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古詩教案

語文古詩教案

時間:2024-05-16 15:26:25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古詩教案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古詩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古詩教案

語文古詩教案1

  教材分析:

  四年級下冊第一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三首詩詞都描述了祖國的山山水水,表現了是人對山水的熱愛,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獨坐敬亭山》描寫孤獨的李白在敬亭山下的感受;《望洞庭》中詩人劉禹錫描述了美麗的洞庭湖的景色;《憶江南》的作者白居易描寫了江南的美好風光。

  教學目標:

  1、會認識生字、會寫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會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獨坐敬亭山》。

  3、會通過看注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教學重點:

  重點品味詩句,背誦古詩,積累語言。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知識鏈接:

  《獨坐敬亭山》這首詩是李白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tài)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詩人通過對敬亭山的描寫,抒發(fā)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孤獨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詩人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以山為伴,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

  第一課時

  課前互動: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恍屡笥,(出示李白圖片)認識李白簡介。討論匯報自己對李白了解多少。

  開始今天的學習之前,讓我們一起先回顧一下以前學過的李白的詩。

  幻燈片展示《靜夜思》、《望廬山瀑布》《贈汪倫》。學生朗讀之后,教師小結從三首詩中感受到:思念家鄉(xiāng)的李白,熱愛山水的李白,對朋友有情有義的李白。

  再次仔細朗讀今天要學習的《古詩詞三首》,準備好了,就開始上課。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1、老師看見了大家十分自信的笑容,相信這節(jié)課我們能夠一起快樂的學習。讓我們用最自信的語氣讀今天的課題,1、《古詩詞三首》。

  2、認真預習才能更好更快的學習課文。在課前預習中,你-------(幻燈片出示檢查預習1、你讀準字音,讀通順詩句了嗎?)有誰不怕老師的檢查。請同學們推薦三位讀書好的同學分別讀三首詩詞。提醒其他同學認真聽,給他們挑點毛病。

  3、學生評價。

  4、課件出示檢查預習2、你通過注釋理解了哪些詞語或句子的意思?

  5、你有不理解的問題嗎?(學生質疑)

  二、學習生字詞

  1、同學們都預習的很認真,看來字詞關是攔不住大家了。屏幕上的8個詞語如果你都認識,就給老師一個自信的笑容。那就開火車吧。

  2、是不是老師隨便指哪一個詞語都難不倒四年級一班的同學們啊?打亂順序讀。

  3、強調“敬亭山”------敬亭山在哪里?(江南,安徽)

  強調“兩不厭”------注釋中如何解釋“厭”,那么不厭是什么意思?“兩不厭”又怎樣解釋?

  強調“孤云”------孤云是多少白云?只有一朵。白云的伙伴呢?早就走了,這是最后一朵,也將要“獨去閑”了。悠閑自在的飄走了。

  4、出示:“盡”在字典里的三種解釋,全部;完了,沒有了;用了很大的力氣!案唢w盡”里面你怎樣理解“盡”字的意思?“高飛盡”又怎樣解釋?“眾鳥高飛盡”呢?

  5、課后的五個生字朋友想要考考大家。分析“潭、諳、螺”都是左右結構,“庭、亭”是同音字,雖然字音相同,一個是山,一個是水。重點指導書寫“庭、亭”。

  三、理解詩句,體會感情

 。ㄒ唬⿵念}目上感悟

  1、大詩人李白喜歡旅游,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如果真的能夠穿越時光,李白坐上時光隧道來到我們山東泰安,你最想推薦他去哪里?(泰山)為什么?

  2、讓我們也坐上時光隧道穿越到唐朝,跟著李白去旅游。唐朝的江南也有一座山如同北方的泰山一樣出名。(板書:敬亭山)太多的詩人都到過敬亭山,寫出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詞,所以,敬亭山又叫“詩山”。

  3、李白來到敬亭山下,坐下來欣賞對面山上的美景。有知心朋友陪伴嗎?有只可愛的小鳥陪伴也行啊,有一朵白云相伴也很悠閑啊。ㄉ卮,都沒有并說說從哪句詩里知道的。)

  4、沒有伙伴,你覺得李白是怎樣的心情?板書:獨。

  5獨坐敬亭山的意思是( )學生填空,理解題目的意思。

  6、誰愿意來當一次小演員,把自己變成李白,讀一讀自己的這首詩的題目。

  7、知道孤獨憂傷的語氣要低沉,緩慢。練習朗讀題目。

  8、李白為什么會孤獨,會憂傷呢?一起來了解一下李白當時的處境,寫作的背景。

  (二)細讀詩文,理解含義

  1、課件出示全文。讓我們繼續(xù)穿越時空,以李白的身份,讀讀自己寫的這首詩。還要注意用上李白的語氣啊。

  2、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李白很孤獨?(重點理解高飛盡,獨去閑,第一句詩的含義。)

  3、寂靜的山上沒有一只鳥,沒有一片云,此時此刻有誰愿意懂李白的'心,留下來陪陪他呢?(敬亭山)

  4、李白的眼里有鳥嗎?有白云嗎?只有什么?

  5、李白看著敬亭山,敬亭山也同樣看著李白。孤獨的山看著孤獨的人,孤獨的人看著孤獨的山,-----相看兩不厭,怎么看也看不夠。所以說--------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6、此時李白深情的看著敬亭山,輕輕的說:“ ”

  敬亭山也深情的看著李白,輕輕的說:“ ”

  把要說的話寫在課本的空白處。(強調學習方法:讀書時,邊讀邊想,邊想邊記,這是學習的好方法。)

  7、學生匯報之后,老師引讀。

  此時此刻,李白相對敬亭山說:“連白云和小鳥都不喜歡我了,只有你愿意留下來陪我。我們倆真是------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還想對敬亭山說:“我們兩個孤獨的好朋友在這么清靜的地方,真是------”

  敬亭山也想對李白說:“ ”

  8、李白愿意把敬亭山當做自己的好朋友來傾訴心里的話,我們可以體會到李白對敬亭山的什么性情?(板書:寄情山水)

  9讓我們再一次以李白的身份讀課文,看自己是不是已經理解了每一句詩的含義。出示詩句含義。讀讀記記。

  10、指導背誦。

  四、回顧總結

  說一說這節(jié)課的學習有了哪些收獲?

  五、作業(yè)小超市

  1、練習背誦并默寫《獨坐敬亭山》。

  2、熟練朗讀《望洞庭》和《憶江南》。

  3、搜集一些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詞。

語文古詩教案2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學路

  前面我們學習了《桂林山水》和《林!穬善n文,它們都是以描寫景物來抒發(fā)思想感情的散文。今天,我們要學習三首古詩(板書課題)。本課“預習”提示我們:《墨梅》、《竹石》和《石灰吟》這三首古詩有一共同點,即看起來描寫的是物,實際上是在贊頌人的一種精神。這就告訴我們學習的思路:要通過讀懂詩句,了解事物的特點,從中領悟贊頌的精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F在學習第一首古詩。

  二、引導學習古詩《墨梅》

  1、簡介作者。

  本詩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他出身貧寒,靠自學成為詩人。他性格孤傲,鄙視權貴;既善作詩,又善畫梅,被稱為“畫梅圣手”。《墨梅》這首詩,是作者為自己所畫梅花而題的詩。

  2、理解詩句。

 。1)借助注釋,自讀詩句。(可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

  (2)指名朗讀。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墨、硯、乾、坤

 。3)同桌互說詩句的意思,再全班交流。

  “我家洗硯池邊樹”:洗硯池,書畫家(王冕)洗毛筆硯臺的池塘。樹,指梅樹。這行詩的意思是,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痕,痕跡。這行詩的意思是,朵朵開放的梅花呈現淡淡的墨色。

  “不要人夸好顏色”:意思是,不要人們贊美它的顏色艷麗。

  “只留清氣滿乾坤”:清氣,清香的氣味。乾坤,指天地。這行詩的意思是,只求梅花的清香永遠充滿人間。

  (4)齊讀后,指名完整地說說詩句的意思。

  3。領悟寓意,體會感情。

  (1)自讀全詩,思考:詩中(也是畫中)描繪的梅花有什么特點?作者借墨梅贊頌了人的什么精神?

  (2)討論交流。

  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梅花的形態(tài),后兩句突出梅花的精神。說明梅花有樸素淡雅、不圖虛榮和高潔白重的特點。作者借贊美墨梅比喻人,實際贊美人具有淡泊名利、高潔自重的品質,表達了詩人以墨梅自勵,愿像墨梅那樣做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教師范讀、自讀、指名讀)

  4、練習背誦。(個人試背、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三、舅I導學習古詩《竹石)

  1、簡介作者。

  鄭燮,清代書畫家、詩人。早年家境貧寒。應科舉在朝廷做官,比較關心民間疾苦,后因得罪豪紳被罷官。他擅長畫竹!吨袷愤@首詩是他為自己的畫題寫的詩。

  2、理解詩句。

 。1)借助注釋,自讀詩句。

  (2)指名朗讀。

  (3)讓學生提出不懂的詞語。

  如,破巖,山崖的石縫。堅勁,堅定。千磨萬擊,許多磨難和打擊。還,依舊。

 。4)同桌互說詩句的意思,再全班交流。

  “咬定青山不放松”,意思是(翠竹)緊緊依傍著青山。

  “立根原在破巖中”,意思是原來(竹根)是牢牢扎在山崖石縫中的。

  “千磨萬擊還堅勁”,意思是(翠竹)雖經風雨雷擊依舊十分堅定。

  “任爾東西南北風”,意思是任憑你刮什么風也不懼怕。

  (5)齊讀全詩,再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把詩句連起來說說。

  3、領悟寓意,體會感情。

 。1)自讀全詩,思考:詩中描寫了“竹子”的什么特點?聯系借物喻人的方法,說說它贊美了什么精神。

  (2)討論交流。

  詩中描寫的竹子,是生長在山崖石縫中的,自然環(huán)境惡劣,它不怕閃電雷擊,風吹雨打,仍然能頑強地生長。說明詩中描寫的竹子具有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品質。這首詩實際借物喻人,贊頌了不怕邪惡勢力、不怕艱難困苦、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表達了詩人崇尚這種精神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抒發(fā)詩人的思想感情。

  4、練習背誦。(自背、全班齊背、指名背誦)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墨梅》和《竹石》。

  2、自學《石灰吟》。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指名背誦《墨梅》和《竹石》。

  二、學習第三首古詩

  《石灰吟》

  1、理解詩句。

  (1)指名朗讀。注意讀準字音。

 。2)借助注釋,自讀思考每行詩的意思。

  (3)同桌互說,再全班交流。

  “千錘萬鑿出深山”。錘,敲打。擊,撞擊。千、萬,形容撞擊的次數多。這行詩的意思是(石頭)只有經過許多次撞擊敲打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

  “烈火焚燒若等閑”。若,好像。等閑,平常事。這行詩的意思是(石頭)把烈火焚燒(自己)看成很平常的事。

  “粉骨碎身全不怕”。意思是(即使)身體被粉碎(變成石灰)也不懼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意思是(石灰)要把潔白干凈留在人世間。

  (4)朗讀全詩,再指名把詩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o

  2、領悟寓意,體會感情。

 。1)自讀思考:這首詩贊頌了石灰的什么精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作者通過對石灰不畏“千錘萬擊’’和“烈火焚燒”,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的描寫,贊頌了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表達了作者不與權貴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三、課堂練習

  1、指名背誦本課三首古詩。

  2、默寫《竹石》、《石灰吟》。

語文古詩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自由讀,分組讀,師生合作讀,抽生讀等多種形式中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通過結合注釋、聯系上下文、看插圖等方法教師點拔,大體把握詩意,體會作者的惜春。

  3.通過搜集詩人資料,教師相機補充介紹背景,體會詩人情感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結合注釋、聯系上下文、看插圖等方法教師點拔,大體把握詩意,體會作者的惜春。

  難點: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法學法

  講授法朗讀法、欣賞教學法情境教學法

  使用教材的構想

  古詩的學習孩子們已有一定的基礎,開課前,我準備讓學生先交流一下作者及詩題,并對學習方法簡單做了一復習。接下來通過品析語言文字,感受作者情感的變化。開展多種語文活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的惜春之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在古詩中有很多描寫春天的古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黃庭堅的《清平樂》。

  二、知詩人和背景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疤K門四學士”之一。他在詩歌和書法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其詩講究修辭造句,追求新奇,與蘇軾合稱“蘇黃”。書法上獨樹一幟,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篇》三卷。

  三、初讀詩詞,掃清障礙。

  1.學生自由讀詩。

  2.教師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

  4.明詩意。

  作者不知春歸何處,一心要向別人請教;無人能知時又向鳥兒請教。問人人無語,問鳥鳥百囀,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詞人自己又無法理解,這比有問無答更可嘆。最后,鳥兒連“話”都不“說”,翻身飛走。

  小結過渡。師:這首詩的意思已經初步理解了。作者在尋找春天的足跡時經歷了怎樣的`情感變化呢?下面我們來品讀這首詩。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追問:“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運用怎樣的手法,表達了什么感情?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追問:作者想要抓住春的行蹤,就想到問黃鸝。其實人何嘗能夠向鳥提問,鳥兒知道“春歸何處”嗎?從詩人的想法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從“百囀”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從“因風飛過薔薇”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五、小組討論

  思考:詞人的思想感情變化經歷了哪幾個變化?

  春歸無行路(寂寞傷春)→若有人知(假設希望)→春無蹤跡(更加失望)→問取黃鸝(最后希望)→無人能解(徹底絕望)。

  覓春思春傷春之情層層深化。

  六、總結

  《清平樂》為惜春之作。詞人以清新細膩的語言,感嘆時光去而不返,抒寫了對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表現了對美好春光的珍惜和熱愛。

語文古詩教案4

  教材分析

  《古詩三首》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第九冊中第六單元的學習內容。這三首詩均為借景抒情詩,詩中不僅有豐富多彩的畫面,而且表達了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教學時主要通過學生對詩句的朗讀、感悟,想象詩中的景物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分析

  我們學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以來,學生誦讀了大量的詩歌古文,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詩文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了解詩文的大意,對一般的學生來講不會有困難,所以,引導學生去理解和體會詩人那時那刻的內心世界,是學生真正讀懂古詩的關鍵。

  設計理念

  著眼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體味古詩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進行了古詩教學新的`嘗試,精讀一首《楓橋夜泊》,學生自學《暮江吟》、別董大》,課堂學生相互交流平時積累的古詩,以感情朗誦、講故事、配畫唱歌等的形式展示,擴大課堂容量,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閱讀量,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和空間,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教學目標

  1.根據注釋自學、了解詩句的意思,理解每首詩的大意。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三首古詩。

  3.培養(yǎng)學生對詩的感悟及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的能力,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準備:四首唐詩的配畫幻燈片。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

  每一首詩都是一幅畫,每一幅畫又都是一首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老師這兒有幾幅畫請同學們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畫面上展現的是哪些詩的內容或意境,能否把它背下來。(屏幕顯示四首古詩的畫)

  二、學習古詩:《楓橋夜泊》

  唐詩是我國古代詩歌發(fā)展的高峰,是我國寶貴的文學遺產,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燦的明珠。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三首唐詩。板課題:19古詩三首

  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楓橋夜泊》。

 。ㄒ唬┲娙

  老師介紹:張繼生卒年不詳,湖北人,唐朝著名詩人,少時聰明好學,寫得一手好詩,但他寫的詩大多遺失了,僅留下幾首讓后人反復吟誦,《楓橋夜泊》就是其中的一首。

 。ǘ┟髟娨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把字音讀準確,詩句讀通順。

  2、指名2---3個學生試讀,師生共同正音。

  3、讀了幾遍后,你們知道詩人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寫這首詩的嗎?(解題)

  4、那么詩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結合注釋或利用工具書,弄懂每句詩的大意,然后再在小組里相互交流一下。

  5、學生匯報。

  (三)悟詩情

  1、同學了解了詩的大致意思,現在我們來看看作者這一夜是怎么度過的?請同學們結合圖畫來談談你的看法。(天快亮是作者看到了江邊的楓樹,江面上的魚火,半夜時分聽到了從寒山寺傳來的終生,他睡著了嗎?他為什么睡不著呢?“愁”什么?所以作者就把自己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傾注在了這幾句詩中。)

  2、指導朗讀。那么我們該怎樣讀才能讀出詩人的內心世界呢?(要帶著憂愁來讀,要獨得傷感些,語速慢點,)

  3、創(chuàng)造朗讀意境,F在你就是詩人,孤身一人夜泊在楓橋邊,把你的滿腹憂愁讀出來吧。(配樂自由讀)

  4、指名讀,學生評議,再讀,齊讀。

  知詩人

 。ㄋ模┬〗Y學習方法明詩意

  悟詩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背誦《楓橋夜泊》

  2、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

  二、學習《暮江吟》

  1、“一切景語皆情語”古詩有很多這樣寄情與景,借景抒情的佳作,下面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板書:暮江吟。

  2、按上節(jié)課學習古詩方法小組自學(幻燈片顯示自學要求)。

 。1)知詩人:作者及寫詩的背景。

 。2)解詩題:說說對題目的理解。

 。3)明詩意:說說你讀懂了什么?你最欣賞哪一句,通讀全詩,逐字逐句讀懂詩意,用自己的話說說。

 。4)悟詩情:思考并討論:這首詩哪句是寫景?哪幾句抒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用筆在書上把你認為重要的句子畫下來。

  3、匯報自學情況。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

  三、學習《別董大》

  1、我們以前曾經學過不少送別詩,你們還記得嗎?指名背。

  2、現在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送別詩《別董大》

  3、按上面方法自學,并匯報,師相機指導感情誦讀,及詩所表達的高昂激揚的意境。

  4、有感情,有節(jié)奏的朗讀并背誦古詩。

  四、總結

  這三首詩通過寫景抒發(fā)了個人情感。每首是人不僅描繪了豐富多彩的畫面,而且表達了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我們要通過對詩句的閱讀、感悟,想象詩中的景物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課外,我們可以選其中的一首詩默寫下來,并根據自己的想象畫一幅畫。

  五、拓展延伸

  在班級舉行“古詩展示會”,讓學生從自己所積累的古詩中選取一首,通過感情朗讀、詩配畫、講故事、演唱等形式展示。

  附:板書設計:

  19古詩三首

  楓橋夜泊別董大暮江吟

  秋景夜愁眠一、二句寫景暮景

  三、四句勸勉愛大自然

  夜景

  知詩人

  學習古詩的方法明詩意

  悟詩情

語文古詩教案5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3、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初步體會詩句中對仗句的特點。

  4、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情誼,激發(fā)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品味詩的內涵。

  三、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品味詩的內涵。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五、分課時設計:

  第一課時

 。ㄒ唬┱n時目標:

  1、學習古詩《贈汪倫》,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

  2、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情誼,激發(fā)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

 。ǘ┙虒W重點:

  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品味詩的內涵。

 。ㄈ┙虒W難點:

  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情誼,激發(fā)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

 。ㄋ模┙叹邷蕚洌

  錄音機、

 。ㄎ澹┙虒W過程: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提示課題。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很多感情,其中友情是非常值得留戀的'。我國的古代詩人為了表現彼此之間的友情,留下許多千古名句,今天,我們就要學習兩首古詩,這兩位詩人用不同的筆法表達了朋友之間的濃厚情誼。讓我們一首一首來欣賞。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贈汪倫》

  1、初讀古詩。

 。1)自讀《贈汪倫》,要求讀準字音。

 。2)標出停頓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3)檢查自讀情況。

  a、指名讀古詩,相機正音。

  b、指名標出停頓。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學習古詩的學習方法。

  師:我們學習古詩一般可以分為四步進行。(1)釋詩題,(2)知詩人,(3)明詩意,(4)悟詩情。

  3、用這四步方法自學《贈汪倫》。

  交流。

 。1)釋詩題。

  贈:贈送。

 。2)知詩人。

  作者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李白。汪倫是他的朋友,這首詩是汪倫為李白送行時,李白送給汪倫的。

 。3)明詩意。

  a、交流難解的字詞。

  欲:將要。聞:聽到。不及:比不上。踏歌:用腳步打著拍子唱歌。

  b、朗讀詩句。

  開火車讀。

  齊讀。逐行朗讀,理解。

  c、指名說說詩意。

  李白我乘船要走的時候,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腳打節(jié)拍唱歌的聲音。即使那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

 。4)悟詩情。

  a、李白描寫自己要走了,汪倫來送行的一件事,從詩中的哪些語句你體會到他們二人比潭水還深的情誼?

  b、如果你是李白,你看到這感人的情景,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嘆與感激之情。你能來朗誦一下這首詩嗎?

  指名朗讀,體會情感。

  有感情地試背。

  三、總結全詩

  李白運用夸張的寫法,向我們表達了他與汪倫之間深厚的情誼。一個“忽”字既表現了詩人吃驚的心情,也緊緊抓住了我們讀者的心。全詩濃烈奔放,是李白的傳世名作,現在更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句話來表達朋友之間的濃情厚意。

  四、作業(yè)設計:

  1、背誦,默寫古詩。

  2、收集有關寫朋友之間友情的古詩。

語文古詩教案6

  知識與技能:

  1、會認“簸”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

  學習借助注釋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的意境。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詩的意境、節(jié)奏、韻律美,養(yǎng)成課外積累名家名篇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借助注釋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的意境。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師生雙邊教學活動方案預設預設修改或生成情況。

  一、復習舊知導入。

  1、同學們,你們學過有關劉禹錫的哪些詩呢?誰來給大家背誦一下?

  2、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他的另一首詩。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

  1、請同學們觀察書上的.插圖,指名說圖意,釋題。

  2、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多讀幾遍。

  3、指名認讀生字,注意正音。

  4、指名讀古詩,讀中正音。

  5、同桌互讀。

  再讀古詩,借助注釋和圖理解詩意。

  三、細讀古詩,感受詩的意境、節(jié)奏、韻律美。

  1、指名讀第一行。

 。1)說說“九曲”的意思。

 。2)解釋這句詩意。

 。3)齊讀這句。

  2、指名讀第二行。

 。1)說說“浪淘、簸”的意思。

  (2)解釋這句詩意。

 。3)齊讀這句。

  3、指名讀第三行。

 。1)說說“上、銀河”的意思。

 。2)解釋這句詩意。

 。3)齊讀這句。

  4、指名讀第四行。

  (1)說說:“同”的意思。

 。2)解釋這句詩意。

 。3)齊讀這句。

  5、學生自讀古詩,想想整首詩的意思。

  6、分組讀、男女生讀詩。

  7、說說這首詩反映了什么?從哪句體會到的?感情朗讀。

  8、學生各自背誦古詩

  四、拓展。

  請學生回家后再查找劉禹錫的詩進行背誦。

  板書設計:

  浪淘沙。

  景: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情:直上、同到(豪情萬丈)。

  作業(yè)設計:

  背誦并默寫古詩、課外查找李禹錫的詩進行背誦。

語文古詩教案7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古詩,理解詩句意思,自然成誦。用心品讀詩文,體悟“水光瀲滟”、“山色空蒙”構筑的畫面與意境,讀出詩的韻味與美感,讀中悟情。

  2.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朗讀古詩,讀出感情,讀出韻味。

  【教學難點】

  1、朗讀古詩,讀出感情,讀出韻味。

  2、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以讀為主,讀中悟情。

  3、感受詩人眼中的西湖,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詩題,理解詩題

  1、師:現代詩人艾青曾經寫道:月宮里的明鏡,不幸失落人間。同學們,你們猜,詩人筆下那不小心落于人間的明鏡是什么?生:是西湖。幾千年來,人們用自己心中的筆描繪著西湖的美,出示白居易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楊萬里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绷稚娋洌骸吧酵馇嗌綐峭鈽,西湖歌舞就幾時休。”人們就是這樣用自己的筆,抒發(fā)了內心的情懷。蘇軾也是一樣,他對西湖愛的格外深沉。今天我們將跟隨蘇軾的腳步到西湖邊去欣賞西湖的美景——《飲湖上初晴后雨》。

  2、老師寫詩題,你來讀詩題。學生讀詩題,注意要讀出停頓。

  師:你從題目中讀懂了什么?生答

  師:是啊,他們在西湖上喝著酒,賞著美景,起初是晴的,后來下起了雨。帶著你對題目的理解來再讀詩題。

  二、學習生字,明確節(jié)奏

  1、師:同學們看“初”字!俺酢笔且笪覀儠䦟懙纳,請你仔細觀察我們在寫時要注意什么。生答師:左邊為什么是衣部旁呢?(帶學生從甲骨文造字開始追溯“初”字的來源。)師:了解了左邊衣部旁的來源,我們來寫這個字寫的時候,要注意它的字形結構左長右短。師范寫學生練習書寫,注意書寫姿勢

  2、我們一起走進詩中去看看這景色到底如何?首先請你借住拼音,把這首詩讀正確讀流利。學生自由讀詩,評價師:借助停頓符,我們可以把詩讀出它的停頓。借助拍子同樣也可以。我們拍手試著讀一遍,開始。師生共讀

  師:停頓符和拍子都是讀出停頓的好方法。再找學生讀師:你讀得可真投入,讀詩就要這樣,不僅要讀出節(jié)奏,更要讀出它的味道。師生合作讀(老師一、二句,學生三、四句)(老師一、三句,學生二、四句)

  師:古人在讀詩的時候也會有平仄調的不同,讓我們把詩吟唱出來。聽。(唱詩)看著古詩,想象著你就是蘇軾,此刻泛舟湖上,欣賞著眼前的畫面,跟著它唱出來。學生唱詩

  三、初識西施,走近西湖

  1、師:在蘇軾的眼中西湖卻像什么呢?生:西子。

  師:你怎么知道的?(欲把西湖比西子)

  師:他把西湖比成了西子。你知道西子嗎?生:她是春秋時期越國有名的美女。

  師:你從哪兒知道的?生:書的注釋上寫著。

  師:同學們,借助注釋來理解古詩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2、對西施,你有了解嗎?

  介紹西施,讀課件連魚兒都被她的美貌所吸引,西施美不美?真正的美人略施粉黛,畫個淡妝,可以嗎?濃妝艷抹,可不可以?這就是——淡妝濃抹總相宜。在蘇軾的眼中,西湖像西子一樣美,所以他才——欲把西湖比西子。

  四、細讀詩句,欣賞晴雨西湖

  師:這么美,美在哪里?蘇軾提起筆只用下兩句詩,就把西湖淡妝濃抹了一番。你來讀——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水光瀲滟晴方好。

 。1)“瀲滟”是什么意思?(瀲滟:波光閃動的樣子。)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課本注釋知道的。)

 。2)師:讓我們一同來猜猜,看著“瀲滟”兩個字,你覺得它可能跟什么有關?生:跟水有關,因為這兩個字都有“三點水”。

 。3)“瀲滟”讓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波光粼粼,波光閃閃,波光閃動,湖水蕩漾)出示“水光瀲滟”的畫面,用上面其中一個詞說一說畫中的景象,引導學生理解“水光瀲滟”的意思。

 。4)是什么讓西湖水面出現“瀲滟”的景象?(陽光和微風)這也讓我們了解到當時的天氣是怎樣的?(晴天。)讓我們去西湖看一看,欣賞這“水光瀲滟”的景象(看視頻)。師:同學們,陽光照耀著水面,你覺得這水面像什么?生自由答師:同學們,這水光瀲滟的景色夠美吧,難怪蘇軾會說——水光瀲滟晴方好。生:(接讀)

 。5)蘇軾在詩中,用了一個字來概括他看到的畫面。哪個字?——好請大家把這個“好”字讀出來。一起讀——水光瀲滟晴方好。

 。6)師:老師在讀的時候,查了查字典,發(fā)現“方”在字典里有七種解釋,我選擇了三種,你看看“方”是什么意思?(出示課件)生:第二種:正好,恰恰。

  師:“晴方好”的意思是?生:晴天的西湖正好顯得是那樣的美好。請你讀,讀出晴天西湖的美好。個別生讀,齊讀

  2、山色空蒙雨亦奇師:西湖真會打扮自己啊,在陽光下,她是那樣婀娜多姿。正當蘇軾陶醉其中,忽然,雨霧迷蒙,眼前的西湖又變成了另外一幅景象。(課件出示“山色空蒙”畫面)

 。1)師:說一說你眼前的畫面。生1:像披上了一層輕紗。生2:感覺朦朦朧朧的。師:所以,這就是——山色空蒙。師:你在哪見過這樣的畫面?(出示課文“雨中日月潭”句子)。一生讀現在,換個地方,讓我們來到西湖。你來讀。(山色空蒙雨亦奇)多種方式讀

 。2)出示雨中西湖的畫面(動態(tài)),如果此時,你就是蘇軾,喝著杯中的酒,賞著西湖的美景,你想說些什么?生自由答師:蘇軾用一個字,概括這個畫面的景色——奇。

  師:那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雨中吧,誰愿意把這種朦朧、奇妙的感覺讀出來?生自由讀,男女生各讀一遍后,全班齊讀師:剛才還是水光瀲滟,現在卻是——生:山色空蒙。

  3、師:短短一天之中,就讓我們看到如此不同的西湖,同學們,此時老師覺得這短短的14個字,仿佛匯成了一幅畫,畫中這位名叫西湖的女子是美的、妙的。看看誰能把這晴雨的變化讀出來。生朗讀詩的一、二兩句生讀,全班齊讀,(注意停頓、重音、有感情......)4、西湖的.景色既美又奇,蘇軾可真厲害,短短的兩句詩把西湖由晴到雨的狀態(tài),像一幅畫一樣鋪展開來。在這幅畫中,水光瀲滟是美景。山色空蒙也是美景。晴是美景,雨也是美景。晴方好。雨亦奇。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古人在寫詩的時候,不僅追求平仄,還會追求對仗,這樣會讓詩讀起來更加的美。男生前半句。女生后半句。讓我們這種美讀出來。

  五、賞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1、師:晴天的西湖嬌媚,雨天的西湖溫柔,像誰呢?生:(齊答)西子。師生:(齊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師:西子無論是淡妝還是濃抹都那么美麗,西湖也是——生:(齊讀)淡妝濃抹總相宜。師:那就讓我們走進西湖,看看誰在為西湖化妝?(播放課件,出示西湖美景畫面,教師講述)美嗎?難怪說,欲把西湖比西子——生:淡妝濃抹總相宜。

  師:這“淡妝濃抹”在每個人眼中都是不一樣的,那就用你的筆,描繪出你心中的西湖吧!生:(練筆,教師隨機指導)

  師:淡妝溫柔濃妝艷麗,難怪蘇軾發(fā)出這樣的感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西湖之美,美在一年四季,美在一日四時,美在陰晴雨雪。無論何時,西湖總是美的。剛才我們?yōu)槲骱串嫕鈯y,又畫淡妝。下面我們帶上音樂,把西湖的這種美讀出來。學生個人展示讀,齊讀

  六、走進詩人,情系西湖

  1、師:蘇軾就這么看著,從早到晚,從日出到黃昏,從春到冬,他最愜意的事情莫過于游玩西湖。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他很想為西湖做點什么(出示蘇軾任職杭州,改造西湖資料)師:(朗讀拓展資料)看到這,你有什么想對蘇軾說的嗎?生:謝謝你,蘇軾!要不是你,我們也看不到這么美麗的西湖景色了。師:同學們,蘇軾對杭州,對西湖是日久生情啊,他一遍又一遍地看著西湖,想著西湖。看,一首流傳千古的佳作就這樣誕生了!(全班配樂齊讀《飲湖上初晴后雨》)(全班吟唱《飲湖上初晴后雨》)

  2、感受不同詩人筆下西湖的多姿多彩月宮里的明鏡,不幸失落人間。(艾青)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廣寒宮。(周起渭)湖上春來似圖畫,亂峰圍繞水平鋪。(白居易)

  師:而在蘇軾的眼中卻是——生:(齊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七、拓展閱讀

  師:蘇軾沉迷于西湖的美景,他看著美景為西湖寫下了453首詩,這一個數字足以看得出他對西湖的愛,就是這種愛。才讓蘇軾成為了贊美西湖的大家。

  拓展:《6月27日望湖樓醉書》。

  八、布置作業(yè)

  師:西湖風景美不勝收。贊美西湖的詩歌吟唱不休。還有很多的名家為西湖寫下了著名的詩篇。課下請你搜集一些其他描寫西湖的古詩讀一讀,品一品這濃濃的一湖詩意。

語文古詩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地朗誦和背誦古詩

  2、理解詩中的重難點字詞,學會串聯整首詩的意思

  3、學習詩人寫景、抒情的手法

  過程和方法:通過反復朗誦、音樂渲染、串聯詩意使學生融入情境,在賞析景物中體會詩人抒發(fā)的感情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生能感受詩中美的意境,體會詩人熱愛秋景,樂觀面對人生 的感情。

  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詩歌內容,欣賞詩中描繪的秋色,學習詩人寫景、抒情的手法。

  教學難點:感受古詩的意境美,體會詩人抒發(fā)的情感。

  教學課時:共1個課時

  教學過程

  一、兒歌導入,揭示課題,初識文意:

  課前教師板書《山行》全文

  (一) 兒歌導入: 同學們,我們中國的古詩不僅能通過讀、畫來表現,還可以通過唱來展示。現在,我們一起來聽一首由古詩編成的兒歌,一邊聽一邊想:這首古詩叫什么名字。你從課本或者其他地方讀到過這首詩嗎。

  播放兒歌《山行》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這首古詩《山行》

  請同學們看教師板書課題:山行;全班齊讀一遍課題

  (二)揭示課題,認識作者,了解文意

 。1)通過理解詩題,初步了解全詩內容:同學們應該已經預習過這首古詩了,那題目“山行”是什么意思。誰在山路間行走。

 。2)師生交流詩人生平:現在,有哪位同學可以為大家介紹一下杜牧的生平。

 。ǘ拍辽剑海803-852)字牧之,唐代詩人。被后人成為“小杜”,以區(qū)別杜甫,他和同時期的詩人李商隱并稱“小李杜”。晚唐時國家內憂外患,他雖出身于高門世族,關心國家和百姓,但因為人耿直,受到排擠,生平坎坷)

  總結語:通過詩題我們可以了解到,這首詩寫的就是唐代詩人杜牧在山間行走時的見聞。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跟隨杜牧的腳步,一起去欣賞山間的景色吧。

  二、新知的教學

  (一)讀順古詩,理解字詞, 解決疑難

  過渡語

  (1)自由朗讀,把握音律:先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朗讀這首古詩。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注意節(jié)奏。

 。2)指名朗讀,強調難點: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教師根據該學生的朗讀,指導全班同學注意詩中易讀錯的字詞。

  重難點字詞:“斜”字,在這首詩中讀xia,而不是讀xie。因為古詩講究韻律,詩句中末尾一個字韻腳相同,讀起來就朗朗上口。在這首詩中,為了讓“斜”與“家”、“花”押韻,所以讀xia。

  (3)全班齊讀:大家一起把這首古詩讀一遍。

  默讀古詩,劃出難解字詞: 現在,請同學們再小聲地默讀幾遍這首古詩,一邊讀,一邊把你不理解的字詞用波浪線標出來。

 。4) 全班交流,解決疑難字詞,了解詩文內容

  重難點字詞:寒山、石徑、斜、生處、坐、愛、晚、霜葉、于

  從“寒,霜”推斷出詩文寫的是深秋景色,從“白云”、“晚”推斷出詩文分別寫了白天與傍晚的景色,(二)創(chuàng)設情境,串聯詩意,融入意境

  過渡語: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把這首詩中難以理解的字詞都弄清楚了,F在,請同學們根據剛才的注釋和自己的理解,自己串聯這首詩的意思。

 。1)播放古箏曲,指名描繪情境:哪位同學能把這首詩描繪的場面口述出來。

  (2)融入情境,感受美景:其他同學請閉上眼睛,在輕柔的《高山流水》音樂聲中,仔細感受他說描繪的景色。

  (3)帶著對美的感受朗誦全詩:同學們,他剛才描繪的秋景圖美不美啊。讓我們帶著對這種美景的感受齊讀一遍古詩。

  (三)品讀古詩,賞析景物,體會情感

  過渡語:老師從大家的朗誦中,體會到了你們對這首詩描繪的美景的感受。那么,在這幅秋景圖中究竟有那些景物呢。

  詩人是從那些方面來描寫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賞析景物。

  1、賞析景物,勾勒圖景,體會喜愛之情

  (1)找找景物: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詩人描寫的景物,把它們圈出來

  (2)描繪場景,探尋景物,板書景物:美麗的秋景圖中究竟有哪些景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人是怎樣描寫的。

  “白天,詩人乘坐馬車行走在山路間,向遠方望去,他看到的景色有……詩人沉醉在美麗的景色中,邊走邊看,直到傍晚。

  在傍晚,他又停車觀賞,這時他看到的景色有……”

  在所有的景物中,詩人寫白云用了一個“生”字。“生”是出現生成的意思,表現了白云的升騰繚繞,說明白云是靜的還是動的。

  其他景物是靜還是動。

  教師根據學生的答案,一邊說,一邊板書景物:

  白日遠景:(靜)寒山 石徑 人家 白云(動)

  傍晚近景:楓林 霜葉

 。3)師生交流,串聯景物,揭示詩人對深秋美景的喜愛之情

  在這幅秋景圖中,有白天的……有傍晚的……有遠處的……有近處的……有動態(tài)的……有靜態(tài)的……這所有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一副秋景圖?吹竭@樣一幅……的秋景圖,詩人會有怎樣的情感。

  正是這樣一種……的情感,使他認真的觀察眼前美景,用詩歌從……六個方面描繪出了這幅深秋美景圖,從而留下了這首千古名篇。

 。4)帶著喜愛之情朗誦全詩:請同學們帶著詩人對美麗秋景的喜愛之情,再有感情地朗誦這篇古詩。

  2、深度品讀,對比感悟,理解霜葉寓意

  過渡語:聽完大家的朗誦,我感覺深秋的景色真美,詩人已經完全沉醉其中。那么,在讀完全詩以后,你們覺得,詩人最喜歡的是哪些景物呢。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1)齊讀

  3、4句詩,思考:美麗的景物這么多,為什么他獨獨最愛楓林霜葉。

  你認為這些景物有哪些特點讓詩人如此喜愛。

  (2)對比“霜葉”與“二月花”,體會寓意

  a.氣候與環(huán)境對比:“霜葉”是深秋時的楓葉,二月花是春天的鮮花。從氣候來看,深秋的氣溫是……春天的氣溫是……,從當時的環(huán)境來看,深秋的動植物……春天的動植物……這說明,楓林霜葉的生存環(huán)境比二月花要……

  b.提問引出楓葉品質:可是,為什么被霜打過的,在惡劣環(huán)境中生存的霜葉比溫暖的春天中盛開的花還要紅艷。

  這說明霜葉具有怎樣的品質。

  c.聯系生平,思考寓意:我們常說,詩人在古詩中多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在這首古詩中是否也運用了這種手法。聯系詩人的生平的坎坷經歷,想一想,詩人與楓林霜葉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嗎。詩人借霜葉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

  揭示寓意:詩人頑強樂觀地面對人生

  3、感情朗讀,練習背誦,加深情感體會

 。1)朗誦訓練:請同學們帶著你從杜牧和這首詩中體會到得情感,自由地朗讀全詩。

  指名讀:誰能讓我們體會一下他對這首詩的感情,站起來讀一讀。

  教師通過幾位學生的朗讀,指出朗讀中要注意的地方。如讀出“斜”的彎彎曲曲,“白云生處”的輕盈繚繞,對于“紅于”要讀重音等。

 。2)背誦古詩:同學們都讀出了自己的感情。那你們能把這首古詩背誦下來嗎,請同學們先自己練習背誦這首古詩。

  全班背誦這首古詩。

  三、交流拓展, 總結全文, 升華情感

 。1)拓展思維,交流心得:現在,請同學們仔細想想,學習了這首詩,你覺得杜牧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

  (2)總結全文:一首簡短的詩歌,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秋景;幾樣平常的景物,寄托詩人真摯的感情。學習了這首古詩,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美,還可以感受到中國古詩的簡潔凝練、意境深遠。

  板書設計:

  6. 古詩三首

  山行

  杜牧

  對自然秋 白日遠景:(靜)寒山 石徑 人家 (動)白云

  景的喜愛 傍晚近景:楓林 →寓情于景 ← 霜葉

  ↓

  ⌒ ⌒

  樂觀頑強地面對人生

  ︶。

語文古詩教案9

  【重點難點】

 。薄⒆R字寫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薄⒄J知本課的十三個認讀字和六個會寫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兩首古詩。

 。场W習古詩《春曉》,感悟意境,練習背誦。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詞卡,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談話引入

 。、學習了前面的幾篇課文,同學們覺得春天怎么樣?

  2、古時候的人們也很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很多的詩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這節(jié)課俺們就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兩首古詩的題目是什么?

  看一看書,誰能讀準確?

  板書:春曉 村居(區(qū)分“春、村”的讀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借助拼音自讀古詩,畫出本課的生字:

  同桌之間互相認讀。

 。病⒔處煶鍪旧挚ㄆ,引導同學認讀:

  開火車讀。

  指名讀。

  3、交流識字方法,記憶生字:

 、 加筆畫、加偏旁組字:

  自──首 十──古 古──居 亡──忙 因──煙 口──知

 、 換筆畫,換局部組字: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歲──多 放──散

 。础⒆x詞語鞏固讀音:

  兩首 古詩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xiāng)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三、正確流利的讀古詩

  1、自由讀。

 。病⑼阑プx,能背的可以背給同學聽。

 。、自愿到前面讀或背,讓大家欣賞。

  四、重點理解《春曉》,感悟意境

 。薄⒃S多同學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誦《春曉》這首詩了;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ㄌ拼娙耍好虾迫唬

  2、再談談這首詩,說說你哪兒讀懂了,還有哪兒不懂?

  根據同學質疑可適當引導:

 、 曉:是天剛亮的時候。

  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 眠:就是睡覺的意思。

  ⑶ 聞:就是聽的意思。

  ⑷ 啼:就是叫的意思。

  3、請同學們看著課文中的圖畫,聽老師范讀古詩,聽聽老師哪兒的停頓長一些或者字音拖長了。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同學自讀,體會感悟。

  ⑵ 教師描述,引領大家讀。

  教師:在春天里睡覺真好,不知不覺天就亮了,為什么?

  同學:春眠不覺曉。

  教師:剛一醒,就聽到四處傳來鳥兒叫聲,聲音真好聽。

  同學:處處聞啼鳥。

  教師:昨天夜里刮風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麗的花兒又被風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同學: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自由練習背誦。

 、 學做小詩人,到前面朗誦,教師為同學配上音樂。

 、 集體背誦。

  五、板書設計

  4、古詩兩首

  春曉 村居

  六、課堂作業(yè)設計

 。薄⒄遗笥眩

  詩 村 首 醉 出 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病⒆x一讀,說一說:

  詩:詩人。

  聞:見聞。

  古:古往今來。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薄W習古詩《村居》,練習背誦。

 。、指導寫字。

  3、學習積累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

  〖教具準備

  實物展臺,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抽讀生字卡,復習生字讀音。

  2、背誦《春曉》。

 。场⒔裉爝@節(jié)課俺們繼續(xù)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誰已經背下來了,可以背給大家聽。

  二、理解古詩,感悟意境

  1、誰告訴大家這首《村居》是誰寫的?

 。ㄇ宕娙耍焊叨Γ

  2、這首詩寫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

 。ù禾炖铮瑢W們放學后,一起放風箏的景象)

  3、古人管風箏叫什么?

 。堷S)

  4、頌讀古詩,練習背誦:

 、 自身讀一讀這首詩,看看跟讀《春曉》有什么不一樣?

  (停頓不一樣,這首詩是在每行的第四個字后面稍作停頓 )

  ⑵ 同桌互相聽讀,鼓勵同學邊讀邊扮演。

 、 上臺背誦,展示。

  三、指導寫字

 。薄⒔處熞龑瑢W說一說要寫好哪幾個字?

  讀一讀:

  古 聲 多 處 知 忙

  2、同學描字,說一說哪個字最難寫?

  教師具體指導:

  多:上下兩局部一樣,但寫時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寫成一左一右。

  處:強調是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捺要拉長包住上面的筆畫。

 。场⑵溆嗟淖滞瑢W自身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利用實物展臺評說:

  古:橫要寫長稍鼓一些。

  聲: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邊的口要寫得稍低一些。

  忙;強調“忄”筆順。

  四、課后延伸

 。、以小組為單位,親手做個風箏放一放。

 。病⒁部梢詫F成的風箏拿來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課外讀背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與大家交流。

  推薦:徐俯《春游湖》 朱熹《春日》

  蘇軾《春宵》 韓愈《晚春》

語文古詩教案10

  【素養(yǎng)目標】

  1.分析詩歌中環(huán)境渲染、對比手法的作用。

  2.挖掘、探究邊塞詩的內涵,理解邊塞詩的多重主題。

  【教學重點】

  挖掘、探究邊塞詩的內涵,理解邊塞詩的多重主題。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經過初唐詩人的開拓,唐詩迎來它的全盛時代,高昂雄渾、闊大恢弘的盛唐之音成為詩歌

  的主流,王維、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高適、岑參的邊塞詩開拓了唐詩題材,唐詩自此“聲律風骨始備矣”。今天我們走進高適的世界,了解他筆下的邊塞風光與置身其中的百姓的生活情感,鑒賞“第一大篇”——《燕歌行》。

  二、課前預習

  1、了解作者

  高適(700-765)字達夫;世稱高常侍封渤?h侯,世稱“高渤海”,唐代邊塞詩派的主要代表,在當時與岑參并稱“高岑”。在邊塞詩中他不僅表達了自己的抱負,歌頌了將士的戰(zhàn)功,還陳述了邊防策略。此外,還揭露了封建軍隊中將領與戰(zhàn)士的矛盾,較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宋人嚴羽在《滄浪詩話》中以“悲壯”概括高適詩的風格。

  2、寫作背景

  御史大夫張公,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開元二十三年張因與契丹作戰(zhàn)有功,拜輔國大將軍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驕縱,不恤士卒,開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將敗于契丹,張卻隱瞞敗績,虛報戰(zhàn)功,并賄賂奉命前去調查的牛仙童。高適從“客”處得悉實情,乃作此詩以“感征戍之事”。

  3、文體知識

  邊塞詩

  唐代國力強盛,疆域廣闊,內地與邊疆各民族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邊事增加,戰(zhàn)爭頻繁。盛唐文人們多熱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從軍邊塞為國立功成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種新的出路,而且他們也向往新奇的邊疆生活、邊塞風光。

  代表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李頎、盧綸等。

  盛唐的邊塞詩意境高遠,格調悲壯,像雄渾的軍號,一聲聲吹的歷史都熱血沸騰。盛唐的邊塞詩人視野開閹闊胸懷激蕩,充滿了磅礴的浪漫氣質和一往無前的英雄主義精神。他們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充分體現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詩壇上絕無僅有的奇葩,是后世詩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4、資料鏈接

  評述高適《燕歌行》

  清人宋宗元在《網獅園唐詩箋》中評述高適《燕歌行》道:“沉痛語不堪多讀”。

  高適曾經懷著豪情壯志,到薊北一帶漫游,尋求報效國家的機會。當時,那里正是唐朝與契丹對峙的'前沿地區(qū),形勢緊張,是用人之地。由于當地軍政官僚們堵塞賢路,高適的愿望無法實現,但他對邊塞地區(qū)的現實狀況是了解的更加具體、更加透徹了。這種切身的體驗,也為《燕歌行》的寫作提供了堅實的生活和思想基礎。而此詩也是有感而發(fā)。原序: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此詩含有譏諷張守珪的意思,具有明確的現實針對性,詩篇的思想深度來自勇敢針砭時弊的精神。

  三、整體感知

  1、讀詩歌,讀出節(jié)奏和語氣

  聽錄音跟讀

  2、結合課下注釋,疏通大意

  漢家煙塵在東北,東北邊境上的烽煙塵土蔽日遮天

  漢將辭家破殘賊。將領們?yōu)閽咂絻磾侈o家上了前線

  男兒本自重橫行男兒本看重馳騁沙場為國戍邊;

  天子非常賜顏色。漢家天子對這種精神又格外賞識

  摐金伐鼓下榆關。敲鑼打鼓隊伍雄赳赳開出山海關;

  旌旆逶迤碣石間。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邊蜿蜓不斷。

  校尉羽書飛瀚海,校尉自大沙漠送來了緊急的軍書

  單于獵火照狼山。單于把戰(zhàn)火燃到內蒙的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山川景象蕭條延伸到邊境的盡頭

  胡騎憑陵雜風雨。敵騎侵凌來勢兇猛猶如狂風暴雨。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戰(zhàn)士在前線廝殺一半死來一半生

  美人帳下猶歌舞。將軍仍在營帳中觀賞美人的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北方沙漠到了秋末盡是萋萋衰草

  孤城落日斗兵稀。暮色降臨孤城能戰(zhàn)守兵越來越少

  身當恩遇恒輕敵,將士身受皇恩常不顧頑敵而死戰(zhàn)

  力盡關山未解圍盡管竭力奮戰(zhàn)仍未解除關山重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戰(zhàn)士們身穿鐵甲辛苦地久戍邊疆

  玉箸應啼別離后。家中妻子一定淚如玉箸時時感傷

  少婦城南欲斷腸,少婦們在長安家中恐怕哭斷了腸

  征人薊北空回首。征人們在薊北邊防枉自回首故鄉(xiāng)

  邊庭飄飖那可度,邊疆朔風凜冽要想回鄉(xiāng)那能飛渡

  絕域蒼茫更何有。疆域曠遠迷茫是人世間僅有絕無

  殺氣三時作陣云,晨、午、晚三時都殺氣騰騰戰(zhàn)云彌漫

  寒聲一夜傳可斗。夜里頻傳的刁斗聲叫人聽了膽寒

  相看白刃血紛紛,你我相看雪白的戰(zhàn)刀上血跡斑斑

  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自古盡忠死節(jié)豈能顧及功勛受賞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君不見沙場上嘗盡征戰(zhàn)苦的士兵

  至今猶憶李將軍。至今仍然懷念西漢時的李廣將軍

  3、按照什么順序寫戰(zhàn)事的

  按戰(zhàn)事發(fā)展的順序:出師—一失利——被圍——死斗(結局)

  4、理清詩歌結構

  第一層八句寫出師,著力烘托氣氛;

  第二層八句寫戰(zhàn)敗,揭示其原因;

  第三層八句寫被圍,刻畫相思之苦

  第四層四句寫死斗,突出壯志豪情。

  四、探究歸納

  探究主題

  1.從這首詩歌中你讀出了什么(也可以按照“這是一場戰(zhàn)爭”模式來陳述,并說出你的理由。)

  (1)是一場環(huán)境惡劣的戰(zhàn)爭

  這是一首邊塞詩,作者描繪了哪些邊塞的意象并分析意象的作用

  意象:金鼓、旌旆、碣石、羽書、獵火、狼山、大漠、塞草、孤城、鐵衣、征人、刁斗

  白刃、沙場等

  作用:

  多個意象組合,描繪邊塞風光,一片肅殺,渲染悲劇的場面,營造了蕭瑟、凄涼、悲壯的氛圍。

  烘托出殘兵敗卒心境的凄涼,暗示戰(zhàn)爭的失敗。

  邊塞詩常見的意象:金鼓、旌旗、烽火、羽書、戈矛劍戟斧鋮刀鎩、磧西、輪臺、龜茲、夜郎、玉門關、黑河、胡、羌、羯、夷、安西、單于、樓蘭、大漠、烽煙、長城、黃沙長云、秋月、雪山、孤城、鷹揚、箭飛、馬走、羌管、胡笳、胡琴、琵琶、折柳曲、梅花落、陽關曲等。

  (2)是一場思鄉(xiāng)、思親的戰(zhàn)爭。

  找出相關詩句,賞析運用的表現手法和表達效果。

  詩句: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賞析:運用比喻,把思婦的眼淚比成“玉箸”,突出征夫思婦雙方的痛苦。

  如:陳陶的《隴西行》: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征人已成無定河邊的枯骨戰(zhàn)死疆場,而家中的妻子仍盼著丈夫早日歸來。通過對比表現了征戰(zhàn)給勞動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現了詩人對戰(zhàn)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3)是一場失敗(腐朽)的戰(zhàn)爭。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為什么成為千古名句

  采用對比的手法,戰(zhàn)士拼死作戰(zhàn)、流血犧牲、視死如歸,將領卻是美人歌舞、縱情聲色,這樣嚴酷的事實對比,尖銳地揭露了軍中苦樂不均官兵之間的矛盾,批判了身居要職的將軍們的腐敗作風,暗示了必敗的原因,表達了作者對戰(zhàn)士的同情和反戰(zhàn)主題。

  (4)是一場正義的戰(zhàn)爭(抒寫將士殺敵衛(wèi)國建功立業(yè)的豪情)。

  理由: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

  如:王昌齡的《從軍行(其四)》中“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楊炯的《從軍行》中“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等詩句直接抒發(fā)了保邊衛(wèi)國的壯志豪情。

  2、本詩表達了怎樣的主題

  贊頌士兵的英雄氣概和犧牲精神

  表現士兵離家遠戍的痛苦

  譴責了將帥的驕縱荒淫

  揭露了軍中苦樂不均的現象。

  小結:本詩多重主題,詩人雖寫的是邊塞戰(zhàn)爭,但重點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廣大兵士,諷刺和憤恨不恤兵士的將軍。

  邊塞詩的思想主題:建功立業(yè)、報效祖國;久戍思歸,離愁別緒;邊地苦寒,厭惡戰(zhàn)爭

  3、你認為唐軍戰(zhàn)敗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戰(zhàn)敗的原因:自然條件惡劣,氣候條件惡劣,敵人兇猛善戰(zhàn),將領與戰(zhàn)士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官的尋歡作樂,不愛惜士兵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探究藝術特色

  1.詩歌在表現主題時使用了哪些藝術手法,有什么作用

  運用多重對比,深化作品主題。

  出兵時的金鼓震天與戰(zhàn)敗后的困苦凄涼

  士兵的辛苦作戰(zhàn)與大將軍的縱情聲色

  士兵的效命死節(jié)與將軍的貪功懈怠

  古時李廣體恤愛護士卒與現時將軍享樂腐化、不恤士卒

語文古詩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師領讀、學生齊讀等多種誦讀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獲得一種感性認識。

  2、在誦讀的基礎上,借助資料,讓學生對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內容意蘊有一種豐厚的認識。

  3、熱愛詩歌,熱愛中國雅致雋永的古典文化,從而愛上詩意的美好生活。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誦課文,學習佳句。

  導語設計:

  同學們,蘇東坡曾這樣評價王維的詩歌:“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詩人王維的《竹里館》,看看這里面為我們呈現了一幅怎樣的畫。

  環(huán)節(jié)一:讀

  1、師范讀,生跟讀。

  2、教師從韻律、詞義、情感等角度指導學生朗讀。

  3、找同學讀,齊讀。

  4、出示問題:同學們,通過反復朗讀,我們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環(huán)節(jié)二:賞

  1、引導學生把詩歌內容中所涉及的竹林、琴、詩人王維、明月等內容一一找出,以藝術板書的形式呈現。

  2、補充“竹”的.資料(如下),并提問:通過這些關于竹的詩歌,以及詩歌中的“明月”、“琴”等內容,思索:這幅畫呈現出怎樣的風格特點。

  資料補充:

  1、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

  2、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3、我種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獲幽林賞,端居無俗情。

  3、出示王維時代關于唐朝人生活的文獻以及詩歌資料,并引導學生思考:王維的生活與其有什么不同。從中可以看出王維是一個怎樣的人。

  資料補充:宴會、烹飪、飲酒、伶人及其表演、雜耍、摔跤、幻術、馴獸表演、舞蹈、戲劇、傀儡戲、說書、打獵、蹴鞠、馬球、斗雞、圍棋、投壺……

  ——《中國的黃金時代——唐朝的日常生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琵琶行》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將進酒》

  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飖轉蓬舞。

  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

  ——《胡旋女》

  環(huán)節(jié)三:悟

  1、出示《江雪》、《陋室銘》、《雅舍》等資料,讓學生繼續(xù)感悟與品味中國文人代代相續(xù)的高雅情懷。

  2、繼續(xù)誦讀詩歌,以低緩而韻味的朗讀聲結束課堂。

  教后反思

  蘇軾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一說法不僅說明了王維詩畫創(chuàng)作的特點,也開創(chuàng)了詩歌與繪畫討論的新領域,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詩歌和繪畫是彼此聯系的,在藝術上是相通的,也是互補的。中國詩歌尤其是古代詩歌傳承了山水派的特點,往往一幅畫就是一首詩,一首詩也是一幅畫,或者幾幅畫面的有機融合。而這節(jié)課,我以“讀”和“賞”為主,達到了一種詩畫相連的效果。這一課,有詩,有畫,有學生的沉浸,有老師的享受,感覺不錯。

語文古詩教案12

  【創(chuàng)新教案】

  《古詩三首》第二課時

  【教學設想】

  獨立學習文中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學會默寫。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了解詩人,導入課題。

  1.鼓勵學生回憶交流積累的蘇軾的詩,指名多人背誦。

  2.課件出示蘇軾的幾首詩,學生閱讀積累。

  贈劉景文

 。ㄋ危┨K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ㄋ危┨K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3.了解蘇軾: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4.談話揭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蘇軾的一首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古詩,識字解詞。

  1.學生自由朗讀古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會文中的生字,試著運用工具書或注釋等多種方式理解詩中的重點詞語,標出自己學不會的地方。

  2.交流自學情況。

 。1)指名朗讀古詩,聽聽是否讀得既正確又通順。

 。2)檢查理解詞語的意思,教師評議,多媒體課件出示:

 、亠嫼希涸谖骱拇巷嬀。

 、跒囦伲翰ü忾W動的樣子。

 、劭彰桑红F氣迷蒙,景物若隱若現。

  ④亦:也。

  ⑤奇:奇妙。

  ⑥西子:指西施,它是春秋時期越國的美女。

 、哂合胍。

  ⑧淡妝濃抹:素淡的妝容或是濃重華麗的打扮。

 、嵯嘁耍汉线m。

 、饪傁嘁耍憾挤浅:线m。

  三、理解大意,質疑解難。

  1.小組同學互相交流說說詩的大意,小組代表作匯報發(fā)言,全班交流,教師小結。(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特別美。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想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無論是素淡的妝容或是濃重華麗的打扮,都非常合適。)

  2.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圍繞詩意進行質疑。

  3.小組同學合作交流,解決疑難,再全班交流,師生共同確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1)詩人蘇軾筆下的西湖有哪兩種不同的美?(“水光瀲滟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吧缴彰捎暌嗥妗泵鑼懹晏斓纳缴涸谟昴换\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

 。2)詩人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間有什么相似之處?(西湖就像那風姿萬千的美女西施一樣,都具有一種“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這樣來寫,把西湖的自然美人化、具體化、形象化了。正因為深得審美經驗的蘇軾把西湖比成西子,所以人們又稱西湖為西子湖。)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小組與同學互讀互評,讀中感悟,讀中悟情。

  2.指名朗讀,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獨特體會。

  3.感情朗讀,練習背誦,深入體會詩意。

  五、課外延伸:朗讀描寫西湖的詩詞。

  課件展示:

  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第三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1.了解洞庭湖:洞庭湖,在古代曾被稱為云夢、九江和重湖,位于中國湖南省北部,長江荊江河段以南,是中國第三大湖,僅次于青海湖、鄱陽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積3968平方千米,現已分割為東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幾部分,湖外有湖,湖中有山,風景迤邐,景色優(yōu)美。

  2.導入課題:祖國的山山水水,從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美詩佳句,今天我們隨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去感受一處山水,板書《望洞庭》。學生齊讀課題。

  3.了解作者:劉禹錫,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人。劉禹錫工詩能文,兼擅書法。所著有《劉賓客集》。

  二、欣賞范讀,感悟古詩。

  1.播放朗讀錄音,學生邊看插圖邊聽讀,整體感知美。

  2.自己練習朗讀,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3.同位互相檢查,相互評議。

  4.自學古詩,小組交流:

 。1)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2)借助插圖、注釋、字典理解古詩的大意。

 。3)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難理解的字、句。

  三、讀好古詩,理解古詩。

  1.指名讀詩,全班交流,讀準節(jié)奏。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2.指名講古詩的大意,師生評議,教師小結。(秋夜明月清輝,遍灑澄凈湖面,湖面平靜無風,猶如鐵磨銅鏡。遙望美麗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聯翩。那翠綠的君山,真像景亮銀盤里的一枚玲瓏陀螺。)

  四、想象畫面,感悟詩境。

  (一)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邊讀邊展開想象,想象詩中的畫面。

 。ǘ└星槔首x,交流畫面。

  1.品讀前兩行詩: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1)“和”是什么意思?(和諧,優(yōu)美。)

  (2)你從前兩行詩中讀懂了什么?(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

  (3)教師評議并小結:“鏡未磨”三個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

 。4)鼓勵學生說說自己想象的`畫面。(引導學生語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月亮把銀色的光輝撒在湖面,朦朧的月光下千里洞庭風平浪靜、安寧溫柔。)

  (5)引導學生讀好詩句:應該才能怎樣讀好這兩句詩?(輕輕地讀、讀出柔和的美。)

  (6)引導學生在朗讀中表達自己的感受。

  2.品讀后兩行詩: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1)這里的“山”指的是哪座山?(洞庭湖中的君山。)

 。2)你從前兩行詩中讀懂了什么?(這兩句詩從形、色兩方面表現了洞庭山水工藝品般的畫面美,照應了前兩句詩中的“和”。)

  (3)作者云用了什么樣的寫法?(比喻,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形象地表現了景色的優(yōu)美,表達了作者對所見景色的喜愛之情。)

  (4)鼓勵學生說說自己想象的畫面。(引導學生語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在月亮銀色的光輝映照下,洞庭山顯得更加青翠,洞庭水顯得更加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5)引導學生讀好詩句:應該才能怎樣讀好這兩句詩?(讀出驚訝或贊嘆之情。)

 。6)引導學生在朗讀中表達自己的感受。

 。ㄈ┮龑〗Y,升華感情。

  1.交流探究:這首詩向我們呈現了哪兩種美?(第一、二行詩描繪的是在浩淼的洞庭湖上,一輪秋月高掛天空,湖面靜得像一面沒磨過的銅鏡,寫出了一種獨特的柔美。第三、四行詩,詩人巧用一個“遙”字把鏡頭拉開,湖中的舟山恰似“白銀盤里一青螺”,畫面極其壯美,全詩形成了柔美與壯美相和諧的意境。)

  2.教師小結:這首詩從一個“望”字著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鏡”是近望所見;“洞庭山水”“猶如青螺”是遙望所得。雖都是寫望中景象,差異卻顯而易見。近景美妙、別致;遠景迷瀠、奇麗。潭面如鏡,湖水如盤,君山如螺。銀盤與青螺相映,明月與湖光互襯,更覺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君山猶如鑲嵌在明鏡洞庭湖上一顆精美絕倫的翡翠,令人美不勝收。其用詞也極精到。

  3.鼓勵學生感情朗讀,背誦積累。

  五、結合積累,拓展延伸。

  1.像本課我們學習的這首詩一樣,以山水等自然景物為題材的詩是山水詩,在平時的學習和課外閱讀中你一定積累了不少這樣的詩。

  2.小組學生回憶交流。

  3.小組代表朗誦古詩,匯報交流,師生評議。

  4.課件出示,朗讀積累:

  小 池

 。ㄋ危钊f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山 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宿新市徐公店

 。ㄋ危钊f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絕 句

 。ㄌ疲┒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游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五、課外閱讀,積累古詩。

語文古詩教案13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望廬山瀑布》。

  1.導入新課。

  2.讀詩。

 。1)試讀。

 。2)同桌互讀。

 。3)師生共同讀。

  2.理解。

 。1)粗通詩意。

  同學們有哪些詞句讀不懂?

 。2)說說詩的大意。先同桌互說,再匯報說。

  3.背誦。

  (1)試背。

  (2)匯報背誦結果。

  二、學習《山行》。

  1.導入新課。

  2.試讀古詩。

  自由輕聲讀、指名輪讀、分小組齊讀、教師范讀、全班齊讀。

  3.理解詩句。

  (1)四人小組討論,解決重、難點詞句。

  學生邊讀邊畫出不懂的詞句,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各組之間互相提問解答。

  (2)粗通詩意。

  試著把每行詩的意思說一說,先自由試說,再指名說。

  4.練習背誦《山行》。

  三、指導感情朗讀。

  1.展開想像。

  你看到詩中如畫的景色,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2.再讀這兩首詩。

  各小組,小組成員進行朗讀比賽,看誰讀得最美,讀得最陶醉,讀得最有滋味。

  3.比較閱讀。

  看看這兩首古詩有什么相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與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兩首古詩,同學們還記得詩的題目、作者以及詩的內容嗎?

  2.《望廬山瀑布》和《山行》這兩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板書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二、自學與合作學習。

  1.按“讀、思、背”的順序和方法,先嘗試自學。

  2.小組合作學習。

  三、交流與檢查。

  1.各小組派代表朗讀古詩。

  2.各小組互相提問,教師適當提問,理解重點、難點詞句。

  3.各小組派代表說說詩句的意思。

  4.各小組可用不同的形式進行背誦匯報。

  四、朗誦、畫畫。

  1.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配樂朗誦。

  2.完成課后思考?練習3,想偶像詩句描繪的景色,用筆畫下來。

  五、布置作業(yè)。

  1.寫生字。

  2.默寫《望廬山瀑布》《山行》。

  收集李白、杜牧和王維的'詩,讀一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

  2.朗讀、背誦課文,默寫《望廬山瀑布》、《山行》。

  3.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想像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想像詩中描繪的景象。

語文古詩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這是兩首經典的愛國詩篇!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繁磺叭朔Q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叛軍首領史朝義兵敗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軍收復,延續(xù)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才得以徹底平復。當時詩人杜甫正攜著妻兒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這一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之中,以一氣貫注、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名作!妒緝骸肥悄纤螑蹏娙岁懹蔚慕^筆,詩中的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tǒng)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字句發(fā)自肺腑,悲憤交集,真摯感人。

  二、學情分析

  讀課文畫出生字,邊認字邊讀課言語,注意讀準字音:讀課文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或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檢查字詞自學情況,互解疑難:指名試讀課文,回答析題時的問題:按自然段讀課文,給課文分段,說說各段的大意。

  三、教學要求:

  了解這道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通過學習這道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練,講究節(jié)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理解詩句,了解內容。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學會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乃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默寫本詩。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愛國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愛國情感。

  五、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了解這道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通過學習這道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練,講究節(jié)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3、理解詩句,了解內容。

  4、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段時間我們學習了一首杜甫寫于戰(zhàn)亂時期的詩,《春望》還記得嗎?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見了詩人在八年的安史戰(zhàn)亂中,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感時與恨別交織著滿腔愁情,作為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憂患的詩人,當他聽到“安史之亂”平息的消息,詩人驚喜若狂,沖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詩。

  1、出示課題(指名讀,解題)

  2、齊讀課題(課題讀得真好,我相信這首詩你們一定能學好,讀好)

  二、初讀,了解大意

  1、正確朗讀詩

 、僭陬A習時老師要求同學們能正確朗讀這首詩,做到了嗎?請一位同學讀一讀。

 、谏u價。

 、壑笇ёx“妻子(zǐ)”生讀,師讀,比較

  ④齊讀(可以讀慢點,要讀正確)

  2、在詩句中理解詞語

 、僮x中體會

  (忽傳、初聞、涕淚、卻看、愁何在、漫卷、青春)

  ②師生討論

  3、你們認為詩中哪個詞語最能表示詩人當時的心情(喜欲狂)

  板書:喜欲狂

  三、細讀,品詩

  1、過渡:是的,忽傳的佳音,使詩人驚喜欲狂,情緒也在不斷的變化,詩中詩人有哪些表現,哪些詩句,哪些詞能讓你體會到詩人當時的喜悅之情呢?我們怎樣才能在詩中體會到一邊讀一邊閉著眼睛去想像去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

  2、學生自由體會

  3、學生自由表達

  4、出示畫面,想象最后兩句的情境

  小結:全詩連用六個地名,因為他始終貫穿著詩人喜悅心情,并不感到絲毫累贅,相反使人讀來感到格外真切、真實,詩人愛國、思鄉(xiāng)之情也自然流露出來,也是詩人高明之處。

  5、過渡:通過同學們剛才的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怎樣把你體會的情感讀出來?(自由有感情朗讀)

  6、指名讀

  7、背誦(師引背齊背)

  四、聯系生活,激情練筆

  五、學一帶一

  六、指導課外閱讀教學后記:

  課堂上抓住一位學生質疑的契機,引導他們深入思考、討論,在解疑的同時,深化對文章思想內涵的理解,升華他們的愛國情感。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學會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乃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默寫本詩。

  3、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愛國情感。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國歷代的許多詩歌作品中,有一首詩深深的打動了我的心。這首詩就是我國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在臨終時留給兒子的遺言。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示兒》。

  二、質疑

 。ㄒ唬⑤p聲的讀這首詩,想想你有什么問題要你要提的嗎?

  學生可能提的問題有:

  1、這首詩的作者陸游是怎樣一個人?2、這首詩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得?

  3、對這首詩中的理解上的一些問題。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網站導航

  1、同學們想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們通過網絡來學習這篇課文,大家有沒有信心來學好一課?我們先來看一下今天的網絡課件里有些什么內容?

  2、你準備怎樣來學習這篇課文呢?你能告訴大家你準備先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

  3、教師歸納

  第一步:把這首詩讀正確。

  第二步、能過重點的詞語理解這首詩的意思。

  第三步、體會詩句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四、學生自主學習

  五、學生交流學習的結果

  1、指名詩本詩,讀后評價有無讀錯的地方。

  2、交流你讀懂了什么?你想說些什么話?

 。1)說說詩的意思。(2)你還想說些什么?(3)你能把它讀好嗎?

  六、反復品讀,感情詩歌表達的愛國主義情感

  當時北宋被金兵占領,南宋小朝廷無意北進收復故土,北宋人民處于國破家亡、水深火熱的空難中,日日盼宋軍收復失地,統(tǒng)一國家。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在臨死前也不忘收復中原,同學們談的體會真好,能不能把你的體會用朗讀的形式表現出來呢,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教師配上音樂。

  1、自由讀

  2、小組內相互讀,然后選一個讀的最好的同學代表本組來進行表演。

  3、小組代表讀,讀后評議

  4、全班讀

  5、指名背誦

  6、全班背誦

  七、作品發(fā)表

  同學們,此時此刻陸游的兒子會想些什么,會說些什么呢,現在你就是陸游的兒子,請把你要說的話發(fā)表在作品欄里。

語文古詩教案15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

  2.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指導用“思念”說一句話。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或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學習《靜夜思》

  1.板書課題,解釋題意!办o夜”是什么意思?(靜靜的夜晚)

  “思”是什么意思?(思念)誰來說說詩題是什么意思?

  過渡:詩人會思念什么?

  2.(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圖上畫的是誰?

 。1)從課前的預習中,你對李白有什么了解?

  教師在學生說的基礎上進行補充。

 。2)此時他正在干什么呢?

 。ɡ畎渍陟o靜的夜里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3.學詩句。

 。1)指名讀詩句。

 。2)詩共有幾句呢?下面我們通過英英的話來理解詩句。

  第一句:

  ①自己讀讀英英的話,想一想這一句詩句是什么意思?

 、凇耙伞笔鞘裁匆馑迹浚ê孟、如同、就像)看,這里的想像是多么奇特!獨特的想像就是李白詩句特有的風格。

 、壑笇в懈星槔首x第一句詩句。

  第二句

 、龠是自己來讀讀英英的話,說說第二句詩句的意思。

  ②(指著圖)此時,李白看見的就是這輪明月,想一想,什么時候的月亮是這樣圓圓的,亮亮的。

  ③在中秋節(jié)里,你們是怎樣度過的呢?

 、苁前。星镆拐羌壹覒魬魣F圓的時候,可是假如你此時獨自一人遠在外地,身邊沒有一個親人,你會怎樣呢?(傷心、難過)

  ⑤是啊,(教師指著圖)此時此刻,李白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孤孤單單一個人,想想,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會想些什么呢?

  ⑥同學們說得真好,同樣的月亮,同樣的月光,勾起了遠在他鄉(xiāng)的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無限思念。

  ⑦現在,誰愿意來當李白,有感情朗讀第二句詩句呢?

  (3)同學們可以看圖,來當詩人邊表演邊吟誦詩句。

  自讀,指名讀詩句。

 。4)朗讀指導。

  朗讀節(jié)奏:(“/”為句中停頓)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疑是”、“低頭”語速要慢,表示詩人在沉思。

  “光”、“霜”、“鄉(xiāng)”讀時要清晰些,停頓時間長一些。

 。5)指名上來演吟誦詩句。

 。6)指導背誦。

  二、鞏固詩意

  1.誰愿意來當一回英莢、奶奶,把她們之間的'對話演一遍呢?

  要把詩句解釋清楚哦!自由組合表演。

  2.分角色表演課文。

  三、指導用“思念”造句

  1.誰在什么情況下思念誰呢?

  2.就連小動物之間也可以用“思念”呢

  3.指名造句,師生共同糾正。

  四、小結課文

  1.這篇課文通過對話形式,引出一首古詩,反映了小學生英英對古詩《靜夜思》的正確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誰,同時也激發(fā)了我們對古詩學習的興趣。

  2.同學們,學過課文后,你們對學習古詩有什么認識?可以談談。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復習鞏固古詩《靜夜思》。

  2.再學幾首有關思鄉(xiāng)的古詩,并能用書上對話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具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指名背誦《靜夜思》.

  2.誰能說說這首古詩的意思呢?

  二、拓展知識,積累古詩

  1.這首古詩寫得非常生動,非常細致地傳神地寫出了詩人思鄉(xiāng)的深情,其實我國不少詩人都寫過思鄉(xiāng)、思念親人的詩呢,你知道嗎?念給大家聽一聽;

  2.老師這兒也有兩首思鄉(xiāng)的古詩。

 。ㄍ队捌@示)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九月九曰憶山東兄

 。ㄌ疲┩蹙S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教師范讀詩。

  (2)學生熟讀古詩。

  (3)教師簡介兩首古詩的背景及詩意。

  (4)有感情練讀古詩。

  三、實踐活動

  1.你可以選一首你喜歡的古詩,找一個同學合作,仿照本課對話形式,把這首古詩意思、作者說出來。

  2.兩人一組練習對話。

  3.指名表演。

  4.評選最佳。

【語文古詩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古詩教案01-25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02-15

語文古詩教案15篇01-25

語文古詩教案(15篇)01-25

高一語文古詩教案12-24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2篇02-16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2篇)02-16

《古詩三首》語文教案07-22

《古詩兩首》語文教案06-09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案12-26