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年級上冊數學名師精講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上冊數學名師精講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級上冊數學名師精講教案1
教材分析:
本單元從課本第56頁~第68頁,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10以內數和加減法的基礎上,將認數范圍從10以內擴大到20以內,10以內的數及認數的方法都將成為本單元的認知基礎。同時,20以內的數、不進位加法、不退位減法是進一步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基礎,掌握好這部分內容,有利于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本單元內容包括:認識11~20各數;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整理與復習。
教學目標:
1. 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從中體會11?20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2. 認識計數單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個位”,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
3. 能認、讀、寫11?20各數,會用11?20表示物體的個數與順序。
4. 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語言描述20以內各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5. 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6. 在與同伴合作探索的過程中體驗成功,從中產生主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11~20各數。
教學難點:
理解數的位置值。讓學生愛上學數學。
教學建議:
1.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11~20各數。數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得相當廣泛,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11?20各數,掌握一些數學學習的有效策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2. 要依靠原有的知識經驗,借助操作、觀察等活動在頭腦中建立豐富的表象,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及時抽象出數。
3. 強化學生對數的位置值的理解,突出位置值在單元知識中的重要作用。同一個數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數值是學習難點,也是掌握20以內數的關鍵所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計數器上直觀地理解位置值。
4. 溝通單元知識的內在聯系,把認數和計算緊密地結合起來。教學時注意在數的組成中滲透加減法的意義及其計算等內容,在加減計算中強化學生對數的組成的認識,從而實現認數與計算的有機結合。
5. 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建議:可以預設幾個情景來進行導入。如談話法、教具導入、等。
談話法:同學們,前幾天我們學到了什么?指名答,回答得好的給予鼓勵或表揚。從這節(jié)課起我們來學習較大一些的數。板書課題:“認識11~20各數”
教具導入法:師:大家看看這里,這是我給大家準備的獎品。猜猜是什么?有多少呢?大家先來摸一摸。
學生猜后,師打開袋子,展示鉛筆,并和學生一起數一數。
數到10以后,還多余幾根,師問:接著怎么數?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給予評議。
師:“同學們的想法真不錯。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11~20各數’。”板書課題,并朗讀2遍。
學生碰到“猜一猜獎品是什么?”這種情景,心里活動是十分積極的。
二、探求新知
1.教學例題1
師問:“剛才我們一根一根的數鉛筆3是不是很麻煩呢?”當鉛筆擺出來時,怎樣讓別人一眼就知道有十幾根呢?你有什么辦法嗎?
學生討論,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
預設:學生可能會有“兩根兩根地數、5根5根地數、把10根放在一起數等”多種擺法。
師:“哪種方法好一些?”
生回答。
師:對,把鉛筆數10支捆起來,1捆就是10支,這樣好數多了。
師:一捆就是一個十(板書:1個十),再數數旁邊有幾個一(板書:幾個一)合起來就是十幾了。比如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就是十一。
教師指導學生說一說11~19各數。
2、教學例題2.
擺一擺、撥一撥、讀數。
師:請同學們拿出計數器,看一看這些數如何在計數器上表示出來。
師出示1捆加5根,問:“如何在計數器上表示?這個數怎么寫怎么讀?”
師出示1捆加7根,問:“如何在計數器上表示?這個數怎么寫怎么讀?”
學生操作后,朗讀數字兩邊。
師介紹:在計數器上不管是1個十還是1個一,都用1顆算珠表示。左邊的算珠表示1個十,右邊的算珠表示1個一。
師出示2捆,問:“如何在計數器上表示?這個數怎么寫怎么讀?”
師小結:數字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不同的數值。
3、教學例題3.寫11~20各數字。
(1)讓學生自由讀出11~20各數。(讀數時,只要求學生口頭讀,不要求用漢字寫出來。)
(2)教師在田字格中作書寫示范,重點突出每一個數中各個數字的書寫位置。寫20時,要強調0不能丟。
(3)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教學時教師不必把所有的數都讀寫完,可讓學生自己在認數的基礎上試著去邊讀邊寫。
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重視學生數概念的抽象過程,用“小棒一算珠圖一計數器一讀寫數”這樣的教學過程,體現了“直觀一半抽象一抽象”的認知過程。學生不但認識了“十位”“個位”兩個數位,還通過用計數器強調位置值(同一數字在不同數位表示的數的大小不一樣)在計數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了對數概念的理解。
4、教學例題4,學習計算10加幾。
教師課件出示例題4:請你拿出和屏幕上同樣多的小棒。學生拿出16根小棒。
教師:你能看著1捆小棒和6根小棒,根據“1個十和6個一組成16”寫出相應的加法算式嗎?學生試寫,并抽學生回答。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0+6=16或者6+10=16。教師:能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寫嗎?
學生自由說一說。
教師:請孩子們選一組你喜歡的小棒圖,寫出加法算式。屏幕上展示小棒圖,分別為:1個十和9個一、1個十和3個一、1個十和7個一。
學生寫算式。
教師:誰能來說一說你寫的加法算式?你是怎么想的?分別抽幾名學生回答。
借助觀察、操作等活動,根據11?20各數的組成來寫10加幾的加法算式,并理解10加幾的口算方法,在溝通知識間聯系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
教師:觀察今天大家所寫出來的加法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觀察、發(fā)言。引導學生得出:這些都是10加幾的算式,結果都得十幾。
教師:是的,大家觀察得很仔細,10加幾得十幾,根據這個發(fā)現,我們能快速地口算10加幾的算式。
完成試一試的題目,并集體訂正。
5、教學例題5, 11~20各數的大小比較
請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直尺。把直尺上的數字讀一讀,可從0讀到20,再從20讀到0。這樣能完善學生對20以內數的認識,同時通過這些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數感。
師讓學生觀察直尺圖上的數,由數與數之間的距離遠近,得出“20比18大一些”和“20比1大得多”的結論。
讓學生觀察這些數字在尺子上的位置,說說發(fā)現了什么?引導學生得出右邊11~20的數都比10大。
三、鞏固新知
完成課本第58頁課堂活動第1~4題。
課堂活動第58頁第1題通過“撥”強化學生對數的認識?砂才2人1組,我數你撥,然后交換角色。注意超過10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十位上1個算珠表示1個十。
課堂活動第58頁第2題找書頁、第3題打電話。
師介紹題目意思,讓學生分小組合作完成。
課堂活動第58頁第4題結合數位說數、寫數。先讓學生說出十位上的數字和個位上的數字,再讓學生說出這個數后才書寫。寫完后師選擇優(yōu)秀作業(yè)展示,并給與鼓勵(表揚、獎勵)。對問題比較有代表性的作業(yè),要學生說說問題在哪里。
四、達標反饋
(可選)課本第59頁課堂活動內容
五、課堂小結
教師: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呢?
學生自由回答,再總結得出:會算10加幾的算式,知道10加幾得十幾;會比較數的大小,能用“大一些”、“大得多”來進行數的比較。教師:祝賀大家有這么多的收獲!這節(jié)課學會了10加幾的加法,20以內的其他加法怎樣計算呢?這個問題留到我們下節(jié)課來研究。
回憶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也能幫助學習注意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上冊數學名師精講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交流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各種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體驗到算法的多樣化。
2.過程與方法:在體驗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理解“湊十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用“湊十法”口算9加幾的.思維過程。
教學重點:
在體驗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理解“湊十法”
教學難點:
體驗“湊十法”的優(yōu)越性。
教學方法:
自主探索法、引導發(fā)現法。
教學準備:
課件、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猜數激趣,引入課題
1、出示P99T1
、懦鍪咀筮呉环鶊D,讓學生看一眼。,①生猜:感覺有多少只小綿羊?
②生數
、圃俪鍪居疫呉环鶊D,讓學生看一眼。
、偕
、谏鷶
、强磮D生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只小綿羊?
列式:9+7
2、揭題:9加幾的練習課
二、體驗9加幾的算法
1、生獨立算9+7=?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3、比較: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得出“湊十法”比較方便)
三、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口算
1、出示P99T2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組題來算算。
生獨立算,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诮涣鳎耗闶窃鯓铀愕?
、塾^察這兩組題,你發(fā)現了什么?(初步體會一個數不變,另一個數變化時,得數也隨著變化)
2、出示P100T6(補充 9+5)
、賹W生獨立口算、連線。
、谌嘟涣鳎哼x幾題指幾名學生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3、出示P99T3
(1)出示第一幅圖
、 學生看圖編一個數學小故事。
(師:螞蟻雖小,它們團結合作,就能戰(zhàn)勝大青蟲)
、谏毩⒘惺接嬎
、劢涣魉惴
(2)出示第二幅圖
、倏磮D說圖意
、谏毩⒘惺接嬎
③交流算法
4、出示P100T4
、賹W生看圖說圖意,提出數學問題
、诮鉀Q這個問題時需要知道什么?
③列式計算后校對
5、出示P100T5
、倌隳軓膱D上發(fā)現數學問題嗎?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提出數學問題)
、谧约航o自己提一個數學問題,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四、本課作業(yè)
讓家長出題,你來說,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一年級上冊數學名師精講教案3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對生活中的實際物體或者實物圖片進行分類的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從形狀的視角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主要分為三個層次:
1、首先是知識的引入層次。
2、其次是知識的教學層次。
3、最后是知識的應用層次。
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了解了基本的物體形狀,更清楚的了解物體的名稱。
教學目標:
1. 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辯認識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 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 通過學生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
評價方式:
目標1:表現性評價
目標2:目的性評價
目標3:討論性評價
教學過程:
問題1:小朋友們,我們每組都有一個裝滿東西的袋子,這是智慧爺爺送給你們的禮物,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把袋子里的東西倒出來看一看。智慧爺爺還提出一個要求,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問題2:你們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問題1:你們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學生可能回答可分成這樣幾組:一組是長長方方的;一組是四四方方的';一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組是圓圓的球。
問題2:教師拿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二、目標2
問題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在小組內交流。
問題2: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發(fā)現圓柱會“轱轆”,然后教師說明,圓柱可以滾動。
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圓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樣粗細,兩頭是圓的,平平的。 球:是圓圓的。
問題: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搭一搭。 通過搭,使學生明確:球沒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滾動;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穩(wěn)。
作業(yè)設計:
課本練習八第一題和第二題
一年級上冊數學名師精講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統計的過程,掌握統計的方法,會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的統計意識。
教學重點
進一步使學生掌握統計的方法,體驗和感受整理數據的過程。
教學難點
觀察統計圖,回答提出的問題。
教具準備
投影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 談話
(1) 同學們,新年快到了,我們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氣球,你們說是哪種顏色的氣球可以多買一些?
紅色 黃色 綠色 藍色
(2)學生自由發(fā)言
問:多買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討論、匯報討論結果
(3)讓我們來統計一下吧
二、制成條形統計圖
(1) 你想用什么方法記錄?
紅色 黃色 綠色 藍色
(2)統計,制成統計圖
(3)回答問題
1、統計圖中可以看出,調查了( )名同學。
2、喜歡( )顏色的`人最多?喜歡( )顏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們班有一名同學沒來,他最有可能喜歡( )顏色?
4、布置會場,多買些什么顏色的氣球比較好呢?
三、實踐活動:
每一位同學調查本組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是什么?
動畫片體育比賽 電影 新聞
做一次統計
動畫片 體育比賽 電影 新聞
√ √ √ √
√ √ √ √
√ √ √ √
√ √ √
√ √ √
√ √
四、總結: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買氣球
紅色 黃色 綠色 藍色 紅色 黃色 綠色 藍色
√ √ √ √
√ √ √ √
√ √ √ √
√ √ √
√ √
一年級上冊數學名師精講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數數、比較活動,體驗多少的比較方法。
2.使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3.使學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建立符號感。
4.在探究三個關系符號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分類及一一對應的思想;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建立數感,掌握比較多少的方法。
教學難點:
會用“〉”、“〈” 表示比較的結果
教學準備:
PPT、或主題圖。1-5的數字、<、>、=等學具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發(fā)現問題
1.課件演示:小猴吃水果圖
師:仔細觀察圖畫,看看你們看到了什么?
師:數一數,小猴和水果都有多少。
2.匯報交流。
生:4個梨,3只猴子,3個桃子, 2個香蕉。
3.動手操作 。
(1) 師:請同學們用學具擺一擺圖上有的東西,怎樣擺就能看出那種水果多,那種水果少呢?
(2) 如果每只猴子都要吃1個桃、1個梨、1個香蕉,夠不夠?怎樣擺能一眼看出來?請同桌小朋友一起擺一擺,說一說。
②匯報。根據學生的匯報,可能出現的.三種情況:
( )和( )同樣多;
( )比( )多;
( )比( )少。
二、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1.認識 “=”
師:小朋友們說小猴先吃什么水果啊?為什么?
師:猴有3只,桃有3個,一只小猴吃一個桃子,剛好夠吃,我們就說猴和桃的數量同樣多,3和3同樣多,要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呢?(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等號”)
課件出示 3 = 3 讀作:3等于3
等號
師:一起和老師寫一遍,3=3,讀作3等于3。請你在自己的本子上再練習幾遍,再和用桌的小伙伴互相說幾遍,看看是不是每個小朋友都掌握了他的寫法和讀法。
學生活動:同桌讀寫后再抽問幾個學生,保證人人都會。
2.教學“>”(猴和香蕉比)。
師:小猴吃完了桃子,還沒有吃飽,那他們接下來吃什么水果好呢?
師:我們來看看小猴和香蕉,怎么進行比較啊?
師:一個對一個,咦,發(fā)現小猴比香蕉多,怎么辦呢?
、賹W生匯報。(課件出示一一對應的擺法) ……
、谝龃笥谔枴
師:4比3多,在4 和3的中間要用一個什么符號表示?等號行嗎? “我們把這個等號變一變,”課件動畫演示等號變大于號:把等號左邊的口張大點,右邊的口變小點,就成了大于號。(讓學生體會到符號之間的聯系)
③這個式子4>3怎么讀?(4大于3)。用手勢幫助我們記住大于號:“大數在前用大于,大口朝(前)左大于號”。
3.教學“<”(猴和梨比)方法同2。
4.請學生觀察三道算式,小組討論,看有什么發(fā)現。學生回答后,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大數在前用大于,小數在前用小于,相同數間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數,尖尖嘴巴朝小數。
三、練習與拓展
1.練習使用“<”“>”
師:其他的動物比較的結果怎樣?小朋友們能不能自己完成?
請同桌交流:說一說幾大于幾?幾小于幾?課件逐一出示
2.再次體驗:開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
觀察這些算式,用大于號和小于號時你發(fā)現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編順口溜:“大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大口朝左大于號,大口朝右小于號,兩邊相同用等號”。)
(1)揭題:我們今天認識了“>”、“<”,“=”這三個好朋友。(出示課題)
(2)課件出示書P18“做一做”第1題。
(3)左圖:兩邊各有幾只燈籠,誰多誰少,幾大于幾?
(4)右圖:兩邊各有幾只猴子,誰多誰少,幾小于幾?
學生獨立填寫,教師巡視,再講評。
(5)游戲:排排隊。請5位學生上來當數字娃娃1、2、3、4、5,小朋友們,你們能給它們排排隊嗎?
、 按大小排隊。(學生可以用數字卡片自己擺擺看,再交流)
② 誰最大,誰最小?請隨意選出其中兩個數比大小?(每個學生用 “﹤”“﹥”擺擺看,看誰想的多?再上臺匯報。)
四、總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剛才我們學習了比大小,下課后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可以比的?誰和誰比?幾大于幾?幾小于幾?幾等于幾?
【一年級上冊數學名師精講教案】相關文章:
【精】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05-29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名師教案12-31
一年級上冊名師語文教案01-19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02-19
一年級上冊數學《10》教案【精】05-31
【精】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2-20
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15篇【精】05-31
一年級上冊名師語文教案5篇01-19
一年級上冊名師語文教案(5篇)01-19
六年級上冊語文名師精編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