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美術教案>初中美術教案

初中美術教案

時間:2024-06-21 17:41:47 美術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美術教案(精華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美術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美術教案(精華15篇)

初中美術教案1

  第一課時

  課題:參觀與考察

  教學目標:

  1、了解美術館和博物館的區(qū)別、美術館和博物館的歷史、性質(zhì)、作用。

  2、了解作品展示的方式,總結所參觀展覽的意義和目的。

  3、走近美術館、走近博物館,達到拓寬美術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的目的。

  4、能為學;虬嗉壊邉澮淮握褂[。

  教學重點:

  1、美術展覽的展示方式。

  2、美術館、博物館與畫廊之間的區(qū)別。

  教學難點:

  美術展覽的展示方式。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說明

  一、組織教學穩(wěn)定學生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

  二、導入新課提出問題:看老師演示的圖片,請問你們認識這些建筑嗎?你能說出它們的建筑特色嗎?

  他們分別是中國美術館、廣州美術館、香港藝術館、臺北美術館。中國美術館是其中具有強烈民族風格的建筑。學生觀看圖片,思考問題,回答問題,介紹圖片展示的中國各地美術館建筑外觀。

  學生發(fā)言、教師歸納正確答案。比較各地美術館的建筑外觀,凸現(xiàn)中國美術館強烈民族風格的建筑特色,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美術館和博物館1。美術館的概念

  2、美術館的歷史

  3、美術館的性質(zhì)作用

  4、博物館

  你知道世界五大博物館嗎?

  你知道世界博物館日是哪一天嗎?

  5、美術館與博物館的關系教師展示圖片講解時,學生欣賞分析,思考問題。了解美術館和博物館的基本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四、走進中國美術館1。介紹中國美術館

  2、(利用演示圖片參觀美術館的各類展覽)

  你到美術館參觀過嗎?有何整體印象?

  3、參觀過畢加索紫禁城畫展,你認為展覽的整體布置方面有何特色?(作品內(nèi)容、擺放位置、懸掛方式、展覽路線等)。

  4、在《站立的文字》展覽中,展覽的主體策劃是怎樣的?(展覽作品與主題的關系,展覽布置與主題的關系,展覽環(huán)境設計與主題的關系等。)

  5、展覽的宣傳。(展覽廣告的設計制作,請柬的設計制作,說明書的宣傳制作,宣傳報道稿的撰寫與發(fā)布方法等。)

  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歸納小結。你喜歡美術館的哪種美術展覽,看了以后有何感想?

  說說你最喜歡參觀博物館中的哪一類,為什么?

  學生思考:

  1、你知道中國美術館在美術界的地位和作用嗎?

  2、美術館是如何布置、展示美術作品的?

  3、不同的美術作品有不同的展示方式,說說各種美術作品的展示方式是什么?

  五、我們的畫展根據(jù)學校和班級的現(xiàn)狀,請你策劃舉辦一次有特色的美術展覽。

  六、小結總結本課學習知識點,總結參觀展覽的意義目的。

  七、課后思考1。商場商店等場所的商品展示對你布置畫展有何啟發(fā)?

  2、參觀你周邊的美術館博物館紀念館,調(diào)查了解它們的歷史和現(xiàn)狀。讓學生做策展人策劃一次展覽,可以是繪畫作品,也可以是手工制作或個人收藏品,讓學生開動腦筋,在展覽的內(nèi)容及主題上加以創(chuàng)意。

  資料:

  1、美術館的概念

  收集、保存、展覽和研究美術作品的事業(yè)機構,屬于博物館的一種。19世紀以前,已有專門或主要收藏和陳列美術作品的博物館。于是,20世紀初產(chǎn)生了新的概念──美術博物館,即美術館。

  2、美術館的歷史

  西方對美術作品的收藏始于古希臘。文藝復興時代,皇公貴族收藏和展示大量的古代美術遺物。18世紀中,博物館中也收藏了美術作品,F(xiàn)在全世界的各種美術館約有7000個。

  中國自西周以來,宮廷中就一直收藏美術品。1925年組建的故宮博物院是以美術為主的博物院。1959年落成的中國美術館,是20世紀以來的中國美術作品的展覽中心,同時舉辦世界各國美術展覽。

  3、美術館的性質(zhì)作用

  美術館的作用日益廣泛多樣,不僅可提高一般群眾的文化水平和美術修養(yǎng),而且可協(xié)助學校的美術教育,還可為美術家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和借鑒,向理論工作者提供資料和信息。

  今天的美術館是藝術、教育、學術和科學的多機能綜合體。

  4、博物館

  你知道世界五大博物館嗎?

  你知道世界博物館日是哪一天嗎?

  5、美術館與博物館的關系

  美術館是博物館的特殊類型,它從博物館中分化而出。美術館既特指美術館,也包括具有美術館性質(zhì)的博物館。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課題:策劃與搜集

  教學目的:

  通過搜集、欣賞、分折、評述美術作品,促進學生了解美術作品的內(nèi)容、形式、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等,使學生初步學習和體驗創(chuàng)作的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重點:

  1、拓寬學生對畫展的理解。

  2、拓寬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

  3、鍛煉學生策劃的意識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4、初步體會組織、策劃畫展的過程。

  教學難點:

  1、如何策劃畫展的主題和內(nèi)容。

  2、如何搜集、整理、辨別作品。

  3、對畫展中作品類型的安排。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思想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引入我們經(jīng)?吹礁鞣N美術展覽,但是同學們想不想嘗試著自己辦一個美術展覽呢?學生回答創(chuàng)設情境

  二、講述新課

  1、設問:同學們,如果現(xiàn)在你需要策劃一次畫展,你該從哪里入手?你首先要做哪些事情呢?

  (結合課件)教師介紹辦畫展的知識。學生思考并回答創(chuàng)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小組討論:舉辦畫展的內(nèi)容、形式、場地等策劃。

  教師總結策劃的過程:

 。1)確立畫展的主題和內(nèi)容(規(guī)模、參展范圍、作品類型)

 。2)搜集作品(發(fā)展覽公告、征集、邀請、尋找等)

 。3)整理作品(挑選、評價、作品分類等)

  (4)籌劃、裝飾作品、布展(作品裝幀、場地設計、宣傳品設計)

 。5)展覽、組織參觀(新聞發(fā)布、接待、講解等)學生分組討論策劃方案明確知識點,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

  三、策劃練習作業(y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研究、策劃畫展的主題,完成畫展的策劃方案,并搜集、整理畫展作品。

  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搜集的`途徑:通過征集、募集、尋找、邀請等方式,盡量多的搜集作品。

  學生討論并思考。

 。ɡ谜n件介紹,供學生參考)學生看課件演示、思考延伸知識

  四、學生展示

  1、分小組展示并講解策劃方案。(畫展的主題、內(nèi)容、場地、宣傳等)

  2、展示搜集的作品并介紹。

  教師結合課件介紹繪畫的分類知識。

  學生實踐策劃畫展的過程。學生策劃畫展方案、搜集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策劃和搜集能力、發(fā)散性思維、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感受策劃的過程與樂趣。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課題:實踐與展示

  教學目的:

  通過籌劃、設計、宣傳、布展、開幕等舉辦畫展的過程,促進學生的籌劃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初步體驗籌劃畫展的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實踐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重點:

  1、拓寬學生對畫展的理解。

  2、拓寬學生對組織畫展的認識。

  3、鍛煉學生籌劃的意識和實際操作的能力。

  4、初步體會組織、籌劃、實際操作畫展的過程。

  教學難點:

  1、如何設計、制作畫展的宣傳品。

  2、如何裝飾、裝裱作品。

  3、布置、舉辦畫展。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思想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課堂導入根據(jù)各小組的策劃,同學們想一想:要想成功地舉辦一個畫展都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請各小組進行研究,并準備一份籌備計劃。學生討論創(chuàng)設情景

  二、講述新課教師按小組進行組織、籌劃工作。

  組織一個畫展需要進行:挑選作品、作品的裝飾、展品的擺放設計、海報設計、請柬設計、布展、組織接待和講解等環(huán)節(jié)的籌備。

  根據(jù)籌備計劃選出負責人,進行各部門人的分配。

  籌備小組的建立:(根據(jù)自己的特長選擇小組)

  1、設計組:負責海報設計、請柬設計、作品標簽設計。

  2、展覽組:負責作品裝飾、展品擺放設計、布展。學生分組討論、分工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

  三、作品的裝飾教師利用課件介紹繪畫的裝飾和裝裱:

  1、利用襯紙裝飾

  2、為繪畫配上合適的鏡框

  3、中國畫的裝裱

  趕快行動起來,為你手中的繪畫作品選擇合適的裝飾風格,讓它在畫展中大放光彩!學生看課件演示、思考

  四、設計教師與負責設計的同學探討和研究

  1、海報設計與制作

  2、請柬設計與制作

  3、作品標簽設計與制作

  學生討論并思考畫展宣傳品的設計與制作

  (利用課件介紹,供學生參考)學生討論、研究、設計和制作培養(yǎng)學生的分工協(xié)作精神

  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設計思路

  五、學生展示學生布展、展覽開幕。學生接待參觀感受創(chuàng)作的過程與樂趣,體驗成功

初中美術教案2

  學科: 初二美術(蘇教版)第三冊 平面構成——基本形的構成

  課業(yè)類型: 工藝設計 平面構成——基本形的構成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材分析

  初二美術教學中的平面構成——基本形的構成教學,屬于工藝設計課,它最基本的內(nèi)容就是將點、線、面等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構成原則和構成形式,構造成具有裝飾美的畫面。 平面構成——基本形的構成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遍及社會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教學要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以審美教育為主線,將創(chuàng)造性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目標。學習掌握平面構成中基本形的構成是教學重點,如何分解與組合基本形是本課教學難點!痘拘蔚臉嫵伞肥瞧矫鏄嫵山虒W的第一課,它知識點多、抽象性高、課堂演示難度大,在學習的過程中,利用電腦多媒體清晰可變化的圖片,來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觀察力,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其創(chuàng)造能力。

  學生學習狀況分析:

  平面構成實際是點、線、面的構成,關于點、線、面的特性,學生在已往的`圖案

  學習中已有所知,而圖案的形式美的法則:對稱與均衡;對比與和諧,節(jié)奏與律動等

  同樣適合于平面構成;初二學生在數(shù)學上,對幾何圖形已經(jīng)有進一步的認識,這也有

  利于本課教學的進行。

  教學目的:

  1、 情意領域:通過平面構成圖片的欣賞,讓學生感受平面構成的形式美,培養(yǎng)

  新的造型觀念和審美情趣;

  2、認知領域:通過教與學,讓學生了解平面構成的基本概念,初步認識基本形的形成與變化,掌握基本形分解與組合的基本方法。

  3、操作領域:通過基本形構成的學習,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完成有個性的矩形分解組合練習。

  教學重點:基本形的形成與變化(即基本形的形態(tài)與空間變化)

  教學難點:基本形的分解與組合方法

  教學方法:本課教學采用演示法、講述法、觀察法、練習法相結合的綜合教法。借助電腦多媒體可達到清晰、高質(zhì)量的畫面效果。使抽象的形態(tài)直觀化,形象化,直接被學生所接受。

  教學準備:教師:電腦多媒體課件、部分以前學生的平面構成圖片、分解的圓形、長方形紙片;學生:雙面彩色紙、剪刀、膠水、作業(yè)紙。

  教學流程圖: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圖見附圖

  板書設計:平面構成——基本形的構成

  教學反饋:本課教學能夠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平面構成圖片深深地吸引著學生;教師自制幾何形圖片的變化組合,讓學生很直觀地就理解了基本形的構成方法并出色地表現(xiàn)在他們的作品中;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開發(fā);電腦多媒體這一現(xiàn)代教學媒體,為本課的教學提供了清晰、直觀的平面構成圖片和基本形演變的過程,讓本課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美術教案3

  一、設計思路

  為了更好的上好本課,我對本課的教材和學生的學情進行了深入分析。

  1、教材分析

  《唐代墓室壁畫》屬墓室壁畫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唐代墓室壁畫進入中學美術課堂對培養(yǎng)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對唐代豐富多彩的壁畫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理解,以及對個人品味和審美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在本節(jié)課前已經(jīng)學習過了《敦煌莫高窟》,學生已經(jīng)對壁畫藝術有了較為系統(tǒng)的了解,并掌握了壁畫的制作方法,這些都為學生學習唐代墓室壁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為大部分學生沒有接觸過墓室壁畫,所以我在課件中展示了多幅作品讓學生欣賞,引導學生了解和認識唐代墓室壁畫,開拓學生的眼界,激發(fā)其探索墓室壁畫的興趣。本課我采用對比分析法和小組合作探究法,通過比較分析唐代墓室壁畫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異同,使學生對唐代壁畫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知。

  3、教學目標

  作品結合教學內(nèi)容,從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途徑、情感與評價、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運用等4個方面提出明確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唐代墓室壁畫的有關基礎理論知識和藝術特征;學會用對比分析法分析比較唐代墓室壁畫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異同。

  方法與途徑:欣賞唐代墓室壁畫,了解唐代墓室壁畫的歷史和意義;在討論與交流過程中,了解唐代墓室壁畫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畫的不同藝術特征,能用線描的形式臨摹壁畫作品的局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與評價:感悟唐代墓室壁畫的藝術美,分析壁畫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提升欣賞水平,培養(yǎng)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運用具體的,有針對性的評價用語,多激勵,多引導。

  4、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唐代墓室壁畫,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分析評價唐代墓室壁畫的美。

  教學難點:運用比較分析法探究唐代墓室壁畫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異同。

  二、教學準備

  參觀陜西省歷史博物館的唐代壁畫珍品館,撰寫觀后感。查閱唐墓室壁畫相關的文獻資料。研究總結唐代墓室壁畫中的題材、構圖、人物造型、色彩特點藝術特色。分析比較唐代墓室壁畫與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異同,并結合壁畫圖片詳細列舉,將所需要的圖片配上簡要的文字資料制作成幻燈片在開課前循環(huán)播放。制作多媒體課件供詳細講解需要。

  教學方法:欣賞法、對比分析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課時數(shù):1課時

  三、教學過程

  【導入】用已學知識,引出課題(2-3分鐘)

  1、課前循環(huán)播放敦煌莫高窟壁畫和唐代墓室壁畫經(jīng)典代表作品。

  2、提問: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哪里的壁畫?

  3、回顧敦煌莫高窟壁畫,引導學生說一說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特點,引導學生思考唐代壁畫除了莫高窟壁畫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優(yōu)秀的作品?引出唐代墓室壁畫。

  【講授】欣賞感知,合作探究(8-10分鐘)

  1、什么是墓室壁畫?(課件展示)

  墓室壁畫作為中國傳統(tǒng)壁畫的重要一翼,它一般繪于墓室的四壁、頂部以及甬道兩側。墓室壁畫的內(nèi)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動情況,也有神靈百物、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日月星辰以及圖案裝飾,目的主要是說教和對亡者的紀念或者希望死者在冥間能過上好日子。

  2、唐代墓室壁畫

  (1)、唐墓壁畫簡介

  唐墓壁畫是陜西歷史博物館獨具特色的珍貴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畫精品近600幅,達1000多平方米。其中5件(組)18幅被國家定為國寶級,69件(組)82幅被定為一級品。唐墓壁畫以風格獨特的建筑、簡約傳神的人物、特色鮮明的器物、簡潔明快的山水與栩栩如生的動植物,描繪了當時的儀禮規(guī)范、生活習俗、服飾特色、娛樂方式與建筑風格,是研究唐代社會生活尤其是貴族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重要形象資料。

  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唐墓壁畫包括章懷太子墓客使圖、馬球圖、狩獵出行圖,懿德太子墓闕樓圖、儀仗圖,永泰公主墓宮女圖在內(nèi)的壁畫珍品97幅;以及輔助文物18件組,其中有些是上展壁畫墓出土,有些則與畫面內(nèi)容有關。為了便于觀眾比較唐墓壁畫和唐代傳世繪畫,還專門選出唐代前后的傳世名畫復制品作為輔助展品。

  (2)、欣賞永泰公主墓壁畫

  永泰公主墓,李仙蕙(684-701年)中宗李顯的第七女,謚永泰公主。其墓為高宗乾陵陪葬墓,長87.5米,由墓道、過洞、天井、前后甬道、前后墓室組成。出土隨葬品1300遇見。壁畫題材有青龍、白虎、建筑、儀仗、列戟、宮女等。

  《永泰公主墓宮女圖》是陜西省乾縣唐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前室東壁南側出土的畫,現(xiàn)藏陜西歷史博物館。高176厘米,寬196.5厘米。李仙蕙是唐中宗第七女,初封永泰郡主,后贈永泰公主。此圖場面宏大,保存較好,畫中人物為九位風姿綽約的宮女,頭梳高髻,肩披紗巾,長裙曳地,個個體態(tài)豐盈,婀娜多姿。她們手捧方盒、酒杯、拂塵、如意、團扇、蠟燭等,在為首女官的引領下款款徐行,或低語、或回顧、或凝神,神態(tài)被描繪得細致入微,生動傳神。體現(xiàn)了大唐喜好秀麗豐滿、華貴艷媚的女子的風尚,真實的展示出唐代皇室貴族奢靡生活的一瞬間。整體構圖既注意到各顯人物特點,又顧及到畫面和諧統(tǒng)一,色彩豐富,線條流暢,人物的裝束、服飾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精美的畫面又有極高的藝術性。畫師著重通過人物的正、側、背、轉各種微妙的變化,使單調(diào)排列的宮女神情相應,構成一個完美的整體,是唐墓壁畫中的精品,達到了藝術效果與歷史價值的高度統(tǒng)一。

  (3)、總結永泰公主墓壁畫中的人物造型與色彩特點

  充滿氣勢的構圖、樸拙生動的造型、流動飛揚的線條、豐富熱烈的色彩

  3、自學探究章懷太子墓壁畫、懿德太子墓壁畫

  (1)、小組合作思考、討論章懷太子墓壁畫中人物的造型與色彩特點。

  (2)、小組合作思考、討論章懷太子墓壁畫中人物的造型與色彩特點。

  (3)、小組派代表總結發(fā)言

  【練習】小組合作探究(15-18分鐘)

  小組合作運用對比分析法分析比較唐墓室壁畫與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異同,將討論結果寫到黑板上。(8-10分鐘)

  老師總結(4分鐘)

  相同點:

  1、社會背景相同。盡顯唐朝的繁榮文化、當時所盛行的厚葬文化和墻繪畫風氣的流行。

  2、相同的材料與繪畫思維方式。運用毛筆蘸墨在墻上勾勒出人物,山水、花鳥的形體,然后賦予應有的理想色彩,其用色方法、繪畫技巧、構圖方法和文化習慣,都透漏出中國人的審美和人生哲學,與西方美學相異。

  3、都是心靈的寄托。論兩者的產(chǎn)生原因,都是源于心靈的'寄托。唐莫屬壁畫所服務的是皇親國戚、貴族后裔,表達他們希望自己在死后或轉世人能享受榮華富貴、權利、地位等。莫高窟壁畫則是貧苦老百姓、商戶、官員的心理愿望,祝福祖先在另外一個極樂世界幸福,寄托自己在外經(jīng)商平安,脫離塵世的痛苦,來生可以投胎到富貴權勢人家,過得比今生更好。

  不同點:

  1、題材的選定各有不同。唐墓室壁畫是貴族皇室流行厚葬所產(chǎn)生的繪畫作品,大體表現(xiàn)自己奢華的生活和歷史事件。主要有儀仗出行、外交、狩獵、宮女、樂舞等,希望死后仍能享受今世的快樂。取材關注自己的生活,作品富有生活化、真實化的特點。敦煌莫高窟壁畫則是寄托百姓所想,題材大都選自佛經(jīng)故事、佛教教義、佛教歷史畫、西方凈土等,經(jīng)變畫是這時期的重點內(nèi)容,供養(yǎng)人也漸漸進入了畫面,繪畫題材與百姓的生活逐漸融合起來。

  2、構圖處理手法相異。兩者共有長方形構圖和長卷式構圖,三聯(lián)式構圖和立體藻井構圖是盛唐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獨特的。

  3、藝術語言各有追求。唐墓室壁畫,構圖簡約,形象生動,故事情節(jié)簡練,追求自然生動、生活氣息濃郁的真實感受;用筆用色虛實相生,具有中國畫的寫意屬性;設色為工筆淡彩但又不失該有的厚重感。莫高窟壁畫中,故事內(nèi)容豐富,構圖飽滿,氣氛活躍,人物造型比較豐滿,顯示佛家的大度與佛法的廣大,具有普度眾生之意;場面宏大,畫面復雜,裝飾性比較強烈,顏色豐富多彩,表述了佛國的一派盛世之象。其用筆設色屬于傳統(tǒng)的工筆重彩畫。

  【展示與評價】(3-5分鐘)

  1.組代表發(fā)言,自評本小組的討論結果,分享心得。

  2.激勵學生學會有針對性、抓重點進行高效討論。

  3.小組互評討論結果,說說自己在今后的課堂討論中該如何改進。

  【總結】(2-4分鐘)

  鼓勵學生談一談本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教師補充總結本課學到的知識點,同時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滲透。

  【課后作業(yè)】

  1.周末去陜西省歷史博物館唐代壁畫珍品館參觀。

  2.撰寫200字左右的觀后感,在課余時間和同學交流感受。

  3.嘗試用線描形式劃一劃壁畫中的人物。

  以上內(nèi)容3選2

初中美術教案4

  一、教材分析 《光影的交響》

  《光影的交響》是素描教學中的一個核心內(nèi)容,一切物體在光源照射下都會產(chǎn)生特定的光影效果。明暗表現(xiàn)技巧是表現(xiàn)空間光影效果的一種《光影的交響》繪畫技巧。

  本課是以“造型·表現(xiàn)”為主,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型。

  本課《光影的交響》的重點落實在引導學生初步把握借助明暗處理的技巧,表現(xiàn)景物空間立體與前后虛實關系。本課所指的明暗效果是特定光源照射在景物上的光影變化,與小學階段利用黑白灰制造一定的立體效果具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 初中美術教案8年級上:06課 光影的交響

  傳統(tǒng)明暗表現(xiàn)的教學以簡單石膏幾何體的繪制入手,這種方式對于立志學習美術專業(yè)的學生來講是積極有效的一種訓練手段,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沒有美術專業(yè)發(fā)展興趣的學生來講,就會容易導致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 初中美術教案8年級上:06課 光影的交響

  教材試圖通過強調(diào)風景畫中明暗運用與藝術表現(xiàn)之間的內(nèi)在關系,提高學生對繪畫明暗技巧學習的興趣,加深對明暗造型審美價值的本質(zhì)認識;通過借助較為簡化的明暗技巧練習方式,在幫助學生迅速掌握簡單的明暗造型技巧的同時,進行情感表現(xiàn)的嘗試。

  “利用攝影作品嘗試明暗造型的簡化處理”——“利用繪畫作品理解明暗處理與情感表現(xiàn)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利用臨摹圖片或?qū)懮毩暭由顚γ靼导记蛇\用的體會”是本課編寫的一條基本邏輯線索。

  教材試圖以優(yōu)秀攝影作品導入,再過渡到繪畫作品,配合教學圖例解析作為教材主體內(nèi)容。從情意的角度考慮,結合學生喜愛的攝影、繪畫作品進行明暗造型技巧的教學,相比傳統(tǒng)素描教學中常用的那些簡單但卻顯得有些枯燥無味的幾何形體,直接從作品入手更易于使初二的學生對明暗造型與表現(xiàn)產(chǎn)生學習興趣;從教學操作的流程考慮,先從對生活的視覺直觀感受起,再進入明暗造型技巧的認知及藝術表現(xiàn)的學習,更符合教材知識學習的梯度安排;從學生練習難度的角度考慮,結合作品解析圖例的學習,易于引導學生從直觀感受作品迅速進入到觀察、分析及模仿表現(xiàn)階段;從教材體系安排的角度考慮,安排明暗造型的學習內(nèi)容,直接為本冊的色彩學習單元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知識鋪墊。

  教材的三個學習活動提供了學習明暗造型相互關聯(lián)的幾個角度與層次。

  “活動一”立足于讓學生盡快能夠利用簡化的明暗關系嘗試明暗造型的方法,體驗明暗造型的基本技巧。

  “活動二”在進一步分析畫面明暗與空間處理安排技巧的同時,讓學生嘗試體驗明暗造型與情感表現(xiàn)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活動三”在鞏固前面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強調(diào)不同繪畫工具與表現(xiàn)技巧的嘗試,更加突出畫面的空間表現(xiàn)及明暗處理。

  “資料庫”補充了不同風格的風景畫作品,可以幫助學生豐富利用明暗進行藝術表現(xiàn)的語言。

  “學習大空間”吸收了傳統(tǒng)明暗造型技巧學習的主要途徑,提出借助幾何形體對明暗規(guī)律進行進一步理解與研究。在學生對明暗運用與表現(xiàn)具有一定理解與興趣的基礎上,此種方法仍是積極有效的一種訓練手段。

  針對現(xiàn)代社會電腦的日益普及,教材建議學生收集并利用常見的看圖軟件,把彩色圖片轉化成明暗效果。這既是一種課堂教學中教學情境引入可以直接利用的方法,也是學生課外加深體會明暗造型處理及表現(xiàn)技巧的有效渠道。

  二、教學目標

  *能夠?qū)憣嵉漠嬅嫘蜗筮M行初步的明暗造型歸納與整理。

  *能夠運用明暗色塊整理的處理方法對畫面進行明暗造型的簡化練習。

  *能夠初步理解與把握美術作品中明暗處理與情感表現(xiàn)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能夠基本把握畫面中的空間透視規(guī)律,運用簡單的空間透視表現(xiàn)技巧。

  三、教學思路

  傳統(tǒng)的明暗教學側重從直接傳授明暗造型技巧入手,忽視了學生日常積累的審美經(jīng)驗及生活經(jīng)歷,忽視了學生理性思維的迅速發(fā)展及分析能力的迅速提高,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更多考慮了練習方式、內(nèi)容的靈活安排。

  課前,可以布置學生分組收集自己喜愛的風景畫或風景照片,同時安排學生嘗試采用盡量簡潔的表達方式,把畫面的明暗色塊進行歸納并用小圖稿表現(xiàn)出來,成為教師及時調(diào)整教學設計的可靠依據(jù)。

  本課的課堂教學可從教師展示自己選擇的優(yōu)秀攝影或美術作品入手,借助電腦圖形軟件及演示媒體,配合展示對應明暗轉化并進行歸納處理的效果圖例,直接從藝術作品的角度加強學生對明暗造型運用及轉化的認識。引導學生體驗作品的明暗造型之美,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實物投影儀,直觀展示學生課外收集的風景畫或風景照片,提倡先讓學生獨立分析作品,然后教師及時歸納總結的方式,以此促進學生更為直接并理性地觀察,積極主動總結明暗造型的基本規(guī)律,盡快拉近“教”與“學”之間的距離。

  通過針對明暗整理及表現(xiàn)、畫面均衡及構圖的探討后,教師可以安排每個學習小組進入“活動一”的練習內(nèi)容,學生利用自己及學習小組內(nèi)的圖片資料,作幾幅能夠體現(xiàn)畫面基本明暗關系的`小圖稿。

  接下來,通過優(yōu)秀繪畫作品分析明暗處理技巧時,為加深體驗畫面明暗安排的均衡與節(jié)奏變化,可以著重利用圖片直觀對比、類比的教學方法展示相關藝術作品,引導學生感受明暗造型處理與畫面情感表達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可以借助明暗的轉化及簡化處理的不同效果圖例,幫助學生體驗同一藝術作品不同明暗選擇、處理后對應的情感差異。此時,教學中可以考慮安排師生結合畫面明暗處理與情感的關系,借助實物投影儀,共同對應評析一些學生前面完成的明暗處理小圖稿,往往可以使教學達到貼切生動、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活動二”中,可以在教材基礎上添加一些相關練習內(nèi)容,嘗試在作品臨摹的時候,有意改變一下原作局部的明暗處理。比如說:改變背景色的明暗,改變前景、中景或遠景的明暗,改變局部某個形體的明暗等。這樣,教學中分析作品的方法可以及時在練習中加以運用,加深了學生對于明暗表現(xiàn)的審美體驗。

  最后展示學生作業(yè)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建議借助同學互評的方式來檢測教學效果。教師側重對整個教學效果做出評價。

  在“活動三”中,教師可以利用作業(yè)效果直觀對比的方法,重點引導學生利用明暗塑造空間的基本方法與技巧,在自己的默寫或?qū)懮鳂I(yè)中體現(xiàn)一定的立體空間感。

  四、教學選擇

  利用電腦圖形軟件技術進行方便的圖片黑白處理,可以直觀展示色彩對比效果與單純光影對比效果藝術感受的差異。

  如果教師有著較好的音樂素質(zhì),可以嘗試借鑒《與米羅游戲》參考教案中的教學過程,進一步對比或者類比凸現(xiàn)景物明暗變化的節(jié)奏、起伏、強弱等方面與音樂的通感,幫助學生運用音樂的感受來加深理解藝術作品或自然景物中明暗變化的美,也能積極呼應“光影的交響”的標題含義。

  在沒有電腦及媒體支持的地區(qū),教學中可以直接從一幅范畫的明暗整理入手,幫助學生初步獲得整體觀察及表現(xiàn)的能力。通過先學生試畫,再教師分析作業(yè)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利用明暗整理的方法整理圖片的興致。然后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收集自己喜愛的圖片資料進行明暗整理的深化,側重在練習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與基本的表現(xiàn)能力。

  然后,教師可以積極引導教學升華到情感主題的層面上來。通過對比及類比的方式,借助學生收集的圖片及學生繪制的作業(yè),幫助學生感受不同明暗處理及表現(xiàn)與特定藝術情感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五、教學建議

  建議在班組教學中以四人為單位組成學習小組,教師明確提出以小組整體學習情況來評價學生的學習,強化團隊的競爭機制,促進學生養(yǎng)成相互探討、協(xié)作的精神。教師應積極提倡并引導每組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并積極提出富于引導性的參考意見。教師應重點指出大部分學生進一步提高作業(yè)質(zhì)量時應當注意的要點,肯定班級優(yōu)秀學習小組的學習成績,積極鼓勵暫時落后的學習小組。原則上教師不要指責暫時沒有達到班級整體學習要求的學習小組及學生個體,嘗試給予學生更多成功的期待。

  明暗造型在中學階段是一個學生特別容易“眼高手低”的學習內(nèi)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jù)教材意圖,有意分解知識內(nèi)容,對應安排階段性的隨堂練習,加強練習中及時的學習引導。教師可以及時根據(jù)學生隨堂練習情況,在鞏固的基礎上,再融入新的相關知識,提出新的學習要求。教學通過添加形式的階段性練習,可以讓更多學生獲得階段性成功的體驗,增強深入學習的信心。

  根據(jù)學生的教學環(huán)境及課時安排等差異,“活動三”寫生作業(yè)的范圍允許適當?shù)恼{(diào)整。但教師仍然可以鼓勵學生嘗試戶外景物寫生的簡化練習。

  如果教師比較熟悉電腦圖形軟件的使用,教學中演示設備支持允許,還可以直接把學生自己選擇的優(yōu)美圖片轉化成黑白效果,通過對比加強學生對作品明暗之美的藝術感受。

初中美術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標志,了解標志在生活中的作用與分類等知識,并根據(jù)場所和主題設計簡潔、醒目、美觀、易識別的標志。

  2.學生在觀察、分析、交流、實踐的過程中,利用繪畫、圖文結合等方法表現(xiàn)有主題的標志設計,完成自己的設計創(chuàng)想,發(fā)展設計表現(xiàn)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物以致用的設計理念和健康向上的情感,提高學生對藝術的熱愛和設計創(chuàng)作欲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別標志,了解標志的作用、要素、特點、形式等知識,學習標志的創(chuàng)作設計方法。

  難點:根據(jù)需要設計出具有文化內(nèi)涵、圖形簡潔、醒目美觀的標志。

  三、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給學生講一則故事:他第一次來到我們的城市,對一切都很陌生。請學生幫一幫他:小明想去吃點東西,往哪走?教師出示標志,學生觀察、分析。了解生活中的標志,感悟標志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欣賞分析、講授新知

  1.感知

  提問學生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的標志?并結合課本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能將這些標志進行分類嗎?

  通過辨認分類:公共標志、環(huán)保標志、商業(yè)標志、徽標等。

  設計意圖:由生活中的真實的案例,引導學生認識標志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

  引導學生小組討論,通過以上對標志的分類,仔細觀察分析標志由哪些要素組成?各有什么特點?

  總結得出:標志一般由圖形、文字、色彩三個要素組成。

  分析標志特點:圖形簡潔、色彩鮮明、易識別。

  設計意圖:歸納標志設計的要素,引導學生了解標志的設計組成及方法。

  組織學生欣賞教材中的學生作品,說說它們采用了哪種表現(xiàn)方法?各有什么特點?

  師生共同總結:標志的表現(xiàn)形式有具象性、抽象形和文字式。圖形表現(xiàn)的標志造型簡潔,圖文結合表現(xiàn)的標志更加生動。

  設計意圖:針對提問進行欣賞和分析,更具有時效性和指向性。引導學生借鑒好的`設計,拓展創(chuàng)作思維。

  3.創(chuàng)造

  教師以“美術教室”為例進行示范,學生觀察總結設計步驟:(1)確定外輪廓(2)設計圖形(3)填充色彩(4)修飾完成。

  (三)課堂練習、實際操作

  作業(yè)要求:

  1.小組討論學校需要的標志,如操場、草坪、食堂、圖書館以及各專業(yè)教室并把它們設計出來。

  2.設計的標志要簡潔,色彩鮮明、易識別。

  3.自由選擇用各種色彩、水彩筆進行涂色,突出所設計標志的特點。

  (四)展示評價、交流分享

  練習完成后收集全班學生作品,以長龍的形式貼在黑板上,師生共同欣賞,從形、色、意等角度進行點評:

  1.看誰設計的標志易識別、圖形簡潔、醒目又美觀?

  2.想給哪個標志的設計提些建議?

  (五)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課知識,并鼓勵學生課下將自己設計的標志張貼到學校需要的地方。引導學生體驗物以致用的設計理念。

  四、板書設計

初中美術教案6

  一、教材分析

  凝固的音樂依據(jù)課程標準的目標,綜合“欣賞·評述”和“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的學習內(nèi)容凝固的音樂,本單元凝固的音樂采用了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活動建議,以建筑為教學題材,通過欣賞、制作教學活動,目的在于發(fā)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凝固的音樂形成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以及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

  課題《凝固的音樂》應理解為:建筑藝術和音樂一樣,能夠使人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華。

  教材從欣賞進入,以不同類型、風格的經(jīng)典建筑為對象,分別從造型結構、光影變化、色彩以及環(huán)境等方面加以提示,啟發(fā)學生進行聯(lián)想,引導學生用體積、空間的認識方式感受優(yōu)秀的建筑作品的魅力。

  兩個教學活動按梯次由淺入深展開,從簡單形體的制作嘗試中理解建筑的某個部分,進而豐富學生的想像,通過合作學習,完成較完整的建筑模型。在制作過程中,學習和運用立體構成的制作技法,獲得知識技能的能力。

  資料庫提供的術語解釋:節(jié)奏與韻律,是音樂與造型藝術通用的術語,結合圖片,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建筑在造型結構與空間上的藝術表現(xiàn)。

  學習大空間是對本單元知識內(nèi)容的延伸和拓展,分別從生活中構成形式的運用、中國古代建筑等方面進行引導,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在社會生活中學習和運用知識。

  教材綜合欣賞和制作兩方面的學習內(nèi)容,教學中應以形體空間感受和認識為主線,聯(lián)系建筑藝術的人文精神和立體制作的技能方法,讓學生在感受與表現(xiàn)、知識與技能方面都能夠有所獲得。根據(jù)學生能力條件設置模型制作的難度水平及要求,注意活動之間的梯次關系,發(fā)揮合作學習的效能,力求做出較完整的作品。

  二、教學目標

  *賞經(jīng)典建筑的形式美,體會和認識建筑所蘊含的人文精神;

  *制作簡單的形體,并構想建筑模型,畫出設計草圖,根據(jù)設計草圖,制作簡單的建筑模型。

  三、教學思路

 。保虒W題材

  首頁圖片用于欣賞活動,感受不同類型、風格的經(jīng)典建筑,分別從造型結構、光影變化、色彩以及環(huán)境等方面加以提示,教學運用中應該有所側重,能夠讓學生了解欣賞建筑藝術的一般方法。

  布達拉宮隨山勢聳峙,俯瞰山巒環(huán)抱的一片廣袤的平原,宏偉壯觀;色彩搭配單純、簡潔,錯落的組合給人豐富的視覺感受?梢员容^下圖加拿大蒙特利爾某住宅,同樣是直線造型,不同的組合產(chǎn)生不同的空間感受。

  天壇祈年殿層層臺基和重重屈檐以平穩(wěn)的節(jié)奏,造成向上的動感,表現(xiàn)與天相接,突出“天”的肅穆崇高。

  悉尼歌劇院富有詩意的建筑群,重復的殼體形成強烈的節(jié)奏感,讓人聯(lián)想到出海的白帆、盛開的百合。比較上海體育場飛揚的曲線造型,用以啟發(fā)學生對建筑構圖的認識。

  教學提示啟發(fā)學生對建筑作品進行聯(lián)想,引入對簡單形體的思考;顒右辉O置的教學任務可以作為制作活動的第一階段,讓學生從簡單形體的制作中學習基本方法,逐步完善建筑模型的構思。第16頁的圖片為學生提供了想像的參照。

  活動二的學習任務是創(chuàng)意制作,教材為此呈現(xiàn)挖切、折疊和粘合等制作技法詳細的步驟圖和相應的學生作業(yè)。創(chuàng)意制作應該在簡單形體制作的基礎上豐富和完整,體現(xiàn)教學的延續(xù)性。

 。玻虒W組織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模型用紙張、工具刀、尺子、鉛筆墊板、直尺、圓規(guī)、膠棒等;分小組制作模型;明確制作過程中安全、衛(wèi)生以及愛護公物等注意事項。

 。常虒W策略

  從建筑藝術給人的視覺、形體和空間感受以及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等方面理解“凝固的音樂”:即好的建筑不僅僅是用于遮風避雨的構筑物,它還像音樂一樣,使我們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華。

  欣賞過程注重視覺效果的感受,啟發(fā)對生活的聯(lián)想,達到升華情感的目的;從造型、結構、色彩、環(huán)境等方面對建筑作品進行分析,學習欣賞建筑藝術的基本知識,了解建筑藝術的形式美法則,并運用于對建筑作品的評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嘗試,培養(yǎng)他們敏銳的視覺意識,能夠?qū)ㄖ髌纷龀龇e極的?穴或許是獨特的?雪反應,追求更高的審美品位,并保持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

  高音比較適合這種舒展、明快的建筑風格。針對學生對建筑和音樂的理解所存在的差異,可以考慮在課前組織一次評選活動,讓學生為教材中的某件作品選配一段背景音樂,并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用意,促使他們表達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創(chuàng)設他們認可的教學情境。

 。常P于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的建議

  為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有機結合,隨機調(diào)整師生的主從關系,把更多的學習空間留給學生。如:設置“陽光下的悉尼歌劇院”、“世界屋脊上的`神殿”、“建筑的直線和曲線”等話題,讓學生運用多方面的知識描述自己對建筑作品的感受;點評突出的制作,讓學生介紹制作方法與體會等。諸如此類,教師與學生的積極互動,使學生更為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矗P于教學媒材和教學手段擇優(yōu)使用的建議

  拍攝當?shù)赜刑厣慕ㄖ䦂D片運用于教學,引發(fā)學生對周邊環(huán)境的關注,形成觀察習慣。

  注重運用示意圖歸納形體結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建筑作品;強調(diào)動手演示的作用,直觀感受更有利于制作技巧的傳授;制作幾何體的展開平面圖,供學生隨時查閱。

 。担P于采納不同教學組織形式的建議

  提供一定數(shù)量的圖片和具有指導意義的文字,利用校園網(wǎng)絡或櫥窗,舉辦“建筑博覽會”;通過征文的活動形式,利用課外時間完成欣賞教學。不僅能夠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可以緩解課時不足的壓力。

  6.關于學習指導方法和學習小竅門的建議

  幾何體體積和它展開平面的形狀有很大區(qū)別,幫助學生完成從平面到立體轉換是教學中的難點?梢岳脦缀文P徒叹,從各個角度觀察其平面投影。對學生而言,更簡便的方法如:拆開一個舊包裝紙盒,即可獲得展開平面圖。

  六、教學資料

  建筑與音樂

  德國文學家歌德把建筑比喻為“凝固的音樂”,因為建筑可以像音樂那樣喚起人們某種情感,例如創(chuàng)造出莊嚴、雄偉、幽暗、明朗的氣氛,使人產(chǎn)生崇敬、自豪、壓抑、歡快等等情緒。建筑與音樂的聯(lián)系突出體現(xiàn)在節(jié)奏和韻律、重復和再現(xiàn)以及對比等概念與方法上。

  節(jié)奏和韻律在音樂和美術中的應用極為普遍。古今中外的建筑?熏不論是單體建筑或群體建筑?熏乃至細部裝飾,幾乎處處都有運用韻律美造成節(jié)奏感。

  在音樂中某一主旋律的重復或再現(xiàn),通常有助于整個樂曲的和諧統(tǒng)一。在建筑中,往往也可以借某一主題的重復或再現(xiàn)來增強整體的統(tǒng)一性。一般說來,重復或再現(xiàn)總是同對比和變化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凡對稱都必然包含著對比和重復這兩種因素。中國古代建筑中常把對稱的格局稱為“排偶”,偶是成對的意思,也就是兩兩重復地出現(xiàn)。同一種形式的空間如果連續(xù)多次或有規(guī)律地重復出現(xiàn),還可以造成一種韻律節(jié)奏感。如:悉尼歌劇院、天壇祈年殿、故宮角樓的屋頂和香港力寶大廈等。

  建筑形式美法則

  一個建筑給人們以美或不美的感受,在人們心理上、情緒上產(chǎn)生某種反應,存在著某種規(guī)律。建筑形式美法則就表述了這種規(guī)律。建筑物是由各種構成要素如墻、門、窗、臺基、屋頂?shù)冉M成的。這些構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狀、大小、色彩和質(zhì)感,而形狀(及其大小)又可抽象為點、線、面、體(及其度量),建筑形式美法則就表述了這些點、線、面、體以及色彩和質(zhì)感的普遍組合規(guī)律。

  建筑形體的幾何關系

  古代一些美學家認為圓、正方形、正三角形這樣一些簡單、肯定的幾何形狀具有抽象的一致性,是統(tǒng)一和完整的象征,因而可以引起人們的美感。

  抽象的一致性指這些形狀有確定的幾何關系。例如圓周上的任意一點距圓心的長度是相等的,圓周的長度是直徑的π倍;正方形或正立方體的各邊相等,相鄰的邊互相垂直;正三角形的三條邊等長,三個角相等,頂端處于對邊的中線上。這些形狀既然有明確、肯定的幾何關系,就可以避免任意性。這種觀點對建筑構圖影響很大。古代許多優(yōu)秀建筑作品不論是平面形狀、體形組合,乃至細部處理,都以上述幾種簡單的幾何圖形作為構圖的依據(jù)?熏從而獲得了高度的完整統(tǒng)一性。后來雖然突破古典建筑形式,出現(xiàn)了多種不規(guī)則的構圖法則,但有時仍然借助于簡單幾何圖形來達到構圖上的完整統(tǒng)一。參看希臘巴特農(nóng)神廟、盧浮宮金字塔、臺方斯大拱門等。

  直和曲的對比

  直線能給人以剛勁挺拔的感覺,曲線則顯示出柔和活潑。巧妙地運用這兩種線型,通過剛柔之間的對比和微差,可以使建筑構圖富有變化。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拱柱式結構,中國古代建筑屋頂?shù)呐e折變化都是運用直曲對比變化的范例。現(xiàn)代建筑運用直曲對比的成功例子也很多。特別是采用殼體或懸索結構的建筑,可利用直曲之間的對比加強建筑的表現(xiàn)力。如:悉尼歌劇院、上海東方之珠、上海體育館。

  虛和實的對比

  利用孔、洞、窗、廊同堅實的墻垛、柱之間的虛實對比將有助于創(chuàng)造出既統(tǒng)一和諧又富有變化的建筑形象。如:朗香教堂的窗孔使厚實墻體顯得和諧而富有變化。

初中美術教案7

  教材分析:

  一張紙條經(jīng)過切割、折曲就能設計制作出各種造型新穎、風格獨特的椅子,本課讓學生通過座椅的設計與制作,關注生活,敢于創(chuàng)造。

  教學內(nèi)容與目標:

 。1)顯性內(nèi)容與目標:通過紙板的切割、曲折,設計制作造型美觀、功能實用的椅子與沙發(fā)。初步了解立體構成知識及在設計中的應用。

 。2)隱性內(nèi)容與目標:通過椅子的設計,使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認識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培養(yǎng)敢于想象、勇于實踐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立體造型的設計能力。在思想上關注家鄉(xiāng)的變化,提高“三亞是我家,保護、建設靠大家”的好市民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

  設計與生活的關系。認識到生活中充滿設計,設計的前提使敢于創(chuàng)造。椅子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生活用品,但很少有人有意識地注意它、研究它、分析它的造型、功能、材料、色彩以及風格、品位。引導學生通過設計椅子關注生活中的其他設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熱情。

 。2)難點:

  設計構思。椅子設計用材很少,技法也較為簡單,關鍵是構思。紙板的聯(lián)想是通過一張紙的切割、彎曲設計椅子,盡可能少去掉或添加紙塊,這里含有立體構成的因素。

  教具準備:剪刀,卡紙,雙面膠及各種風格紙板坐椅作品(教師)。部分學生優(yōu)秀作品。

  學具準備:各色硬卡紙,剪刀,雙面膠,彩筆,貼紙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導言:

  大家看圖片,并回答問題,(課件展示圖片)

  設問:①你能看出圖片上的景物是哪里嗎?

 、谀隳芸吹脚c美麗的景色不協(xié)調(diào)的地方嗎?

  提問:你是否留意過該藝術椅的造型?

  提問:該藝術椅的作用?

  小結:方便。舒適。美觀。情趣

  以三亞本市東西兩河河堤上的藝術便民座椅受到人為的破壞為切入點。

 。ㄕn件展示)殘缺不全的藝術卡通便民座椅展示

  ③面對人為的'破壞,作為少先隊員。團員的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學生觀看、討論

  自由回答:三亞河景,椅子,殘缺不全的藝術卡通便民座椅。

  例如:手、足球、動物等

  例如:走累了休息,好看等等。

  學生思考并個別回答:例如保護環(huán)境以身作則,以三亞好市民自律,愛護家園,影響家人朋友,設計更堅固更美觀的便民座椅

  講授新課

  要想設計出好的座椅,就先來了解我們生活中的其它座椅。

  ⑴生活中的椅子還有哪些呢?

  (課件展示圖片)生活中的座椅

  設問:你知道它們的社會功能、造型特點、材料、擺放的環(huán)境嗎?

 、扑伎寂c討論:(課件展示問題)

  ①體會一下坐在椅子上的感覺,座椅給你的感受是什么?

  點擊進入:座椅的特點:座椅具有實用、舒適、穩(wěn)定。以人為本

  ②座椅的結構你了解嗎?你看到的椅子都是由幾條腿支撐的?它們穩(wěn)定嗎?為什么?

  點擊進入:座椅的結構:座椅的結構一般為腿(支撐點)、面(承重點),靠背。

  ③你能用紙板設計制作椅子造型嗎?

  這節(jié)課我們就是把紙板想象為塑料。鋼材。木版等來設計創(chuàng)意坐椅。

  課題揭示:(板書)紙板的聯(lián)想——坐椅設計。

 。ㄕn件展示)設問:怎么樣通過紙板來設計制作坐椅?(切換FISH)

  (課件展示動畫教具、圖例、講解):紙板的聯(lián)想(構圖、卷折)

  小結:由一張紙上通

  過折、卷、利用點、線、面的角度及紙張粗細大小變化,盡量少去掉紙塊或加紙塊的來完成造型。

  注意:造型要符合現(xiàn)代造型設計的造型特點:簡潔、藝術性強、以人為本

  以支撐點(椅子腿)可以是:四條三條兩條一條

  (切換FISH)示范其中之一(四線)(兩線一面)(兩面)(一面)

 。ú⒊鍪緦W生優(yōu)秀創(chuàng)意作品)簡述

  學生看圖片思考并回答:

  例如:①沙發(fā)、生活用椅、辦公用椅、公共用椅等。

 、谧闱、逗號、花朵等。

 、奂依、辦公室、食堂、餐廳、會議室、客廳等。

  學生細心體會坐著的感覺:舒服、穩(wěn)定等等

  學生觀察課桌椅

  學生討論、觀察、回答:由靠背、椅面、椅腿構成。

  數(shù)學知識:三點確定一個平面

  學生欣賞

  師生雙邊活動

  課堂練習

  以(三亞是我家,“美護”靠大家)為主題

 、侔鸭埌逑胂鬄樗芰、鋼材、木材等材料來設計制作創(chuàng)意座椅。

 、诒纫槐,看誰能最快設計制作出即創(chuàng)意、好看、實用、穩(wěn)定的座椅,作品可為1、2個小椅子或一組椅子、沙發(fā)。

  ③要求大膽創(chuàng)新,構思制作可組成小組合作可單獨完成

  巡回輔導,必要時與學生共同完成制作,(提醒安全問題)

  把講臺作為學生作品的展示臺。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合作并構思制作學生欣賞作品并作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

  展示與討論

  學生展示自己的設計,并談談自己的創(chuàng)意:椅子的造型特點,放在什么環(huán)境下最合適,如果真投產(chǎn),用什么材料制作最能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意。

  課堂小結

  請學生自己總結所學內(nèi)容,肯定學生的努力。從今后多留意身邊的事物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設計無處不在。

初中美術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生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理解材質(zhì)的不同,美術可以分為許多不同的種類,并能夠分析出各美術種類的特點,理解到美術并不等于是簡單的畫畫概念,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欣賞、感受、體驗、參與、自主、探究。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學生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材料和種類的認識,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興趣,從而產(chǎn)生對美術文化的關注、欣賞與探索的熱情。

  重點

  欣賞、感知、探索、理解不同種類的美術作品,引發(fā)學生對這些作品的興趣,并進行制作材料的'分析。

  難點

  學生能夠獨立、正確地從美術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認識美術作品的門類。

  教學準備

  范作,美術作品工具材料。

  教學方法

  欣賞法,評述法、引導法等。

  板書設計

  在美術世界中遨游

  美術種類:油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筑等。

  《出水芙蓉圖》佚名宋中國畫

  《秋瑾》王公懿版畫

  《父親》羅中立油畫

  《秦始皇兵馬俑》秦朝

  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一)、欣賞感受(看一看)

  1、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小學的美術學習。比如可以說說他們以前的美術課都有學習有哪些內(nèi)容,都是怎樣上的。

  2、欣賞范作,看后有什么感想?你們是不是認為上美術課就只是單純的畫畫呢?(學生看著這些美術作品,顯得非常興奮,很好奇,很好地刺激了他們的求知欲。)

  3、思考、交流、討論、發(fā)言。

 。ǘ、展示匯報,交流探討(說一說)

  教師活動:

  1、讓學生把他們喜歡的美術作品(可以是美術展室里的作品,也可以是自己尋得的)呈現(xiàn)出來,談談它們所具有的各種特點,教師適時進行引導。

  2、閱讀課文,理解帶藍色圓點的美術門類及材料;比較欣賞,課文中哪些美術種類在剛剛同學們最喜歡作品中沒涉及到的。

  3、觀察自己的身邊的都有哪些美術種類,列舉一二。(比如是自己的日常用品,教室的桌椅等)

  學生活動:

  1、展示自己帶來的美術作品,說出它們都具有哪些特性.

  2、閱讀課文,弄清因為材質(zhì)的不同,美術可以分為哪幾種門類,與美術作品的零距離,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觸覺,加深對美術作品特點的認識。交流探究學習的成果,感受自主學習的愉悅和成就。

 。ㄈ、欣賞評述,拓展思維(賞一賞,辨一辨)

  教師活動:

  1、教師展示不同門類、不同材料的美術作品或圖片,引導學生賞析各美術種類的特點,探索各種材料所體現(xiàn)的美感。學習美術作品所傳遞的美術文化。(對作品進行分析,比如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思想、個性、經(jīng)歷等;材質(zhì)的不同,美術作品所呈現(xiàn)的特點有哪些區(qū)別;中國畫為何姓“中”,宣紙外國有生產(chǎn)嗎?看到埃及的金字塔,又讓我們想到什么?只是一建筑物嗎?)

  2、展示美術作品或美術工具對學生進行競猜,辨析各美術材料和種類。(提供美術作品或美術工具,讓學生分組選擇對猜。)

  學生活動:欣賞,競猜。

  (四)、歸納感受,拓展探討

  教師活動:

  1、請學生用一句話來表達,對這堂美術課的感受。

  2、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認識身邊美術材料,巧用本土資源,引導學生注意環(huán)保,關注新興的高科技材料。

  3、淺談現(xiàn)代藝術與大自然的。(以羅伯特.史密斯的防波堤為例)

  學生活動:談課堂感受,說身邊可以用來創(chuàng)造美術作品的材料及由此帶來的思考。

  設計意圖:放飛學生的想象,關注身邊生活,關注身邊美術,讓學生暢所欲言,成功展示自我,體驗探究學習帶來的快樂。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讓學生關注身邊生活,關注身邊美術,讓學生暢所欲言,體驗探究學習帶來的快樂。

初中美術教案9

  教材畫梅分析:

  本課畫梅的學習內(nèi)容是中國花鳥畫表現(xiàn)技法。畫梅按照國家義務教育美術新課程標準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中設置的階段目標,指導學生通過學習梅花的表現(xiàn)技法,讓學生近距離地熟悉中國畫的工具、材料,有意識地運用中國畫的表現(xiàn)語言來傳遞自己的思想感情,畫梅發(fā)展具有個性的表現(xiàn)能力。

  教材運用大量圖片和優(yōu)秀中國畫作品欣賞,介紹梅花的生長習性、造型特點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從認識中國傳統(tǒng)繪畫表現(xiàn)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筆墨表現(xiàn)的特點,體會筆墨的韻味,感受畫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國畫托物言志的特點。

  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另外,選擇梅花畫法中筆墨運用、線條組織、畫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領,作為技能學習的內(nèi)容,學習使用國畫用具,嘗試國畫的表現(xiàn)技法,在此基礎上,拓展到國畫中同樣表現(xiàn)人格精神的'蘭、竹、菊等其他題材的欣賞與學習。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用美術、音樂、生物、歷史、地理、文學等知識進行探究性地學習,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體會民族藝術的偉大。

  教學目標 :

  情感態(tài)度目標

  通過梅花挺直堅硬、生機勃勃的造型特點,讓學生感受梅花頑強、倔強、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藝術作品中的象征意義,進一步了解藝術作品與自然的關系,感受主觀情感和客觀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藝術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知識技能目標

  1 .熟悉中國畫工具、材料,體會筆墨的韻味。

  2 .學習傳統(tǒng)的畫梅技法,嘗試水墨的表現(xiàn)技法。

  3 .運用所學,嘗試表現(xiàn)其他題材,發(fā)展有個性的表現(xiàn)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通過互動的學習方式,參與到對梅花的學習活動中,嘗試中國畫工具和材料,體驗作畫的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jīng)驗,獲得對中國畫學習的持久興趣。

  教學思路:

  整個教學過程以欣賞感受、筆墨嘗試到創(chuàng)作表現(xiàn)為線索逐步展開,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 由賞梅——詠梅——畫梅展開,體會梅花頑強、挺拔向上的精神,體會筆墨的韻味;第二課時,學生大膽嘗試水墨技法,親自感受中國傳統(tǒng)畫法的藝術魅力。

  教學方法:

  互動法、探究法、欣賞法等。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通過介紹梅花的生長習性、造型特點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學生了解中國畫借物抒情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同時引導學生體會筆墨的韻味,感受畫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梅花頑強、倔強、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藝術作品中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怎樣較好地把握筆墨干、濕、濃、淡的變化。

  涉及學科:生物、歷史、地理、音樂、文學等。

  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圖片、中國畫材料等。

  學具——課本、國畫用具等。

  教學過程:

  一、認識、引入

  師:我們生活在一個花的世界里,生活因為有花而美麗。同學們最喜歡什么樣的花呢 ?( 生答 )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宋易钕矚g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 多媒體展示梅花圖片 )

  師:這些梅花美不美 ? 有哪些同學和老師一樣也喜歡梅花呢 ? 為什么 ?( 生答,教師予以鼓勵 )

  師: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 由于它獨有的品質(zhì)而被歷來的文人墨客所贊頌。今天, 同學們就和老師一同走進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潔、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堅毅。 ( 情境導入——激趣 )

  二、賞析、探究

  ( 一 ) 賞梅: ( 多媒體展示 )

  師:梅花是我國的特產(chǎn),原產(chǎn)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東一帶的山地,大約 6000 年前分布到了長江以南地區(qū), 3000 年前即引種栽培,據(jù)科學考證,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臘梅”、“元臘”已有 2150 年的歷史。

初中美術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構成中國畫形式美的幾方面內(nèi)容,對中國畫的形神、筆墨、色彩與形式有基本的了解。體會中國畫的形式美感,感受其中所蘊含的精神內(nèi)涵。

  【過程與方法】

  欣賞經(jīng)典的中國畫作品,與西方作品進行對比,突出強調(diào)中國畫的特色。在欣賞過程中分析講解作品在形神、筆墨、色彩與形制方面的相關知識,感受中國畫在美術語言方面所體現(xiàn)的形式美感。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悟中國畫的形式美感,理解中國畫的形式之美,提高對中國畫的鑒賞能力。在欣賞過程中逐漸感悟中國文化,理解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與價值,增強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中國畫在形神、筆墨、色彩與形制方面的表現(xiàn)特點和獨特美感。

  學生作品展示區(qū)

  【難點】

  了解蘊含在中國畫形式美中深層次的傳統(tǒng)文化,感受中國畫作品的意境與情趣。

  三、教學用具

  課件、圖片、畫冊、毛筆、墨汁、宣紙、報紙、國畫資料及圖片等。

  四、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觀看視頻,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引導學生賞析,并提問視頻中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視頻中的畫面運用了怎樣的繪畫形式來進行表現(xiàn)的?

  學生賞析回答,教師總結:畫家運用水墨畫的形式將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小故事演繹的活靈活現(xiàn),使得內(nèi)容與形式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中國畫獨特的形式語言。從而引出課題《中國畫的形式美》。

  環(huán)節(jié)二:交流探討,直觀感知

  教師出示中國傳統(tǒng)繪畫作品并引導學生思考:你認為中國畫的形式美感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形神、筆墨、色彩、形制。

  環(huán)節(jié)三:對比欣賞,形式分析

  (一)形神之美

  1.教師展示《韓煕載夜宴圖》局部,與學生賞析,并提問畫面中表現(xiàn)了怎樣的場景,人物形象有什么特點?

  學生賞析回答,教師總結:《韓煕載夜宴圖》表現(xiàn)了古代仕女吹奏樂曲的情景。畫面中的人物形象無論是她們嫻雅的風姿、自然的體態(tài)、專注的表情以及衣袂輕舒、烏云高聳的女性之美,都描繪得淋漓盡致。

  2.教師繼續(xù)提問:顧閎中是如何通過“形”表現(xiàn)“神”的?根據(jù)人物形象分析一下這些人物的心理?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問題,教師小結:畫家通過對人物動態(tài)與表情、人物的疏密組合進行細致刻畫,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xiàn)人物的神韻。畫家在表現(xiàn)畫中不同的人物時,根據(jù)他們不同的身份和年齡,刻畫出他們各自不同的姿態(tài)、性格和表情,表現(xiàn)了他們的內(nèi)心情感。

  (二)筆墨之美、色彩之美

  1.教師出示作品《露氣》《春山積翠》,引導學生欣賞并以中國畫的形象之美為例,品讀中國畫的色彩之美分別美在什么地方?學生討論,由小組代表回答問題:

 、僦袊嫷墓P墨之美:運筆收放自如、大氣磅礴,墨色濃淡變化豐富。花莖與水草用筆纖細而不柔弱,荷葉的結構則用大筆觸表現(xiàn)。筆墨虛實相生,線條聚散疏密,運籌奇巧,耐人尋味,充分體現(xiàn)了筆墨之美。

  ②中國畫的色彩之美:以畫法分有白描、水墨淡彩、重彩、沒骨、勾勒填彩、潑墨潑彩等,構成了中國畫獨特的`民族特色。

  2.繼續(xù)追問:筆墨對于作品有何意義?

  筆墨是中國畫造型的基本語言,“筆為墨骨,墨為筆充”,表現(xiàn)了天地萬物,抒發(fā)畫家情感,給觀者以審美享受。

  (三)形制之美

  1.展示裝裱后的作品與未裝裱的作品,引導學生對比分析:裝裱后的作品有什么感覺?

  教師總結:裝裱后的作品不但挺括平整,而且美感倍增,氣質(zhì)超凡,彰顯出中國畫的形制之美。

  2.品讀章法不同的國畫作品《池趣》《碧桃圖》《花鳥四條屏》。

  教師提示學生研讀教材,并提出問題:中國畫的形制和布局分別是怎樣的?你還知道哪些不同的裝裱形制?

  學生閱讀教材總結答案,了解中國畫的章法之美:

 、僦袊嫷男沃疲荷让、冊頁、長卷、立軸、條屏、框裱等。

 、谥袊嫷牟季郑侯}款、印章、留白等。

  環(huán)節(jié)四:比較鑒賞,小結拓展

  1.教師展示中國畫作品,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作品嘗試從形式美的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2.師生通過問答方式回顧一節(jié)課的重點內(nèi)容,并引導學生要熱愛我民族文化藝術,提高美術素養(yǎng)。

  五、板書設計

  中國畫的形式美。

一、形象之美

  二、筆墨之美

  三、色彩之美

  四、章法之美

初中美術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了解標志的功能;引導學生認識視覺傳達設計藝術,了解設計藝術所運用的基本美術語言表達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學生平面設計能力及動手制作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與策劃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將視覺傳達設計與科技、文化知識、現(xiàn)實生活環(huán)境綜合考慮,并付諸于實施,將理論和實際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教學重點:旅行團旗幟和標志設計的表現(xiàn)形式。

  教學難點:旅行團旗幟和標志設計的創(chuàng)意,以及將創(chuàng)意用圖文(平面設計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并搭配適當?shù)纳剩w現(xiàn)出本次活動的特點。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人新課。

  1.如何在旗幟和標志上體現(xiàn)旅行目的地的特色?

  2.什么樣的色彩搭配適合制作旅行團的`旗幟和標志?

  3.教師介紹標志這一視覺傳達設計藝術。

  4.學生瀏覽鑒賞。

  學生分小組議論所瀏覽的不同的旗幟和標志資料,暢談各人感受,小組代表歸納成文字并代表小組成員進行陳述。

  5.教師做簡單歸納。 引導學生對旅行團的旗幟和標志與歷史、地理、人文文化背景關系的認知。了解色彩對比的一些原理,從而認識標志藝術。

  二、教師結合旅游名勝古跡的特色介紹旗幟外形設計、標志設計的基礎知識。

  1. 旗幟外形設計基礎知識:基本形與基本形組合

  2. 標志設計的基礎知識:

 。1)標志設計的含義;

 。2)標志的構成形式分類;

  (3)標志的造型要素與構成形式;

  3.標志設計的要求。

  三、安排學生設計制作學校春游或秋游時班級的旗幟和標志。

  要求:要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設計出造型獨特、體現(xiàn)出個性的旅行團的旗幟和標志。

  1.學生進行設計制作。

  2.學生議論、比較。

  3.學生進行設計小樣修改、完善。

  4.學生完成設計制作。 拓寬學生思路,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四、作業(yè)評價。

初中美術教案12

  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使用中國的傳統(tǒng)繪畫工具,使學生學會運用中國傳統(tǒng)的筆、墨、紙、硯,初步掌握花鳥畫的技法。

  2.通過對中國畫的用筆用墨方法的講解和練習,使學生了解中國畫的筆墨技法與造型的關系,以及筆墨情趣在中國畫中的審美作用。

  教學重點:

  翎毛畫法是花鳥畫中飛禽的表現(xiàn)方法,也是本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

  如何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中國畫的筆墨技法,以及筆墨情趣在中國畫中的體現(xiàn)。

  學生學習用具裝備:

  毛筆(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紙(或高麗紙)、報紙(做墊紙用)一張、用畫顏料、墨、調(diào)色碟、水盅。

  教具準備:

  1.毛筆(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

  2.生宣紙、毛氈、畫板、國畫顏料。

  3.幻燈片及教師放大的范畫。

  畫麻雀的步驟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倩B畫的特點與風格、表現(xiàn)形式。

 、谠u講上一節(jié)課學生作品1~2幅,指出學生作品的優(yōu)點、缺點以及改正的方法。

  二、.講授新課

  1、教師談話:我們知道花鳥畫的題材非常廣泛,除花卉、鳥類之外,家禽、魚蟲、蔬果、走獸都是花鳥畫所描繪的內(nèi)容,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鳥類的畫法。

  2、板書:寫意花鳥畫──活潑可愛的飛雀。

  3.欣賞《麻雀圖》教師作品

  出示范畫讓學生觀察、分析、并思考問題:

 。1)圖上共畫了幾只麻雀?

  (2)麻雀的身體由哪幾部分組成?

 。3)麻雀的背部是什么顏色?此外,它的嘴巴、爪各是什么顏色?

  4.教師講解形態(tài)特點:麻雀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飛鳥。它頭大、體小,頭、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點,頜下有一縷黑色墜羽,兩側一黑色頜斑,胸腹灰白,活潑可愛。在畫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頭部和身子由兩個蛋形組成,或者是一個棗形加蛋形組成,這樣畫麻雀就方便多了。

 、俾槿富驹煨:棗雞蛋

 、诼槿感误w結構: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5,教師邊示范邊講解把麻雀的畫法編成通俗易懂的小詩歌來進行教學,教師在畫鳥的羽毛時要突出重點,盡量講得詳細一些。

  畫法配口訣:

  褐墨點頭部,接著畫身翅,濃墨畫嘴眼,淡墨勾胸腹,濃墨畫翅尾,背斑趁濕點,濃墨再畫爪,麻雀俱畫成。

  畫法步驟:

  說明:先用墨赭畫頭頂,接著畫身體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潤筆、枯筆相結合。

  6.學習練習畫一只麻雀,教師巡回輔導。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把一些較好的作品展示出來鼓勵學生,指出優(yōu)點、缺點,并對一些畫得不夠好的學生給予指導。

  7.教師小結,指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以及學生掌握不夠的地方。

  8.學生臨摹不同姿態(tài)的麻雀(運用幻燈片)

  三、作業(yè)布置:老師提出作業(yè)要求:按作畫步驟,用宣紙或毛邊紙,臨摹或創(chuàng)作一幅麻雀圖。

初中美術教案13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對作品的介紹與欣賞,使學生初步了解宋代繪畫藝術的空前盛況及作品的偉大成就。

  2、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鑒賞能力。

  二、教學重點

  作品的藝術成就。

  三、教學步驟

 。ㄒ唬┮耘c組織教學

  中華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為她有著悠久的文明史。有著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中國畫----則是世界繪畫藝術中的一顆絢麗的明珠。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多以中國畫見長。下面請欣賞中國古代繪畫史上全盛時期的作品,中國古代最大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板書課題,掛出畫卷,約3分鐘)

 。ǘ┳髡吆喗

  作者,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生卒時間不詳。約生活在十二世紀,為北宋未年著名的風俗畫家。早期游學于京師。后習繪畫,專攻界畫,擅長舟船、車馬、人物、街市、城郭等。宋徽宋熏和、宣和年間供職于翰林圖畫院侍詔(畫院最高職稱)。傳世作品有《清明上河畫》、《西湖爭標畫》、《武夷圖卷》等。

 。ㄈ肚迕魃虾訄D》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

  公元十世紀后期(960年),趙匡胤統(tǒng)一中國,建立了北宋皇朝,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政治上實行了中央集權,經(jīng)濟上發(fā)展了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貿(mào)易。農(nóng)業(yè)上注重了精耕細作、使用良種;陶瓷、紡織等手工業(yè)產(chǎn)品聞名于世,暢銷國外;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三大發(fā)明等科學技術使對外貿(mào)易和城市經(jīng)濟空前繁榮,城市集鎮(zhèn)不斷出現(xiàn),并產(chǎn)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有了專營經(jīng)商的(商店)、(劇場)、娛樂場”等。當時的京城汴梁(今開封市)則更顯繁華。但北宋后期各代皇帝為求茍安(亦稱偏安),向遼國接受屈辱的澶淵之盟。給西夏納“歲幣”。向金割地、納銀、貢絹,宋徽宗時期則更甚,雖聯(lián)金滅了遼國,次年金兵大肆攻宋,徽宗為求茍安,主張議和投降,罷免了主戰(zhàn)派將領。終在1127年,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虜,北宋王朝被滅亡。張擇端生活在北宋末期;实鬯位兆谮w佶雖昏庸腐朽,卻是一個出色的畫家。在位期間是宋代畫院的極盛時期。招錄了不少有才華的畫師入畫院供職。宋徽宗很注重寫生,他詔令翰林畫院的畫師都要寫生。張擇端根據(jù)京城汴梁繁華的集市貿(mào)易與街景(一是說清明時節(jié),但清明時節(jié)的景象描寫不多,另一說法是從清明坊到虹橋一汴河上河的街景。后者則更有說服力。人物中有赤膊的、戴斗笠的、轎上插樹技遮蔭的、攤位上的遮陽傘、遮蔭篷等可以作證)寫生而創(chuàng)作了蜚聲世界的《清明上河圖》。

 。ㄋ模┬蕾p《清明上河圖》

  1、主題思想:通過對北宋都城汴梁繁榮的經(jīng)濟生活與民俗風物的描繪,歌頌了創(chuàng)造歷史和社會財富的下層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作品介紹:

  《清明上河圖》全長5278厘米,高248厘米,絹本白描淡色長卷風俗畫,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全畫氣勢磅礴,規(guī)模宏大,場面復雜,結構嚴謹,為全景式構圖?傮w上看,可分為田野、汴河、街市三個地方。情節(jié)連綿不斷,高潮迭起。圖中街市,屋宇櫛比,貨攤沿街,人物眾多,神態(tài)各異,人喧馬囂,車轎穿梭。正是這番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百貨俱陳,百態(tài)俱備的情景,呈現(xiàn)了北宋末期工商業(yè)發(fā)達的社會面貌。從商業(yè)、交通、澶運建筑等幾個具典型意義的角度,集中概括地再現(xiàn)了十二世紀我國都市生活狀況。反映了一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及民俗。構成了一件內(nèi)容豐富的完整的藝術品,成為研究北宋社會的綜合性形象史料。

  畫卷共畫不同階層的人物550佘人(教材上虹橋部分就有130佘人),不同種類和形態(tài)的牲畜五、六十匹,不同類型的車轎二十佘輛(頂),房屋三十佘幢,大小船只三十佘艘。無論狀物寫人,還是寫動描靜,對每個細節(jié)都求一絲不茍于浩大工程之中。畫家具有非的觀察力、記憶力和寫生功底。用默寫的手法,把游汴河兩岸街景時遇到的典型事件描繪出來。如全畫的中心---虹橋部分,表現(xiàn)出橋上喧嘩、橋下沸騰的熱烈場面。橋頭貨攤相連,左側橋欄邊的人物在觀景賞流,橋右側人物扶欄觀船逆流過橋。橋中達官貴人的轎馬相遇,雙方的豪奴都在呼喝讓道,可見騎者勒馬,;轎夫阻步。表現(xiàn)出統(tǒng)治階級的驕橫。并使橋上出現(xiàn)擁擠阻塞現(xiàn)象。橋下水流湍急。一大船頭已過橋面,船身尚在橋下,船櫓末端尚露出在橋右側一方。另一貨船正要過橋,船身已橫,船頭已被激流沖下。船夫們手忙腳亂,有的奮力撐船,有的揮手呼號,不進則退,船身已橫,船夫們手手忙腳亂。這種人聲鼎沸、激浪奔騰的熱烈場面,在畫家筆下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作為全景式構圖的古代現(xiàn)實主義藝術大作,從遠郊河野,一直至城郭街市,不但能鳥瞰繁華的街市,還可極目郊野;樓宇舟橋樹木橫列于近處,河道原野延伸至天邊。景物的大、小、遠、近、疏、密、動、靜、簡、繁,通過畫家傳神之筆,都得到準確、慎密、生動、妥貼的'有機表現(xiàn)。使畫卷具有長而不冗、繁而不亂、緊湊嚴密、起伏有節(jié)的鮮明的藝術節(jié)奏感。充滿“方寸之內(nèi),體百里之回“的宏偉氣慨。表現(xiàn)了畫家在運思立意過程中,概括生活和選取題材方面的高度藝術才華。以及在布局上不受固定視點的限制,充分運用“散點透視”的嫻熟技巧。

 。ㄎ澹肚迕魃虾訄D》的藝術成就。

  1,作品體現(xiàn)了我國民族繪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中國古代畫家“目識心記”深厚的默寫功能。

  2,線描技法已臻和諧完美的高水平。突出地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繪畫以線造型的技法特色。

  3,是人物刻劃、景物描繪達到形神畢肖、生動準確的神品之作。

  4,是中國畫傳統(tǒng)的“散點透視”的布局的典型。

  5,是界畫、山水、人物融為一體的以工帶寫,以寫潤工的典范。

  6,是顯示畫家高度的組織技巧和概括現(xiàn)實生活能力的范例。

  7,是研究宋代社會的綜合形象史料。

 。┙Y論

  《清明上河圖》是聞名世界的絹本白描淡色長卷風俗畫。是我國古代 寫實主義的杰作(早歐洲七百余年),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珍寶,是中國美術史上一顆燦爛的明珠。

初中美術教案14

  一、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領域的課。教材以認識生活中的標志,學習標志的設計方法與應用來組織教學內(nèi)容,分2個課時進行教學。著眼點是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意思維,以及應用標志知識的能力。

  從地位作用看:

  本課是對過去的美術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綜合運用,從標志設計創(chuàng)意和應用中,開發(fā)創(chuàng)意的能力,對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思維具有重要的作用。

  從教學內(nèi)容看:

  本課教材可分兩個部分:標志單體設計和綜合應用。知識點有標志的分類、表現(xiàn)形式、設計的原則、方法和應用;實例主要有奧運會標志設計理念、設計工作室標志設計元素分析和中學運動會的系列化視覺設計等;學生活動一是設計學校公共標志,活動二是小組合作設計班級參加學校運動會的系列化的視覺設計。教材還有相關鏈接的拓展內(nèi)容,以及評價要點。理論雖豐富,但實踐性強;概念雖很多、但系統(tǒng)性明確。

  從學情分析看:

  標志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視覺藝術之一,這一特點決定了學生在生活經(jīng)驗有一定的日常積累,所以,適合以師生交流互動的形式開展課程活動。并且,設計藝術所特有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讓學生有更大的學習自由度和參與度。本教材也在這一點上做了充分的資源準備,各類實例貼近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審美情趣。

  本課為第一課時,學習標志的單體設計,分信息收集(加法)、信息處理(減法)和信息傳達(等于)三個環(huán)節(jié)展開,為第二課標志設計綜合應用作鋪墊。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生活中的標志,學習標志設計的幾種常用手法。

  過程目標:在大膽表現(xiàn)、自我創(chuàng)意中,打開發(fā)散性的設計思維。

  情感目標:認識標志設計之美,體驗標志創(chuàng)意之美,增加對設計的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標志的.分類和幾種標志設計的手法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

  難點:如何使想法轉化為獨特和優(yōu)美的標志圖形。

  四、教學方法

  1、概念通俗化:

  本課概念豐富,學生難理解,不容易記憶,教師將標志設計的手法歸納為“加法”、“減法”和“等號”,把教材的知識點滲透其中,通俗易懂,便于更好理解教材內(nèi)容。“加法”即標志元素收集,各類圖形符號的組合表現(xiàn)豐富的內(nèi)涵;“減法”即標志圖形的處理,對素材進行藝術的概括與提煉;等號”即標志圖形的傳達,內(nèi)容的定位。

  2.圖形引導法:

  教學中把枯燥的理論轉化成圖形,用圖形對話的方式,突出美術課的視覺性,在圖形體驗中理解標志設計的意義,突出教學重點。

  3.實戰(zhàn)教學法:

  教學過程不重套路,在大致的思路下重實戰(zhàn),即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境,引發(fā)課堂大膽思維的氛圍,在師生思維碰撞中產(chǎn)生標志設計創(chuàng)意的火花,解決難點。

  教具準備:

  教師:多媒體教學設備、課件等。

  學生:作業(yè)紙、筆等繪畫。

  五、教學過程

 。ㄒ唬﹫A形相加游戲?qū)耄斫鈽酥镜脑亍?/p>

  1、圓形相加游戲

  一個圓形?

  兩個圓形?

 。ù鸢盖f)

  三個圓形?紅綠燈

  四個圓形?奧迪

  五個圓形?國際奧委會

  2、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

  打開教材,用加法的概念欣賞和理解教材中歷屆奧運會的標志構成元素和深刻內(nèi)涵。

  3、概括要點,揭示課題

  在師生圖形對話中,板書:標志設計

  圖案(形、色)傳達信息

 。▋(nèi)容)(方法)(主題)

  用特定的圖案來傳達特定的信息就是標志

 。ǘ⿵臉酥镜姆诸愔姓归_

  紅綠燈奧迪五環(huán)正好是標志的三個不同門類:

  即公共標志企業(yè)標志機構標志??

  教材中還例舉了其他門類的標志??認識標志的分類

 。ㄈ⿵臉酥驹O計的方法中深入

  不同門類的標志各式各樣,設計方法卻有相同的規(guī)律可循。

  1、方法一:加法,舉例引導

  將象征的圖案通過“加法”結合,是標志設計的重要手法。

  奧迪:四個圖形象征四大分部,組合疊加象征企業(yè)合并。

  奧運五環(huán):五圓形象征五大洲,組合疊加象征團結友愛。

  結論:運用抽象圖案的象征,通過“加法”,豐富的設計內(nèi)涵,形成了標志。

  加法延伸:我們也可以運用形象圖案的象征,通過“加法”,傳遞信息,形成標志。

  教材實例:中國青年志愿者標志

  我們也可以運用形象圖案與文字的象征,通過“加法”,傳遞信息,形成標志。

  教材實例:中國印標志

  我們也可以運用形象圖案與數(shù)字的象征,通過“加法”,傳遞信息,形成標志。

  教材實例:香港回歸標志

  2、方法二:減法

  通過“減法”,將標志圖案簡潔明確,也是標志設計的重要手法。

  注意危險:醒目的黃黑警示色,單純的感嘆號,“減”略卻快速地傳達了信息,形成標志。

  3、非機動車行駛:

  醒目的藍白色,簡化的自行車圖案,“減”略卻明確地傳達了信息,形結論:運用減法,抓住事物的最基本最典型特征,簡潔明了地傳達信方法三:劃等號除了“加法”和“減法”,要善于畫“等號”,找到最契合表現(xiàn)主題的標志圖案。

  加法,通過組合使得標志豐富內(nèi)涵;減法,通過簡略使得標志簡潔明了。

  有了加法和減法,我們還要在設計中學會劃“=”號,即標志圖案和表現(xiàn)的主題一定要有關聯(lián)與共性。

  教材實例:四個以臉形為創(chuàng)意的標志(設計機構財務公司學術機構幼兒用品),準確傳達不同的行業(yè)特性。

  方法三“劃等號”既是獨立的設計手法,也對加法與減法的補充和豐富,因為在具體的設計環(huán)節(jié)中,有時往往先劃“等號”,再做加減。

  (四)設計實踐

  推導兼作業(yè):也以臉形為創(chuàng)意,設計學校各環(huán)境和學科特性的標志。

  運用教材實例作為學生實踐鋪墊,有助于學生設計更具參考性和連貫性。

 。ㄎ澹┰u價和小結

  1、根據(jù)三法進行評價:在作業(yè)實踐中,運用好“加法”“減法”“等號”,通過最終的作業(yè)評比,總結出標志設計另一個重要的原則:獨特(創(chuàng)意)新穎(美觀)。

  符合了以上原則的標志,才能得到大眾的認可,才有較長的時效性和適用性。

  注;教材實例(第七工作室標志設計手稿課作為學生設計實踐的第一手參考)

  2、小結:復習板書內(nèi)容,引導重溫教材內(nèi)容。完成標志的認識和標志設計的初步學習后,下一課時將學習標志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根據(jù)教材課時設置,標志設計的應用放在第二課時,這樣有助于學生的知識消化和技巧訓練。

初中美術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課的具體內(nèi)容是學習面具的設計制作,并進行表演活動。

  面具是人們內(nèi)心世界的一個象征,是一種縱貫古今、遍及全球的重要文化現(xiàn)象,它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特殊的外在形式。我國事面具產(chǎn)生最早、流行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直到今天它的原型和影子仍然在我國民眾心理上、民俗上、文化上和藝術上發(fā)揮著作用。

  面具的制作和表演是引導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很好的切入點,因此,本課的編寫改變了以往只側重于面具的制作技法而忽視美術文化學習的做法,注重引導學生關注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中面具的起源、演變和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了解不同國家、地域、民族對面具的理解、情感態(tài)度和審美習慣等,通過了解面具的造型特點、材料特點、人物特征,認識面具與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關系,認識面具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從而增強對人類文化遺產(chǎn)的.尊重、保護和發(fā)展意識。

  本課內(nèi)容可安排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以“收集、交流、欣賞、探究、評價”為主,廣泛、深入了解面具文化;第二課時以創(chuàng)作實踐為主,根據(jù)校園藝術節(jié)表演需要,引導學生準備材料、確定方案、分工合作、完成作品,并進行小型模擬表演,為演出做準備。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學校工作安排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處理。

  教材設計了三個學習活動,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第一個學習活動要求學生收集各類民俗活動中的面具資料,從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認識教學目標

  1、通過對面具藝術的欣賞,認識面具的演變、發(fā)展過程,了解面具與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關系,培養(yǎng)豐富的情感表達方式和審美習慣。

  2、能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質(zhì)特征,了解面具在表現(xiàn)人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方法,初步學會面具的設計與制作。

  3、通過自編自演面具表演活動,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領略面具這一古老藝術的獨特魅力,體驗面具帶給人們的樂趣,提升關注人類文化遺產(chǎn)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

  1、了解面具的由來和演變發(fā)展過程,了解不同國家、地域、民族對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點及表現(xiàn)形式和方法。

  教學難點

  設計出具有新意、藝術效果獨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教學方法

  直觀感受、討論、欣賞、觀察、發(fā)現(xiàn)、情景、講授、演示、比較等

  評價要點

  1、能否自覺地以藝術的眼光關注并分析具有民族特色的面具。

  2、能否運用美術術語對面具作品進行評述。

  3、能否按照所學的方法步驟細致地完成面具制作過程。

  4、能否聯(lián)系以往所學的設計內(nèi)容積極交流。

  5、能否積極參與面具表演活動,并體現(xiàn)出對這一古老藝術的興趣。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圖表、面具實物及范作、相關圖文資料等。

  學具:制作面具的各種紙、膠水、剪刀等工具材料,面具表演用的道具和音樂光盤等。

  教學設計示例

  第1課時

  一、游戲?qū)?/strong>

  課前讓幾個學生戴上面具,交換服裝,伴著上課鈴進教室,其他同學猜其姓名。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引起學生探究面具的興趣。

  二、面具知識的介紹

  1、引導學生把搜集到的圖片、文字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同學展示,師生交流對面具文化的了解。

  (1)古代面具的由來、意義和功能。

  (2)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國家面具的造型特點及風格。

  (3)面具的材料及色彩特點。

  (4)現(xiàn)代面具的功能。

  2、提問:現(xiàn)代社會中,面具都運用在哪些方面?

  思考交流:家具裝飾、表演、狂歡節(jié)、物品的設計等,F(xiàn)代面具是人們?nèi)ヅf迎新、歡歌勁舞、交流情感時常用的裝飾。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現(xiàn)代面具圖片,加深對面具的了解。

  三、講解面具設計的制作方法

  按照以下步驟講解面具的設計制作方法:確定角色——選擇材料——設計形象——剪裁部件——拼接組合——添加裝飾——調(diào)整完成。

  四、學生制作面具

  在教師介紹面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學生進行設計與制作。

  學生思考:

  1、設計什么風格的面具?(粗獷、奔放或細膩;寫實或抽象)

  2、運用什么樣的色彩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色調(diào)統(tǒng)一或?qū)Ρ葟娏?

  3、采用什么樣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體)

  要求:面具造型色彩夸張獨特,符合表演角色個性。

  五、教學反思

  面具的制作和表演是引導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很好的切入點,因此,本課中我改變了以往只側重于面具的制作技法而忽視美術文化學習的做法,注重引導學生關注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中面具的起源、演變和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了解不同國家、地域、民族對面具的理解、情感態(tài)度和審美習慣等,通過了解面具的造型特點、材料特點、人物特征,認識面具與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關系,認識面具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從而增強對人類文化遺產(chǎn)的尊重、保護和發(fā)展意識。

  第2課時

  1、才藝展示。

  分別以小組為單位,上臺表演本組設計好的節(jié)目,體驗角色的內(nèi)心情感。為了使節(jié)目更生動,可以考慮分組設計音樂、旁白、服裝、道具等。

  2、互動點評

  發(fā)給每人一張評價表,對每組節(jié)目給予評價。

  3、交流體會

  將全班同學的面具貼在黑板上,教師引導同學評價(從面具及表演兩方面)提問:你最喜歡哪組同學設計的面具?為什么?你最喜歡哪組同學表演的節(jié)目?為什么?

  學生交流體會,贊美他人的優(yōu)點,欣賞他人的成功。

  4、教師總結評價。

  本課應體現(xiàn)“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特點,在教學設計上應注重學生的探究和體驗。另外,在設計面具和表演節(jié)目環(huán)節(jié)上,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的流露及情感的表達。節(jié)目的選擇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展示學生的所思所想。

【初中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初中美術教案05-26

初中美術教案(精選)05-30

初中美術教案[精選]05-16

初中美術教案04-25

初中美術教案【精選】05-30

初中美術教案[經(jīng)典]05-30

初中美術教學總結-初中美術教案08-05

【熱門】初中美術教案11-25

【薦】初中美術教案11-28

【熱】初中美術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