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4-06-15 09:07:50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篇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觀察發(fā)現(xiàn)3的倍數的特征。

  2、能夠運用2、3、5的倍數的特征,遷移類推出其他相關倍數問題的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觀察發(fā)現(xiàn)3的倍數的特征

  教學難點:運用2、3、5的倍數的.特征

  教學過程;

  活動一:復習鞏固。

  1、前面我們研究了2和5的倍數的特征,能用你的話說一說他們的特征么?指名說

  2、請你舉例說明。(請學生說,教師把學生的舉例板書在黑板上。)

  3、說說能同時被2和5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觀察特征。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活動二:探索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

  1、在書上第6頁的表中,找出3的倍數,并做上記號。

  2、觀察3的倍數,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先獨立完成,看誰找的快

  教師參與到討論學習中。先獨立思考,想己的想法,然后與四人小組的同學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生一:3的倍數個位上的數有0、1、2、3、4、5、6、7、8、9沒什么規(guī)律。

  生二:十位上的數也沒有什么規(guī)律。

  生三:將每個數的各個數字加起來試試看

  3、你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對三位數成立嗎?找?guī)讉數來檢驗一下。

  活動三:試一試

  在下面數中圈出3的倍數。

  284553873665

  活動四:練一練

  1、請將編號是3的倍數的氣球涂上顏色。自己獨立完成,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的想法。

  361754714548

  2、選出兩個數字組成一個兩位數,分別滿足下面的條件。獨立完成,說說你的竅門和方法。

  (1)是3的倍數。

  (2)同時是2和3的倍數。

  (3)同時是3和5的倍數。

 。4)同時是2,3和5的倍數。

  活動五:實踐活動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數,并涂上顏色?梢栽谧灾鲗嵺`以后再交流。

  板書設計: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用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解決含有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檢驗解答的正確性。

  2、初步培養(yǎng)在實際生活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掌握含有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方法。

  2、用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讀題、分析、列式。

  1、小兔采了20個蘑菇,送給小猴8個,小兔又采了10個蘑菇,小兔現(xiàn)在有多少個蘑菇?

  2、小明剪了37顆星星,小紅剪了45顆星,他們送給幼兒園50顆星,現(xiàn)在還剩多少顆星?

  二、新課

  出示例4

  問:指名學生看圖說題意。

  問:你知道了什么?怎樣解答?

 。3) 沒烤的面包有多少個?90-36=54(個)

  (4) 還要烤幾次?54÷9=6(次)

  問:你會列綜合算式嗎?

 。90-36)÷9=6(次)

  問:解答正確嗎?指名學生檢驗是否正確。

  歸納:如果一個問題需要多個步驟才能解決,要想好先解答什么,解答什么

  二、做一做

  1、讓學生說一說題意,再說說怎樣解答,讓學生獨立解答,訂正時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分步是怎樣解答,綜合算式是怎樣解答的。

  2、了8行樹苗,每行7棵,其中女生栽了28棵,男生栽了多少棵?

  3、動物園有10只黑鴿子,22只白鴿子,每個籠子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個籠子?

  獨立完成,訂正時說一說解題過程。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1) 沒烤的面包有多少個?90-36=54(個)

 。2) 還要烤幾次?54÷9=6(次)

  綜合算式:(90-36)÷9=6(次)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教學要求

 、偈箤W生進一步理解整除的意義。

 、谑箤W生掌握整除、約數與倍數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③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與觀察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

  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除盡和整除,約數和倍數等概念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計算下面三組題。

  (1)23÷7=(2)6÷5=(3)15÷3=

  11÷3=1.8÷3=24÷2=

  2、觀察并回答。

  (1)上面哪個算式中的第一個數能被第二個數整除?

  (2)在什么情況下,才可以說“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

  (3)如果用整數a表示被除數,整數b(b≠0)表示除數,可以怎樣說?(讓學生看教材第49頁關于“整除”的一段話)

  3、思考:我們在說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時,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①被除數、除數都是整數,除數不等于0

  明確三點②商必須是整數缺一不可

  ③商的后面沒有余數

  4、除盡與整除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1)像6÷5=1.21.8÷3=0.6我們只能說第一個數能被第二個數。

  (2)除盡被除數和除數(不等于0),不一定是整數,商是有限小數,沒有余數。

  整除被除數和除數(不為0)都是整數,商是整數,沒有余數。(三整無余)

  師: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表示的是兩個整數之間的一種關系,它們還有另一種關系,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約數和倍數關系(板書課題: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二、探索研究

  1.小組學---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1)讓學生看教材第50頁有關約數和倍數的一段話。

  (2)小組討論:兩個數在什么情況下才有約數和倍數關系?“約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是什么意思?

  (3)在復-的第1題中,請你指出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約數?為什么?

  (4)倍與倍數意義一樣嗎?

  如:15是3的倍數,表示15能被3整除。

  1.5是0.3的5倍,5倍表示1.5除以0.3的商。

  (5)注意事項。讓學生看教材第50頁的注意。

  三、課堂實踐

  1.做教材第51頁的“做一做”。

  2.做練-十一的第1題。

  3.做練-十一的第2題。

  4.做練-十一的第3題。

  5.做練-十一的第4題。

  60的約數有。

  6的倍數有。

  四、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的內容。

  課后反思:

  給學生以豐富的材料,讓他們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主動的探索學-掌握概念。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教材簡介: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小數乘法、積的近似值、有關小數乘法的兩步計算、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筆算,并能對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3.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關于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4.使學生體會小數乘法是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教學措施:

  1、重點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學習小數乘法。

  2、指導學生對小數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提高簡單的推理能力。

  3、注意引導學生探索因數與積之間的大小關系的規(guī)律。

  課時安排:

  6課時。

  第一課時

  小數乘以整數

  教學內容:

  P2例1、做一做,P3例2、做一做,P7練習第1~4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聯(lián)系,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

  小數乘以整數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小數乘以整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①下面各數去掉小數點有什么變化?0.343.50.20__.02

 、诎353縮小到時它的1/10是多少?縮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

  二、引入嘗試:

  大家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1、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及算理。

  出示例1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1)例1:燕子風箏每個3.5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著算一算)

 。2)匯報結果:誰來匯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匯報。)用加法計算:3.5+3.5+3.5=10.5元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用乘法計算:3.5×3=10.5元

  3.5元=35角35×3=105105角=10元5角=10.5元理解3種方法,重點研究第三種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義。為什么用3.5×3計算?3.5×3表示什么?(3個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樣算的?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擴大1035×3×310.5元1/10105 105角就等于10.5元

  (5)買5個4.8元的風箏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P2做一做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象這樣的3.5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的0.72×5你們會算嗎?能不能將它轉化為已學過的知識來解答呢?(生試算,指名板演。)

 。1)生算完后,小組討論計算過程,然后板書,并指名說是如何算的

 。2)強調依照整數乘法用豎式計算。

 。3)示范:擴大100倍72×5×53.60縮小到它的1/100360引導性提問:

  0.72變成72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72×5算完了,再該怎么辦?為什么要縮小到它的1/100?

  (4)回顧對于0.72×5,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0.72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0.72擴大了100倍,積也隨著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將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積的末尾有0,要先點上積的小數點,再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

 。5)小結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計算

  7×425×70.7×42.5×7

  觀察這2組題,想想與整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

  怎樣計算小數乘以整數?

  ①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

 、诎凑麛党朔ǖ姆▌t算出積;

 、墼倏幢怀藬涤袔孜恍担蛷姆e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三、運用

  1、填空。

  4.5()0.74()×3×3×2×2()135()148

  2、判斷

  13.5×22.703、

  P2做一做

  三、體驗: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板書課題)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業(yè):

  P7練習一第1、2、3題。

  課后反思:

  今天的教學法在學生預習后顯得十分順利,但在預習與作業(yè)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需要注意:

  1、第二個因數是兩位數的小數乘法該怎樣計算,由于教材中并無此類例題,要適當補充指導;

  2、小數乘位數的豎式書寫格式,學生中常見錯誤有如下幾種:

  3、32.3×12×124.6462.32327.66.9

  4、計算中積的小數點末尾有0時,如何確定小數點的位置;

  5、計算結果中小數點末尾的0沒去掉,化簡。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單元導學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比較圖形的面積;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解決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

  多邊形的面積是《數學課程標準》圖形與幾何領域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知識,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

  學生在以前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習了面積與面積單位及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等有關知識,初步感受了解決有關圖形面積計算問題的思維方式,即用面積單位去度量一個圖形的面積。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展開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解決有關圖形面積與組成圖形要素之間的數量關系的問題。

  備內容

  比較圖形的面積(1課時)→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體驗圖形形狀的變化與面積大小變化的關系

  認識底和高(1課時)→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會用三角尺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高;能畫出指定底和高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

  多邊形的面積

  探索活動: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課時)→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運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探索活動:三角形的面積(2課時)→探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運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探索活動:梯形的'面積(1課時)→探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備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借助方格紙直接判斷圖形面積的大小,初步體驗數方格及割補法在圖形面積探索中的應用。

  2.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會用三角尺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高。

  3.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等活動,體驗圖形形狀變化與面積大小變化關系,發(fā)展空間觀念。

  2.經歷利用割補、轉化等方法探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數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2.在具體的操作探究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3.在探索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探索問題的體驗。

  備重難點

  重點

  1.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會用三角尺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高。

  2.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難點

  1.能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2.運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第6單元 多邊形的面積

  第6課時 練習課

  【教學內容】:教材P97~98練習二十一第1、5~1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練習使學生能較為熟練地運用梯形的相關知識去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小組的互助合作精神,體驗在這種互助中取得成功的愉悅感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自助和互助的能力,學會與同伴合作、交流,提高自己提問求助以及指導別人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練運用梯形的相關知識求梯形的面積以及底和高。

  難點:提高整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學練結合。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梯形。

  (l)我們已經學過了梯形,什么是梯形?

  (2)誰來說一說梯形各部分的名稱。

  (3)在梯形中比較特殊的梯形是什么?(出示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2.梯形的面積。

  (1)我們在前一節(jié)課里利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的梯形面積公式是怎樣的?

  出示: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2)已知梯形的.面積以及上底和下底,如何求得高呢?

  二、探究新知

  靈活運用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問題。

  出示:一塊梯形麥田,上底是35m,下底是25m,面積是1140m2,高是多少m?

  思路導引:

  方法一:根據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S=(a+b)×h÷2,可以推導出h=S×2÷(a+b),代入已知條件直接計算。

  方法二:設高為x m,列方程求解。

  學生嘗試解答,小組匯報。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方法一:1140×2÷(35+25)

  方法二:解:設高為x m.

  =2280÷60 (35+25)x ÷2=1140

  =38(m) 60x ÷2=1140

  x =38

  答:高是38m.

  提問:求高除了用上面的公式以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學生自主發(fā)言,再由其余同學和教師來判斷是否可行。

  三、指導練習

  1.教材第97頁練習二十一第1題。

  (1)教師出示水渠模型,幫助學生理解:水渠橫截面面積就是梯形的面積,渠口寬就是梯形的上底,渠底寬就是梯形的下底,渠深就是梯形的高。

  (2)學生獨立完成習題,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3)指名板演,再講解。

  2.教材第98頁練習二十一第6題。

  注意讓學生觀察圖示找到計算所需條件。花壇的三面圍籬笆,形成一個直角梯形。20m就是它的高,用46m-20m可以得到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

  2.教材第98頁練習二十一第8題。

  (1)觀察這堆圓木的橫截面,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學生討論后匯報,教師提示:橫截面是梯形,因此可以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來計算圓木的總根數。

  (2)學生計算驗證。

  (3)圓木頂層根數、底層根數、層數各是梯形的哪一部分?

  教師引導學生,并歸納:圓木頂層根數就是梯形的上底,底層根數就是梯形的下底,層數就是梯形的高。

  3.教材第98頁練習二十一第9題。

  (1)學生匯報自己測量的數據和計算結果。

  (2)集體交流測量方法和計算方法。

  4.教材第98頁練習二十一第11題。

  (1)先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組織學生比賽,看誰的方法最多。

  (3)匯報交流,全班集體訂正。

  首先要考慮如何剪去一個最大的平行四邊形。應該是以梯形上底長度為底長的平行四邊形。 剩下的是三角形,可以用兩種方法求面積。

  方法一:梯形的面積-剪去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3.5)×1.8÷2-2×1.8=1.35 (cm2)

  方法二:用梯形的下底長減去梯形的上底長得到剩下三角形的底長,乘梯形的高,再除以2,得到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積。

  (3.5-2)×1.8÷2 =1.35(cm2)

  四、課后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在哪些方面又有了提高?

  五、作業(yè):教材第97~98頁練習二十一第5、7、10題。

  【板書設計】:

  練習課

  h=S×2÷(a+b)

  方法一:1140×2÷(35+25)

  方法二:解:設高為x m。

  =2280÷60 (35+25)x ÷2=1140

  =38(m) 60x ÷2=1140

  x =38

  答:高是38m。

  梯形中剪去一個最大的平行四邊形,求剩下的面積(即三角形的面積)

  剩下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剪去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與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不同文件間的復制與粘貼操作。

 。2)在組合圖形時注重比例協(xié)調與整體美。

  2.過程與方法

  在不同文件間復制與粘貼圖形操作的過程中,總結歸納不同文件間復制與粘貼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不同文件間復制與粘貼圖形的操作,感受計算機操作的便捷。

  4.行為與創(chuàng)新

  通過不同文件間復制與粘貼圖形的操作,讓學生創(chuàng)造新的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重點:

  不同文件間復制與粘貼圖形的方法。

  教學難點:

  合理調整不同組合元素的比例大小。

  教學方法與手段:

  任務驅動法、演示法、講授法、“半成品加工”策略、多元評價法

  課時安排:

  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室、“半成品”作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不少畫圖的技巧,已經完成了快樂家園的初步(打開文件),我們還通過復制粘貼、翻轉、拉伸等調整手段完成了我們盆花的制作(打開文件)。那我們能否將我們的盆花合適的放入我們原來的快樂家園呢?

  2、出示課題:組合圖形

  二、新授

 。ㄒ唬L試不同文件間的復制粘貼

  1、問:我們在制作盆花時,用到的復制粘貼的步驟是怎樣的?

  2、板書:選定——復制——粘貼

  3、問:如果我們將盆花搬到快樂家園,你覺得能用上面的步驟嗎?需要對步驟作怎樣的`調整?

  4、學生討論匯報

  5、師介紹:前期我們每位同學都完成了快樂家園和盆花的制作,但是可能有少數同學的作品不盡如人意,所以老師在桌面上提供了一個素材包,你可以使用老師提供的文件進行今天的制作工作。

  6、你能嘗試著做一做嗎?如果在粘貼后有問題,需要隨時“撤銷”(板書)。如果粘貼成功,需要對其進行“移動、拉伸、翻轉、扭曲、變色”(板書)等“調整”工作。

  7、學生嘗試制作

  8、展示學生作品

  9、師:這就是在不同文件之間的復制粘貼操作。這種方法在以后我們學習其他軟件時也會經常用到。

  10、師:提示“另存為”將快樂家園保存到自己的班級文件夾內。

 。ǘ﹨^(qū)別“復制粘貼”與“粘貼來源”

  1、師:剛才我們使用“選定復制粘貼”操作,完成了將盆花組合到了快樂家園的操作。其實在畫圖里,還提供了另一種將其他圖片文件組合進來的方法“粘貼來源”(板書)

  2、師:演示粘貼盆花操作

  3、觀察剛才的操作,你覺得“復制粘貼”與“粘貼來源”有什么區(qū)別嗎?

  4、學生討論匯報

  5、師小結:(1)粘貼來源更簡單;(2)區(qū)別“粘貼來源”只能得到整幅畫的內容,而“復制粘貼”可以選擇我們需要的內容進行組合。

  6、師:所以我們要根據我們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方式來組合圖形。

  (三)添加小魚

  1、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兩種粘貼圖形的方法,將盆花成功的從另一個文件組合到了快樂家園圖中。家下來,我們需要在池塘里添加一些小魚,以增加池塘的生機,你覺得怎么做比較快?

  2、“慢慢畫”還是“復制粘貼”?

  3、師:為了節(jié)省時間,老師在素材包里提供了一個小魚文件,里面有2條不同的小魚,你會用上面的方法將小魚組合到快樂家園嗎?

  4、學生操作

  5、學生作品展示

  6、學生互評作品

  7、師演示:為了讓我們的作品更有生機,可以讓小魚也冒些氣泡

  8、學生再修飾,保存作品

 。ㄋ模┬〗Y內容

  1、師:這節(jié)課中,你有什么收獲?你會將不同圖片文件中的內容組合起來了嗎?

  2、學生匯報

 。ㄎ澹┳鳂I(yè)鞏固

  1、師:在我們的素材包里,有個“練習”文件夾,里面有3個素材,請利用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將其組合成一個完整的作品,注意要盡量的合理。

  2、學生操作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3、作品保存,“另存為”到自己的班

  4、作品展示,學生互評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材說明

  “數學廣角”主要是向學生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本單元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字編碼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并通過觀察、比較、猜測來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數進行編碼,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標準》中指出,第二學段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會運用數表示事物,并能進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數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有了初步體會,特別是在一年級上冊認數的時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數”版塊中就已經出現(xiàn)了像郵政編碼、門牌號、車牌號這樣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數不僅可以用來表示數量和順序,還可以用來編碼,本單元就是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數字編碼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通過實踐活動進行簡單的數字編碼,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字編碼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比如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等,在這些號碼中都蘊含著數字編碼的思想,同時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運用數字或者符號來描述事物,可以比較簡潔、準確地表示出事物蘊含的客觀規(guī)律,也便于我們分類查詢和統(tǒng)計。

  在這一單元我們主要是通過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向學生滲透數字編碼思想,通過觀察、比較、猜測來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并通過實踐活動加以應用。教材首先從老師點名的情境引入,說明我們可以用數字編碼來區(qū)分班上的每個學生。接下來,例1和例2通過郵政編碼和身份證號碼等生活實例讓學生體會數字編碼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了解郵政編碼的結構與含義,了解身份證號碼中蘊含的一些簡單信息和編碼的含義,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例3和例4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兩個實踐活動來運用數字或字母進行編碼,加深對數字編碼思想的理解。例3是讓學生給學校的每一個學生編一個學號,例4是讓學生給班里或學校圖書角的書籍編一個書號,和例3相比,更復雜一些,是用符號和數字的組合進行編碼,這種編碼在生活中也是處處可見,比如汽車的車牌號、火車的車次、飛機的航班號以及商品的型號等,從而體會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教學建議

  1. 恰當把握教學要求。

  數字編碼是一種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在這里只是讓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初步體會數字編碼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并通過觀察、比較、猜測來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學會運用數進行編碼,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學生只要能從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等具體實例中初步了解蘊含其中的一些簡單信息和編碼的含義,探索出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并能在實踐活動中加以應用就可以了,并不要求學生掌握編碼中每個數字的信息和含義。另外學生在實踐中可以有不同的編碼方法,教師要允許學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并且要放手讓學生親身去體會、經歷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只是在必要時給以一定的點撥、引導。

  2.本單元內容可用3課時進行教學。

  1.情境圖。

  教材首先由學生非常熟悉的老師點名的生活情境來引入,然后小精靈提出問題:“如果不叫姓名,還能怎樣來區(qū)分班上的學生呢?”從而引起學生的討論:還可以用編號的形式給每個學生編個號碼。接下來,教材說明數不僅可以用來表示數量和順序,還可以用來編碼。

  教學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讓學生探討用編號的方法來區(qū)分班上的學生。這樣引出數不僅可以用來表示數量和順序,還可以用來編碼。這部分內容也可以結合后面的例1來教學,教師課前可以讓學生先收集一些由數字組成的號碼,如車牌號、郵政編碼、電話號碼等,然后在班上交流和匯報,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通過多媒體課件再來展示生活中經常見到的這些數字編碼現(xiàn)象,比如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等,通過這些生活中廣泛存在、學生熟悉的素材來引出數字編碼,使數字編碼這個看似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和有趣,這樣也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當老師提出學生能發(fā)現(xiàn)這些數字編碼中的“秘密”時,也就更加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欲望。

  2.例1。

  例1是通過了解郵政編碼的結構和含義來初步體會數字編碼的方法,同時通過郵政編碼在信件傳遞中的功能初步體會數字編碼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材首先由編輯室經常收到全國各地讀者的來信這個生活中的情境來引出,讓學生思考:你知道這些信件是怎樣傳遞的呢?接下來,教材用一組連續(xù)的示意圖展示了信件傳遞的過程:先是一個小女孩把信件投入郵筒中,然后郵局(所)把收集起來的信件通過機器分揀,機器能根據每封信上面的郵政編碼進行分類,再把信件傳遞到收信人所在地的郵局,最后由郵遞員根據具體的地址來投遞信件。了解了信件傳遞的過程后,小精靈給同學們提出了問題:你知道本地的郵政編碼嗎?你想知道這些數字是怎樣編排的嗎?引導學生來探索郵政編碼中數字編排的結構和含義。

  郵政編碼是代表投送郵件的郵局的一種專用代號,也是這個局(所)投送范圍內的居民與單位的通信代號。教材這里呈現(xiàn)了一個標準信封的.正面,并向同學們介紹了郵政編碼的結構:郵政編碼由6位阿拉伯數字組成,如448268。它的前兩位數表示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如44表示湖北省;第三位數表示郵區(qū)代號,如448表示湖北省荊門郵區(qū);第四位數表示縣(市)的編號,如4482代表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郵局;最后兩位代表郵件投遞局(所),所以448268表示的就是——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五里郵電支局的投遞局。同樣,郵政編碼100009表示的是——北京市東城區(qū)地安門郵電局的投遞局。了解了郵政編碼的組成,接下來介紹郵政編碼作為我們國家的郵政代號在信件傳遞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教材通過小精靈揭示:有了郵政編碼,機器就能對信件進行分揀,這樣就大大提高了信件傳遞的速度,從而讓學生體會數字編碼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結合例1后面的“做一做”,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調查、收集一些郵政編碼,如學校所在地的郵政編碼、父母單位所在地的郵政編碼、爺爺奶奶住址所在地的郵政編碼等。并要求學生設法了解郵政編碼的結構與含義,如向郵局工作人員或郵遞員咨詢、查閱郵政編碼書籍等。在學生匯報了收集的郵政編碼后,老師提出問題:你們知道這些信件是怎樣傳遞的嗎?讓學生在調查的基礎上展開討論,等學生發(fā)表完意見后,老師再進行補充或總結。這里可以利用教材的示意圖來介紹,也可以設計多媒體課件或動畫動態(tài)地展現(xiàn)信件傳遞的流程。

  學生了解信件的傳遞過程后,老師接著提出問題:我們收集了這么多郵政編碼,你們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機器怎么能根據郵政編碼的數字進行分揀呢?這些數字又是怎樣編排的呢?讓學生先通過觀察、比較找出收集來的郵政編碼的相同點:同一個省、市的郵政編碼前面有幾位是相同的。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根據查閱的資料或是調查的結果來討論郵政編碼的數字編排的結構和含義,如果大部分學生課前已經了解了郵政編碼的組成,老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手中的一個郵政編碼來進行說明,比如學校的郵政編碼的組成。如果學生有困難,老師可以在學生交流匯報自己的看法后,結合教材給出的郵政編碼的結構圖具體說明它的組成,也就是每個數字代表的含義。然后再讓學生結合某個郵政編碼給出它的組成,在小組中相互說一說。

  如果學生課前沒有調查,可以先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說說自己的猜想,然后老師再在學生猜想的基礎上說明郵政編碼的結構和組成(可配合多媒體課件),最后再結合郵政編碼的結構圖具體說明。了解它的組成后,再讓學生試著就某個具體的郵政編碼給出具體的說明,比如結合例1下面的“做一做”,再讓學生說一說學校的郵政編碼是怎樣組成的。

  了解了郵政編碼的組成后,讓學生思考一下郵政編碼在信件傳遞中所起的作用?梢宰寣W生先互相交流討論一下,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再進行總結。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本數學五年級第一學期(試用本)P31

 、瘢航贪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具體的事例讓學生初步了解平均數的概念;

  2、知道求“平均數”的一個基本方法——平均數=總和÷個數;

  3、知道平均數是個“虛擬”的數,它的取值范圍在該組數據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間。

  過程與方法:

  1、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主動探索的過程中,了解和掌握求平均數的意義與方法,2、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估測能力,能對平均數的結果做出簡單的推斷和預測。

  3、培養(yǎng)學生具有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平均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及廣泛用途,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概念,知道求“平均數”的方法。

  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概念。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夾玻璃球的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師:老師這里有200個玻璃球,要平均分給我們五個小組,每個小組能分到幾個玻璃球?怎么算出來的?為什么要用除法來做?

  生:200÷5=40(個)平均分

  2、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玩夾玻璃球的游戲,先聽清游戲規(guī)則

 。1、不能用手拿2、掉在桌上和地上的不算,時間:30秒鐘。好,誰愿意來做裁判,幫大家看時間?我也加入一組玩。)

  3、請小組長負責統(tǒng)計每組夾玻璃球的總數。

  按組匯報板書

  【教學策略說明:從夾玻璃球的游戲導入新課,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對數學知識產生親切感,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興趣。】

  二、探究新知:

  1、比一比每組夾玻璃球水平的高低是怎樣的?

  2、師:就請大家把自己這組平均每人夾的個數算一算。

  生:匯報各組平均每人夾的個數。

  師:這些表示各個組平均每人夾玻璃球的個數叫作“平均數”,也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出示課題

  師:算出了平均數,現(xiàn)在可以比出夾玻璃球水平高低的名次了嗎?

  3、師:在平時的生活中像這樣的事還有很多,下面請同學們一起來做一個公正的裁判,出示:

  同學們跳集體舞得分統(tǒng)計表

  年齡低年級組中年級組高年級組總分760588480人數865

  師:你能給他們排出名次嗎?

  4、通過第一個游戲和為集體舞比賽排名,誰能說說求平均數的方法是什么?

  板書:總和÷個數=平均數

  5、例題教學

  師:同學說得很好,現(xiàn)在來看看這幾座大橋,你們都認識嗎?

  師:現(xiàn)在老師把五座大橋的長度告訴你們,請你們用計算器幫忙算出五座大橋的平均長度是多少?

  師:完成后翻開書P31進行校對并讀一讀書上是怎樣介紹平均數的。

  師:(媒體上)在這道算式上,括號里的一組加法運算表示的是什么?5表示什么?得到的最后結果叫什么?

  師:這個平均數6584。6米又表示什么意思?那么這五座大橋的長度有沒有等于這個平均數的?說明平均數不是一個實際的數,它是一個“虛擬數”。

  師:再來看看我們一開始做的兩組題,200÷5=40是平均分,40是一個什么數?而右邊一列算出每組夾玻璃球的平均數是個什么數?

  6、了解了平均數的一些知識后我們來看這道題

  有一籃子雞蛋,每個雞蛋的重量如下:

  56g,55g,54g,58g,55g,53g,54g

  先請同學估計一下這籃子雞蛋平均一個有多重?你是怎么想的?

  生:試做并交流(56+55+54+58+55+53+54)÷7=55 (g)

  師:請將平均數55與每個雞蛋的實際重量比一比,結果怎樣?這道題算出的平均數與條件中一些數據會一樣,是不是平均數就變成實際數了?為什么?

  師:觀察平均數和每個雞蛋的重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7、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知識,怎樣來求平均數?還明白了哪些道理?

  【教學策略說明:比一比每組夾玻璃球水平的高低引出要“算出每組平均每人夾的個數比”,初步感知平均數的意義。讓同學們根據跳集體舞得分統(tǒng)計表來排名,是為了使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平均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和實際作用以及計算的方法:總和÷個數=平均數的結論!

  三、鞏固練習:

 。薄⑦x擇題:

  學;@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cm,李強是學;@球隊隊員中是最矮的一位。下面表述正確的是()。

 。1)他的身高是160 cm 。

 。2)他的身高是160 cm以下。

 。3)他的身高是160 cm以上。

  (4)他的身高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2、拓展題:

  有3包糖,第一包35個糖,第二包有40個糖,第三包有45個糖

  有3組小朋友,第一組12人,第二組有8人,第三組有10人

  怎樣分糖,比較合理?

  四、總結:

  你們今天學會了什么?有什么不懂要問的嗎?

 、颍航贪冈O計說明

  隨著科學技術和數學本身的發(fā)展,統(tǒng)計學已成為現(xiàn)代數學方法的一個重要部分和應用數學的重要領域。大到科學研究,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統(tǒng)計無處不在。新《數學課程標準》中也將“平均數”安排為統(tǒng)計中的一個重要學習領域,強調發(fā)展學生的統(tǒng)計觀念。本單元是由平均數的認識,平均數的計算和平均數的應用三個部分組成。本課則是第1課時,讓學生認識理解平均數的概念并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平均數是統(tǒng)計工作中常用的一種特征數,它能反映統(tǒng)計對象的集中趨勢,用途很廣泛。所以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是教學的重點。而本課的“平均數”和過去學過的“平均分”的結果是不同的,要弄清“虛擬數”和“實際數”是教學的難點。

 。ㄒ唬⿵膴A玻璃球的游戲導入新課

  1、先讓學生將200個玻璃球,要平均分給五個小組,引出200÷5=40(個)平均分的意義。

  2、接著組織學生玩夾玻璃球的游戲。

  3、請小組長負責統(tǒng)計每組夾玻璃球的總數,按組匯報結果

  這個開頭既很快的復習了平均分的意義,又非常吸引學生,大大地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游戲其實就是“數學化”的過程,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思考問題有著實際的意義。由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對數學知識產生親切感,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興趣。

  (二)、探究新知。

  1、比一比每組夾玻璃球水平的.高低引出問題——因為每組人數的不同,看夾球的總數比哪組夾玻璃球的水平高,有學生認為是不合理的,由此引發(fā)——“怎么比才合理”,通過學生的討論問題最終獲得解決的方法,“算出每組平均每人夾的個數比”初步感知平均數的意義。

  2、讓同學們根據跳集體舞得分統(tǒng)計表來排名,是為了使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平均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和實際作用以及計算的方法。在兩個生活實例的引導下,學生就比較內容能夠得出總和÷個數=平均數的結論。

  3、有了上面兩道題的鋪墊,書上P31的例題我就讓學生去體驗求平均數的完整過程與方法。

  4、了解了平均數的一些知識后讓我讓學生來看這道題“有一籃子雞蛋,每個雞蛋的重量如下:

  56g,55g,54g,58g,55g,53g,54g

  先請同學估測這籃子雞蛋平均一個有多重?再計算”。這道題是例題下的試一試,因為數字比較小而且較接近,所以我利用學生估測的結果和實際的平均數引發(fā)討論出“平均數”是個虛擬數的的意義所在之處。以實例來證明,有利于學生的理解。

 。ㄈ、鞏固練習

  安排了基礎題和拓展題,基本題就是選擇題,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真正含義,也是檢測本課知識目標是否達標的有效方法。

  拓展題讓學生懸念頓生,迫使他們自覺產生思維碰撞,多角度思考問題,鼓勵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從而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一般方法。

  總之,這堂課力求使既定的三維目標都能達到并且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樹立應用意識,能夠初步形成解決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并通過這一應用過程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社會,從而獲得必要的發(fā)展。

  Ⅲ:教學反思

  “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第三單元“統(tǒng)計”教學的主要內容,涉及的知識點包括平均數的意義,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等。粗略地看,這部分內容好像無異于傳統(tǒng)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但仔細品味,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知識還是這些知識,但通過這些知識所要傳遞的理念和思想,已經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平均數的教學應該呈現(xiàn)出新的氣象。本學期,我就以“平均數的認識”開了一堂課,頗有感觸。

  一、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體會平均數的意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對小學生來說,平均數是表示“集中量數”,這樣的專業(yè)術語是難于理解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了如下情景:分小組在30秒內,玩夾玻璃球的游戲,然后統(tǒng)計每個小組夾玻璃球的總個數,最后進行比較哪組夾得多。因為我將每組的人數安排的有多有少,所以學生在比較時提出看夾球的總數比是不公平的,引起爭論,為解決問題大家經過討論想起了算出每組平均每人夾的個數來比就公平的,從而我很自然的介紹了平均每個人的夾球數又叫做“平均數”。運用統(tǒng)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平均數的本質內涵,把握平均數的意義。這個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調動了不同層次的所有學生共同參與,有趣的游戲吸引了每一位學生的注意力,這樣的過程使每一個學生都樂在其中,整個學習活動沒有一位學生是等待狀態(tài)的。多變的練習,讓學生對“平均數”得到多方面的感受。

  二、練習在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是必須的,但新課程的背景下,練習也要注入新的內涵,在進行基本訓練的同時,努力讓學生得到多方面的感受。本節(jié)課在練習設計中,我大幅刪減了純粹的技能訓練,每個練習題在保證基本的雙基訓練功能的前提下,都力圖呈現(xiàn)各具不同的側重點,引導學生通過練習在知識技能以外的其他方面得到提升。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課本第94-95頁。

  教學目標:

  1.經歷用列舉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并做到不重不漏,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答案。

  2.通過列舉法解決問題的學習、交流、反思,體會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及其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嚴密性。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思考數學問題的條理性、有序性,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

  教學難點:

  能運用列舉得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1分鐘)

  學生自主認定學習內容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自學例1(15分鐘左右)

  1、明確例1中的數學信息及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出示:教材例1情境圖。

  導入:圖中有哪些數學信息?圍繞導學單進行自主學習。

  2、自學。

  導學單(時間:5分鐘)

  1.根據題中的條件和問題,你能想到什么?

  2.你打算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3.你能列舉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再找出面積最大的長方形嗎

  4.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你有什么體會?

  學生自學時,教師巡視,收集多種方法,準備實物投影。

  3、小組交流。

  交流內容

  (1)你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什么體會?

  導學要點:

  從寬是1米開始考慮,按這樣的順序既不會多也不會漏。

 。ㄓ行蛩伎,不遺漏、不重復)

  在周長相同的情況下,長方形的長、寬差距越大,面積越;長、寬差距越小面積越大。

  4.全班交流

  分析學生在自學中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給予適當點評。

  預設:

 。1)寫數的分成

 。2)有序寫出用3個數字組成的所有三位數。

  (3)用12個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長方形。

  ……

  讓學生比較有序和無序的兩種結果,思考:同樣都給出了四種圍法,你更喜歡哪個? 為什么?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策略--列舉。

  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曾用列舉的策略解決過哪些問題?

  三、鞏固練習。(15分鐘左右)

  【基本練習】

  1.第95頁練一練

 。1)還有哪些時刻會發(fā)出鈴聲?

 。2)除了用列舉的方法還可以怎么解答?

  2.練習十七第1題

  【綜合練習】

  練習十七第2、3兩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呢?快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學會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把低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名數以及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

  教學重點:名數之間的.互化.

  教學難點:名數之間的互化的實質理解.

  教學課型:新授課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鋪墊復習,導入新知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式的商.[課件1]

  5÷6 14÷25 12÷12 18÷35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或字母.[課件2]

  12÷35=( )/( ) ( )÷( )=4/7

  ( )÷( )=a/b 8÷( )=( )/9

  ( )÷17=7/( ) 1÷( )=( )/d

  3,把5個餅分給9孩子吃,每個孩子分得多少個[課件3]

  4,小新家養(yǎng)雞30只,養(yǎng)鴨10只.養(yǎng)的雞是鴨的幾倍

  5,填空.[課件4]

  30分米=( )米180分=( )小時

  二,變式類推,深化理解

  1,教學P91 .例4: (1)3分米是幾分之幾米

  (2)17分是幾分之幾時

  思考:A,這兩題與復習題有什么區(qū)別有什么相同

  B,第(1)題要把分米數改寫成米數應該怎么辦怎樣計算

  板書: 3÷10=3/10(米)

  C,第(2)小題是要將什么改寫成什么怎樣求得

  板書: 17÷60=17/60(時)

  ※ P91 .做一做

  2,教學P92 .例5:小新家養(yǎng)鵝7只,養(yǎng)鴨10只.養(yǎng)的鵝是鴨的幾分之幾

  (1)提問:A,用誰作標準該怎樣計算

  B,與復習題對比,有哪些不同點和相同點

  (2)歸納.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都用除法計算,除數都作標準數,得到的商都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都不能寫單位名稱.

  ※ P92 .做一做

  習前提問:說說用什么作標準數

  三,加強練習,深化概念

  1,P93 .4

  §要求說說題目的思路和單位之間的進率.

  2,P93 .6

  提問:這兩個問題中的標準量相同嗎請說說標準量分別是什么

  3,P93 .7

  四,全課小結,抽象概括

  1,本節(jié)課所學的兩個內容分別是什么

  2,你還有問題要問嗎

  五,家作.

  P93 .5,8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知道字母能表示什么,能用字母表示出簡單問題中的數量關系,通過生活實例,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數的作用和優(yōu)點,數學教案-用字母表示數。

  過程與方法目標:體會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形成初步的符號感;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在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感受數學符號的簡潔美的同時,體會到合作與成功的快樂,由此激發(fā)其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和探索勇氣。

  本課重點:用字母表示數和簡單的數量關系。

  本節(jié)課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的意義,從中體會它的優(yōu)越性,但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沒有具體數字的數量,因此把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

  師:同學們,我們來輕松一下好嗎?(課件反復播放ABC英文歌曲。學生跟著唱)

  師:剛才的唱的內容是什么?(英文字母歌)

  師:誰能來說說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字母? (生答)

  師:是呀,字母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廣泛的應用,剛才所說,在音樂簡譜中它表示音高,在車牌號上可以表示一個地區(qū)……同樣,在數學學習中也常常用字母來表示數量,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怎樣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板書課題:用字母表示數)

  二、

  1、師:瞧大屏幕,老師給大家?guī)砹藘蓚盒子,一個裝著乒乓球,另一個裝著羽毛球。又知道“羽毛球比乒乓球多3個”,問:你來猜猜看,盒子里的羽毛球和乒乓球各有幾個?

  (課件出示兩個分別寫著“羽毛球”和“乒乓球”的盒子再出示“已知羽毛球比乒乓球多3個”這個條件。)

  (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填表)

  乒乓球個數

  羽毛球個數

  師:我們已經猜出了5種可能性,還有其他可能嗎?(有)那我們用省略號來表示剩下的可能性,好嗎?

  師:如果我們剛才繼續(xù)猜下去,這兩種球的個數能猜得完嗎?那可怎么辦?誰能夠想出一個簡單的法子來表示呢?

  生匯報,師板書。如:乒乓球:a 羽毛球:a+3

  還可以怎樣表示? 羽毛球:a 乒乓球: a-3

  師:請同學們思考:a+3中,a 表示什么?a+3 表示哪一個量?

  a-3 中,a 表示什么?a-3 表示哪一個量?

  當a=3、8……時,羽毛球分別是幾個?

  師結合板書,小結:看來,除了用一個字母表示數量外,我們還可以

  用什么方法來表示數量 (含有字母的式子)

  2、 那咱們試試看,

  一箱蘋果重10千克,吃了a千克,現(xiàn)在還有多少千克?

  一只足球35元,買x 只,應付多少元?

  商店運到g臺彩電,總價7200元,每臺彩電多少元?

  周二溫度由26C下降tC后是幾攝氏度?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關系

  師:一個字母只能表示數量,而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能表示出數量,而且能表示出數量關系。

  獨立思考:如果我們用A表示乒乓球的個數,用下面的式子分別表示排球、足球、籃球的個數,你能看得出乒乓球個數與這幾種球的個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課件出示:A-5 6A A÷2

  師小結:看來,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數量,也可以表示出數量關系,的確作用很大。

  三、嘗試解題,自主歸納

  1、師:我們就用剛剛學的`本領,到超市里去逛逛吧。ㄕn件出示超市情景,鏡頭特寫一些物品的單價)

  師:每位同學先一樣自己最喜歡的食品。

  (師下發(fā)購物單、生自主進行)

  購物單

  名 稱

  單 價

  數 量

  總 價(列式計算)

  2、交流:

  師:(可以投影一些同學的購物單)你買了什么?還有誰也買了()?看這些買()的情況,這些量中,什么變?什么沒有變?你能買()的總價用一個式子來表示嗎?

  師:可以用你喜歡的來表示,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用字母表示數》。(……)

  師:那么,買()的購物單我們也用不著一張張地看了,誰能用一個算式反咱們全班買()的總價表示出來?表示什么意思?

 。ㄉ赡軙v同一個字母)

  師作補充:一般來講,在同一個問題里,不同的量要用不同的字母來表示。

  這些字母可以是哪些數呢?

  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用a、b、c、d……任何一個字母來表示數,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某些特定的量常常用特定的字母來表示,如v用來表示速度,t表示時間,s表示路程,而在求面積時,s又用來表示面積。

  四、 激發(fā)情感,升華新知

  1、學到這里,你有什么收獲?

  2、大家的收獲真不小!但如果能很快地解決下面的幾個問題的話,陳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會收獲更大!

  課件出示練習題:

 。ㄒ唬┛诖穑海1)一輛公共汽車上有46名乘客,在西門站下去A名,

  又上來B名,這時,汽車上有( )名乘客。

 。2)A的5倍減去4.8的差表示為( )

 。3)張師傅每天做A個零件,李師傅每天比張師傅多做8個,

  李師傅5天共做()個零件。

 。ǘ⿴煟荷闲瞧冢覀凖R賢鎮(zhèn)舉行了小學生田徑運動會,鎮(zhèn)校五年級6個班

  組成一支代表隊,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這支代表隊參加比賽的人數是這樣的:(出示課件)

  師:從屏幕上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想想看還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其他相關的信息嗎?可以小組合作完成,看哪組寫得快,寫得多。

 。ㄈ┩嬉粋數青蛙的游戲,好嗎?

 。ㄕn件播放)1只蛤蟆1張嘴,2只眼睛4條腿,1聲撲通跳下水;

  2只蛤蟆2張嘴,4只眼睛8條腿,2聲撲通跳下水;

  3只蛤蟆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3聲撲通跳下水;

  ……

  師:你還能繼續(xù)往下唱嗎?能用咱們今天的知識解決它嗎?

 。╪ 只青蛙n張嘴,2n只眼睛4n條腿,n聲撲通跳下水。

 。ㄋ模┨魬(zhàn)性問題。

  師:最后,我們再看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這個問題,同學們課后解決。

  在某地,人們發(fā)現(xiàn)蟋蟀叫的次數與溫度有如下的近似關系:用蟋蟀1分鐘收的次數除以7,然后再加上3,就近似地得到該地當時的溫度(℃)。

  (1)用字母表示該地當時的溫度;

  (2)當蟋蟀1分鐘叫的次數分別是84、105和140時,該地當時的溫度約是多少?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教學內容:

  P33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充分讓學生感受到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

  2、培養(yǎng)學生靈活應用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談話引入:生活中處處蘊含著數學問題。你能幫助小強的媽媽,王阿姨,解決她們遇到的問題嗎?

 。ń處熆筛鶕䦟嶋H情況,將例題創(chuàng)設為實際情景)。

  二、組織學生辯論,以辯明理。

  1、出示例12

 、賹W生獨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現(xiàn)的三種答案,6.25個、6個、7個)。

 、诮M織學生進行辯論,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膽地與同學進行交流。

  同學們 充分 發(fā)表意見,明確瓶數取整數,6.25按四舍五入法應舍去25,但實際裝油時,6個瓶子不夠裝,因此瓶數應比計算結果多1個。

  2、再來看看王阿姨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

 、傧泉毩⑺伎肌

 、谌嘟涣鞔鸢福M織學生討論,強調以理服人,使學生明確,盒數取整數,16.66…計算結果按四舍五入法本應進1,但實際包裝時,絲帶不夠包裝第17個,因此個數應比計算結果少1。

  3、生談感受。

  師小結:看來,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只適用于一般情況,在解決問題時,有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有時要多一點,有時要少一點。

  4、生質疑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P33“做一做”

  如何處理的結果?為什么這樣處理?

  2、P35 6、7 生獨立解答,全班交流。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乘法的運算定律;通過類比、比較掌握小數乘法的簡算方法。

  2、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培養(yǎng)學生自我嘗試、自我探究的。

  3、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教學重點:

  學會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

  難點:

  小數乘法簡便運算應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ㄒ唬⿵土暅蕚

  1、出示以下三組算式

  7x12=12x□

 。7x25)x4=7x(25x□)

  24x5+□x5=(□+36)x5

  (1)、快速口答,并說出你是怎樣想的?

 。2)、歸納三個定律

  2、出示以下三組算式比較大小

  0.7x1.2 1.2x0.7

 。0.7x2.5)x0.4 0.7x(2.5x0.4)

  2.4x0.5+3.6x5(2.4+3.6)x0.5

  (1)、你怎么判斷的?

  (2)、說明整數乘法的定律同樣適應于小數。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填數、比較大小,讓學生較輕松地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中,并對乘法的運算定律做一個復習鞏固,為后面的新授做一個鋪墊準備。

 。ǘ┨骄啃轮

  1、創(chuàng)設情景:超市購物

  問題:

 。1)、你們平時都到什么地方購物?

  (2)、出示購物電腦小票,你們知道是什么嗎?有什么用?

  (3)、有幾份電腦小票上的總價不清楚了,希望你們幫我在最短的時間,用最簡單的方法算出來。

  (設計兩種電腦小票)

  序號物品名稱單價數量總價

  1蘋果12.5元/千克3.2千克

  12.5x3.212.5x3.2

  =12.5x(8x0.4)=12.5x(0.8x4)

  =12.5x8x0.4=12.5x0.8x4

  =100x0.4=10x4

  =40=40

  拆數:

  序號物品名稱單價數量總價

  1花生4.6元/千克8.71千克

  2瓜子5.4元/千克8.71千克

  4.6x8.71+5.4x8.71

  =(4.6+5.4)x8.71

  =10x8.71

  =87.1

  2、請你利用最快速、最簡單的的方法幫老師把電腦小票中的總價填寫完整。(要求:列式并把計算過程寫清楚)

  3、學生獨立思考計算,指名板演。

  4、反饋、置疑

  5、師生共同計算方法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購物的情景,讓學生較愉悅主動地開始學習新知。并通過這樣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是與我們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

 。ㄈ╈柟叹毩

  1、應用定律填空

  7.5x1.6=1.6 □

  1.25x0.7x0.8=(□ □)x□

  2.5x0.7+0.3x2.5=(□ □)x□

  50x(2-0.2)=□x□ □x□

  2、判斷改錯

  (2.5+0.25)x0.4(50x12.5)x0.8

  =2.5x0.4+0.25 =50x0.8+12.5x0.8

  =1+0.25 =40+10

  =1.25 =50

  3、拓展題

  (三星題)

  0.25x4.78x4

  7.6x5.3+7.6x3.7

  (四星題)

  0.25x0.32x0.125

  78.6x99+78.6

  (五星題)

  1.4x0.99

  21x4.3+57x2.1

  設計意圖:由淺入深設計習題,力求全面反饋練習,同時也使練習具有層次性,針對性,能適應全體學生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材第27~28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求商,使學生感受到循環(huán)小數的特點,從而理解循環(huán)小數的概念,了解循環(huán)

  小數的簡便記法。

  2、理解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意義,擴展數的范圍。

  3、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循環(huán)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判斷商是否為循環(huán)小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請注意聽下面的聲音。

  師:同學們,如果老師一直播放下去會怎么樣?

  生:永遠放不完。

  隨學生的回答板書:放不完。

  師:同學們說得好,那么為什么會放不完呢?

  生:因為都是不斷重復那幾句話。

  板書:不斷重復

  師:我們生活當中有這樣的現(xiàn)象嗎

  生:有啊,白天到黑夜,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星期一到星期天,一年十二個月等等

  師:說得非常好,像這樣依次不斷重復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我們就叫它循環(huán)。那么在我們的數學王國中有沒有這樣的循環(huán)現(xiàn)象呢。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新的朋友—循環(huán)小數。

  多媒體課件出示第27頁王鵬賽跑的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圖意后,列出算式400÷75。

  師: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這個算式,看計算過程中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生:可能發(fā)現(xiàn)。

  1、繼續(xù)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

  2、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xiàn)“3”。

  師:那同學們知道為什么商的小數部分不斷重復3嗎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黑板上寫出計算過程,邊寫邊說)繼續(xù)除看看,無論除到哪一位,當余數重復出現(xiàn)時,商就要重復出現(xiàn);商是隨余數重復出現(xiàn)才重復出現(xiàn)的。

  師:后面還有很多個3,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表示商呢?我們這時就可以用個省略符號表示它了。下面同學們再試著再列豎式算一道題目,看跟這道有什么區(qū)別。

  生:商是從小數點第二位開始出現(xiàn)的,并且重復出現(xiàn)兩個數字。

  二,認識循環(huán)小數

  (出示課件,像這樣的數叫做循環(huán)小數)

  引出循環(huán)小數的定義。(在黑板上板出還可以這樣簡寫)

  師:請同學們計算再15÷16和1.5÷7。

  學生計算后,問:從中你發(fā)現(xiàn)什么?

  生:15÷16=0.9375,1.5÷7=0.2142857?

  師:像這樣兩個數相除,如果得不到整數商,所得的商可能會有兩種情況,你知道是哪兩種情況嗎?

  引導學生說出一種是繼續(xù)除下去能夠除盡,像15÷16一樣;另一種情況是繼續(xù)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像1.5÷7一樣。

  師:能夠除盡的'商的小數部分的位數是有限的,我們把它叫做有限小數;永遠也除不完的商的小數部分是無限的,我們把它叫做無限小數。循環(huán)小數的小數位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生:無限的。

  師:所以循環(huán)小數是無限小數。

  四、課堂練習

  五、課堂小結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02-11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模板02-15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01-22

數學上冊教案01-15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02-28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經典)05-24

數學五年級上冊總復習教案12-13

五年級上冊小學數學教案12-29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精選22篇)12-09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