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物理教案>八年級物理教案>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時間:2024-06-08 13:42:18 八年級物理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優(yōu)秀】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優(yōu)秀】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

  一、教案分析

  本節(jié)接上一節(jié)透鏡的內容介紹凸透鏡在生活中的三個應用: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學生通過對現(xiàn)象的觀察得到透鏡成像的具體的感性認識,通過對現(xiàn)象的分析得到透鏡成像的各自特點及異同,為下一節(jié)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作準備?梢哉f這是承上啟下的一節(jié)課。

  在教育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發(fā)動學生自制模擬照相機,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鼓勵學生調節(jié)投影儀,鍛煉學生學以致用的興趣;調動學生進行自制“水滴放大鏡”的比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學習任務,還使學生對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課前準備

  1、提前幾天發(fā)動學生自制模擬照相機,為新課作準備。首先確定制作的學生人員,然后共同準備制作的器材:凸透鏡、硬紙板、半透明塑料紙、雙面膠。再集中講述制作要點后讓學生自主結伴課余或回家制作,完成者經教師驗收后自行準備好。

  2、提前讓學生課余動手觸摸投影儀的鏡頭,感受其形狀特征。

  3、教師準備學生用的凸透鏡備用、自帶照相機。

  說明:課前準備不僅可以確保學生制品勝利完成,還可以節(jié)省上課時間,同時可以在學生間為上課內容作宣傳。而學生課余動手觸摸投影儀的鏡頭卻非多余,因為學生對身邊的物體往往不細觀察,他們對投影儀的鏡頭由凸透鏡制成大半無知。

  注:模擬照相機的凸透鏡一部分由教師提供,另一部分由學生自己準備。

  三、教學過程

  1、照相機

  展示自帶照相機讓學生觀察其鏡頭,并說明是凸透鏡。由于部分同學課前用凸透鏡自制模擬照相機,已為本節(jié)課作了宣傳,所以許多學生已知照相機鏡頭為凸透鏡,然后請制作者展示其作品,同學輪流利用它們觀察窗外景物,其余同學用凸透鏡觀察遠處物體。在學生得到其感性認識后講述照相機原理。

  說明:以學生自制模擬照相機作為教具有許多好處。首先它能增加學生學習物理興趣,激發(fā)學生動手動腦的欲望。其次能突破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知識應用的神秘感,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思想。同時學生通過直觀現(xiàn)象感受并掌握所學知識,避免教師無味的'講述。通過大家認可,還可以鼓勵制作者,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悅。

  2、投影儀

  通過課前準備,學生已經知道了投影儀鏡頭即為凸透鏡。拆下反光鏡,讓學生觀察投影片在天花板上成像的特點。學生通過分析照相機的像的特點后已能非常準確的分析投影儀成像的特點了。在得到投影儀的成像特點后裝上反光鏡,使像處在屏幕上,然后讓學生討論平面鏡的作用,從而完成投影儀的基本教學內容。

  鼓勵學生動手動腦:為了讓同學們能更容易看清投影片,如何幫助老師調節(jié)投影儀使其成的像在屏幕上又大又清晰?學生中立即有人躍躍欲試,大家對此表示出濃厚的興趣,此時學生動手動腦的欲望又一次被激發(fā)。

  說明:在學生了解投影儀的成像特點后,通過活動不僅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了投影儀的成像特點,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學以致用的樂趣。

  3、放大鏡

  先讓學生動手如何才能使凸透鏡成為所謂的放大鏡,也就是讓學生探究凸透鏡成正立放大像的條件。學生在調整好凸透鏡后觀察放大鏡成像的特點,都能夠說出其正立放大的特征。然后讓學生討論放大鏡成的像與照相機、投影儀成的像的區(qū)別并指出其物像同側。接著請學生猜想如何才能使放大鏡成的像變大,并動手驗證,這樣又進一步掌握了放大鏡的使用。最后進行學生“自制水滴放大鏡”比賽,看誰的“放大鏡”最歷害,此時學生個個動手,人人動腦,大家或高興或嘆息,探究之情溢于言表。我緊接著評出“冠軍放大鏡”,指出其形狀特點。

  四、教后感

  本節(jié)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不斷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動手動腦。上課內容以書本為基礎但又不拘泥于書本,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學習,拓展學生知識與技能,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課程教學。其中,學生通過活動,可以進一步掌握教學內容,為下節(jié)課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打下堅實的基礎。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認識光的反射定律,能從眾多的光現(xiàn)象中辨識出光的反射現(xiàn)象。

  2.在實驗探究中能主動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對實驗現(xiàn)象作出。

  3、能在實際中應用光的反射現(xiàn)象。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用科學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收集數據以及團隊合作等能力。

  2.難點

  (1)用科學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鏡面反射與漫反射。

  教學方法

  科學探究法。

  教具準備

  學生分組實驗

  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師: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發(fā)光,我們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陽的光;用一面鏡子可將室外的陽光反射到室內,光的反射現(xiàn)象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能看到黑板上的字,看到桌子、看到同學、看到馬路上行駛的汽車都是由于發(fā)生了光的反射,可以說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光的反射;對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生甲:反射光將沿什么方向射出?

  生乙:光的反射有什么規(guī)律?

  生丙:為什么光會發(fā)生反射現(xiàn)象?

  生。悍瓷涔馀c入射光存在什么關系?

  師:大家提的問題提得很好,由于時間所限,我們不可能每個問題都去研究,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探究光的反射有什么規(guī)律,其他問題大家可以回去查資料,回去研究。

  二、新課內容

  1.光的反射。

  師:這是一條入射光線射到一個平面鏡上,下面請問這們討論猜想一下反射光線將沿什么方向射出?

  師:請同學將其猜想在黑板上一一畫出,為了便于說明標出1、2、3……如圖2所示。

  下面我們先表決一下,支持1的請舉手,支持2的請舉手,支持3的'請舉手。

  下面我們調換一下座位,請支持1的坐在左邊,請支持2的坐在中間,請支持2的坐在右邊,支持1的最多,支持2的最少,不過不要灰心,真理有時掌握在少數人手里,我們現(xiàn)在三軍對陣,如何決出勝負呢?

  生:做實驗。

  師:做實驗首先要設計實驗,需要什么器材?怎樣去做?請各組利用桌面上的實驗器材:光源、一個平面鏡、一個可折轉的光屏、量角器、三角板、鐵架臺,討論設計實驗。

  學生討論、思考,設計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師:先請一組到講臺上將其實驗演示給全體同學看,其他組的同學要進行評議:這個設計行不行。

  該組同學設計實驗裝置與課本P52圖4一15相同,可在光屏上看到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全班同學給予掌聲鼓勵。

  生:分4個人一小組做實驗,找反射光線。

  師:1、2、3組的實驗結果,得出反射光線將沿哪個方向射出?

  生:沿1方向射出。

  師:有沒有沿2、3方向射出?

  生:沒有。

  師:可見光沿2、3方向射出的猜想是錯誤的。

  師:請1的支持者站起來,通過實驗證明你們的猜想是正確的,讓我們用掌聲向他們表示祝賀。其他同學也不要氣餒,下次受到鼓勵的可能就是你們。

  通過實驗我們找到了反射光的射出方向,誰能給這兩條光線起個名字呢?

  生:入射光的光線叫入射光線,反射光的光線叫反射光線。

  師: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存在怎樣的位置關系呢?我們還需要通過實驗來研究,為了研究問題方便,我們可以把我們在塑料板上找到的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傳播路徑以及平面鏡所在的位置像課本P52圖4一15一樣在塑料板上畫出來。因為兩點決定一線,所以在找到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傳播的路徑后,點兩個點就可將其傳播路徑畫下來。

  生:在紙板上畫入射光線、反射光線以及平面鏡的位置,找兩線位置關系。

  師:反射光線的位置與入射光線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生: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跟反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相等。

  師: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有兩個(一個是銳角,一個是鈍角),同理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也有兩個,你們說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

  和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相等到底指哪一個角呢?可見這種說法是不確切的,不惟一的,為了更確切地描述入射光線、反射光線的位置關系,我們需要添加一條輔助線,這條輔助線加在哪里合適?

  生:討論、交流。

  師:請一位同學自己上臺將輔助線加上。

  師:這條輔助線與鏡面垂直,既不偏向入射光線,也不偏向反射光線,非!肮C”地站在中間,像“法官”一樣,因此我們就稱它為“法線”,引入法線后,同學們考慮一下,如何描繪這兩條光線的位置關系更確切?或者說就惟一了呢?

  生:討論、思考得出:入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與反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相等。

  師:誰能給這兩個角起名呢?

  生: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反射角。

  師:根據一次實驗的結果就能下結論嗎?

  生:不能。

  師:怎么辦?

  生:改變入射光的方向,再做兩次,并將實驗所測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師:請大家設計實驗記錄表格,并請一位同學上黑板畫出表格。

  生:

  入射角i

  反射角g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師:用什么量入射角、反射角?

  生:用量角器。

  師:下面大家做實驗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并將所測數據記錄表格中,得出實驗結論。

  生:實驗結論是:入射角與反射角相等。

  師: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因此只能講: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能講: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這是不能只考慮數值大小關系,還要考慮物理意義。

  對課本P52圖4一15光路圖你還可得出什么結淪?

  生甲: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生乙: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師:甲乙兩同學回答正確,乙同學的結論你能用實驗驗證嗎?

  生乙:可以。如果將光屏的另一半以法線為軸向后折,在光屏的另一半就看不到反射光線了。

  師:大家一起做實驗探究,是這樣的嗎?

  生:通過實驗得出:是這樣的。

  師:可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請大家光的反射規(guī)律。

  生:光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板書

  師:介紹“模型法”:一幅圖三條光線就將光的反射規(guī)律形象地描繪出來了,這就是物理學上常用的——種研究問題的方法——“模型法”。

  師:根據“逆向思考法”,若讓入射光線逆著反射

  光線的方向入射,同學們猜想一下,反射光線沿什么方向射出呢?

  生:可能逆入射光線的方向射出。

  師:我們的猜想對不對呢?怎么辦?

  生: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

  師:實驗結果是什么?

  生:入射光逆著原來的反射光線,反射光逆著原來的入射光,可見,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板書

  2.鏡面反射與漫反射。

  演示實驗l:拿一塊平面鏡將太陽光反射到某同學的眼上,問其,感覺如何?(刺眼)刺眼說明光很強,看不清。其他同學有沒有這一感覺?(沒有)沒有說明光沒有反射到你眼中。

  演示實驗2:拿一塊面積、形狀與平面鏡相同的硬紙殼,再做相同的實驗,再提問那個同學.問此時有何感覺?(不刺眼,能看清)反問其他同學能不能看清?(能看清),能看清說明有光射入你的眼睛。

  師:光射到硬紙板上所發(fā)生的反射我們把它叫漫反射;光射到平滑鏡面的反射我們把它叫鏡面反射。

  生:為什么會發(fā)生漫反射和鏡面反射?

  教師取兩張硬紙條,把一些大頭針垂直插在硬紙條上,可以看到這些大頭針互相平行,教師把其中一張硬紙條注意折幾折后,插在這張硬紙條上的大頭針不再互相平行。

  師:平的紙條把它看成平滑的反射面,大頭針看成法線,平行光射向平滑平面時,入射角相等,反射角也相等,光沿同一方向射出去,發(fā)生鏡面反射。彎折的紙條凹凸不平。各個入射點的法線方向各異,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表面時,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不相等,反射光線向各個方向射出,發(fā)生漫反射,讓學生看課本P53圖4—16,進行想象、理解。

  注意:漫反射時,每條光線的發(fā)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歸納及學習過程評估

  師:本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生:討論、交流后得出:本節(jié)我們通過對光的反射現(xiàn)象的探究,得出了光的反射規(guī)律,學到了科學探究的方法,知道了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師:每位同學對自己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進行評估。

  四、課后練習

  1.課本P56作業(yè)l、3、4、6。

  2.選用課時作業(yè)設計。

  五、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光的反射(二)

  第一課時光的反射(一)

  (光的反射定律)

  1.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鏡面反射與漫反射。

  六、課后反思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3)知道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108m/s.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光在空氣中和水中傳播的實驗現(xiàn)象,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后續(xù)學習打基礎。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教學重難點】

  重點:光的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難點: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簡單的光現(xiàn)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清晨明媚的陽光照進教室,老師看到了同學們一張張的笑臉。試想,如果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我還能看到嗎?這是為什么呢?(夜晚沒有光)即使在白天如果我們緊閉雙眼,仍然什么也看不見,有是為什么?(光沒有進入眼睛)對,其實我們的周圍就是一個光的世界,同學們一定想知道光的奧秘,從本章開始,老師將帶大家一起走入光的世界。

  二、新課教學

  1、討論光源

  那么,生活中的光都來自哪里呢?(太陽、電燈、蠟燭、手電筒、螢火蟲……)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能發(fā)光)

  光源:能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光源?多媒體展示幾種光源,你能把它們作以簡單的分類?(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

  討論:月亮、自行車的尾燈是光源么?為什么?

  2、研究光的直線傳播

  (出示激光手電)老師手中也是一個光源,它發(fā)出的光在遠處有一個亮點,請大家猜測一下,光源發(fā)出的光是怎樣傳播的?(可能是直線傳播的)他的猜想正確嗎?生活中你見過光沿直線傳播的例子么?同學們回答的.很好,要想確切的了解光的傳播規(guī)律,還得同學們自己用實驗來研究,實驗時候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多媒體展示):

  (1)光可以在哪些物質傳播?這些物質有什么特點?

  (2)光在這些物質中傳播有什么特點?

  (3)光總是這樣傳播么?有沒有條件限制?

  下面請同學們分好小組,利用手邊的器材自己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光可以在哪些物質里傳播?能否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學生分別用水、果凍、玻璃等物質上臺演示)

  這些物質有什么共性?(透明的)這些透明的物質我們也給它叫做光的傳播介質。

  光的傳播有什么規(guī)律?(沿直線傳播)這說明剛剛我們的猜測是正確的。

  光線:為了形象表示光的傳播,我們通常用一個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這樣的直線我們叫光線。

  光一定是沿直線傳播么?

  演示實驗(多媒體):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

  討論:你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結論?(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3、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簡單的光現(xiàn)象

  (1)影子的形成

  光在同種均勻透明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質又出現(xiàn)什么情況?(影子)

  多媒體展示影子的形成。

  (2)日食、月食的成因(多媒體展示)

  (3)小孔成像

  4、光速

  生閱讀P36,回答:

  (1)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多少?

  (2)為什么雷雨天氣的時候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

  (3)光年是什么單位?一光年和多少?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現(xiàn)象。

  了解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時的偏折規(guī)律。

  了解光在發(fā)生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認識折射現(xiàn)象。

  體驗由折射引起的錯覺。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初步領略折射現(xiàn)象的美妙,獲得對自然現(xiàn)象的熱愛、親近的情感。

  重、難點:

  掌握光的折射規(guī)律的內容。

  利用試驗、現(xiàn)象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

  教學器材:

  激光源、透鏡、水、紙、角度測量器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現(xiàn)象,說明光是沿傳播的。

  2、光在傳播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種介質,就會在介質表

  面發(fā)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3、作出反射光線。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5

  科學之旅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生認識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對物理研究及物理應用有初步印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步了解學好物理應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標: 1.過觀察和實驗,學習初步的探究問題的方法。

  2.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標: 1.發(fā)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發(fā)現(xiàn)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

  2.共同完成的觀察及實驗中,學會和同伴的協(xié)作和配合。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討論、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難點:能從看到的現(xiàn)象中提出問題。

  ●教學方法: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自我介紹

  二、引入

  [師] 從這個學期開始我們學習一門新課——物理。請同學們觀看漂亮的章首圖,然后聽一位同學帶感情地朗讀配文。

  三、進行新課

  [師] 科學之旅的第一站,先請同學們觀看幾個有趣的實驗。

  [演示] 課本圖0.1-1實驗 [演示] 課本圖0.1-2實驗。

  教師邊演示,邊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

  教師再演示書本的幾個 [想想做做]

  1.放大鏡看自己的手指紋: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鏡看窗外的物體:是縮小的。

  2.乓球會落下嗎?

  [師] 以上的這些實驗有趣嗎?

  [板書] 物理是有趣的

  [板書] 物理學的研究范圍:聲、光、熱、電、力等現(xiàn)象

  [師] 這些現(xiàn)象不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學道理,以后的學習中我們會逐漸弄清楚其中的奧秘。

  物理學不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書] 怎樣學習物理。

  [板書] (1)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板書]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書] (3)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社會

  四、小結

  物理學是有趣的,有用的。學習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細觀察周圍的生活,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大膽猜想、善于動手、勇于實踐,才能最終發(fā)現(xiàn)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業(yè)(略)

  六、板書設計

  §1—1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qū)別

  2.過程與方法

  ●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培養(yǎng)對科學技術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使用適當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2.難點:誤差的產生。誤差與錯誤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復習:速度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的?要計算速度必須知道什么量?怎樣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測出汽車的速度?

  通過學生的討論得出要測出相應的時間。

  (二)講授新課

  1.時間的測量

  讓學生討論各種測量時間的工具和方法。學生說出多種方法和用具。鼓勵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認識周圍的事物。

  ①時間的單位:秒(s)、分(min)、時(h)

 、趯W生活動:練習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測量自己一分鐘內脈搏跳動的次數,然后用脈搏估算一段時間;用繩子綁住一支筆做成一個擺,測量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的時間。

  2.長度的測量

 、匍L度的單位:km→m→dm→cm→mm→μm→nm (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各進制)

  ②測量長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測微器、游標卡尺

 、蹖W生活動:測出物理課本的長寬厚;

 、軐W生討論并活動:如何較準確測出硬幣的直徑、一頁紙的厚度、細銅線的直徑?

  總結得出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貼近被測物體;刻度尺要跟所測物體的長度平行;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測量結果=數字+單位

  3.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種差別就是誤差。

  錯誤: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兩者區(qū)別:誤差不能消除,但可以減小,例如多測量幾次錯誤可以消除。

  (三)課堂小結

  懂得測量時間和長度的方法和用具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相應的同步練習

  (五)教學后記

  §1—2運動的描述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參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2.過程與方法

  ●體驗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xiàn)象,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建立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什么是機械運動以及在研究機械運動時要選擇參照物

  2.難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因為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物體運動情況是可以不同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學生閱讀課本序言,讓他們有個印象:運動同樣具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學好運動的科學,能夠深入了解體育,還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講授新課

  1.機械運動

  讓學生討論課本圖11.1—1所示的運動以及相類似的運動。讓學生討論日常生活中有關運動的現(xiàn)象。

  針對學生的討論,提出如下問題:

 、倌銖淖蛔叩胶诎迩,這一過程中,你的什么發(fā)生了變化?

 、谟幸惠v汽車停在路邊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③說天上飛的飛機是運動的,你根據什么?

  引導學生從討論和回答中得出:

  (1)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改變。(板書)

  提出問題:

  ①圖中的那些物體是否在做機械運動?

 、谖覀冎車臉淠,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運動的嗎?

  討論得出:整個銀河系、喜馬拉雅山、獵豹都在做機械運動,而樹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轉,同時繞太陽公轉,它們也在做機械運動?梢,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運動。

  2.參照物

  播放一部分選擇不同參照物所產生不同感覺的教學VCD。使學生回憶類似的場景,然后提問:“為什么乘客會產生這樣的錯覺?”組織學生討論,初步明確乘客判斷運動和靜止所選的標準不同以后,會產生不同的判斷。

  學生活動:把課本放在桌上,課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動課本使課本沿桌面運動。讓學生討論回答:

  ① 選取課本作標準,尺子和課本是運動還是靜止?

 、 選擇課本作標準,尺子和課桌是運動還是靜止?

 、 選擇尺子作標準,課桌和課本是運動還是靜止?

  得出參照物的概念:

  參照物:描述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要看是以哪個物體做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一起描述圖11.1—3卡車的運動情況:選取地面做參照物,卡車是運動的;

  選取收割機做參照物,卡車是靜止的。從而得出:

  在討論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時,要看以哪個物體做標準,選擇的標準不同,它的運動情況就可能不同。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描述圖11.1—4的各種情形物體的運動狀況。

  (三)課堂小結

  1.什么是機械運動?

  2.什么是參照物?為什么要選參照物?

  3.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

  (四)作業(yè)與思考

  1.課本第22頁的“動手動腦學物理”

  2.同步測試相應的練習。

  (五)教學后記:

  §1—3運動的快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科學與藝術結合所帶來的美感

  教學重、難點分析

  1.重點:速度的計算

  2.難點:速度單位以及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場面描述:我校的100米決賽正在進行,小明勇奪冠軍,同學都羨慕地說,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長跑競賽中,運動健將小馬一舉奪得冠軍,同學們佩服地說:小馬跑得真快!

  引導學生從事例中提出問題:怎樣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二)講授新課

  1.速度

  組織學生討論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從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討論得出:運動員運動的路程相同,比較哪個運動員先到達終點就是哪個運動快。

  得出:“通過相等的路程,用的時間短的運動得快!

  提問:小李步行,而媽媽騎自行車,大家同時從家里出發(fā),怎么判斷他們運動的快慢?

  學生討論得出:誰在前邊誰就運動得快。

  “在相等的時間內,走的路程多的運動得快”

  提問:怎樣比較小明和小馬誰運動得快呢?

  啟發(fā)學生回答:可以計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短就是運動快或者計算出相同時間運動的路程長也是運動快的。

  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v=s/t

  單位:m/s或者是km/h

  例題:書本23頁

  指導學生學會單位換算

  練習:20m/s= 54km/h=

  例題:書本24頁

  指導學生學會熟練掌握公式的變形。

  2.勻速直線運動

  指導學生觀察圖11.2—2。讓他們提出不同之處。從而引出勻速直線運動的含義:物體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

  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是變化的運動。

  讓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物體做變速運動的例子(汽車開動時,汽車剎車時,足球在草地滾動時等等)

  平均速度:v=s/t 這樣算出的速度上該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課堂小結

  1.怎樣表示運動的快慢?

  2.速度是怎樣計算的?

  3.速度的單位怎樣進行換算?

  4.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那么變速運動呢?

  (四)作業(yè)

  1.書本26頁第一、四題

  2.完成相應的同步測試

  (五)教學后記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增強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防治噪聲的思路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培養(yǎng)熱愛、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環(huán)境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噪聲控制的途徑

  難點:噪聲的危害以及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三、教學器材:多媒體電腦、鬧鐘、紙盒

  四、教法與學法:分組討論法、閱讀法

  五、教學過程:

  放一段錄像,先放出一段優(yōu)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雜的聲音。

  然后引入課題:優(yōu)美的`聲音使人心情愉快,而雜亂的聲音則令人心煩意亂。那么,令人心煩意亂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它對人有沒有危害?怎樣才能有效地防止這些聲音的產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1、噪聲的來源

  ü學生活動

 。1)閱讀課文,分別從物理角度和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找出噪聲的含義

  (2)分組討論:在你的周圍,有哪些是噪聲?

  總結學生的分析,得出噪聲的含義:

  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環(huán)境保護角度)

  2、噪聲的等級和危害

  ü學生活動

 。1)閱讀課文,找出噪聲的等級是按什么劃分的

  (2)不同的噪聲的等級對人們所產生的危害又是怎樣的?

 。3)認真閱讀P26的噪聲分類表。

  總結學生的分析,得出三條界線:

  >90dB,會破壞聽力;

  >70dB,會影響學習和工作;

  >50dB,會影響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聲

  復習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空氣等介質的傳播——引起鼓膜的振動

 。曉窗l(fā)生處)(聲音的傳播過程)(人耳)

  演示實驗:讓鬧鐘發(fā)出聲音,過一段時間后,把紙盒將鬧鐘罩住,讓學生比較前后聲音的不同。

  ü學生活動

  (1)觀察書本P26圖1·4—4,指出控制噪聲的措施分別在哪里實施的;

  (2)分組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治理噪聲的實際例子

  綜合實驗和學生活動內容,總結得出控制噪聲的途徑:

  在聲源處減弱噪聲、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3)觀看錄像。加深對噪聲的了解

  課堂小結:噪聲的來源和危害有哪些?

  怎樣防治噪聲?

  布置作業(yè):調查學校周圍有哪些噪聲源,學校應該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教學后記:

  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不多,在強調一兩個主要內容的同時,可以安排一定的課外練習讓學生在課堂完成。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7

  1、自然界的各種物體都是由組成的,質量是指物體所含的多少,通常用字母表示。

  2、質量的單位是,符號是。常用單位有。其換算關系為:1t = kg;1kg = g;1g = mg。

  3、是實驗室測量質量的常用工具。天平的兩臂長度相等,當兩個盤中的物體的質量相同時,天平就會。

  4、托盤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將游碼放在標尺處;(2)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指針在分度盤的;(3)把被測物體放在盤,向盤里加減砝碼并調節(jié)游碼,使橫梁;(4)讀取盤中砝碼總質量游碼指示刻度值,即為被測物體質量;(5)天平使用時要注意:看清天平的量程和分度值;要保持天平的清潔和干燥;稱量時添加砝碼要從到。

  5、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體的、 、和而改變。

  6、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成比,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是的。

  7、單位體積的某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用公式表為:,密度的國際單位是,常用單位還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為:。水的密是,它的物理意義是。

  8、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反映了物質內分子(原子)結構的緊密程度。某種物質的密度在數值上等于其質量與對應體積的比值,且為一定值,但密度的大小與其質量、體積的大小無關。同種物質,密度與形狀無關,與狀態(tài)有關。

  9、若已知物體的質量m和體積v,則可利用公式ρ =算出物質的密度;若已知物體的密度ρ和體積v,則可利用公式m =算出物體的的'質量;若已知物體的密度ρ和質量m,則可利用公式v =算出物體的體積。10、判斷物體是實心還是空心。假設是實心,利用密度公式及其變形公分式分別求出質量、體積或密度,再與實際物體的質量、密度、體積進行比較即可得出結論。

  11、使用量筒前應觀察量筒的和,以便正確選取合適的量筒。讀數時,量筒一定要放在水平臺上,視線要與相平。

  12、用天平和量筒測量物質的密度的原理

  實驗用器材:測質量,測體積;

  13、物質的密度與溫度有關系,大部分物質遵從的規(guī)律,而水在0——4℃遵從的規(guī)律。

  14、狀態(tài)相同的,同種物質密度,不同物質上網密度一般,可以利用密度來鑒別物質。

  15、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是的,對同一種物質來說它的密度一般是的,它不隨質量和體積而改變,即ρ取決于m/v的比值,不是由m或v某一個物理量來決定的。

  16、密度的可變性:密度不像質量是物體的屬性那樣不隨外界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密度在外界因素(如溫度、狀態(tài)、壓強等)改變時將會發(fā)生改變。

  17、典型的密度計算題:(1)質量不變:如水結冰,冰化水問題(狀態(tài)改變);捏橡皮泥(形狀改變)。(2)體積不變:如瓶子問題(容器容積問題);鑄造器材(模型問題)。

 。3)密度不變:如樣品問題。以上三類問題都屬隱含條件問題:分類求解時,先求出這個隱含量;綜合求解時,應用已知量和待求量表示隱含量,列出物理方程再求解。

  18、測固體物質的密度通常是先測物體的質量后側體積。注意減小誤差:(1)液體密度采用“剩余法”;(2)較大固體采用“溢水法”,注意水要到溢水口;(3)質量較小的物體采用“累積法”;(4)吸水性物體要讓其吸足水或用排沙法。

  19、用助沉法或針壓法和量筒測密度小于水的物體的密度。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溫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環(huán)境中常見的溫度值

  3.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敘述溫度計的構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單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用語言表達物理知識能力.

  2.通過測液體溫度的實驗,學會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培養(yǎng)實驗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2.通過使用玻璃儀器時要輕拿輕放,培養(yǎng)學生愛護公共財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確使用物理測量工具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使用溫度計測液體的溫度,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教學難點

  溫度計的構造和使用方法.

  教學方法

  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

  教學用具

  實驗用溫度計、演示溫度計、家庭用寒暑表、體溫計、燒杯、試管、投影儀、掛圖、熱水、冷水、溫水、廣口瓶、橡皮塞、細玻璃管.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冷和熱與我們的生活有密切的關系.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學會了使用火,開創(chuàng)了人類的文明史,在生產力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人類的生產生活仍離不開熱的利用.在物理學中與冷、熱有關的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熱現(xiàn)象.從這節(jié)課我們開始對有些熱現(xiàn)象進行學習和研究.大家希望了解什么內容?

  二、進入新課

  [生甲]什么叫溫度?

 。凵遥菸覀儜{感覺能知道物體的冷、熱,感覺可靠嗎?

  [生丙]用什么儀器測溫度?

  [師]現(xiàn)在問題提出來了,大家討論,看能否解決

 。凵祝菸覀儼盐矬w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

 。凵遥輵{感覺來判斷物體的`冷熱是不可靠的

 。凵輵撚脺囟扔嫓y量溫度

 。蹘煟菁热粦{感覺來判斷物體的冷熱不可靠,我們怎么來驗證.

 。凵祝莺芾涞亩,在沒有暖氣的房間里會覺得很冷,可是從外面走進屋子里的人會覺得比較暖和.

  [生乙]我們通過實驗也能得出.

 。巯胂胱鲎觯

 。凵菸覀儼岩蛔笫植迦敕艧崴崴綗嵩胶茫圆粻C手為宜)的燒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夠冷,可加冰塊)的燒杯里,然后同時抽出手,插入溫水燒杯里.這時,我們覺得在左手感到溫水冷、右手感到溫水熱.

 。蹘煟萃槐畠芍皇值母杏X是不一樣的,這就說明人們的感覺只能大致區(qū)分溫度,要準確地判斷和測量溫度,就要選擇科學的測量工具——溫度計(thermometer).

  1.溫度計

 。蹘煟菸覀冇米郎系臇|西自制一個溫度計.在廣口瓶內加入一些帶顏色的水,配一個橡皮塞,橡皮塞上插進一根一端封閉的細玻璃管.把細玻璃管封閉的一端加熱,使玻璃管內的空氣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大家做完了以后,將廣口瓶放入熱水里,仔細觀察細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觀察水柱位置,得出結論.

  [生甲]放入熱水里,細管中水柱上升.

 。凵遥莘湃肜渌铮毠苤兴陆.

 。凵葸@可能是由于液體熱脹冷縮的緣故吧.

 。蹘煟菔堑,家庭和實驗室里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規(guī)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還有的用水銀.

  現(xiàn)在我們看掛圖和投影,來認識它們,(投影片課本圖4.13,掛圖溫度計的構造).

  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討論.

 。凵祝萃队捌,甲是實驗室用的溫度計,乙是體溫計,丙是寒暑表.

 。凵遥轀囟扔嫷幕緲嬙欤翰A鈿ぁ⒁后w泡、毛細管(內徑很細,粗細均勻)、溫度計的使用、液體、刻度、符號.

 。凵轀囟扔嬌戏枮镃,表示攝氏溫度

 。凵遥菁讏D的量程是-20℃—110℃,最高溫度是110℃.最低溫度是-20℃,分度值1℃.

 。凵欤菀覉D的量程是35℃—42℃,最高溫度42℃.最低溫度是35℃,分度值0.1℃.

 。凵海荼麍D的量程是-30℃—50℃,最高溫度50℃.最低溫度是-30℃,分度值1℃.

  [師]怎樣才能正確讀出所測的溫度,并且不會損壞溫度計?所測液體溫度能否超過量程?

 。巯胂胱h議]

 。凵祝菀_讀出所測的溫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凵遥萑绻鶞y的溫度過高,超出了溫度計的量程,將測不出溫度,溫度計里的液體可能將溫度計脹破.

  [生丙]如果所測的溫度過低,低于溫度計的最低溫度,將測不出溫度.

 。凵。莺畋硭鶞y量的最高溫度是50℃,最低溫度是-30℃,分度值是1℃,主要是根據我國大多數地區(qū)的常年溫度范圍確定的.

  [生戊]體溫計所測量的最高溫度是42℃,最低溫度是35℃,分度值是0.1℃,是根據人體溫度的變化范圍確定的.

  [生己]實驗用的溫度計所測量的最高溫度為110℃,最低溫度為-20℃,分度值是1℃,根據實驗中需要測量的范圍確定的.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精采,同學們也注意到在溫度計上有C(或℃),它是表示攝氏溫度,還想了解什么?快提出來,讓大家來解決!

 。凵祝荨姹硎臼裁?

  [生乙]溫度的單位是什么?

 。凵萦檬裁捶柋硎緶囟?

  [生。萑绾巫x溫度?

  [生戊]攝氏溫度如何規(guī)定?

 。蹘煟菡埓蠹蚁嗷ビ懻搧淼贸鼋Y論.

  [生甲]℃是攝氏溫度單位的符號,讀做攝氏度.

 。凵遥轀囟扔梅杢表示.

  [生丙]攝氏溫度是這樣來規(guī)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guī)定為0攝氏度,把沸水的溫度規(guī)定為100攝氏度,在0℃和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攝氏度(1℃).

 。凵。萑梭w的正常體溫是37℃左右,讀做“37攝氏度”.

  [生戊]北京一月的平均氣溫是-4.7℃,讀做負4.7攝氏度或零下4.7攝氏度.

  [師]大家回答地很好.攝氏溫度是溫度的一種標度方法,溫度的標度方法除了攝氏溫度外,還有熱力學溫度,我們先來研究攝氏溫度.

  2.攝氏溫度(板書)

  [師]我們看P71想想議議,能否把空白填上.

 。凵祝莘兴臏囟仁100℃

  [生乙]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

 。凵萑说恼sw溫是37℃

  [生丁]我國最低氣溫為-52.3℃(漠河鎮(zhèn))

 。凵欤蔌澋捏w溫為42℃

 。凵海菽蠘O洲(1983年)最低氣溫為-89.2℃

  [生庚]火箭燃燒室內燃氣約3400℃

 。凵粒菀簯B(tài)氮沸點-195.8℃

 。蹘煟萃瑢W們回答的很好,我們鼓掌進行鼓勵.我們家庭中和醫(yī)院常用體溫計測量人體溫度.仔細看掛圖、思考.提出問題.

 。凵祝蒹w溫計與實驗室用的溫度計的構造有什么不同?

 。凵遥蒹w溫計的構造有什么特點?

 。凵蒹w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溫度,實驗室用體溫計不可以,為什么?

  [生。轂槭裁词褂皿w溫計先要甩甩?

 。蹘煟輪栴}出來了.大家觀察討論來得出結論.

 。凵祝蒹w溫計里面的毛細管,比實驗室用的溫度計

  更細,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間有非常細的彎曲縮口.

 。凵遥莶AЧ芊浅<,這樣當玻璃泡內的水銀有微小的膨脹,玻璃管內的水銀柱會有明顯變化,因而更精確.

 。凵葑x體溫計示數時要離開人體,水銀變冷收縮,水銀柱在縮口處斷開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來的溫度.

 。凵。蓦x開人體,水銀變冷收縮,水銀柱在縮口處斷開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體溫計時,必須拿著體溫計用力往下甩,讓水銀再回到玻璃泡里,這樣才能使用,否則測量出溫度不準確.

  3.體溫計[板書]

  [師]同學們對體溫計了解很多,也會使用.那么一般溫度計將如何正確使用?請大家看圖想想議議.

 。巯胂胱h議]

  [生甲]第一個圖錯誤是把溫度計玻璃泡位于容器底部

 。凵遥莸诙䝼圖錯誤是把溫度計玻璃泡位于容器側壁.

 。凵莸谌齻圖錯誤是溫度計玻璃泡沒有全部浸沒在液體中.

  [生。葸有可能發(fā)生的錯誤是:沒有等待溫度計的示數穩(wěn)定后就讀數.

 。凵欤葑x數時溫度計離開了被測液體.

 。凵海菔褂脺囟扔嫊r還可能發(fā)生的錯誤是讀溫度計示數時眼睛沒有平視.

  [師]大家知道了使用溫度計常犯的幾種錯誤,哪又該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呢?

 。凵祝菀J清溫度計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線.

  [生乙]測量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但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凵轀囟扔嫴A萁氡粶y液體后要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wěn)定后再讀數.

 。凵。葑x數時玻璃泡要繼續(xù)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溫度的概念、攝氏溫度、實驗室用的溫度計和體溫計的構造及正確使用的方法.這節(jié)課的內容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希望同學們要注意觀察生活中有關的現(xiàn)象,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本節(jié)知識的理解.

  四、布置作業(yè)

  閱讀P73科學世界

  P74動手動腦學物理:1,2,3,4

 。蹌邮謩幽X學物理習題答案]

  1.找有關溫度單位的錯誤說法,可以不局限于電視、報紙.各種書籍和大人們在各種公開場合的都可以例舉.如:今天氣溫18度.

  2.提示:關于地球表面的最低、最高溫度和地點、時間問題,不一定局限于地理書中的答案,也可以是學生查到的最新資料,或者不同于地理書中上的其他說法.

  3.科學家們提出以絕對零度為起點的溫度叫做熱力學溫度.用T表示,單位是開爾文,簡稱開,符號是K.熱力學溫度T和攝氏溫度t的關系是:T=t+273.15K

  4.參閱本章資料5

  五、板書設計

  1.溫度計

  2.攝氏溫度

  3.體溫計

  教學反思: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從信息中了解超聲的特點,了解超聲在現(xiàn)代技術中的應用。

  2.從信息中了解次聲的一般特點,了解次聲的應用和危害性。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及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和科學技術的興趣,熱愛科學,勇于探究的科學。

  教學重點1.知道超聲、次聲的概念。

  2.知道超聲的應用。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懼信息的能力及對自然和科學技術的興趣。

  教具準備音像資料,圖片或光盤,電腦及多媒體的設備。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聲現(xiàn)象的一些性質并探究了它的規(guī)律,這些現(xiàn)象不僅有趣,而且都包含了一定的科學道理。物理知道是從實際中來的,又要應用到實際中去。一句話,學習物理知識就是要應用它來人類服務,提高人們生活的水平,改善生活的質量。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超聲和次聲。

 。ǘ┻M行新課

  研究發(fā)現(xiàn),聲波的頻率范圍是很寬的,由10-4Hz到1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聽到20Hz到00Hz之間的.聲音,低于和高于此頻率范圍的聲音人都聽不到。通常把高于00Hz的聲音稱為超聲,低于20Hz的聲音稱為次聲。

  一、超聲

  1概念:頻率高于00HZ的聲音

  2特點:⑴頻率高,能量大(強穿透力,強破碎能力)

  ⑵沿直線傳播,可反射

  3應用

  學生閱讀圖3-32,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發(fā)聲頻率、人和一些動物的聽覺范圍。例如:狗能聽到頻率達50000Hz的超聲,蝙蝠能聽到頻率為十幾萬赫的超聲。

 。1)利用超聲雷達(又叫聲吶)探測物體位置等。

 。2)超聲有很強的穿透能力。超聲診斷儀(如B超);超聲金屬探傷儀。

  (3)超聲對物體有很強的“破碎”能力。舉例。

 。4)用超聲處理過的種子可以縮短發(fā)芽時間,提高發(fā)芽率。

  其他:超聲空氣加濕器、犬笛

  二、次聲

  1概念:頻率低于20HZ的聲音

  2特點:⑴頻率低,傳播遠

 、颇芰亢芨叩拇温暰哂袠O大破壞力

  3應用:

  人聲也聽不到次聲。自然界中,火山爆發(fā)、地震、風暴等都能產生次聲;核爆炸、導彈發(fā)射等也能產生次聲。

 、蓬A報災害:發(fā)生前會輻射次聲源

  ⑵醫(yī)療:人和生物對次聲波反應,某些器官也會發(fā)生微弱次聲源,可了解人體生物器官活動

 、擒娛拢汉宋淦

  4危害:

  使機器設備破裂,飛機解體,建筑物遭到破壞

  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破壞,會產生惡心,暈眩,旋轉等癥狀,嚴重的造成內臟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由于次聲的破壞性強,危害大,但人耳無法直接聽見,所以在生產等活動中要盡量防止次聲的產生,盡量遠離次聲源。

  課堂

  1、超聲和超聲的應用。

  2、次聲和次聲的危害。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超聲與次聲

  1、人耳聽到聲音的頻率范圍20—00Hz。

  2、超聲與次聲

  3、超聲的應用

  4、次聲危害

  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作業(yè)題1、2題。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2.了解測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特征。

  4.會用實驗方法科學地判定一個直線運動的物體是處于勻速運動狀態(tài)還是變速運動狀態(tài)。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速度的概念。

  (2)速度的測量一些方法。

  (3)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4)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特征。

  2.難點

  (1)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2)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特征。

  3.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教學法、講授法、閱讀法、實驗法

  4.教具準備

  學生分組實驗:小車、刻度尺、停表、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師:生活中人們是怎樣比較物體運動的快與慢?

  生甲: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離,看誰先到達終點。

  生乙:比一比,用相同的時間,看誰跑得遠。

  教師啟發(fā)學生思維:

  跑一段相同的距離,看誰先到達終點。也就是通過相同的路程,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所用時間越短,跑得越快;所以時間越長,跑得越慢。

  用相同的時間,看誰跑得遠。也就是在相同的時間內,比較通過路程的長短。通過路程越長,跑得越快;通過路程越短,跑得越慢。

  可見,比較物體運動快慢有兩種方法。通常情況下,人們用在“相同時間內比較通過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在“相同時間內”最簡單的情況是取單位時間,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物理學中用速度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二、新課教學

  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義。

  師:速度用來表示什么?

  生:速度用來表示物體的運動快慢。

  教師板書。

  2.速度的概念。

  師:在通常情況下,速度等于什么?

  生:速度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教師板書。

  3.速度的公式。

  師: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時間,用“v”表示速度,則主著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生:v=教師板書。

  4、速度的單位

  師:在國際單位制中,路程的'單位是“米”(m),時間的單位是“秒”(s),那么速度的單位就是“米/秒”讀作“米每秒”,可用符號“m/s”或“m·s-1”表示。

  教師板書。

  師: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單位是“千米/時”讀作“千米每時”,用符號“km/h”或“km·h-1”表示。

  教師板書。

  師:速度單位“m/s”與“km/h”之間換算關系如何?

  師邊講解邊板書:

  1km/h==m/s

  1m/s==3.6km/h

  72km/h=72=72m/s=20m/s

  10m/s=10=103.6m/s=36m/s

  三、課堂鞏固練習(用投影儀投影在屏幕上)

  1、完成下列單位換算,寫出具體換算過程。

  (1)54km/h===m/s

  (2)15m/s===km/s

  (3)7m/s===m/s

  (4)0.5m/s===km/h

  2、速度公式的簡單應用。

  師:請同學們閱讀例一:課本P25的例如……,與你小學數學學過速度計算有什么不同?

  生:閱讀、比較回答:小學數學計算過程不要帶單位,而物理學計算要帶單位

  師:強調物理量單位的重要性:沒有單位的數字,就沒有物理意義。例如“5m”代表路程是5m,而“5”代表什么物理量?

  師:速度公式是v=,如果已知v、t,求s那么s=?

  生:s=vt(速度公式變形)

  師:如果已知s、v,求t。那么t=?

  生:t=(速度公式變形)

  教師板書

  師:下面請大家閱讀例1(課本P25例題)。

  生:你覺得這道例題值得注意的是哪幾點?

  生:(1)路程單位km要換成m。(或將速度單位換算成km/h)

  (2)不能直接用速度公式進行計算的,應先寫出原公式,再寫出變形式。

  (3)計算過程要帶單位。

  (4)小數點后面保留兩位小數。

  (5)物理計算題解題格式:已知、求、解、答。

  師補充。

  例二:一輛公共汽車以45千米/時的速度勻速直線前進,經過第一站牌時是8時32分,經過第二站牌時是8時36分,問兩站相距多少米?

  讓學生讀題,明確題意。

  教師說明解答物理計算題解題規(guī)范:要求拿出已知,求、解、答。單位可在已知中統(tǒng)一。

  教師按課本格式規(guī)范板演:

  已知:v=45km/h=12.5m/st=4min=240s

  求:s=?

  解:據v=s=vt=12.5m/s240s=3000m

  答:兩車站相距3000m。

  課堂鞏固練習:

  獵豹是動物界的短跑冠軍,速度可達28m/s,它5min能跑多遠?

  3.速度的測量。

  師:每個小組的桌面上都有小車、刻度尺、停表,請你們動手測量小車運動的速度。在測速度前,請你們先討論如何正確地測量小車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

  生:小車從A處運動到B處時,小車通過的路程S=SAB-l車。為了便于準確地測出小車運動時間、在月處最后放一個金屬擋板,小車于擋板碰撞發(fā)出聲音,馬上按表,這樣比較準確。

  師:下面各小組開始測小車運動速度。

  學生探究活動:測小車運動速度。

  師:還有其他測速度的方法嗎?

  生:用速度儀直接測汽車速度。

  教師引導學生看課本P26圖2—23、圖2—24汽車速度儀和利用超聲波測速儀直接測量速度講解圖2—22利用光電計時器測速度。

  師:請大家看課本P28:人和一些物體運動的大致速度。

  (二)勻速直線運動與變速直線運動。

  師:請同學們看課本P27。圖2—25所示,一輛小汽車在乎直的公路上平穩(wěn)地行駛,在這條路上任意取3段路程,并記錄下其運動時間,請你根據速度公式,計算這輛小車在3段路程上的運動速度。

  生:V1=V2=V3=20m/s

  師: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結論?

  生甲:這輛小車作直線運動時,快慢始終不變。

  生乙:在這各段路程中,小汽車的速度是不變的。

  生丙:小汽車的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師: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時,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相等的,這只是一種理想的情況。自然界中嚴格地作勻速線運動的物體是不常見的。

  我們把物體的什么運動稱為勻速直線運動?

  生:我們把物體運動速度保持不變的直線運動稱為勻速直線運動。

  教師板書

  師:請同學們看課本P27。圖2—26所示,一只天鵝在空中沿直線飛翔,若在天鵝飛行途中取3段路程,并記錄下這3段路程的運動時間,請你

  根據速度公式,計算天鵝在這3段路程上的運動速度。

  生:v1=10m/sv2=13.33m/sv3=20m/s

  師: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結論?

  生甲;天鵝在空中作直線運動時,速度越來越快。

  生乙:天鵝在空中作變速直線運動。

  師: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時,在各段路程中,它的運動速度是變化的。變速運動是比較復雜的機械運動。

  我們把物體的什么運動稱為變速直線運動?

  生:我們把速度變化的直線運動稱為變速直線運動。

  四、歸納與學習過程評估

  師:本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生:討論、交流得出:本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

  1.速度的物理意義:速度是用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速度公式:v=,變形式s=vt,t=4、速度的單位:基本單位:米/秒(m/s),

  常用單位:千米/時(km/h)

  換算單位:1km/h=m/s

  1m/s=3.6km/h

  5.速度的測量:(1)據v=,測出s、t,求出v。

  (2)用速度儀直接測。

  6.勻速直線運動;物體運動速度保持不變的直線運動稱為勻速直線運動。

  7.變速直線運動:物體速度變化的直線運動稱為變速直線運動。

  師;每位同學都對自己在本節(jié)課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五、課后練習

  1.課本P28,作業(yè)1。2。

  2。選用課時作業(yè)設計。

  六、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快與慢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程度。

  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v=(定義式)

  s=vt,t=(變形式)

  4、速度的單位:基本單位:米/秒(m/s)

  常用單位:千米/時(km/h)

  換算關系1m/s=km/h1km/h=3.6m/s

  5、速度的測量

  (1)據v=,測出s、t,求出v。

  (2)速度儀。

  二、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物體運動速度保持不變的直線運動稱為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直線運動稱為變速直線運動。

  七、課后反思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現(xiàn)象。

  2.理解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的物理意義。

  3.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的區(qū)別。

  4.知道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5.了解圖象在學習物理學中的作用。]

  6.結合實驗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體驗探究過程。

  【教學重難點】

  1.晶體與非晶體的本質區(qū)別。

  2.晶體熔點的物理意義。

  3.海波和蜂蠟熔化過程的實驗操作。

  4.利用圖象分析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我們學習過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但是物質的狀態(tài)不是一成不變的。當物體的溫度發(fā)生變化時,物質的狀態(tài)也往往發(fā)生改變,所以物質狀態(tài)的變化也屬于熱現(xiàn)象。

  二、進行新課

  1.熔化和凝固

  教師提問:你見過哪些物質由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現(xiàn)象?哪些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現(xiàn)象?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我們最常見的是自然界的氣候變化所表現(xiàn)的物態(tài)變化,例如,春天來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冬天到了,氣溫下降,湖面上的水結成冰;還有固態(tài)的鐵、鋁等金屬塊在高溫下變成了液態(tài),將鐵水澆在模子里,冷卻后,鐵水變成了固態(tài)的鑄件。我們把物質由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做凝固。

  剛才我們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結冰是凝固。鐵、鋁等金屬塊在高溫下變成液態(tài)是熔化,鐵水鑄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海波、蜂蠟、松香、瀝青、玻璃等物質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學生實驗:觀察海波的熔化。

  (1)講述實驗的做法

  各組的熔化實驗儀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體物質海波。將攪拌器和溫度計的玻璃泡插入試管里的海波粉中,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要接觸試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把試管放在大燒杯的水中,將燒杯放在鐵架臺的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加熱。等水溫升至30℃以上時,用攪拌器不停地攪動,每隔半分鐘記錄一次海波的溫度,并觀察海波的狀態(tài)。最后根據記錄的數據在坐標紙上畫出海波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2

  一、教學目的

  1.知道光的反射現(xiàn)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來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3.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從實驗中分析現(xiàn)象,歸納總結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概括能力。

  二、教材分析

  重點:光的反射定律;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難點: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請舉出應用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實例。

  二、新課引入

  教師:我們能看見太陽、電燈,是由于它們能發(fā)光,光線進入了我們的眼睛。我們?yōu)槭裁从帜芸匆娙恕⒔淌、書本這些本身不發(fā)光的`物體呢?這是因為他們能反射太陽、電燈等光源發(fā)出的光,這些被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本節(jié)我們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規(guī)律。

  三、進行新課

  1.光反射的規(guī)律

  教師:光傳到兩種不同物質的分界面時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的物質中的現(xiàn)象叫做光的反射。

  演示一:用平面鏡反射太陽光。

  觀察:墻上光斑及其變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讓學生觀察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入射點。并在黑板上畫出圖:

  教師向學生介紹以下名詞:

  入射點(O):光線射到鏡面上的點。

  法線(ON):通過入射點,垂直于鏡面的直線(用虛線表示)。

  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反射角(r):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教師:通過演示觀察到光的反射現(xiàn)象。那么光反射時遵從什么規(guī)律呢?

  實驗一:

  1.按照課本圖2.2-3,讓從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紙板入射到鏡面上的O點,觀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紙上畫出法線、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記錄下來。

  2.不改變入射點的位置,改變入射光線的位置,重復上面實驗兩次。

  3.把紙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還能看見反射光線嗎?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xiàn)象和數據得出:

 、俜瓷涔饩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诜瓷涔饩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

 、鄯瓷浣堑扔谌肷浣恰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3

  【課型】新授課

  【課標要求】

  ●運用地圖說出我國鐵路干線的分布格局。

  ●在中國的鐵路運輸網上指出我國主要鐵路干線及鐵路樞紐的名稱。

  【教學目標】

  1、運用圖文資料說出我國交通運輸網的大致分布格局。

  2、舉例說明交通運輸的作用,并說出我國現(xiàn)代交通運輸的主要方式。(重點)

  3、運用中國的鐵路運輸網圖,分析鐵路網東西分布疏密的原因。

  4、在中國的鐵路運輸網上能夠指認出我國主要鐵路干線及鐵路樞紐的名稱。(重、難點)

  【教學模式】“新課導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點撥歸納-有效訓練”五步教學法。

  【教學方法】多媒體演示法,讀圖分析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準備】相關圖文資料、地理助學及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入欣賞歌曲《天路》,并配以青藏鐵路圖片讓學生感覺到我國交通事業(yè)的飛躍發(fā)展。

  問:大家每天是如何來上學的.?此外還有那些交通工具?

  有句話說的好“要致富,先修路”。看來,我們出門無時不刻不依賴于交通。今天我們就來關注中國的交通運輸的有關問題。學生聽歌曲回答

  騎自行車、步行、乘車

  火車、輪船、飛機

  聯(lián)系實際設計教學,有親和力,易于學生接受。

  承轉過渡交通運輸與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如果說我們的祖國像只雄雞,各走向的山脈是支撐這只雄雞的骨架,那么縱橫交錯的交通運輸線就是這只雄雞的經脈。

  交通運輸所運送的是“人”和“物”。以圖片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古代交通運輸和現(xiàn)代交通運輸的差別,并補充地鐵、管道也屬于現(xiàn)代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工具的不斷發(fā)展,證明了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公路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水上運輸兼顧貨運與客運,管道運輸只能用于貨運

  播放有關鐵路運輸的錄像,讓學生直觀感受交通運輸的現(xiàn)狀?v橫交錯的鐵路線構成了全國交通運輸網的骨架,認識了鐵路干線,就能認識全國的鐵路網,進而認識全國的交通運輸網。自學完成現(xiàn)代交通方式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經濟發(fā)展的先行官

  五種現(xiàn)代交通運輸方式

  總結出鐵路運輸是我國各種交通運輸中最重要的運輸方式。

  觀看中國鐵路線圖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讀圖和對地理信息的歸納、推理、以及分析判斷能力,最終提高學生閱讀圖文內容的能力。

  承轉過渡目前最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都是鐵路運輸,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鐵路運輸發(fā)展很快,通車里程不斷增長,已形成四通八達的鐵路運輸網,下面我們認識我國的主要鐵路網。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

  2、知道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并知道它與其它單位的關系。

  3、知道測量存在誤差。

  過程與方法:

  1、會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會進行特殊測量。

  2、會正確使用手表或停表測量時間,并會估測時間。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1、刻度尺的使用和測量時間。

  2、單位的換算和特殊測量。

  教學難點

  1、單位的換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準備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課本、鐘表、錄音機。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在生活、生產和科研中,人們經常要進行各種各樣的測量。體檢時量身高、體重、血壓等,買菜時稱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剛到學校醫(yī)務室去體檢,醫(yī)務人員給小剛量完身高后告訴小剛他的身高是163。小剛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學生討論并得出正確的結果:163厘米或1米63)

  講解:上述問題告訴我們,測量時必須首先規(guī)定被測量量的單位。為了世界各國交流的方便,1960年,國際上通過了一套統(tǒng)一的測量標準,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

 。ǘ┻M行新課

  一、長度的單位及測量

  1、長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其它的長度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km=103m;1dm=10-1m;

  1cm=10-2m;1mm=10-3m;

  1μm=10-6m;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離約30km(公里),初二年齡段的同學身高多數在1.5m—1.7m之間,手掌的寬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寬度大概是1cm。

  2、長度的估測

  問題1:請目測一下黑板的長度。

 。ㄕ5個同學目測,再用米尺實際測量,比較誰目測的結果更準。)

  問題2:人們正常走路一步的距離大約為0.5m,以此為長度標準,估測教室的長度。

 。ㄕ垉赏瑢W同時在教室中走路進行估測)

  3、長度的測量

  長度估測的結果精確度是不高的,當精確度要求高時,可以選擇適宜的長度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展示:各種類型的長度測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標卡尺(精度高)、螺旋測微器(精度高)等]。

  介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學生看課本P21并讀出圖2-15及圖2-17的長度)。

  活動1:(1人一組):用刻度尺測量物理書的長度和寬度(結果填入P22的表格中)。

  (選擇兩個較為典型的、有點問題的測量數據進行評價。)

  活動2:(兩人一組):測量乒乓球的直徑。

 。ń處熝惨,并對同學進行指導。)

  介紹:國際乒聯(lián)為了我們限制我們中國乒乓球選手,同時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動在全世界更好地開展,把乒乓球的直徑從原來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謂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賽從原來的一局21分制改為現(xiàn)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剛結束的第28屆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選手表現(xiàn)依然銳不可擋,取得男雙、女單、女雙三塊金牌。

  4、特殊長度的'測量

  問題1.如何測量一個碗口的周長?

  思路:被測長度的特點:

 、偾;

 、谝(guī)則(圓)。

  測量方法:

 、僦苯佑镁沓邷y量;

 、诨鸀橹保河眉毦繞硬幣一周再拉直測量或將硬幣在直線上轉圈;

  ③利用圓周公式C=2πr=πd:兩塊三角板一把尺子夾緊硬幣即可量出直徑或用紙將圓描下,再將紙上的圓對折即可測出直徑或利用幾何方法(有多種方法)找到直徑來測量。

  問題2.漳泉肖鐵路通過惠安的唯一一條鐵路線,如何知道這條鐵路的總長度呢?

  思路:被測長度的特點:距離太大,難以直接用刻度尺測量。測量方法:

 、偕暇W查找(現(xiàn)場上網查找,搜索關鍵字:漳泉肖鐵路全長<128km>);

  ②借助福建省地圖間接測量。

  問題3.如何測出一盤蚊香燃完所需的時間?

  思路:被測時間特點:時間太長。測量方法

 。孩僦苯佑檬直頊y量(要有耐心,可邊做事情);

 、诶帽壤郎y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時間即可。(現(xiàn)場實驗,小段蚊香長度約為1.5cm,蚊香的燃燒速度約12cm/h)

  說明:上述三個問題先分析特點,方法讓學生討論后再一一評價。鼓勵學生多找方法,并盡量找到簡單實用的方法。

  二、時間的單位及測量

  1、時間的單位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經常進行長度的測量外,也經常需要對時間進行測量。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其它的時間單位:年(y)、天(d)、時(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時間的估測

  活動3:(集體活動):估測1分鐘的時間長度。(請三個同學上臺面向黑板,其余同學當裁判,講臺桌上的大時鐘面向“裁判”,教師喊計時開始,三名若認為1min時間到則舉手,比比看誰對1min的時間估測更準一些。)

  3、時間的測量

  講解:時間估測的結果精確度是不高的,當精確度要求高時,可以選擇適宜的時間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活動4:(2人一組):停表的使用。(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對停表的使用方法進行簡單講解,然后教師喊口令,學生按停表計時,請同學相互幫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活動5:(2人一組):跑圈測時。(請三位自認為速度較快的同學分別從教室前門繞到教室后門再回到前門跑一圈,各組同學分別測出每位同學所用的時間,然后請其中一組同學用他們的測量結果判斷誰的速度更快。)

  三、測量誤差

  介紹測量誤差。(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23信息窗內容)

  [課堂小結]

  利用多媒體顯現(xiàn)本節(jié)知識結構進行小結。通過對一些特殊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問題的探討,除了掌握這些簡單的物理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學習生活當中處理問題的時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開,如此你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板書設計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一、長度的單位及測量

  二、時間的單位及測量

  1、長度的單位

  2、時間的單位

  3、長度的估測

  4、時間的估測

  5、長度的測量

  6、時間的測量

  7、特殊長度的測量

  三、測量誤差

  布置作業(yè)

  1.20分鐘能力試卷;

  2.完成練習冊題目;

  3.自制一個1米的厘米刻度尺,并用它測量課桌的高度和長度。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5

  第三單元第1課(節(jié))

  主備人:xx授課教師:xx

  課題

  3.1溫度

  教材

  簡析(創(chuàng)新元素)

  本課是熱學的開始。在學生感受到靠感知的溫度不可靠的基礎上引入溫度計,通過自制溫度計領會溫度計的原理、構造,接著學會使用溫度計。教材注重探索學習,自主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溫度的定義、單位、攝氏溫度、0℃與100℃的規(guī)定。

 。2)知道溫度計的構造、原理、正確使用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從生活實例得出溫度的定義及單位,攝氏溫度的意義。

 。2)通過實驗比較,說明溫度計的用途,并進一步的了解溫度計的構造、原理、正確使用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溫度的學習,知道溫度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的重要。

 。2)通過對溫度計的使用的學習,能正確使用溫度計。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溫度的定義、單位、攝氏溫度、0℃與100℃的規(guī)定。

  2、溫度計的構造、原理、正確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1)一燒杯熱水、一燒杯溫水、一燒杯冰水

 。2)不同種類的溫度計

  (3)多媒體課件

  學生:自制溫度

  教學流程(可以手寫)

  教學過程(信息化資源應用)

  二次備課

  一、情境引入

  播放學校的景色(濃霧天氣拍攝)視頻,讓學生觀看

  二、進行新課

  1、實驗體會:

  讓學生摸自己身邊的物體(比如剛從冰箱拿出的食物、剛烤熟的地瓜、自己的額頭)

  1)提問:同學們所摸的物體,感受怎樣?

  2)通過學生回答(這些物體的冷熱程度不同)進入新課。

  2、新課教學

  1)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

  2)實驗體會:

  器材:在桌面上分別放課前準備的三杯水

  方法:選兩位同學做體會實驗,并把他們命名為甲同學和乙同學。想讓甲同學將一手指放入熱水中,立刻讓他把剛才放入熱水中的那個手指放入溫水中,問他的感受。同樣,讓乙同學將一手指放入冰水中,立刻讓他把剛才放入冰水中的那個手指放入溫水中,問他的感受。

  A、學生回答

  B、提問:按理說,同一杯水的.溫度應該是相同的,為什么剛才兩位同學得到的結果不一樣呢?憑我們的感可靠嗎?該怎么辦呢?

  3)溫度計

  活動一:拿出自制溫度計,先放到熱水中,觀察現(xiàn)象

  再放入冷水中,觀察現(xiàn)象

  問:你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

  自制溫度計是依據什么道理制成的?

  展示實驗室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讓學生觀察其結構

  溫度計的用途:用來測量物體的溫度的儀器。它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制成的。它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毛細管、液體、刻度組成,里面的紅色液體一般是水銀,所以象這一類溫度計又叫水銀溫度計,液體有的是煤油,或者酒精。

  4)在生活和生產中,溫度常常采用攝氏溫度。溫度的單位是攝氏度,符號是℃。

  5)規(guī)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guī)定為0℃,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溫度規(guī)定為100℃。把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問:同學們,今天你們進入校園時,還記得你的體溫嗎?誰上來把自己的體溫寫到黑板上,并大聲讀出來。

  黑龍江省的漠河是我國氣溫最低的地方,冬季最低氣溫為—52。13℃。同學們知道怎么讀嗎?

  活動二:利用自制溫度計能不能準確測出熱水的溫度?為什么?

  那么,你能為自制溫度計標上刻度嗎?請同學們小組討論討論

  6)溫度計的正確使用及讀數

  A、看量程和分度值。

  B、把溫度計插入被測液體中(注意:玻璃泡一定浸沒在液體中,且不要與杯壁、杯底接觸)

  C、讀數時,溫度計一定要保留在液體中,切不可將溫度計從液體中取出,視線要與刻度線水平,不能仰視,也不能俯視。零以上的溫度讀作××攝氏度,零以下的讀作零下××攝氏度。

  活動三:學生分組測冷水、熱水的溫度,練習使用溫度計,并讀數

  7)體溫計

  讓學生閱讀課本上的文字,了解體溫計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三、歸納與小結

  1)溫度的定義、單位及單位符號是什么

  2)溫度計的用途是什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它由哪幾部分組成

  3)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如何讀數

  4)其他溫度計

  作業(yè)設計(布置)

  1、完成課后1,2題

  2、完成學習之友上基礎練習部分

  板書設計

  3.1溫度

  1、溫度

 。1)定義: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

 。2)單位:(通常情況下采用攝氏溫度)

  攝氏度,符號是℃

 。3)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

  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guī)定為0℃,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溫度規(guī)定為100℃。把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2、溫度計

 。1)用途

  溫度計是用來測量物體的溫度的儀器

 。2)設計原理

  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制成的

  (3)結構

  它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毛細管、液體、刻度組成,里面的紅色液體一般是水銀,所以象這一類溫度計又叫水銀溫度計,液體有的是煤油,或者酒精。

  3、溫度計的使用

  課后反思(手寫)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物理八年級上冊教案12-24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12-22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1-10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1-15

八年級物理上冊《速度》教案08-05

物理八年級上冊教案 15篇12-24

八年級上冊物理運動的快慢教案10-25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5篇12-28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運動的快慢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