
。2)通過實際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質的量”的含義。學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認識質量是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tài)、空間位置而變化的物理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天平使用的技能訓練,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與協作精神。
重點:天平的使用
難點:天平的使用
教具、學具: 教師演示用具:鐵錘1把,大鐵釘1個,托盤天平1臺、砝碼1盒。
學生實驗器材:托盤天平和砝碼,塑料瓶,剪刀,白糖,水,小燒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ㄒ唬┵|量
(1) 通過對實物的觀察,引入質量的概念。
請學生觀察講臺、課桌。提問:①它們是由什么東西組成的?②講臺和課桌哪個的木材多?
教師出示鐵錘和鐵釘讓學生觀察,使學生知道鐵錘和鐵釘都是由鐵組成,但鐵錘含有的鐵比鐵釘含的鐵多。
講解:講臺、課桌、鐵錘、鐵釘物理學中稱為物體,組成這些物體的木材、鐵叫“物質”。由上面的`觀察看出:講臺、課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鐵錘、鐵釘含鐵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學中用“質量”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ò鍟1.概念 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質量的符號:m)
(二)質量的單位
。1)教師講解:千克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為了方便,還有比千克大的單位噸,比千克小的單位克、毫克。
板書:2、質量國際單位:千克( kg)
質量其他單位:噸(t)、克(g)、毫克(mg)
(2)學生練習一些質量單位的換算
提問:質量的單位由大到小怎樣換算?
。ò鍟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請學生觀察課本表格“一些物體的質量”。讀出“大頭針的質量、新生兒的質量、鯨的質量”。
(三)質量的測量——天平
(1)教師出示: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紹學校實驗室常用天平稱質量。
(2)托盤天平的構造及使用方法
講解:由于托盤天平使用較簡便,先學習托盤天平的用法。
(a)托盤天平的構造
讓學生將課桌上的托盤天平與課本圖10.2—2對照,認識托盤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稱。
請一位學生上講臺利用托盤天平的實物說明托盤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稱。
(板書:托盤天平的構造:底座、橫梁、托盤、平衡螺母、指針、分度盤、游碼、標尺)
(b)天平標尺的零刻線、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
講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觀察①零刻線在哪里?②量程多大?③最小刻度值多大?
讓學生觀察課桌上的托盤天平,然后匯報上述三個問題的結果。
學生匯報,教師指出:由于標尺上零刻線在左邊,游碼放在標尺的零刻線處時,是游碼的左邊與“0”對齊,因此游碼讀數時以左邊的線為準;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秤量值就是這臺天平配套砝碼盒內砝碼的總數加游碼最大的讀數所表示的質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標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質量數。
(C)托盤天平的調節(jié)
講解:托盤天平是較精密的稱質量工具,使用前要先調節(jié),先把游碼放在零刻線處,再調節(jié)橫梁平衡。
(板書:托盤天平的調節(jié))
教師邊講邊示范,教師調一步,學生跟著調一步。
教師指出:①由常見蹺蹺板的道理知道,指針偏左,右邊平衡螺母向右調;指針偏右,右邊平衡螺母向左調;②在調節(jié)橫梁平衡時,如指針在分度盤中央左右擺動的格數相等,橫梁也平衡;③天平調好后,左右天平盤不能互換。
(d)天平的使用
讓全班閱讀課本10頁天平的使用方法。
提問:如何用調好的托盤天平或物理天平稱一個鐵塊的質量?
。ò鍟禾炱降氖褂茫
師生討論后歸納:用調好的天平稱物體質量的方法:①鐵塊放左盤,砝碼放右盤;②向天平盤加砝碼要由大到小逐步替換;③鐵塊質量等于砝碼和游碼的質量數相加;④測量結束后,砝碼放回砝碼盒,游碼移回零刻線。
(3)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項
引導學生看課本天平使用要注意的事項。
4、學生活動:完成課本11頁想想做做
教師小結:(板書:物體的質量不隨它的形狀、狀態(tài)和位置而改變)
三.小結
四.鞏固練習
五.布置作業(yè):完成對應同步練習
六.教學后記:
八年級物理教案4
聲的利用七
教學過程:
本節(jié)為本章最后一節(jié),重點從前面的聲音的各種特性及其特點,引入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聲與信息
聲吶(SONAR)是英文soundnavigationandranging?(聲音導航與測距)的縮寫。對聲吶的系統研究與一艘著名的輪船--泰坦尼克號有關。1912年泰坦尼克號首次出航即觸礁沉沒,這件事震驚世界,隨即有人提出用聲學方法遙測航道上的冰山。緊接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出于探測敵方潛水艇的需要,對聲吶的研究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通過這些歷史事實引入下文,可能會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
在講蝙蝠的聲吶系統之前,可以先回顧一下第一節(jié)聲速的概念,通過一個簡單的計算題使學生了解根據回聲到來的時間,蝙蝠可以確定目標的位置。
課本圖1.5-4是B超圖像。在做B超檢查時,通常是將一束超聲波垂直發(fā)射進入人體。超聲波在傳播時,碰到組織分界面(不同內臟器官分界處、內臟與骨骼分界處以及異物與組織交界處)時就會產生反射。反射波會在同一位置被記錄,根據反射波滯后于發(fā)射波的時間差,可以知道分界面在體內的深度。如果不斷改變發(fā)射探頭的位置,就可以得到與體表相垂直的縱切面的圖像。?
聲與能量演示
演示聲波遞能量時,用可樂瓶自制的教具演示,效果很明顯。自制教具的做法是:去掉可樂瓶的瓶底,給開口處蒙上橡皮膜并扎緊。對著火焰敲橡皮膜,由于膜的振動,壓縮空氣。靠空氣的擠壓,可將燭焰吹滅。
超聲波清洗精細機械,主要依靠空化效應。超聲波在清洗液中疏密相間地向前傳播,對液體產生拉伸和擠壓作用,使液體內產生數以萬計的微小氣泡。這些氣泡迅速產生,又迅速閉合,形成的瞬間高壓,超過大氣壓的1000倍。連續(xù)不斷的.高壓就像一連串小爆炸不斷地沖擊物件表面,使物件的表面及縫隙中的污垢迅速剝落,從而達到物件表面凈化的目的。超聲波清洗方式超過一般的常規(guī)清洗方法,特別是對表面比較復雜的工件(如鐘表等精密機械的零件表面凹凸不平),或對清潔度有較高要求的產品(如電子元器件等),使用超聲波清洗都能達到很理想的效果。
課堂小結:
本節(jié)重點講述了聲與信息之間的聯系。以及聲音于能量的關系。使人們能夠更加好的利用聲為人們服務。
八年級物理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過程和方法
經歷制作模型照相機的過程,了解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能簡單描述凸透鏡成實像與虛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模擬照相機的制作和使用,獲得成功的喜悅。
初步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實際的`意識。
重、難點:
照相機的原理。
凸透鏡成像的特征。
教學器材:
透鏡、紙片、放大鏡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凸透鏡、凹透鏡對光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焦點?什么叫焦距?
光心有什么特點?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我們在生活中,有哪些儀器用到透鏡?
進行新課:
1、照相機:可以成縮小、倒立的實像
照相機的結構: 鏡頭……凸透鏡
膠卷……
快門……
圖3.2-1示
2、活動:制作模型照相機(10分鐘)
3、投影儀: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結構:圖3.2-4示
4、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實際是一個凸透鏡
怎樣使用?
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完成課本練習。
寫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教學后記:
考慮二個問題:如何講解結構、原理時具體化?
如何連接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
八年級物理教案6
教學目標: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
2、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
3、知道蒸發(fā)可以致冷。
過程和方法: 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特點。
重、難點:1、蒸發(fā)、沸騰的相同點與不同點。2、分析一些常見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現象。
教學器材:燒杯、水、溫度計、酒精燈、鐵架臺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物質從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_____, 熱。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的過程叫_____。 熱。
2、晶體熔化和凝固時的規(guī)律是什么?
3、晶體溫度在熔點和凝固點所處的狀態(tài)是什么?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曬在太陽下的衣服一會兒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學生猜想)
進行新課:
1、探究:水的`沸騰
。 ) ……提出問題
。 ) ……設計試驗
如何進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項、 儀器安裝、酒精燈的使用等
( ) ……進行試驗
數據記錄:
時間/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溫度/℃
蠟的溫度/℃
利用數據作出圖像,學生探究、尋找規(guī)律,教師總結如下:
2、沸騰:
。1)、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液體要達到一定的溫度才沸騰,沸騰時溫度不變,液體沸騰的溫度叫沸點。
。3)、不同液體的沸點不同。(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增大而升高)
3、蒸發(fā):
。1)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fā)生的汽化現象。
。2)蒸發(fā)只發(fā)生在液體的表面。
。3)、蒸發(fā)有吸熱致冷作用
4、沸騰與蒸發(fā)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汽化的兩種方式)
5、液化(放熱):舉例說明:降低溫度可以使氣體液化(生活中水蒸氣遇冷會液化)
壓縮體積也可以使氣體液化(生活中的實例)
。1)、降低溫度與壓縮體積是氣體液化的兩種方法。
(2)、液化要放熱(水蒸氣燙傷更嚴重)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1、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2、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液化、汽化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可以舉較多的例子進行分析
可以討論:吸熱、放熱是必要條件
八年級物理教案7
知識目標
。1)知道功率的概念。(2)結合實例理解功率的概念。(3)了解功率在實際中的應用。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和聯系生活實際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做功率的.物理意義;能用公式p=w/t解答相關的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功率實際上是表示能量轉化快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第2節(jié)功率慢的物理量。
教學具準備
課件
教法
講授法
教學過程
復備
11.2-1復習:
課件展示:
1、力學里的功包括兩個必要的因素是什么?
2、計算功的公式和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什么?
11.2-2引入:
我們怎樣比較做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第2節(jié)功率功的快慢,做功不但有一個多少的問題,還有一個做功快慢的問題。如體重相同的甲、乙兩同學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第2節(jié)功率,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第2節(jié)功率甲慢慢從一樓走到五樓,乙快速從一樓跑到五樓,盡管兩人做的功一樣多,但甲需較長時間,做功慢;乙需時間較短,做功快。比較做功快慢就像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一樣,可以采用:
a.做同樣的功,比較做功時間的長短;b.在相同的時間內比較做功的多少。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比較做功的快慢。
11.2-3新課教學:
閱讀課本65-66頁,鉤出重點知識,在不懂之處打上問號。
物理學上常采用b情況,一般都取“單位時間”。就是功與做功所用時間之比叫功率。他在數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很顯然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課件展示:
一、功率
物理意義:它是用來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 義:功與做功所用時間之比叫功率。
功率公式: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第2節(jié)功率
w-功-焦耳(j),t-時間-秒(s),p-功率-瓦特(w);
單位:國際單位是瓦特,簡稱瓦,符號w。 1w=1j/s 常用單位:千瓦,符號kw.
換算: 1kw=103w 1mw=106w
課件展示:介紹瓦特單位的由來。
。ǔ鍪締栴})舉例說明功率的物理意義。
1.功率70w表示什么意思?
2.功率70w和450w功率哪個大?哪個做功快?為什么?
(圖片展示)一些運動的物體和機械的功率。
隨堂練習
。、功率表示做功的_____,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____。功率的大小由____和___共同決定。2、試判斷(p=w/t)a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 )b功率小,表示做功少。 ( )c做功時間越短,則功率越大( )d做功快,則功率大 ( )
八年級物理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fā)生的
2、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不同介質傳播聲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4、常識性了解回聲和利用回聲可以加強原聲、測量距離。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的觀察和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體會從實驗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通過本節(jié)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聲音的發(fā)生和傳播;(2)發(fā)聲體在振動;(3)聲音靠介質傳播;(4)回聲。
教材從聲音是我們了解周圍事物的重要渠道出發(fā),提出聲音是怎樣發(fā)生和傳播的問題,點明了這節(jié)知識的中心。為闡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材安排了用音叉彈起泡沫塑料球用來說明“發(fā)聲體在振動”的實驗,同時安排了學生自己動手的實驗。由實驗得出結論后,又列舉了人、鳥等發(fā)聲器官發(fā)聲時都在振動的事例,既加深對實驗結論的印象,又擴展學生的知識。
教材中通過課本圖3-2音叉的實驗說明聲音靠空氣可以傳播,為了解釋此現象,教材類比石塊激起水波講了振動在空氣中激起聲波,讓學生對波動這種運動形式有個初步印象。而后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來講解液體、固體能夠傳聲,告訴學生“真空不能傳聲”,教材中沒有選用真空鈴的實驗。
對聲音的發(fā)聲和傳播有了基本認識之后,簡介了回聲現象,教材最后通過“想想議議”再次激發(fā)出學生探索的欲望。
教法建議
1.本節(jié)為聲現象的第一節(jié)課,簡要簡述聲音在人類社會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從聲音是我們了解周圍事物的重要渠道和聲現象在技術聲的應用(如超聲波探傷等)兩個方面加以闡述。也可簡介幾個奇妙的聲現象(如回聲等),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2.本節(jié)是典型的現象教學,應以實驗為主。
聲音是最常見,最普遍的現象。對聲音,學生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但仍要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它是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學手段所能代替的(包括現代化教學手段,計算機輔助教學不能替代實驗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分析、判斷、歸納),同時還要注意讓學生參與實驗,能動手時盡量讓他們動手。
3.對物理現象的觀察要分層次進行。
對物理現象的觀察應分層次進行,首先引導學生觀察最常見、最簡單的發(fā)聲現象,然后讓學生觀察不常見的物理實驗,最后引導學生思考平時熟悉但又不曾認真觀察過的發(fā)聲物體是否在振動并用實驗加以驗證,從而概括出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這樣既能揭示現象的本質,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4.利用回聲現象及應用,既調動學生情趣又鞏固前一章簡單運動的`知識。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
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教學難點: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在教學中如何使學生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如何滲透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如何開發(fā)非智力因素,在啟蒙教育的初二物理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工具:
音叉、共鳴箱、鐵架臺、塑料小球、彩紙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先用收音機播放一段音樂,大家聽到了美妙動聽的音樂聲。
師:聲音與我們生活和生產勞動有密切的聯系,本節(jié)課學習聲音是怎樣發(fā)生的?又是怎樣傳到我們耳朵里的?
新課教學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fā)生的
教學方法:由學生對發(fā)聲現象的觀察,概括出上述結論。
供老師參考選擇的實驗如下:
用音叉和乒乓球演示
如圖3-1-1,將沒有敲響的音叉靠近并接觸乒乓球,球不彈起。敲響音叉,緩慢移近并接觸乒乓球,叉股將懸吊在鐵架臺上的乒乓球彈開,如圖3-1-2。同時我們的耳朵聽見音叉發(fā)出的聲音。通過前后實驗對比,引導學生思考乒乓球在什么情況下彈起?總結結論。
觸摸喉頭讓學生用手摸著喉頭部分,分別體會不說話和說話時手的感覺,認識人發(fā)聲時,聲帶在振動。
用碎紙屑和收音機演示(紙盆外露,上放碎紙屑)
請同學觀察播放音樂前后,碎紙屑在紙盆上的情況。
用紙人和少先隊隊鼓演示
用彩紙做成高約10cm的紙人,放在少先隊隊鼓上,敲響隊鼓,觀察彩色紙人在跳動,猶如少女翩翩起舞。紙人的跳動是敲鼓時,鼓皮振動,鼓皮由于振動發(fā)出聲音。用手按住鼓皮,鼓皮停止振動,紙人停止跳動,聲音也沒有了。
用音叉和水演示(可視范圍小,若有實物投影儀則可選用)
分別觀察不敲擊和敲擊音叉,把音叉放入水中時,是否濺起水花。
注意:每個實驗都應對比觀察,由學生總結得出結論: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簡介:鳥、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蟲發(fā)聲也是由于振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中不能傳播聲音
教學方法:由實驗現象概括歸納得出結論。
可共選擇的實驗:
演示:如圖3-1-3所示,
左邊音叉被敲響,右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fā)生將小球彈起。啟發(fā)學生說出右邊音叉的發(fā)生是靠空氣傳播的。
解釋此實驗:用石塊激起水波類比振動在空氣中激發(fā)聲波。(可看書圖3-4解釋,也可做成課件)
叉股振動——壓縮周圍空氣振動——空氣發(fā)生疏密變化——形成聲波——向遠處傳播。
敲擊一次音叉,將叉股放入水中,跟沒有放入水中時比較聲音有什么不同。表明:液體也能傳播聲音。
學生隨堂實驗:兩人一組,一位同學把耳朵貼在桌上,另一位同學在同一張桌子離耳朵較遠的地方輕敲桌子,耳朵可清晰的聽見敲桌聲,然后兩人互換。
“土電話”表明:固體也能傳播聲音。
真空罩演示真空不能傳聲。簡介:月球上宇航員用無線電設備通話
結論:氣體、液體、固體物質都能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
聲速:
引導學生回憶電視電影中看過的情景,講解“伏地聽聲”的故事: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聽到遠處的馬啼聲,人耳可伏在鐵軌上聽到遠處的火車轟鳴聲。問題: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入聲速的概念,并能表明在不同介質中聲速不同。
固體物質中的聲速最大,其次是液體,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最小。不同物質傳播聲音的速度不同。
空氣中:(15°C)340m/s
回聲
引導學生展現已有感性認識:對著高山喊話,在大禮堂中大聲講話等出現回聲現象。
提出問題:
為什么有時能聽見回聲,有時又聽不見呢?
聽到回聲的條件是什么?離障礙物至少要多遠?
為什么在屋里講話比在操場上講話聽起來響亮?
回聲是否能應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你知道哪些?
結論:聽到回聲的條件是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
回聲可以加強原聲,可以測量距離。
通過想想議議中的問題思考物力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
簡介:回音壁、三音石、圓丘等建筑,擴展知識,激發(fā)興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總結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fā)生的
聲音傳播需要介質,不同介質傳播聲音的速度不同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利用回聲可以加強原聲、測量距離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應用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有關聲音的現象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發(fā)展至今,聲學已是非;钴S的學科,它廣泛涉及到建筑、音樂、心理、醫(yī)學、地球、大氣、海洋、工程技術等很多領域,形成的交叉學科多達二十幾個。通過調查,了解其中的幾個方面。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綜合分析材料;寫出論文;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和其他成員交流。
八年級物理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和虛像的概念,知道平面鏡的應用。
2。初步學習用光路圖研究幾何光學的成像問題。
能力目標
1.通過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培養(yǎng)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2.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與分析,以及歸納得出平面鏡成像特點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過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運用對稱法確定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方法來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平面鏡在日常生活、生產、科技方面廣泛的應用,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質。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先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鏡子成像的現象引出平面鏡成像的概念,然后通過實驗歸納出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再從光的反射定律出發(fā),借助于作圖分析發(fā)光點怎樣成虛像,并擴展到物體怎樣成虛像。最后加強了聯系實際,列舉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用用平面鏡的例子。并介紹了平面鏡在潛望鏡上的應用。講好本節(jié)課的關鍵是指導學生做好實驗,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虛像概念的建立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
教法建議
1.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應作為探究性實驗進行教學。
2.進行必要的實驗指導:
1)盡可能選薄一些的玻璃,否則會看到兩個不重合的像。
2)平板玻璃一定要保證豎直設置,兩只蠟燭大小應一樣并豎直放置以方便觀察和研究。
3)怎樣判定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如圖5—3—1,手移動B,當看見B與A的像變成一只點燃的蠟燭,從不同的角度看,都看到B的芯上有火焰,B正好跟A的像重合。這時,用筆貼近A和B的下端,描出它們與紙的接觸線,得到兩個小圓。這兩個小圓的圓心,就是A和B的位置。
3.滲透從簡單到復雜的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課本從發(fā)光點S的像推論物體的像,教學中還可把物體的像區(qū)分為發(fā)光物體的像和發(fā)光物體的像,并在教學中說明這種由簡單到復雜的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4.在做好實驗的基礎上,借助光路圖分析平面鏡成像原理和虛像的概念,有助于學生理解。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總結得出平面鏡的成像特點
教學難點:“虛像”概念的建立
教具:
同樣大。ㄩL短、粗細)的蠟燭一對、小蠟燭一只、大蠟燭一只;平面鏡一面,平板玻璃一塊,支架一幅,方格紙一張,同樣大小的三角板(30度,60度)一對、刻度尺一把。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方法1:由日常生活中的照鏡子引入課題
課前要求學生在家中分別在大面鏡前和小面鏡前觀察自己的像,提出平面鏡成像的概念,并提出問題:
1)人或物體在鏡中的像的形狀、大小跟原物一樣嗎
2)人或物體在鏡前移動時,鏡中的像怎樣移動
3)鏡中的像是否能和小孔成的像一樣呈現在光屏上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議論和回答,引出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
方法2:在教室前懸掛一大一小兩面鏡子(懸掛的角度盡可能是同學們都能看到自己的像),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再準備幾面鏡子,讓學生從前傳到后,觀察自己的像并與前面兩面鏡中的像相比較,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平面鏡成像特點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提出問題:我們生活中用的鏡子是平面鏡,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呢具體地說就是像的位置有什么特點呢像的大小有什么特點
探究指導:要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必須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1)我們雖然可以看到物體在平面鏡里的像,但如果在平面鏡后面仿制一塊光屏(白紙),屏上不會呈現物體的像,因此我們無法用尺子去測量像的位置和大小。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為此,你選用什么樣的“平面鏡”
2)如何確定像的位置
3)如何比較物到鏡面的距離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關系
4)如何比較物像的大小、形狀的關系
5)怎樣觀察物與像的左右關系
6)怎樣通過實驗判定像的大小與物到鏡的距離是否有關
學生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
交流分析歸納得出探究結果:
1)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和物體的大小__________。
2)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到平面鏡的距離關系是__________。
3)像的左右與物的左右關系是__________。
4)像的上下與物的上下關系是__________。
2.虛像
方法1:從平面鏡成像原理出發(fā)
讓學生結合課本70頁圖5—14,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畫出發(fā)光點S射向平面鏡的兩條入射光線的反射光線,指出鏡平面鏡發(fā)射出來的光線是發(fā)散的,不會相交。由于光的直線傳播,人們習慣的認為看見的東西都在前方,會覺得反射光像是從前方鏡中的像點射來的實際上鏡中并沒有光直接到達。這說明虛像點不是反射光線的交點,而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是虛的
老師演示:(用攝像機代替學生的眼睛反映在大倍投上)
點燃的蠟燭放在平板玻璃前,通過玻璃觀察觀察到像,并用光屏接收像,直到認為接收到像,移動攝像機的鏡頭繞過玻璃直接對準光屏,光屏上并無像存在。
方法2:學生分組實驗,分別嘗試用光屏接收像,但接收不到,使學生對平面鏡成虛像產生強烈印象。然后通過對平面鏡成像光路圖的研究,討論兩個問題:
。1)到達觀察者眼睛的光是從何處反射來的
(2)像點是怎樣形成的教學中,學生比較能接收像點實際上不存在的觀點,但他們感到困惑的是人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感覺,因而給教學帶來一些困難?筛嬖V學生,人們的這個認識的由來是根據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事實。
3.平面鏡的應用
平面鏡的應用比較廣泛,結合課本上的插圖,讓學生了解平面鏡的應用。除課本上提到的,可以讓學生列舉還看到在哪些地方使用平面鏡,并結合每種情況,分析平面鏡起什么作用。
三、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水中燃燒著蠟燭
在桌子上放兩摞書,象圖5—3—13中那樣把一塊玻璃直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蠟燭(為了便于移動它,你可以把蠟燭尾部燒熔;然后把蠟燭粘在一個舊瓶蓋里)。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玻璃之間的距離,要和蠟燭到玻璃之間的距離完全相等。
拉上窗簾,使屋子變暗,從蠟燭這邊向玻璃望去,就會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蠟燭正在水中燃燒。如圖5—3—14
八年級物理教案10
[教學目標]⑴知道彈力是怎樣產生的;⑵掌握彈力產生的條件和彈力三要素;⑶知道胡克定律及實際運用所適用的條件,物理教案-彈 力。
[課 時]1課時
[教學方法]實驗法、講解法
[教學用具]鋼尺、彈簧、重物(鉤碼)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重力是怎樣產生的?其方向如何?
2、復習初中內容:形變;彈性形變。
二、新課教學
由復習過渡到新課,并演示說明(板書)
(一)形變
。1)形變
(2)彈性形變
演示圖示1中的實驗,請同學們注意仔細觀察并回答下列問題。
、僦匚锸苣男┝Γ浚ㄖ亓、支持力。這二力平衡。)
②支持力是誰加給重物的?(鋼尺)
、垆摮邽槭颤N能對重物產生支持力?(鋼尺發(fā)生了彈性形變)
由此引出:
。ǘ⿵椓
(1)彈力: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直接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就叫彈力。
就上述實驗繼續(xù)提問:④由此可見,支持力是一種什麼樣的力?
⑤重物放在鋼尺上,鋼尺就彎曲,為什麼?(重物在重力作用下與鋼尺直接接觸,從而發(fā)生微小形變,對鋼尺產生了向下的彈力即壓力,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彈 力》。)
可見,壓力支持力都是彈力。并進一步分析得出:
。2)彈力產生的條件:物體直接接觸并發(fā)生彈性形變。
。3)彈力的方向
提問:課本放在桌子上。書給桌子的壓力和桌子對書的支持力屬什麼樣性質的力?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什麼?方向如何?
與學生討論,然后總結。
①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壓物體)。
②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支持物體)。
提問:電燈對電線產生的'拉力和電線對電燈產生的拉力屬什麼樣性質的力?
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什麼?方向如何?
分析討論,總結。
、劾K的拉力是繩對所拉物體的彈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彈力的大小與形變有關,同一物體,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的彈力,與 形變的關系為:
在彈性限度內,彈力的大小f跟彈簧的伸長(或縮短)的長度x成正比,即:f=kx。式中k叫彈簧的倔強系數,單位:N/m。它由彈簧本身所決定。不同彈簧的倔強系數一般不相同。這個規(guī)律是英國科學家胡克發(fā)現的,叫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的適用條件:只適用于伸長或壓縮形變。
三、小結
四、學生練習:閱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yè):(1)(3)(5)與學生一起討論。作業(yè)本上寫(2)(4)。
八年級物理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
2、會使用彈簧測力計。
。1)會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知道使用前要先調零。
。3)會正確讀數并記錄測量結果。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彈簧測力計的學習和使用,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過項羽與文弱書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們就是利用力產生的效果的大小來測量力的!
本節(jié)主要講述力的單位和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教材首先通過文字和插圖說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進行測量,可以通過力的作用效果來測量力的大小。對于力的單位,課本中只講了牛頓,因為這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也是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由于初中無法講解牛頓這個單位是怎樣規(guī)定的,課本中只是給出了單位的名稱、符號,并通過例子使學生認識1N的力有多大。
教材簡單介紹了彈簧測力計是根據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長就越長這個道理制作的,并通過幾個插圖說明彈簧秤的構造和使用方法。教材重點講解了學生實驗——練習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有關“彈簧測力計”的教學建議
教師可把彈簧測力計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觀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彈簧測力計進行講解。引導學生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外形和內部構造;鋼制彈簧、掛鉤、指針及刻度。對彈簧測力計測力的原理可作簡單的說明:在一定的范圍內彈簧的伸長跟加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即力增大幾倍,伸長也增大幾倍。講刻度時應該明確單位、零刻度線、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數以及彈簧測力計的量程。要強調測量時不得超過量程。教師可帶領學生讀出幾個演示的數據。
最后向學生簡單介紹其他的測力計,指出彈簧測力計只是測力計的一種。
有關“力的單位”教學建議
教師可向學生直接說明國際上力的通用單位是牛頓,簡稱牛,要學生記住。并通過舉例使學生對1N的大小形成具體觀念。除了課本中的例子外,還可以補充一些學生常見的例子,例如一個中等大小的蘋果對手的壓力大約是1N;一個質量是4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是400N;還可以讓學生拿起兩個雞蛋,感受一下1N的力有多大。至于牛頓這個單位是怎樣規(guī)定的,就不必講了。
有關課堂實驗的教學建議
本實驗的目的是使學生學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上纫龑W生閱讀教材,再按實驗步驟去做。2、3、4、5步都是為了讓學生多使用幾次彈簧測力計。實驗中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和讀數,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在做第3、第4步時,要向學生說明勻速的要求。對于程度好的學生,在實驗基礎上可讓他們思考為什么第3、第4步兩次拉力大小不同,啟發(fā)學生去發(fā)現問題。還可以讓學生把測出的自己頭發(fā)拉斷時的力跟課本中給出的各年齡組的頭發(fā)的數據比較,以提高興趣。
本節(jié)后面的“想想議議”問題,可在學生開始實驗前討論,來回拉動幾次掛鉤,可以避免彈簧破殼子卡住。如果彈簧測力計使用前指針不指在零位置,應進行校正。對程度好的學生可以提出:除調零外,有沒有其他的解決辦法。(提示:可以作零點誤差的調整。)
有關新課引入的教學建議
測量是由力有大小引入的。學生根據自身的經驗不難懂得力有大小。教師可以準備一個拉力器,請男女學生各一名分別拉,大家觀察。然后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彈簧伸長程度是不同的,引出力有大小的區(qū)別。為了準確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進行力的測量。并指出在物理學中是利用力產生的效果的大小來測量力的。
教學設計示例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組織學生練習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會正確讀數。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彈簧秤、木塊、長木板、一根頭發(fā)、拉力器
教學設計示例
(一)引入課題
測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學生根據自身的經驗不難懂得力有大小。為了直觀,可以準備一個拉力器,請男女學生各一名分別拉,大家觀察,然后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彈簧為什么伸長了?
2、兩位同學拉彈簧時,彈簧的伸長相同嗎?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學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歸納:拉力使彈簧伸長;拉力大小不同,彈簧的伸長不同;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大。利用彈簧的伸長可以測量力的大小。
由為什么彈簧伸長的長度不同,引出力有大小的區(qū)別。為了準確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進行力的測量。并指出在物理學中是利用力產生的效果,主要是力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的大小來測量力的。
。ǘ┬抡n教學
1、力的單位
教師可直接向學生說明國際上通用的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要學生記住。教師可以準備兩個普通雞蛋,使學生對1N的大小形成具體觀念。
除了課本中的例子外,還可以補充一些學生常見的例子,例如一個中等大小的蘋果對手的壓力大約是1N;一個質量是4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是400N;至于牛頓這個單位是怎樣規(guī)定的,就不必講了。
2、彈簧測力計
有了力的單位還不夠,要測量力的'大小還需要有測量工具。測量力的工具是測力計,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秤。
。1)彈簧秤的原理
教師可準備一個彈簧,找學生用不同的力去拉彈簧。
教師講解:我們知道,彈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長,拉力越大,彈簧伸長的越長。彈簧秤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
。2)彈簧秤的構造
教師可把彈簧測力計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觀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彈簧測力計進行講解。引導學生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外形和內部構造;鋼制彈簧、掛鉤、指針及刻度。講刻度時應該明確單位、零刻度線、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數以及彈簧測力計的量程。要強調測量時不得超過量程。教師可帶領學生讀出幾個演示的數據。
。3)學生實驗:練習使用彈簧秤
讓學生先閱讀課本實驗部分,然后按步驟進行實驗,并把數據記在筆記本上。實驗中教師巡回檢查,及時解決問題。
彈簧秤的量程:
最小分度:
水平拉木塊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塊的力:
拉斷頭發(fā)的力:
教師在總結學生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講解。同一個木塊在空中靜止和勻速直線上升時,拉力大小相等。拉著木塊在桌面上勻速直線運動時所需要的力遠比拉著它勻速上升時的拉力小得多。正因為這個道理,很多沉的東西我們搬不動,但是可把它推動。人的頭發(fā)的強度隨人的年齡大小而變,成年人的頭發(fā)強度大,小孩和老人的頭發(fā)強度小。
最后向學生簡單介紹其他的測力計,指出彈簧測力計只是測力計的一種。
。ㄈ┛偨Y,擴展
可適當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科學家胡克和牛頓的生平,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探究活動
測力計的發(fā)展
【課題】測力計的發(fā)展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利用網絡查找相關信息;調查市場上測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況?偨Y測力計的發(fā)展概況。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fā)現新問題。
體驗力的大小
【課題】體驗力不同大小的感覺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用測力計等工具體驗不同力的大小的感覺;調查市場上測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況。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fā)現新問題。
八年級物理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距離,并求出平均速度。
、.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2)過程與方法
、.掌握使用物理儀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體會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總過程。
、.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科學態(tài)度和正確、實事求是記錄測量數據的嚴謹作風。
教學過程;
師:在上課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把銅絲作為斜面,讓滑輪滑下來)滑輪在前半程滑的快,還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師: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樣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時間,路程用刻度尺來測,時間要用表來測,那具體應測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們就要用實驗的方法測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從而來驗證斜坡上自由滾下的物體在前半程快還是后半程快。板書課題:平均速度的測量。
實驗器材可從實驗臺上選取。要求同學們以組為單位,先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畫出實驗表格,進行分組實驗,收集數據最后得出結論。請同學們拿出實驗報告,分組討論并完成實驗報告上的第4、第5項內容,時間為5分鐘。
拿出一組同學的實驗報告在展臺上展示。
師: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時間如何測量呢?生答。
總結:可以用總時間減去前半程的時間。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學知道呢?生答。
總結:很好,按一下開始計時,再按一下停止計時,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長針走一圈是30秒,長針走兩圈里面的短針走一格是一分鐘。我們會使用秒表了,下面就開始進行實驗并收集數據,把數據填在表格里。時間為10分鐘。開始:
實驗結束把一組同學的報告展示出來。
師:哪位同學發(fā)現他們的數據有什么問題沒有?
很好,長度測量的結果要有準確值和估計值,他們這一組同學沒有寫出估計值。長度測量寫出估計值的同學請舉手。你們的路程測得怎么不一樣呢?生答。你們是怎么測量的呢(找學生演示他們是如何測量木板的長度的)?我們通過這個實驗就驗證了,物體從斜面上滾下來時,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們能比較出哪一組的小車滑的快嗎?不能,有什么辦法嗎?有同學說比速度,怎么比呢?請同學們完善你們的實驗方案,算出小車在斜面運動時全程的平均速度,時間為2分鐘。
再拿兩組實驗報告比較一下,哪一組小車滑的快。
【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確地測量路程、時間,并通過實驗測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如何測出1路公共汽車從河師大到火車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業(yè)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塊手表,怎樣既方便又較正確地測出從你家門口到學校門口的路程?簡要說出測量步驟。
§2—1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學習目標:1、知道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2、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的傳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見的聲現象。
重、難點:(重)1、學生對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過程的探究。
(難)2、設計探究的實驗。
3、聲現象的分析、解釋。
關鍵:指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總結結論。
教學過程:
導學達標:
學生觀看第一部分錄像——各種各樣的聲音。引入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和傳播的?
1、聲音的產生
演示實驗:(1)、敲打音叉——音叉振動,發(fā)聲。
(2)、握住振動的音叉,聲音馬上停止。
(3)、放一段聲音的錄像。
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fā)聲停止。
(4)、擴展:錄制聲音
2、聲音的傳播:
(1)、得出:固體、氣體可以傳播聲音。
(2)、實驗14頁圖1-4示:得出: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
學生活動:月球上的宇航員如何交談?
學生活動:如何證明液體可以傳聲?
(3)、聲波:利用錄像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聲波?同水波進行對比。
3、聲速:不同介質中的聲速是不同的。
學生活動:(1)、看15頁的表格內容
(2)、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速度誰快?
15℃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學生活動:對著遠處的高山喊可以聽到回聲,為什么在教室里講話聽不回聲?
4、回聲:聲音的反射。<0.1秒<17米
二、小結:
小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目標,強調重、難點
三、達標練習: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本節(jié)內容,因內容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課外練習。
四、課后活動:
動手動腦:1、2、3題。
教學后記:
在課堂上對聲音的知識不能擴展太多,這只是聲音的第一節(jié)課,可降低難點。
要測一測學生的接受情況。
八年級物理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功率的概念,計算公式和單位,能說明有關問題并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會用不同的方法判斷做功的快慢。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調查了解常用機械的銘牌,了解機械功率。教學重、難點:
1、功率的概念及單位。
2、功率的計算。
教學方法:比較法、觀察法、討論法。
教具: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
2、怎樣計算功?功的國際單位是什么?
無論是人做功,還是利用機械做功,都有做功快慢的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物體做功的快慢。
二、新課教學
1、怎樣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
甲乙兩位同學分別將12塊磚搬到二樓,每塊磚重為10n,樓高為3m,在6min的時間里,甲搬12塊磚,乙搬6塊磚。
分析可得:在相同的時間里,比較物體做功的多少,做功多則做功快。
如果同樣搬12塊磚,甲用了6 min、乙用了12min
分析可得:做相同的功,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時間短則做功快。
通過總結歸納得出:
。1)在相同的時間里,比較做功的多少。
。2)做相同的功,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
若做功和時間都不相同,怎樣比較做功的.快慢呢?
2、功率與測算功率的方法
為了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我們引入了功率這個物理量,功率如何定義?
物理學中把一段內做的功與做功所用這段時間的比叫做功率。功率用符號p表示,功用符號w表示,時間用符號t表示。功率的公式:p=w/t
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率的單位由功和時間的單位組合而成的,為j/s,后人為了紀念物理學家瓦特所作出的貢獻,用他的名字來命名功率的單位,即瓦特,簡稱瓦,用符號w表示。
1w=1j/s,在工程技術上常用kw作為功率的單位。換算關系:1kw=103w。
請同學們觀看課本中的圖片,了解一些物體的功率。
信息窗:了解機器銘牌中的一些數據,功率是其中的一項。知道機器中功率表示的物理意義。
例題:起重機用鋼繩吊起一個重10000n的貨物,在10s內沿豎直方向上勻速上升10m,求:鋼繩拉起重物的功率有多大?
解略。
三、歸納小結
1、比較物體做功快慢的方法。
2、功率表示的物理意義。
3、功率的定義、公式及單位。
四、作業(yè)設計
1、課本201頁作業(yè)1、2、3、4。
2、補充:實驗探究:如何測出人上樓的功率?需要哪些器材,寫出實驗步驟及表達式。
五、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做功的快慢
1、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的方法:
。1)在相同的時間里,比較做功的多少。
。2)做相同的功,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
2、功率
。1)物理意義: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3)公式:p=w/t
。4)功率國際單位為瓦特,簡稱瓦,符號w。在工程技術上常用單位是:kw,換算關系:1kw=103w
六、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
首先通過課本10-29和圖10-30中所示的兩位同學做功快慢的比較出發(fā),自然的引出功率的概念,以及功率的公式和單位;并通過給出人、一些動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進一步幫助學生認識功率概念和對功率單位“瓦特”具有較多的感性認識。還通過信息窗關于機器名牌中標出“功率”這一參考數據的介紹,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功率”這個概念的實用價值和意義。
本節(jié)內容有:怎樣比較做功的快慢;功率的概念;測算功率。功率的概念是本節(jié)的重點,功率的單位是本節(jié)的難點。本節(jié)教學方法有討論、實驗、講解等,但以討論為主。在本節(jié)教學中,首先要組織學生分析討論課本圖10-29和圖10-30所提供的實例,總結出判斷做功快慢的方法:若做功相同,比較做功的時間;若做功的時間相同,比較做功多少。
課后,聽課的老師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使我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好的方面是整節(jié)課有條有理,很有邏輯,不管是概念、公式的得出,還是習題的講解,都是井井有條。對于這一點,我倒不否認,我覺得物理概念的教學既要強調嚴密性,更要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意學生的發(fā)展性,構建概念的重要性,特別是注重基本概念、規(guī)律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要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從基礎入手,認真分析物理過程,建立合理物理情
景的習慣和能力。缺點是:新課的引入不用那么復雜――通過例子計算來引出,其實可以舉簡單點的,不用計算的,只要能夠說明時間的差異即可。我原來在備課時是認為:既然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功率概念的得出,我就要把概念的來龍去脈講清楚,要有理有據,沒計算太抽象。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課堂調控能力較差,語言表達較單調,除了專業(yè)語言,這些聽課的老師雖然沒有講,但我自己知道,這也是我今后爭取的目標。
總而言之,這次公開課讓我深刻體會到在老師們的幫助下我很快的找到不足之處,同時更大程度上促進了我的進步。這節(jié)課對我來說受益匪淺,本人在今后的教學中將更加努力,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八年級物理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定義、公式。
2、知道速度的單位“米/秒”和“千米/秒”及換算關系。
3、變速運動和變速運動的平均速度。
能力目標:
1、思維能力:從日常生活中比較物體運動快慢來建立速度的概念,并思考比較快慢的兩種方法。
2、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用于實踐,并初步了解物理計算的解題思路和規(guī)則。
情感目標:
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規(guī)范解題步驟,養(yǎng)成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
教學建議
"機械運動"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過三個問題使學生領會要比較運動的快慢必須同時考慮運動的時間和通過的路程這兩個因素。在此基礎上直尺速度的定義。在實驗設計中,由學生自行提供三個玩具通過測量時間和路程計算速度,并給出了速度的公式。
教材用實際示例來建立學生一般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的觀念,并給出了速度的單位,米/秒是國際主單位,而常用單位還有千米/時,并分析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
平均速度的概念還是由實踐建立的,因為實際的需求而產生的變速運動和其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公式沒有作強調,仍沿用速度的公式,只是其符號的意義發(fā)生了變化。最后由想想議議來使學生知道一些物理量是比值物理量。
"機械運動"教法建議
速度的概念,應當從一個實際問題入手,為了能區(qū)別物體的運動快慢應當如何處理,可以分學生小組討論得出,教師總結兩種方法?炻梦锢砹克俣缺硎,進而引出了速度的概念,在此基礎上用學生提供的.玩具來實際測量速度,并給出了速度的公式。速度公式也可以由學生根據實驗的結論得出。
速度的單位,應當聯系實際,提供大量的圖片,展示不同的物體運動的一般速度,建立速度的物理圖景,并提供一些視頻資料,展示現代科技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關于速度單位換算,應當在長度的換算的基礎上,用同樣的等量代換的方法明確兩個單位的換算,并讓學生記住兩個單位的換算關系。
平均速度,上一節(jié)內容是勻速直線運動,本節(jié)讓學生思考實際情況,實際的運動都不是勻速的,但是我們需要作粗略的計算,所以引進了平均速度,最好讓學生自行思考出這個思路。在此基礎上用具體的例題來形成學生的解題規(guī)范。
教學設計示例
“速度和平均速度”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單元分析】
速度的概念,從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入手,正確的引出速度的概念,應當先從比較物體運動快慢分析,認識到比較速度的意義進而用單位時間的路程表示速度。
速度的公式和單位,速度的單位是由時間、長度的單位合成的,是物理中第一次遇到的復合單位,速度的計算要認清路程和時間的對應。
【教學過程分析】
一、速度概念的引入
思考教材中提出的三個問題,從這三個問題中分析出比較速度的方法:用相同的時間,看運動的路程;運動相同的路程,看所用的時間。而比較不同的時間和路程的方法是用相同的時間衡量通過的路程。
對于基礎較好的學校和學生可以提供圖片資料、視頻資料,使學生認識到比較速度的必要性,也可以直接由學生想象速度比較的意義,可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說清用速度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這是速度的物理意義,結合小學的知識,得出速度的概念,可以由學生總結概念。
二、實驗:速度的計算
學生在課前就應當準備玩具小車,進行課本上的實驗,把實驗中的數據添入表格中,就得到了計算速度的公式。
本內容的教學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學生可能設計成使小車通過1米的路程,記錄下所用的時間,進而比較小車的速度的大小,教師應當予以鼓勵。
三、速度的單位
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應當提供大量的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讓學生比較和認識不同物體的速度,適當選取科技新聞,使學生聯系實際和科技的學習,也可以用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接觸更多的信息,建立自然界速度的物理圖景和養(yǎng)成從信息中學習的習慣。
可以提供的資料有:步行的速度、游泳的速度、騎自行車的速度、汽車速度、列車速度、飛機速度、衛(wèi)星速度、地球運動的速度等。
速度的單位可以用對比法學習,對比長度的單位換算和速度的單位換算,然后應當找到最簡單的方法進行換算。見副板書1。
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學生觀察出特點:單位進行等量代換、單位用字母表示。
四、平均速度
可以提供圖片、視頻資料使學生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的運動都是變速運動,而我們一般都是不要求很精確的情況下,做粗略研究用平均速度,例如列車從廣州到北京的平均速度等。所以引入平均速度概念,平均速度的計算是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比值,日常所說的速度,多數情況下都是指平均速度(實際上指的是平均速率)。
計算平均速度的例題,例題如副板書2
形成作題的規(guī)范步驟:已知列出已知條件,一般換算成求所需的單位,用字母表示;求列出所求的物理量;解的過程是公式、代入數值和單位、得結果;答結果的內容。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課題】
速度單位的資料
【組織形式】
學生小組
【教師輔導參考】
1、可以在網上查找各國的速度的單位。
2、各個速度單位的換算關系。
3、相同時期各地速度的單位。
【評價方法】
1、網上的資料可以列出學習記錄。
2、小組總結,各個小組互相補充資料,實現資料共享。
3、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看看哪個組能根據資料提出新的問題。
八年級物理教案15
。ㄒ唬┙虒W目的
1、使學生知道幾個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的阻值都小。
2、復習鞏固并聯電路電流、電壓的特點。
3、會利用并聯電路的特點,解答和計算簡單的電路問題。
。ǘ┙叹
每組配備干電池二節(jié),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和開關各一只,定值電阻2只(5歐和10歐各一只),導線若干條。
。ㄈ┙虒W過程
1、復習
(答略)
1題。
U=IR
6題。(請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自做,然后教師講評。在講評中要引導學生在審題的基礎上畫好電路圖,按規(guī)范化要求求解。)
2、引入新課
。1)請學生閱讀本節(jié)課文前問號中所提出的問題,由此提出本節(jié)學習的內容。
(2)問:并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是什么?舉例說明。
1、并聯電路的總電流等于各支路中電流之和。即:I =I1 + I2!
。4)問:并聯電路電壓的特點是什么?舉例說明。
2、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
。5)幾個已知阻值的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跟各個電阻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是本節(jié)將學習的知識。
3、進行新課
。1)實驗:
R1=5歐和R2=10歐并聯后的總電阻,然后用伏安法測出R1、R2并聯后的總電阻RR1、R2進行比較。
3、幾個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都小!
10歐和1歐的兩個電阻并聯的電阻小于多少歐?(答:小于1歐。)
(2)推導并聯電路總電阻跟各并聯電阻的定量關系。(以下內容教師邊講邊板書)
R1、R2;R1、R2并聯的總電阻是R
I1 =U1/ R1,I2 =U2/ R2,I =U/ R,
I =I1 + I2,
U/R =U1/ R1+ U2 / R2。
U =U1 =U2,
1/R =1/ R1 + 1 / R2。
。≧1 =5歐,R2 =10歐)并聯后的總電阻。
學生演練,一名學生板演,教師講評,指出理論計算與實驗結果一致。
。3)練習
1:請學生回答本節(jié)課文前問號中提出的問題。(回答略)
nR =R'/n1中:R′=10千歐,n =2,所以:R =10千歐/2 =5千歐。
2、在圖8—1所示電路中,電源的電壓是36伏,燈泡L1的'電阻是20歐,L2的電阻是60歐,求兩個燈泡同時工作時,電路的總電阻和干路里的電流。(出示投影幻燈片或小黑板)
L1和L2是并聯的。(解答電路問題,首先要認清電路的連接情況)。在電路圖中標明已知量的符號和數值以及未知量的符號。解題要寫出已知、求、解和答。
。ㄟ^程略)
U1/ U2 =R1 / R2。在并聯電路中,干路中電流在分流點分成兩部分,電流的分配跟電阻的關系是什么?此題中,L1、L2中電流之比是多少?
答:(略)
I1/ I2 =R2 / R1!
4、小結
5、布置作業(yè)
1、2;本章末習題9、10。
參看課本本章的"學到了什么?,根據知識結構圖寫出方框內的知識內容。
。ㄋ模┱f明
1、關于并聯電路總電阻的計算,教學大綱上未做要求,建議對基礎較差的班級不增加這部分教學內容。
2、在課時安排可能的情況下,建議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增加一節(jié)復習題?偨Y第4—8章所學內容,并做適當的練習。
【八年級物理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06-07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1-23
八年級物理教案11-30
[精選]八年級物理教案06-26
八年級物理教案11-13
【經典】八年級物理教案06-24
八年級物理教案《彈力》08-23
(集合)八年級物理教案05-21
八年級物理教案[通用]05-21
八年級人教版物理教案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